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专题2课题1)(共10篇)
一、教材分析
课题背景通过生产中的实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体会培养物纯净对于微生物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养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b、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c、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2.过程与方法
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培养的操作。
四、教学难点:
培养基的制备和微生物的分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正课:
一、微生物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二)微生物类群:
(三)细菌 1.细菌的结构
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细胞内椭圆形的一种休眠体,帮助细菌渡过不良环境)2.细菌的繁殖:分裂生殖(二分裂)3.菌落:
(1)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2)特征:大小、形状、光泽度、硬度、透明度等。如肺炎双球菌的R菌菌落表面粗糙,S菌菌落表面光滑。
(3)功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四)、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 1.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P 2.营养要素物质:C源、N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
(三)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参考教材附录内容)3.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1)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2)杀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3.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1)消毒方法:
a、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b、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或 80 ℃ 下煮15min c、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d、紫外线消毒 ……
(2)灭菌方法: a、灼烧灭菌
b、干热灭菌:160-170 ℃下加热1-2h。
c、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 ℃下维持15-30min.4.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操作程序: a.器具的灭菌 b.培养基的配制 c.培养基的灭菌 d.倒平板 e.微生物接种 f.恒温箱中培养 g.菌种的保存
二、实验操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培养基制备方法
2、教师演示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步骤是:
a.计算:根据培养基配方比例,计算配制100ml的培养基,各种成分用量。b.称量:准确称取各种成分。
c.溶化:将称好的牛肉膏加少量水溶化后,加入称量好的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加热溶解,并补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d.灭菌:将配置好培养基转移到锥瓶中,塞上棉花塞,包上牛皮纸,再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灭菌15~30min。将培养基用旧报纸包裹,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下灭菌2h。
e.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教师讲解到平板的才操作方法,以及解决讨论题。
(二)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方法常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教师讲解平板划线法。课本18页,并解决问题讨论。
2、教师讲解系列稀释方法以及涂布平板操作。课本19页,并解决讨论题
(三)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四)菌种的保存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㈠.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㈡.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㈢.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2012年至今,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在开展数字化教学实验过程中,提倡教师形成“数据思维”:学会从数据中认识学生。该校与“翼学院”平台合作,由平台定期提供数据报告给学校,课题组组织教师和专家一起对数据报告进行分析与解读,让教师们逐步学会解读复杂的统计数据背后的含义。数据来源于日常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的学习活动,分为整体数据和个体数据。通过整体检测数据的反馈,形成数据和教师人机互补机制,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检测进度、了解学生的检测情况,同时根据每题用时数据和正确率数据的匹配,快速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个体的检测数据与整体检测数据的比较,教师能够发现到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干预。
有了“数据思维”,嘉定区实验小学的教研活动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每周的研修活动都围绕数据解读展开,采用了独创的“1+2”分享模式,每次活动都由一个教师带领两个学生进行在线教与学的经验分享,学生和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学习和教学的感受。这种教研活动,研修方向明确,改进措施具体,同时有利于持续跟踪和反馈,让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显著提高。(花文)
A.Cu
B.蔗糖
C.NaCl溶液
D.熔融的Na2CO3
2.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溶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
B.NaCl
C.Na2O2
D.NaOH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 mol Cl2与过量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A
B.在常温、常压下,22.4LHC1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是NA
C.O.l 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的Cl-数是0.2NA
D.32g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是NA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8.图1为短周期的一部分,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大小:X>Y>R
C.Y、R形成的化合物YR3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四种元素中最高价氧物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Y
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B.物质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断裂化学键时一定放出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10.已知反应2A(g)+B(g)≒3C(g)+4D(g),下列反应速率能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11.下列关于图2所示的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为负极,锌为正极
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C.正极反应式为Zn-2e-=2n2
D.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12.甲烷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有机物,区分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两者的颜色
