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推荐9篇)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建设,促进我县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目标

(一)工作内容

1、阳光工程

通过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转移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或城镇就业,安排好培训工作,保证培训任务胜利完成,并宣传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2、新型农民和百万中专生

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我县“三带一园”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发展要求,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培训,培养一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和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专业农民,通过进村办班、培训指导,使受训的农民能够掌握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及相关知识。

以建设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大农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主要工作内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阳光工程: xx重点围绕当前农民工就业量大的行业开展培训工作,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组织完成3500名培训任务,实现2800名以上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而转移就业,确保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

2、新型农民和百万中专生

在我县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并根据各乡(镇、场)的特色农业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xx年5月30日前完成xx剩余19个村的培训任务,并根据省农业厅二年三不变的要求继续开展xx年的培训任务。按xx年县农广校招生情况,完成2个学期的现代养殖中专班教学内容。

三、机构和分工

1、组 长:ff2、副组长:gg 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

hh 负责牵头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

3、成 员:

aa:①负责阳光办、项目办日常事务。②安排协调好培训机构的任务。③负责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的培训项目监督管理。④完成交办工作。

bb:①负责农广校的日常事务。②完成阳光工程分配的培训任务。③完成xx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④做好“百万中专生”教学工作。⑤完成交办任务。

cc:①负责农广校的日常事务。②负责做好培训机构与教学点的联系工作。③负责做好各项培训资料的整理归档。④完成其它交办任务。

dd:①负责培训项目的资金到位。②负责统计每个月培训项目实施进度。③负责及时上网查阅,按时完成网报工作。④负责宣传好培训的相关国家政策。⑤完成其它交办任务。

四、奖励办法

为加快培训项目实施进度,保证培训质量,充分调动项目工作组专职管理人员积极性,按照有关要求,完成培训项目任务,经农民培训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验收后,由农业局给予每人每个月100元的交通费、夜班补助费。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报请县政府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和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农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局、财政局、就业局及其它有培训任务的单位分管领导组成。

2、加大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实宣传内容,充分挖掘当地培训过程的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每月至少向省市提供两遍以上的宣传稿件。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和2009级护理专业学生, 共8个班240人。各年级护理1、2班为研究组 (120人) , 修改教学计划, 取消专业课见习学时, 实习前进入附属一院护理临床实习基地接受岗前护理技能培训。各年级护理3、4班为对照组 (120人) , 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学习, 在附属二院实习。两组实习学时相同, 按照统一的实习大纲同时进入临床实习。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1) 对照组:采用分段式教学方法, 首先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然后学习专业课, 在专业课授课期间穿插临床见习, 全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实习医院进行为期40周的集中实习。沿用传统的实习方式, 由病房带教教师全权负责, 出科时由带教教师进行护理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 (2) 研究组:护理临床课程取消见习学时, 将这些学时集中起来, 实习前组织学生到医院护理临床实习基地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岗前护理技能培训。岗前护理技能培训完全模拟临床护理工作环境, 设置示教病房, 按照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的流程重组教学内容, 将5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转化为12个操作模块。教师根据教学大纲, 按选择病例—设计情景—提出任务—讨论、交流—分组模拟—病房护理实践—教学反馈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护理职业综合能力递进式培养, 然后安排学生实习。

1.2.2 评价方法

临床实习结束后, 对两组学生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并对研究组学生发放“护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表”。共发放120份, 收回有效评价表12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在学生出科后对带教教师发放“教师对护生评价调查表”。将调查结果进行量化,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数据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2研究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结果 (见表2)

2.3 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的评价比较 (见表3)

由表1~3可知:研究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大部分研究组学生对岗前护理技能培训感到满意, 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护理技术操作、评判性思维、沟通等能力均有所提高;带教教师对研究组学生的评价也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搭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间的桥梁

