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精选8篇)

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篇1

摘要:自2005年以来,“三农”问题被党和政府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作者调查了荆门市张常台村人民生活、经济、教育发展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该地农村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受教育方面,上学仍是老大难问题。针对该地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扩大开放。关键词:生活水平;经济 ;教育 ;发展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做了主人。在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作为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组成部分,当代农民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及经济发展形势方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基于此点,我利用暑假时间来到荆门市张常台村及其周边一些乡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收获不少,也对农民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一、张常台村农民生活、教育、经济现状

(一)农民的生活状况

张台村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江汉平原北部与丘岭地区的交界点,因此它的农业形式比较有特色。一方面它有以种植棉花、小麦、大豆为主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它也有以依赖种植水稻,养鱼为生的生活方式。同时它的特色产业是沙梨产业,凭借其水土优势,这里的沙梨畅销省内外。在农业发展较好的基础上,张常台村也有几家乡镇企业,比较好的是一家面粉厂和一家棉油厂。

可是这里的农民其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呢?下面是我所做的调查情况列表,从中可以看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其中支出项目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经费,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负债的原因之一。

综合起来看,农民的人均收入非常低,入不敷出现象严重。这里的农民家庭一般都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也就形成了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

1.“靠天收”观念并未改变。这里的人固有一种靠天吃饭的观念,天道好,就会丰收,天道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湿涝问题或干旱问题或虫害问题,要么干脆瞎忙活,要么干脆不怎么管,没有专业的农业知识指导。比如棉花有个什么虫子,就胡乱弄点杀虫药去打。其实什么时候,用什么药,怎么去配都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的,不得其法往往导致事半功倍。

另外这里的人有一个“盲从”心理。比如说看到一家种梨发了大财,于是一家一家的都跟着种起梨来了,结果种梨一多,梨价就降了,这样好多人都亏过本。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就是说这里的农民没有瞻前意识,只顾眼前,缺乏创新。

2.领导者的决策失误及目光短浅不能够实事求是。这里的领导没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想法,往往只是学着别村的发展之路来尝试,却忽略了自己村里的实际问题,这样造成的损失不少。比如说有一个村种香菇赚了钱,于是别的村的领导就都鼓励大伙种香菇,这样家家户户种起了香菇。可香菇根本不适合这里种植,由于原料短缺等原因,很多家都宣告失败。更有甚者,为了种香菇而没了耕作农田的事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领导者的目光短浅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像有一个自动剥花机正准备往农村里推广,而在我采访的近二十个村中却无一个村领导愿意宣传和推广的,他们认为摘花剥花,天经地义,这么多年都是一样,没有必要用剥花机。可大部分的农民却认为剥花机很有用,有了剥花机他们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去干其他的事情了,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更多创收的机会。

不过我也看到了很多可喜的方面,像农民对文化水平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农业科技投入的逐渐加大等等,相信在党的英明政策的鼓励下,农民们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二)农村的教育状况

在张常台村,我深深体会到农村教育的匮乏及农民对学习科学技术的渴望。这里的人对孩子上学是这样一种态度:一般情况,这里的人都会让孩子读完九年书,一旦孩子中考后,孩子与孩子差距就会拉开——中考成绩好,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家里再苦再累,拼死拼活也会让孩子读完高中读大学。中考成绩一般或比较差的,一般家里比较富裕的会继续支持他们读书,而比较贫困的家庭一般会让孩子外出打工。其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家里子女多的,一般

大的容易辍学,而女孩辍学率几乎为男的2倍。

从上可以看到,这里的人很现实,他们认为孩子有出息,成绩还可以的话,便全力支持,可如果他们认为孩子读大学没指望了,他们便不想花这点“冤枉钱”了,认为孩子早点去打工便是了。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心态,造成了这里的孩子外出打工的很多,而真正读高中读大学的只有半成左右了。

家长的错误观点造成了部分孩子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也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及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条件,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这些村里的骄傲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纵观全国,人才的流动不止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国内和国外之间。

因此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的真正途径不仅仅是鼓励孩子读书上大学,还更当支持他们回到家乡进行建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现在国家正在建设新农村,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鼓励知青下乡也是当前新时代的号召,相信以后大学生会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也更愿意来到农村建设。

因此我觉得可以把农村的教育概括成以下几点:上学难,难在经济,完学难,难在观念,献学难,难在意识。

(三)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

这次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作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二、如何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如今社会,显然“靠天吃饭”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应当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作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必不可少。可以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养经纪人队伍,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和修改农业行业标准体系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产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产品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变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们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发,发展创汇农业。如今我国已加入WTO,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特色产业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

包等。

(三)重视教育,引进专门农业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重视科技,尊重人才,拥有人才,这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篇2

一、西安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基本情况

(一) 西安市暂住人口分布及农民工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7月9日, 西安实有暂住人口700, 225人, 其中男性416, 110人, 女性284, 115人。居住在主城区的暂住人口有661, 944人, 占总数的94.53%。从暂住人口流出地分布来看:来自省内377, 396人, 占全部暂住人口的53.9%;省外322, 829人, 占全部暂住人口的46.1%。目前居住在西安市的暂住人口以从事服务行业、务工、学习培训、经商为主, 分别占到总数的39%、35%、12.3%、8.5%。根据暂住人口就业分布, 我们测算农民工大约为611, 111人, 占暂住总数的87.27%。

(二) 随迁子女入学情况。

截至2010年3月, 西安市共有中小学2, 167所, 其中小学1, 685所, 中学482所。统计数据显示, 西安市城六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为41.42万人, 随迁子女人数为14.21万人, 占城六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34%;其中, 小学10.27万人, 占城六区小学在校学生72.3%, 初中3.94万人, 占城六区初中在校学生27.8%。随迁子女人数占暂住总人口的比例为20.29%。2008~2010年西安市随迁子女呈逐年递增趋势, 由138, 011人增加到142, 116人, 在西安市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中的占比也逐年增高, 虽然2010年随迁子女入学增长率有所下降, 但绝对数增加了0.78万人。 (表1)

