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教师跟岗学习总结(精选9篇)

高校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1

我有幸参加河源市首批种子教师跟岗学习培训,倍感荣幸!本次到市二小跟岗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家讲座,市二小副校长赵莉:“如何打造阳光课堂”;市三小主任陈丽:“小学教研专题学习”;一小老师吴丽霞:“实现有效教学的四个要素”。第二阶段是听带岗老师示范课并参与评课,体会“阳光课堂”、“目标教学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是如何的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休,如何的进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第三阶段是跟岗学员在带岗老师的指导下备课、做课件、上观摩课,并共同评课,学习用“目标教学法”教学,体现“阳光课堂”理念,写教学反思和跟岗日志。

我们在跟岗学习的六天里,每天早上7:30到校,12:00下班;下午2:30到校,6:00下班。晚上还加班。能有这样的学习劲头,或许能说明我们跟岗学习的要求的规范性和我们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在跟岗学习的几天里,专家老师给我们作了专题讲座,使我接触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了“阳光课堂”是三个标准(每个学生每个时间都有事做,厚积知识,学生情绪舒畅)、三个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三个动(形动、心动、神动),及如何打造“阳光课堂”,“阳光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现有的条件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对比,反思了我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体会到“阳光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和人格的发展。我将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育教研能力也有了新的提高

听了专家的讲座,明白了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明确了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及师生都是研究的对象,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关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现象和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找到原因,试着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就是教育教研的过程吧。在跟岗学习的日子里,我也是用教育教研的角度来看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看问题都试图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样看问题可能比以前要深刻一些、透彻一些。

三、课堂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在跟岗学习中,我听谢碧玫老师及其杨美红老师的示范课、研究课、常态课。每听一节课,带岗老师都结合这节课的情况给我们作详尽的分析,这节课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可以怎样处理,哪些方面应注意、应改进。此外,两位带岗老师还指定课题和我们一起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在带岗教师传、帮、带下,我们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的能力及处理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能力均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较大地提高了我们处理教材、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跟岗上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次跟岗学习,我坚持每天撰写跟岗日志,为听过的每一节课填写听课评议表,撰写了两篇教学反思,写了一节刘的教案等,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互相学习,缔结友情

我们这批跟岗学习学员共十八人,分成三个小组。我参加数学组,我们组共有六人,其中有小学校长,有小学教导主任、有教研人员,有教学能手。在跟岗学习中,大家经常讨论,探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特别是我们当中有一位连平县元善镇老师季友谊,她对教育教学有独到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作知识铺垫,注重知识衔接,精于引导学生,长于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经她教学,学生能轻松学到知识,体现教育无痕的境界。我们的确很累,但快乐着,我们十八个人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五、消化培训,自我成长

培训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数学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对该堂课的得失有所记载,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促进自我成长。

高校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教学

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度过的。对学生而言, 课堂不仅是主要工作场所, 也是培养能力的场所。但是, 在高校实际的教与学活动中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很认真地备课、很负责地讲课, 而学生在课堂中会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 使一些教师失去信心和耐心, 而一些学生则产生消极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要相互给予足够的信任。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负责、有效地进行学习。有时, 比起精心安排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 反而更能启发学生;教师要从长远的角度分析设计教学内容,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培养学生更多的基本能力。在课堂内外, 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课程、喜欢专业、喜欢老师。这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

树立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些学生的时间观念并未树立起来。例如, 一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用于思考的时间过长, 总认为自己的思考不成熟, 还需要一些时间再去思考;学生相互讨论问题也会因为时间不够而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思考、讨论, 还需要联想、归纳、总结、动手操作等。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基本在课堂以内。因此,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既强调学习效果, 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防止学生课堂上浪费学习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一个过程, 是需要学生个体不断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人要成为主体, 必须具备主体意识。正是通过主体意识, 人使自己从自发的存在发展为自觉的存在, 从自然的存在变成自为的存在。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 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恰当的、独立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独立地接收知识, 再通过自己的思考活动将掌握的知识总结归纳形成短期记忆或长期记忆, 从而达到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 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生是否有效地接受知识。

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积极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是学习者的独角戏, 教师指导的恰当与否, 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学习过程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过程, 教师不应过多地参与其中, 但必要的、恰当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指导不是为了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而是让学生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各种可能性, 即让学生有可能直接获取正确答案, 也也有可能会犯错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认真分析原因并有效地改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学生不仅要学会与教师合作, 而且要学会与其他同学快乐有效地合作。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 它有助于增强创造力,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能力, 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看到在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愿与教师合作的学生, 对于这些学生,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让他们动起来, 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积极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需要“动起来”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运动起来、活动起来、行动起来,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加涅按照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语言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根据学习结果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地引导学生“动起来”。课堂休息时间不是以学校规定的休息时间为准, 而是学生需要休息时进行适当的调节。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设计合理的活动方式, 活动内容可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相关联, 也可以抛开教学内容而与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与锻炼相联系。可以借鉴的方法比较多, 如站位法、小组扩展法等, 都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活动才有意义。

引导学生培养和训练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 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科学有效地选取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不清楚教师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结果, 但随着教学设计内容的展开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我总结后会发现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与锻炼产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所反映的问题, 将学生学习知识所需要的能力通过进一步设计的具体活动展现给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使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总之,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转变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 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摘要: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更多地表现在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校教师应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美) 彼得.法林.教学的乐趣[M].姚晓蒙, 陈琼琼, 李梅,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06-107.