在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中, 护理专业课学习结束与临床实习间隔至少1~2个学期, 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很容易遗忘, 而且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 导致学生在刚开始实习时无所适从, 不能适应临床工作。学生从学校直接进入临床实习, 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不熟悉、操作不熟练, 难以适应角色多元化的转变, 带教教师很难对学生实施整体管理, 患者也不愿意接受甚至拒绝学生护理, 出现了患者、带教教师和学生都不满意的局面。通过改革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打破原来的见习、实习模式, 安排学生在实习前一个月进入护理临床实习基地进行岗前护理技能培训, 实施护理技能实验室—示教病房—带教病房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的流程重组教学内容, 真实再现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使学生对护理工作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从示教病房进入带教病房, 学生面对患者时能够顺利开展临床护理操作, 彻底改变了以往在实验室操作很熟练而面对患者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 搭建了由护理理论知识向护理实践过渡的桥梁, 缩短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期, 有利于学生实习期间操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3.2 构建实训教学环境, 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护理临床实习基地配备126个护理单元, 其中有6个病房为示教病房, 18个护理单元为教学病房。示教病房和教学病房为护生提供了基础护理操作学习和训练的场所。基地配有多媒体电教中心、先进的多功能模拟人和各种与临床完全相同的实验设备, 形成了仿真的教学环境。学生通过与患者接触, 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护理的实践性, 使患者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3]。医院为网络教学提供了硬件, 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网上学习资源, 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所需的教学资料。医院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全面照护患者意识创造了条件, 形成了“医教结合”、无缝对接的培养模式, 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改革教学方法, 加快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改变以往实习中教师教、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模式, 在岗前护理技能培训和临床带教中将任务引领式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分5个步骤: (1) 创设情景:使学习能在一种与临床护理工作一致的情景中出发; (2) 提出任务:在上述情境中, 导入预先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内容 (提出一个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 (3) 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 具体操作:分组模拟及护理实践; (5) 教学反馈:在实践的基础上,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回忆相关知识, 分析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最佳。

任务的确定、完成, 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是任务引领式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 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成负担, 而是根据任务需要来准备用物, 明确任务的目标、对象和具体实施方法, 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讨论、探索, 并在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护理程序中形成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决策的能力。在护理临床实习基地进行岗前护理技能培训, 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 了解护士工作流程和各项护理常规, 将以往简单的护理操作与临床实际的、复杂的操作环境、操作对象相结合, 加快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3.4 改革考核方法, 实现一体化、连续性管理

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一项操作定成绩的方式, 采取临床实习表现、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综合评价的方式, 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将技能操作考核与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综合能力评价相结合, 不仅注重学生某一具体操作项目的达标情况, 而且从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口头表达和综合素质能力3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考查学生的理解、综合分析、临床应变和操作能力。同时, 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 为学生建立考核档案, 将学生在示教病房模拟人上的操作与带教病房的具体操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考核成绩包括所有项目的操作成绩, 每一项成绩由在示教病房的操作成绩和带教病房的操作成绩构成。将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细化, 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最终实现一体化、连续性管理。

3.5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带教教师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 而是针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 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带教教师必须分析学生的性格及心理特点, 同时设计一个个层层相关的问题, 帮助学生打开通向未知领域的大门。因此, 带教教师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 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医院也要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示范作用, 在保证学生实习效果的同时促进临床带教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朝爱, 朱桂玉, 曾伟.护生临床实习不同带教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3) :31.

[2]阳卫文.分段式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学创新导报, 2009 (21) :150-151.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退役士兵 职业技能 新途径

江苏历来是兵源大省,出兵多、驻军多,优抚安置对象多,军转安置任务繁重,安置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帮助退役士兵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从2008年开始,率先依托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对退役士兵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在过去的几年里,承训学校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由于退役士兵的特殊性,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下面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些新途径和做法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笔者学院共招退役士兵609人,主要开设了园林技术、经济管理、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等6个专业。集中学习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约10%)、专业实践课(占总课时约70%)及专业理论课(占总课时约20%),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结合,实行一体化教学。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双证”的学员超过95%,就业率超过95%,学员满意率超过80%,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

二、培训工作举措

1.校政行企联动,优化培训资源

创建并实施“政府指导、行业企业参与和学校承训”的政校行企联动的培训新机制。省市民政厅、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和省农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项目和专项资金。地方安置办组织培训学员,共同调研制定培训方案。行业和企业提供实训场所,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培训工作。

(1)联手加强组织保障。学院党委和行政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分管科技服务副院长为组长,继续教育学院、各系主任为成员的退役士兵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上联省市民政厅、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和省农委,以求得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下联地方安置办和学员来源地政府部门,以求得工作的支持和协同。

(2)联合设计培训方案。为了增强退役士兵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学院组织有关系(部)主任、部分教学团队参加的调研组,广泛进行了培训前的调研,征询民政部门和退役士兵的意见,对参训学员进行知识水平、就业方向、岗位要求“三摸底”。

根据调研情况及学院专业和技术优势,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学历教育为选择,以优质就业为目标,精心设计了培训内容。

(3)联姻优化师资元素。进行退役士兵培训,师资是关键。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等联姻,成立培训教学团队,其中本校老师、政府专家、龙头企业领导、能工巧匠所占比例为60%、10%、10%、20%。

教师团队根据学员不同的文化层次和技能现状,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培训时力求语言生动、讲解形象,确保让学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2.探索模式创新,强化培训成效

