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调查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动教育调查(精选8篇)

劳动教育调查 篇1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以全县x所中小学校为对象,其中,普通高中x所,职业高中x所,完全中学x所,初中及九年制学校x所,小学x所。主要通过发放统计表和书面调研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落实、教师配备、教材选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

1.课程开课情况。经统计,全县x所中小学,都能将劳动课纳入课表,落实每周不少于x课时、全学段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x课时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课率达到 100%。在实际开课当中,有的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有的学校安排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各校都能将学生劳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2.基地建立情况。x所中小学,已建有劳动教育基地 17个,占比 53%;在建基地 2 个,占比 6%;筹建基地 4 个,占比 13%;还有 12 所学校无基地。

3.师资培训情况。x所中小学,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x人,兼职教师多由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师培训多以教师自学为主。

4.经费投入情况。x所中小学共投入年度经费约x万元,专项经费约x万元,经费都来自办公经费。

5.选用教材情况。x所学校中有x所学校有劳动教育教材,但教材版本不一,各种各样。其中以x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指南》和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技术》两个版本居多,也有少数学校编印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二、存在问题

从统计的基本情况来看,当前我县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时设置方面。虽然各校都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劳动教育课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课表,或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被其它文化课挤占,或简单将其等同于打扫卫生,难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功能。

二是师资力量方面。从统计数据看,全县劳动教育课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有限的专职教师也是从学校紧张的师资资源中艰难挤挪出的,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劳技专长的兼职教师。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多是以工促学,工学结合,自学致用。

三是教材选用方面。整体上,各校缺教材,缺少统编教材,甚至无教材。教材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载体,学校的劳动教育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得随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是经费投入方面。各校的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普遍吃紧,个别学校零投入。一方面是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无法开展劳动实践,没必要投入;一方面是办公经费的确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经费。

五是劳动实践方面。除了职教学校专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顶岗实习外,普通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形式多以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学生在学校租种田地锄草、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居多,学生难以学得劳动技术。

三、意见和建议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机会减少,造成当前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鄙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三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四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互相配合,保持一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互相配合,思想认识 上必须保持一致。因为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劳动教育调查 篇2

音乐教师是否专业是影响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 音乐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美的理解。音乐教师配备齐全才能保证学校音乐课开课情况达到大纲标准, 均衡城乡的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城乡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 就需要均衡好城乡音乐师资队伍的资源配置。

(一) 建立与师范学校实习生之间的合作机制

对于农村小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 可建立长期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生和实习生合作的机制, 加强农村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师范大学音乐系, 每年大三的学生都有顶岗实习的任务, 学校可以不间断的输送优秀的实习生。一方面实习生可以把新鲜的音乐教学理念带到农村小学中, 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农村小学专业音乐教师匮乏的问题。作为学校已有丰富音乐教学经验的指导老师, 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 把自己多年音乐的教学实践经验传授给实习生, 吸取实习生所带来的新鲜元素, 结合理论与教学实际, 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并有针对性的分析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 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使实习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音乐教师的职业, 同时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提高。

(二) 加强城乡优秀音乐教师轮岗机制建设

在农村由于学校环境及教学质量的落后, 导致音乐教师流动性较大。学习西方国家对教师岗位的轮流制度, 加强我国城乡优秀音乐教师轮换岗位的建设是关键。首先建立优秀音乐教师的团队, 采取短期的教师轮岗制, 让每位优秀音乐教师在基层进行为期三个月左右的支教。一方面让优秀音乐教师把先进教育理念推崇到基层学校, 更新基层学校的陈旧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 弥补部分基层学校缺乏专职专业的音乐教师, 为基层学校的学生填补音乐课的空白;另一方面考虑到教师的个人、家庭等因素, 缩短每位音乐教师轮岗的时间, 减轻优秀音乐教师基层支教的任务负担。

(三) 利用国家培训资源, 提高农村音乐教师专业水平

一些音乐教师利用上课时间在远程继续教育的网站上挂课时, 虽然最终观摩优质课时达到标准最终考核通过, 但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更新教学模式, 所以要加强城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国家已加强投入教师培训所需教育经费, 可利用国家培训资源。通过定期参加“国培”、“省培”等短期集中授课的培训模式, 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水平, 学习超前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增强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培养终教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二、建立农村多渠道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