[2]章成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53.

[3]于光.德育主体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90.

[4]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78-82, 305.

[5]万光霞.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14.

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3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特岗教师,很荣幸能够来到夏邑实验中学进行跟岗学习,在跟岗学习中,我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名师的成功经验,让我大开眼界,收益良多。

在温艳敏老师的数学课堂上,温老师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我充分感悟到“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的真正内涵。

真诚感谢太平镇中心校为我们新入职特岗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集中学习的机会,搭建了一个成长的平台,让我可以进一步充电、提高。今后,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丰富教学经验,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4

首先:感激之情。

能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拥有名师工作室提供的得天独厚的优越培养条件,我们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要感谢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学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学习的平台!同时,对关心支持我们“温利广老师工作室”的领导、专家,还有北兴中学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的辛勤付出!感谢您们为我们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其次:责任之重

我们能来到温利广教师工作室学习既是我们的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加入到名师工作室,除了最初的激动与喜悦外,感受最深的就是沉甸甸的责任了。温老师对我们提出做“三个一”的老师,深感压力之重。正是这种责任感,鞭策着我们加速成长,期待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正是这种责任感,鞭策着我们借助这个平台,为学校的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行动之诺

在二十天跟岗学习中,我们做到了:抓住机遇,把握机遇,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工作室的纪律和制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的愿望是: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学会享受教育智慧,体验研究幸福,争取在教育的天地中早日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成为教学研究型的名师。

第一部分跟岗目标任务

广东省温利广教师工作室根据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了详细XX年跟岗学习工作,并实施每周一表(在工作室博客上发),20天跟岗学习目标任务归纳为如下:

1.跟岗时间:XX年11月13日至12月2日

2.跟岗纪律:温利广州教师工作室按《关于做好广东省XX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跟岗学习的通知》中要求,工作室对我们学员有严明的纪律,确保了跟岗学习活动顺畅开展。省教厅规定:跟岗学习期间学员一般不允许请假,若有特殊情况,请假少于三天的,须由学员本人所在学校出具书面请假条,加盖学校公章,送所在地级市教育局盖章,再经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同意后由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签批;三天以上(含三天),须由所在地级市教育局以书面形式报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批准,无故缺勤者,跟岗学习无效,取消培训资格。

2.省教厅规定的任务

教学实习:听评课不少于10节,上课不少于2节(含1节汇报课),听课需填写并提交听课记录,上课需提交教案;

课题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部分课题研究工作;

开发1节优秀课例(文字或光盘);

撰写3篇教学反思和2篇读书笔记;

撰写跟岗学习日志,详细记录各项培训活动、学习观摩的收获和体会,并上传至个人博客。

3.工作室特色学习任务

开展成员与学员“一课两讲”活动;

学员与成员之间小讲座;

听专家讲座;

参与花都区青年老师“说课”比赛活动;

参观考察活动(校内、校外);

制作每周工作室简报;

制定三年专业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跟岗过程与方法

一、学习文件,明确要求。

根据《关于开展广东省XX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粤继教函〔XX〕10号)文件的精神,工作室主持人温利广老师在跟岗老师报到之前,就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跟岗学习计划与方案,公布在个人博客上,并发至学员邮箱,保证跟岗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1、举行了隆重的“跟岗学习开班典礼”。由工作室主持人温利广老师主持“开班典礼”,北兴中学高书记、何副校长等校领导、进修学校毕书记、工作室成员、跟岗学员共20多人参加了开班典礼。毕书记、何副校长、工作室成员代表洪接年老师、学员代表高庆老师等分别发言,温利广老师介绍有关情况,说明工作室的跟岗学习安排,最后由毕书记宣布“XX年广东省温利广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班开班”。

2、学习有关文件,明确任务与要求。开班仪式上跟岗学员和工作室成员在温老师的要求下进行有创意的自我介绍,通过简短介绍,达到尽快互相认识和了解。随后到工作室座谈,温老师把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的学习内容作了具体的安排,同时学习了省教育厅的粤继教函〔XX〕10号文件,也成立了班委(班长1人,生活委员1人,组长3人)

3、根据工作室跟岗学习活动方案,结合跟岗教师的个人实际,每一位老师都详细制定了有个性化的个人跟岗学习计划,并公布在工作室与个人教育博客上,以进一步明确每一位跟岗教师此次跟岗学习的任务及要求。

二、活动丰富,每天忙碌。

1、听“示范课”。工作室的成员精心准备了5节示范课,通过听课,让跟岗老师领略各位老师的教学特色,汲取各人的优点;同时也展现了北兴中学的化学教学特色与先进的课堂实施理念―――“情趣教学”,领略到花都区年青老师进取精神。

