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2022-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校教师师德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高校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本次师德教育培训主要讲授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的内容以及高校教师师德的特殊性。认真听过这次培训,受益匪浅。初次踏入职场,原先的观念以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学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接受培训后才明白一个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下面是个人接受师德培训的一些总结。

一、师德的重要性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天天与学生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只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思想灵魂的导航灯。教育振兴必然推动民族的素质提高这就要我们,教师师德必须高尚,师德是教师的根。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师德归结为一个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传身教,诲人不倦。古人为我们现代人做出了榜样,而我们现代的“人民教师”又该怎样去做呢?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充满活力、希望的、 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热爱学生尊重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忌以分数取人,忌借手打人。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是教师难免遇过激动行为。比如:题错了罚抄10遍、100遍;上课捣乱就罚学生站或赶出教室等这些做法,对于教学没有一点儿好处,反而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鸿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不能用时间洗掉的阴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为范,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更要有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行风的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二、师德的内容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潜心治学、教书育人,赢得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少数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特别是近期极少数高校教师失德行为的出现,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谨记师德的内容。即(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正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要求充分尊重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教师高校教师自尊自律自强,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

三、个人如何立德树人

(一)思想上重视个人师德培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高校学生,远离父母家人,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二)言行举止体现师德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三)学会奉献

不懂得奉献的自私自利的教师是不合格的。奉献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懂得奉献的教师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教师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都要认真批改。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以便于自己有针对性的改进。

第二篇: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篇高校教师师德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一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

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也有人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尊重学生。 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总结。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二

为了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根据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需要和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xx中心学校的部署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学习,提高认识、对照检查、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师德主题学习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组建了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张xx为组长、以陈xx为副组长,以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对领导小组成员各自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分工,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全面完成师德教育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精心部署,周密安排

学校专门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以“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主题学习活动的通知》,xx中心学校关于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的工作安排,研究制订了《xx市xx小学“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对整个师德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

三、积极动员,认真开好动员部署大会

为使我校“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迅速开展,学校专门召开了“‘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动员大会,对本次师德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做了整体安排。其次,对我校部分教职工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个别教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事业心,不讲奉献、只求索取,缺乏进取心、满足现状,工作缺乏研究探索,教育管理学生方法简单,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组织纪律淡漠、法制意识淡漠,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和他人等九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指出,并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动员部署大会的召开,为整个师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在师德主题学习活动中,校领导坚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多学一点,能要真正坐下来、静下来,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保证了学习时间,保证了学习质量,能深入专业组,带头发言,带头评议,带头剖析自身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整改等,以校领导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了整个师德学习教育的顺利开展。

五、认真扎实,保质保量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学习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通知、黄庄中心学校关于师德主题学习的文件,在学习方法上,采取了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全体教职工做到了工作学习相结合,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习教育活动“两不误,两促进”,保证学习任务按期完成。

在对照检查、剖析评议阶段,学校专门召开会议,校领导深入教师一线,带头对照检查,分析评议自身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体教职工认真撰写分析材料,全体教职工逐人评议,剖析材料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做到了对存在的问题不遮遮掩掩,取于揭丑亮短,重点剖析了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剖析原因深刻,努力方面和整改承诺书明确可行。

在总结整改、巩固成果阶段,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都撰写了整改措施,明确了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做出整改书面承诺,明确了整改时限和改进措施。

第三篇:高校教师师德修养

一、 名词解释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职业——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称,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教师是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从事教育活动、为一定的社会培养人才的工作者。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养成等施加影响。

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模范遵守国家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治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 教师职业人格——教师职业人格是指教师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人内在行为倾向性,它是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体构成的。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构建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以开放、理解、尊重、包容的心态参与国际对话和社会交往,把自己置身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广阔舞台,置身于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潮之中。