(一) 从政策上规定农村音乐教育经费的使用标准

首先应该引起财政部门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 根据各学校的对音乐教学方面的需求, 按比例投入其专项教育经费, 为学校配备所需的音乐教学设施和对音乐教师在职培训的经费, 为避免挪用专项资金,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所配备的所有硬件设施及教师培训费用的发票上交到财政部门, 对专项教育经费公开、公平、透明化。把专项音乐教育资金投入到学校音乐硬件的建设方面, 从而将城乡音乐教学设施的距离拉近, 改善音乐基础设施和的教学质量, 为农村学生营造一个良好音乐教育环境和氛围。加大农村音乐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 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标准执行, 是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硬件设施的必要途径。

(二) 借助社会力量的宣传, 提倡社会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资助

通过网络媒体在全国宣传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音乐教育现状, 提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积极利用社会成功爱心人士的资助, 扩大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 改善教学质量, 让农村的学生也享受与城市学生一样的音乐教学设施, 拓宽农村义务教育融资共享的渠道, 从而拉近城乡音乐教育的差距。

(三) 对农村小学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贷款和奖学金

因为取消借读生政策, 现在招生政策已放宽, 让所有学生就近入学。但由于地域性的差异, 以及经济的差异, 导致住在城市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享受教育资源配置完善的城市小学, 而经济条件不理想居住在农村家庭的子女只能享受附近教育资源配置较差的农村小学。地域差异与经济的差异是密不可分的, 本身由于地域差异导致经济差异, 再加上就近入学导致子女入学的不平等, 这种政策的规定对于农村的学生显然是不利的。而一些有音乐天赋家庭贫困的学生, 在学校得不到正规音乐教育的培养, 又没有条件负担昂贵的校外艺术培训费, 农村学校可以为这类贫困生提供贷款和奖学金完成音乐教育的专业培养。

在我国, 这种专项资金待遇只有在高等教育才有,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已取消了收取学生的学杂费, 但音乐素质教育本身是昂贵的。这些学费对于那些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几乎没有影响, 但对于农村贫困家庭来说会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 所以大部分的家长由于经济原因选择放弃孩子额外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 这也一部分反映出了学生从音乐教育起点的不平衡。贷款和奖学金对于农村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与其他形式的金融援助不同, 这样的计划对一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学习音乐机会, 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有鼓励以及肯定的作用。现如今很多大学已经出现学生贷款等金融支持措施, 可以证明贷款计划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经济上的支持是有效的, 小学也可以效仿此类金融支持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 为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三、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 开展小型器乐进课堂

笔者调查保定市城乡三所小学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均为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教材安排上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较少, 形式较单一化, 只有涉及到唱歌、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创编等。学校可以根据音乐教师的特长, 选择一种简单、易懂、便携的小型器乐。低年级主要以学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小型乐器为主, 如三角铁、响板、手鼓、手铃、手鼓、小鼓、大鼓、口风琴、口琴、风琴、木琴等。响板口琴是一至二年级学生自带到学校每节课需学习的, 老师会教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三年级之后就会加入以竖笛、口风琴为主的有固定音高的小型乐器。我国虽然很多小学都有这些基本的打击乐器, 但很少有音乐教师上课使用。可以在低年级用小型打击乐器培养孩子们的对节奏的感觉, 在三年级之后加入有固定音高的小型乐器, 对孩子们的音乐基础和音乐感觉提高更快。

器乐进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节奏、音高、旋律等音乐知识起到进一步的强化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乃至综合素质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所以让音乐课堂中加入小型器乐教学是很必要的, 器乐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音乐素质和能力。

四、丰富音乐课外活动, 增添校园文化气息

普遍的城市重点小学音乐课外活动开展的较好, 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对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而在城市普通小学与城中村小学的音乐课外活动开展较为单一。要想均衡城乡音乐教育, 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引起教育局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 规定各学校每年开办艺术节, 展示各类文艺节目, 如合唱、舞蹈、器乐演奏、小品等, 并进行选拔评比, 采取奖励机制, 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以及优秀节目等, 调动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从而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引起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 丰富学校音乐课外活动, 为校园添加文化艺术气息。