二、农民工家庭主要特征

(一) 来源就近化, 居住长期化。

在西安市的农民工家庭42.6%来自陕西, 24%来自河南, 7%来自甘肃, 居住呈长期化趋势, 平均在西安市停留时间为7年, 35.1%的家庭超过10年, 44.4%超过5年, 只有18.5%最近3年才来西安市。

(二) 个体经营, 租房为主。

在西安市的随迁子女家庭中, 从事个体经营的占64.8%, 建筑行业占13%, 餐饮行业占11%, 其他行业占8.3%。个体经营是随迁子女家庭的主要就业领域。随迁子女家庭自行租赁私人产权房屋占96%, 自购房占4%。

(三) 收入少, 文化程度低, 重视子女教育。

抽样显示, 农民工家庭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占38.8%, 1, 000~1, 500元的占25.9%, 1, 500~2, 000元的占20.3%, 2, 000元以上的占9.3%。其中,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2%,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3%, 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22%。正因为自身处境艰难, 所以农民工家庭普遍重视子女教育。而且这部分家庭中,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比大。年龄在6岁以下随迁子女占24%, 7~14岁占50%, 14~16岁占16.6%, 随迁子女数占义务教育阶段66.6%。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 西安市随迁子女在全省所占比重大, 全省配套资金不足, 供求矛盾突出

1、随迁子女所占比例与全省支持资金比例失衡。

2009年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共计84.80万人 (表2) , 占全省在校学生18.8%。西安市随迁子女人数占到全省随迁子女总数的1/3以上。同期, 陕西省教育经费支出达335.51亿元, 给予西安市的教育专项经费补助仅为6.33亿元, 其中对城市学校的专项补助仅有3.82亿元, 西安市教育经费支出在全省教育经费支出中仅占11.7%, 其中基础教育所占比重不到10%。

2、城区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近几年, 西安市教育经费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09年教育经费支出39.24亿元, 增长19.26%,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为1.44%, 但仍低于全国同类城市。其中, 基础教育支出26.25亿元, 增长23.13%, 重点保证农村义务教育, 对于城区学校的投入比重相对较低。2009年全市教育专项经费支出增长6.32%, 其中用于城市学校的专项支出仅增长3.94%。城市化进程加快、随迁子女快速增长给城区学校造成巨大压力, 急需加大城区学校基础教育投资, 增加学位, 改善办学条件。

3、学位数提供与随迁子女需求、城市与农村补助标准失衡。

多年来, 西安市中小学布局和规模都根据常住人口确定, 学校根据本学区各年度出生的人口数量安排招生, 政府也据此确定办学投资规模。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 在公办中、小学中, 随迁子女分别占到在校总人数的38.4%和45.5%, 公办学校接纳了绝大部分随迁子女, 多数公办学校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城市学校的运行成本高于农村学校, 然而补助标准却明显低于农村。西安对城市学生补助标准为每年小学260元/生、初中320元/生;农村学生补助标准为每年小学350元/生、初中550元/生。低标准的公用经费无法保证学校正常办学需要, 影响学校主动接收随迁子女的积极性。

(二) 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随迁子女就学流动性大、随意性强, 学校方面仅为其建立临时学籍, 很多随迁子女转学时又不履行任何手续, 给教学管理特别是学籍管理带来困难。调查中还发现, 随迁子女择校现象增加, 他们不愿将子女送到指定公办学校读书, 而是千方百计让自己孩子进入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 使得教育部门安排学位时难度加大。

(三) 家庭教育问题凸现。

农民工父母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家庭教育方法比较简单, 教育子女的能力较弱, 因此, 他们往往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另外, 家庭教育的经费无保障, 宣传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力度不够。全国有22个省设有家庭教育专项经费, 每年投入超过6, 000万元, 陕西省每年拨款30万元用于家庭教育经费, 而西安市则无此专项经费, 仅有市妇联自行筹措经费, 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作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仅有妇联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很难使家庭教育事业达到可持续发展。

(四) 随迁子女动态变化, 政策制定滞后。

目前, 公安部门只要求16~48周岁的外来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 并未对随迁的16周岁以下的子女进行登记, 加之其本身流动性大造成的数量难以统计, 因而无法准确掌握随迁子女就学的需求量, 在调整学校布局、学校规模以及分配教育教学资金时缺乏有效依据。

四、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措施建议

(一) 全盘统筹, 加大对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

我们预测, 到2015年, 西安市随迁子女将达22.885万人, 其中小学生16.541万人, 占全部小学生的60%;初中生6.344万人, 占全部初中生的45.1%。随迁子女将大量挤用现有教育资源, 对现有教育设施造成巨大压力。

随迁子女教育所需经费主要包括生均经费、新建校舍经费、新增校舍的设备购置经费等。生均经费方面, 以2010年西安市城市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为标准, 以2015年测算随迁子女数作为核算基数, 教育费用全部由西安市承担, 需要支付6.4亿元。新建校舍经费方面, 按国家建设标准实施新建和改扩建、生均9平方米、建设206万平方米、综合单价2, 500元/m2的标准计算, 未来5年需投入51.5亿元。新增新校舍的教学设备购置费用方面, 按基本建设10%配套教育设施设备计算, 需投入5.1亿元。根据《陕西省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陕编发[2002]65号) 有关规定, 如果每年义务段新增1.42万学生, 按18个教学班810名学生规模需增设18个中小学校标准, 共需增加806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配备相应师资。因此, 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财政投入压力非常大。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 建立健全政府教育公共投资制度。首先, 要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教育公共投资和财政的供给水平, 增加国家对教育的公共投资。其次, 要改变当前中、省两级政府在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的状况。近年来, 中、省、市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约为6∶2∶2, 因此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承担比例也建议为60%、20%、20%, 中、省应按80%比例转移支付。全省也可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 根据随迁子女就学的数量和规模, 提供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免除学杂费补助标准由以前的农村高城市低, 转变为城市和农村并举或向城市扶持的机制。

(二) 超前规划, 合理布局。

西安市在制定和实施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时要有超前性, 应充分考虑随迁子女的需要, 对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地段, 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同时, 还应重视西安主城区在人口、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承载能力, 通过超前规划城市教育布局, 引导随迁子女向主城区有序流动。区县也应做好相关应对工作, 缓解随迁子女向城区集中带来的教育压力。

