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夹叙夹议” 作文教学设计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夹叙夹议” 作文教学设计(精选4篇)

1.“夹叙夹议” 作文教学设计 篇1

“夹叙夹议” 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审题并确定整体文章的框架

2.掌握夹叙夹议作文叙事部分的叙述和记叙文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已写作文的分析和学生自主讨论该类型作文的特点进行夹叙夹议作文写作的指导,来达到掌握这种类型写作的目的。(重点).在规定时间内审清作文的题目的要点并确立提纲。(难点)

三、内容设计:

夹叙夹议的作文就是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叙的是故事,议的是所谓思想。“叙”是记录见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议”是体悟事中“情”、发现事中“趣”、提炼事中“悟”、挖掘事中“意”、阐发事中“理”。

“夹叙夹议”时要处理好“叙”和“议”的关系。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应该“叙”详而“议”略,记叙是主体,议论是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这类作文要写好,尤其要注意处理好“议”。议论是叙述的点睛之笔,所以议论要恰到好处,语言要精炼,感情要真挚,认识要有自己的见地,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在记事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感受与情感,在写人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现对人物的评价,在状物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对事物的认识,那么你的文章就可以更加打动人、感染人,就能给人们以启迪——你的作文就获得了成功。

“夹叙夹议”有助于锻炼我们的那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更有助于锻炼出一个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今天作文就尝试一下“夹叙夹议”的写法吧!

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补足题目。

(2)书写认真工整。(3)不少于600字。

四、思路点拨

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生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优秀范文举例】

生活好比一幅画

生活对于我这个懵懂少年而言,虽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但却如梦般梦幻。什么是生活?我问。戴着厚厚眼镜片的爸爸定了定,提着画笔笑了笑说:“生活„„正如你眼前的这幅画。”我睁大眼睛盯着这幅还没画完的画,带着疑惑的心情开始无限遐想。

白皙的纸上画着一望无际的江水,正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在画的一隅,一股江水怕打着悬崖;一棵石松像一位诗人一样朝着大海,似乎是在等待离乡的故友归来,风无情地吹着,但他仍面不改色地凝望远方。我恍然大悟,生活不正是如此吗?我们每个人都遇到不愉快的事,都会有离别的痛苦与不舍。正如画里一样,虽然经历困难,但只要想想重逢的喜悦。我虽不能有古仁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但我们也要学习那种精神,要知道悲伤不可怕。让心间的少一份灰暗,多一份坦荡,让快乐永驻心头。

“那没有画完的画是什么?”我仰头望着爸爸。“自己的画应该由自己续写,在这张洁白的纸上,你应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景。画画如读心,要读出自己的心,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那么也无法破译出生活给你的启示。”我再看看那没完的画,心中的一切杂念都荡然无存。

画面中,正是傍晚时分,美丽的夕阳映红了江水,一只帆船正劈波斩浪地驶向远方,愈行愈远。此刻,我想到了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雄伟气势。我仿佛成了画中的哪只帆船,载着希望与梦想通往胜利的彼岸。正因为希望与梦想,我才勇敢地拼搏,才能坚定我的方向而不迷失自我。

我的脑海已满是景物,早已飞出纸张之外。爸爸提醒道:“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十分充实,就和这画一般,你不可能在这纸上毫无缝隙地画满全部。太过于充实的生活反而会感到沉重的负担,有起有落,这才是所谓的生活!”

生活是一幅让人遐想与探索的画,丰富了我空灵的脑海。但纸张之外,我们的生活远远不止这些。

【点评】画中蕴含着生活的道理,关键取决于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

生活好比一杯茶

连着几天的阴雨,天终于放晴了。午后的阳光不是很刺眼,而和煦的暖风却吹得人昏昏欲睡。

在后院的小庭里,捧一杯香茗,读一本闲书,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展云舒,让人别有一番滋味。

茶香缕缕,扰我心扉。轻轻地抿一口茶,心中顿觉温暖。蓦地,我想起一句话:喝了阳光晒过的茶,心中便有了阳光的味道。的确,这丝丝光线在茶面上浮动着,连同这茶香,缓缓注入了我的心田。

生活中最大的享受莫过如此,面对此情此景,我又能感慨些什么呢? 我不是懂茶的人,也不像贤人那样可以畅谈人生,仅仅是发表一些自己的浅见罢了。有人说,生活如水般平平淡淡;也有人说,生活如火般轰轰烈烈;我却道,生活如茶般余韵悠长。

品茶,需要宁静的心境。人生莫不如此吗?青年的风风火火终究是年少轻狂,只有远离了繁华与喧嚣,保持一颗平常心,方能领会其中真味。

试想,夜晚万籁俱寂,独余你一人倾听窗外月光流淌的声音,思索人生真谛,岂不美哉?