2、上“常态课”。原汁原味的常态课,最贴近日常的教学工作。通过异地带班一周的常态课锻炼,让跟岗老师熟悉这里的学生特点,锻炼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展现各位跟岗老师的教育水平和课堂风采。并通过常态课堂的操作,探究各类课型的有效性原则。

3、上“汇报课”。每位跟岗老师都精心设计了一节汇报课,以促使老师们发挥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教学策略,去打造一节力求完美的优质课。其中,安排七位老师上同一个课题,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对比交流,让跟岗老师在切磋中得以长进,更加丰富了他们的教学智慧。

4、举办“一课两讲”。第一和第二周分别在花都区大塘中学、花都区实验中学、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开设“一课两讲”活动,工作室成员与学员进行对决,充分展示个人教学风采与教学技艺,让我们享受“文化大餐”,也让我们了解到各学校教研氛围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

5、评课研讨。每位跟岗老师听了5节“示范课”,8节“常态课”和8节“汇报课”。几乎在每天的上午或下午或上下午,都组织评课与交流:或是工作室主持人或班长或组长主持评课。通过这些评课活动,让我们清晰地明确了评课的方法和要素,提升了我们听课的艺术与评课的水平,更给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page]

6、外出学习与考察。跟岗培训除了务实的立足于工作室基地,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丰富了跟岗学习活动的内容。在三个星期内先后安排了到花都大塘中学、花都区实验中学、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听课交流、到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听《化学教育》朱玉军副主编“化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基于编辑视角的一点认识”的讲,拓展我们的见识和视野。第二周周末温老师带工作室成员学员到花都芙蓉嶂风景区,感受山、林、湖、泉等自然美景,舒缓我们学习的压力,愉悦我们的心情。

7、开设专题讲座。温利广老师的“化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讲座;北兴中学何艺副校长“讲学稿的编写与使用”的讲座,钱扬义教授“游戏化学”探究学习案例;北兴中学高校长“成功教育成就成功人才”德育管理理念介绍,还有我们学员的5个小讲座等,讲座内容涉及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不同层面,极为丰富,受益匪浅。

8、课题研究。在温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都以各自的教学实践和特长,初步选定了课题研究方向,撰写了开题报告,且进行开题答辩,温老师一一给予点评,我们初步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

三、笔墨耕耘,累也乐也。

1、教育日志。从培训开始的第一天,到结束的最后一天,我们都坚持通过写教育日志,记录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心得体会和自我感悟后的收获。这些既是过程的记录,更是原始材料的积累,还是思想火花的收集。每天晚上工作到十二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半起床。

2、教学反思。通过听课、上课、评课,我们撰写至少三篇教学反思,包括听课的反思、上课的反思、对自己以往教学的反思等。通过写教学反思,总结提炼学习成果,为后续的自我完善、教研的深化提供了素材。

3、教学设计。对于每一节的常态课和汇报课,我们都认真进行集体备课、个人设计,相互交流,不断修改形成一份份的教案,精益求精。这对于促进我们的实际教学水平,打造精品课堂非常有效。

4、开题报告。这是最头痛的事,一线老师,最不擅长的是做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正如温老师说我们,写开题报告没有象上课那样积极。这确实是我们的短板,我们也是希望能得到这方面的提升。经过几天的煎熬,我也尝试撰写了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但还是很肤浅,还要完美和修改。

5、修专业规划。在跟岗前,温老师已经将个人跟岗计划、三年发展规划工作布置给我们,在经过两周跟岗学习,结合相关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跟岗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跟岗情感

这二十天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这二十天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我珍惜,我收藏,我回味。我要用“一个理念,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份友,一份感动”表达这20天来的跟岗情怀。

一个理念。北兴中学作为花都区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是花都区七类生源学校,学校硬件设施不能与市中心城区学校相比,然而学校蕴育着一位省级名师―――温利广,北兴中学成功了,北兴中学名字响亮省内外,我们也因此而来了。北兴中学高校长提出“成功教育”德育管理模式,用成功教育理念成就学生、老师。是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但成功需要阳光雨露的用心呵护。我想,今后我的课堂也要成为“成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让每位学生有不同的成功,有大成功,也有小成功。

一种精神。温利广老师和我有着相同的教龄,年龄比还小我2岁,很多前年就听过他的讲座,他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文学功底早已目睹耳闻,但我没想到会在北兴中学“拜他学艺”,没想到成名后的他依然“安于”现校,这是什么精神在支撑他。跟岗学习20天,目睹他的点滴,我自愧不如,他身上的那种精神我无以言表,温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召着我,鞭策着,我佩服,佩服。

一种追求。温老师追求“至善课堂”。善―――“好”之意,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友善,体现生命课堂的和谐统一,体现公平、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寓意高雅。这充分体现了温老师的文学素养和教学精神。“至善课堂”追求的是“三高”和“三权”,三高―――高兴趣高质量、高情感高效益、高品位高境界;三权―――学生的思考权、自主权、话语权。我认为这个追求就是现代新课程理念的“浓缩,精华”。