B.观察两者的状态
C.通人NaOH溶液
D.通人酸性KMnO4溶液
13.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糖水解可以生成乙醇,故可用玉米、秸秆等为原料制取乙醇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此反应又称皂化反应
C.不能用银镜反应来区分葡萄糖和果糖
D.鉴别蚕丝、纯棉、化纤可采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
14.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的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碳的合金,含有限量的硅、锰、硫等杂质)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Ⅰ:(1)常温下,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盛放冷的浓硫酸,其原因是_____。
(2)称取碳素钢6.0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含有Fe3+外,还可能含有Fe2+,产生Fe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检验是否含有Fc2+应选用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560mL(标准状况下)气体Y通人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 HBr+H,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正确操作后得干燥同体4.66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探究Ⅱ:根据L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Q1和Q2两种气体,其中Q1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0893g·L-1。为此调计了图3所示的探究实验装置(其中的夹持仪器省略,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气体Y中的Q2是如何生成的:
。
(5)为确认Q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M于______(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之间
c.B~C之间
d.C~D之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Q1,预计产生的实验现象应是____。
15.Ⅰ.现有以下4种有机物:①乙醛;②乙烯;③酚醛树脂;④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
(2)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填序号)。
(3)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的是____(填序号)。
(4)写出④与Br2在FeBr3的催化下发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Ⅱ,乙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简式如图4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雌酚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1 mol乙烯雌酚最多能与_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3)下列关于乙烯雌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具有弱酸性 b.分子式为C18H20O2c.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参考答案与提示
备课时间 2007-11-29 上课时间: 主备: 审核:贾永亮 姓名: 〖 点拨·导学 〗
1. 学习目标: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会用字母表示向量
2、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3、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
2. 学习重难点:向量概念的理解.3. 方法指导:注意向量的方向性和书写表示方法.〖 温故·知新 〗
回答:
1、“一千吨的棉花和一千吨的铁”谁更重?____________
2、老鼠由A向东北方向以每秒6米的速度逃窜,而猫由B向东南方向每秒10米的速度追.猫能捉住老鼠吗? _____________ 画出示意图说明原因?
3、位移和质量这两个量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研讨 〗
1. 向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实生活中你能够举出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何表示向量?画图说明其表示方法。
思考:(1)、向量AB与向量BA是不是同一向量?为什么?
(2)、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
学案---------高一年级(上)数学NO.40 5. 讨论:
(1)、长度为0的向量应该叫做什么向量?如何表示?它是否有方向?
(2)、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应该叫做什么向量?
(3)、有几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的大小是否相等?
6、操作并回答问题。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起点在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2)、对于下列各种情况,各向量的终点的集合分别是什么图形?
①、把平行于直线L的所有单位向量的起点平移到直线上的点P;
②、把平行于直线L的所有向量的起点平移到直线上的点P;
7、定义
(1)、方向_______或_______的_______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叫做______向量..(2)、长度_______且方向_______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①、若向量 a 与 b 相等,记作:________________
学案---------高一年级(上)数学NO.40 ②、若两个向量相等,那么它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定: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4)、平行向量一定是相等向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应用:
例1.判断下列命题真假或给出问题的答案:
(1)平行向量的方向一定相同.()(2)不相等的向量一定不平行.()(3)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是什么向量?()(4)存在与任何向量都平行的向量吗?()(5)共线向量一定在同一直线上.()(6)若两个向量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向量一定是什么向量?_____________ 例2.D、E、F依次是等边△ABC的边AB、BC、CA的中点,在以A、B、C、D、E、F为起点或终点的向量中,(1)找出与向量DE相等的向量;(2)找出与向量DF共线的向量.
归纳整理:(1)、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2)、向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具有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3)、数学中的向量与物理中的矢量是有区别的.
(4)、在数学中我们研究的是仅由大小和方向确定,而与起点位置无关的向量,也称为自由向量 〖 测试·反馈 〗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若|a||b|,则ab()
(2)、若A、B、C、D是不共线四点,ABDC,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若ab,bc,则ac。()
|||b,且a∥b,则ab()(4)、|a
学案---------高一年级(上)数学NO.40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b|,则ab或ab
① 若|a|②若ABCD,则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② ③ ④若a//b,b//c,则a//c 若ab,bc,则ac
(A)4
(B)3
(C)2
(D)1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共线向量都相等
(B)单位向量都相等
(C)若ab,则|a||b|且a//b
(D)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
4、设O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则向量AOBOCO是()A、相等向量 B、模相等的向量 C、共线向量 D、共起点的向量 〖 迁移·提高〗
如图,梯形ABCD,BE∥AD,在图中的线段上,有哪些与AB平行的向量?
