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工作总结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幼儿心理学工作总结

把心理学带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人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对儿童幼年的健康成长和日后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就是研究家长面对儿童教育时的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引入心理学教育,可以正确指引儿童进行健康的心理发展。本文研究了如何把心理学带进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中,为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幼儿教育提出建议,以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心理学;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自古以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伤仲永”等故事,都体现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问题颇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人格培养,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很不健全。我国教育部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抓紧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家庭是幼儿成长最为首要与关键的场所,家长与幼儿亲密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深刻影响。针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家长由于繁重的工作和过少的了解,经常会感到束手无策,此时幼儿园正是承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最佳场所。

一、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学者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存在广义家庭教育和狭义家庭教育狭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单方面对其子女进行教育行为以及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式教育,即在家长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到家长自身。

美国心理学家Adler等提出过“Parent Education”的相关概念。翻译成中文,我们可以理解为“父母教育”或“家长教育”。言外之意,也就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所谓的“父母教育”,即是对包括父母在内的家长进行教育,使其懂得作为家长应该尽到的责任,以及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引入心理学的必要性

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在教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常常由于家长和教师理念不同、教育意识不一致,导致家长在接受指导方面显得漠不关心。心理学能够分析家长的心理行为,从而有机协调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教学工作,对幼儿的心理教育达到健康的水平。

三、如何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引入心理学

1积极开展家长心理课堂

幼儿园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能够和家长达成共识,才能更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首先,要让家长明白什么是“家长心理课堂”,即开展家长教育的普及活动。虽然到目前为止,针对家长心理课堂方面还是没有具体的相关阐释,但毫无疑问的是,开展家长心理课堂是对家长普及幼儿教育的最好方式。家长心理课堂主要针对幼儿的家长进行心理学方面的阐释,使家长们注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家长解读孩子的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开展家长心理课堂,一方面能够为家长提供对子女进行心理教育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所以家长心理课堂也可以理解为家长的成人教育。

2在指导中融入共情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研究指出,共情是一种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双方通过共同情感角度思考问题,对结果有一致的认识,那么问题即便不能解决,但至少能够让双方达成共识。幼儿园想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首先就要和家长建立起友好的交流关系,这样才能让家长在幼儿心理教育中跟上学校的步伐,从而达到幼儿心理教育的共识、共行。以往的经验和教育实践都表明,由于家长和教师两个群体上在教育背景、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导致教师和家长不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合作机制。之所以要在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引入共情概念,就是为了让教师深入家长的主观世界,了解家长的感受和立场,通过共情意识来协调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指导工作,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顺利进行。

例如,有些家长因为正处于事业发展期,对于事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和家长进行合适的沟通,引导家长多对孩子进行关注,及时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条件作出相应调整,充分使家长理解教师对待孩子的责任心。对有些存在教育力不足的家庭,教师虽然不能提供学历支持,但仍要担负起教师责任,对家长积极进行教育讲解,耐心地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从而使教育能力有所欠缺的家长能够联合起学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3通过ABC理论指导情绪教育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理论”。这套理论认为,儿童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造成的结果C,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儿童对它有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产生了错误的信念B所引起的,这就是著名的ABC 理论。积极的认知方式对于控制情绪和调节行为具有正影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学校应当及时介入家长的情绪管理,有效引起家长的情绪认知,从而让家长正确处理自我行为,有效调节教育。

例如,有些家长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得特别差,间接地导致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这种消极行为,导致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错误的认知。虽然教师可能“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要勇于站出来指正家长的错误,避免因为家长过于情绪化的管理,而耽误孩子的终生发展。

四、小結

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理论探索, 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有效融入心理学是现今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理论、新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全体教育人员应当继续展开相关研究,以实现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玮.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当融入心理学[J]. 新课程·上旬, 2017(6).

[2]姜永杰. 心理学视野中的幼儿入园适应探析[J]. 幼儿教育, 2016(Z1).

[3]韩筱竹. 对新形势下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6(1):73-74.

[4]桑吉草. 浅谈从儿童心理学视角下分析幼儿教育问题[J]. 职工法律天地, 2016(6).

作者:陈琼

第2篇: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下心理特点的分析

【摘要】为了解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特点整体情况以及与教龄、职称、学历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问卷星收集到问卷5563份,有效问卷为4603份,对其中4478份幼儿园教师对自身心理特点的描述进行编码,发现心理特点呈现积极、消极和矛盾三种类型,并涉及态度、能力、性格、情感、感觉、意志几个方面。运用SPSS21.0,进行教龄、职称、学历对幼儿教师心理特点的回归分析发现,积极、消极的心理特点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非线性关系,与学历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围绕积极型教师的态度及性格、消极型教师的消极情感体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高学历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工作状态

【作者简介】校欣玮(1993-),女,江苏金坛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顾荣芳(1964-),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幼儿园教师也因各种事件进入大众视野,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我是幼儿园教师”,关注、理解、研究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下的心理特点,以探索幼儿园教师心理方面的特质和成长需求。所谓心理特点,笔者依据《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心理”的界定[1],将“心理特点”界定为个体精神活动的特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已有学者针对幼儿园教师心理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的聚焦于某些特定阶段或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如优秀幼儿教师[2];有的关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如职业倦怠[3][4]、职业压力[5]、人格特征[6]等。研究方法上,以量化研究为主,多以量表为工具,在某一省市幼儿园教师中抽样调查。虽然针对性较强,但也存在研究结果受量表维度限制、样本对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来了解一线教师对自己心理的认识,运用质量结合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资料。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星)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多选题和简答题,有关心理特点的问题为其中的一道简答题。本研究在问卷中的具体表述为:“在当前阶段,就工作状态而言,您典型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最终回收到问卷5563份,有效问卷为4603份,教师来自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福建、江苏、广东、浙江、河南、湖南、江西、新疆、辽宁、北京等,涵盖了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八大区域[7]。其中有部分教师的回答为“无”“没有”,或者是有关“心理特征”“心理现象”的名词解释,因此研究者将此类回答忽略,最终得以将4478份问卷的回答作为研究材料。

研究者运用编码法对材料进行分析,由于样本量较大,仅运用三级编码可能导致材料分析不够充分,因此研究者将一级编码的过程细化,分为原始码和一级码,原始码是将原话中关键词提取、罗列,再与其他研究者讨论商议并作修改,最终4478条回答共整理出2403条原始码,根据原始码的词性将所有关键词分为积极型(如积极、热情等)、消极型(如压力大、疲倦等)和矛盾型(如开心而烦恼、悲喜交集等)三类,再分别在三个类别中从原始码开始编码,归纳原始码中的同义词后提取一级码138条,继而通过关联式登录,将一级码中关键词提取成二级码56条。由于一线教师关于心理特点的表述涉及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因此参考心理学中的定义,将积极型、消极型的三级码归为态度、能力、性格、情感、感觉、意志几个方面。