茶,当你细细品味时,方能明白其中真味。生活的历程与品茶的滋味何其相似? 初尝茶时,甜中带着微涩。这便如同年少的我们,总是喜欢幻想,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渴盼着长大。正如诗中所云:“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后便略有苦味了。因为我们长大了,长大后才知道,现实与理想是不同的。失去了父母的庇护,不知我们是否能够担当起未来的风雨。最后才是甜,历经了风雨之后,我们早已能独当一面。而在每一次经历中都沉淀出一丝对人生的感悟。也只有此时,我们才能完全明白生活的真谛。

生活如茶,茶如生活,不知谁品其中味?你不妨在闲暇时,品一口茶,思索生活之味,如何?

【点评】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文笔细腻。

生活好比一杯茶

它并不复杂,却让人捉摸不透;它并不甘甜,却让人回味永久。一杯热气腾腾的新茶,上边漾着香气,中间是褐色的茶水,下面还浮着些许茶叶。这情形,每个喝过茶的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人们都愿闻着茶香,赏着茶色,喝着茶水,却无一例外地倒掉茶末。因为,那茶末终究是乏味,就如同倒掉那些无味的回忆,免得让它们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

至于人们享用的,尽然是茶水来。茶水的滋味就在于沏茶的功夫。有的茶沏的浓些,如同生活中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一夜飞升,功成名就;虽香中泛苦,却也回味无穷。有的茶沏的淡些,又恰似一件平常小事,峰回路转,意境别出,虽略显清淡,却也幽香宜人。

但茶叶与茶水毕竟难以分开,在一杯茶里轻轻搅上一搅,顿时一篇浑浊。哪里是茶水,哪里是茶叶,难以分辨。这时不妨冷静一下,醒醒浑噩的头脑,松松紧绷的神经,将自己从混沌钟解脱出来。稍待片刻,茶水与茶叶重又开始分层,一切又重归于静。

杯上腾起的香气,使人放松,让人陶醉。好比一次野餐,一个派对,一首交响乐,一场音乐会,可以给人以极度愉悦的精神享受。着意欣赏那香气,你会感觉到清新自然,怡然自得。隔夜凉茶,早已滋味全无,却充满苦涩。人的心灵就像一杯茶,若是盛满了愁绪,怎能笑对人生?不妨忘掉愁苦,从头开始,生活便又会重新充满快乐。

生活好比一杯茶,让我们静静地坐下,倒一壶开水,沏一杯香茶。不管是浓是淡,其中自有生活的永远清香„„

【点评】小作者很热爱喝茶,而且懂得很多喝茶的道理。但是把喝茶提高到生活的高度就非常不易了!作文写的有深度。

生活好比一片树叶

一片初秋的竹叶,又瘦又小,从叶根到叶尖,色彩浓淡不一。但造物主却赋予了它神奇的本领: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叶根开始,柔柔的,淡淡的绿,那是我们的童年。童年是纯色的,是鲜嫩的,没有岁月的斑驳,没有沧桑的洗练,透透的,融融的。这时,叶柄离母体最近,就像童年的我们依偎在母亲的怀抱,能最真切地感知母亲的体温,倾听母亲的心跳。

向外,由嫩绿到浅绿,到深绿,颜色逐渐加重,生活便度过了童年,走过少年,到了生命了最旺盛的青年。浓重的绿,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象征着拼搏与希望。在这浓重的色彩里,人们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创造生活,最蓬勃的朝气去拥抱生活,以最无畏的脚步去追赶生活。于是,离母体远了。