为了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学员为本、学为核心的培训理念,学校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使学员变被动为主动、变孤立为合作、变静态为动态,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1)现场教学。选取学员熟悉的工作情景,把培训课堂移到了田间地头、果林茶场、食用菌房等工农业生产场所,让学员通过直观的感受和直接的操作,获得技能的提升。

(2)样板示学。为了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让学员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我们在句容市选取了一些创业典型作为示范户,通过创业示范户的指导,形成示范方、种成样板田。学员通过参观学习、模拟演练,一学就会。这一教学模式因为和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深受退役士兵的欢迎。

(3)技物促学。为了强化培训效果,我们探索了技物促学的培训模式。一方面,我们通过科技大篷车等方式,把科学技术送到田头、车间;另一方面,我们利用中江种业和学院自身的产学研优势,把优质种子、种苗送到田间地头,送到退役士兵手中。通过技物结合等方式,促使退役士兵主动学习科学技术,带动退役士兵增收致富。

(4)插班并学。为了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满足学员对各类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安排插班生和全日制学生一并系统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严格按照各专业教学计划,将学员分配到各专业。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学员具体情况,一部分学员采取固定插班学习,一部分采取弹性插班学习,即每位学员根据计划安排,不固定时间到班上课,每月完成规定课时数。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篇4

一、技能考核目的:

加强医务人员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业务水平,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操作,减少医疗纠纷,进一步落实优质服务。

二、考核要求:

各科室医生按照时间安排参加培训、学习、考核,要求全院医师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急救技术操作,在培训结束后考核必须人人过关。

三、考核内容:

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四、培训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8月9日――8月31日计22天

(一)准备筹备阶段8月9日―17日:

1、8月9日―10日成立蒙城二院“三基三严”考试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方案。

2、8月11日开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检验科、生化室、ct、放射科)主任会宣布“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技能培训考核方案方案。

3、8月12日―13日举办全体医师心肺复苏技能操作讲座。

4、8月16日―17日心肺复苏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二)技能操作练习阶段:

8月18日―20日:由王赢波医师协同内科系统抽调的医师负责培训本科室医生,练习技能操作;(内一科、内二科、干部科、急诊科、儿科、肝病科、icu)

8月23日―25日:由邓慕夏医师协同外科系统抽调的医师负责培训本科室医生,练习技能操作;(手术室、外科、骨泌科、妇产科、门诊部(含皮肤科)院前急救)

8月26日:由马飞医师负责培训各科室未能及时参加培训医生自行安排练习。

(三)考核阶段:

8月30日―31日:下午考试。

五、考核奖惩措施

1、要求人人过关

2、考核成绩前三名(名次含并列)各奖人民币六百元。

3、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各处罚人民币壹百元。

4、考核成绩在后三名(名次含并列)各处罚人民币六百元。

六、监考: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方案 篇5

一、任务目标

来自全乡x名不同残疾类别的人员参加此次培训班,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种植养殖技术。

二、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地的残疾人培训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时分配下达任务,加强监督检查。乡残联和农科站要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二)认真部署实施。本次培训时间为x月x日,乡残联要将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并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的需求。

(三)强化培训。培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地域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三、工作要求

(一)自愿培训。残疾人培训采取自愿方式,培训对象必须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男女不限、有培训需求、具有就业能力。

(二)机会均等。凡是我乡持有第二代残疾证的对象,均可参加我乡组织的培训活动。

(三)坚持规范管理。

1、种植技术培训应尽可能因地制宜,贴近老百姓的种植需求;

2、根据培训项目及残疾人特性,科学设置课程,作好课时安排。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还要对学员进行法律法规、就业指导、职业道德、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乡培训应于20XX年x月x日以前实施完毕,做好痕迹资料的管理,上报活动总结。

四、经费来源

(一)补助标准:残疾人种植技术培训实行免费培训。县残联对乡残联组织的培训给予适当补贴,乡残联预算标准为:种植技术培训x元/人,x人参加,合计为x元。由县级残联帮助解决。

五、监督管理

1、乡残联加强对培训项目的指导、督促、评估和检查工作,确保培训任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导游培训技能和礼仪培训方案 篇6

随着韩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工作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加强对就业培训的管理,增强旅游工作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广大旅游就业者的技能水平,根据韩城市景区管委会的部署安排,我中心特开展本次旅游工作者的服务技能和礼仪培训计划方案。

第一部分:导游服务技能培训课程方案 课程主题:导游服务技能培训

课程时间:自2014年7月15日开始至2014年7月28日结束,共计13天,每天8课时,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共培训104课时。