本研究中,态度是指教师基于过去经验对工作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如相信不相信、喜欢不喜欢,以及非外表行为的心理意向;能力是指教师完成工作所需的个人心理特征或人格品质,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性格是指与幼儿园教师专业要求相联系的人格特质;情感是一种主观反应,由于情绪与情感密不可分,本研究中的情感包括情绪和情感,主要是指教师从工作中获得的心理体验,如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等;感觉是指借助感觉器官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对工作的内部感觉;意志是指教师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据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兒园教师心理特点的整体情况

研究者通过编码归纳出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特点可以分为积极型、消极型、矛盾型三类。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积极型教师有2570名,占57.39%;消极型教师有1645名,占36.74%;矛盾型教师有263名,占5.87%。

1. 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教师拥有积极的心理特点

由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教师当前的心理特点是积极的,主要表现在态度、性格、能力、意志、情感、感觉方面。由图1可知,提及最多的是态度,最少的是感觉。其中,态度方面具体体现为认真(672次)、积极(486次)、热爱(430次)。性格方面包括开朗(573次)、耐心(318次)、细心(101次)、淡然(76次)、善良(46次)、自信(41次)、冷静(41次)、单纯(38次)、有道德(30次)、尊重(9次)、温和(6次)、真诚(5次)、果断(4次)、谦虚(2次)。能力方面包括专业能力(226次)、学习能力(80次)、抗压能力(72次)、人际交往能力(40次)、领导力(13次)。意志方面包括进取(309次)、坚持(86次)。情感方面包括幸福(153次)、满意(37次)、成就感(30次)。感觉方面以状态好(34次)为代表。

2. 超过三分之一的幼儿园教师呈现消极的心理特点

由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当前心理特点是消极的,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能力、态度、性格方面,同时还涉及一些外部原因。由图2可知,提及最多的是情感,最少的是性格。其中,情感方面包括疲惫(459次)、焦虑(210次)、迷茫(54次)、没有成就感(35次)、不幸福(31次)、厌烦(26次)、情绪波动(12次)、烦(10次)、困惑(10次)、无助(8次)、压抑(8次)。意志方面以不进取(196次)为代表。能力方面包括力不从心(132次)、专业能力不足(23次)、没有创新(15次)、没有进步(14次)。态度方面包括应付(71次)、不热情(50次)。性格方面包括胆怯(53次)、不自信(34次)、没耐心(10次)、怕吵(3次)。除此之外,关于消极心理的外部原因被提及839次,具体包括压力大(579次)、不被认可(230次)、缺少提升机会(30次)。

3. 极少数幼儿园教师拥有矛盾的心理特点

由统计分析结果发现,5.87%的教师呈现出矛盾的心理特点,其中多数教师直言自己的心理特点是“积极与消极心理的矛盾”,提及次数达到252次,例如,痛(累)并快乐、有时热情有时疲倦、幸福与烦恼并存。

(二)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的相关因素

1. 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在教龄、职称、学历上差异显著

由于心理特点为分类变量,结合教师对问卷中基本信息的填写,将不同教龄、职称、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特点利用SPSS21.0进行卡方检验。其中小于5的期望计数均不超过20%,但职称中最小期望计数为0.47,因此其用似然比卡方检验,其他两者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由表1可知,教师的心理特点在教龄(χ2=62.947,df=12,Sig<0.01)、职称(χ2=91.085,df=8,Sig<0.01)、学历(χ2=56.903,df=8,Sig<0.01)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2. 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非线性关系,与学历呈线性关系

由圖3可知,无论在什么教龄阶段,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都超过消极型教师和矛盾型教师。在全部教龄段,积极型教师人数都占半数以上,同时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教龄的增长基本呈现U型曲线,占比先下降再上升,在1~3年教龄时达到最高点64.56%,在10~15年教龄时达到最低点51.91%;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教龄的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占比先上升再下降,在1~3年教龄时达到最低点28.70%,在16~20年教龄时达到最高点41.46%;矛盾型人数随教龄不同有轻微起伏波动,但占比整体较低,除了在16~20年教龄时达到3.20%外,基本都在5%~8%之间。

由图4可知,无论在什么职称水平,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都超过消极型教师和矛盾型教师。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职称的上升基本呈现U型曲线,占比先下降再上升,在职称为正高级教师时达到最高点75.00%,在职称为一级教师时达到最低点49.82%;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职称的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占比先上升再下降,在职称为正高级教师时达到最低点12.50%,在职称为一级教师时达到最高点44.71%;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随职称不同有轻微起伏波动,但占比整体较低,除了在职称为正高级教师时达到12.5%外,基本都在6.00%左右。

由图5可知,在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层次,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都超过消极型教师和矛盾型教师,但在研究生学历层次,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超过积极型教师。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学历呈线性关系,随着学历层次的上升而下降,在学历为高中及以下时达到最高点75.00%,在学历为研究生时达到最低点41.27%;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学历呈线性关系,随着学历层次的上升而上升,在学历为高中及以下时达到最低点25.00%,在学历为研究生时达到最高点47.62%;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随学历上升也有轻微上升趋势,在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教师中,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为0,在学历为研究生的教师中,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达到最高点11.11%。

为了解各心理特点随教龄、职称、学历变化的具体模型,以验证上述图3、图4、图5的相关关系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真实存在,先将每个教龄、职称、学历阶段的积极型、消极型、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用SPSS21.0绘制散点图,假设积极与消极的心理特点与教龄、职称的关系非线性相关,继而采用回归分析验证心理特点与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虽然主要用于探索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直线回归分析也能够解释线性相关,曲线回归分析能够被用来解释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的平方R2可以用来表示回归效果的好坏,R2越接近1,回归的效果越好[9]。由于教龄选项非等距划分,因此选择每个教龄段的平均数进行回归分析,也由于职称、学历为非度量变量,需转化为虚拟变量进行分析,1到5分别对应五个从低到高的职称、学历水平。

由表2可知,各模型R2均在0.8以上,模型拟合度较好。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现开口朝上一元二次方程曲线,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此两者呈现开口朝下的一元二次方程曲线,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学历呈线性关系的模型成立。

因此可以说明,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教龄、职称、学历上升分别呈现可预测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非线性关系,与学历呈线性关系。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教龄、职称的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随学历的上升而下降,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教龄、职称的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随学历的上升而上升。10~15年教龄、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分别是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最低的阶段,16~20年教龄、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分别是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最高的阶段。