再向外,颜色开始斑驳,浓重的绿夹杂着泛白的脉络,于是,我们的青丝染上霜雪,人生步入到了中年。那几丝的泛白,是我们的经验,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期间还有成长的艰辛,奋斗的不易,同时还有对生活的严酷的无奈。那凝重的绿,则是我们的动力。但无论怎样变化,叶柄始终连着母体,连着家,丝丝脉脉中传递着母亲的信息。

叶柄上的颜色渐渐褪去,叶尖处,已是枯黄。淡淡的、静静的,写满了疲惫、沉重、困惑与凄清,这是遍历生活苦难的丰富心灵的沉淀。忽地,这黄色的记忆一夜调成秋风,无声无息。

观一叶而知一生,它向人们展示着生活的过程及意义。在生活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法逆转光阴,我们只有选择、利用。生活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专利,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叶,把它捧在手中,细细品味你的浓淡生活。

【点评】仔细观察,一片小小的树叶记载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本文以小见大,构思新颖。

生活好比一盘棋

有人说,生活像一杯清茶,虽没有牛奶的醇厚,却越品越香;有人说,生活像一条路,路边有盛开的野花,也有丛生的荆棘。然而,我却觉得生活就像一盘棋,它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生活如棋,棋盘里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看吧,大胆者举棋从容,落棋有声;胆小者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开局总是先让数招,摸清对方杀路,再奋起直追;傲慢者却是抬眼望天,不可一世,终因一招失算,满盘皆输。人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在这小小的棋盘里展露无遗,可是在生活中,却往往看不清自己。

生活如棋,在生活的战斗中充满着成功的喜悦。而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对生活的精心经营。棋亦如此,走好一步棋,得时刻计算,等待时机,为自己创造机会,成功便一定属于你。

生活如棋,在生活的棋盘里当然少不了失败的痛苦。一会儿“大意失荆州”,一会儿“火烧赤壁”,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破釜沉舟”,如此种种,数不胜数。然而,棋会败,生活却不会败,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总结,不弃不厌,继续拼搏,就一定能够“过五关,斩六将”,重新东山再起。

生活如棋,棋场里“落子无悔”,生活更是这样,从不许你后悔。有人总是在失败之际感慨:“如果不是那时我„„现在,哼,我早就„„”是啊,如果,我们在做每件事之前都细细打算,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就一定能积小成大,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活如棋,在生活中同样存在着机遇与挑战,兵贵神速,要想出奇制胜,就必须抓好每一个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也许一招“空城计”摸到对手的虚实,反而助你反客为主;坐以待毙,只能眼睁睁地让成功一次次从你身旁溜走。

生活如棋,我们的一生将会在“楚河”“汉界”里度过。在这里,人们展现自我,感受成功,品尝失败。在对弈的过程中,我们取长补短,逐渐完善,直到击败对手。

我终于明白了,生活好比一盘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成功而拼搏厮杀,直到死亡。让我们在这个生活的棋盘里好好地展现自我,下一盘精彩的棋吧。

1.“夹叙夹议” 作文教学设计 篇2

一、以“预备—呈现—实践—成果—提升”组织课堂教学。

(一) 在预备中营造写作气氛。

在预备这个环节中, A老师布置了两个任务, 任务如下:

第一部分:Lead-in。在导入部分, 老师以社会热点新闻“高三家长患恐高症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的视频新闻报道导入话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部分:Warming Up。在这个环节, A老师采用“大脑风暴”的形式, 设计问题:Reasons for getting nervous.

笔者认为, 通过头脑风暴形式可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帮助学生大脑形成一个有关“高考”的信息包, 围绕话题联想、创造、输出许多有关主题的词、短语。填补学生间的信息差, 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 在呈现中切入写作主题。

A老师在这部分主要是采用讨论提问的方式, 输入语言知识, 为各个活动开展做铺垫。引导学生对即将写作的漫画进行描述, 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如:

1.What can you see from this picture?

2.What is he doing?

……

笔者认为, 引导学生审题, 写要点, 列提纲有助于学生提取、梳理图中的重要信息, 说出许多有关主题的词、短语、句或是论据、观点, 为接下来的归纳和发展段落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 在实践中形成写作技能。

A老师通过同桌或小组活动, 对语言知识进行操练、运用, 提高语用能力, 同时为写作提供素材, 做好语言铺垫。任务安排如下:

Oral practice:引导学生学会用表示递进的关联词, 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believe, I think, as we all know...