〖反思·小结〗
1认真学习教材第二章《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回答下列问题。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班固《汉书·艺文志》叙述西汉乐府诗,将之概括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是非常中肯精辟的评论,对两汉乐府中的俗曲歌辞而言尤其如此。
就乐府诗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乐府诗表现的既有社会的不公,也有战争的罪恶,还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世界,尤其是爱情的悲喜以及生死的体验。揭示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不公,是汉乐府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汉乐府中还有许多展示个人情感世界的诗篇,直白坦荡,真挚感人。
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先看汉乐府的叙事成就。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主要表现在它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精心剪裁,巧妙布局,通过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
因为擅长叙事,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文学是人学,其叙事自然离不开任务,而且叙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表现人物。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任务的性格。
再看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直率,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所谓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时流畅,自然到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如:
⑴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⑵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对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⑶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在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是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
⑵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⑶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史”、“三别”为代表。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究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诗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涩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名转出天然。”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如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译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体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
2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 葛 大 名 垂 宇 宙,宗 臣 遗 像 肃 清 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 分 割 据 纡 筹 策,万 古 云 霄 一 羽 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 仲 之 间 见 伊 吕,指 挥 若 定 失 萧 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 移 汉 祚 难 恢 复,志 决 身 歼 军 务 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就”是律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就。
答: 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
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如《咏怀古迹》其五第一句就是这种句型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
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
是平声,不能不论。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了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如《咏怀古迹》其五的二、四、六、八句押韵的字为:高、毛、曹、劳。
2、对仗规则: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讲究,但不像平仄
那样严格。如《咏怀古迹》其五中的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对仗:颈联的“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潇曹”对仗,但不像平仄那样严格。
二、请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平仄。
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2、写出其韵字。
答:来、发、雪、欢、月、用、乐、生、曲、贵、醒、寞、名、乐、谑、钱、酌、裘、酒、愁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世令人暖。
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
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1(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
分组讨论,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3】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及时记忆落实
投影展示图,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畅说欲言。提高识图能力 组织讨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1“2+1”教学模式改革及其意义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一直沿用类似本科的教学模式, 用2.5年进行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0.5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突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办学特点。而“2+1”教学模式, 是在三年的高职教学中, 用2年完成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用0.5年综合实训, 0.5年顶岗实习, 也称“2+0.5+0.5”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突出了高职教育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原则, 更强调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模式, 改变了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研究[1], 更加突出了高职“学中干、干中学”的教学特点,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营造了仿工厂的学习环境, 建立了一种循序渐进的从校园到岗位的学习和适应过程, 为培养学生的岗位角色意识, 为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创造了条件, 并适应了现代企业的招聘特点。
2“2+1”教学模式的特点
2.1 学习环境不断变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2+1”教学模式的实施中, 学生的学习环境是渐渐过渡的, 从教室到实验室, 再到综合实训室, 再到实习岗位, 最后到工作岗位, 而教师的教学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 从单一地讲到边讲边演示, 再到边做边指导, 最后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学习环境和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