培训上课地点设在韩城市新城区金塔路中段倍努英语学校二楼。

课程目的: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工作中最基本的带团技能,以旅游线路为载体,有效的提高导游讲解表达能力,特别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学员掌握导游工作必备的知识及相关技能技巧。

课程大纲:

一. 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

1. 确立在旅游团中的主导地位,导游人员只有确立了主导地位并取得了游客的信任才能具有凝聚力,影响力和调控力,才能真正带好一个旅游团。

(1)以诚待人,热情服务

(2)换位思考,宽以待客(3)树立威信,善于“驾驭” 2. 树立良好的导游形象

(1)重视“第一印象

(2)维护良好的形象(3)留下美好的最终印象

3.向游客提供心理服务

(1)了解游客的心理

(一)从国籍,年龄,性别和所属阶层等方面了解游客A从区域和国籍B所属社会阶层C年龄和性别

(二)从分析游客所处的地理环境来了解游客

(三)从游客的出游动机来了解游客A观赏风景名胜,探求文化差异,寻求文化交融的文化动机B考察国情民风,体验异域生活,控亲访友寻根的社会动机C考察投资环境,进行商务洽谈,购买旅游商品的经济动机D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消遣娱乐的身心动机。

(四)从游客不同的个性特征了解游客A活泼型游客,这样的游客可以影响他人,导游人员应与之搞好关糸,在适当的场合表扬他们的工们并表示感谢。B急躁型游客,针对这样的游客导游应避其锋芒,不与他们争论,不激怒他们,对他们多微笑,服务热情多关心。C稳重型游客,与这样的游客交谈要客气,诚恳,速度要慢,声调要低,讨论问题要平心静气,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D忧郁型游客,与这样的游客,不要多问,尊重他们的稳私,要多亲近他们,多关心他们,但不能过分亲热多主动与他们交谈些愉快的话题,但不要与之高声说笑,更不要与他们开玩笑。

(五)通过分析旅游活动各阶段游客的心理变化了解游客A初期阶段:求安全心理,求新心理B旅游的中期阶段:懒散心态,求全心理,群体心理C旅游后期阶段:忙于个人事务。

(2)调整游客的情绪。如果发现游客出现消极或否定情绪后,应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消除或进行调整。A补偿法,是指从物质上或精神上给游客以补偿。B分析法(耐心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两面性)C转移注意法

(3)激发游客的游兴A通过直观形象激发游客的游兴,从最佳的观景角度观赏,来直观的激发游客的游兴。B运用语言艺术激发游客的游兴(例如讲解历史故事,朗诵名诗佳句,生动有趣的问题营造融洽,愉快的气息)C通过组织文娱激发游客的游兴(猜迷,做游戏等)D使用声像导游手段激发游客的游兴,声像导游是导游服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有时因天气或体力其它原因使用,可以不留遗憾。

(4)把握心理服务的要领A尊重游客B微笑服务C使用柔性语言D与游客建立“伴关糸”E提供个性化服务

4.正确引导游客观景赏美(1)传递正确的审美信息(2)分析游客的审美感受A悦耳悦目B悦心悦意C悦志悦神

(3)激发游客的想像思维 第二部分:导游服务礼仪规范

1、导游员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有哪些?

(1)守时守信。遵守时间是导游员应遵循的最为重要的礼仪规范。由于旅游者参观游览活动都是有一定的行程安排并有较强的时间约束,因此为了确保团队活动的顺利进行,导游员必须尽早将每天的日程安排明白无误地告知给每位游客,并且随时提醒。同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到达集会地点,按约定的时间与客人会面。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耐心地向客人解释,以取得谅解。此外,导游员还应该做到诚实守信,答应客人办理的事情,必须尽力帮助处理并及时告知处理结果。

(2)尊重游客。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应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特别注意他们的宗教习惯和禁忌。对游客应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但对于旅游团中的长者、女士、幼童及残疾游客等特殊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照,做到体贴有

加而非同情、怜悯。对重要客人的接待服务应把握好分寸 ,做到不卑不亢。对随团的其他工作人员(如领队或全陪)也应给予应有的尊重,遇事多沟通,多主动听取意见,以礼待人。

(3)互敬互谅。导游工作只是整体旅游接待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其他相关人员,尤其是随团的汽车司机、旅游景点、购物商场以及酒店等一系列为游客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导游服务接待工作就无法圆满完成。为此,尊重每位旅游服务工作者,体谅他们的工作处境与困难,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是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前提保障,也是导游员良好礼仪素养的又一体现。

2、在仪容方面,导游服务礼仪有哪些具体的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不仅是导游员个人文明的表现,也是导游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上岗时,导游员更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修饰。