1.使用表示递进的关联词。

2.表达自己的观点。

3.灵活运用各种句型。如:

(1) There be句型;

(2) It常用句型:it+adj.+for sb+to do sth;

(3) 从句;

(4) 强调句型:It is...that;

(5) 倒装句型:Only in this way。

笔者认为, 老师向学生提供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在成果中形成写作内化。

这一环节是语法技能的内化阶段, 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A老师紧扣“高考”这一主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迁移运用知识, 输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根据提纲写看图作文。具体要求如下:

Task1:Writing

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 学校和家庭表现尤为突出。家庭成员对考生从学习到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结果却给考生带来负面影响。根据图画所描述的内容写一篇文章, 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夹叙夹议) 。词数120左右。

A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drawing near...

笔者认为, 通过先前的话题导入、句型指导, 写作提纲归纳等环节, 写作句型及模板得以反复再现和运用,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段及语句的输出。采用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兴趣更浓, 气氛非常轻松活跃, 给了学生足够的信心。

(五) 在提升中巩固学习成果。

A老师在这个环节中, 布置两个任务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提升。

Task1:Assessment

围绕“高考压力”这一主题, 组织学生根据评价表格进行自我评价, 小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 学会相互评价, 体验成功。

Task2:Homework

2010-2012年龙岩市质检书面表达:目前, 社会上出现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现象。这种现象引发诸多问题, 如:孩子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下要求, 写一篇题为“How Should Parents Help Children to Be Independent?”的短文。

短文包括: (1) 反映这种现象。 (2) 谈谈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 (3) 发表看法或提出建议。

注意: (1) 字数120左右。 (2) 开头部分已给出, 不计入总词数。

How Should Parents Help Children to Be Independent?

Children are the apple of parents’eyes, which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single-child families.However, ...

A老师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并通过布置作业环节, 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

二、运用“预备—呈现—实践—成果—提升”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 把握主线, 由易到难。

教师首先要有全盘考虑, 提炼所授课的语法内容, 在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中凸显语法知识, 引领学生在设定的语言情景中体验知识, 由易到难, 步步推进, 使各个环节前后贯通。

(二) 优化方式, 彰显特色。

语法教学应跟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进行多种语言技能的训练, 相互结合, 相互促进, 促进教学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写作专题训练:夹叙夹议 篇3

训练目标 注意夹叙夹议写作的要点:①了解“夹叙夹议”中“叙”常见的三种情况,②掌握议论性语言出现位置的方式、方法和意义,③阅读和积累思乡类散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不是一味的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使文章内蕴丰富,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水到渠成。

夹叙夹议

一、课内文本借鉴

阅读《前方》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本段文字的“叙”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答案 这段文字的“叙”具有浓厚的描写色彩,想象“前方”使人痴迷的情景,有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使人们跃跃而前的形象如在眼前。

二、课外文本借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家 方令孺

你给我这题目“家”,放在心上好多日子了,我不妨对你说,这是很重的负担呢。我天天筹思,教我从哪一方面写,你说得不错,我“一天到晚在家里”,但是,你可别太聪明了,你想从镜子里窥探一个人的真容吗,你想从一个人描写他家中的景况,就可知道这个人的生活内情与他一向的性格吗?可惜我从来不欢喜照镜子,你更无从知道我“一天到晚在家”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穿些什么。那么我写些什么呢?谈谈普通人家的情形吗?家与经济的问题?家与文化的关系?家给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给人的安慰或苦恼?做一个人是不是一定或应该要有个家,家是可爱,还是可恨呢?这些疑问纠缠在心上,教人精神不安,像旧小说里所谓给魔魇住似的。