一份友谊。我们来自珠海、中山、韶关、梅州、湛江、广州六个地方九位学员,是怀着共同的梦想,共同的目标来到北兴中学,虽然上半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有着10天学习交流,但全班有48位学员,且分高中和初中,学习活动相对分散,没有像现在这样真正近距离、“小团体”。我们组成了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在跟岗学习中,大家认真听课,坦诚评课,互相切磋教学技艺,认真准备公开课,互相交流听课心得、书写教学反思,碰撞智慧火花。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友谊”,永远珍惜。

一份感动。工作室所有工作有序开展离不开温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离不开幕后工作的曾红英老师和梁煜华老师,以及北兴中学校领导,师生。跟岗20天,我们对学校影响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但学校有包容,师生配合,我顺利完成了任务,这份感动震憾着我们每位学员。正如我们学员最后离别发言时所说,除了感谢还是感谢,除了震憾还是震憾,这的确是我们的心声。

二、跟岗态度

本人严格按照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跟岗学习期要求,遵守广东省温利广教师工作室的规章制度,尊重花都区北兴中学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尽已所能认真完成跟岗任务,积极参与工作室活动安排,圆满完成20天跟岗学习。

三、跟岗价值

1、名师风范,碰撞智慧火花。这次跟岗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和厚重的学科素养。最幸运是遇到名师温利广。他学识渊博,人品谦逊,平易近人。在他带领下,我们九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在跟岗学习中,大家认真听课,坦诚评课,互相切磋教学技艺,认真准备公开课,互相交流听课心得、书写教学反思,碰撞智慧火花。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建立了一种坦诚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2、走出方寸天地,方知天地宽广。这次跟岗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无论是聆听、观摩上课、互动评课,还是实践锻炼,每一次的学习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对于“有情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page]

3、走出职业倦怠,更新教育理念。这次跟岗学习开设的讲座,如温利广老师的“化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讲座;朱玉军副主编“化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基于编辑视角的一点认识”的讲座;北兴中学何艺副校长“讲学稿的编写与使用”的讲座,钱扬义教授“游戏化学”探究学习案例等。我从中了解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走出了职业的倦怠,给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一条新的阳光道,认识到只有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科研型的老师。

第四部分再度启航,再接再厉

这次跟岗学习结束了,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们新一轮的学习又开始了,那就是“岗位实践”。这是一个更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将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修练内功,争取在教育的天地中早日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成为教学研究型的名师。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5

7月21日上午的开班典礼上,教育局领导说明了此次培训的目的和纪律,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不近人情,可是现在想想,他们也是用心良苦啊。两位数学系和英语系的主任希望我们这些学员们抓住机会,跟上高人,找名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学会敬业和乐业。同时主任还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培训期间要积极交流,积极发言,构建专业的培训团队,个人要有计划和总结,及时接收和消化。他们的讲话让我对这次培训有了一种期待。

7月21日下午至24日下午的3天半的时间里,共有7位导师给我们上了精彩的讲座。给我印象深的是通过黄志红教师讲的一些教学技能及他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感悟,我对英语课堂

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英语课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有傅瑞萍老师的主题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她谈到了语言的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外语课程的性质,给我深的认识是英语课堂教学是要注重交际法,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是因为没有安全的语言环境。强调词汇和语法知识使教师经常当众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很尴尬,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当众用英语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在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注重交流的内容而不是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性。利用自我纠错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就能提高听说能力了。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通过交际,培养能思(有思想)和能感(有感情)的学生。

9月25日至27日我们进行跟岗学习,我们满怀期待来到了省实验中学。省实验中学确实是一所既重课程又重竞赛;既重精英又重普及;既重分权又重管理的高等学校,该校除了获得2

0多个国际奖,还在学校开设了43个兴趣班,培养了一大批有能力有特长的优秀学生。随后我们听了5节推门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节课我都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在英语方面的一点听课感受:

首先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其次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如陈丽丽老师这一点做得特别完美。跟岗学习的我们还参加了初二级的英语备课组活动。他

们非常重视备课组活动,他们讨论的内容主要有:单元教学的进度,确定发言人,考试的范围,还有早读的问题和背诵的问题。每一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和有效。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学习力的培养 篇6

我国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科学研究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其中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是高校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1]。当前的变革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教师的教育内容必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而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最核心的方法是培养并提高教师的学习力, 学习力对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产生巨大影响, 尤其是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科学研究素质产生巨大的影响。

1 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结构

(1) 信息意识。所谓信息意识, 就是人们对信息的能动反映和认识, 也就是对信息的搜集、选择、综合、吸收和利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敏感程度[2]。是否对信息工作重视能够反映高校教师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素质。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构成现代教师优秀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强化教师的知识能力, 提高教育水平与科研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3]。

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 (1) 高度的信息观念, 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积极、重要作用, 从多种渠道不断了解和掌握信息和科学发展的新动向, 才能持续地开拓视野, 提高教学、科研质量。 (2) 获取信息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含量也急剧增长, 这使得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高校教师教育质量和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 (3) 运用信息的能力, 对信息的综合与利用是高校教师创造性能力和思维的必要条件。

(2) 信息道德。所谓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高校教师的信息道德是指教师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 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不得向学生传递不良信息等。

