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介绍(共8篇)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实验心理学课程包括两个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为学生看懂心理学的实验报告以及将来自己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侧重介绍经典实验的实验程序,即不仅介绍各心理过程研究的主要结果,而且还要让学生清楚这些结果是怎样从实验中抽取出来的。
为了满足上述教学目的,课程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等一般研究方法,然后选择注意、知觉、视听觉、记忆、思维、意识、心理语言学、情绪与归因等主要过程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同时,通过实验心理学实验课中选用的实验来配合理论课的教学。实验课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方法,还可以让他们熟悉一些随学科发展涌现的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实验心理学实验课包括 30 多个实验,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儿童心理学实验、基本心理能力的实验测定、经典心理学实验和认知心理学实验等五个部分。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的效果和反馈,我们在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调整,在原来的经典实验的基础上,随着学科的发展,我们在逐渐补充一些科研前沿领域的新课题,如意识研究、记忆错觉、语言的动窗研究等,选出一些比较稳定、成熟的实验范式来作为教学实验。
由于传统实验仪器不够精确,大部分实验仪器已被计算机取代,现在 90% 左右的实验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有实验的计算机程序都是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研制开发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心理实验系统(包括 60 多个实验),心理实验系统也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在实验心理学课程的考核中,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题目,独立设计实验,并根据得到的基本结果,充分利用统计分析等手段,完成一项实验研究。考察学生对实验研究方法及科学论文写作的掌握。
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讲解各自的研究结果,接受同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术报告能力。这一教学环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不仅积极准备自己的报告,同时在听取别人报告的时候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维果茨基,活动理论,游戏理论,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被誉为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仅次于皮亚杰的心理学家, 有心理学界的“莫扎特”的美誉。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 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本文将维果茨基的主要心理学理论予以简要介绍, 并对其理论进行简单的评价。
一、维果茨基主要心理学理论
1、活动理论
维果茨基首先提出了两个假设:第一, 关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间接性的假说;第二, 关于内部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 先是外部活动后是内部活动的假说。这两个假说成为他以后研究的基础, 特别是第二个假说是活动理论的基础。维果茨基还提出了“意识与活动”统一原则, 即意识是以活动作为其客观表现的。他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分析后指出, 人的心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2、游戏理论
他的游戏理论为人们理解游戏提供了新的视角。维果茨基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对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认识、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游戏的关键特征、游戏的作用等。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观点如下: (1) 对幼儿游戏社会性本质的客观认识。维果茨基认为要把幼儿游戏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来研究, 脱离这一条件就不可能认识游戏的本质属性和主体性价值。 (2) 对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维果茨基认为, 游戏先于发展, 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3) 对游戏的关键特征的认识。他认为游戏有两个关键性的特征。 (1) 象征性游戏创造的想象的情景中允许幼儿有一些不现实的愿望。 (2) 象征性游戏包含了幼儿进行游戏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 (4) 对游戏作用的认识。幼儿的心理在游戏中得到发展。首先, 维果茨基强调游戏使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其次, 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3、教学与发展理论
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由维果茨基首次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的, 他当时引入这一概念是为了解决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复杂关系。维果茨基给“最近发展区”下的概念是:儿童在成人指导和帮助下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活动中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有差距, 这个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种观点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 因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教学应当尾随发展, 巩固通过教学已获得的东西。
4、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维果茨基认为传统心理学的一切实验方法都是按照S—R的公式来设计的。他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地应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 创立了以下具体研究方法: (1) 研究人心理发展的辩证方法; (2) 机能系统分析法; (3) 因果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 (4) 双重刺激法等。
此外, 维果茨基还对“心理学的危机”做了精彩的论述, 并对心理学如何克服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他的理论也构成了社会建构主义等理论的基础。
二、对维果茨基理论的简要评价
1、维果茨基对心理科学的重要贡献
维果茨基在正值创造高峰时不幸因肺病逝世, 然而维果茨基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维果茨基一生涉足心理学的众多领域, 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为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首先, 维果茨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新局面。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要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史上是没有先例可循的。维果茨基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 经过了挫折与失败, 维果茨基终于找到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具体途径, 那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以实践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石, 把活动和工具作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从而开创了世界心理学的新局面。例如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对游戏本质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把游戏的幼儿从游戏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从而彻底地批判了游戏的本能论。
其次, 维果茨基首次提出关于高级心理机能历史起源的理论, 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这对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问题就不能忽略两点认识:其一是人类社会文化随历史发展而演变, 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儿童, 其认知发展将不尽相同。其二是人类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同时代而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历程亦将有所差异。此外, 维果茨基倡导不仅研究思维中文化间的差异, 而且还要研究思维中的历史变化, 研究在同一范围内在不同程度上有联系的和具有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人们的思维。维果茨基的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思想, 企图将根据少数事例所构建的理论扩大推论于解释普遍的认知发展心理现象。此举虽然符合自然科学法则, 但不能不说是忽略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2、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局限性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简单概括,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主要有以下不足:
首先,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狭隘地理解历史主义原则。在人的心理发展中文化历史观只看到了一个因素, 即内部的工具 (符号) 是实现某种心理机能的手段。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 而文化历史理论既没有阐明, 也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而它对历史原则的理解是狭隘、片面的。
其次, 他企图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大小预测儿童智力发展的前景。即通过测量“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来选拔人才, 忽略了人的后天教育与学习。即使在苏俄国内也有人对“最近发展区”提出异议, 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分夸大了教育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同时, 对“最近发展区”究竟如何进行测量也存在争议。
最后, 维果茨基反驳了根据社会决定论、历史主义、系统论原则来改造心理学的看法。他把这些方法论的目标翻译成具体的、科学的方法, 使心理学家能在实验室、儿童研究室和医院里就能进行心理学实验。认为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单一或有限的, 忽视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 主编.心理学理论精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
[2] 王光荣.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J].心理学探新, 2002 (4) :7-11.