四、讨论

(一)积极型教师多拥有积极的态度和专业适宜的性格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以及“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0],从对积极型教师心理的分析来看,大多数教师的回答也都涉及以上两点。积极型教师提及最多的心理特点是态度和性格,态度方面,认真、积极、热爱提及率都较高;性格方面,开朗、耐心提及率较高。虽然几乎所有职业都要求对工作认真、积极、热爱,但并非所有工作都要求热情开朗、有亲和力、耐心和细心等,这是因为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性格对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有研究表明,教师性格影响对园长管理风格的体验,进而影响教师专业自觉品质发展[11]。虽非要求幼儿园教师一定要非常活泼开朗,但一定程度上,过于内向、沉默、害羞的人可能较难适应幼儿园工作,预备教师可以参考个人先天气质决定是否选择这一职业,同时在后天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反思、改善自己性格的不足,努力培养更能适应专业需要的性格。

(二)消极型教师多消极情感体验

研究者认为,工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有研究发现,专业情感作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重要支撑,可以加速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化[12]。然而在本研究的消极型教师中,情感的提及次数是最高的,可见幼儿园教师在谈到工作中的心理时,有许多消极的情感体验,例如疲惫和焦虑。积极型教师中,情感的提及次数是较少的,可见大多积极型教师不会谈及自己在工作中收获的幸福体验,而是谈及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教师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在工作中收到的情感回馈较少。

研究中还发现,工作压力大、社会认可度低、学习机会少等外部原因导致幼儿园教师消极心理多。同时,在社会文化、观念中,往往将教师比作“园丁”“蜡烛”等,塑造了教师辛苦、无私、奉献的形象,作为与儿童对话、共同生活的对象,情感的互动、思想的交流发生在每时每刻,教师的情绪、心态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我们常常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希望幼儿园教师摆脱成人视角,以儿童为中心,却忘记了教师也是在幼儿园这个场所中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存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教师自身获得成就与幸福并不矛盾,相反,教师一味地牺牲、奉献、默默承受超负荷的工作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对幼儿的发展并无益处。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存在艰难阶段

通过对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分析,我们发现各个心理特点的人數在教龄、职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各个心理特点的人数随教龄、职称上升而曲折变化。特别是在教龄为10~15年、职称为一级的教师,积极型人数占比最低,消极型人数占比也几乎最高,因此,这部分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受到格外重视。纽曼的研究表明,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对一成不变的状态会产生不满足感[13]。姜勇也曾提出工作11~15 年的教师缺乏发展动力,处于职业生涯停滞阶段,自主发展的意识、动机、规划、行为较其他阶段弱[14]。幼儿园教师心理上的迷茫、疲惫、厌倦、缺乏动力,会导致专业发展的停滞,也有可能由于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难以寻到突破,心理上也越发消极。因此,平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更好的平台,有助于教师平缓度过这样一个艰难的阶段,本研究发现,当度过这个阶段,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又有回升。

(四)高学历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发展值得探索

学历对于教师心理特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学历越高,积极型教师占比越低,消极型教师占比越高。有研究也表明,学历越高,幼儿园教师工作干扰家庭的心理资源和情绪情感冲突越严重[15]。这可能是由于高学历教师对自我的期望较高,使得原本并不轻松的工作压力更大,从而造成心理资源和情绪情感冲突。现如今,幼儿园教师高学历化已是国际趋势,我国也有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工作,本科生、研究生去幼儿园工作已不是少数,他们往往需要在新入职阶段迅速适应带班的高强度工作以及越来越多的教研任务,此等压力之下高学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如何真正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幼儿园中体现其最大价值,是管理者们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仅把幼儿园教师看作“工具”的管理者,最终也无法建设成一支有凝聚力、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和自己共同奋斗的“合作者”,是和幼儿一样需要不断“发展的人”。关于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问题,值得研究者持续关注与探索。

【参考文献】

[1][8]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387,381,868,1217,1387,1461,1555.

[2] 邢少颖,贾宏燕.关于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1):43-46.

[3] 关少化.焦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管窥[J].学前教育研究,2004(2):5-7.

[4] 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

[5] 王萍,曹蕊,秦姜艳.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4).

[6] 左吉玉.青岛市幼儿教师人格特征初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1):17-20.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EB/OL].http://www.drc.gov.cn/gzzlhqyjjyjb/ 20021213/144-224-30474.htm.2002-12-13.

[9] 武松等.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3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 t20120913_145603.html.2012-09-13.

[11] 黄娟娟,李洪曾.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品质发展的多元回归与路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8):40-44.

[12] 袁源,周燕.论幼儿教师专业情感的作用与培育途径[J].教育评论,2017(6):122-125.

[13] 彭小虎.社會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4] 姜勇,阎水金.教师发展阶段研究:从“教师关注”到“教师自主”[J].上海教育科研,2006(7):9-11.

[15] 岳亚平,冀东莹.幼儿园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特点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3-33.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成长需求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YJA88002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成长需求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a/2016/01/34)、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04)的研究成果。本文所用调研数据为课题组共同收集的成果。

通讯作者:顾荣芳,grfnj@vip.163.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作者:校欣玮,顾荣芳

第3篇:谈谈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

摘要:面对幼儿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一直都是受到家长以及教师们所重点关注的话题,但是对于我国的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一直都没有实质性的常规方案,幼儿教师们对于幼儿园的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也缺乏经验和了解,以至于忽略了这项工作的重点意义,本文针对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并未我国幼儿园的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常规工作;幼儿心理健康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针对幼儿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一直被幼儿教育部门多次提及,但却没有过多的实质性工作进行分配和管理,这也使得我国幼儿园的教师们对于幼儿园的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存在了解不足甚至是忽略了这项工作。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的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常规工作现状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幼儿园心理健康的常规工作提出相关的帮助和启发。

二、创造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

我们从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做起,首先要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进行着手分析。首先这时候的幼儿年龄偏小,处于一种萌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幼儿需要一个良好并且优越的心理发展环境,再从常规工作的路程和角度看待问题,建设优质的心理环境,教师作为引领人,应当让幼儿在这个优质的环境中感受到关爱和关心,与此同时具有一定的尊重和鼓励,来保证幼儿在心理健康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感。

1、教师与幼儿的肯定性接触

教师是幼儿进行交流的主要人物,也是负责引领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在每天的幼儿园学习环境当中,教师与幼儿在身体以及语言上都有着不同的接触,即使同时教师与幼儿也通过语言和表情进行信息的传达。基于此,就是可以每天对着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以及面部表情上的笑容和身体接触,以此来触发对于幼儿的一种关心和关爱态度,如此便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这在幼儿的心中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2、教师每天发现幼儿的某些进步

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环境当中,教师与幼儿每天进行各种接触,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的形式来表达对于幼儿进步提示,住在幼儿心理会产生一种积极性,幼儿在学习或者是生活中做了某一件事而得到了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从表面看是他们做的好,做的优秀,得到老师的赞扬。而从深层次来讲,有人会觉得只要做了这件事,教师就会鼓励并赞扬,从而养成了幼儿的一种积极心理,以此构建出了幼儿的良好心理环境。

