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篇1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活动安排

1、保护花草树木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我给小树写首诗”活动。

(3)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5)各班开展“种植区”的实践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四项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做好定期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表各班根据班情自制)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学校。(学校根据种植实践区情况,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评比。)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

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四、总结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根据总结情况,学校处评选“孟海劳动好少年”。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篇2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机制,教学联动

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松江区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尤其是承担松江城区15所中学初高中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服务工作。自2007年中心提出“课程时代化、教学数字化、服务开放化”的三化目标以后,中心开始逐年逐步向农村公办学校提供劳动技术教育服务,直至今日,中心已经每年向松江农村地区17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提供劳动技术教育服务,使农村学生也能够同享中心优质的时代化、数字化的劳动技术课程资源。

一、松江区现有劳技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能够为全区这么多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劳技课程资源,使学生充分享受劳技课程带来的乐趣固然是好,但是在这样过饱和的服务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作用和低效率。我们从多方了解到,主要有以下这些情况:

第一,学生方面:(1)有些学生并不能如愿选到自己喜欢的劳技项目;(2)有些学生被老师指派参加自己不喜欢的项目;(3)有些学生在自己的学校已经学过类似的项目;(4)有些学生觉得一年只来一次参加到一个项目,参与面太窄;(5)有些学生觉得乘坐那么长时间的车,来到中心学习一些不是很有特色的劳技项目,会有点浪费时间,效率低。

第二,学校方面:(1)有的学校在安排学生来中心学习时,每个班安排一个劳技项目学习,并未按学生的喜好参与项目选择;(2)有的学校本身的劳技课程也是按照上海市劳技课程标准执行,开展得不错,到中心来会有重复学习的可能性;(3)有的学校会因为有中心提供的劳技课程,而去除了自己学校劳技课程的教学时间,反而使得学生的劳技课程学习面更窄。

二、探索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调查依据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松江区劳技教育的情况,中心对松江城区和农村共26所中学的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劳技教育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有些问题的结果,对于改进松江现有的劳技教育模式,探索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新机制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列举几个相关问题的重要数据。

第一,对于“你喜欢上劳技课吗”的问题,全区被调查学生“很喜欢”或“比较喜欢”上劳技课的比例达到89.9%以上,说明劳技课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受欢迎的。

第二,对于“这学期你们学校每星期上几节劳技课”的问题,城区学校学生有91.04%的学生回答“劳技中心集中一星期课”,而“每星期2节课”或者“每星期1节课”的回答均不到2%,这说明城区学校主要依靠劳技中心开展学生的劳技教育;而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回答中,“每星期2节课”或者“每星期1节课”的回答均达到30%以上,说明有大部分农村学校还是在有序开展校内的劳技教育的。

第三,对于劳技课喜欢在自己学校上还是劳技中心上的问题,城区学校学生82.59%“喜欢去劳技中心上”,3.07%“喜欢在自己学校上”,12.46%觉得“无所谓”;农村学校学生64.04%“喜欢去劳技中心上”,21.27%“喜欢在自己学校上”,12.93%觉得“无所谓”,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来劳技中心上劳技课的。

第四,对于“劳技学习每星期2节课分散进行与一星期内连续进行两种形式,喜欢哪一种”的问题,城区学校学生56.63%喜欢后者,24.45%喜欢前者,15.93觉得无所谓;而农村学校学生44.20%喜欢前者,41.38%喜欢后者,两者相当,11.71%觉得无所谓。

根据以上的数据以及实际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城区学校学生的劳技课主要依靠中心的集中学习,而且因为几十年来中心一直服务于城区学校,城区学校也习惯把劳技教育任务主要安排在中心完成;因为中心的课程项目选择面比较广,学生选课也比较有自主性,学生已经习惯在中心学习劳技。农村学校学生的劳技课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自己学校每周分散学习和中心集中一周学习相结合,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学校学生是近几年才有机会来中心学习,次数也较少,以体验为主,所以学校还是保留了自己的劳技课程;因为每次来中心学习,学生选课相对无自主性,所以学生喜欢来中心学习的程度不如城区学生。