[3] 吕晓, 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6) :53- 55.
[4] 麻彦坤.维果茨基对心理学的方法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37-141.
文章以作者在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的学习体验为基础,对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在学习支持服务、学习环境、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有效性、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导航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7—0029—05
一、什么是混合学习
20世纪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E-Learning)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技术带给了人们无限希望,人们期待技术可以弥补一切,大有盼着以计算机、网络替代黑板的趋势。但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人们发现纯粹的在线学习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问题:在线学习缺乏人性化的沟通,人际互动缺少情感、情绪交流,学习者的孤独感难以消除,难以形成归属感;在线学习的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的仿真环境不利于技能的深层培养;学习内容难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即时反应进行及时调整等等。[1]于是在对有效学习模式的探索中,混合学习逐步引起了学校教育领域的关注。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面授学习 (Face-to-face Learning)与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相融合,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由于在在线学习中加入了面授(Face-to-face)的环节,使得单纯的在线学习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弥补。因此混合学习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高度关注。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把混合式学习视为知识传递领域内最重要的十个趋势之一。[2]
由于混合学习能够降低成本,在学习时间、地点方面给学生更多的方便,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又能享用面授教学带来的好处,使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互为补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尝试混合式课程教学。[3]在混合学习的发源地美国,高校的45%的课程是通过混合学习来实施的。预计未来2至3年内,其比例可能达到55%。[4]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柯蒂斯·邦克教授(Curtis Jay Bonk)更是预测:2020年之前,高等教育中的大多数课程都将以混合学习或网络辅助学习(Web Supplemented Learning)形式存在。[5]在亚洲高校,混合式学习应用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韩国国立与私立大学混合式学习的利用率已达到97%。在我国,混合式学习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超过60%的中国高校已经开始使用课程管理系统,以支持校内全日制学生的混合式教学。[6] 除了普通高校外,作为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生力军的中央电大自1999年开始,也一直致力于在教学中推行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2011年2月至8月笔者有幸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Ualbany SUNY)教育学院做访问学者,访学期间,对混合学习的课程教学作了特别关注。笔者所选修的课程中,除了一门纯在线课程外,其余均为混合学习课程。下面以其中的一门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为主要例证,对所体验的混合学习课程进行介绍。
二、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1. 学习支持服务
新的课程开课前,教师会发给学生一份书面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 课程信息和教师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和编码、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师的联系方式、办公地点和时间等; ② 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对本门课程开设的背景和意义、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最终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阐述;③ 学习环境,对如何进行混合学习进行指导,重点介绍在线学习的网上地址、登录方式、学习理念和要求等;④ 课程设计与活动概述,结合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要求进行细化,让学生清楚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及应采取的学习策略;⑤ 课程阅读文献以及教材信息;⑥ 课程表,这是课程的总体安排表,它将课程内容模块的时间安排、每周的学习主题、文献阅读任务和在线学习活动内容等一一列出;⑦ 课程考核评分标准,对作业、学习活动、考试所占分数比重进行说明;⑧ 其他,诸如对版权保护、学术不端的规定以及为残疾学生特别提供的信息等。
学校网站中专门为学生设立了“信息技术服务”(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网页,向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指导。在这里,学生可以查到校园网技术管理部门的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在线课程的注册办法、流程等信息,还可以获得在线学习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答服务。另外,该网页还提供一些与在线学习有关的常用软件的下载等。
在线课程的网页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除了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安排进行详细介绍外,课程网页还会针对本门课程在线学习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专门设立栏目进行指导。比如在“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这门课程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构建,WIKI这种多人协同写作系统在该课程的在线学习中非常重要。因此该课程的网页中专门列出了WIKI的介绍和使用指南,针对经常用到的诸如如何在WIKI环境中创建、添加页面,如何添加链接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指导。
2. 学习环境
由于是混合学习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面授课外,还需要学生在线进行学习。在笔者体验的几门混合式学习课程中,在线学习过程是在Blackboard9.1教学平台中进行的。Blackboard是微软公司针对教育领域开发的流行于全世界的学习管理系统软件,拥有美国近50%的市场份额,用户中不乏哈佛、斯坦福等知名高校。Ualbany SUNY也不例外,使用了Blackboard系统作为在线学习的平台,向学生提供混合学习课程或完全在线课程。目前学校共有500余名教师使用Blackboard平台向学生提供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网页调查数据表明,该校92%的学生喜欢在线课程这种学习方式。