(3) 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高校教师对信息学理论的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掌握。高校教师应具有系统的教育信息理论知识, 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 具体表现形式及传递信息的工具知识。信息知识是形成教师能力和教师素质的前提条件

(4) 信息能力。主要是从事高校某一专业或某一特殊教学、科研活动的水平, 是教师素质的一种表现。作为高校教师, 既需要获取信息, 也需要把信息用于教学实践, 传递给学生。未来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教师的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交流以及分析与选择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4]。

2 信息时代培养高校教师学习力的必要性

对于高校教师,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但教育理念需要变革, 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也迫切需要加强。这种加强也必须与信息时代的特征密切联系起来, 从多方面、多角度全面地提升。培养高校教师的学习力, 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力则是高校教师适应变革、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

(1) 培养学习力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学习是人才的培养的必要手段, 高校教师的学习力是发展的关键[5~6]。在学习型社会, 学习囊括了高校教师的整个一生, 这对高校教师的学习形式、时间和内涵都产生了新的界定, 学习是为了每个教师乃至整个高校的素质和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理论上来说, 是指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方法。故, 高校作为传播社会与自然科学前沿知识的第一站, 加强高校教师自身学习力的建设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

(2) 培养学习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自然科学高度、综合发展的产物, 它不仅是培养现代国民高水平人才的教育基地、培养国家急需的多种门类人才的场所, 也还是先进文化思想的摇篮、知识创新的前沿力量、社会文明与科学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所以高校教师不只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主体, 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衡量高校自身水准的关键。自1999年以来, 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我们国家的高校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大发展时期,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始大规模扩招, 使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这种情况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的数量短缺, 同时为了解决师资力量短缺问题, 高校也必须要引进大量的青年教师, 而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理论和科研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高校要提高自身水平, 增强教育质量,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学习力。

(3) 是高校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在工作岗位上, 高校教师想要实现自身价值, 就必须以优异地考核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更新知识的行业,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需要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更需要终身学习, 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并加以创新。高校教师作为新知识的传授者, 需要掌握本专业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动态、跟随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便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高校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高校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力, 才能保证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增长, 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也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3 通过学习力培养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 高校教师不只需要传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 又必须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成就及时地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高度的信息素养和不断提高的学习力, 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获取本专业相关科学的最新信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包含的信息容量大, 并能自如地运用在授课的各个环节中, 自然会开阔学生视野,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高超的学习力, 才能自觉索取信息,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才能使教学言之有物, 生动感人。

(1) 提高高校教师科学文化素质。随着信息知识经济的到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包括高校教师, 所有人接触的知识量以几年翻一番的速度倍增。不论人们的愿意是什么, 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和新知识, 都面临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当今这个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 高校教师唯一能够持久保持的优势, 就是使自身有能力学习得更快更好。如果对信息变化的反应更快, 就能把握住先机, 如果对信息变化全面把握, 也就能够更快地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所以, 作为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和教师, 培养学习能力的首要方面就是应该具备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能够快速地了解相关信息的变化, 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动态和文化知识更新, 并能够将更新的知识, 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学生, 提供优秀的知识共享和对知识的管理。

(2) 更新高校教师业务素质。教师“教师”的本质因素是业务素质, 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行业素养。信息时代的变化, 要求人们时刻转变学习的思维和观念。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不能掌握除母语以外的另一门语言, 必将被信息时代所摒弃, 并且目前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般是在授课中进行, 学生获取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 而互联网出现以后, 人们获取知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遍布五湖四海。想要一直保持教育教学和专业科学知识发展的领先, 只有做到不断顺应信息时代的变化, 不断调整和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更要积极转变学习方式方法, 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3) 建设高校教师创新素质。善于质疑是获得新知、不断创新的重要源泉。科技需要创新, 文化需要创新, 体制需要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也是支撑、推动一个组织竞争力的核心。高等教育的本质应含有创新、创造的内涵。高校教师应该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学习知识, 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让学习知识成为链式反应, 让知识的学习更为高效。教师一旦“内化”了这种创新的素质, 就会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实施师生双向互动式、启发式、开放式等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

4 结语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才能更好地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本文通过培养高校教师的学习力, 探讨了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方式, 对构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教师素质结构提出建设性建议。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高校教师的素质结构面临着全新的考验。本文分析研究了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结构, 探索通过学习力的培养提高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对构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教师素质结构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学习力,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包训成, 彭飞.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17 (10) :37~40.

[2]苏洁, 王希民.高校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J].理论界, 2005, 6:123.

[3]张国平, 王红梅, 程玉民.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30 (1) :35~36.

[4]潘爱武.高校教师亟待提升信息素养[N].光明日报, 2011, 第七版.

[5]杨昱莅.如何推进高校学习型组织建设[J].企业导报, 2010 (8) :223~224.