生本定位——生本定位,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和归宿,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术道德——所谓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主要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烟酒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学术民主——所谓学术民主,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专业的、系统性的认识和管理自由度,不受约束和限制地发表自己通过时间获得的看法。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个人或组织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向社会提供产品、利益的活动。 高校社会服务——高校社会服务,即是指高校服务于社会。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指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是指高校教师以自己的学科专长为基础,除完成高校本职工作外,根据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术组织的兼职劳动统称为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

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人际关系是指在学校情境中,教师个体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往或共同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比较稳定的心里联系。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与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公正地对待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每一个学生,不得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域、相貌以及与教师个人之间的关系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集体——教师集体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集体,一般是指由一所学校全体教职工所组成的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包括学校的党政领导、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狭义的教师集体,是指一所学校中有专门从事德、智、体、美教育工作的任课教师所组成的集体。

教师集体关系——教师集体关系,是指教师集体成员之间,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育活动的交往与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所谓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和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相互促进、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修养——狭义的修养通常是指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修养;广义的修养一般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工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的水平或境界。

他律——所谓“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受动的地位,其意志是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所谓“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外在仪表——外在仪表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 端庄的仪表——端庄的仪表是指端正而庄重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表,它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师个人德、识、才、学、体等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

师德认识——师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师德行为习惯——师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而然地出现的师德行为方式。

二、 章节重点概念及课后习题

第一讲

道德的四个层次的含义:

1、 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即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

2、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

3、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总和。 道德需要发展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初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取决于外部的规定和期望,人们把规则看成是神圣的和不可改变的,对法律、权威、权利等有着朴素的单方面的尊重,还处于通过服从既成的范围而履行道德义务的水平线上。

2、 第二阶段是中级的到的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的道德行为不再是听从别人并以别人的名义进行抉择,而是听从自己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抉择。

3、 第三阶段是高级的道德需要层次。

表现为人们已经成为自主自为的道德主体,履行道德规范不再是义务和良心的要求,而是心灵的一种内在需要。 道德的基本功能:

1、 自律功能。

2、 教化功能。

3、 调节功能。

职业生活中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

1、 生存

2、 享受

3、 发展

职业道德的作用:

1、 职业道德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

2、 职业道德对提高从业者道德水平有促进作用。

3、 职业道德对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示范作用。 职业道德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成熟几个阶段:

1、 原始社会后期——职业道德的萌芽阶段

2、 奴隶社会——职业道德的形成阶段

3、 封建社会——职业道德的初步发展阶段

4、 资本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迅速发展阶段

5、 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崭新阶段 职业道德的特征:

1、 行业性与特定性

2、 稳定性和连续性

3、 灵活性和多样性

4、 规范性欲实践性 何为大学精神:

1、 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 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 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大学生的特点:

1、 从大学生身心发展来看,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晚期,年龄在18-25岁。

2、 在在知识经验方面,由于大学生已经接受了中等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3、 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来看,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的阶段,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

1、 积极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2、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3、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第一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 什么是道德?道德有哪些基本功能?

2、 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有何作用?

3、 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4、 什么是大学精神?为什么要打造大学精神?

5、案例分析: (1)、什么是大学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大学精神:

1、就内容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造就了大学精神。思想自由的基点在于自由地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基点在于创造知识、创造价值。

2、就形式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神韵。大学精神是充溢着校园各个角落,弥漫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一种氛围,她渗透于师生的骨髓,寖润于师生的身心,成为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成为师生在举手投足中自然会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

3、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核心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学术自由 (2)、你认为如何构建大学精神?

答:在内容上,培养学生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鼓励学生以学术为本,追求知识为根本目的,以学术自由为底线。给师生营造出一种读书与思考,追求真理,探索奥秘的校园氛围。 在形式上,以大学每年举办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礼仪为例,仪式本身既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独特而主要的教育形式。虽然它是常规性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生命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仪式的隆重、正式,典礼的热闹、典雅,设计和策划以及内容安排,绝不是仪式本身短暂过程的时间流逝,而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总的来说,构建大学精神,不管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在方方面面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校园氛围。

第二讲

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

1、 社会的代言人

2、 文化的传播者

3、 学生的引路者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示范性

2、 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

3、 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

4、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教师职业的存在状态:

1、 生存型的教师。出于功利目的而丛教

2、享受型的教师。把教师工作当成一种享受

3、发展型的教师。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我。 教师职业的道德责任:

1、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 教书育人、依法从教

3、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

1、 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 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3、 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4、 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克里弗顿和罗伯特从教师权威来源的不同将教师权威分为两大类型:

教师的“制度性权威”以及教师的“个人权威”。其中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又分为两个维度,即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合法权威”与文化传统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教师的个人权威主要包括两方面,基于教师个人学识、专长的“知识权威”与基于教师人格魅力、同情心的“感召权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指教师个人的“知识权威”与“感召权威”。 第二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三题及案例分析)

1、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 教师职业的主要角色是什么?

3、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发展型”教师?

答:树立自己的明确目标,把发展型教师作为自己的最终职业理想。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不再满足只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把教学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让反思与研究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教学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与众不同的见解,解答学生的疑难,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终把自己培养“发展型”教师的终极职业目标。

4、教师的道德责任是什么?

5、案例分析: (1)、如果你是刁老师,你会怎样做?

答:向学生发火,或是扣值日生的分都是不合适的。这有关老师的为人师表,以及言传身教的问题。作为刁老师应该先去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需要,学生是不是出现了学习上的倦怠期。作为老师因多鼓励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心里,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出正面的指导解决班上的问题。避免马上动气,用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质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和尊敬的心里,并由崇敬教师到接受教师的一切教导。

第三讲

高校是的建设的依据:

1、 大学具有“高深性”的特点

2、 大学具有“专门性”的特点

3、 大学具有“前沿性”的特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目的:

1、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 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分为四大方面:

1、 职业理想

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教师才能产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2、 职业伦理

教师职业伦理的核心构成表现为:

一、教师善,即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尊重,对受教育者发展的负责,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二是教师公正,即指教师在从教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正大光明、质朴公道的品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的态度;三是教师责任感,即指教师对社会及群体给与教师职业角色期望的认同与承担,表现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尽力为学生作出积极的,正面的榜样。

3、 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职业人格

国际教育组织2001年发表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宣言》的六大承诺:

1、 对职业的承诺

2、 对学生的承诺

3、 对教育界同事的承诺

4、 对管理层的承诺

5、 对家长的承诺

6、 对教师的承诺

高校是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1、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创新、全球视野、生本定位

2、 坚定学术取向

坚定学术价值取向,规范自身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是的建设的途径之一。 高校是的建设的具体要求:

1、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2、 坚持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3、 坚持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4、 坚持学术与人格相统一的道德责任观 第三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答案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 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2、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1、 教师职业理想

2、 教师职业伦理

3、 教师职业技能

4、 教师职业人格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外延

1、 大学职能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2、大学教育活动对高校师德的要求

3、谈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4、案例分析: (1)、为什么要加强高校师德的建设? 答: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2)、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第四讲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 教学本身即一项道德活动

2、 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教师的德性是教师职业的最为基础的素质和条件) 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其次,客观而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命题) 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

3、 教学能提升师生的人生境界

1. 教学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 2. 教学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4、 教学活动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首先,教学中的品质沟通 其次,教学中的心理沟通 最后,教学中的只是沟通 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合乎道德要求

2、 教学的内容的选择符合道德标准

3、 教学过程的推进遵循道德原则

4、 教学手段的运用依照道德规范

5、 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道德价值 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

1、 爱与责任

2、 公正与职业良心

3、 平等与尊重

4、 宽容与节制

第四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案例分析)

1、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意义体现在何处?

2、 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道德要求有哪些?

3、 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规范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4、 案例分析:

(1) 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哪些方面的品质?

