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1 文档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1 文档(共8篇)

教学反思1 文档 篇1

-------王凤燕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教学到现在,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念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教学中反思得到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像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设计以下两组题:

议一议:

猜一猜:

(-3)×4=-12

(-3)×(-1)=_______(-3)×3=_______

(-3)×(-2)=_______(-3)×2=_______

(-3)×(-3)=_______(-3)×1=_______

(-3)×(-4)=_______(-3)×0=_______

学生在理解到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和小学所学一样时,对议一议能较快算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因数减小1时,积怎样变化?从而让他们自主探索,再通过与小组的交流总结得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许多新知识,我都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样得到知识才真正是他们自己的,学生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出来,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在课前,我在教材的基础知识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去询问和调查,让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体验了“做数学”的过程,加强他们实践探索能力。在课上,同学们都踊跃地展开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引出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家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弊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以往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了,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法。

四、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重视教学评价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也是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要全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激励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始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

(2)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

教学反思1 文档 篇2

【教学片段】

师:1平方分米有这么大 (实物展示) , 老师将1平方分米的纸片对折剪开, 拼接成一个长方形。 (师出示下图)

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吗?为什么?

生:长方形面积不是1平方分米了, 因为它不是正方形! (大部分学生持这种观点)

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回答, 主要是对1平方分米的概念理解不正确造成的。“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将这概念误解成“只有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才是1平方分米”。

师:哦?不是1平方分米, 那它的面积是多大了呢?同桌试着分析或者借助手中的学具来研究。

生:通过测量讨论, 我们认为长方形面积还是1平方分米, 因为1平方分米的每条边都能摆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也就是1平方分米里有100平方厘米, 现在平均分成了两份, 每份都是50平方厘米。拼成长方形后, 有2个50平方厘米。因此还是100平方厘米, 也就是1平方分米。 (自发掌声)

师:太棒了, 借助1平方厘米的测量推算得出了一个与原先不一样的结论。

生:我们也认为是1平方分米, 我们组不用测量就推算出来了, 因为剪开后又拼接, 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还是1平方分米。 (自发掌声)

师 (困惑神情) :为什么刚开始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长方形面积不再是1平方分米了呢?

生:因为我们看到图形形状变化了, 以为面积也变了。后来通过讨论才知道, 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师:太棒了, 通过测量讨论, 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学上很重要的真理:等积变形。也就是说形状变了, 面积却没有变化。……

【课后反思】

1.此环节设计巧妙。教师常常会让学生知道 (甚至背熟)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 就认为学生理解了概念, 认为1个面积单位的实际空间观念已经建立。实际上, 这对学生概念的正确建立是没有帮助的, 甚至会成为思维桎梏。为了检查学生对1平方分米的概念理解, 笔者设计将1平方分米的纸片对折剪开、拼接, 发现了理解上的瓶颈, 问题也得以暴露。

2.教学策略得当。遇到问题, 教师没有苦口婆心地解释、给出答案、纠正误解, 而是充分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合作、交流、探讨, 问题一辩则明。这样的“绣球”抛还给学生, 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和涌现。

3.提炼精确得当。在学生明晰了变形后面积还是1平方分米后, 教师并不就此止步, 而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不是1平方分米。从而体会数学中变与不变的精妙, 理解等积变形的实际事例, 为今后探究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1 文档 篇3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3单元“方向与路线”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生已学会辨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扩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辨认方向是学生后续学习“路线”“直角坐标”“极坐标”“力学”等内容的基础,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教材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我生长。本教材安排了认一认、试一试、练一练与实践活动4个部分的内容。我把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加工,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实践活动的空间。

学生分析:

郊区学生对很多建筑都不太了解,所以要准确地辨认出生活中不同方位的建筑物与平面图中的方位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我用学生熟悉的学校作为中心,制作了平面简易图,这一具体鲜活的生活素材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7个方向,并能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7个方向,并能用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学会“设身处地”地想问题(首先确定“参照物”),根据指定中心参照物熟练地找到其他方向的事物。并能变换参照物准确确定方向。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旧知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庆丰小学教学楼图片。)

生:我们的学校!