三、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新机制的探讨

为了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松江城区与农村学生的劳技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劳技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也让学生体验到新时代、新技术、新手段带来的生活生产的变化,我们试着开始探索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新机制。新机制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中心的服务性能,在提供优质劳技课程教学服务的同时,更加突出指导引领全区劳技课程的作用。现在,中心共开设有15个劳技项目的18个教学班,供全区初高中学生选择,参与劳技课程学习与体验。中心的劳技课程教学一直走在全区的前列,起到了示范作用。如果能将这种优秀多样的课程带入到各基层学校,让基层学校学生也能全面学习丰富多样的劳技课程,这对于学生的劳技体验学习是极大的帮助。但是各基层学校的劳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也是参差不齐,这需要中心及区劳技骨干教师的指导引领。

中心教师都是劳技学科的专职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劳技教学经验,且具有区劳技首席教师、学科名师、教坛新秀及其他骨干教师等优秀师资。中心的指导引领也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区级教学公开课、研讨活动来互相促进提高,突出课堂教学的指导引领;二是通过开展平时培训、暑期培训、分阶段培训等教师培训活动来展现劳技课程内容的指导引领。通过区级范围的各种劳技课程项目的培训,基层学校能够自行开设一些本校也有条件开设的劳技课程。这样,基层学校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更多项目的学习,体验更多的学习乐趣。

第二,对劳技课程的各个项目进行重新定位,有选择有重点地开放给学生。中心现有的校本课程的各个项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容与上海市统编的劳技教材中内容相同的项目,如初中的电工、布艺、工艺木工,高中的电子、金工、实体设计等劳技课程的必修项目,二类是随着社会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开设的项目,如微机技术、摄影、摄像、机电一体(机器人)、可编程控制、模拟驾驶、3D打印等地方特色项目,学生可以从中体验电子科技的乐趣。

对于第一类项目,中心与基层学校在课程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中心的一个劳技项目的教学时间为27课时(1350分钟),项目内容较为系统,而基层学校劳技课中各个内容的教学较为分散,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度不够。然而学生来中心参加学习的次数有限,每次只学习一个项目,接受的知识面较窄。只有把这些项目内容分散到各学校的日常劳技课程中,学生才能全面学习这类知识。这类项目的设备准备相对简单、设备投资费用也较低,各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这类项目,教师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层学校如果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则可以直接进行这类项目教学;如果无此相关专业的教师,中心教师可以对基层学校老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培训后,各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有选择地开设一些较为系统全面的劳技项目。

对于第二类项目,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课程的设备资源配置和环境建设要求较高。如果各校自行建设此类项目,花费昂贵,使用率低。为了节省资源,提高设备的管理和利用率,这类项目不适宜各校自行建设,而比较适宜中心进行周而复始的教学运行。在鼓励基层学校自行开设前一类项目的基础上,中心可以主要向全区学生开放此类项目的教学服务,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感受信息技术新科技的力量。同时,随着技术发展趋势,中心逐年逐步增加这类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对于中心来说,需要不断改进现有课程,体现课程的专业性和深度,以不同于学生在各自学校所学,避免中心课程与基层学校课程的重复。中心还要毫无保留地把各项课程资源提供给全区学校分享,根据各学校不同的需要做好服务和培训工作,同时要有重点地向全区学生推出优秀的技术先进的课程,并逐步增开一些受学生普遍欢迎的、与时俱进的、与日常生活更紧密的课程,让学生在劳技学习中体验技术的力量、生活的乐趣。

第三,提高中心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服务全区的能力。近几年,中心教师呈现新老交替逐渐加快的趋势,这对于中心的发展是一个机遇。对于招聘年轻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逐步提高,而且因为年轻教师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劳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将逐步地提高,以保证劳技课程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中心教师除了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有能力去指导、培训全区其他学校的劳技老师,这个过程是需要中心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共同提高和完善的。中心只有培养了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劳技骨干队伍,才能服务、指导和引领全区的劳技教育。