五、建立共享网络资源, 加强城乡师生的交流与学习

建立学生共享网络资源, 网络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来说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障碍,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资源共享。例如建立网络数字图书资源板块, 针对农村小学图书资源的匮乏, 将大量图书扫描成电子版存储到数字图书资源库中, 满足农村学生对读书的需求。还可以建立教学视频资源板块, 将城市小学音乐教师的优质课程录制下来, 并放入教学视频资源库。一方面可以让农村学生感受到城市小学音乐课堂的氛围,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农村音乐教师对城市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 让农村师生通过远程教育共同进步。还可加入师生互动板块, 学生遇到与音乐有关的问题, 可通过网络互动板块师生间进行讨论, 从而加强城乡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学生共享网络资源是均衡城乡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摘要:只有各学校拥有合理平等的教育资源配置, 学生才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因材施教方可得以实施。按区域划分入学的学生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起点平等, 从而最终达到教育结果的公平, 所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键。本文基于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 提出促进城乡小学音乐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公平,城乡差异,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齐江岩.衡水农村中学音乐教育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3]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的美国多元化教育研宄[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教育调查 篇3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的调查不仅只限于个人所带的九年级,而且还认真听七、八年级的思品课,还有其他学校的相关课程并且与其他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与学生和谐相处,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根据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政治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会和感受。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帮助。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政治这门课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处的普通初级中学,学校规模不大,在编教师也不多,学生学生人数也相对较少。 学校目前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老师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像政治这种学科,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得分提高不是很明显,只要记记考试就没问题,并没有看到学习政治这门课的真谛。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中也采用了此方法,。不过效果还是不好,比如学生不善于表达、课后资料有限等等。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些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大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习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际效果未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我看到的高校课堂不过就是兑答案课堂,让学生形成答案的共识,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政治这门课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我看到大部分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并不上心。就是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写写而已,完成他们的导学单、训练单,不过多去思考某些问题的价值所在。这也许就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差别。

有的学生说他们一天时间被学校安排的满满的,根本就没有空余时间去看资料,学习时有的老师也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回答课本上的例题,并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

第三,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只有明白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但是城关镇中学这一点做得实在不尽人意。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学生有什么不好的行为,老师也要调查明白,不能直接打骂,在私下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就有这样的感受。

三、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教育调查报告 篇4

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细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的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安全教育调查问卷 篇5

年级 班级 姓名 分数

经过一个学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学习,想必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而且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从我做起”。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检测一下这学期你的收获吧。

校园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场所,对于安全问题更需要特别关注,因此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这次调查,对目前学校的安全做一次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平安,祥和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请同学们如实的说明自己学习安全课的情况和看法。

()1.你对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内容的评价是

A.非常丰富

B.丰富

C.一般

D.不太丰富

()2.你对学校进行的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的评价是

A.非常丰富

B.丰富

C.一般

D.不太丰富

()3.你认为所在学校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是否重视?

A.非常重视

B.比较重视

C.一般

D.不太重视

()4.你认为自己对相关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A.非常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5.你所在学校的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能力怎么样?

A.非常好

B.很好

C.一般 D.不太好

()6.你认为学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7.你平时读过有关安全急救的书籍吗?

A.经常看 B.偶尔看 C.从没看过

()8.你认为有必要进行安全教育吗?

A.很有必要

B.一般 C.无所谓

D.没必要

()9.你们学校的安全设施质量怎么样?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10.你们学校是否经常维护和修理安全设施?

A.经常

B.一般 C.不经常 D.从不

一、选择题:(2×20=40)

1、全国统一规定的交通事故报警电话:()A.110 B.122 C.120

2、如果看到有汽车撞人后要逃跑了,你应该立即:()

A.记下车牌号 B.告诉老师或家长 C.不需要做任何事

3、以下对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供给,说法正确的是:()A.中小学生可随时吃零食

B.供给全面而合理的营养,保证三餐热量能合理供给 C.应尽量增加热能的摄入

4、发现食物中毒后,自己能采取的最有效的一项应急措施是什么?(A.催吐 B.多喝开水 C.找解毒药

5、发生煤气泄漏时,首先应做()