师:如果我们以庆丰小学为中心,钢厂、居家、玉米地、村委会分别位于庆丰小学的什么方向?(出示课件。)

…………

【评析:复习旧知,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学校入手,复习学过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2.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新方向。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庆丰村领导决定在学校周围再建设一些建筑物,这是建筑物的草图。(出示课件。)

师: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辨认方向。(板书: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除了东、南、西、北这4个方向外,你还知道哪些方向,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知道东北是一个方向。因为我妈妈经常说我们东北冬天天气很冷,这大概是说黑龙江在中国的东北方向吧。

师:你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对,黑龙江的确在中国的东北方向,所以称我们是东北人。

生:我还知道西北,电视在播天气预报有时说西北风3级。

师:你更棒,能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数学知识,大家回忆一下天气预报中还说过哪些方向?

生:西南、东北、东南。

师:了不起,了不起,从你们的发现中看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除了东、南、西、北这4个方向,还有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这4个方向。现在你再来看大屏幕,说一说邮局、移动通信、书店、卫生所在学校的那个方向?

生:卫生所在学校的东南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在东和南的中间。

师:真聪明,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

师:老师考考你们,看谁反应最快。在东和南之间是什么方向?在东和北之间是什么方向?西南在谁和谁之间?西北在谁和谁之间?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其他建筑物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生:移动通信在学校的西北面。

生:书店在学校的西南面。

生:邮局在学校的东北面。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东、南、西、北,还通过努力自己认识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个新的方向。真为你们高兴!

师:同桌再互相说说即将建成的新的建筑物都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评析: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与新知的连接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制作方向板

1.动手操作。

师:我们来比赛,给你一个方向,你能不能很快地找出其他的7个方向,把它贴在方向板上,看谁的动作最快。

(教师组织学生拿出课前发的标有北面的空白方向板和8个方向的词卡,让学生试着找一找、贴一贴。)

2.成果展示。

师:把几个同学的方向板贴在黑板上,请大家对这几名同学成果进行评价。

…………

师:说说你自己做得怎么样,还需要怎么改进。

…………

【评析:将学生脑海中模糊的方向,通过制作方向板抽象到纸上,能看、能记、能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三、辨认方向

1.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师:如果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连一个方向都不知道,同学们会怎么办?

生:可以向当地的人求助。

生:可以看太阳所在的方向。如果是早上,太阳所在方向是东面;如果是傍晚,太阳所在方向是西。

生:我在书上还看到过这样的知识,可以观察树木,长得茂密的一面是南面。

生:可以利用指南针帮助我们……

师:同学们真棒,遇到问题就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且办法还真不少。

2.根据一个方向辨认教室的其他方向。

师:大家试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能辨认出教室的8个方向吗?(每个学生都在尝试辨认。)

师:大家一起说黑板位于教室中心的什么方向。

生:东方。太阳每天都从那边升起。

师:现在知道了一个方向,其他的方向同学们能说出来吗?和你的同桌试一试,如果有困难你们可以利用方向板来帮忙。

(小组内探究学习。)

3.小游戏。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个关于方向的游戏,好吗?

师:全班分成8组,每4人一组(前后桌4人一组),到操场时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老师先站好(中心位置),各小组同学分别站在8个不同的方向。在操场上要听从老师的指挥,看那小组表现最棒。按照下图找到自己的位置。

【评析:2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在教室中进行的。由室内到室外不仅空间有变化,周围事物也变化了,学生好奇感较强,如果不在教室分配好,要求到位,到操场就很难顺利进行活动。】

师:我们面向操场,操场在我们的哪一面?(确立北面,把事先做好的大方向板北面和实际方向对准。)游戏开始。

师:我来说你来做,在老师南边的同学拍拍手,在老师西边的同学跺跺脚,在老师东边的同学敬个礼,在老师北边的同学点点头。增加难度了,在老师东南边的同学举左手,在老师东北边的同学请跳一跳,在老师西南边的同学请蹲下,在老师西北边的同学请拍拍肩。

师:(指第7组同学)老师在他们的哪一面?

师:(指第3组同学)老师在他们的哪一面?

…………

师:为什么同样是老师,一会儿在第3组同学的西南面,一会儿又在第7小组的东北面呢?