(1)头发应保持清洁和整齐。注意经常梳洗,不存有头屑,长短适宜,不梳怪异发型。头发被吹乱后,应及时梳理,但不可当众梳头,以免失礼。

(2)牙齿应保持洁净。导游员要经常开口说话,洁白的牙齿给人以美感。故此,导游员应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带团前忌吃葱、蒜、韭菜等易留异味的食物,必要时可用口香糖或茶叶来减少口腔异味。

(3)为保持面容光泽,女士可施淡妆,但不要浓妆,不当众化妆或补妆。男士应修短鼻毛,不蓄须。

(4)注意手部清洁。指甲应及时修剪,不留长指甲,指甲内不藏污纳垢,不涂抹有色指甲油。

3、导游服务礼仪在服饰穿戴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服饰穿戴方面,导游员除了遵循职业工作者的基本服饰礼仪规范要求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应按照旅行社或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统一着装。无明确规定者,则以选择朴素、整洁、大方且便于行动的服装为宜。带团时,导游员的服装穿着不可过于时尚、怪异或花俏,以免喧宾夺主,使游客产生不必要的反感。

(2)无论男女,导游员的衣裤都应平整、挺括。特别要注意衣领、衣袖的干净;袜子应常换洗,不得带有异味。

(3)男士不得穿无领汗衫、短裤和赤脚穿凉鞋参加外事接待活动。女士可赤脚穿凉鞋,但趾甲应修剪整齐。穿裙装时,注意袜口不可露在裙边之外。

(4)进入室内,男士应摘下帽子,脱掉手套;女士的帽子、手套则可作为礼服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无论男女,在室内都不可戴墨镜,如有眼疾非戴不可,则应向他人说明原因。

(5)带团时,一般除了代表本人婚姻状况的指环外,导游员的饰物佩带不宜过多。

以上培训综合104课时

本次培训,所有参加培训学员均自愿参加,统一由韩城市旅游培训中心组织管理,学员需提供免冠1寸照片两张,学员学习过程中应认真学习,按时参加培训,希望此次培训能为学员以后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大家齐心协力为韩城的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城市旅游培训中心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篇7

一、明确目的定招生, 根据需要定专业

着眼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留得住, 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人才, 让农村职业教育真正服务于“三农”, 根据当地产业需求, 改革职业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以生产需要、技能培训为导向, 授课形式上把专业课搬到乡镇和农场、养殖场等生产一线, 让广大农民边学习边实践,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样, 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职业教育在农村广阔天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2009年以来, 我校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 拆除农村职教的“围墙”, 将其生源由学龄人口扩展到年龄在45周岁以下、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并实行全部免费教育。“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专业设置力求突出“农味儿”———范围涵盖种植、养殖、林业、食用菌、农村电气化技术、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四大模块, 开设农作物生产技术, 种植基础, 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机械制图、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实用数学、普通话与应用文、农村实用英语等课程, 专业年限设置为3到5年, 并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农闲时间集中上课, 农忙时兼顾学习和生产。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 在全县乡镇成人学校建立连锁式培训网络体系, 在8个主培训基地下设立20多个分散实践培训点, 学员一千多人。每一培训点都有专管的学校领导和当地负责人, 每一镇、村都有信息员, 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农民的需要, 有的放矢及时培训, 确保生产学习两不误,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能力, 使学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型农民的模范带头人。

二、教材突出实用性、先进性

教材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柱和基础, 是开展“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关键。开发出适应社会生产需求、职业特色鲜明的“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教材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整体来看, 学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户, 也不乏刚走上社会的小青年, 大多数为党员、专业户、返乡农民工及其他有志青年, 年龄跨度大, 总体上知识结构偏低, 心理结构复杂, 他们是农民与学生的复合体。一方面他们渴望进行系统学习, 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另一方面又明显不适应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 在授课方式、知识深度、实践操作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深度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材编写和选用上, 我校聘请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专家作为顾问, 以确保教材先进且实用。如《新型农机驾驶员培训读本》、《畜禽繁殖实用技术》、《设施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村信息化及技术应用》等, 与传统教材相比较, 我们的教材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 突出职业应用性

首先教材以“切合生产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本着“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的原则编写,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努力从种植、养殖、农村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实践中选取典型任务, 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力求适合农民学生边讲边练、边学边干、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特点。

2. 突出内容先进性

近年来, 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新品种、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因此, 教材应与时俱进, 紧跟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及时更新内容, 处理好经典农业与现代技术的关系, 谨防教学内容滞后于生产发展。