A.关闭煤气打开窗户 B.进屋关闭煤气阀门 C.开灯检查屋里情况

6、被下列动物咬伤,哪些需要注射狂犬疫苗?()A.猫 B.狗 C.蛇

7.下课了,下面的哪些游戏方式不可取?()A.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跳绳、踢球 B.举行上楼梯比赛

C.把楼梯扶手当滑翔机

8、你经常购买校园周边推车卖的油炸食品吗?()A.坚决不买 B.偶尔买过 C.经常购买

9、坐在火车上,对面的叔叔请你喝可乐,你觉得哪种做法最妥当?(A.向他表示感谢,但不接受他的可乐 B.接过可乐,并说了声“谢谢” C.不吭声、保持沉默

10、以下放学路上的哪些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A.看热闹 B.为问路的陌生人带路 C.和同学一起回家

11、放学路上如果被陌生人跟踪,最不可取的做法是什么?()A.跑到人多的地方 B.打110报警 C.赶紧跑回家

12、独自在家,有一个陌生人敲门要求进入,最不可取的办法是哪个?()A.开门请进 B.闭门不见 C.让他在父母在家的时候再来

13、如果你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你的时候,你应该怎样配合别人?()A.紧紧抓住那人的胳膊或腿

B.身体放松,让救你的人托着你的腰部 C.用双手抱住对方的身体

14、在火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烈焰、高温、烟雾、毒气等,下面几种保护措施,哪一条是不正确的?()A.在火场中站立、直行,并大口呼吸 B.迅速躲避大火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必要时匍匐前行

15、携带管制刀具是指哪几种?()A.弹簧刀 B.三棱刀 C.匕首 D.铅笔刀

16、如果在校外有人向你勒索金钱,事后你最应该做什么?()A.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免得遭报复 B.以后每天带点钱,免得没钱挨打 C.尽快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17、如果被绑架,你会怎么办?()A.大声斥责绑架者 B.绝食 C.假装与绑架者合作,然后再伺机逃跑

18、你认为喝什么样的水最健康?().自来水 B.饮料 C.白开水、当好朋友叫你帮他殴打某人时,首先应如何正确处理()

A. 马上报告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 B. 劝说好友不要打架 C. 不参与也不报告

20、如果妈妈在家炒菜做饭时油锅起火,首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往锅里倒水 B.马上盖上锅盖 C.端起锅往外跑

二、判断题:(2×10=20)

1、打雷时可以放风筝()

2、发生火灾时,最佳选择是在家大声喊“救命”()

3、如果你在家看到电线起火了,首先应做关闭总电源()

4、用湿手开关电器或用湿布擦拭电器容易触电()

5、抢救触电者,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马上用手拉开触电者()

6、如果与同学发生摩擦时,应相互体谅,宽容处理()

7、乘出租车或小轿车前排座位时,最重要的是系好安全带()

8、当你在超市选购食物时,最关键的是好吃()

9、如果遇到抢劫事件,首先正确的处理是奋勇反抗()

10、如果汽油着火,正确的做法是用沙土覆盖,隔绝空气()

三、简答题:(2×20=40)

(1)、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应该怎样避震?

教育调查报告 篇6

我被分到第五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调查概况我于2014年3月份,对我实习的第五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

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1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3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让父母满意”,30%的学生选择学习是为了“谋取某种职业”,25%的学生选择学习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对于学习态度,2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努力刻苦”,40%的学生选择“马马虎虎的学”,10%的学生选择“能应付家长和老师就行”,10%的学生选择“根本不想学习,讨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太强,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厌学情绪比较明显。

二、人生理想:

对于自己崇拜的对象;25%的人选择的是“体育明星”,50%的人选择的是“影视明星”,5%的人选择“科学家”,20%的学生选择“民族英雄”,由此

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潜在的希望模仿的对象是引领时尚潮流的明星,而不是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这一点表明,现在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三、人际交往:

与同学之间的交往,70%的学生选择“同学们乐观开朗,易于相处”,10%的学生选择“同学关系冷漠”,10%的学生选择“大部分同学自私自利,不宜一起生活”,10%的选择“极度不适应学校的群居生活”,在与老师的交往的中,30%的学生选择“能与老师愉快的交流”,50%的学生选择“一般不与交流,但能够接受老师的批评”,10%的学生选择“老师没有资格批评学生”,10%的学生选择“极度反感老师”,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基本能够适应校园生活,但是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以及对待批评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针对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1.调整教育的方针政策,加强素质教育,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1)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把自身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学校。