生:因为每一次的中心不同,第一次是以第7组同学为中心,第二次是以第3组同学为中心,所以我们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真是能干,善于琢磨、善于总结,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师:在观察和判断方向的时候,我们都要先确定是以什么为中心。

师:再进行一次游戏,请各小组按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下一个位置,指一名同学到中间重复上面的游戏。

师:玩了两次,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小结:在观察和判断方向时,我们首先要确定以什么为中心,确定的中心不同,相对的物体的方向就不一样了。

【评析: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通过提问,引发知识矛盾点,让学生充分地探讨,最终得到结论。给学生再次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再次经历思考、判断、调整、校正的过程。】

师:大家面向教学楼站好,教学楼在我们的哪一面?(北面。)如果以教学楼为中心,你能说说操场上各个方向都有什么吗?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随便走走找到一处建筑物说说在教学楼的哪一面。(校园内有篮球架、单双杠、宣传栏、大门等。)

(生汇报,其他做评判员。)

【评析:变换不同的参照物,让学生充分体会物体方向的相对性,再一次经历从抽象到的具体过程。】

4.形象感知,物形结合。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如果让你把大门、单双杠、篮球架、宣传栏教学楼放在方向板上,你能准确地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谁想给大家一点提示?

生:我想提示大家应先确定以谁为中心,再找其他方向的建筑物。

师:谢谢你,这也是我要提醒大家的。

…………

四、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一张学校未来规划图。校园的各个方向有什么,画下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更合理、更美丽、更有创意性。课后去完成,有信心吗?

五、总结

师:这节课老师很开心,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新知,在合作中探究新知,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新知,在交流中总结新知。每个同学都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了3个方面:

一、关注已有知识,创造性运用教材

由于教材第22页的“认一认”出示的是某街区的平面地图,少年宫、图书馆等建筑物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并没有循规蹈矩,把教学内容逐一呈现出来,而是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我先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复习4个基本方向到探究另外4个新方向,再感知生活中的这8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绘制方向板,从而引领学生完成了从生活中辨认方向到平面地图中辨认方向的抽象过程。然后,再进行辨认方向的训练。这样能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低年级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新知,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学过程不应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充满丰富思考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设悬念——辨方向——小游戏——自由探究。如:1.在教室里指认方向,说一说自己不同方向上的同学。2.绘制方向板,在校园内辨认方向。3.绘制学校平面图等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实现认知的自我生长。

三、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经历学习全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由于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安排时间活动比较费时间,致使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再上新台阶。

评析:

在“活动中探究,在生活中运用”是本节课的基本表现形式。教师能积极地创造适合操作的学习环境,设置适合探究的学习问题,选择适合运用的学习形式来体现。其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知的环境学校入手,复习旧知,设置悬念“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自然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在陌生的地方靠什么辨认方向?”学生通过探讨得出了多种方法:利用指南针,请教别人,观察树木、太阳等,这些探讨解决了学生在生活中很多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让大家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确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种实践活动:(1)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的8个方向;(2)到操场感受8个方向,扩大学生的视野;(3)自制学校地图等。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围绕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的活动,效果好。

2.体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知识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引发思考、判断、争论,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由此,知识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并不感到陌生、难记,因为这都融于他们的生活,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比如实践活动二:在操场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以“多个人为中心,变换参照物”的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获得对方向的体验。

3.注重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2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都是在教室中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由室内到室外不仅空间有变化,周围事物也变化了,学生好奇感较强,如果不在教室分配好,要求到位,到操场就很难顺利进行活动。教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活动实效性,教师作充分的准备工作,班级共有32名学生,马老师把他们分成了8个小组,以“老师”为中心,在操场的8个方位分别设置了8个小组。要求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这为今后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教师注重评价多元化。

教师在评价上体现了多元化:即评价方式多元化。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把几个同学的方向板贴在黑板上,请大家对这几名同学成果进行评价。“说说你自己做得怎么样,还需要怎么改进。”简单的两句话包含了师生间的评价、生生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评价语言多元化;你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你更棒,能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数学知识,了不起,了不起……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无不促进学生再次思考的信心。从对知识的启发上,从学生的品格特点上,从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从调动学习积极性上,都蕴涵着教师的启迪、鼓励、鞭策……尤其最后的总结颇具特色,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同时提出了希望,以掌声结束,恰到好处。

二年级教学反思文档 篇4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这篇课文主要讲述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庄严而神圣的升旗仪式的情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翘首以盼能亲眼目睹这神圣的升旗仪式,当大家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祖国的上空时,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人们热泪盈眶。千万双眼睛都看到了我们的国旗像一朵红霞和太阳一同升起来了,这预示着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基本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联系学生生活导入:

你参加过或见过升旗仪式吗?请谈谈你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唤起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刚开始学生会谈自己每周一参加的校升旗仪式的感受.(二)交流搜集的资料,课内外结合,再谈感受。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内涵时有一定的难度,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关于国旗的故事、国旗的背景材料、及有关我们祖国的荣辱的故事、或是有关国旗在国外发生的感人的故事等丰富的感性的资料,有助于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老师再引导学生在听了这些实实在在鲜活的例子后,再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就更容易了。

但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课堂气氛调动的能力上还需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还要更加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蝗思想感情。

虽然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要虚心地向身边的教师学习、求教,同时我也会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向新的标准看齐。

2.《秋天》教学反思

《秋天》秋天是一篇赞颂美丽的秋天景象的散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丰收和快乐,表达对秋景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能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演-练的语文实践中,在师生互助、生生合作中感悟文中的意境和文学的优美,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秋天景物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热爱秋天、热爱自然的情感。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

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敕勒歌》在学习这首诗我设计了:首先是读准读顺课文。先由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中生字读准,再同桌合作读,相互纠正不准的读音,接着指名读诗歌,检查读音。最后全班齐读,读顺课文。其次,读通读懂课文。由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最后,想象读、品读课文。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画面,说感受,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教学初读课文时,对难读的字强化不够。诗歌中有许多难读的字,如“敕”、“勒”、“穹”等。其次,教学中,学生相互对各自的朗读进行了评价,但过于笼统。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都要准确、具体。认为读得好要说出好在什么地方,是字音读得准,还是节奏把握得好;是读得流利,还是读出怎样的感受等等。《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有的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4.《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5.《窗前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充满款款情意的儿童诗歌。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少年儿童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在:重视朗读,以读为本。首先,配乐范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然后,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并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让学生乐于读,善于读。接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接龙读、比赛读。从中适时地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等。让学生美读成诵,深入感悟,从中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意。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花香飘进教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6.《阳光》

《阳光》这篇课文除了认识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另外一个重难点就是理解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重要。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过多地将自己的理解,解释灌给了学生。学生缺少了自学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位教师对于解决这一难题做了以下处理,使我颇受启发。

揭题后,我运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有关阳光的图片和摄影,再问学生:阳光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说得非常不错。此时,我正想用“对呀!阳光像金子,可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来引出课文,可我刚说完,一个学生就举手了,他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金子比阳光好。”接着,坐着的小朋友也有几个耐不住了,说:“我也觉得金子比阳光好。”我看自己得改思路了,就请觉得金子比阳光好的小朋友举举手看,一数共有二十二个。此时我就马上调整位置,把觉得金子比阳光好的小朋友组成“金子队”,坐在教室的左三组,觉得阳光比金子宝贵的组成“阳光队”,坐在右五组,然后组织了一次“金子,阳光,谁更宝贵”的辨论赛,虽然这场辩论赛不是很规范,有时是一下子几个站起来说的,有时是两个甚至三个对一个进行辩论的,但他们在辩论上把阳光和金子的好处已.....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一、由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1、可以利用已有的跟文本相关的音乐资源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激发学习兴趣。

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陈述,通过言说,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二、当学生第一次跟生字宝宝见面时,要给学生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各种方式加强生字与事物的联系,使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比如本课所要教学的“井”字,可以出示古井的图片,同时,将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搭在一起,这既是“井”字的字形,又是实物“井口”的形状。在这样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学中,学生自然的学会了汉字。

三、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让学生在重复出现中巩固生字。儿童识记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巩固识字尤为重要。而巩固的方法又不能知识简单机械的重复,应该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让学生与生字宝宝“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好朋友。”

8.《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通过上完这篇课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9.《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反思

《天鹅、大虾和梭鱼》是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通过浅显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明白道理,因此,上课时,我列举了生活中合作事例,如:值日生扫地板需要分工合作,才能把地板打扫干净,小组同学讨论问题的合作现象,集体活动、比赛运动中合作收获等,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寓意,知道合作在学习、生活中重要作用,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和应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课堂要体现发展性。多一些惊喜、多一些思索的空间、留下一点遗憾。我想这样的课堂更有价值,我们的收获会更大。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认为有两点做得较为成功:

一、对教材的再创造。

二、抓住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并及时渗透学习方法。

10.《征友启事》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我又追问:“多了几个词语,意思上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