(三) 建立全省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

目前缺乏对随迁子女有效的统计渠道, 在底数不清的情况下, 政府的相关规划和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因此, 在全省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可以对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学生进行统一动态学籍管理, 掌握省内各地随迁子女的数量, 并通过对其年龄、流出地区、家庭状况、就学等信息进行采集和登记, 为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依据。当出现随迁子女在省内范围转学时, 只要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父母工作变动证明, 就可以在全省内部顺利就学, 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四) 建立农民工家庭教育保障机制。

西安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活动主要由学生所在学校、居住社区的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开展。首先, 由财政每年给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部门拨付一定经费, 保证家庭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其次, 将家庭教育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把随迁子女之家建设纳入民生工程, 健全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构建一个由各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再次, 发挥社区作用, 传播重视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 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摘要:本文以西安市为样本, 在大量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 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改进建议。

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及思考 篇3

【关键词】石林县 农民收入 调查 思考

石林县是一个将近2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的欠发达县,约占到总人口的90%,石林县又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活跃,扩大内需,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

1.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束缚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石林县自然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服务跟不上等诸多问题,使石林县的农产品科技含量少,农产品价格低,生产成本大,经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普遍。

2.农户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偏低,收入对农业的依赖性大,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的质量和速度

我们把农民收入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四大块进行分类分析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如果做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偏大,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较小,是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质量提高的一大障碍。因此,今后二三产业如果有更快更好的发展,那么,农民收入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农村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水平低,难以对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形成强大的产业推动力

目前,石林县市场竞争力不强,阻碍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不足。农产品不能通过加工和流通增值,仅能以原材料的形式输出,农民难以分享到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后续利润;二是引导不足。由于缺乏产业化组织的引导,农民在结构调整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趋向性,容易造成产品积压和价格下跌,致使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加大;三是地方特色产品特而不优,优而不强,难以形成增收合力。

4.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一差距又趋逐渐扩大之势。2005年,石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95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100元,两者相差4105元。

关注制约石林县农民增收的因素,是繁荣农村经济的关键。

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结合石林县的情况,我们认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石林县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积极推行和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形成具有石林县特色的农产品支柱产业,并将其做强做大。

(2)以税费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农村金融、公共财政、流通体制、土地流转等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向制度创新要收益。

(3)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为动力,推动农村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建设,向农业外要收入。以小城镇建设带动扶持乡镇企业,再创农村非农产业辉煌,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营造更多就业空间,快速提高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

(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乡发展后劲。石林县县级财政普遍拮据,只有通过发展县域经济,走二、三产业兴县之路,才能对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带动和支持。

2.强化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农村居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增加收入的关键所在。当前,石林县应该重点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要积极推行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1)建议调整教育资金的使用方向。将教育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有效地控制流失率,防止学龄儿童的失学,保证所有儿童都能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争取接受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2)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石林县要大力发展与农业和乡村企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职业培训体系,开设职业技能课程,造就一代文化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

3.重构农村合作医疗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石林县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管理和营运,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提供资金保障。

(2)各級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提供经济保障,要支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

(3)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4)要尽快建立强制性的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输入地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身的后顾之忧,并增加社会参与感。

4.加快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水、改电、改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当前,在农村的投资重点应转向改水、改厕和环境治理,推动农村自来水革命、厕所革命和厨房革命。为此,各级政府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应将通电、通水、普及卫生厕所列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在农村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条件。

5.加大扶贫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1)加强农村财政扶贫力度,创新扶贫方式。要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经济扶贫”为项目扶贫,提高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财政扶贫效率。

(2)专款专用,加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石林县农村扶贫工作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具体实施,贫困地区经济落后,财政拮据,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常常被地方政府挪作应急资金,甚至被乡镇干部以种种借口所侵蚀。因此,必须实行法制化管理,必须通过相应的立法程序以法律与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严禁违法、违规操作。

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篇4

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一、前言:调查时间:2012年1月27至2012年2月8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晴隆县花贡镇花贡村

调查方式:现场问答的方式

调查对象:当地农民工工人

万丈高楼平地起,提到这个宏伟壮观的词儿,不仅让我想起了在热火朝天下工作的人们,更让我看到了那些为建设而奔走他乡、挥洒血汉的农民工们。那么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主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劳动力步入城市,为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国家经的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农民工在劳动和就业方面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很多单位拖欠他们的工资,或者延期发放。有的工人甚至因工伤患下残疾;有的甚至不能支撑曾经那个完美的家庭;也有的不幸逝世。让一群可爱的孩子错过了上学的黄金时期。就这样的问题该单位该如何对这个家庭进行赔偿,应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和法律责任呢!

农民工在工程建设中是我们贡献最多,而且最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们付出了不少艰辛、血泪和汗水。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他们不记严寒酷暑,他们从不抱怨,他们走过的地方都能拥有他们的汗水和呼唤声。虽然他们这样丰功伟绩,但是有人想过他们的生活吗?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了吗?农民工的权益理所当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可现实中,他们的权益不但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屡次遭到侵害,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危及社会稳定,也因此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障碍。

现实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次遭受侵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身安全和经济权益受损

在调查中,一位年近40的叔叔告诉我说:“我们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为恶劣,工资待遇较低还常被拖欠,有时迟迟不发钱,孩子上学都没有生活费了,如果就这样走了又觉得很不划算,哎、没办法了……只有继续干了”听到这番话,心里顿时一阵剧痛。我看到了他们就业的企业设施简陋,往往缺乏了最基本的劳动保护,但这些劳动保护在生产中却是最重要的,方放眼一片,处处存在安全隐患,如安全带的老化,没有得到及时的跟换……部分企业甚至还 让他们在有毒有害的生活环境中工作,并且采取了轮换的计策,使他们在发病的之前被打发走以此来逃避法律追究的责任。据国家安全生产相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伤致残人数近65万。其中农民工占89%。农民工从事行业人数最多的是煤炭生产企业,每年因事故死亡5500多人。现工伤和职业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保障权利缺失

由于企业的认识意识等因素,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仅为11.5.%,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9.8%左右,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16.5%左右。许多农民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身亡,有的拖着伤残的身体回到了家,即成为农村新的贫困户。

(三)政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据国家宪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条件等都能享有各项政治权利。调查数据显示,70%的农民工没有参与

所在城市社区的选举,各项政治权利只能通过其他阶层和间接渠道来反映,如、网络、新闻、和相关媒体!