Blackboard是一个个人化的平台,当学生登入Blackboard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注册的课程。老师和学生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功能,进行交流和学习。学生只要定期上来查看课堂上有没有新的课程相关资讯,就可以了解老师接下来要大家做的事情是什么,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后,将上课的讲义放到平台上,让学生们自由下载。[7]笔者所体验的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在线课程主要设有课程介绍、教学目标、学习资源、课程安排、课程地图等内容以及讨论区、工具箱等栏目。课程地图(curriculum map)是国内网络课程中不太多见的一个内容,它简要地将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框架、逻辑结构和内容布局以及相关的学习活动一一列出,使学生能够对该课程的总体情况和主要架构一目了然,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个课程导航的作用,
目前Ualbany SUNY已经推出了Blackboard移动学习项目,使用Ipad、Ipod Touch、Iphone等通过Wi-Fi连接,就可以浏览和点评信息、学习资源、Blog和期刊以及参加讨论等。除了不能下载文件、提交作业和考试外,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进行在线学习。
3. 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
(1)课程组织与安排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表(Course Schedule)把课程的总体安排计划向学生介绍清楚。以“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为例,该课程将所学内容分为了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更为具体的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详细列出该单元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对需要阅读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获取路径或方法以及在线的学习任务等都以表格形式做了简洁的表述。还对每个单元的面授时间进行了确定。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对混合学习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指导思想。这部分的设计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度的结构,决定了该门课程混合学习的优势能否发挥。
(2)面授学习
在面授课堂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发展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被频繁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大量的学习任务需要小组协作完成;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反思,老师精心组织了大量的讨论。因此,在面授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活动并非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以大量的讨论、课堂陈述、评价等活动方式来进行,教师的点评与讲授贯穿于这些活动之中。课堂陈述(Presentation)是美国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相当于口头学术报告,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文献阅读任务,在与师生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堂陈述这种形式将自己的观点系统地表达出来。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堂陈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在线学习
混合学习课程中,大量的教学任务需要通过在线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在在线学习这个环节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在线学习资料的提供、在线的点评来完成的。而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线学习资料的阅读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在线讨论、资源共享、协作作业、评价反思等。如在笔者体验的课程中,学生要阅读大量的教师上传的文献资料,为在线和课堂讨论做准备,并完成各种作业,提交到在线平台。由于课程具有Web2.0的特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在线提问与答疑也是在线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提问,除了教师会进行释疑外,学生之间也会进行互助答疑。另外,学生也经常会对学习内容、其他同学发布的作业成品等进行点评、反思。
除了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外,教师还会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校外见习、参观等活动,以作为以上教学活动的补充。
4. 学习评价
在混合学习课程中,笔者感到美国教师非常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形成了以综合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如在“Creative,Learning,and Knowledge Media”这门课中,对知识建构的设想部分占35分,对知识创新的教育原则的贡献占25分,对核心主题的自主学习占30分,参与在线和课堂讨论占10分。由此看出,老师要考量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某些理论、内容的学习,而且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的实践行为及效果。
三、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的特点
在混合学习中,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各自如何定位?在线学习学什么内容?课堂面授应教授什么?二者应怎样混合?这是混合学习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些问题,也是混合学习研究的核心问题。美国混合学习课程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和设计思路,并体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贯穿其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远程教育教学人员去深入思考和借鉴。
1. 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与我国当前远程高等教育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主不同,美国大学教育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笔者所体验的几门混合学习的课程中,从其教学目标来看,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课程教学目标中,还是在教学活动组织以及学习成绩评定办法中,都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具备了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否通过学习提升了研究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的引导和鼓励,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各门课程所追寻的最终学习目的之一。学生课外任务多、师生互动多、动手实践多、阅读量大、讨论量大、写作量大是美国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生动写照。教师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上。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少,点评多;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是由老师来唱“独角戏”,而是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来完成的。任何一位学生的观点、意见和作业都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虽然这些观念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提倡,但美国高校混合学习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细节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2. 学习资源丰富、实用