(3)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的当前动态。

总之,就是要放开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试卷分数,要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2.营造一个优良、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大力开展向典型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通过向学生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传达先进人物的精神,使学生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

(2)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弘扬正义和上进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氛围。

3.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老师全面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倾注爱心,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从而健康向上。

(3)要整合教学内容,调试教学负担,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感恩教育研究情况调查 篇7

本研究所采用的文献全部来自中国知网 (CNKI) 2002~2013年所收录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硕博论文库, 以“感恩教育”为检索词在“篇名”检索项中进行“模糊”匹配检索, 共检索到文献1888篇, 其中硕士论文78篇, 博士论文0篇。本文的分析正是基于对上述检索文献的分析。

一感恩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1. 各年限文献量变化趋势

经过统计分析, 各年限感恩教育的公开论文发表数量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2002年之前没有关于感恩教育方面的公开发表文献, 2002~2013年, 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 2002~2004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数量很少, 不超过5篇;2004~2007年是增幅最大的时间段, 平均每年的增幅在381%左右;2008年较之2007年公开发表数量有所下降, 然而, 2008~2010年其数量又表现为新一轮的增长, 其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在57%左右, 其中2010年达到了单年发表文献量的最大值, 为322篇;2010~2013年, 每年的文献数量基本持平, 平均在300篇左右。概括而言, 从2002~2013年, 各年发表文献数量的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2004年的起步阶段, 此阶段论文数量较少;第二阶段为2004~2010年的交替增长期, 此阶段的论文发表数量以2008年为中界点, 表现为两次交替持续增长, 其增幅也是惊人的;第三阶段为2010~2013年的稳定发展阶段, 此阶段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虽然稍有下降趋势, 但其波动不大, 每年控制在300篇左右。

2. 作者及其研究成果的类型

通过对所有文献作者的统计分析及其文献的类型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见下表。

如表所示, 从研究者的职业来看, 研究者包括高校师生、中小学教师、社会记者以及其他社会职业, 其涵盖的社会成员较为广泛, 研究的问题涵盖感恩教育的各个方面, 感恩教育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 高校师生人数为1264人, 占所有研究者比重的48%, 是研究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其中硕士生人数78人, 占高校研究者比重的6%。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研究人数为621人, 所占研究者总比重的24%, 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大多是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在校中小学生感恩缺失的状况。社会报刊从感恩教育伊始就对其关注有加, 在可供考证的报纸当中, 其作者有508位, 占研究者总体比重的19%, 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对即将作为社会人的在读学生的感恩缺失进行曝光, 以社会记者的身份见证中国感恩教育的现状。其他人员的人数为227人, 占总体比重的9%, 这些人既有社会中的医生、政府人员等, 也有文献资料无法考证的其他身份的群体。

从文献所从属的类型来看, 在所有的公开发表文献中省部级基金项目支持的占到了17篇, 其中15篇为2010年之后发表的, 表明了近年来, 中国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日益深化, 感恩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正在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

3. 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

对感恩教育所有文献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见图2) , 其结果表明, 通过实证 (调查或实践) 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文献有102篇, 占文献总量的5%;通过分析案例展开的研究文献有66篇, 占文献总量的3%;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展开的研究文献有22篇, 占文献总数的1%;用文献综述的形式开展的研究文献有78篇, 占文献总数的4%;通过报纸报道的研究文献有128篇, 占文献总数的7%;着重于从推理的角度进行的理论研究文献有1514篇, 占文献总数的80%。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看, 中国现行的对感恩教育的研究方法倾向于理论研究, 缺乏与国外感恩教育研究状况的比较研究, 也缺乏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 难以为中国感恩教育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二感恩教育研究建议

1. 变研究的数量为研究的质量

从十二年内有1888篇的研究文献, 从感恩教育文献数量上看是惊人的, 但经过深入研究便会发现, 现有的研究多数还处于表层的分析状态, 并未就感恩教育的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其研究内容的肤浅, 导致有价值的文献数量不多, 且很多文章研究的领域存在重复现象, 文章也仅仅是字词的堆叠, 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鉴于此,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要将感恩教育的研究向纵深方向拓展, 同时拓宽研究的视角, 从多个维度深层次挖掘感恩教育的实质。 (2) 要对众多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整合, 使零散的文献得以系统化, 以便对感恩教育的研究情况形成系统的认识, 以避免后续研究的片面性、盲目性。