今晚我带着这纠缠的心走出来。你瞧,这时天空真是一碧如洗,月像是古代希腊少年抛到天上去的一块铁饼,或是古代战士的一面护心镜失落在天空里,让群星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我这时在湖上,船正靠着山影走,一簇簇的树影,在青蓝的天空下,在渺茫的白水上,点缀着像零星的岛屿。我梦想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化”之前,静静的月光,射在船夫们的茅屋里,他对着灶上一盏油灯,看妻子坐在灶后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印得红红的,他心里要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我联想起不久前在采石矶看见那些打鱼的人以船作家,起居饮食都在斗大的舱里,成天漂泊,究竟他们是苦还是乐?我又想起你的题目来了。这题目喊起来是这样轻,这样简单,可是你就是去问一问那个渔夫关于我上面的一个问题,一个小的问题,他都要瞠起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里似乎“雅人”不少。今晚来赏月的并不限于酸书生。要人同银行界的汽车一大排都摆在桥头。今晚是来赏中秋的月,中秋的月是要把香花果品来供奉,是带宗教的情绪来赏玩。假使我这时可以飞得高,一定看见满城都是红烛飘摇,香烟袅绕,远远还听见爆竹的响声,这确是一个庄严的夜,神的夜!今晚所有的游客,好像都脱去了轻佻的衣裳,虽是有这么多人在湖上,倒不像平时那样混乱。一只只船轻轻、慢慢地滑过去,船上坐着各种各样的人:有沉吟,有低语,有仰头浴着月光显露着一张苍白的脸;有憧憬着南方风物的青年弹着Guitar,低唱着热带的情歌AlohaOe。这时候有这么一只船,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船,挂着一盏暗淡的玻璃灯,灯下约摸有三四个人围坐在那儿猜拳赌酒;船头上坐着另一个人,只是一团黑影看不清面目,我听见念诗的声音就从这一团影子里发出来,他唱着一种悠长的声调,开头稍低,接着渐渐高起来,到一个尖顶的时候又渐渐衰弱下去,终于在一半呻吟一半叹息似的声音里消灭了。从这个声音你可以想象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山,一条曲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始终是颤动着拖下去,又像是一只横空孤雁的影子从水波上闪过。我把它比作雁影最合适了,因为这声音的本身就是一半真实,一半空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沉入梦想。有两句诗我听得很清楚,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你就可以想这月明的佳节,在这四望杳溟的湖上,背后舱里在半明的灯下几个伤心的朋友拼酒浇愁,自己走出故乡,离别家庭,天晓得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今晚这个情景下,心里涨满了恨才迸出这么两声古人可怜的诗句。这时也许在什么芦苇的角落里,残荷的深密处,也有正在想家的人,听了这声音,能忍得住不冲破他的眼泪,呜咽起来,还费了他的友伴许多唇舌才安慰下这颗颤栗的心?哪能不教我又想起你给我的题目“家”,并且猛然悟到了“家”的意义?“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我好像忽然看清楚了什么东西,也像辛弃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将“家”这个概念阐释出来?试举例加以说明。答:

答案 本文以对家的思念及对“家”这个概念的认识为线索,在叙述中一块块地将这种思乡的浓浓情感化开,并一层层将“家”这个深奥的话题解开。文章最精彩之处在于叙述如行云悠闲,议论如静水流深,抒情如陈酒浓郁。尤其第三段在平淡的叙述中将对“家”这个抽象的概念表述出来。结尾处一句议论性的话“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如点睛之笔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家”的内涵。再者,作者几处反问句的连用增强了与读者的亲近感,强化了对自己观点的认同感。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夹叙夹议一般有三种形式:

1.先叙后议。文章的开头和主体两部分都是记叙,而结尾部分则是议论。议论揭示记叙的意义,发挥“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的作用。司马迁写《史记》,每篇传记末均以“太史公曰”标明自己的评论。这种体式一直影响后世的史学、文学著作,如《聊斋志异》大部分篇目后均缀以“异史氏曰”作评说。

2.先议后叙。文章以议论为开头,主体与结尾部分则全是记叙。议论具有“开宗明义”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3.边叙边议。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议论不仅用于开头、结尾,而且用于主体部分,叙述某些内容前后均伴有议论,或作小结,或作过渡,“叙”和“议”熔于一炉,极为自然,相得益彰。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关键在于把握好“夹叙夹议”的结合点:

1.需要深化之处。写作记叙文,叙到人物心灵袒露之时,或叙到矛盾的纠结处,可加上几句议论性的旁白,有助于深化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2.需要明旨之处。记叙到适当的地方,需要阐明一下文章旨意时,可用几句精当的议论点破,从而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需要升华之处。如写赞扬先进人物的文章,在写到先进人物的闪光点时,可用议论升华人物的品格精神,从而使人物的思想价值、行为价值更为人所认同。