第四,建立交流互动学习平台,促进师师、师生、生生交流。(1)开展阶段性的大规模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松江区劳技节”之春播季———劳技竞赛、夏耕季———暑期开放活动、秋收季———劳技成果展评与冬藏季——水仙造型雕刻比赛等大型区级活动,促进中心与各基层学校的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也通过各学校在活动期间的互相比武相互促进提高。(2)建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为了方便各学校与中心的教学联系与互动,建立专门的劳技交流学习网站、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中心对基层学校的教学指导引领,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完成,对于劳技教师,可以在互动平台上发布不同的劳技项目拓展内容,供学生参考,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探讨交流;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精美作品,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发布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

四、学校与中心联动实施劳技教育新机制的优势

以活动的实施践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篇3

【关键词】活动 劳动与技术 实践

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作为新课程的产物,它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它不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与劳动的习惯,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集动手、动脑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新学科。在这其中,学生劳动知识的获得,劳动技能的形成,不是仅靠课堂上教师的教能解决的,它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因此,在实践中掌握劳动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术是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作为教育者,首要的问题是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可以在课堂中实践,在活动中实践,在家务中实践,在生活中实践。根据学校的特殊环境,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最可能实现的就是在活动中组织好劳技课的实践活动,促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充实活动内容,多渠道践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为了让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多渠道开发各种活动,来充实活动的内容。

1.由政教处负责开发实施,设计的活动内容

①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题,整合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家庭劳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要只偏重学习而放松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应给孩子安排必要的家务劳动,如做些洗衣、钉纽扣、打扫卫生、做菜、烧饭、整理居室等劳动,除了让孩子学会一部分家务外,还要给孩子安排一些固定的劳动岗位。例如:在三、四年级结合教材开展洗红领巾、洗菜、洗碗等的劳动实践活动。高年级开展洗衣、做饭、编织等的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其次就是与学校的校本课程《走进绿色家园》相结合,开展以“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环保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②以学校传统活动为主题,整合其它领域进行实践。如结合读书节中的制作书签比赛、艺术节里的素质特长展示、科技节中的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法制和交通安全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文明创建活动等等。都可以充实劳动与技术的活动内容。

2.由教务处负责开发与设计综合主题类活动,由教研组具体实施

主要立足于特长小组开展的活动。比如:纸艺组、书画组、编织组等,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小组选择学科素材类小组、项目设计类小组、课题探究类小组、兴趣活动类小组等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整合其它领域,开展相关的活动。

二、结合学校特色活动,践行劳动与技术教育,培育素质人才

学校活动当中,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是最为丰富的。学校正在实施的特色中队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充分挖掘教师优势,学生优势、学校优势的基础上,同学们从劳动与技术课中学到的知识,在特色中队活动中也尽情的展示,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很多班级都根据自己班级的特色,同学们的爱好特长,给自己的班级取了合适的中队名。如302班的“变废为宝中队”,他们的主题就是手工制作,以“灵感点亮生活,节约从我做起”为目标,发挥从劳动与技术课里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作品,就像贾佳鸿同学说的“多亏学了劳动与技术,我制作小作品的方法就更多了”。

又如406班的“生物之家中队”,他们的目标就是种养花草,利用校园里的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结合劳动与技术课里的知识,把中队活动搬到了劳动基地里,学以致用,种下了蚕豆、丝瓜以及向日葵、金盏菊等,即是他们的中队活动,又是对劳动与技术的有效延伸,两者相辅相成。还有605班的“小厨师”中队,他们就是在劳动与技术家政课中感受到了乐趣以后,就把班级命名为“小厨师中队”,还请来了当厨师的家长作为班级的校外辅导员,教会了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食品,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水果拼盘、包饺子、做面包等,真正的从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技能,把劳动技术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发挥的淋漓尽致,同学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学校的特色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活动的开展不仅全面展现了学校特色,也全面培育了学生素质。

三、与科技辅导、创造发明相结合,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深层次的实践

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与一般的技术性劳动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儿童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制作的独立性更强的活动。把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方案,自己制作,自己实验,然后分组总结、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展思维,锻炼能力。