(四)文化权利及子女受教育权缺位

1.部分农民工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相关职业技术培训难有合适人选。调数据果显示:城市娱乐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大多数农民工收工之后就蜗居在“工棚”里,他们主要用以下娱乐方式来打发时间,其分别为:打牌40.5%,看电视30.5%,听收音机20.5%,聊天15..5%,看书报9.5%,外面的生活几乎与他们无关。也没有兴趣和精力去顾问和关心。故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之称。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由于大多数民工只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想要培训的确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儿。其中受过一些职业技术培训的仅占9.1%。只要有文化水平比他们高的工人来,他们就将会面临着被排挤的惨状。所以他们的流动性会比较大。在义务教育方面,虽然每个适龄儿童都应享有同等权利,但是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按户口户籍归口入学,很多地方没有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就算农民工子女要想要进入城市就读,每个学期仍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但农民工本身工资就不高,这样的生活确实很难继续下去。这样一来便加重了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负担。调查数据显示,11.5%的学生由于年满18周岁和考虑到家庭经济的状况,便放弃了上学的机会,跟随父母步入工地,一个伟大的农民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可以说“外地农民工人的子女受教育现状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当下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三、结尾:目前我国对农民工的安全、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还未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自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城乡结合。使我国经济能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工的生活保障。只有加强农民工的生活保障基础,确保农民工的就业安全。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领导人在大会上说“对跨地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管理政策要进行相关调节,使之能安全、顺利的上学,并与当地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对农民工的工资要略微提高,一定要使农民工的就业、安全、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的教育等得到法律保护。”

四、个人见解

从调查数据来分析,目前我国对农民工的安全、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还没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这方面、我国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只有保障了他们合法权益,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安全更努力的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农民增收状况调查 篇5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农民的收入也从以前的单一途径收入实现了多种途径的收入,农民的增收也在这变化中成倍的增加。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农村农民的增收状况,在春节期间我特意向村内长者以及村内干部了解了一下近几十年内村民收入的变化和状况,以下是我此次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为了初步了解农村农民的增收状况,我决定先在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时间跨度初定为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于是初步的调查对象确定为了村内的一些较年长的老人,他们大多经历了新中国的诞生、大跃进、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和土地包产到户,他们无论是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还是从对收入状况的了解程度上来说都很符合本次实践报告题目的要求。在清晨暖融融的太阳下,村里的几个老人正在村口晒着太阳聊着陈年老事和当今实时。我坐在一个姓刘的老爷爷旁边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在土地还没包产到户之前您家里主要的收入是什么啊?刘爷爷吸了一口烟说:没包产到户之前就是在集体公社里干活种地么,基本上没什么收入。这时坐在旁边的另一个老爷爷也插话说:公社里干活挣工分,主要的收入就是集体每年劳动所得的粮食。之后我又问:土地包产到户后呢?这时刘爷爷的情绪高涨,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有了自己的地以后,感觉干啥都有劲了,每天天不亮我们一家子就到地上开始忙活,希望可以打更多的粮食,那时候我们在地里特别能吃苦,那像现在的孩子一到地上干活就叫苦。有了自己的粮食后,心里也很高兴,之后我们家还养了牛、羊、鸡等,过年也有自己的肉了,也不用粮票和肉票了。我又问道:听说后来你们家还种过蘑菇?刘爷爷说:种过,是前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虽然家里吃喝不愁了但是为了增加收入,你叔叔他们一辈又开始干起了别的事,当时你叔叔听说种蘑菇能赚钱就建了一个蘑菇棚开始种蘑菇,种了蘑菇之后手里面就有些闲钱了。后来这里有开始建蔬菜棚,你叔叔又建了一个蔬菜棚,之后日子就好了,家里还建了新房子。

之后我又来到了村里的王叔叔家里,王叔叔在乡政府工作有十几年了,我想他对我的这个调查应该很有帮助。到王叔叔家里后王叔叔很热情的叫我坐下,我边做边说:王叔叔,有个事麻烦你一下,我现在正在做一个关于农村农民增收状况的调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王叔叔点点头说:嗯,可以,没问题!于是我问道:王叔叔,近年来我们这里农村农民主要的增收有哪些啊?王叔叔说:现在大家收入途径很多,不像以前就知道个种地的,再加上这几年国家政策也好,大家挣钱的路子很多。现在基本上就是家里男的出去务工,女的照顾家,家里有老人的,两口子就出去了。不愿意出去的,有的人就搞大棚蔬菜,还有的搞养殖业,还有些人在城里做生意。你看这几年我们这里的工厂也越来越多,许多人还到附近的厂子里去工作,这样既能工作还能照顾家里,基本上就这些了。大家就业、赚钱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你看,大家收入多了把新房子也盖了,有的人把车也买了,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之后我又和王叔叔聊了一会关于家乡这几年的经济变化。临走的时候王叔叔还特意叮嘱我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

目前我县农民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6

一、农民主流思想中的四大积极变化

(一)市场意识逐渐取代小农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国家逐步放开农产品购销市场,广大农民的生产活动核心由单纯农产品种养,逐步主动或被动地发展到以增收为核心,进一步关注生产、储运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农资价格”、“生产成本”、“农产品销售”、“比较效益”等市场经济语言已成为广大农民的日常用语和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农业重要生产要素的农村劳动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其土地情结逐渐松动,农转商、农转工、农转建和农转服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的市场溶入度愈来愈高,对市场的接受度和适应性逐步提高。安丰乡出口洲村村民覃云贵,为了顺应市场,先是由单纯的种田转产到养猪,后发展为养鸡大户,继而又与浙江老板合作种植草莓,其间还兼任村干部,曾是县里多年的红旗村党支部书记,目前又转产专门种植新疆提子,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被当地农民视为闯市场、找门路的典范。

(二)平等公正意识逐渐取代服从思想。随着农村民主和法治进程的加快及广大农民信息接收量的增加,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平意识不断提高,过去的服从意识、盲从随大流思想逐渐弱化,几千年的等级尊卑思想在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日渐淡化,政府机关和干部的神秘感和威慑力基本消除,群众上访、民告官的事情时有发生。