答:以上文字材料反应了张治民教授具有爱与责任、公正与职业良心、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方面的品质。

(2)这个案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

答:这个案例令我深受启发,明白了作为一个发展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用自身对于学术研究以及探索的精神影响学生,并服务于社会。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型案例。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的方法与方式,时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常新,确保传递的只是具有精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在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的时候,还要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接受能力为基准,保证学生知识增长的适切性。并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袒,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从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道德品质去对待学生,保持着公正、平等、尊重、宽容和行为世范的角度去看展教学活动。

第五讲

高校教师的研究职责:

三大社会职能: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教书育人是基本职能,学术研究是重要职能,社会服务则是从学术研究这一职能当中衍生出来的第三职能。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为教学提供知识支持,研究中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知识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和治学态度,对学生成才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教师的学术成果又能促进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动力。 学术道德内涵:

1、 学术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

2、 学术活动是探索性的活动

3、 学术活动是积累性的活动 学术道的特性:

1、 学术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2、 学术道德具有突出的自律性

3、 学术道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学术道德的教育意义:

1、 凸显了探索创新

2、 凸显了社会责任

3、 凸显了自我发展

4、 凸显了人才培养

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

1、 培养求真品质

2、 培养诚信品质

3、 培养自律品质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要求:

1、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高校教师在学术活动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从几个方面着手: (1) 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活动 (2) 做真理忠实的维护者 (3) 随时修正错误

2、 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道德规范要求学术研究者做到的几点: (1) 勇于创新

第一, 自强不息,精勤不倦 第二, 独立思考,永不迷信 第三, 注重实践,大胆探索

(2) 严谨治学

3、 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4、 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第五讲的课后练习:

(概念已有,只有第二题及案例分析)

1、 什么是学术道德?其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答:科学研究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创新离不开严谨的态度和艰苦的劳动。学术研究是从已知出发向未知领域进行的一种探索世界的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有所发现,何时能发现,能发现什么以及这种发现具有多大的价值,都是无法预料的。因此,鼓励科学探索,保护原创研究,促进知识创新,推动学术创造,就成为学界的共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正是为了保护学术探索,促进学术创这一目的而诞生的。他要求学者严格遵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以此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推动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从这意义上看,学术研究的过程即意味着学术工作者学术道德培养的过程,遵循学术道德的过程也是对参与学术研究的人员进行学术伦理教育的过程。学术道德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内生的,而不是外在加强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因此,恪守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 加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遵循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高校教师如何培养学术品质?

6、 案例分析:

(1)我们应从此案中吸取什么教训?应如何加强学术规范以及学术道德教育? (2)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第六讲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三个发展阶段:

1、“地下活动”阶段

2、“半公开”阶段

3、“公开化”阶段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意义:

1、 履行高校的历史使命

实现高校职能的意义:

首先,可拓展培养人才的服务 其次,可开拓高校的经费来源 再次,可提高高校的知名度

最后,可促进文化知识的社会普及

2、 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高校社会服务对于加速知识成果的转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的科研课题来自社会

其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必须通过社会实施

3、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 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 诚实守信

2、 公平公正

3、 讲求效率

4、 乐于奉献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关系应对:

1、 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2、 岗位主次的关系

3、 服务与守法的关系

4、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六讲的课后练习:

1、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价值何在?

2、 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有那些道德要求?

3、 高校教师应如何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4、 你所在的学校应如何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

5、 结合你本人的情况,谈谈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七讲

高校师生关系的概念: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多性质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系,主要包含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师生间的伦理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 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强

2、 高校师生的关系是一种独立与协作的关系

3、 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与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

4、 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1、 师生不同思想观的制约和影响

2、 高校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制约

3、 师生年龄“代沟”的影响

4、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身的一些不当行为的影响 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 热爱、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第二, 尊重学生的个性 第三, 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 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学生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 严格教育和要求每个学生

第二, 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合理适度 第三, 严格教育和要求学生要严慈相济

5、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特点:

1、 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

2、 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

3、 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产生矛盾的原因:

1、 教师劳动的分工

2、 教师个体存在差异

3、 学校对教师评价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差异

4、 “文人相轻”思想的影响 高校教师集体关系的道德要求:

1、 团结协作,同侪互助

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1) 创造教育合力,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心理氛围,体验职业的和谐与幸福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养成学生良好品德

2、 关心集体,尊重同事

关心教师集体的几方面要求:

(1) 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 (2) 自觉维护集体团结,正视集体矛盾 (3) 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尊重同事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1) 尊重同专业同学科的教师 (2) 尊重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

(3) 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教师 (4) 尊重不同年龄教师

3、 有益竞争,共同发展 开展有益竞争的道德要求:

(1) 竞争必须在道德调解下进行 (2)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教师要有竞争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七讲的课后练习:

1、 你对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如何理解的?