2.2 更加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1”教学模式下, 学生有1年岗位实践能力强化培养。在综合实训阶段,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就业岗位群与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 进行项目化教学, 这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工厂或车间的环境, 学生扮演“项目负责人”、“项目工程师”等角色,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顶岗实习阶段, 已经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可以到就业单位实习, 其他学生可以到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这样, 为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提供了提前适应本企业环境的机会, 为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提供了更贴近企业实际的岗位学习环境。在学生毕业时, 学校为企业和社会输送的不仅是一个毕业生, 更是一个有一定职业能力的技术工人。所以, “2+1”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适合现代企业的招聘需求。
2.3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
综合实训阶段的项目化教学没有固定的设计模式和正确答案, 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2+1”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的实质是高职教学模式的变革, 它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1”教学模式的实施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特别是在综合实训中, 教师只提供项目的框架和参考材料, 对具体的实训方法不做统一要求, 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资料, 搜索文献、寻找方法和设计方案等, 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把关, 指出不足与遗漏[2]。这种项目化教学, 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 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并促进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在“2+1”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 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项目的开展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后深化理论, 再指导下一次实践”的过程[2], 是一个“学中干, 干中学”的过程, 也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应适当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 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避免理论的片面化和局限性。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应做到对学生全面、合理的评价。“2+1”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理论考核、项目考核和顶岗实习考核三方面。理论考核主要采取开卷、闭卷、课程论文等形式, 考试难度要适当, 范围要全面。项目考核是在项目实施完毕后, 每个项目组会得到该项目的成绩。成绩由三部分构成:教师给予的成绩;学生小组的自评成绩;若现场教学, 还需有专家评价的成绩。项目的实施过程, 是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根据项目的设计方案、实现方法、操作步骤、涉及内容多少等因素, 可以制定不同的得分权重。同时, 在考核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素质考核因素。顶岗实习考核主要由企业专家给予的成绩和学校抽查给出的成绩构成。企业专家给予的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期间的学习工作态度给出, 学校应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 并根据检查情况给出实习成绩。
4 结论
“2+1”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现代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2+1”教学模式仍有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4.1 如何落实0.5年的企业岗位实践
“2+1”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0.5年的企业岗位实践。学校应与当地某些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友好的实习合作关系, 是实施“2+1”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否则, 0.5年的企业岗位实践将流于形式。
4.2 教学项目设计应科学可行
综合实训阶段的教学项目设计应科学可行。教学项目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训练与理论知识能否很好地衔接, 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 教学项目的设计, 应当是慎重的、集思广益的[3]。
4.3 师资培养和教学条件的改善
“2+1”教学模式不但要求教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可以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3]。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比较缺乏实践经验的硕士研究生, 所以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另外, 如果学校没有配套的硬件教学设施, “2+1”教学模式也只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王懿.浅谈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 2008, 4.
[2]汤晓, 朱建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08, 31.
一、秦朝
1.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衡量。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2.丝绸之路
条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西域都护的设立是丝绸之路开通的保证。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到欧洲的大秦。
作用:对汉代社会: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今天的现实价值: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二、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
措施:(1)政治: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诸侯国势力。(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要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教育: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2.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汉通西域
事件: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意义:(1)汉朝和西域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开辟了丝绸之路。
三、唐朝 1.贞观之治
措施:(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经济)(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政治)(3)下令合并州,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政治)(4)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政治)(5)发展科举。(政治)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措施:(1)任用贤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3)提倡节俭,命人烧毁宫内的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3.科举制度(隋朝创立)初创: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诞生标志: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完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废除: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4.民族关系