(三)开放开发意识逐渐取代保守思想。大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逐步从过去安于现状的惰性和因循守旧的惯性中醒悟过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劳务经济日渐壮大。安福乡松湖村共有人口2133人,耕地2800亩,劳动力930人,目前外出打工的近700人,已占到全村总人口的1/3,全村总劳力的3/4。二是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逐渐多样。把多渍的低洼田改造成精养池塘,把多旱的水田改造成旱地,以及根据市场行情粮改棉、棉改菜、油改麻、荒改林、鱼改蚌等现象随处可见。三是利用外来资金开发本地资源的意识逐渐形成。如安丰乡出口洲村村民,以学习草莓种植技术为条件,主动向浙江老板提供耕地无偿使用,村里草莓种植渐成气候,同时也为全县草莓种植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四)科学种养意识逐渐取代传统农作思想。在科普媒介的宣传指导和科技致富典型的引领下,广大农民目前已能够自觉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杂交稻”、“软盘抛秧”、“抗虫棉”、“大棚蔬菜”、“除草剂”、“套种”、“混养”、“保鲜”等新品种、新技术已被农民广泛应用,科技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二、农民多元思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和谐的五大突出矛盾

(一)农民个人主义增强、集体意识淡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参与存在突出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思想,弱化了义务观念和国家、集体意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趋利性也使广大农民在公与私、义与利的选择中愈来愈向后者偏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这些建设的实施与推进,无不要求农民的积极主动参与。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最强烈的是沟渠不通、道路不畅,并认为这些都是目前村级“一事一议”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问及是否愿意投工进行清洗和维护时,一部分农民选择回避、沉默、或是笑而不语,另一部分人则明确以“那是公家的事”或“我又不是傻子,大家都受益,凭什么让我干”来回答。**镇**村支部书记反映,现在村民都是“利益”当先,没有一人愿意主动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对村组干部的号召很少有人响应。

(二)农民渴求增收的盲从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存在突出矛盾。教育、医疗等支出的不断增加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对稳定现状,使农民对增收的渴求不断加强,但农民增收的迫切性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现状存在着突出矛盾。一是农民已经具备市场开拓意识,但缺乏实际行动。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尚未形成的形势下,不少农民在无龙头企业引领,都或多或少的有“呛水”经历,“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和市场价格波动太大”往往使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足够信心。由于外出打工受年龄和技

术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农民的增收渠道仍止于传统作物的此消彼长和常规养殖的结构调整,对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挖掘不够,增收渠道不多。在与安康乡虾趴村、安福乡松湖村村民的座谈中,问及如果在现有农村政策和农业资源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增收时,农民普遍以“去年棉花价钱好,今年将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今年要加强培管,提高产量”等调整结构和精耕细作之类的话语作答,几乎没有向多种经营、向二三产业要效益市场开拓计划。二是村级组织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所做的努力,大部分农民都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松湖村支部书记反映,村里曾经千方百计联系老板、引进品种、理顺销售通道,号召全村进行种植大蒜的结构调整,结果部分村民生产培管不力,大蒜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交售时连渣带土,不注意整洁和美观程度,达不到收购标准。结果造成三方不满:村里亏损,干部受气;老板收购不到合格产品,怨声载道;农民不能增收。

(三)农民散漫的日常行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标准存在突出矛盾。《意见》明确提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概念。目前村民虽对此不够了解,但都认为这是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必备条件,并且认为当前农村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都是具备这三方面素质的人。但村民的自悟意识与其散漫的日常行为又存在着巨大反差。安丰乡出口洲码头目前有两个比较大型的、具有打牌娱乐性质的茶馆,每天参与人员都在500人以上。安康乡虾趴村村民普遍反映沟渠农药瓶太多,既阻塞水道,又容易伤人,都抱怨别人素质太低,自己却还是“他甩我也甩”,任情况恶化。

(四)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中央政策的诠释存在突出矛盾。农村道路不通,农民希望上级解决;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希望国家保护;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希望政府控制;子女上学费用高、看病难,农民希望社会保障等等。但在与村民的访问与座谈中,村民对“一号文件”的了解仅止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对其中农民如何增收、农业如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不甚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是“一个好政策”,至于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内容、如何建设、建设成什么样子,特别是要求农民自身怎样参与、配合和努力,村民们一片茫然。全然以为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是政府部门贯彻的,村民自己则完全作为受众,享受和承担政策执行结果,农民过分依赖政策的“输血”,不注重自身如何“造血”。

(五)农民与基层组织及相互间的不信任,与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存在突出矛盾。在目前农村基层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经济关系淡化的情况下,村级组织的聚合力削弱,村民的离心力增强,基层组织对社会控制能力减弱。特别是由于村级组织在引导农民增收上领导作用发挥不足,村民普遍认为谁当村干部无所谓,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实惠。同时由于农户作为单个的经济实体,人单力薄、信息不灵、渠道不多,在自身“利益共同体”难以自发形成时,农民面对大市场时又显得孤立无援,内心又十分期待得到组织的保护和引领。另一方面,由于基层组织曾在引导农民结构调整上的多次无功而返后,对当前农民能否组织起来、是否具有凝聚力也持怀疑态度。造成了大家相互间的不信任,基层组织难以发挥农民带头人的作用,村民没有动力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也不愿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这与《意见》中要求“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和“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存在突出矛盾。

三、当前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沟渠年久失修,水流不畅,抗旱排渍能力严重削弱。这是目前农民反映最强烈,最普遍的问题。渠基抬高,渠内杂草杂物和生活垃圾阻塞,渍排不出,旱灌不进,农民的排灌成本逐年提高。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价格起伏太大。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太大,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村民们普遍反映2005年每亩生产成本要比2004年平均增加60-80元,成本增加幅度已经超过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安福乡松湖村村民刘启松反映,自己曾经在一天之内卖过5次不同的棉花价格,认为丰收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丰产的稳定性。

(三)中央惠农政策难以落实。**镇、安康乡部分村民反映,2005年良种补贴至今无法领取;**镇**村虽每户已经上交农网改造资金200元,但至今只完成入户线改造,电费仍按0.65元/度收取;早晚稻收购价格大大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等。