2、 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有哪些?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3、 你是如何理解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冲突的?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教师集体关系的矛盾,构建和谐的教师集体?

4、 案例分析:

(1) 你认为小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你认为小李老师应该怎么办?

第八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1、 这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

2、 这是教师个体处于完善自我人格的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起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3、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 高校师德评价的依据:

1、 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2、 目的和手段相结合 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

1、 以善恶为标准

2、 以发展为标准

3、 以实践为标准

高校是的评价的方式:

1、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力量进行的道德价值判断

2、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3、 学生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生评价是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比较准确的方式

4、 同行评价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有效途径

5、 领导评价

主要针对教师个体的评价方式 高校师德的原则:

1、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我国优秀的的师德传统的主要表现: 第一, 主张教育公正 第二, 倡导爱生敬业 第三, 强调以身作则

第四, 博学多闻,精益求精 第五,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第六, 尊道重德,见利思义

2、 创新师德修养

在教育创新的大前提下,教师对师德优良传统的继承应是创新意识下的继承。可突出以下几方面:

1、 古为今用,突出时代精神

2、 充实内涵,突出人文精神 第八讲的课后练习:

1、 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极其特点

2、 如何理解高校是的评价所依据的动机与效果相结合以及目的与手段相结合?

3、 简要介绍高校师德评价的“三个标准”和“五个方式”

4、 论述高校师德修养的原则

5、 为什么要加强高校教师对是的优良传统创新意识下的继承

6、 案例分析:

(1) 教师的做法是否有违师德修养要求?

(2) 在当今时代,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九讲

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

1、 提高师德认识

2、 陶冶是的情感

3、 坚定师德信念

4、 煅炼师德意志

5、 培养师德习惯

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1、 志存高远

2、 学思结合

3、 内省慎独

4、 践履笃行

教师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习哲学理论和道德理论

2、 学会区分道德学习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3、 善于向他人学习 第九讲的课后练习:

1、 高校师德修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 论述提高师德认识、陶冶是的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习惯五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3、 结合实际谈谈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

4、 案例分析

(1) 你认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值得学习,为什么? (2)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师德?

第四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通过深入研究准则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文章从准则中的“六新”和出台的背景意义出发,提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师关注度,以及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师行为准则;高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提灯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应深刻领会师德师风内涵,将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六新”

第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在新时代发布的,同时也是首次由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与该准则一起发布的还有另外两个准则(有关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准则),三个文件都强调了“新时代”,说明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是

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随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的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赋予了教师师德师风不同的内涵,因此文件的名字强调了“新时代”,既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延续,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1]。第二,“新高度”:第一标准。文件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个第一标准是直接与教育方针和教育法的规定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探讨“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至关重要,将师德师风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其是评价的第一标准,也就是在强调国家培养未来的接班人需要教师过硬的素质和德行。第三,“新精神”:依法依规。国家对于师德师风问题是零容忍,面对师德失范行为需要依法规进行处理。这也强调了师德失范行为不能在学校出现,一旦出现必须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也让师德失范行为有规可依。第四,“新要求”:底线。文件再次明确了底线的要求,也是对于社会上被重点关切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了回应,对高校教学中碰触底线的行为的界定着重进行了回应。第五,“新措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新措施中提到的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票否决”外还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如果出现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在一个学校受过处分后教师可能从这个学校离开再去别的学校就职,可能在别的学校还会出现师德师风问题,但是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后,这种情况就会避免,这一系统就是教师的电子档案,国家将教师管理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管理,把不符合教师队伍要求的教师清出教师队伍。第六,