4.需要抒情之处。在记叙文中,抒情往往和议论互相融合。抒情性的议论把理性和情感融合在一起,更具有深刻性和感染力。

5.需要讽刺之处。写作记叙文,其讽刺之意除了可在叙事中直接体现出来以外,还可以用议论性的文字加以评说,其讽刺力度亦可得以大大加强。

病例展示

笑着活下去

特蕾莎修女用爱拯救世界,这是生命的高度;民族魂鲁迅用笔唤醒民众,这是生命的宽度;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用口才捍卫民族尊严,这是生命的深度。人活着,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笑着活下去?①

也许我们正在为找工作而忧心不已,也许我们正在为居无定所而绞尽脑汁,也许我们正在为穷困潦倒而悲伤失望,可就像材料中那位老者说的,我们再窘困也不愿用一千万换取生命,因为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笑着活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穷困的边缘,每天售卖着一台无人购买的机器,和一堆催款单打交道。他的妻子离开了他,房东把他和儿子赶了出去,他们甚至只能在男厕所过夜,但他从没有放弃。他卖血买来灯泡修好机器并成功售出,他在厕所中给儿子描绘远古世界的奇景,他利用数学天分争取了一份华尔街投资分析师的工作。而今的他已是一位千万富翁,他就是克里斯·加德纳——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的原型。②

你听过有人把生命比作冰山吗?我听过,那出自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笔下。在而立之年,痛失爱子,尤今站在新西兰冰川上,顿觉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座冰山,没有鸟语花香,没有莺歌燕舞,有的只是肃杀的寒冷。从心中透出来的绝望将尤今渐渐冰冻,她还看得到阳光吗?最终,她挺过来了,在家人的关怀和无数次自我反省之后,她终于选择走出冰山,背上爱子的希望笑着活下去。③

笑,很简单,只是一个表情;生活,很沉重,是一整段人生经历;笑着活下去就是两者的完美调和。只要我们笑着活下去,那么有一天,你会听到“砰砰”的声音,别担心,那是幸福在敲门。④ [问题诊断]

①开篇入题,亮出观点。但事例可以换三个新鲜些的。

②事例叙述后要有分析,加入议论性的语段,从中得出观点或感悟。

③不能只叙述,要加上恰当的议论。从此事例中得出怎样的感悟。

④结尾要以议论或抒发情感为主,回扣话题展开议论,语言要简洁而精彩。

升格路径 1.事例陈旧。

升格要点:可以把开头三个历史名人的事例换成当代名人的事例,使之更切合文章的主题表达。

2.议论不足。

升格要点:要增加对事例的理性评论,把事例所包含的可以阐明文章观点的本质内涵挖掘出来,深化文章主题。第四段可用议论分析揭示笑着活下去,要有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豁达乐观的态度;第五段可用议论分析揭示笑着活下去,要不断地调整心态,才有可能成为驾驭自己生命的强者。3.结尾单薄。

升格要点:结尾可用三个排比句,分别从宽容、忍耐、智慧三个角度再一次深化主题,增加号召式的议论,使读者对文章的思想观点作进一步的理解体会与拓展思考,增加文章的深刻性。升格佳作

笑着活下去

邰丽华用圣洁的舞蹈描绘了残疾人敢于超越常人的奋斗轨迹,这是生命的高度;洪战辉用男儿的气概谱写了普通家庭自强不息的铮铮浩歌,这是生命的宽度;李丽用载满爱的轮椅铺就了传播感恩和爱心之情的温暖道路,这是生命的深度。在奇迹的舞台上,无论是谁,只要用热血、用激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生命就有其固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笑着活下去呢?

也许我们正在为找工作而忧心不已,也许我们正在为居无定所而绞尽脑汁,也许我们正在为穷困潦倒而悲伤失望,可就像材料中那位老者说的,我们再窘困也不愿用一千万换取生命,因为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笑着活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穷困的边缘,每天售卖着一台无人购买的机器,和一堆催款单打交道。他的妻子离开了他,房东把他和儿子赶了出去,他们甚至只能在男厕所过夜,但他从没有放弃。他卖血买来灯泡修好机器并成功售出,他在厕所中给儿子描绘远古世界的奇景,他利用数学天分争取了一份华尔街投资分析师的工作。而今的他已是一位千万富翁,他就是克里斯·加德纳——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的原型。他用自己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在困境中无法脱身是因为我们不够坚强,只要我们不停奔跑,笑对挫折,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生命的另一部分——幸福。