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
事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5.对外友好往来
交往史实:(1)与日本:遣唐使来华,唐玄宗时,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鉴真精心设计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与印度: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玄奘写成《大唐西域记》。
四、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1)目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西域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3)意义: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五、明朝
1.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3)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4)思想上: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实行八股取士。2.明朝中外交往典型事件——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经过: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明朝中外冲突事件——戚继光抗倭
意义: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国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六、清朝(鸦片战争前)1.君主集权的强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思想上:大兴文字狱,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2.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东南:①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2)西南:①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3)西北:①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②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
1.(2017长沙中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D)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2017无锡中考)“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B)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郡县制
3.(2017黑龙江中考)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演讲引起热烈反响。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A)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4.(2017黑龙江中考)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B)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5.(2017东营中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C)A.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权力 D.避免藩王割据
6.(2017齐齐哈尔中考)清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A)A.驻藏大臣 B.西域都护 C.新疆行省 D.台湾府
7.(2017齐齐哈尔中考)“开辟荆榛逐荷夷”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B)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二、非选择题 8.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答:秦始皇(或嬴政)。郡县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答:新疆。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答: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积极作用。
9.【大一统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答:秦朝。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答:行省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一、专题过关(一)语序不当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俄罗斯当地媒体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搭乘的专列20日上午抵达俄远东滨海边疆区南部边境城市哈桑。
B.育新中学芙蓉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C.据《湖南日报》报道,全景式反映三峡移民历程的我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国家行动》,已由极具实力的作家何建明先生完成。
D.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A [B项,虚词“自从”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对,属于语序不当,因“育新中学芙蓉文学社”放在了介词“自从”的前面,整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故应把“自从”调到句首。C项,属多层定语的语序不当,句中“我国首部”是表“领属性”的词语,故应提到“全景式”之前。对此病句的误判,主要是没有掌握多层定语排序的一般规律。D项,“阐明、发现”颠倒了先后顺序,应为“发现、阐明”。逻辑关系混乱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在辨析病句的过程中,常常考生忽视。](二)搭配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研究表明,公共交通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票价是他们是否选择这种交通方式的最主要因素。B.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 000吨。
C.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高位调整且很难下跌,国际粮食供需失衡正在加剧,但中国的粮食生产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
D.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A [B项,动宾搭配不当。“使用”可以和“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搭配,但不能和“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C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的粮食生产”改为“生产的粮食”,将“粮食”变成主语的中心语,才能与“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搭配。D项,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大国的崛起过程”与“时代”不能搭配。](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瘦肉精、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已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B.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今年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约增长5%左右。
C.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它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D.据美国媒体报道,著名排行榜网站欧迪网“海选”评出世界十大湖泊,九寨沟五花海以“最美艳惊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湖泊。