“新机制”。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要落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上。高校的校长和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高校需要落实这个机制,如果不落实就会依据文件对第一责任人追责。

2《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

首先,准则的出台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从来没有否认广大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广大教师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个别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的教师也是一直存在的。这类教师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的时候,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曾经出台过一些规范,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很多经费去宣传,但是在网络化时代,某些教师的违反师德的行为在网络上流传,可能足以让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付诸于流水,所以个别教师的失德行为对全体教师或是学校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是出台行为准则的背景和要求,总体来说,教师对于我们整个教育的作用效果是好的,我们更应该把那些个别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给教育带来破坏的失德教师分离出去。而这一点也是上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和广大教师达成一致的地方。其次,新时代文化活动发生变化给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仅仅将教书理解成教知识的话,就面临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知识是可以存储的,可能从单纯的知识储备、机械的记忆上来讲,教师可能不如电脑。那为什么说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存在的今天,教师的作用还是不可取代的呢?这就涉及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理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个德就是师德师风,正是教书过程中教师“德”的作用才真正使得培养学生达到了先成人后成才的目的。文件中也明确地说明了制定职业行为准则针对的是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文件的出台也体现了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回应。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个案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建设,因此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的处理要求,因而出台了行为准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既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做,也明确地告诉教师不能怎样做,也就是告诉了教师向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向后要注意的底线[2]。第三,教育部发布行为准则后,全国各地都在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本省的师德师风准则,高校也根据细则要求制定具体的内容。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制定非常具体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以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其实无论是教育部、省级还是学校制定的各项师德师风行为准则,都是让教师回归到对于教育本身的深刻认知。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在一起。全社会要尊重教师,师道尊严不是靠外界强加给教师的,是靠教师内心的自信,自律,自尊,自立而实现的,这一点不管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共同认识的问题,意识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才能够继续理解并把这个准则落实到教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入口到过程到最后的出口[3]。例如在教师招聘环节也必须贯彻落实好准则,守底线。拟招聘的教师如果有师德师风问题,高校要拒绝,上文中提到的全国教师管理系统就为高校提供了辨别的渠道。同时,教师聘任合同中要明确师德失范

“一票否决”,为什么“一票否决”?“一票否决”为何意?———是教师一旦师德失范就不能够再得到更好的东西,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高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既然一切是为了学生,那么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处,撤销荣誉称号同时将奖金追回,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不得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高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扎实开展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工作,专题部署,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抓好学习和纪律教育,深入开展自检自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针对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整章建制,强化执行,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3.1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要负起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明确工作机制后要做到层层把关,问责必严。文件中强调师德师风是衡量教师的第一标准,因此,对于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问责要严,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现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对学校的师德师风问题要学会自我诊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如果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开始时忽视或不重视,不处理不汇报,那么可能会出现大事,所以对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学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分管校领导要向学校做出检讨,而且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督导下进行整改,主体责任还体现在出现问题后要

“治病”,将处理办法进行备案,这也是准则颁布后要去做的内容。高校的管理者权力可以下沉,其实责任也可下沉,将责任下沉到院系的行政负责人,让院系负责人负起师德师风直接领导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党政同责,那么如果教师出现问题,基础单位要向学校做出检讨,学校也要处理。这样只要出现问题,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都会有问责的行为,这也是主体责任分层发挥作用的体现。对于教师而言,自身要加强师德修养,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层面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学。通过责任下沉形成教师个人、院系部、学校三级整顿梯度,教师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院系部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整改,学校针对各系部形成的自检自查总结制定校院的整体整改措施。通过动员大会使全校教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教师作风整顿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教师队伍作风整顿建设取得实效。3.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责任,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可出台《师德师风标准及考核办法》,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执教之本。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是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是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推动力,可从师德师风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等次确定、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为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准确评价全体教师的师德表现,督促教师自查互查,并为教师奖惩、职务评定及聘任、评选评优、后备干部选拔等提供依据,可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从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师德师风规范