3、教师应积极的关注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

在幼儿的这个年纪,对于他们而言也会有许多的烦恼和困惑,但面对这些问题上,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幼儿的心理做出相應的疏导和排解,有效地帮助幼儿缓解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就是在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内心,并抓住这些困境的重点,有时效性的有一些开导性的话语来关心安抚,让幼儿的内心感受到温暖和鼓励。

三、注意幼儿日常的心理健康检查

在幼儿园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当中,对于幼儿的一些心理需求和健康情况以及情绪上的心理变化都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积极的观察和发现。对于一些幼儿存在的情绪失落,要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行为表现,语言表情来细致观察他们的变化,以此来判断就有了心理需求和当前的心理状态。如果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出现异常,教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积极有效的帮助幼儿走出心理的困境,带领他们走向健康的心理环境。

四、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素质提升以及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卫生保健的观念,在平日里多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当中进行相应的多元化设计和组织,针对幼儿目前的心理状态,来满足他们对于心理上的一些需求。这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良好地促进幼儿的心理素质进行提升,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的心理健康行为。而教师在这其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进入一个积极有乐趣的情绪当中,以此辅助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以及心理健康发展。

五、需要建设完善的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档案

在针对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当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做好相应的档案记录,而档案的数据要具有真实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会儿在入学前进行有效的家访和观察,对于幼儿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排查和询问,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相关的幼儿心理卫生保健档案,针对这些档案进行及时的翻阅和查看,有效地来管理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面对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当中,需要教师具有流程性的进行工作管理,有效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建立有效的幼儿保健健康档案,并时时与幼儿进行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帮助幼儿摆脱心理上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海棠.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4.

[2]王际颖. 学前教育中幼儿心理情况的分析研究[A].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9.

[3]殷青云,黄友旗,李含秋,叶小宏,党亚梅,张双春,程道猛,徐莉萍.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心理卫生现况调查及早期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08):737-739.

作者:朱恋

第4篇:14春幼师《幼儿心理学》教学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徐婷婷

这一学期我主要是担任14春幼师1班和幼师2班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学进度适中,并通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本书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有优点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有待总结提高。

这个学期我利用学生在校时间,一共完成了前十章的教学,同时着重讲授第二章到第十章,其中运用大量时间讲授第五章到第十章(幼儿的记忆、幼儿的想象、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言语、幼儿的情绪情感、幼儿的个性)。

首先,在第一二章的讲授过程中,我主要是以画框架为主,以整本书为血肉,以框架为骨骼,串联式大概讲授。同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有关心理学的著名实验(例如“感觉剥夺实验”等)或者典型的心里案例(例如“猪孩”王显凤等)。这个过程的整体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有所了解,同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至于因为首因效应,因为《幼儿心理学》以理论为主,觉得枯燥无味。但是这一教学过程同时存在着不足:教学过程中没有用到多媒体教学,以至于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然后,在第

三、四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师生互动式进行教学,以教师提问为引子,学生小组讨论自学为主,再来补充学生的不足,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自学的能力得到

1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但是以问题提问式进行教学也存在着不足:学习的目的性过强,学生除了了解本章节书本的主要内容外对其他有趣的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拓展知识明显不足。教书,我认为不仅仅是教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讲授书本知识,更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才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

最后,从第五章到第十章,我为了尽量弥补前面章节讲授过程中的不足,我不仅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在上课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等方法,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在后六章的授课中,我主要是先让学生自学5-8分钟,找出问题的答案,以达到自学的目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穿插视频,或者以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会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学习的印象。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了解到了大量的心理实验,例如讲到表象和想象时,我会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节选杨过第一次看见小龙女是情境,并且让学生在阅读时在头脑中浮现的关于小龙女的形象,而那个形象就是表象。而解释想象则是金庸先生在创作小龙女的形象在头脑中构思的过程则是想象。讲到记忆时,我用实验的方法,会运用文字播放的形式,测试学生的短时记忆,提起学生的兴趣。讲到幼儿的言语时,我会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美国女孩吉妮的故事„„并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会精心选取视频,尽量让每一节课都让学

2 生兴趣提高的同时学到知识。

尽管如此,教学过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善。例如教学质量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估;部分学生课堂仍然有开小差等现象;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的连贯性略显突兀等。

希望会越做越好,把教学工作做好。

第5篇: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

一、简答

1.简述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答:加涅认为学习是由加工、预期、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1)加工系统又称作操作系统,它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映器构成。

2) 执行控制系统 它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3) 预期系统 它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机系统,对加工过程起定向作用。

2.罗杰斯对学习实质作了哪些解释?

答:1)在学习过程的本质上,他认为,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连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在学习的起因和动机上,他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 3)在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4)在学习方法上,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3.简述操作学习的特点

答:首先,在学习方式上,操作学习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

其次,在学习内容上,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

最后,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4.分析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答:1.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 2. 学习动机是强还是弱,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 3.根据叶克斯和多德森的定义,在各种活动中适中的动机水平,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这种适中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4. 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37 答: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辨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会影响到新的学习。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同一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以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6.简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P178 答: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 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7.在我国幼儿园,有哪些游戏分类方法?各类型逻辑联系是怎样的?P185-186 答:1.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两大类。

2.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可分别划分为三种:创造性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划分为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各类型逻辑联系:其一,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只是一种相对孤立的游戏类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其二,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几乎可以渗透到任何一种游戏之中,构成一种复合性游戏。

其三,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智力的因素或成分。

8.分析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 P203-204 答:1.运动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技能,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的骨骼肌运动,是“大肌肉群的”运动。

2.操作是人操纵着一定的器具的运动,表现为腕关节和手指运动,是“精细的”动作技能,需要很大程度的精确性。

3.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运动系统。动作包括了“精细的”操作,又包括了“大肌肉群”的运动。

9.幼儿概念学习有哪些特点?P247-249 答:1)概念学习的操作性 针对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动作性,采用操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其数概念的发展。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由于儿童的个别差异,幼儿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同一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概念学习明显受概念中情绪色彩的制约。幼儿对富有情绪色彩,与自己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概念,更容易理解,记忆效果也更好。

10.简述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 P255 答:1)例证法 为了提高幼儿概念学习的能力,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给他们提供具有不同典型的实例,同时引导他们总结概括其中的共同特征。

2)变式法 变式对幼儿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重要的影响。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11.简述班图拉观察学习过程(法) P270 答:观察学习法是由班图拉提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而避开去强化。

观察学习法,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有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特定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观察学习是一种儿童社会行为学习的常见途径。

12.有助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哪些?P317 答:1)注意的持久性

2)喜欢对事物加以组织、条理化,不能忍受事物间的不协调。 3)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

4)游戏、活动前对老师的指导语很感兴趣。

5)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有暂时的沉默与犹豫的特点。 6) 像用放大镜似地观察事物。