在笔者所体验的混合式学习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课程阅读资料(Course Reading)和各种形式的材料,以及师生对于问题形成的WIKI形式的记录、学生提交的作品等等。与国内高校不同,美国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其网上课程中,国内常见的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且制作精美的课件非常少见,更多的是老师为学生精心选择、准备的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的东西浪费时间和精力。课程阅读资料是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对海量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课下大量的文献阅读,使学生能够对研究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判断,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为课堂讨论和在线讨论做好铺垫和准备。
除了大量的文本形式的阅读文献外,大量视频资料的频繁应用也是美国课堂上的一大特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和展示时,经常使用Youtube等视频网站中的或自己拍摄的视频素材来说明问题。他们自己所拍的视频资料也一般都会及时上传到视频网站上,方便他人使用。视频素材的大量运用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和真实,为问题解决创造真实情境提供了方便。
3. 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各自的优势,使混合学习的有效性得以发挥
在线学习和课堂面授两个环节各自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核心任务,两者之间如何做到转换和衔接自然流畅?这些其实都应当取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如上文所述,美国大学混合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教学互动量大、讨论量极大,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展示、总结、归纳、反思的作业很多。因此,在线学习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浏览、学习老师上传的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为后面进行的课堂讨论、展示做准备。在线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二是进行各种讨论,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的教学互动,并实现学习知识的共建共享,比如通过WIKI对某个问题进行提问、释疑、质疑、反思、总结等,老师和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在线的互动,体现出知识建构的轨迹。在线学习的第三项任务是完成各种作业的在线提交。有些课程制定了在线作业甚至在线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完成考试。
在课堂面授环节中,主要任务是围绕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并在点评过程中,介绍一些前沿性的理论研究成果、自己的观点以及利用各种媒体表现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境等等。
学生和老师在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过程中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作用,两者各有侧重。在线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是面授学习的基础;面授学习是在线学习结果的归纳、提升与导航,引导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进入下一轮在线学习过程。通过老师对教学活动组织的设计与安排,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参与度
美国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的高参与度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因为美国学生由其所接受的西方文化的熏陶和长期的教育训练而在这方面形成的素养外,美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引导。
为了保证教学互动的实效,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个“自我介绍”的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简介作为一个主题发表在在线平台讨论区中,详细介绍自己的情况,以此作为学习开始前的“热身”,以消除学生间的陌生感。同时,老师设计大量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和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熟悉程度进一步加深,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为了保证讨论、展示等活动的质量,老师将讨论主题和需要研读的参考文献在开学之初就下发给学生,学生可在教学大纲、课程地图中清晰地看到下次课堂讨论的主题和需要研读的参考文献,从而在课下做足功课,有备而来,有言可发,有言想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要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丰富的、真实的情境。这一点在美国所体验的几门课程中感受颇深。大量的基于真实环境的任务,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形式的真实案例(如在课堂中大量视频资源的运用等),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情境和题材情境。他们能够结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对所学内容进行验证、讨论甚至质疑,真正引发思考。这些提升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角色认同感,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
另外,对学习过程的各种参与也都将进行考核,并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成绩评定方面体现了对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的重视。
5. 重视学习导航,保证学习效率与学习探究之间的平衡
在混合学习课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在在线学习平台上上传大量的专业文献要求学生进行研读。如何在这海量的资料中明晰思路、形成观点?如何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失去方向、不陷入误区,避免没有结果的无效学习?在笔者体验的混合学习的课程中,无一例外地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导航。这种导航的主要目的就是明确方向,明晰任务,对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探究的内容及时进行指引、点评。
首先,这种导航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在美国大学教育中,课程教学大纲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契约”[8]。通过它,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它对每个教学内容模块的主要内容、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各自要完成的任务和所需时间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够按照教师设定的教学活动主线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大纲真正成为学生利用率最高的的学习工具之一。
另外,学习导航还体现在“课程地图”中,课程地图中简明的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图能够自始至终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导航和定位作用。