(四)上学难,看病难。农民“负担最重的是孩子上大学,最怕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上,农民最不满意的就是学校强行搭餐、学生伙食又差的问题。在医疗方面,最反感的乡村医生故意抬高药价,如安康乡虾趴村村民反映,县城大药房6块多一支的“皮炎平”,村里卖11.5元/支,7元一瓶的红花油卖到12元,而且时常有假药、过期药。

(五)部分农村政策“合法不合理”。村干部普遍反映,2005年劳平摊派义务工10个,有的乡镇全部上收,有的乡镇给村里返还1个,造成村里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村里无能为力。按照规定,义务工只能按劳力摊派,不能计入田亩,但由于目前外出务工农民多,义务工确实难以如实上收。如安福乡松湖村2005年应收义务工费8.27万元,实收4.2万元,亏空一半,加上收取的一事一议费2万元,仅能完成全年乡政府上交任务,根本无力再进行村级建设。

(六)土地纠纷多,协调难。如安福乡松湖村6组村民李连生一家共5口人,耕地5.4亩,人平耕地仅有1.1亩,儿子已结婚两年,儿媳至今没有耕地。安丰乡出口洲村5组村民刘宏桃,自去年11月我县城关地区取消人力三轮车运营后,只要回了原种耕地2.2亩,根本无法维持一家生计。

(七)农业技术服务弱化。**镇**村和安丰乡出口洲村村民反映,现在种田基本上没有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经常听到广播播报虫情。部分农民无法科学治虫,通常是“看到虫就治、看到别人治我也治”,造成农药成本无效增加。

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篇7

理论上讲, 任何经济组织壮大后, 都会成为政治上的利益集团, 通过政治参与寻求有利于本集团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专业合作社, 虽还不具备发展成为政治组织的条件, 但未必就不参与政治活动。本课题组2007年除了对浙江省45家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外, 还对湖南、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合作社做了实地调研, 对数十位合作社的领导进行了访谈, 重点了解了合作社“经济”外的功能及在一定范围内的政治参与活动。

一、带动农民增收, 增强了专业合作社号召力

2006年,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服务盈余325亿元, 平均每个成员获得盈余返还和股金分红收入381元, 成员农户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农户高出20%左右。[1]浙江是农业部2003年确定的全国唯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 据2006年省农业厅对全省3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 78.01%的社员人均年纯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 其中49.03%的社员人均年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60%, 13.64%的社员人均年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倍以上。[3]本课题组的1199份问卷调查同样显示, 专业合作社在农民收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81.6%的人表示加入合作社后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或“明显的”增加。

农民是最务实的, 谁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 他们就拥护谁。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群众中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吉林省梨树县夏家农民合作社社员李志勇说:“合作社不仅组织我们去找市场、闯市场, 让我们多赚钱, 在生活上还处处帮助我们。谁家有困难, 只要找到合作社, 能帮的肯定尽量帮, 或者号召大伙共同去帮助。合作社的干部们就像家长一样, 处处关心、帮助我们。”在这些村子里, 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号召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村委会主任。 李志勇说:“现在国家不收我们税了, 还给补贴, 只要我们不犯法, 村干部就不能把我们怎么样。有什么难处几乎没有人找村干部帮忙, 即便找了也是自讨没趣。跟合作社一比, 差距太大了。所以很多时候村干部召集大伙开会, 喊破了嗓子也没人愿意去。”[4][3]本课题问卷中对“您认为合作社重大问题应该由谁来决定”的回答, 同样显示了合作社社员的民主意识, 只有17.7%的被调查者认为合作社的重大事情应该由“主要负责人作决定”, 而选择应该由“理事会集体决定”和“社员大会决定”分别为23.7%和58.6%。可以看出, 82.3%的社员认为合作社的事情不应该由少数人决定, 应该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温州洞头县远大海水养殖合作社黄振贤理事长对我们的调研员说:“现在我们的管理方式很民主, 合作社设有监理2人, 理事3人, 还设有一个监理会, 由全体社员推选的10余个代表组成。监理会经常召开会议讨论一些日常管理问题, 比如养殖什么产品会比较有经济效益, 对现有产品进行产品核算, 商讨改进方法等。但是当监理会讨论出一项决议时, 必须经由社员大会全体社员全部讨论通过方可生效。现在和以前不同了, 大伙的民主意识都比较强, 因此我们的管理工作也力求公开化、透明化。当然, 在这一方面我们确实做得不错, 社员们都非常肯定我们的工作, 相信我们的领导。”

2.参与意识的培养。

2004年7月9日, 湖南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举行社员大会, 会议从通知到落实, 一天多的时间1000多位社员全部准时到位, 会议气氛热烈又秩序井然。县委书记李大剑参加大会后深有感触地说:“开会的这种响应程度、积极度和认真度要超过我们政府组织的会议。我感觉到这个合作社是真心受欢迎的, 使他们感觉是自己的合作社, 而不是政府强加给他们的一种合作社, 这是他们真正自发的, 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 所以参加他们的这个合作社会议, 当时我都受感动了”。

社员参与合作社事务的热情, 从本课题问卷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在“你是否愿意担任合作社干部”问题的回答上, 有71.9%的社员表示愿意担任合作社的理事、监事等职务, 再加上9.2%的人已经是合作社干部, 那么, 愿意参与合作社管理工作的比例高达81.1%。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 是现代人的一种标志。

3.协作意识的培养。

马克思把农民比作“一麻袋土豆”, 缺乏组织, 没有协作。然而, 合作社的出现, 改变了这种情况。2006年, 嘉兴平湖四季对虾合作社一社员的虾苗突然生病, 死得所剩无几, 巨额投资付之东流。正在他感到绝望之际, 一个社员知道后, 马上把消息传了出去, 一传十、十传百, 大家自发地到他的养殖场去帮忙, 有人帮忙干活, 有人提供资金给他买虾苗, 技术员帮他解决技术问题, 使他很快恢复了生产, 充分体现了社员的互助精神、协作精神。杭州桐庐县钟山蜜梨合作社陈新照社长说:“合作社毫无疑问增强了农民的团结意识, 原来我们这里的农民是自己卖自己的, 有了合作社之后, 农民自己家的梨卖完之后, 会去帮其他农民卖, 帮别人摘梨子、挑担子。合作社培养了农民一个很强的意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合作社的发展, 对社员进行了民主教育和培训, 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 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为今后农民的政治参与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依托组织力量, 影响基层政府决策