7) 喜欢用幻想作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8)喜欢编故事、作曲。

13.简述幼儿园教育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P344 答:1.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3.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 4.应该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 5.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14.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及其划分标准 P339-340

答:1.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把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

2.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出发,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

15.分析对应于知识类型的(幼儿园活动)指导模式的特点 P367 答: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是由荷兰教学技术专家皮特斯提出。

1.呈现模式 对应于陈述性知识 由呈现信息、练习和表现业绩三个阶段组成,这一模式适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和培训程序。

2.行动模式 对应于程序性知识 常用于培训情境,强调的是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即“当学徒”。

3.探究模式 对应于条件性知识 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

16.加涅提出的指导儿童学习的九项外部条件是什么? P372

答:1.引起注意 接受神经冲动模式

2.告知目标 激活执行监控过程

3.刺激回忆先前知识 提取先学知识进入工作记忆

4.呈现刺激材料 为选择性知觉突出特征

5.提供学习指导 语义编码;提供检索指导

6.引发行为 激活反应组织

7.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8.评价行为 激活提取,促成强化

9.促进保持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17.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特点 P394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三个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包括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对幼儿的评价时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定性为主。在技术上,借助于各种测验或量表。

18.如何建立和谐师幼互动? P425

答:1.从偏重关注事务到兼重关注情感

2.从教师单一主导到师幼双重主体 幼儿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

3.从严格控制约束到适度自主自由

4.从谋求整齐划一到崇尚个性差异

5.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促进全面成长

19.有效互动型教师有哪些心理特征? P430

答: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风格or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0.简述教师应激来自人格方面的因素及其对策 P436

答: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激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在神经质和内向性上得分较高的教师很难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

对策:1.教师要控制应激,要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对应激很敏感的人。如果是,不必放弃奉献精神和降低工作负荷。

2.教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应激反应。了解一下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使自己紧张或沮丧或易激怒。

3.教师要控制应激就要更加仔细地了解别人,换位思考,不要随便下结论。遇事要冷静,保持自己在认识上的客观性。

4.还要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这意味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问题的性质上,权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后执行最适宜的。

5.在现实的生活中,减低应激也是非常重要。简单的放松技术、冥想技术可以使身体和内心,变得平静。

二、论述题

1.事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对现实的意义 P83 答: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该理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和象征性模式。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人在头脑中将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她们组织成赋予某种意义的结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既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也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指导教学实践是有参考价值的。布鲁纳比其他人更注意发现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不过,布鲁纳过分夸大“发现法”的学习,片面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否定学科基本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主张教师可任意设计、编订教材和教学计划,这些极端、片面的做法不可取。

2.分析建构主义对学习、学习者和知识的理解 P100

答:1.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刺激接受者,必须对外部信息作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所谓意义(知识)都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2.在怎样看待学习者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知识虽然包含真理性,但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或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3.我国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有哪些?并加以分析 P191 193

答:1.平行游戏法 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这种指导策略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之中,效果显著。

2.合作游戏法 合作游戏法是一种常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合作游戏法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理展开游戏情节。

3.指导游戏法 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过程。这种指导方法常常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

法。

4.“真实发言人” “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这种指导策略与外部指导有一些相似,即教师无须在游戏中扮演角色。

分析: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和指导游戏法是一种情境内指导。而“真实发言人“则是一种情境外指导。平行游戏法和合作游戏法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而指导游戏法和真实发言人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

4.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P210

答:1.知识经验 知识不是技能,而技能必须运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由于其知识经验的相对缺乏,所以只能依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幼儿自身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对简单的技能技巧。

2.讲解与示范 动作技能学习通常是从教师讲解开始。对幼儿来说,讲解应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过度冗长的讲解要尽量避免。幼儿学习动作技能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的示范。示范是以动作方式表演的,非常直观。示范性的动作由教师控制,动作应明确。

3.练习 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练习虽然是多次地执行某种动作,但并不是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动作方式为目的的重复。指导幼儿动作技能的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练习的目标 2.及时反馈

5.分析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及纠正幼儿错误概念的方法 P250

答: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缺乏识辨能力,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象 7.语言理解错误

幼儿错误概念纠正的方法: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1.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不仅包含事物的本质特性也包括非本质特性;要消除错误,有效的方法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如幼儿认为昆虫不属于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动物应有大的躯体,而昆虫躯体小,所以它不包括到“动物”的概念内涵中。2. 不合理地扩大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中包含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其他特征。要消除错误,有效的办法是多提供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如儿童没有将鸟的本质特征(羽毛等)包括在“鸟”的概念的内涵中,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因而把蝙蝠、蝴蝶都看成是鸟。

6.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P269

答: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观察正面榜样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2.强化评价法 在社会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成人和同样的强化、评价,幼儿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把别人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制,最后消退。

3.体验思考法 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幼儿体验、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4.语言传递法 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认识,以使幼儿获得社会性的过程。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

7.幼儿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P288

答:特点: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初和自然情感分不开。它是直觉的情绪体验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的直觉的情绪体验逐步由具体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所代替。到了大班年龄,幼儿开始具有道德认识,产生伦理道德的情绪体验。

总体来说,幼儿的道德情感还是较肤浅,不稳定,易受感染和暗示。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应加强道德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调节。

培养:1. 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包括:

(1) 有积极、适时、适当的成人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应答

(2) 有是非、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及其情感氛围

2. 要不断丰富幼儿有关的道德认识,将认识和各种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他

们相应的道德情感。

3. 注意调节幼儿的情感。

8.谈谈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学习(联系实际) P325-329 答:指导创造性学习它要求幼儿园能为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改善教育活动环境和改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 幼儿园的环境特征

幼儿园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就会自然地探索可能有的东西,并表现出创造性的动机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幼儿园应设置专门供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活动室,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布置,使其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二) 教师的态度

教师在幼儿创造性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时应具有正确的态度。教师必须明白,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只是其能力的大小不同而已。教师应激励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学习中来,给他们安排自由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2.在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时,教师应具有对创造性的正确认识。即真创造和类创造。即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而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幼儿用新的方式进行某项游戏等都是属于类创造。

(三) 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可以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它包括教师教授幼儿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和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提问的方法等。

(四) 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它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整个游戏过程就是一个幼儿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对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十分有利。

9.论述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及相应的教育指导 P375 答:个性化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的指导原理,即掌握学习原理和继续进步原理。

前者认为,不论各个儿童在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多大,他们都应该获得公平的机会去达到教育的目标。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学习慢的儿童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教育目标可以不同,允许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达到最终的同一目标;不断评价儿童的进步情况以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提供多种选择的教育途径以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为那些在一般教育活动中不能获得成功的儿童提供补习。

后者认为,为了使儿童在一定时间内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儿童都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为儿童提供按他们自己的进度能够完成的进一步的学习任务;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使学得快的儿童扩大学习的范围,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10.试述我国师幼互动外显行为因素 P416-420