故事的进度到了第二则征友启事的结果部分,“牛栏前热闹极了。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在这里,“热闹”“团团围住”两个词语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则征友启事的成功,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好”与“不好”的征友启事分别为谁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来理解词语呢?我抛出问题:“孩子们,牛栏前热闹起来,你还见过哪里有热闹的情景?”学生纷纷举手:“快过节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热闹啊!”“广场上很热闹。”“操场上真热闹!”学生在简单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经将“热闹”的含义明白了。我又让学生来做出“团团围住”的动作,在动作中理解词语让学生轻松而快乐。

此外,在备课中,我发现在四个动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话中,有四个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运用了它们,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和累赘,可是,如何处理这部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奇之处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却最扎实的造句训练,在多个句子的感悟中,学生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是基本一样的,体会到了文字的神奇。

在这节课中,老师有点着急,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点题时,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够想办法将第二份征友启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场”,紧接着后面又让学生仿写启事,那会效果更好。

11《小猫刮胡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处理事情一定要开动脑筋,千万不能盲目地模仿和跟从别人的道理”。首先让学生进入游戏中,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读词语,然后在读词语中学会运用,并学会了积累词语。其次,我注重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学生去朗读。最后把重点放在感悟猫妈妈那席话中,让学生从多角度朗读感悟,或心疼,或担心,或生气的语气读读猫妈妈的话。通过学生的多角度的朗读明白猫妈妈说的话。然后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理解、朗读和喜好的差异,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切入口,要求学生想想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才能让妈妈放心?才会成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感悟课文。这一教学过程,我几乎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仅仅引导学生读懂猫妈妈的话为重点,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由阅读、自我体验、自主创造,同时,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12.《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好多学生是在跟着老师和别人的看法走.13《星星的新朋友》教学反思

练习分角色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是以问答的方式介绍人造卫星的,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然后小组分角色练读,把握好每个角色应读的语句,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在朗读指导中,我着重指导学生读出不同星星说话时的不同语气。比如:小星星问话时惊奇的语气;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回答时自豪、神气的语气以及许多星星争先恐后自我介绍时热情而急切的语气等等。如果学生一时把握不到位,我就进行范读,让学生通过听,认真体会、领悟,进入角色,进行个性朗读,进而提高朗读能力。

14.《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信息技术适时、适度、有效的运用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利用网络提供资源,丰富了学习的内涵,提高了学习效益。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5.《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发现,儿歌的最后写道:“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这里给老师和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能诱发学生积极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在上课之前,我先布置了小朋友预习课文,同时也布置他们查找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为下面的课堂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能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把直观形象的画面、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落实了新课程中提出的“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要求。我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说,交流已经知道的各种知识;揭题后,也让会写的小朋友们自己板书今天要学的课文,通过小老师的提醒,学生很快学会了“植”字,记住了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学习目标的确定,也是由学生自己提问题定下来的,我紧紧围绕“植物妈妈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读,让他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整个过程,我始终让学生说话,让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重视语感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因为教学中导入课题部分学生说得比较多,后面教学时间不够,原来设计的让小组内的同学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植物,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小伙伴帮助这一环节没办法进行了,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吸收更多的新课程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6《邮票上的齿孔》教学反思

人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 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 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苹果、风车转转„„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 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 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17《我真希望》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的特点,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上,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效果不错。

(一)以“悟”为主,落实“读”的训练

朗读感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将“读”、“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由“读——悟——读”,经历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体会到了作者蕴含的感情。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的整合

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并通过实际调查,锻炼能力,是本节课我所里求达到的目地。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生活实际的不同场面引入课堂,使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鸣,唤起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

(三)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我真希望》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我真希望,烟囱里吐出来的,不是浓浓的黑烟,而是洁白的云彩;我希望,烟囱里喷出来的,不是灰灰的粉尘,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真切的希望!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希望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18《清清的溪水》教学反思

《清清的溪水》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是告诉小朋友们:毁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受到污染、变浑。要使水变清,就要多栽树木。根据课文的特点及课标的理念,我精心设计教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创设情景(出示一条清清的小溪,两岸绿树成荫,绿草青青图),让小朋友说说如果你的家门口就在小溪边,你就生活在小溪边,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然后让他们尽情的表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提出:如果这条小溪有一天变浑了,溪边的树没了,你又会是什么感受?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办?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他们的想法。继而引入课文:今天小兔遇到了跟你们同样的遭遇,这是为什么呢?小兔又怎样处理这件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样设计,我觉得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爱护树木,保护植被”这一主题。因此指导朗读时,重点是小兔的话“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引出树林跟小溪的关系。同时,补充树根扎入泥土牢固泥沙,使雨水冲不动泥土,才使大雨来时,泥沙流不进小溪,溪水才会变清澈的道理。从而使孩子们树立“珍花惜草”的环保意识。