劳技教育与科技辅导是相辅相成的,劳技教育可以为开展科技辅导、发明创造提供师资、场地和器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计划内实施提高学生素质;而发明创造又为劳技教育充实了教学内容,适应了“三个面向”教育的需要,这种做法的本身就体现了创造发明的思维原则,是一种创新。因此,创造发明是劳技与技术教育的深层次实践。而作为深层次的实践,应该是实践探索课,既要实践前人的先进经验,又要探索各个技术领域的进展情况。如何实现在劳技课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辅导活动体现深层次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小学生在劳技教育中要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扩散形成各种新的信息思维,要想拓展学生新的信息思维,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必须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来体现。而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因此就需要根据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发明、小加工等。让劳动与技术教材“活”起来,促进劳技课程改革的发展。

(2)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引入劳动与技术课中,从中选取那些优秀的获奖作品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发明作品的物化训练了解发明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3)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首先以课堂里的知识为基础,如三、四年级学习车模、船模等技能练习活动,五、六年级学习飞机模型、火箭模型、电子制作等技术试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然后将发明创造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劳技课内所学的操作本领,发明出一些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优秀小发明、小创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各种技能本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精神。

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4

为了贯彻柳河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劳动纪律教育实施方案,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组织机构

组长:曹爱敏。

副组长:谭剑锋,孙朝阳,闫春英。

组员:李颖等十二个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具体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3、通过劳动基地的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的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组织教师学习县级的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的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劳动教育的意识、时代感,同时利用课堂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一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保证劳动教育的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当中认真的进行爱劳动的教育,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和建立,首先我们开辟了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生态园是我校的劳动教育基地。每年,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由学生承担,将劳动区域划分给班级包干,由学生负责播种和收获,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范例) 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明了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学校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新任务、新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XXX指示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为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教育实效,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

动实践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通过长期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工作目标 充分做好家校共育,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创立家校合作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参与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实践带领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落实 实践体验,坚持育人导向。

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动手实践为基本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需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注重创新探索,体现时代教育。

劳动课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课程内容要常改常新,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开设劳动技术课,职业体验课和劳动法律专题课等多样课程,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三)多科协力合作,多面评价反馈。

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课程与活动优势,与美术、综合等课程有机结合,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相配套,打造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劳动课程。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动态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注重情感和态度教育,建立激励机制,全面客观评价劳动教育成果。

(四)结合本地文化,开展特色活动。

劳动教育要体现大同地方特色文化,与大同一中校园文化传统相结合,综合结合省情教育,德育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校本课程相关内容,通过科技文化节等传统活动平台展示成果,打造“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展示”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三、具体措施 劳动教育需要家校高效合作,达成教育目标共识,有机多样地开展实践教育。2020 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延期开学,学生居家网络学习期间,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特殊机会。学校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探索与尝试,通过综合健康课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利用居家学习机会尝试家务劳动实践课,鼓励学生和家长合作学习,创造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开端。通过对本次网络教学成果的研究与反思,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措施。

1.打造劳动教育工作团队 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组,由校长担任工作领导组组长,负责总体工作;教科处、教务处和综合健康备课组主导课程体系建设,其他相关科目备课组辅助完善课程;德育处、团委和学校年级组组织开展专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年级组和德育处负责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与记录,教科处、团委和综合健康备课组负责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宣传;全校各相应科任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2.打造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日常教学以综合健康课为课程主体,采用“必修+选修”日常劳动课程形式,开展个人居家生活劳动,日常家务劳动,庭台农植生产劳动,居家手工创作劳动等知识教育。知识类、方法类和习惯培养类课程在日常综合健康课中开展教学,动手实践类、手工创造类等课程与美术、物理、生物等科目结合开展,日常家庭家务类课程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实践课。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卫生清扫劳动机会,抓住打理植物、清扫落叶、扫雪等季节性特殊劳动机会,建立校园内劳动实践课堂,打造全面完善课程体系。

3.打造品 牌创意活动 结合学校现有教学环节与活动,融入劳动教育要素,让劳动教育渗透至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一课教师体验、一日班主任体验等主题体验活动,以学校课堂为重要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换位了解教师职业,促进师生互相理解沟通,在体验职业劳动的同时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开展家长职业分享专题会,以每周班会和团(队)会为平台,家长分享职业体验与心得,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种职业职能知识,同时体会父母工作不易,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学会尊重父母职业,进一步拓展到尊重社会不同职业。

开展“寻找最美校园人”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开始,寻找校园中校医、保安、保洁最美工作瞬间。逐步开展同主题系列活动,在社会中继续寻找劳动者之美,让学生学会尊重