答:1.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包括施动者与受动者。任何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方主体向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行为信息,从而引发对方的反应,经过双方主体间行为上的往来而形成的。

2.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

其一,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两种:即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其二,从互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来看,师幼互动行为因其发起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六种,其中教师与幼儿各占三种。教师的三种为:正向、负向、中性:幼儿的三种为进取、畏惧、平和。

3.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

在每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进程中,无论是教师或幼儿作为施动者,他们各自发出的施动行为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倾向,即借助于行为来执行自己的某项决定、计划或表达自己的某一要求、愿望。对于一切师幼互动事件来说,其结果都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要么接受施动者的行为目的,要么对之加以拒绝

4.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以互动过程中施动者与受动者的主体构成可以区分为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1.依据施动行为及反馈行为的实现方式可以区分为言语型师幼互动与非言语型师幼互动。2.依据教师与幼儿在互动行为中所体现的情感特征的交叉组合可以区分九种类型的师幼互动。3.根据师幼互动的主题与结果的关系分为2种类型的师幼互动。

11.谈谈职业教师的压力症表现及如何应对 P439-440 答:教师出现“职业压力症”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具体表现):

1.幼儿园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改革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辄会责怪或迁怒于幼儿。

2.经高度兴奋、失眠、食欲不振,女性教师生理不顺、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在教育工作中,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攻击性。

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可奈何感,当独自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 应对策略:

1.幼儿园中开辟供教师专用的静养、休息室以及专用的研究室,以减少对教师身心的干扰。

2.建立教师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机制,促进教师的精神健康。

3.改善幼儿园教育的气氛和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资料、进修体制等方面的支援。

4.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5.幼儿园的组织、行政部门等要倾听教师的要求、心声,加强教师群体间的沟通交流。

6.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使工作、娱乐、休息锻炼及心理调节有机地协调起来。

第6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总结报告

健康的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基础。因此,我们确立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课题,并于2005年3月被批准立项为市课题,课题组在市、县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按课题研究计划定期对课题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现就我课题组对此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做个总结。

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整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担负着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重担,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促进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关键所在,还是当前学校教育中薄弱环节,都集中反映要在扎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们共同分析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

2、受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孤僻、自私、依赖之类的病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

3、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存在独力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

1 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碍障等。

4、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幼儿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幼儿心理素质不能得到健康发展,抑制了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三)《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健康心理的基础。

(四)国际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学会,为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心理权益宣言》等文件。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极其重要地位。

三、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初步确立了幼儿心理教育的十条目标和五个方面的内容。

幼儿健康心理的目标为:(十条目标)

(一)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二)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四)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五)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能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七)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八)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九)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十)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幼儿健康心理的基本内容为:(五个内容)

(一)爱心教育。爱心即爱人之心。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

幼儿有着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

众所周知,爱是幼儿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中的“太阳”。因此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将点点滴滴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二)探索周围世界的教育。 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通过自然角的设立,科学发现室的设置,每月一主题的师幼环境布置,以及通过节日活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主题活动、比赛活动等开展,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

(三)交往教育。交往是建立个人与社会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 3 交往三步曲已成为我园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其次,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再次,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环境延伸到部队、社区、家庭等,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儿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也是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平时生活管理中,包括吃饭、穿衣、睡觉等,都帮助、鼓励儿童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教育活动中,总是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和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时时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们还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如利用幼儿群体的力量和强带弱的优势,帮助胆小自卑幼儿找能干幼儿做朋友,达到双方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也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四、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心理观察法 ;

2、问卷调查法;

3、心理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个案法;

6、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创新。设立了实验班和对比班,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了全面的调查,并从纵向和横向进行了比较。以实验法、个案法为主,寻找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的方法,并运用了经验总结法。实验结果采取以实验报告、

4 优秀教案、实验课、研讨会、教学论文、家长教师感悟言等形式呈现,每位实验老师做好实验记录,并请领导进行评估。

五、研究的课题的实施情况

(一)课题自2008年9月被确立后,立即成立了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讨论,拟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我们按计划把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幼儿心理现状调查问卷:

1、拟订家长调查问卷方案

2、准备调查表,实施调查

3、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材料和结果

4、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月

1、实施实验、探索对策、落实实验对象

2、根据方案,实施个案研究

3、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

4、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1、总结各班研究成果

2、修改总体研究报告

3、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第四阶段:2009年7月

1、准备材料

2、结题

(二)具体实施情况

1、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联合国于1959年颁布了〈儿童基本权益宣言〉,主要倡导满足儿童在生活、营养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同时提出教师“维护儿童心理权益语言、体态、动作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

5 指导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使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尊重儿童,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倡导教师要努力成为维护儿童心理权益的典范。

通过研讨、实践,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们努力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话语句句注入孩子们的心田,唤起了他们的活泼、开朗和自信。可喜的教育效果也激励着教师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发展的轨迹,深入研究自身的体态和动作。

2、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发展性辅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亲身体验、角色换位、游戏、竞赛、问题研讨等形式,帮助幼儿解决在平时生活和心理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家庭生活问题辅导等。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幼儿处理自己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矫正性辅导是一种面向部分心理缺陷儿童、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和性格特点,恢复其健康心理的辅导活动。它是一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辅导方式。它更多地反映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表现为教师对幼儿“一对一”式的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

一、处理好心理辅导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巧妙地、适时地变“教育者”为“辅导者”。

二、有爱心、尊重幼儿,以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

三、以满足幼儿正当情感需要为前提,鼓励、启发幼儿“说”,教师耐心地听,在需要时采用开导、劝慰、解释、商量、建议、鼓励等方法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及自己的行为,逐步矫正不良行为。

6 与此同时,对心理缺陷幼儿,我们为之建立个案分析和追踪观察制度,通过科学分析,及时采用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方法,并发动其家长做好协助工作,使健康心理养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持续和延伸,以帮助幼儿顺利地渡过矫正阶段,尽快走出心理成长的“危机”。

3、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去。

由于健康心理教育的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培养。而各种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一日活动渗透心理教育又成为我园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举措。我们要求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新观念。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合作团结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异龄儿童之间交往,达到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人格健康成长。在各种活动中,贯彻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原则,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2009年6月18日

第7篇:幼儿心理学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定义: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又将此书发展《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幼儿教育心理是一门什么学科)?

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6.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以直接或间接(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表现其想法及思考,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同伴之间的互动,解决矛盾冲突,获得自信

7. 萌芽期: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之一,确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蒙台梭利著作《吸收性心智》,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

8. 初创期: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是被认为“正统”的,而且是唯一被皮亚杰本人认可的建构主义的幼儿教育模式,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9. 发展期: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10. 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卢梭

11. 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学方案

12. 奥苏贝尔认为学前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

13.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15. 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其确立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教学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1 16. 蒙台梭利提出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其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她为以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教具与学具,作为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被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学法

17. 奥苏贝尔方案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它主要受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

18.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初期,以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这是唯一被皮亚杰本人认可的建构主义幼儿教育模式,一种是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9. 斯金纳是教育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正强化和负强化

20. 替代学习或替代强化定义: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

2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观察学习也是儿童创造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

22.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非常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及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3.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三种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

24. 构建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或观点或看法?