(政治思想规范、业务工作规范、教书育人规范、为人师表规范)、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考核、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规定。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一票否决”就说明未来可期待的收益没有了,包括取消在评奖、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权利。处理师德师风失范问题时要秉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师德师风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依据程序进行,手续完备。3.3增强教师关注度,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延绵不断,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使学生明理,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让学生具备立足社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识,更要引导学生先成长后成才,为何先成长后成才?只有学生成长了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长的路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得好学生成长得好,加之学识会成为有益社会建设的人才,相反,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让学生误入歧途,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好的学识,那也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的成长比成才更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教师以健全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为师的真情实感去唤醒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教育使人精神充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这样不可取代的作用,才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优秀的教师作为充实学校的力量,做学生的

“提灯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将师德师风失范的教师拒之门外,还教育净土。在此前提下,就需要增强教师对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度,可通过学校大会、部门大会、文件学习等渠道宣传,高校教师往往不太关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层面应该考虑的,学校应该承担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毋庸置疑,但是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尤其要关注学校要做什么事情、相应的规定是什么,高校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对教师既要正向引导,又要规定禁止的行为,时刻为教师敲响“警钟”,如果有教师不顾国家要求、学校规定触犯了师德师风的底线,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3.4师德师风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在增强学术能力的同时又践行师德师风,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4];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师德师风建设与面向全员相结合,教育活动面向全校每一位教职工,确保人人参与,人人重视,人人知规,人人守责,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人文关怀,以教师为本开展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安心教学,以身作则,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光荣感,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弱化问题、不降低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增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同时发挥群体作用,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并利用各种表彰活动表彰先进,同时再次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使全体教师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发扬民主相结合,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竭尽全力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引领教师争先创优,形成良好氛围,用学校文化的“润物”作用感染每位教师,并使教学自觉践行;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坚持从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可收看《师德启示录》等师德教育记录片,把师德建设与学习先进模仿人物结合起来,将省级或国家级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并放置宣传栏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典型的榜样和师范作用,推进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同时,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实效;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提升服务意识相结合,在服务意识上,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重要转换,变“教育者”为“服务者”[5]。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同时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长期以来,在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到了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也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课程改革的优良教师队伍,但高校也应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还需要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来抓,正视解决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第五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师风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笔者:周飞

要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值得操守和从业道德。而对于教师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业,更是要求从业者具备优良的师风师德。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而,当下,各种有损师德的丑闻、案件经常成为互联网上被唾弃和批判的头条,其恶劣程度骇人听闻,事件的主角都身为教师,却做着丧心病狂的事情。这再一次给世人,特别是教育行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了,是再次强调师风师德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优良师风师德的关头了。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参加了师风师德的学习,深感幸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对于学习的成果,我个人联系实际,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为什么要建设师德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成效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教师的师德师风,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教师的工作成效。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这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书。良好的师德会让教师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去教书。

第二部分是育人。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需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精神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就是俗称的育人。这些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和高的思想境界,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进行教育及引导。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在互联网的各大新闻中,屡见师德高危丑闻。这些丑闻的主角不仅是失败的教师,甚至作为一个人,都是失败和道德沦丧的。这些人这些事,虽然是教师的耻辱,教育界的污点,但是他们的身份,确是教师。这已经给教育界和所有的教师敲响了警钟:在 我们这个时代,在今天,我们呼唤师德师风的重新强调,我们需要再次树立起教师的形象,我们需要矫正当前飘浮的教师群体中的不正之风。这亦是师风师德学习课程的价值所在。

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浸泡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三、如何建设师德

从上游确立典范,树立带头效应。强化领导作风建设,树立讲正气、讲廉洁、讲风险的作风。然后应该经常开展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团体进行师德师风的学习交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标准。从机制上确立赏罚制度,进行师德师风的指标考核,对于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教师个人,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惩罚,而不是姑息纵容。让教师团体教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成立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以此类形式成坑征求各界意见,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和成长。另外,可以进行规范管理。规范学校行为,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规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次,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法律高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确保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第三,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影响师风师德的建设