三、加强教学管理,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把“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作为加强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头等大事来抓, 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送教下乡办公室, 具体负责“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在教学管理上, 制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林业、食用菌、农村电气化技术等专业的教学计划, 并制定了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细则, 突出本土性和实践性, 确定了教学点当地负责人并选派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各教学班班主任, 建立了教学班班级管理制度并成立了班委会, 为教师及时进行面授辅导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抽调副校长1名、教导主任2名和干事4名组成领导班子, 建立了“送教下乡”工作办公室, 成立农教办公室, 专门负责送教下乡招生、教学管理、学生实习实践工作。35名大学本科学历专业骨干教师专职担任“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他们在专业上各有专长, 技术过硬。10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担任公共基础课教师。同时, 学校又从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聘请5位专家长期担任“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综合实践指导教师。

精良的教学设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不断加大送教下乡教学投入, 优化教育资源。先后投入60万元, 购置了2台笔记本电脑、1台便携式多媒体设备、1辆送教下乡专用车和1辆流动图书阅览车, 新建1个农林实验室和1个微机室, 同时为各教学基地和教学点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挂图、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科技图书5000余册。

为保证教学质量, 各教学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学生管理上, 按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办法和学生守则》,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严格的学生管理办法, 辑印成册, 发到每个学员手中, 同时还建立了科学、严密的考勤和实践课制度, 为保证学员学有所成, 学校对学员实行严格的学分制管理。制定了《教学点管理办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规定》、《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班主任管理制度》、《专任教师管理和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生学习考核办法》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各教学点对任课教师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 检查评议结果量化积分, 极大地调动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迄今, 主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被评为“送教下乡”省级先进工作者, 4名专业技术人员已被评为“送教下乡”市级优秀教师。

四、根据实际需要,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

1. 把握关键要点

培训时关键要把握好三点, 即选好实训地点 (最好是实地操作) , 选好时间 (和生产实际要匹配) , 选好内容 (在生产上有代表性) 。为把科技信息及时送到广大农民手中, 培训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如, 进行集中培训、“点菜”式培训、单独培训和银幕培训等。集中培训:对多数村民需求相对集中或一致的项目或技术, 可在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培训。“点菜”式培训:在村民需求相对分散的项目或技术, 村信息员按要求上报“点菜”式培训申请表后, 由当地负责人会同学校在相对集中的培训点进行培训。单独培训:对一些村、户的技术上的个别难题, 当地学员可直接邀请专家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 进行“一帮一、一对一”的答疑解难、传授技术。银幕培训:以银幕为载体, 利用农闲和晚间时机, 放映科教影片, 让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

在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中, 我校坚持边开展、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 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努力形成“使用需要———技能培训———水平提高———促进应用”的良好循环。

2. 分类培训, 务求实效

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 按专业划分不同的类别, 坚持分类培训,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培训, 拓宽新时期农民的发展思路, 增强他们的发展技能, 将培训与本地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要积极引导和服务本地产业发展, 搞好结构调整, 促进发展。

五、及时传递和反馈信息, 提高实践技能

1. 利用乡村的集市进行技术咨询指导

利用乡村的集市进行技术咨询指导、发放宣传单等, 为农民传授防治果树病虫害、苹果套袋、板栗树嫁接与修剪技术、配方施肥、合理灌溉、疏花疏果, 家畜饲养与繁殖、食用菌技术和农村电气化技术等科技知识, 了解农民所需及时给予技术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设立热线电话

学校设立一个热线电话, 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碰到困难需要及时解决时, 可拨打热线电话, 由学校专业教师或专家帮助解决, 真正为学员排忧解难。让农民感觉到学为所用。

3. 实地观察反思

实地观察反思,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做更好。根据生产季节和实训记录, 安排学生观察自己的实践操作结果, 结合掌握的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总结和分组讨论, 从理论上分析成败原因, 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实践技能。

4. 个人调查总结

调查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要怎样做。在学期末, 要求学生结合调查本地实际生产情况和自己的实践学习, 写出总结, 分析身边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做出判断和选择, 开拓思维和视野。

在“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实践中, 我们探索并实践出了一种适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走出校园设课堂, 面向“三农”定方向, 明确身份定招生, 围绕产业定专业, 根据需求定内容, 依据农时定安排, 衡量收获定考核。其特点是“把学校办到农户门口, 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 使学生“不离家门、不离土地、不影响生产, 具体学习急需知识”。通过送教下乡, 实施“双带头人培养工程”, 增强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有效拓宽了职业教育招生范围和服务面向, 对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持续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自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以来, 我校既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使他们成为了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又培养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 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使他们成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激发了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学员“边受教育边生产”, 有效促进了农村致富增收, 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明显提升了新农村文明建设水平, 使广大农民“既富了钱袋, 也富了脑袋”。实践证明, 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基层, 面向企业、农村, 适应他们的要求, 为他们服务, 才能体现价值, 才能更有作为。“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重大变革, 是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Z].2010-02-25.