2. 在方法上, 应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

从图2可以看出, 中国感恩教育从实证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还是非常少的, 相关文献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 多数文献是根据研究者搜集的资料, 或者是一些自己的亲身体验而做出的主观推导或者判断。其实, 这也是中国科学研究发展的通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学科中心和问题中心。学科中心不太注重教育实践发展的实际, 主要从逻辑起点出发提出问题, 层层展开, 推理、演绎得出结论, 有独特的话语体系, 讲求结论、观点的自洽性;问题中心研究范式一般遵循:问题发现→经验总结→理论提升的研究方法, 形成教育理论。因而研究总是不可避免地推导出感恩教育的应然面貌, 而不是中国感恩教育的实然状况。因而, 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也就难以起到指导感恩教育实践的效果, 而就感恩教育的本身而言, 它是重实践和操作的, 只有在真正的投入、亲身的体验之后, 才能体味到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 这也是感恩教育的应有之义。所以, 在以后的感恩教育研究中, 应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 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证性研究, 以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感恩教育。

3. 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野

从感恩教育的起因来看, 它是一种社会活动, 而社会活动往往具有复杂性。因而感恩教育的形式也绝非仅仅通过教化和思想的灌输, 应跳出教育的圈子, 用综合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因而从研究思维的转向来看, 后现代给我提供了看问题的全新的视角, 感恩教育并不是“感恩”与“学生”的二元结构对立, 任何事物没有一以贯之的逻辑基点, 对于一个不确定的、复杂的世界, 应当允许多种不同解释的同时存在,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多元的普遍主义, 才有可能把握我们的现在和过去一直生活于其间的丰富的社会现实。任何科学研究如果不弘扬多元纷争与发散式思维方式, 都难以实现其使命。反观中国的感恩教育, 若要真正办好, 除了从教育视角研究感恩教育之外, 还应该就感恩教育的其他视角寻求更多支持, 然而, 从已有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 后者在中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全方位、立体式、多领域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将为后续的研究拓宽思路, 也有利于感恩教育实效的落实。

摘要:“感恩”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 也是新时期对中国广大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公开发表的文献可知, 中国感恩教育研究业已经历十二年, 对期间所有文献内、外部进行分析, 可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感恩教育经历了起步阶段、交替增长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感恩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的方法呈现多元性。然而, 中国在感恩教育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研究质量不高、实证性研究匮乏、研究视野狭隘的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感恩教育,调查,文献

参考文献

[1]刘峰.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感恩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10) :71

[2]刘尧.我国教育科学研究范式问题与反思[J].中国电子教育, 2011 (3)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8

首先,作为南方经济特区的深圳,其特点就是经济发展快速,教育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独到,等等。然而,我实习的这所光明新区公明实验中学处在深圳市正在开发的新区,做比较的话,就是长安区这样的正在改造的城中村。无论学生的来源,还是教师的配备,学校周围的环境,都不像我想象中的深圳一样。因此,从一开始,实习学校就让我冷静了下来。也明白了,这样一所中学所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

学校的硬件上,它具备了南方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塑胶跑道;有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演播厅;有藏书丰富,足够教师与学生阅读学习的图书馆;各个教室有电子白板和投影仪。软件上说,学校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学校领导大多为广东、福建本地人,虽个别有过较为丰富的教学一线经验,但并不能整体的影响一个学校的氛围。教师配备上,有资历很老的外省聘任名师、学科带头人,有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的高材生,也有普通话不标准的骨干老师,更有资历尚浅的毕业班任课教师。一个学校方方面面都要优秀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老师,最要紧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应该做到甚至必须做到的事情。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喜恶,往往取决于任课教师。这一点,在这所学校的课堂也非常明显,同样,教师对于平行班和优秀班学生的喜恶也影响着该班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合格教师对于情感的掌控,是否胜任做一位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教师配备的问题,是地域无法左右的现实,教学资源的不平衡同时出现在深圳这座大都市。当地教育部门很重视对于教师的培养。因此,语文课程调研员来到学校指导时,我看到了学校极力创新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决心,但也深刻体会到了,好的设想在实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弊病。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无论什么科目,学校各年级各学科都会组织任课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并且从新学期的第二周就安排所有老师轮流上公开课,让全校老师观摩学习。但这样的公开课实为较为认真的常态课。由于过于频繁且时间紧凑,任课教师的课堂展示难免有欠缺的地方。作为学生,公开课他们并不陌生。因此,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教师的讲授对于学生的帮助有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受其影响?新课改提倡学生为主体,该校对于这点又落实到了哪里呢?