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

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与可靠社会机构加强联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多样职业体验活动,如博物馆讲解员,图书馆管理员,交通疏导员等。利用学雷锋志愿活动和寒暑假假期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性活动,让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社会公德。

4.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要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劳动教育评价时既要注重过程记录,还要注重结果展示,还需要特殊注意情感和态度评估。评估时要关注个体内差异,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向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由德育处、年级组和综合健康课共同记录评价,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全面记录学生劳动过程与感想,形成劳动日记、劳动心得等多样评价展示材料。注重多学科合作评价,定期评选劳动榜样,开展劳动实践成果展,开展劳动专题竞赛活动,多角度展示学生劳动收获与成果。逐步建立公示、审核制度,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把劳

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 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XXX 学校德育处 2020 年

如何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6

按照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劳动教育工作。那么学校如何结合当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呢?

一是要认真学习两个文件。

一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二是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文件为依据,理解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了解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

二是要做好学校实际情况分析。

按照“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分析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规划,制定方案。

三是明确实施机构和落实人员。

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主管人员,明确教务处或者少先队等相关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

四是方案要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及考核评价办法等。

五是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六是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研究制定“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教育计划”,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特别是规划好劳动周等集中劳动,细化有关要求。

使总体实施

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篇7

一、初中劳动和技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1. 初中学校对实施劳动和技术教育的认识导致了学生无法进行全面的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初中教育的劳动和技术课程重视的不足, 强调了劳动和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要求各初中学校需要将“劳动与技术”课程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 必须将劳动和技能作为学生升入高中的必要考核指标。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依然将劳技课程放在次要的位置, 认为劳技课程对于学生的升学帮助不大。受到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 从学校本身来说就没有对劳动和技术教育引起重视。因此针对学校而言, 必须从根本上对观念进行转变, 对劳动与技术课程做到足够的重视, 确保该课程能够顺利地展开。

2. 很多学校的劳动与技术的教育不完善, 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该课程的开设要求。

劳动技术的教师专业性不强, 很多劳动与技术的教师是由其他的专业教师转行形成的, 甚至很多学校的劳动与技术的教师是由现成人员担任, 在专业性上存在较多的不足。另外多数初中学校专职的教师较少, 虽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劳动与技术的教师, 但是素质整体偏低, 因此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质量。另外很多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经费缺失, 甚至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套的教室和设备, 导致了在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教学中, 理论知识较多, 学生也无法掌握到最核心的内容。

3. 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还欠完善, 劳动与技术的教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

目前劳动和技术教材内容存在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严重不足, 一直是我国初中劳动和技术教学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初一的课本中虽然内容出现了一些的变化, 但是在方法上依然比较落后, 很多实际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新方法进行解决, 但是教材依然没有做出改变, 无疑这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指导。

二、提高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措施

1. 对于初中的教育管理人员而言, 必须认识到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对于发展我国素质教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劳动和科技教育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效地实施劳动和科技教育, 改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改变我国学生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 而没有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现状, 这对于我国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2. 虽然我国从“十一五”以来对于初中教材非常的重视, 各省份也有自己的《劳动与技术》教材, 针对地方的差异也做出了一些的改变, 教材中也有大多有影像教学, 但是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 教材脱离现实比较严重, 因此调整充实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教材和教学的内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篇8

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存困境

1.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劳技教育。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孩子到家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家务,有的连拿碗盛饭这样的小事都不需要自己动手。这一方面是由于家长认为孩子小,做事粗手笨脚,不如自己伸伸手;另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家庭重视的还是孩子的分数。虽然媒体经常有一些大学生因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离开家庭就无法生活而不得不退学的报道,但有些家长总认为那是别人家的事,离自己的孩子太遥远,常在有意无意中忽略对孩子进行劳技教育。还有的家长把让孩子劳动当成孩子调皮或考试没考好的惩罚,导致孩子对劳技教育生出反感情绪。

2.学生在学校疏于接受劳动技术教育。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再加上学校考虑安全问题,因此除了让孩子值日外,学校很少让孩子进行其他劳动。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偶尔参加值日或班级劳动,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或迫于老师的压力而不得不劳动,到了家中就变成“小皇帝”,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能做,导致一些基本的家政类劳动和初步的技术类劳动也不能动手。