总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感觉效果是较好的。只是学生在生字的书写上还需要加强.19《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一封奇怪的信》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在寒冷的冬天为祖国大西北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用信封装了一些槐树籽寄往西北,可信封上什么也没有的感人故事。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上课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了一个白色的信封。信封上没写地址。“这封信能寄出去吗?”接着问大家,信封上只有邮票,一个字也没有,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正堂课围绕“奇怪”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针对学生部够理解的大西北,我特别收集了相关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倾听观察,同学们被小姑娘那份善良所感动,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愿望;“我要为祖国的西北献上一些樟树籽,希望我家门前的樟树也能在大西北长成参天大树。”

“我要为祖国的大西北送上一片绿地。”

“我长大后要去西北工作,让西北也能鸟语花香。”

“我长大后去西北建设,把西北建设成比我们这里还要美丽的城市”

……

20《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反思

《不用嗓子的歌手》是一篇童话故事,以小黄莺找歌手为线索,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在教学生字词中,在学生已有的自主识字能力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并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在自读中,很快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但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由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学生读的不太好。低年级的课文教学主要就是读课文,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潜心读书。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良好的效果,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步上篮》教学反思 文档 篇5

乾元小学 金方亮

在备课时,由于自身是篮球教师,选泽内容上定在篮球,在备学生时,学生对篮球比赛很感兴趣,而三步上篮是比赛中常用的得分手段,所以选择这个教材。课堂中教学中,三步上篮学生非常喜欢,所以整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但在教学中,热身和准备活动的顺序颠倒了,所以开始部分,学生的状态没能进入最佳状态,情绪不高。

由于是六年级学生可以分组管理,所以分成六组,由组长管理。但在分组练习中,有的同学上三步上篮时,其他同学站在,所以学生的练习密度小。还有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小组数字报错了,应该由小组长来完成计数活动,保证小组之间的公平比赛。这个两个环节中我应该及时指导小组长,告诉他们怎样指导,怎样管理。这样发挥才能及时发挥班级小骨干作用,利用好学生的资源,进行资源互补。

本课中,时间安排不紧凑。课的前半部分时间过长,课的后半部分时间过急。所以在备课中,没能及时把时间备好,把准备、基本、结束的时间分配好。导致了课堂中学生练习次数少,练习密度不够,没有量的的积累。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练习的时间,最后导致学生练习少,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不好。

本堂课集合讲解为8次,不仅浪费了时间,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操练表现的时间。在讲解时可以分组讲解,例如:男生三组讲解,女生三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够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能够边理解边学习边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缺少针对性评价,首先是共性问题的评价,没有给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导致学生练习时没有合理目标,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程度。其次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怎样给好的学生以提升水平的评价,怎样给一般的学生以点播,怎样给比较弱的学生以鼓励,进而满足三个层次面的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本课的重点是“一大、二小、三高跳”,难点是“身体协调、连贯”。课堂中,我采用循序递进的方式,教师示范讲解中的提示,学生练习中的点播,篮球口诀中的思考,让学生来体会本堂课的重点,但是效果不佳。课后进行反思,觉得如果在地上贴上三个点,可以利用游戏“踏石过河”来让学生边玩边体会这三个动作,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三步,同时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三步上篮的步伐,解决了课堂中的重点。难点,我采用跑三步跳起,但是学生会跳了,右腿高抬没有解决,如果学生伸左臂,右手平放。这样学生跳起时既能跳高,右腿又能碰到右手,解决了学生身体不协调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有关0的运算教学反思 文档 篇6

有关0的运算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讲《0和1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有关0的练习题,复习旧知,然后对所做的练习题进行分类,并按分类的结果试着归纳0的四则运算。然后对子交流、组内交流,解决自学中的疑难,最后在班内展示。让学生重点展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并作举例说明。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真正明白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通过写达标测评,发现学生基本上能掌握0的四则运算,但是在计算过程中由于马虎还会出错,以后要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1 文档 篇7

《1.1 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节的内容, 是在小学学了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 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 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习, 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看,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转折期, 因此, 我们选择其身边的生活事例作为学习素材;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 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小学数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数的基础, 但负数与他们从具体的事物数量中得来的观念并没有共同点, 这是具体数学向形式数学的第一次转折, 因此,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其积累大量的经验后逐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正数和0是怎样产生的,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 感受分类思想, 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数产生的历史, 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 享受学习的乐趣, 培养数感与符号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配有多媒体网络的教室, 计算机、手机等媒体工具, 以及QQ、微信、贴吧、论坛等社交平台。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1) 观察图1, 回顾小学学过了哪些数?