D [A、B、C三项都犯了成分赘余的错误。A项,“当务之急”的“当”就是“目前”的意思。故应删除“目前的”三个字。B项,“约”本身就表示约数,所以“5%”后面不能再用“左右”。C项,“不足”“含量低”“陈旧单一”是“缺乏的”的表现形式,故应将“不足”“含量低”“陈旧单一”全部去掉。](四)结构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B.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C.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D.中国功夫能否永立世界搏击术的潮头,打遍天下无敌手?多年来,人们一直渴盼得到肯定的答案。在无数影视作品和武林传说提供了足够多的佐证之后,中国功夫无形之中也逐渐走上了神坛。但近年来中泰拳手的较量却提醒着我们中国功夫正逐渐走下神坛。
D [A.中途易辙,第一个分句并未陈述完整,缺少谓语;可以去掉“经过”。B.结构混乱,在“写实”前加“把”。C.句式杂糅,将“所组成”去掉,或改为“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五)表意不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7月29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40名乘客和铁路工作人员死亡,200多人受伤。
B.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这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C.卫生部办公厅对“关于再次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的答复中表示,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D.据相关媒体报道,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此前已经决定隆重表彰冬奥会冠军周洋,并奖励三百万元人民币。
C [A项“40名乘客和铁路工作人员”有歧义。B项指代不明,“这”指代内容不明确。D项范围不明,“奖励三百万元人民币”是政府各奖三百万元,还是共奖三百万元,范围不明确。](六)不合逻辑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产业西迁的浪潮中,我们既要看到西部和东部非常悬殊的经济差距,也要警惕骤然加快的西部工业化节奏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B.在1月5日举行的首届WTA深圳龙岗金地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中国一姐”李娜力挫捷克选手扎科帕洛娃,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七个单打
冠军。
C.“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要求,房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住房条件是高质量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个重要标志。D.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仅仅是“实施惠民政策、践行社会公平”的重大民生问题,而且还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问题。B [A项,语意重复、“非常”和“悬殊”不能并用,可删去“非常”;C项,两面对一面,应在“住房条件”前加“好的”;D项,语序不当,应将“‘实施„„公平’的重大民生问题”和“提高„„关键问题”调换位置。]
二、能力提升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接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捐书倡议,短短几天校图书馆就收到了许多师生赠送的图书,工作人员既高兴,又忙碌。
B.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的“宽带中国”战略不仅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能够有效拉动需求、促进消费升级。
C.在纪念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阅兵仪式中,崔龙海表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国际主义精神和兄弟情义,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其付出和牺牲将永记中朝友好史册。
D.实践证明,只有欢迎提意见、敢于听意见,让群众来评头论足,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表意不明,“许多”可修饰“师生”,也可修饰“图书”;B.语序不当,应为“不仅能够有效拉动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更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D.成分残缺,应在“自我提高”后加“的效果”。]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传统天然药物和植物药随着地位日益提高,国外研究者和制造商纷纷致力于从中寻找新药线索,并从我国进口廉价中药材进行深加工,换个包装又高价返销回来。
B.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扩大内需,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C.政府借助法律力量,发挥更为积极的协调和组织功效,让参与读书活动成为公民的精神自觉,最终将读书等文化活动引向纵深,让“书香中国”得到全面落实。
D.省消防总队出台规定,超过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应建避难层,高层建筑内不允许设置托儿所、幼儿园,高层建筑消防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偷换主语,应改为“随着传统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地位日益提高”;B.成分残缺,应为“推进„„建设”,“实施„„战略”;D.成分赘余,“超过”和“以上”保留其一。]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歌唱类选拔节目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实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下功夫。
B.注重培养游客的团队意识,增强游客之间、游客和领队之间的信任感、依赖感,让大家时时感受临时大家庭的温暖,就能够有效降低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C.芝麻,我们在生活中都能经常吃到,被人们誉为“抗衰果”,具有补血明目,益肝养发,生津通乳,润肠通便,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功能不可轻视。D.瑞士的钟表享誉世界,地位无人能撼动,靠的就是经年不变的品质保证;中药属于国粹,提高质量才能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否则,恐怕难以走远。D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增强文化底蕴”后面应加“上”或“等方面”;B.成分残缺,在“发生”的后面加上“概率”;C.句式杂糅,可删去“不可轻视”或改为“其补血„„等功能不可轻视”。]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代,我们只要怀揣远大梦想,才能经受住考验,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浮躁所动,而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地为实现伟大梦想
而扎实奋斗。
B.炎炎夏日,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不适当地补充水分,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天补充适量的水分,掌握补水的技巧,就能使身体的水分达到平衡。
C.由江苏省发展体育基金会向江苏对口支援的灾区捐赠的包括篮球架、篮球、足球、书包、各种跳绳及运动服装等在内的首批体育器材、体育用品已抵达目的地。
D.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时候,家长更要先动多动,尽到自己的责任,常回家,多看看、陪陪孩子,让孩子的成长多一份快乐、多一些阳光。
一、“2+1”课堂教学方法运用
(一) 选择合适的讨论材料
一般而言, 第一次课主要用于介绍这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以及这门上课的方法及要求, 因此, 在第一次课基本上是老师讲授为主, “2+1”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从第二次上课开始, 这就需要在第一次上课之后, 把相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下次准备。材料的选择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内容的多样性。
选择的材料既要有理论问题, 也要有实务问题;既有观念问题, 也有制度性问题。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或选择的材料, 一般都会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 学生也会进行认真的准备。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 使学生既有理论思维的能力, 同时也具有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 选择的材料应以问题导向为主, 且设计的答案应当具有开放性, 一般不应当有标准答案。