小学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7

从把我们的培训地点安排在梓橦路小学可看出,市领导对这次培训很重视。这里受外界影响少,资源充足,设施完善,对我们的培训学习非常有利。而梓小的向娟老师安排的培训内容,有教学理论方面的,教学技能方面的,教学交流方面的,这些培训内容非常系统,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地方来的老师们来说,既前沿又实用。

在培训期间,向娟老师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倾囊相授,将自己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工作技巧,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我们,对我们的问题都耐心解答。不但多次给我们上示范课,还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提问,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向娟老师是一个非常谦虚而优秀的老师,她每上完课后,如果她的一些想法或示范课上有她认为不够理想的地方,她都会跟我们一起讨论,让我们给他提出意见,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的形式来帮助我们提高。向老师这种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学员都深有感触,我们由衷的钦佩和感激。

一同来学习的老师们都说,来跟岗培训之前,在原单位的工作都是按部就班,非常有规律,工作压力都不大,学习理论的热情也都不高,但经过这次学习后,整个情形都改变了,老师们都把这次跟岗培训看成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个个每天很认真地听梓小老师的讲课,课后大家在一起进行激烈的探讨交流。经过这虽短暂的三天时间的跟岗学习,凡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都感觉到很有收获,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骨干教师培训跟岗学习总结 篇8

一、读书活动,感受文学的魅力

5月15日-17日在楚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奔赴珠海参加广东省2016年中学语文读书活动教学研讨会。我认真聆听了《老人与海》《追风筝的人》 《水浒传》《红楼梦》 《简 .爱》《朝花夕拾》几堂导读课,几个课例各有特色,以“读后展示研读”“读后研读懂方法”“百家讲坛式赏析段落导读”“整本名著课程化阅读”“读前激趣导读”“读后深导读学方法”为重心展开读书活动,形式多样。“阅读改变人生,文学温暖世界”,名著整本阅读,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文学创作水平。到底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感学生阅读名著大多是任务式,兴趣不大,氛围不浓,读名著是因为要考名著,要做名著阅读,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楚云老师提出的“家校携手,构建阅读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促进学生阅读的康庄大道。

作为教师,放胆让孩子们去阅读吧,大胆引领孩子们去阅读吧,前方的路虽远,但我们不放弃就行。

二、专家讲座,引领前行。

我们听了几场讲座,分别是省实名师丁之境老师的《言文统一的文言文教学》;罗易大师的《散谈教师专业修为》;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健伟教授给我们讲了《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教读从读一篇到读一类》;海珠区教研员姚咏梅老师的讲座《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这样教作文》;天河区教研员董海燕老师给我们演讲《初中写作序列构建及中考作文整体构思指导的策略与方法》;还有楚云老师和丁之境老师指导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其中丁之境老师的《以“文”带“言”,“言”“文”统一》讲座,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了如何做到“言文”统一,如以读促讲法,主问题带动法,关键词串联法,活动带动法等,用这些方法更好地去引领学生读懂爱上文言文。我被老师的精彩案例深深吸引,加深了自己对那些课文地理解,有利于自己如何讲解文言文会更好,深受启发。姚咏梅老师的“活动式”作文教学,给我的作文教学灌输了活水。教师要重视过程性指导,写作教学活动的程序如下:开展活动→课文阅读→名篇阅读→佳作朗读→作文。这就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欣赏名家的写法,吸取精华,最后再整理资料,顺利成文。最后修改作文,完成作文的升格提升。这让学生的写作不再是无源之水,变得有据可循,给一直困惑于作文教学该如何有序,如何开展,如何有效的我注进了活水,指明了一条写作教学的可寻之路。

三、观摩课堂,收获良多

19日上午丁之境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文言文示范课《愚公移山》,青年才俊的陈慧泓老师、李科良老师分别上了一节文言文课《狼》、一节阅读课《小说可以这样读之品读〈边城〉中的人物》;20日听了五节课,分别是楚云老师的《华南虎》《〈童年〉阅读交流会》,丁之境老师的《写出美食的味道—“舌尖上的美食”习作评讲课》,刘媛媛老师的《狼》,还有陈锵老师的《写出文章的广度和深度》。每节课各有特色,大有收获。

丁老师不愧为大家之风范,课堂上气定神闲,游刃有余,掌控自如。在讲课时,自然而然地渗透知识点,渗透对学生的关爱、理解,用学生熟知的事件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娓娓道来,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尤其是通过比较妻子与愚公对话来分析人物对平险的态度,既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人物,也顺带把重点句“甚矣,汝之不惠”“其如土石何”等也解决了,实在高招。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丁老师所提倡的“以文带言,言文统一”的文言文教学理念,体现出丁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力和人文素养。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

楚云老师秀气、文雅、飘逸、蕙质兰心、如一朵白玉兰发出淡淡地、沁人心脾的清香。听了楚老师的《华南虎》,醍醐灌顶,令我耳目一新。整堂课实实在在地,不着痕迹地贯穿了“联想”。楚老师以图形导入,让学生联想,然后归结联想方式。课堂通过填词,分析,一步步发挥学生的联想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课堂如行云流水般飘逸,能把如此沉重的一课讲得如此生动,流畅,实在是令我的灵魂为之一惊,得到洗礼,给我灌进了新的血液。令我感动之余也令我感到羞愧。回想自己一句一句地分析华南虎被禁锢,被鞭打,简直是迫害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及联想力。

《〈童年〉阅读交流会》中,楚老师如慈母一般,循循善诱,学生回答不出时,老师说:“没关系,不要着急,慢慢来。”然后让该生挑一个同学来回答,给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相信若干年后学生仍会铭记师恩。