(2) 观看动画 (如下页图2) , 飞机在海平面以上80m, 潜水艇在海平面以下50m, 怎么记录海平面以上80m、海平面以下50m呢?可以把海平面以上80m记为+80, 海平面以下50m记为-50, 其中, +80还可以省略“+”, 写为80。

制作要点:本微课程的设计是基于概念教学为主导的新授课, 微视频借助Smooth Draw软件进行图片呈现, 呈现生活、生产中的事件随数发展的情境, 飞机与潜水艇的Flash动画采用Camtasia Studio后期制作画中画来完成。

设计意图:用一张图片概括出数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自然数、0、分数等, 并回顾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 再通过飞机与潜水艇的Flash动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感知负数的存在与必要, 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2.建构活动, 渗透负数

(1) 观察图3, 温度计上的零上与零下, 把零上33.5℃记为————, 把零下2℃记为__________。

(2) 观察图4, 存折上的收入与支出, 把收入50元记为————, 把支出1012元记为__________。

(3) 观察图5, 产量的增加与减少, 把产量增加3.7%记为———, 把减少5.7%记为__________。

制作要点:微视频借助Smooth Draw软件图层呈现图片, 借助数位板, 手写出各个数的表示方法, 使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性和必要性。

设计意图:微课程设计选取了温度计的零上与零下、存折的收入与支出、产量的增长与减少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存在性和必要性。根据数的性质符号进行分类, 从而引入负数的概念, 拓展学生对数的认识, 同时兼顾到概念建构、内化和简单应用的过程。

3.数学概念, 内化认识

像+80、80、+33.5、+50、3.7%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50、-2、-1012、-5.7%这样正数前加“-”的数叫做负数。

制作要点:微视频借助Smooth Draw软件、数位板, 手写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微课程设计时, 我们借助问题串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利用数位板边讲解边书写, 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动态的显示效果能引导学生感受分类思想, 拓展对数的认识。

4.例题讲解, 数的分类

师: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7、-9、、-4.5、998、、0。

生:+7、、998是正数;-9、-4.5、是负数。

其中, 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制作要点:微视频结合数位板, 借助Smooth Draw软件的操作, 将例题直接以图层形式呈现, 将简要的分析用符号语言和图形标注提示出来, 以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

设计意图:在微课程设计时, 例题主要巩固对正数、负数的分类, 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内化, 规范解题的过程。教师使用数位板边讲解边书写, 用动态的显示效果强化数学解题的严谨性, 以巩固概念。

5.小结思考, 形成检测

小结: (1) 正数、负数的概念。 (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正数和负数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温度的零上与零下、存折的收入与支出、产量的增长与减少等。

请学生完成形成性检测。

评价与反馈: (1) 扫描二维码, 完成自我检测, 将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QQ、微信、学校网站平台等方式反馈给教师。 (2) 将学生的错题、困难与疑惑等反馈在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中。

制作要点:微视频结合数位板板书梳理小结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 小结既要兼顾知识的形成性讲解, 也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 以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之后的形成性检测更要注重学生的反馈与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完成课堂小结, 让学生慢慢积累经验, 留给他们接受知识的时间, 自主观看微视频完成形成性测试题来巩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利用扫描二维码来完成自我学习评价, 以达到自我检测的目的。

教学反思

负数的引入是具体数学向形式数学的第一次转折, 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次提炼过程, 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抽象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之后, 有几点值得我们反思。

1.创设问题, 是微课程的重中之重

从设计思路来看, 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家M·戴维·梅瑞尔为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中只重视信息呈现、忽视教学效能的弊端, 提出了五星教学原理, 这表明只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 微课程设计把创设问题作为重点, 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 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但在设计这节微课时, 问题的创设略显不足。从数学科学思维训练价值角度来看, 数学教学要带领学生“再创造”, 即要求数学教师灵活运用教材, 通过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将其间的冰冷气氛美化为学生火热的思考。因此, 微课程即便课微, 也不应失去数学教学的本质, 如何以问题引导教学是微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2.探究互动, 是微课程的改进之点