校教师是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之时,其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有关科研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愉悦,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人才质量与竞争力。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甚至腐蚀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的建设。而改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抓住几点。首先应该对自己所拥有的多重角色有正确的角色认知;然后需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稳定积极的心态,并能付诸行动;再则应该注重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生和家长和同事和社会;另外,也应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恰当的情绪反应。教师职业具备高挑战性,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懂得控制和调整自身情绪,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作为教育者,若无创新也不会有教育对象的发展;最后应该有良好的应对方式。

小结

研究师德建设的思路可以从下来看。往往规律指出人们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方向比努力重要。做成一件事情,一要有精神,二要有能力。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工作。执行力是领导者素质和执行者素质结合而产生的合力。

学生的素质,既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结果,教师的素质,即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受影响受教育的结果。用什么方法提高教师的全人格,来培养学生的全人格,是师德学风建设的重点之一。与时俱进是体现时代性,赋予规律性,体现创造性。而什么是师德是:热爱事业,热爱学生,学高身正,品德高尚,教书育人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诲人不倦。

高校需要的是“三材一化”:人才,教材,器材,校园文化。师德是一种特殊的盐,校园是大缸。用师德腌出学生的全人格,好的学风。这就是腌萝卜教育。关键是教师有多少含盐量。

第六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让崇教、敬业、创优的师德师风在岗位闪光

自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积极响应各级组织号召,认真参加每次集体学习教育活动,听取了专题辅导讲座,参加了集体学习交流,阅读了学习辅导资料,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前期的学习教育,自己感触颇深、收获良多,也受益匪浅。我深刻感受到开展此次学习教育活动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不但使我重新温故了党的性质宗旨,更加坚定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崇教、敬业、创优的师德师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职责重要、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只有做到真学习、真践行,才能无愧于学院领导的谆谆教导,无愧于同事们的热切期盼,更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一、让崇教、敬业、创优的师德师风在岗位闪光,要爱岗敬业、凝心干事

**年研究生毕业后,正当我为个人前途发展担忧时,学院投来了橄榄枝,使我得到梦梦寐以求的教师职业,也很荣幸来到具有优良传统的公外系。刚开始工作时,系主任就主动找我谈心,介绍了学院的辉煌历史和同事们的先进事迹,勉励我们新同志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坚持把岗位当作干事业的舞台,自我加压,凝心干事。看到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和期盼,自己也暗暗下定决心向老同志看齐,在岗位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刚开始,自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年结婚在即,自己仍忙于教学科研工作,所有结婚事宜都由丈夫一人去打理,办理结婚手续、照婚纱像、举办仪式等诸多事情,都在

- 1中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交流中开阔了大家眼界视野,提升了知识层次,改善了知识结构,使大家能力和素质始终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脉搏。这些年,系里先后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学院乃至为省厅争得荣誉,很大程度得益于这种延续多年的好传统、好做法。但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次我在学校准备第二天讲课材料,其中自己对一个生僻的知识点不是很清楚,由于连续的上课和批改作业,疲惫的自己就不愿在此问题投入精力去查找相关内容,而是完全凭自己感觉去为学生们解释。没想到的是,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对我的解释提出异议,并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完成出乎自己的意料,平时觉得很容易对付的学生,此时由衷对他们发出赞叹。我利用课间时间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重新修订了讲稿和课件,这一知识点成为第二节课的亮点,学生们也听的津津有味。此次学习教育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就要做到求真务实,只有认真对待每堂课,认真对待每名学生,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时代在进步,学生在成长,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才能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可喜的是,崇尚学习、主动学习、认真学习的浓厚氛围已经在系里逐渐形成,许多同事每周坚持读一本外文书籍,每月坚持写一篇研讨文章,每年坚持发表一篇论文,学习科研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三、让崇教、敬业、创优的师德师风在岗位闪光,要言传身教、

- 3

上一篇: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计划下一篇:高一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