楚老师这位女神的课堂,舒畅,舒心,舒服,令人获益匪浅,顶礼膜拜。

四.学员授课,在听课评课中成长

学员们认真听课、备课、上课、评课。每人都精心备好一节课,尽情展示。评课时大家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指出亮点和建议。其中刘姝讲《交际语境写作指导》,学员们评课时认为选材恰当,有生活气息,本地特色,形式多样,是一堂有效的,用情的课。楚云老师评课时非常赞赏她,表扬她教态自然,口头表达好,自如地融入课堂,缩小与学生心理距离。欣赏这堂课的选材,活动设计好,是生活中真正的语文,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在每次的评课活动中,楚云老师到位、精准、一针见血的点评,以及她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思考不同教法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

高校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篇9

在终身学习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日, 教师的学习特别是有效的教师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移动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 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因而成为教师学习的新宠。目前, 学术界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有三种理解, 其中第二种是将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的拓展, 它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和网络来获取信息与知识[1]。本文采用的是第二种定义, 即利用无线移动网络和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移动手机、智能手机) 和平板电脑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

在国内, 自2000年开始以来, 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与移动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相比, 研究者们对移动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关注较少, 而且与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也还刚刚起步[2]。本文在对移动学习的理论支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教师个人移动学习的实践, 深入探讨微博、微信、微课程和博客等社交媒体在教师移动学习中的应用, 尝试构建适合自身的系统化知识框架。希望能为广大高校教师进一步认识移动学习, 以便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问题的提出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 高速的网络, 快速的生活, 让我们应接不暇。从2007年标志着第一代智能手机的Iphone的问世, 到2008年出现的微博, 2009年出现的平板电脑ipad, 2011年出现的微信, 2013年出现的移动大潮, 变化无处不在, 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诸多的挑战。挑战之一:知识迭换速度快, 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效果不佳。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人类知识正在以“每三年就增长一倍”的速度递增。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才能不断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然而,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工作的大部分时间, 如果仍沿用传统的在职培训的形式, 一方面加剧了教师的负担, 同时批量的培训不能识别教师的个性需求, 导致在职培训的效果不明显。

挑战之二:师生关系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在知识迭换速度快的时代, 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老师的课堂教学, 他们可以轻易地从网络上、各种社交媒体中广泛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不知不觉中, 教师已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者、答疑解惑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探索外, 两耳还要关心窗外事,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并且将更新的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导入课堂教学中。

移动学习的出现, 吻合了教师学习的需求, 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信息超载的时代, 教师应如何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如何将零星获取的信息和知识整合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实现高效学习?

2 社会媒体的移动学习支持的理论分析

面对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挑战, 教育工作者们开展了积极的探讨,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山大学王竹立提出的“新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供了一整套建立在博客写作基础之上的网络时代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具体而言, 是从搜索开始, 经过选择、写作、交流、创新等过程以解决网络化学习所导致的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的问题。其中, 学习者将博客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 通过零存整取式的学习策略, 在自己的“网络知识银行” (即博客) 中存储、管理自己的知识, 并且通过写作与知识应用等实践环节, 对个人知识开展运营与投资, 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的创新[3]。在提出“新建构主义”创新理论的同时, 王竹立亲身使用各种新媒体进行网络学习, 并勤奋地进行新浪博客的写作, 在其博客写作中不断践行“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创造性重构”的过程, 完成了《新建构主义: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联通到创新》、《新建构主义与知识创新》等新建构主义理论创新三部曲。目前, 他正在积极探索新建构主义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试验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

受“新建构主义”的启发, 笔者运用“内读法”, 对近半年来自己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课程和博客等社交媒体进行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梳理, 从自身学习需求分析出发, 分析社交媒体的特点, 以及运用这些社交媒体进行知识的搜索、知识的选择和写作过程。

3“三微一博”融合的教师移动学习策略的实践

3.1 学习需求分析

如何在碎片化的学习中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 而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则需要进一步了解自我。表1用SWOT分析法来完成。

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 笔者将2014年的学习目标界定为: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 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互联网工具的使用,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技术和方法;学会一些简单易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改善思考方式。

为此, 在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2014年课题的研究工作中, 笔者开始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 首要的考虑是分析目前自己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工具是否能整合起来为自己的移动学习服务。

3.2 社交媒体的特点分析

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 社交媒体也集中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受惠于我国3G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 微博因其交互性和即时性强成为移动学习的园地之一。相对于微博而言, 博客的信息比较集中, 而且博主可以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 方便检索学习。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青年学生和关注教育的社会人士创建教育博客, 博客正迅速从娱乐领域迈进教育领域[4]。微信公众平台则是腾讯针对微信用户推出的一项订阅服务, 用户利用该平台可享受二维码订阅、消息推送等个性化服务。截止2013年11月18日, 微信公众号总数已经超过200万个,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习也是将来移动学习的发展方向。2013年, 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微课 (程) ”热。微课程, 是指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记录, 它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 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为进一步了解这些社交媒体在移动学习是否适合, 对它们的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些社交媒体在运行平台、媒介形式、内容特性和学习支持应用方面均有差异, 但在学习支持情景方面, 则都适合于移动学习。为此, 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 可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课和博客结合使用, 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需求。

资料来源:根据《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5]整理.