二加强劳技教育的对策

1.帮助家长认识劳技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对子女的评价和态度的偏差会对子女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和家访等手段向家长广泛宣传劳技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又重视让孩子接受一定的劳技方面的训练。让家长认识到,那种让孩子轻视劳动,不想让孩子劳动的想法是错误的;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终将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现在有很多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已经难以找到工作,即使是名校出来的大学生也是如此。这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相反,一些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很容易就业,尤其是熟练技工、高级技工已成为国家紧缺的人才。因此,为了国家的将来,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劳技教育。

2.创造条件,促使孩子接受广泛的劳动技术教育。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孩子接受劳动技术教育最早的老师。家庭中的劳技教育就是让孩子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为家庭成员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的习惯,让孩子了解、掌握一定的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知识、技能。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让学生学好《劳动技术》课本上的有关知识之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适当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农田去参观、实践,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既有一定的劳动习惯,又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应该注重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劳技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特长,这是提高劳动技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质量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严格按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确定各阶段的教学内容。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应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體系。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对劳动技术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沟通联系工作,构建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的支持系统。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凤凰洲小学)

2022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总体要求

(一)实施目标。

1.育人目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可选择的劳动教育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劳动体验,掌握必备劳动技能,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解决问题、勤于创造、善于合作的氛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

2.工作目标。统筹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到2025年,建设100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培养100名劳动教育名师,开发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校内校外结合、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劳动教育先行示范。

(二)实施原则。

1.思想引领原则。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质。

2.有机融入原则。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

3.实践体验原则。以体力劳动为主,创设劳动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实践过程,获得劳动感受,分享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适度原则。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心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内容

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洁,掌握简单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家务劳动,参与班级集体劳动、手工制作,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植物种植、社区服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民风民俗。

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要指导学生参与简单烹饪、家居清洁、收纳整理、编织缝纫、校园公益、种植养殖等劳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不同职业。

初中以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为主要内容,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要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开展校园保洁和美化,参与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型劳动,适当体验金木电工、陶艺布艺、工艺设计等劳动,尝试简单家电和家具维修、科技创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以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成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要指导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从通用技术、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要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开展职业技能比赛,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普通高等学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要让学生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四、实施途径

(一)开设必修课,扎实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探索将学校保洁、绿化、餐厨等部分后勤服务内容设置为劳动教育课程,并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劳动模范任教。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和其他科任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二)融入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要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有重点地融入劳动教育;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开发多样化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和特色项目课程,加强实践类社团建设。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化产教融合。开放大学(成人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课程。

(三)丰富实践活动,系统推进劳动教育。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志愿者服务、文明校园创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性、服务性劳动,树立良好的劳动服务意识。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时,可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和主题,嵌入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劳动情境和体验劳动的机会,提升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的劳动教育实效。

(四)依托实践基地,创新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力度,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基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支持学校利用屋顶等空闲场地设置劳动教育场所。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以及社会各类学生实践或实习基地等开展劳动教育。

(五)弘扬优良家风,强化家庭劳动教育。家庭要弘扬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家长要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言传身教,鼓励孩子主动担当、积极参与、自己动手。为孩子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孩子参与简单烹饪、家庭清扫、垃圾分类等必要的家务劳动,帮助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掌握1-2项生活技能。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与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尤其是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

(六)设立主题活动月,广泛宣传劳动教育。每年5月为全市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各高校、各区和中小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包括宣传劳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评选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七)优化管理评价,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范围,定期检查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督导内容,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建立学生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过程和结果记录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的依据之一,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做好三年一个监测周期的劳动学科教育质量监测。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和各区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部文件要求,出台具体工作方案,系统设计、常态化实施劳动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工作机制,明确主管校领导,设置专门机构或明确相关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

(二)强化安全管理。各高校、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充分了解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制定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劳动项目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集体外出劳动教育要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有关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安全预案。

(三)优化社会协同。中小学校可统筹安排公用经费、课后延时服务经费等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资源和服务。各高校、各区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提升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测试卷人教版下一篇:标准篮球场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