西方国家, 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往往通过“院外活动”来游说国会议员, 从而影响立法活动。此外, 为了决策时充分参考农民利益集团的意见, 政府部门还与农民建立了直接的沟通渠道, 给予农民“体制内”的“话语权”。比如, 美国农业合作社委员会 (NCFC) 是一个非政府的合作社服务机构, 美国政府通过吸收NCFC的官员为美国政府各种顾问委员会或代表团的成员, 让其参与美国农业及农业合作社方面政策和规章的制定, 充分反映了农民的利益。日本农协则是通过“三级建制、三级参与”, 直接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

我国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还没有形成对政府部门决策有影响力的“压力集团”, 自然不可能有类似的“院外活动”存在。政府部门在决策时, 听取农民的呼声也远远不够。不过, 一些近来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依靠在带动农民致富、发展当地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初步具备了影响基层政府决策的能力。

河北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曾经获得“全国星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协会”、“河北省十佳中介组织”等诸多荣誉称号。联合会在全县范围建立起了以“联合会——专业协会——村级合作社——会员户”四级服务组织体系。到2000年的时候, 协会在元氏县及周边县域成立了以村为单位的234个村级“科教兴农专业合作社”, 聘用了79名专职科技服务人员, 吸收了21650户会员。强大的组织资源, 是联合会发挥作用的基础。县委、县政府每次召开农村、农业会议的时候, 联合会的领导都会被邀请参加。针对联合会的发展, 县委、县政府专门制订政策, 在财政拨款、贴息贷款、自筹资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保证联合会这样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劳动人事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 对侵害民营科技企业合法权益的部门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湖南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已在全县建立起16个乡镇联社、320个分社、7个专业合作社,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共5000余亩, 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2600多户, 吸纳社员8750人。合作社的发展在当地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针对合作社提出的问题, 双峰县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来研究解决。2007年4月25日, 双峰县县委书记就召集有关县处领导、县直单位及农村科技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召开办公会议, 专题研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并且发布了《中共双峰县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2007]第10次》, 督促各部门落实会议精神。

这两家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影响到县一级政府的决策, 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 关键一点在于他们都有强大的组织资源, 在群众中有极强的号召力, 从而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作为基层政府农村工作的“抓手”

国外对农业的支持资金, 许多是通过合作社落实的。更有甚者, 比如日本的农协, 很多业务是执行政府任务:协助政府实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支农贷款的发放、自主米的流通、自主米收购资金的管理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 政府部门就会利用它作为“三农”工作的工具。这一点, 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都得到了证实。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形成规模, 还不能指望其替政府承担多少职能。但是, 对于有些发展较好的农民合作组织, 政府部门依然可以利用它们来提高行政效率, 解决目前政府部门为农民服务缺乏有效“抓手”的问题。

据湖南双峰县农村科技合作社理事长王运芳介绍, 在双峰县, 大量政府部门的科技人员、基层干部被农村科技合作社吸纳进来, 为农民服务。合作社320多人的业务骨干中, 村干部约占1/3, 信用社会计近30人, 农村土专家约1/3, 政府七站八所人员20多人, 其他是农村知识青年, 基本上把该县农村中的“精英”一网打尽, 充分说明合作社在服务农民方面的优势。不仅如此, 县农业局、科技局的文件也经常依托合作社传达给农民, 比自身的渠道更及时、更有效, 而且能够让更多的农民看到。

1998年, 河北元氏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 提出大力开展“521工程”, 即用“农林牧养加”5方面的技术, 涵盖200个村, 10000户农民, 使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提高。这项工作由县农林牧联合会负责具体实施。该年冬季, 由联合会的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全部是大中专毕业生) 组成“科教兴农巡回演讲团”, 历时1个月, 足迹遍布全县的208个行政村, 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种养技术, 不厌其烦地进行示范, 普及人数达20万人次,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种大规模、细致入微的科普工作是一般的政府职能部门难以做到的。

五、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积极维护农民权益

过去农民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 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吃了亏, 也没有很好的途径解决。合作社成立后, 农民的谈判能力大大提高。合作社代表农民与有关部门交涉, 效果要好得多。

宁波慈溪市观海卫镇高背浦渔业合作社王国周理事长介绍, “2007年上半年, 我们一位社员突然收到一份通知, 他经营的一大块滩涂被划入今年的围涂区域。那位社员的养殖规模正处于上升期, 如果养殖区域被围涂, 虽然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但不利于社员的长远发展。”考虑到社员与政府部门交涉的难度, 理事会商议决定合作社出面同海洋局、国土资源局商谈, 争取将一次性经济补偿改为调换临近地区条件相似的滩涂。合作社的申请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个问题最终圆满解决。可以想象, 如果是这个农民自己去找这些部门调解, 结果可能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合作社能够提高农民在谈判中的地位, 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 这一点会更加突出。过去由于没有法律依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始终不明确, 无法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权益就不能够像其他工商企业那样得到保护。2007年7月1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 合作社从此有了法律依托, 成为“法人”, 从而受到法律的保护。被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案”的河北省临漳县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诉该县公安局行政违法案, 就是专业合作社维护农民权益的典型案例。

2007年9月3日, 该合作社收购本社成员的韭菜准备外运太原, 并租用邯郸市的运输车辆承运, 当行经新世纪蔬菜交易市场时, 汽车被非法扣押, 且对合作社租用的车辆进行敲诈勒索。他们多次拨打110报警, 并多次给公安局领导打电话, 警察在几个小时后才到现场, 但运输蔬菜的车辆并没有被放行, 财产仍然在违法者的控制之下, 直至第二天车辆才被放行, 但蔬菜已全部损坏。由于公安局不按规定出警, 对合法财产不予保护, 任由违法分子横行, 造成了该社的巨大损失, 在当地影响恶劣。为此, 该社委托律师向邯郸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 并要求公安局赔偿因违法给其造成的损失。