笑着活下去的人生态度,就如同我们身处逆境时敢于劈开黑暗的利剑,那瞬间的光芒折射出的便是我们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豁达乐观的态度。既然困境是摆脱不了的客观事实,那就以我们坚强的心来开启幸福之门,笑着活下去的人生态度,就是那把金钥匙。

你听过有人把生命比作冰山吗?我听过,那出自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笔下。在而立之年,痛失爱子,尤今站在新西兰冰川上,顿觉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座冰山,没有鸟语花香,没有莺歌燕舞,有的只是肃杀的寒冷。从心中透出来的绝望将尤今渐渐冰冻,她还看得到阳光吗?最终,她挺过来了,在家人的关怀和无数次自我反省之后,她终于选择走出冰山,背上爱子的希望笑着活下去。尤今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默默承受痛苦的人只能受命运的牵引,只有调整心态,乐观面对,我们才有可能成为驾驭自己生命的强者。

笑着活下去的人生选择,是一个担负着生命重量的抉择。它需要冷静的意识,它也需要沉着的心态。生命固有其不可承受之重,痛苦也本是随之相伴而抹杀不去的印记,但是只要选择了笑着活下去的生命之路,我们就可能成为最强的生活引领者,让命运转航。

笑着活下去,让宽容支撑起生命的脊梁,立出挺拔的高度; 笑着活下去,让忍耐刻画出生命的价值,写下丰厚的深度; 笑着活下去,让智慧挥洒下生命的亮丽,展开无限的宽度。

笑着活下去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海天合一的美景,迎接我们的将是更辽远开阔的生命舞台!

一、片段写作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段理性化的叙述。答:

答案 都说高三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转折,都说高三就预示着要与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于是我知道,高三写满了惆怅,成绩的起起落落让我找不到前行的路;高三写满了失落,现实与梦想的鸿沟让我迈不开勇敢的步子„„这路上,一切是那样的迷茫,而我却在这样的迷茫中迷失了自己。望着校友们忙碌的身影,是那样的坚毅,那样的从容。相比之下,我又是如此的懦弱,如此的不堪一击。这场战役才刚开始,我竟做了逃兵。我渐渐觉醒,放弃是没有用的,中途退场是可耻的,只有勇敢拼搏才能成功。于是,一切关于放弃的念头全部被打翻在高三这场洪荒中。我懂了,在这场战役中,时间终将会把你推向高三的终点,推向决战的关口。纵使你有千般不愿,万般无奈,时间是不会吝惜你的感受的。这便是一条不归路,一旦你踏上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所以你只能一直向前。

二、整篇训练 命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导引

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段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谈,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段的议论和关键词。年轻人对鱼的“感叹”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老者的“叹息”发出的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了。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来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从年轻的立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着,有目标才可能有成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再深入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论等。夹叙夹议文章的构思示例:

一、提出观点,开启全文

二、事例一+议论一

三、事例二+议论二

四、事例三+议论三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佳作展台

做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

勇于逆流而上固然值得钦佩,但无目标的勇敢也只是徒劳,唯有做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方能成功。

就像材料中老者所说的:“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是啊,材料中的鱼儿勇于逆流而上,确实值得钦佩,但我们不妨多想一下,它逆流而上是为了什么?我想,它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如果它能把自己身上伟大的精神分给智慧一半,做一条既伟大又聪慧的勇者之鱼,结果可能会是柳暗花明的一片新天地。

说到勇于逆流而上的智者,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就不得不提。在世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今天,他却勇于逆流而上,远离政治而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在信息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他却以一个电脑盲的身份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用一笔一画完成了自己的一切设计。靠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靠着常人难以付出的辛劳,以及常人难以超越的毅力逆流而上,虽没有赶上时代脚步,他仍不失为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