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室主动建构的

25. 斯金纳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把这种只是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把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26. 强化原理及强化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塑造与消退

27. 个体的学习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的

28. 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从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9. 人本主义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主要包括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等

2 30. 认知心理学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就是获取,保持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加涅提出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式被公认为是较好的解释模型

31. 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加涅,斯滕伯格等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则有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斯的发现学习论,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其中包括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

32. 发现学习室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

33.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主要有随即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34. 程序教学: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35. 学习定义: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36. 脑功能发展存在两个明显加速期,第一次在5~6岁左右

37. 幼儿学习障碍:多动症与学习,学习困难

38.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

39. 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的学习,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交往中的学习,游戏活动

40.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41. 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幼儿期还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42. 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好奇、兴趣、诱因

43. 好奇是幼儿学习最主要的动机,好奇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活动

44. 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外在动机逐渐增长,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45. 学习迁移分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3 46. 相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即桑代克提出的相同要素说,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发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是由于练习的领域与所要迁移的领域之间有相同的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同要素越多,则迁移性越强,反之则迁移性越弱

47. 概化理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48. 幼儿的主动学是由动机引起的

49. 动机是只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50. 好奇是幼儿最主要的动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诱因是幼儿学习的外在动机

51. 科隆巴赫和是诺通过研究区分出两种动机:防御性动机和建设性动机

52. 迁移可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53. “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

54. 学习迁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从迁移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效果来说,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的发生方式上,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萨洛曼和帕金斯提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55. 教师教育幼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① 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及学习特质

② 幼儿的个别发展状况——了解群体里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及需要,以针对不可避免的个别差异调整教育方式

③ 幼儿所处的社会及文化——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才能确保孩子的学习经验是有意义、有相关性的,并能显示对幼儿及其家庭的尊重

56. 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

57.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反映了儿童在智能方面的差异,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即语言,逻辑或数学,音乐,空间或视觉,运动或身体,人际,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

58. 案例妮妮和安安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属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

59. 学习风格的两种类型详细理解:序列性学习者,偏爱以序列步骤的方式学习;整体性学习者,喜欢以分层的方式学习

4 60. 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环境类,情绪类,社会性,生理性,心理性

61. 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补偿,治疗,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个别化教育方案

62. 幼儿学习的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性别等

63. 适宜性教育的适宜性包括两个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差异,能力,文化,兴趣,发展

64. 个别化教学的形式有:诊断,直接,系统化教学,精熟学习

65.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66.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

67. 制约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有: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探索

68.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69.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7中智能中,语言智能可以说一出生即开始发展

70. 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皮亚杰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

71. 乔姆斯基先天伦观点:乔姆斯基假设人类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语言获得装置”

72. 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学习是社会化和文化的行为,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73. 婴儿最初掌握语言是通过模仿学会的,婴儿学习语言的两大途径是模仿和强化

74. 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倾听、积极反馈,鼓励尝试使用语言,肯定期待

5 75. 幼儿园班级管理定义:指教师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也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

76. 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全面关注,并行处理,过渡环节的高效,让每一幼儿参与进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

77. 幼儿学习评价定义: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

78. 学习评价的分类:从评价目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从评价进程分为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评价的参照物分为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79. 情景观察定义:指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的学习

80. 多彩光谱定义: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历时多年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

81. 多彩光谱评价的四个显著特点: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而且还特别关注幼儿的学习风格,并提出幼儿学习活动风格的评定表

82. 幼儿与教师角色: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教师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教师为幼儿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83. 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

84. 专业人格特征:激励性人格,灵活变通性,爱心与同理心,情绪稳定

85.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6. 斯金纳提出操作性原则

87. 概化理论是贾德水中打靶提出的

88. 韦纳提出了归因论因素来源于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89. 行为主义教学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不包括非指导性教学

90. 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离不开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一理论的观点,幼儿家庭与幼儿所在园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处的环境是小环境系统

6 91.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心理家是布鲁纳

92. 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要求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角色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93. 在婴儿期,儿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等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操作学习

94. 很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论”,有一个阶段,教师有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机,但在自主发展的规划上有所欠缺,这一阶段是新手—动机阶段

95. 中小学教师一般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幼儿教师则较难做到,很多主体活动、生成活动需要教师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人格特征是灵活变通性

96. 当前,进程农民工子女接受早期教育的问题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群体幼儿提供服务的是治疗模式

97. 面对某项学习任务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把重点放在一系列子问题的解决上,重视子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有些儿童则倾向于对所有子问题惊醒全盘统筹,这两类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属于学习风格的差异

98. 最早论述儿童学习的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99. 强调教师应通过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

100. 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包括外在动机逐渐增长,内在动机以好奇和兴趣为主以及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101. 大量研究证实,脑功能的单侧优势会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102. 从学科性质来看,幼儿教育心理学特别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

103. 强调评价应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及幼儿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与频率,这种幼儿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的评价

104. 研究幼儿同伴关系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测量法

105. 教学对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别差异适宜,和年龄适宜

106. 最早设计出幼儿园玩具“恩物”的教育和心理学家是福禄培尔

7 107.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著作是《教育心理学》

108. 在创设幼儿园活动室内的环境时,活动区的数量设置应考虑班级幼儿的人数和年龄

109.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

110. 自然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

111. 教师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

112.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

113. 内在动机: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

114. 简述“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实施的程序?

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通常称为基线,教师采取矫正措施

115. 幼儿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广域性,参与性,多元性,生成性

116.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① 科学地研究与阐述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 ② 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 ③ 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117. 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幼儿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

118. 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

119. 如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

① 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 ② 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③ 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④ 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120. 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卢梭

121. 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和从属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

122. 行为主义教学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包括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

8 123. 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学方案

124. 发声性模仿,双向性模仿,按成人要求模仿属于婴儿在学习语言方面主要的模仿方式

125. 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有五种,其中不包括设置纪律和规则

126. 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其中包括程序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127. 提出“观察是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128. 幼儿教育者,幼儿学习者,环境和教学属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主要变量

129. 依据评价目的,幼儿学习评价可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30.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加德纳

131. 幼儿园同伴关系主要有五种,其中包括受欢迎型,被拒绝型,有争议型

13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乔姆斯基先天论,皮亚杰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属于幼儿语言学习传统理论

133. 幼儿学习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其中包括评价目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134. 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其中包括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135. 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幼儿教师主要有三种角色,包括养护者,榜样,沟通幼儿和社会的中介