3.3 搜索 (摸索) 过程

因课题研究的需要, 笔者从微课程的学习开始, 逐渐编织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该网络涵盖微课程设计制作、PPT制作、教育技术前沿理论与实践、互联网金融、教学创新方法等。表3为2014年1月至今笔者所关注的博客、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以及日常使用的微课程APP, 从时间的序列来看, 关注的过程为:微课程———博客———微信公众平台———微博, 形成了一条移动学习路径。

首先, 在观摩学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作品的过程中, 接触到了我国微课创始人胡铁生的博客, 对微课程的认识不断加深, 个人认为对微课程的学习主要界定在课程设计和PPT设计两个方面。

从这两个学习需求出发, 在学习过程中笔者陆续接触到郑小军、杨晓哲、王竹立、金陵、黎加厚、焦建利、张志等开通的教育博客, 这些博客主要涉及的是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技巧。作为一个学习者, 将这些教育博客添加关注, 就能在“博友动态”这一页面阅读到他们发表或转载的文章, 从而实现订阅学习和知识的连通。而对张志的博客、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的关注, 加入其网易云课堂的学习, 则让笔者对微信与微博的互补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秋叶PPT”微公众平台定位于以三分钟教程实现碎片化学习, 在教程中鼓励学员看完动手操作, 完成的PPT作业提交到微博@秋叶, 在微博上进行点评, 优秀的作业将会赢得转发鼓励。通过微信建立教程学习的平台, 而微博则提供作业分享的空间, 以“交作业”的形式连接微博和微信, 打造了从学习到传播的闭环[6]。

在这条移动学习路径中, 微博的随性化程度相对较高, 可在短时间内浏览完毕, 如感兴趣, 可收藏以备日后阅读。比如关注@读书笔记PPT, 就可以免费下载“秋叶PPT”学员制作的原创PPT, 这些PPT可用于日后的教学过程和微课的制作过程。微信公众平台、博客和微课程推送的信息则更加注重深度, 学习者可根据个人学习需求选择某些特定内容进行移动学习。

3.4 选择

在学习的过程中, 搜索仅仅是开始, 因为在搜索过程中, 会收集到很多信息, 这些信息一般是按照发布时间或重要性来排列。要把搜索到的信息变为自己的知识, 还需要进行选择, 即从自己的需要出发,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此时, 思维导图、印象笔记和PPT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思维导图是一项可以快速学习和管理思维的技术, 它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过程变得可视化。印象笔记具备随时收集、随时记录、方便检索和共享笔记的四大功能。PPT则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将繁杂的信息按一定逻辑呈现出来。

为了整合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各种碎片化信息, 在实践过程中, 笔者逐渐摸索了一些规律:用思维导图整理微信某一公众平台推送的全部文章;用印象笔记来整理关注的某一博主发布的重要信息, 用它来即时记录微课程的学习心得;用PPT来做博客的整理笔记。在PPT的制作过程中, 除了运用三分钟教程的知识外, 还可以通过微博账号@读书笔记PPT免费下载多样化的PPT模板, 以达到提高PPT制作水平的目的。通过这些方便快捷的记事工具, 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博客、微课程的零散知识聚拢起来, 实现零存整取, 逐渐搭建起自己的网络知识体系框架。

3.5 写作

写作, 是将观点用清晰、优雅、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它是一门需要通过学习才能逐渐掌握的艺术, 也是将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在学习实践中, 笔者将写作分为三个层次:

(1) 运用印象笔记记录日常学习的零星感受。随时随地将迸发出来的灵感记录下来, 为写博客提供素材。

(2) 用新浪博客专门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014年1月11日, 笔者开通了新浪博客“微学习”, 根据思维导图和PPT整理的内容, 定期将学习的感悟发表到博客中。

(3) 根据科研的需要, 阶段性整理博客的学习心得, 为撰写文章奠定基础。目前,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 笔者已经完成两篇文章, 其中一篇已顺利发表。

4 结语

笔者通过对自身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课程和博客等社交媒体进行移动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 认为这些社交媒体是可以整合, 它们共同构建一种移动的社会性合作的虚拟学习环境, 为个人移动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当然, 基于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课程和博客整合的移动学习策略, 还处在探索阶段, 还面临着很多不利因素: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学习, 对学习者的自控力提出很大挑战;网速过慢会降低移动学习的兴趣;碎片化信息引起的浅阅读、惰性思维症如何克服;如何从众多的微信公众平台中搜索到优质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博客等社交媒体无缝整合到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等等。这些, 都是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方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交媒体在移动学习领域定会拥有广阔的前景, 这一切, 都有赖于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12-19.

[2]杨方琦, 杨改学.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0 (12) :39-45.

[3]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 2011 (4) :11-18.

[4]郑小军.基于“平民技术”的高效网络化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7) :163-165.

[5]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6) :34-41.

上一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缴纳养老保险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