[2]孙婷.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N].河北日报, 2011-03-02.

[3]张陈芳.浅谈实现农村成人教育价值最大化的几种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 2012 (4) .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篇8

一、主要目标

从2016—2020年,通过全区48所技工院校与54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的方式,动员组织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帮助他们实现技能型就业,促进家庭稳定增收,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一批青年技能人才。

二、实施对象

全区54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参加培训当年12月31日前15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未婚,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含退学、辍学等,以下简称“两后生”)。

三、实施内容

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劳动能力和岗位需求,分类实施下列职业培训: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一学年(10个月),熟练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2个月以内,强化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初次就业能力。

(三)创业培训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实训等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四)中等职业教育

“两后生”直接参加,或参加上述培训后继续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学历教育。

四、实施步骤

(一)明确责任

各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人民政府签订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在责任书的框架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有关各方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二)调查摸底

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定期组织对本县“两后生”培训就业创业意愿进行调查摸底,将需要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的“两后生”人员详细名册,提供给技工院校,同时报送自治区、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

(三)组织招生

根据“两后生”人员名册,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联合进校、进村、进户,集中开展春季、秋季招生工作。

(四)实施培训

由技工院校或委托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根据年度招生计划,分类、分专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五)推荐就业

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实施培训的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负责推荐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予以积极配合。

(六)补贴申请

实施培训单位和学员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扶贫等部门申请相应的经费和补贴。

(七)工作考核

对各贫困县及技工院校“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考核。

五、政策措施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1.开展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当年招生计划开设的全部职业(工种),自动取得在全区范围内就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资格。

2.培训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培训时间为一学年,按10个月计。原则上单独编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编班。培训开班分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原则上春季学期开班安排在2-4月,秋季学期开班安排在8-10月。

3.学员培训期间的基本生活费(以下简称“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和实习材料费等实行全免,由自治区财政按1.2万元/人/学年给予补贴。其中,学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卧具费、实训工装费、体检费、医疗保险等培训费用补贴标准为6500元/人/学年,从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中列支;生活费补贴标准为5500元/人/学年,由各县从自治区切块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中统筹安排。

4.培训结束后,技工院校推荐学员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率和创业率达到规定比率的,给予相关技工院校就业创业服务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六、补贴资金管理

参加中期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费和生活费补贴资金来源、申请、拨付和核算按下列办法执行:

(一)补贴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和自治区切块下达各县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

(二)补贴资金申请

补贴资金由技工院校统一申请,其中,培训费补贴按属地原则,向技工院校所在地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生活费补贴根据生源情况,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申请。

(三)补贴资金拨付和核算

培训费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给技工院校。生活费补贴先拨付给技工院校,再由技工院校转拨付给学员。

各技工院校在培训学员入学后1个月内将学员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学员人数及指纹数据,由技工院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提出申请。经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预拨培训费用补贴总额的60%。

1.培训费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按实际参加培训学员人数及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对承接培训任务的技工院校给予补贴。学员完成一学年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100%给予补贴;学员完成1个学期培训,没有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60%给予补贴;学员未完成1个学期培训的,不给予补贴。培训结束后,据实核算补贴应拨费用,预拨费用大于应拨费用的部分,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低于60%的技工院校,不给予补贴,预拨费用全部退回财政部门或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

nlc202309081720

2.生活补贴费由技工院校代为申请,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按学期分两次拨付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申请审批流程如下:

新学员开学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所在地提供学员名单给县级扶贫部门审核补助资格→开班1个月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向县级扶贫部门提出补助申请,附上经县级扶贫部门审核符合补助条件的学员名单列表(含申请第二学期补助的学员)及技工院校出具的学员在校培训证明→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县级扶贫部门按学员户籍地在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公示,同时在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示(公示期为7天)→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县级财政部门在审批后15个工作日内把补助资金划拨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由技工院校按月通过校园卡发给学员。

学员中途退学的,本学期未发完的生活费,由技工院校一次性退回县级财政部门。

参加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精准识别

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充分发挥各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对“两后生”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培训需求调查,确保人员名册准确。

(二)精准宣传

一要内容精准。每一个贫困村都要张贴宣传海报,详细告知贫困户有关政策精神、补助标准和办事流程。二要对象精准。要对照人员名册,对贫困户“两后生”及家长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三要责任精准。各县要积极配合有关技工院校开展定期招生宣传,各贫困县乡(镇)、街道要成立宣讲团,开展不定期宣讲,各贫困村“第一书记”要经常带领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宣传政策,了解实情。