案件的结果并不重要, 关键是现在合作社可以理直气壮地状告那些危害农民利益的机构, 维护农民权益。可以看出, 合作社法颁布以后, 强化了合作社的“权利”意识, 不再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而是一个“法人”, 其财产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一旦受到侵害, 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法律保护。

六、为社区做贡献, 赢得了更广泛的群众支持

根据哈佛大学出版的《西方政治学》提供的政治参与分析框架, “对社区福利的贡献意识”是衡量一个公民政治取向的一个基本指标。[6]本课题问卷调查显示, 75.4%的社员认为“合作社发展了, 应该为村子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14.5%的社员认为“别去掺和村子里的事情”。可见, 合作社农民对社区福利的贡献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事实上, 合作社发展后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构建和谐新农村方面确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杭州市临安县有着养猪的传统, 农村养猪大多以中小规模、家庭散养为主, 畜粪污染比较严重。天目生猪合作社成立后,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 致力于环境的整治工作, 开展了生态养猪。同时, 合作社还为治理污染争取到了国家资金, 治理了8个村的污染。在双坑、马山等典型的养猪村, 实施了粪尿综合利用和治理项目, 做到粪尿干湿分离。干粪进入封闭式发酵房堆肥发酵后作为有机肥, 尿液全部纳入沼气池, 沼液经过污水净化池后通过管网输送到附近桑园、林地等作为有机肥使用。还建造了自动气压沼气池和污水净化处理设施, 通过猪粪便封闭堆积发酵作有机肥, 同时沼气用于烧饭、照明等综合利用, 该项目成为了国家专利项目。最重要的是, 切实地治理了养猪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 变废为宝, 形成了生态养殖, 让养猪村“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的现象成为历史。另外, 合作社还就许多问题出面与政府进行过沟通, 开发了十几个项目, 并向市政府申请到每年150万元的发展资金。

谈起参与社区建设, 宁波慈溪市观海卫镇高背浦渔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周动情地说, 合作社作为村里最大的经济组织, 带动村民创造财富的同时, 也不忘为村里的公共事业献计献策。2006年初, 响应国家创建“和谐社会”的号召, 理事会代表在村民大会上提议, 通过文艺汇演、聘请宣传员等方式普及“和谐社会”理念, 并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以合作社的名义出资帮助这项具有深刻意义的活动的顺利开展, 每逢周末或者节日, 村里的中心都会上演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 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除此以外, 对村里敬老院的资助、公路的修缮、自来水管道的铺设、特困户的春节慰问等, 合作社都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社区福利设施建设, 为合作社赢得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如高背浦村的一位老大爷所说:“渔业合作社是我们每一个村民的合作社, 村里的每个人都在关注合作社的发展, 而合作社也无时无刻不在为大伙儿谋福利。”可以想象, 如果合作社干部参与村委会或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 不仅会得到合作社社员的支持, 也会得到其他群众的支持。

七、结语

总体而言, 目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经开始向政治领域渗透, 但就属性而言, 仍旧是一种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经济组织。不过, 随着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其作用将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因为任何利益集团都有通过政治参与改变发展环境的内在要求。2007年, 浙江省掀起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高潮, 全省建立起数十家县级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金华、台州、宁波、嘉兴等市还成立了市级联合会, 这种联合趋势必将在全国得到展开。可以肯定, 一旦得到密切联合并形成网络, 专业合作社在更大范围参与政治活动将成为现实。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南、河北、山东等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非经济功能的实地调研, 得出结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后, 其作用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同样有着参与政治的内在要求, 并且已经开始向政治领域渗透。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政治参与,政治功能

参考文献

[1][2]农业部.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15万多个[N].经济参考报, 2007-10-16.

[3][5]赵兴泉等.从323家合作社看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 2007, (08) .

[4]王晓明等.“新三驾马车”要形成合力[J].了望, 2006, (45) .

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篇8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生活方式

初次调查过程综述

一. 缘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則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本次调查选取苗族聚居地彭水县及其附近村民地区,查阅该村的相关资料,了解大致情况,然后选择了重点走访对象,最后采用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的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详查。并同时结合全国其他各地区的有关情况,试图对我国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以发现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别或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技术,从实际出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以及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二. 主要调查内容

1.收入状况

农民的收入状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城乡差距仍然巨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已是当务之急。经调查得知该村平均每户有6口人,月收入大概3200元,其人均月收入在500左右,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几个部分:

(1) 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该村农业生产主要以稻类、豆类、养殖业为主。平均每个家庭水稻种植面积1.5亩,豆类面积0.5亩左右。这部分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收入的基本部分。

(2) 非农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农民进行的第二产业,有如:副食店,服装业,餐饮等。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较小

(3) 外出务工收入:这部分是该村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就有一名外出务工人员,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

(4) 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投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该村经济发展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情况不理想,可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之5年前人均总收入增长了将近增长了20个百分点,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缓解了大部分农民的经济压力。这些进步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会制度,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及取消农业税收等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我们还对农民素质方面做了以下几个调查:第一是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7年,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左右。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普遍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的经验,接触现代农业知识的不足14%。三是思想观念,该村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许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四是农民对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左右的人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的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

这些现象或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所以要改变农村现状应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同时还应该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样农民的收入状况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2.文化生活

从该县的政府网站上了解到了本县以创建市级文明县城为统揽,始终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该县更加重视提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引导乡镇、社区开展以唱民歌、跳坝坝舞、打腰鼓、舞龙狮、看电影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同时结合基层建设,围绕服务农村发展,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角度出发,大力实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文艺送展览”五送活动,将文化送到田间、地头、广场、乡镇,大力推动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健身需求。

紧接着我们就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掀起一股赌博风。

(2) 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许多农民仍有封建迷信的思想。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程度不高,只注重挣钱而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

(4) 没有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民的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

在此,我有几点建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1) 加强硬件设施,修建一些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健身场地,放映厅等。

(2)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各级政府派人下乡为农民讲授知识以及国家政策

(3) 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待遇,让农民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的学到文化知识,不要让农民的孩子还是成为农民。

三.调查心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晰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奋斗。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上一篇:招商局民主生活会下一篇:读书摘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