136. 迁移的发生在与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因素,这种观点是图式理论

137. 关于幼儿的创造性,其不是一种初级创造,其前提是有接触事物心向,目的是获得创造性结果,常体现于游戏,前提是有接触事物心向,目的是获得创造性结果,常体现于游戏

138. 关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行为主义观点是语言获得源于强化

139. 幼儿教育活动的广域性,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完整”教育观

140. 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141.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加盟哪里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

9 142. 海德尔提出个体归因有两种: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

143.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这种迁移称为正迁移

144. 幼儿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145. 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主要有三种:同伴提名法,同伴行为描述法和同伴等级评定法

146.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激畅性,独创性,灵活性

147. 帕克认为按学习风格分,学习者主要有两类:序列性学习者和整体性学习者

148. 婴儿学习语言有两大途径,模仿和强化

149. 根据评价标准,幼儿的学习评价可以分为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150. 发现学习:指儿童学习和掌握一般原理规则与知识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即探索新情境、新问题的学习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于实验的能力,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探索态度

15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52. 学习的迁移: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153. 幼儿社会性:指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

154. 罗杰斯认为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哪些因素?

①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 ② 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 ③ 学习是全方位的 ④ 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155. 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

① 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 ② 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③ 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④ 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10 156. 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① 幼儿自身素质对社会能力发展 ② 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 ③ 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 ④ 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

157. 针对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有哪些适宜性教学方式?

资源利用,补偿,治疗,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个别化教育方案

158.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关于学习有哪些主要观点,请一一阐述

答: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① 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

斯金纳把那种只是有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把个体主动发出的、收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斯金纳认为,个体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在学习中有主导地位,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无论事前是否有引发这一行为的刺激,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跟对在反应之后的强化物,而不是在反应之前的刺激物,因此,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方式就是 R—S,而不是经典行为主义主张S—R ② 强化原理

强化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个体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特别强调两方面:一是他认为铅华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关系,分两类型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二是斯金纳指出了强化的个体差异性和情境性

无论正、负都是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往往容易与惩罚混淆,斯金纳认为负强化与惩罚有本质区别:目的不一样,实施的方式不同,结果不同 ③ 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

斯金纳根据强化原理设计了两种强化技术:塑造与消退,塑造是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消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代币强化的方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小红花,小红星,盖章,卡通贴纸,特制的塑料币等可以代币

159. 幼儿的学习主要有哪些特点?

① 容易被扼杀学习主动性 ② 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③ 学习的无意义性和内隐性 ④ 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160. 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其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观点采择是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

11 161. 婴儿语言学习的方式是理解和创造

162. 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被称为总结性评价

163. 幼儿学习评价应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其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

164. 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包括表情丰富性

165. 幼儿教育活动的参与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民主儿童观

166. 成人先模仿婴儿的发音,然后婴儿模仿成人,这称为双向模仿性

167. 关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行为主义的观点是语言的获得源于强化

168.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海伊/斯科普方案

169. 依据评价进程,幼儿学习评价可分为学习前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170. 罗杰斯将学习分为两种,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171. 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主要有三种,其中不包括同伴行为描述法

172. 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语言发展能力的心理学家是乔姆斯基

173. 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不包括教师效能感训练

174. 主要体现为创造的产品不属于幼儿创造性学习主要特征

175. 管理班级时教师能同时兼顾多种课堂活动,这被称为并行处理

176. 迁移的发生在于儿童对知识有概括性理解,这种观点是概化理论

177. 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到的三大变量是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178. 斯金纳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操作性反应和应答性反应

179.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分为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180. 布鲁纳主张幼儿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

181.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消极的影响,这种迁移为负迁移

182.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

12 183. 认知主义代表人物韦纳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

184. 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分别是情景记忆,程序记忆,语义记忆

185. 正强化: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教师的奖励性刺激

186. 动机: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

187.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前的影响

188. 学习困难: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189. 班杜拉认为观察榜样行为可能产生哪些学习效应?

观察学习效应,抑制效应,社会性促进效应

190. 关于幼儿的学习,脑科学研究有哪些发泄?

答:首先,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其次,由于幼儿期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果具备良好,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最后,脑科学研究还发现,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191. 幼儿的学习动机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 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 ② 外在动机逐渐增长,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192. 幼儿自身哪些因素影响其社会能力的发展?

① 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 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其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③ 社会信息加工技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

193. 幼儿社会性教育主要由哪些原则?

情感支持,行为实践,榜样作用,一致性,随机教育

194. 幼儿语言学习,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与策略?

① 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 ② 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 ③ 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 ④ 倾听,积极反馈

⑤ 鼓励尝试使用语言 ⑥ 肯定期待

13 195. 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①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② 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③ 独立探索——让儿童独立探索 ④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⑤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儿童个人的自我评价的学习小组对个人的

学习评价

196. 随机通达教学

是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在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思潮中,美国学者斯皮罗等人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特别引人注目,斯皮罗等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建构性学习的过程,以揭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机制

197. 幼儿主要由哪些学习方式,请阐述分析

① 观察模仿学习,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来学习 ② 操作学习,操作学习室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物体的探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离不开幼儿的操作活动 ③ 语言理解学习,语言理解学习,用于在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 ④ 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种学习活动中,兼有几种学习方式,特别是语言,观察和操作学习的结合 ⑤ 交往中学习,与成人,同伴的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交往满足幼儿的认知性动机,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⑥ 游戏活动,游戏使幼儿进行学习和反战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198. 采取哪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① 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② 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③ 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④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8篇:幼儿心理学试卷

班级:16幼师

科目:幼儿心理学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易受感染

B、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比较深刻

2、上初中后,需要学习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判断等,都需要

(

)思维。

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创新性思维

3、不同气质特点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5、幼儿在看图书时,指着坏人说:“坏蛋、坏蛋”,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

是非感

6、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 )。

A.需要

B.兴趣

C.能力

D.气质

7、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父亲

B.同龄人

C.母亲

D.教师

8、不属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  )。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很不稳定

9、幼儿最早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0、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11、(

),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

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

12、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13、“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14、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5、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

B.反复细心的说明和解释

C.与练习相结合

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

2、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

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幼儿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发展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5、人最基本的情绪形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种情绪形式。

6、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由____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______,最后发展到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

2、情绪:

3、性格:

4、亲社会行为

5、思维: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激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控制不良的激情发生?

2、如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简述培养幼儿言语能力的方法?

4.简述同伴关系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小米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她每次哭闹的时候,妈妈总是拿喜羊羊来哄她。小米看到喜羊羊就不哭了,还抱着它不撒手。但是小米上大班的时候,妈妈发现这招就不灵了,喜羊羊已经引不起小米的兴趣了。

问:1)、这反映了幼儿兴趣的哪一种特点?

2)、我们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

第9篇: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习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高官贪腐犯罪下一篇:茯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