微课程相对于直白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有着便捷、精准、聚焦、到位的优势, 但其探究环节逊色不少。因为在微视频中, 程序已定, 只能通过讲解落实教学目标, 它更大程度地表现为教师预设思路的一种播放。相对于课堂而言, 微课程缺了现场互动, 少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情感的交流难以展开。因此, 改善微课程的弊端一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只有将微课程真正服务于课堂, 服务于学生, 才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 发展并提升他们的思维。

3.丰富语言, 是微课程的调味之剂

从语言来看, 微课程教学只运用口头语言和屏幕语言来完成教学, 与传统教学相比, 它缺失了板书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辅助。在这节课中, 学生切实感受到微视频中教师与自己的对话互动, 教师也适当穿插了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做对了吗”等。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力求幽默、风趣、灵活多样, 甚至可以借鉴相应年龄段的儿童语言、适当的网络语言等, 适当地通过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 通过音视频效果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 教师要有对话交流意识, 要有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设计亮点

1.微课程设计, 彰显数学本质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 不是单一的视频, 而是整个教学资源包。因此, 制作微课程设计文稿、微课程实施方案和微视频三个内容能帮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正数和负数,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的设计始终围绕数学的本质, 一方面从微视频到形成性检测, 再回到课堂, 另一方面从生活到数学,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数感、符号感等数学素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要实现真正的数学教育, 必须从根本上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否则是不可能的。”

2.视频制作, 凸显技术整合

微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微视频的制作, 我们摒弃了一般的PPT加配音的方式, 借助数位板、Smooth Draw软件, 利用计算机、耳麦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画面清晰、播放流畅的微视频, 再现教师的讲解和板书过程,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使重点更加突出。同时, 将题目分析用符号语言和图形标注出来以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利用数位板、结合Smooth Draw软件记录手写痕迹, 用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来完成微视频, 可以再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 将整个画面停留在一个画面中, 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数学微视频的录制, 能较好地改变部分学生听课跟不上的被动局面。

3.评价反馈, 激励改进教学

《软件文档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8

一、课程现状

随着软件复杂程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保证软件开发、维护等环节的有效管理以及方便软件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制不同类型的文档。软件文档和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共同构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对软件项目,特别是大型软件项目来说,没有文档的软件不能称其为软件。

软件文档在早期没有固定的内容和形式,直到1988年我国才出台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对文件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做出了规定。在2006年对GB/T8567-1988标准进行了修改,制定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2006。软件文档写作技能作为软件文档工程师的核心技能,在IT行业越来越得到重视。为此,许多大学如麻省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早已将软件文档写作作为软件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重庆邮电大学也已将《软件文档写作》纳入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由此可见,《软件文档写作》作为一门新课程,在IT行业技术需求的推动下正在逐步得到规范和重视。

二、教学现状

《软件文档写作》应该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根据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各类软件文档编制的实际需要和软件文档编制的国家标准,系统地讲授计算机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文档写作的步骤、内容、方法、工具、特点、要求以及撰写与沟通技巧。《软件文档写作》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参考的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相关的教材不多,主要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写作教程》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编写》等。这些教材或内容陈旧(仍然根据GB/T8567-1988旧标准编写),或只注重文档写作格式或写作工具的介绍,缺乏符合最新标准的文档撰写内容诠释和实例。因而,这样照搬这些内容将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授课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枯燥

目前现有的可供参考的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相关的教材都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多教材仅叙述了软件技术文档的格式和要求,而缺乏对文档内容的确定过程和写作技能技巧的介绍,因而,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

3.教学资源匮乏

《软件文档写作》是一门相对较新的课程,目前配套的资料(如PPT、案例和范文)都非常少,特别是符合最新国家标准GB8567-2006的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基于认识学习理论的讲授法教学。该方法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认知水平上,难以对其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实现对知识的加工和创造性应用。

5.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工作中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胜任文档工程师的工作。

三、教学对策

在教学方法上,顾蓬蓬和施庆平等老师分别在软件文档写作课程中探索了案例教学法。国外对软件文档写作采用的标准与我国稍不同,但主流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案例教学法。该方法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意识。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此理论,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景教学法,它强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并以此过程为载体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情境教学法目前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实践表明:在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了的主观能力性。积极运用学习资源和意义建构、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创造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浅谈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