所有智者的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智慧要让自己的目标来诠释。

当年,刘若英被一位著名音乐人评价说:“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很难在歌坛里发展。”之后,刘若英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勇于逆流直上。她为别人端茶倒水,她制作演出时间表,她替歌手拿演出服装„„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风雨在所难免,但她确实是一位智者,一位勇于逆流而上的智者!终于有一天,她微笑着站在了自己的舞台上,用并不惊艳但十分温暖的嗓音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她也因此被评为“最具真实感的歌手”。她成功了,她的逆流而上没有白费,因为在她下决心前,早已有了自己的目标,当有目标的那一刻起,成功也开始向她靠近。

当今这个社会,勇于逆流而上的人少之又少,而做一位有目标并勇于逆流的智者更是不易。写到这里,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要怎么去做了。

1.“夹叙夹议” 作文教学设计 篇4

首先, 课前让学生完成一篇完形填空。课上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总结出他们在解答夹叙夹议类完形填空题时会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惑, 然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他们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有:读文章太快, 不能完全了解文章大意;缺乏一些解题技巧;缺乏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个环节就是针对这三个方面给予指导。学生课前完成的文章讲述的是肯德基的创始人的故事, 这篇文章想要揭示的主题是:对待生活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文章中设了一个填空, 来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把握:When he was seventy-five, he felt to maintain his company, so he transferred his brand and patent to others.A.powerless B.depressed C.disappointed D.hopeless在这一题上很多学生选择了C或D, 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因为前面的文章一直描述的是这个人物遇到了哪些困难, 但恰恰忽略掉了在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话就有提到:Though life is not always smooth, we should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it.文章表达的主体是积极向上的, 因此在他七十五岁的时候, 不是对生活失望, 而是感到体力不支, 答案应该是A。根据这一题, 我指导学生在解答这类文章时首先要浏览全文, 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尤其是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因为不论文章是“先叙再议”还是“先议再叙”, 作者都会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给出一些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的线索。注意到这些, 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的把握就会较为准确。

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如: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his father died of illness without leaving him any property.Since then, his mother worked outside he had to stay at home and take care of his siblings.A.while B.but C.when D.so学生错选为so。前后两句话表达的不是因为妈妈在外工作导致他在家照顾弟妹的因果关系, 而是妈妈在外工作而他在家照顾弟妹的并列关系。所以, 要指导学生多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平时多积累涉及到逻辑关系的词汇。高考中常见的前后句逻辑关系承接词有以下几种: (1) 递进关系:besides, what’s more... (2) 转折关系:but, while, however... (3) 让步关系:anyhow, still, though... (4) 表示原因:because, since, due to... (5) 表示结果:thus, therefore, so... (6) 表示对比:or, likewise, yet...在学生了解到逻辑关系对解题的重要性之后, 还要提醒学生在解答完形填空时要注意词汇和语法。如2011江苏高考题中有一段:He began to 41up and down, as high as he could, at the 42 of each jump stretching his arms to get the apple.Still it remained out of 43.考查的就是at the top of, out of reach这些词组。所以学生平时就应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这篇文章中学生错误较多的还有这一段:When he was forty-seven, he 14 his second wife, which had stricken his three children.14.Achanged B.married C.missed D.divorced学生拿不准到底是B还是C。其实他们忽略了文中的一句话:When he was eighteen, he married a girl, who sold out all his properties and went back to her home several months after their marriage.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离过一次婚, 所以再离一次的时候, 伤害了他的三个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最后还要指出有的文章也涉及到一些文化背景和常识。

也就是说, 我们在解答夹叙夹议类的完形填空时, 要重点注意这四个方面:逻辑关系, 词汇语法, 上下文联系, 文化背景和常识。

那么, 在学生做到了通读全文, 通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查找表达文章中心的线索, 灵活运用上文所提到的一些解题技巧后, 就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确保答题无误了吗?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学生还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完形填空最基本的解题步骤, 根据所完成的答案通读全文, 思维灵活, 跟着作者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要检查文章表达是否流畅, 语言逻辑是否合理。如果有不符合语感、题意的地方, 要及时调整答案, 才能最终做到答题准确无误。

摘要:夹叙夹议类的完形填空一般寓意较为深刻, 可读性较强, 但学生在解答这一类的题目时也较容易失分。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遵循“整体—部分—整体”解题步骤的基础上, 掌握主旨大意、注意逻辑关系和上下文语境, 灵活地运用解题技巧, 跟着作者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以提高解题能力。

上一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提纲下一篇:个人简历工作经历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