(三)精准协作

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要确定若干所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协作单位,在本单位难以满足学员的专业需求或其他条件时,及时推荐到协作单位开展培训工作。54个贫困县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专项职业培训的,参照本方案实施,相关技工院校应积极予以配合。

(四)精准担责

各县负责准确提供本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名册及相关信息,配合技工学校做好学员及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员安心接受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各技工院校负责按结对帮扶县提供的“两后生”名册开展招生工作,组织实施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并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学员在校期间安全工作,积极推荐学员就业创业,要指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帮扶工作,组建专门工作队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专项经费。各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督促指导,组织实施各县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考核工作。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协调推进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技工院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为技工院校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精准实施

各技工院校要根据帮扶县“两后生”的培训需求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分解和实施进度要及时上墙,实行挂图作战。各技工院校每月10日前,要将上个月开展宣传发动、学员报名、实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等情况,报自治区、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对措施不力、进度缓慢的地方、部门和技工院校,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篇9

关于印发《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直各定点培训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湖南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等9个文件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34号)有关精神,现将《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你们,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共印16份)

(一)培训对象: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对象必须是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大通湖区户籍,年龄在16至45岁之间,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

(二)培训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国家职业标准和湘政办发〔2009〕34号为指导,由定点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及国家初、中级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技能就业培训不得少于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培训学时,其中操作技能训练学时一般不得少于60%。

(三)培训形式: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坚持以订单、定向式培训为主,各定点培训机构应依据自身实际条件,采取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培训内容和效果的基础上,可探索通过采取校企联合等模式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结合本市产业特色的原则。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应根据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益阳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因材施教,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者人员层次和素质多样化的特点,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分级分类,因材施教,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市财政局社保科组织对学员身份予以核实;开班后10日内,按照《益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券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益劳社发〔2008〕42号)要求,由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派专人将培训券逐个发放到每名参训学员手中。为保证培训质量,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市财政局社保科将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采取不定期、不定时的方法,对每批次学员培训情况进行3-5次现场抽查(《抽查登记表》见附件2),并随时通过电话跟踪了解学员的参训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市就业处将适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见附件3)。

(四)考核发证。每期学员结业前15日内,市本级定点机构应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申报技能鉴定计划,并按鉴定中心要求报送相关资料。学员结业前,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将会同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对参训学员进行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的学员,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结业考试合格的学员,由市就业处发放《职业培训证书》。

(五)就业服务。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按照“谁培训、谁输出、谁服务”的原则,负责做好学员的就业推荐、跟踪管理与后续服务工作。各单位取证学员的转移就业率必须达到80%以上;学员就业时,必须与用人单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书,就业时间必须稳定在6个月以上。

(六)资料整理。每批次学员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结束后,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按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培训资料主要分

训机构要在3日内向市就业处申报培训补贴资金,申报资金时要同时上报第(七)项规定的3类培训补贴资金申报资料。市就业处根据平时抽查情况和年终考评验收结果,对各单位上报资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束后由市就业处报局党组审批(此项工作15个工作日内完成);局党组审批后,市就业处将相关培训信息在市劳动保障信息网上进行1个月的公示,公示期满无举报的,由局领导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并将审核材料转送市财政局复核后拨付培训补贴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目标管理。市就业处对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培训质量高的单位,将优先认定次年定点培训机构资格,并适当增加目标任务数量;对目标任务完成比例低、培训质量差的单位,将视情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格或减少目标任务数量。

(二)日常监督。市就业处将完善各项监管工作制度,加强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过程的日常监督,对培训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推动市本级培训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参训学员2次(含)以上不到课的,取消该学员当年培训资格;

2、定点培训机构3次(含)以上未按教学计划组织培训的,(二)调整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需要,抽调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充实到培训工作一线,可以聘请企业和有关培训机构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或老师参与工作;也可与企业和培训机构等资源丰富的实体联合,建立师资资源库,合理调剂,资源共享;对实习场地、实习设备进行调整和充实,满足技工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双重需要。

(三)加强管理,确保培训实效。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切实加强对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过程的协调和监管的力度,明确培训目标,精心设计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教学的评价机制,确保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参训学员至少掌握一门单项专业技能,从而适应转移就业的需求。

(四)强化服务,促进转移就业。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学员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工作,及时为学员提供培训、企业用工等方面的信息,并重点加强与本市优势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维权服务能力建设,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提高转移就业率。

附件:

1、益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办班审批表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小结下一篇:体育文化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