其次,在该校教学活动中的特色辅教工具——周周清。顾名思义是每周对于所学知识的简单考试。让学生每周完成对于本周重点知识的掌握。正式由于周周清在该校的地位,在随后的调查报告的设计中就此向学生提问,从而了解其真正在实施运用过程中的效果和作用。与周周清相配套的是午练。就是每天中午休息后,下午上课前,对于各个学科进行模拟小测验。它是检查周周清效果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该校的一大特色。

最终,我拟订了19个问题,制成问卷400份,对七八年级的不同班进行了调查,共回收问卷300余份。

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年级: 班级: 性别:

语文成绩: □优秀 □良好 □一般 □及格

同学们:

你们好!本問卷是针对大家学习情况的一次调查,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根据你的切身感受和真实想法填写问卷。请注意:这不是考试,所选择的答案均无正确和错误之分,调查的结果仅用于研究并绝对保密,不用担心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或老师对你的看法!

具体注意事项:

1.请如实做答,不必费时考虑,不要参考别人的回答;

2.问卷中大多是单选题,如需多选题后有说明;

3.请把你的答案填在题目前面的括号内,以便于统计。

( )1. 你认为,在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史社五门学科中,就重要性而言,语文排在第几位?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E.第五

( ) 2. 你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吗?

A.非常喜欢

B.一般喜欢

C.不喜欢

D.无所谓,反正都要学

( ) 3. 就个人而言,你的语文成绩波动大吗?

A.很大,一不努力就下降,稍微努力就有起色

B.不大,一直那个水平,那个名次

( ) 4. 老师的讲授有助于提高你的语文学习兴趣吗?

A.帮助很大

B.遇到我感兴趣的知识时,会有帮助

C.没帮助,影响我的学习兴趣

D.我更喜欢独自学习

( ) 5. 面对升学压力,语文不得不学,那么在语文学习中,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可多选)

A.背诵古诗文

B.写作文

C. 枯燥乏味的课文

D.纯记忆的文学常识

E.理不清的语法知识

( ) 6. 语文学习中,你用时最多的是哪个部分?(可多选)

A.现代文阅读练习

B.古文阅读练习

C.古诗词背诵

D.作文写作练习

E.文学常识记忆

( ) 7. 讲学稿在语文学习中,对你的帮助大吗?

A.不大,我经常弄丢,是我的作业负担

B.帮助很大,课前让我准确掌握本课重点知识

C.考试复习前的用处很大

( ) 8. 通常情况下,语文讲学稿什么时候发放到你手里?

A.上新课的前一天

B.上新课的那天早读

C.课前五分钟发

D.新课结束后的当天

E.一个单元上完统一发

F.各种情况都有,我不清楚

( ) 9. 如果没有讲学稿,你能把握课文的重点知识吗?

A.能,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归纳重点

B.不能,我比较依赖讲学稿

C.无所谓,我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D.不知道

( ) 10. 语文课堂上,你喜欢怎样学习?

A.老师讲,我听

B.和老师在探讨中学习

C.不听课,不说话,我做自己的事情

D.不知道

( ) 11. 语文课上,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你喜欢吗?

A.很喜欢,这样的课堂更有意思

B.不喜欢,我感觉什么也学不到

C.适当的使用,有助于我对知识的掌握

D.我只是觉得好玩

( ) 12. 对你而言,周周清的意义是什么?

A.每周考核一次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好

B.成绩不重要,我不在意

C.没任何意义,仅仅是一次测验

D.和讲学稿一样,是我的负担

( )13. 通常情况下,语文家庭作业,会占用你多长时间?