问题导向是指教师选择的材料都应当包含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中有争论的或比较少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当有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对于理论问题一般不选择有比较成熟的定论的理论问题, 最好有对立的观点, 这可以吸引学生有兴趣持续关注该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 当要求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时, 学生就必须进行独立思考, 在对立观点中进行选择比较, 进而有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对于实践中的问题或选择的案例一般不应当选择那些通过简单背诵法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争议, 或需要经过充分的思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3. 选择的材料或案例要体现本学科的重要理论或法律中的重要规定。
一门学科涉及的问题或实践中发生的案例很多, 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深入讨论的问题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不可能本课程涉及的所有问题在课堂上都进行讨论。因此, 在选择材料时, 要求老师要提出最重要的理论问题, 选择的案例要与部门法中最重要的规定相结合, 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并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 课前老师及学生的准备
上课前, 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否则很难深入讨论, 讨论也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 首先要预先提供相关的材料, 对理论问题, 最好还要提供相关的文章及参考书目, 使学生减少查找资料的麻烦, 可以直接阅读相关内容。同时, 所提出的问题不应只有一个, 老师要预先设计好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保证使相关理论能从各个侧面进行探讨, 从而保证在课堂中讨论的全面性及有序性。否则, 学生可能信马由缰, 讨论点过于宽泛, 老师难以有效掌控讨论方向。如果是案例材料, 老师要尽量使其精练简短, 教师要从案例中提取问题, 并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及解决各种问题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有条件, 还可以把这些材料复印出来, 给每个学生一份。对于学生, 则应要求其就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思考, 同时, 还要进一步查找与案例或问题相关的资料, 可能的情况下, 还要撰写发言提纲, 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种准备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并不断提高。对于分组讨论, 则要求在上课之前, 各小组要预先集中进行讨论。当然, 对于如何查找资料, 如何准备问题答案, 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指导。
(三) 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及讲授
这个阶段是“2+1”教学方法的主要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时间分配的灵活性,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并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从时间分配来看, 阶段又由两部分组成, 即讨论阶段与讲授阶段, 这两个阶段并不截然分开, 可以先后进行, 也可以穿插进行。大致安排为讨论课约占一个课时, 讲授阶段约两个课时, 具体时间分配可以由老师根据讨论和讲授情况灵活掌握。如果讨论问题覆盖面广, 涉及内容多又特别重要, 则讨论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反之则可以减少。
从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来看, 主要发挥这样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问, 教师首先要根据课前提供的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 这是讨论启动时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 针对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或需要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考、理解, 还可以进行追加提问。事实上追加提问是最重要的提问, 它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临时提出的问题, 这既是教师掌握讨论方向的方向盘, 也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问题的指挥棒。好的追加提问要求教师熟悉讨论的问题, 它既检验老师备课的认真程度, 也体现老师指挥课堂教学的艺术。二是倾听, 老师在学生回答中要仔细倾听, 而且要善于倾听。要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问题, 以准备进一步提问, 听出不同学生回答的不足与优点;要适时鼓励,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关注, 回答得精彩的可以通过眼神、手势、微笑、点头等方法进行鼓励;对于学生的回答, 一般情况下不宜打断, 只有在学生完全跑题且难以收回时, 才可以打断。三是点评, 对学生的回答得好的或不足, 要进行适当点评, 以鼓励为主, 对于回答得不好甚至错误的地方, 告诉他们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正确思考以及如何论证。在讨论结束后, 只有进行适当的点评, 学生才可能不断进步, 才能培养他们正确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有部分学生可能不积极参与, 既不积极准备课前资料, 在上课时也不积极思考和发言, 那么对这些同学而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为了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我们把40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 要求学生发言时代表该小组进行发言, 作为小组代表发言时, 其发言内容应当在事前在小组进行过讨论, 应代表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及讨论的水平, 老师根据其发言给整个小组打成绩。一般而言, 每个小组总有一些同学喜欢搭便车, 不思考、不发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小组发言人是谁不由各小组确定, 而是由老师在各小组随机点名, 被点名的同学作为小组代表发言, 这样小组里每一个同学都要准备好, 避免了搭便车的现象。除小组发言外, 允许同学以个人身份发言, 这种发言精彩的有加分, 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讲授主要是对讨论所没有涉及到的概念、理论等知识点进行讲解, 以弥补讨论内容有限的缺陷, 使学生了解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也要通过讲授对讨论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对讨论中遗漏的知识点, 或前后知识的衔接点进行讲解, 使学生更易于深入讨论, 更清楚的理解讨论的内容。
(四) 讨论后的总结与激励
在讨论结束后, 要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对学生总的回答进行归纳, 梳理清问题思路, 给出相对成熟的答案。即使是没有定论的前沿性理论问题, 也要理清各方观点及相应的理由, 给出指导性意见。同时, 也可以要求学生继续在课外进行拓展性学习。
除了对内容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外, 还要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 对用功的学生加以表扬, 对没有用心思考和没有用心准备的学生提出要求。当然, 为了使课堂效果更为理想, 除了课堂上的批评与表扬外, 还可以通过考核强化激励机制。对每一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打分, 作为平时成绩计算的标准, 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2+1”课堂教学方法的效果与不足
通过一学期的试验, 我们对“2+1”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总的来看比较好,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对重要的知识点都能讲授完。因此, 我们认为“2+1”课堂教学法虽然离预期效果有一定距离, 但比传统的纯粹的讲授法效果要好。
首先, 从讨论的问题来看, 学生们都能比较深入地了解所讨论问题的相关理论及法律规定, 对于理论问题, 通过讨论一般都能了解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学界各方的基本观点;对于案例问题, 则通过讨论基本可以找到各种解决方案, 分析每种方案的利弊及其可行性。其次,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大多数同学, 都能在课前查找资料, 寻找相关文章阅读, 了解相关问题。如何在众多文献中寻找相关资料, 并在资料中提炼问题的答案,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三, 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一些同学以前从没有在同学面前回答问题, 更没有独立自主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 他们克服了羞怯, 培养了他们的表达的勇气。也有一些同学, 由于这种锻炼机会较少, 他们通过在课堂上的发言, 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自我感觉比这门课程开设之前提高了不少, 知道如何有条理地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第四, 从上课的关注度来看, 同学们注意力比较集中。由于使用该教学方法需要回答问题, 并且在课堂上有辩论,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很少逃课、开小差、玩手机或干其他事, 大家都能投入到讨论中来, 并就某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而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势必会延伸到课堂下, 使学生保持了持续的学习兴趣。第五, 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更愿意用批判性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很多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脱出来, 不盲目相信书本和权威, 在辩论中学会了批判性思维,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全面看待问题。
虽然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的讲授法效果要更好一些, 该种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相当的认可, 但其中也存在的一些不足, 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是班容量太大, 影响了讨论效果。这种讨论课, 在美英等大量实行案例法教学的国家中, 一般限制在30人左右, 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人数太多, 如果照顾到更多的人发言, 则讨论可能难以深入, 但由于时间有限, 就很难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机会发言, 学生参与的广度不足。其次, 开展该教学方法的一些硬件条件受到限制。该教学方法最好需要可移动桌椅的教室, 方便小组讨论;对讨论材料最好每人复印一份或现场能即时看到电子版, 方便讨论;如果可能的话对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老师应当听取, 以方便点评、指导。但囿于目前学校的条件限制, 很多方面都无法实现。第三, 评分的标准很难制定, 各同学的发言的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评分不如试卷那样客观。
三、“2+1”课堂教学法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要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课堂学习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 大量的时间是由自己安排的, 如果大学生涯要能学习到较多的知识, 就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 更需要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特别是随着学校对教学课时采取压缩的情况下, 法律规定越来越复杂, 有限的教学时间完全无法把所有的法律理论讲深讲透。课堂上的时间除了选择性地讲解重点内容, 更多的通过讨论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 让学生明白在课堂外可以学习什么, 如何在课堂外进行学习。
2.要正确处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知识传授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知识与能力这二者又相辅相成,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仅仅具有知识, 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有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没有知识, 去谈培养能力, 可能落得既无知识又无能力两头空。因此, 本教学方法强调在习能力, 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从除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如图书馆、网络和实践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概括表达能力, 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在集体中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认为这种能力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对法学专业而言尤其如此, 因为法律是变化的, 不仅法律条文在变化, 法学理论也在经常变化。知识的更替越来越快, 今天学生在学校学到法律知识可能在十年后全部改变了。同时, 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 工作与专业不一定对口, 法律知识也不一定用得上, 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一定需要。因此, 这二者不可偏废。
3.要正确处理学生听讲与思考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 知识一旦被主体习得后, 就知识在主体身上的存在方式而言, 有作为“他者的知识”、作为“主体性的知识”和作为“生成性的知识”之分[1]。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 属于“他者的知识”。按照波普尔对知识的分类, 这种知识也属于其定义的“客观知识”———这种客观意义上的知识同任何人自陈自己知道完全无关, 同任何人的信仰也完全无关, 同他的赞成、坚持或行动的意向无关。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是没有认识者的知识, 是没有认识主体的知识[2]。无论是“他者的知识”还是“客观的知识”, 没有打上学习主体烙印的知识, 都无法有效的成为学习主体所用的知识, 会导致主体丧失主体意识, 扼杀自身创造力。知识会成为“无用的知识”或“死的知识”。因此, 在“2+1”的课堂教学法中, 仅仅让学生听讲或讨论是不够的, 还必须让学生进行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收集资料—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 让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进行学习。特别是两节课的讲授中, 更应注意不断启发, 要求学生进行思考, 进行然, 思考的前提是要听讲, 要认真理解老师所讲解的知识, 要对知识有所积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否则将如古代《论语》中所强调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正确处理怀疑与共识的关系。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讨论是组织讨论的关键, 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是对问题设置的基本要求, 因为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式。这种思维对于学生获得知识, 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正如波普尔所说:“造就科学家的不是他之拥有知识, 不可反驳的真理, 而是他坚持不懈地以批判的态度探索真理”[3]。培养学生从不怀疑到具有怀疑精神、不盲从显然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 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分歧与共识, 不能怀疑一切, 批判一切。对于理论上达成的共识, 应当尊重。如果要提出批评与质疑则需要理由和根据, 对于自己的观点, 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 则尤其需要缜密的论证。只有这样才能既不盲从, 又有批判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晓明, 禹奇才:“从返身到反身:穿越大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深层理据”[J].教育研究, 2012, (8) :62.
[2]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126.
【教学设计(专题2课题1)】推荐阅读:
猫教学设计(1、2课时)06-26
3下2-1《对称》教学设计06-30
1.2.4绝对值教学设计范文06-28
2下《识字1》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7-10
课题教学设计10-22
2.四季教学设计06-28
2.山雨 教学设计06-29
穷人教学设计211-04
诗人教学设计211-15
《谈骨气》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