A.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甚至更久

B.只需要半个小时

C.课间我就能完成

D.不知道,反正很快

( )14. 你所在的班级,语文老师有要求记周记吗?

A.有,一周一次

B.有,两周一次

C.有,但不是每周都记

D.没有

( )15. 你更喜欢怎样的习作练习?

A.日记的形式,但不是每天都记

B.随笔的形式,没有任何字数、文体限制

C.周记的形式,一周一篇,我才有内容写

D.我不喜欢写作,每次的作文课,我最头疼

( )16. 除了语文课本,字典,你有语文辅导书吗?

A.有,至少有与课本配套的《中学教材全解》

B.有,多本与课本配套的其他辅导书

C.没有

( )17. 老师规定的课外读物,你会迫不及待的去品读吗?

A.会,我喜欢那些推荐书目

B.我会选择性的品读

C.我有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我更喜欢它们

D.我不会读,课本上的我已经应付不过来了

( )18. 大量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是否有助于你语文成绩的提高?

A.帮助很大

B.没什么帮助,我只是喜欢

C.有助于我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D.不知道

19. 如果让你选择一篇文章加入语文课本中,成为大家学习的内容,你推荐哪篇文章?

请写下文章的题目 《 》

感谢你的配合!

对于调查报告,我进行了筛选与整理,最后发现了如下问题。

从性别上来看,女中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远远大于男中学生。同时,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就不言而喻。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的管理下,学生模式化的将其放在了第一或者第二位,认为学习成绩是评价一切的标准。但单单从学习兴趣来说,主动性还是欠缺的。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应试教育的学生当然不懂得新课改后的变化,他们眼中的结果就是家长期望的高成绩,好高中,以至最后的好大学。因此,教师的讲授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能准确概括出考点,学生省去了很多总结归纳的时间。

其次,单从语文课程的重点难点来说,仍然是作文和语法知识,文学常识等耗时且收效不大的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说,学习重点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语文素养的发展。讲学稿,也就是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概念性的,纯记忆的,梳理文本的资料。在运用时它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讲学稿的存在,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一的摘抄,从课本,从教师的课件上抄到讲学稿上。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讲学稿的价值,有的甚至认为它是自己的课业负担。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改进的问题是:发放时间。同时,教师对于讲学稿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能与教辅材料大同小异。最后,在周周清的考核中,应针对讲学稿进行设计,让教与学,考与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讲学稿,周周清与学习的阶段检查相结合,完成对于学生的阶段考核,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再从语文课堂的角度来看。怎样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传授还是师生间的讨论。在学生的反应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和谐相处,探讨式的学习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大多老师都仍然处于课件简单展示的阶段,或者音频视频播放器。这是一个与我国计算机普及与应用相挂钩的事情,也许不是教师能改变的问题。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适当的使用,是有助于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的。因此,教师对于多媒体应该熟练的掌握和运用。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课程。在作业的布置上往往强调除了考点以外的文章撰写。一篇好的作文,是一个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体现。写作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调查中发现,对于日记,周记等练习,学生的反应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在他们看来,原本应该是轻松的表达的自己情感的习作,却成了负担。其中的问题还是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在教辅资料泛滥的今天,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课堂上的讲授必须比教辅中的知识更深刻。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可以课上不听讲,光靠回家看教辅材料就能考高分的课程。最后,从课外读物的角度看来,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往往不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必读的书目,因此,學生根本不清楚课外读物对于提高语文成绩的意义。这就是如今的流行文学与语文之间的断层。也许不光是深圳,在古长安,甚至所有的中国城市,这样的问题已经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需要面对的。我们现在的文化体系与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往往成通俗,高雅等鲜明的对比。当让学生推荐一篇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给我们的语文课时,日本动漫,科幻小说,网络小说频繁出现,而我们所期望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著作无人问津。

综上所示,深圳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正鲜明的体现着应试教育下的问题,南北教育状况是没有什么差异。但也应该注意南方经济特区的优势。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的观点与看法,以及调查报告的构思和设计,一定是浅薄的。但很庆幸有了这次机会,能亲自去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希望我能在于其他同行的交流中,渐渐完善自己,产生对于语文教学的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三年级国庆节实践作业下一篇:安全员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