除了教学大纲和课程地图外,教师在混合学习课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导航作用相当重要。在混合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讲授很少,大部分是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讨论中所持有的观点等进行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保证学生不在探究的过程中迷航,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搭建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首先,这里所说的应用心理学硕士是学术型的心理学研究生,要与应用心理硕士(专硕)区别开来。博仁教育给广大心理学考生详细介绍一些应用心理学硕士(学术型)考试科目、研究范围、研究方向、招生院校等情况。
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从2007年开始全国统考,初试的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可以报考的专业有三个,即: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每个专业下面又分多个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二级学科,研究范围包括: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工业、社会、医学、运动和军事等领域的心理学问题。研究方向有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过程、群体与大众心理、中国人(包括各民族)社会心理、司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体育教学心理、运动训练心理、训练手段与方法、军事作业心理、军事人员选拔与评价。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一直都是报考的热门,深受考生的追捧。国内目前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有80多所院校,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排名靠前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
能够选择心理学专业作为我大学期间的主要学习方向,我很兴奋,我对这个专业很有兴趣,希望我能够在四年了学到专业的知识,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在大学的四年,我不论是在思想还是在社会实践能力,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交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受能力,富于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挑战。
大学期间的学习方面,我刻苦努力,虚心好学,对于专业知识兴趣浓厚,善于思考和分析,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在大学期间获得**等奖学金和**等荣誉。我的英语基础良好,已获得了大学英语**级证书。
工作上,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性技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在工作方面进步很快,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校期间,我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朝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课外书,对增加我的课外知识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启到不可小看的作用。
一、国内主要心理学网站
中国心理学网 :http:///enpsy/
二、国内心理学期刊杂志简介
1、心理学报:《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心理科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
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心理学探新:《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8、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
9、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三、国外心理学网站荟萃
心理理论与实践
神经心理学中心
心理卫生,心理干预,社区心理学
思维网站
psychehttp://psyche.cs.monash.edu.au/
Perception on-linehttp:///
儿童焦虑网 http:///jingpi...nkecheng2/index.htm
北师大精品课程:发展心理学
北师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
河北师大精品课程:认知心理学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大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
华南师大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社会心理学南京师大精品课程:心理学史
西南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
西南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华中师大精品课程:教育心理学
1《生理学实验模拟系统》封面设计及制作
为适用于普通计算机播放, 《生理学实验模拟系统》采用宽∶高=1.33∶1格式。封面上方为该软件的标题及制作单位, 标题下为细胞膜及离子通道动画, 图的下方为设计及制作人员信息。封面的左侧上方是一个动态滚动文本框, 内容为《生理学实验模拟系统》简介;下面有实验内容动态按钮, 当鼠标指向按钮时, 按钮会做翻板动作, 点击按钮即可观看相应的实验内容。每个按钮下方是该实验的内容简介。见图1。
2《生理学实验模拟系统》实验内容设计及制作
每个实验内容的制作格式风格一致, 即上方为该实验的标题, 标题下为代表并说明该实验的模式图, 再下方仍为作者信息;在右下角制作了一个返回封面的按钮, 点击可返回封面。左侧上方仍是一个动态滚动文本框, 内容为该实验的内容简介;下面是9个动态翻板按钮, 分别为理论复习、实验器械、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试剂、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注意事项、基本技能、练习题, 点击按钮即可进入相关内容。见图2。
2.1 理论复习
用文字及动画展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生理学理论。
2.2 实验器械
用视频、语音并辅以文字, 展示实验中使用的器械及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见图3。
2.3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用视频及动画演示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常用的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图4。
2.4 试剂
用视频及动画演示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及其配制方法、过程、注意事项。
2.5 实验操作
用视频、语音并辅以文字, 演示该实验操作的完整过程及细节。见图5。
2.6 实验结果
交互式演示实验结果, 即输入数据后可看到相应的实验结果。如在《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中, 输入相应的刺激频率、刺激强度数值后, 软件会动态地显示出相应的骨骼肌收缩曲线及相关数据。见图6。
2.7 实验注意事项
用文字、视频展示该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包括操作时易致实验失败的操作细节、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的现象等。
2.8基本技能
用文字展示学生应掌握的实验基本技能。
2.9练习题
用文字显示与该实验相关的一些问题, 每个问题的文字后方有一个答案按钮, 点击即看到该问题的参考答案。见图7。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 课程 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96-02
在进行体育心理学课程讲解当中,纯粹的理论灌输依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都是在讲台后黑板前列出条条框框来讲述,很少有老师来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辅助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产生厌恶、即便有些学生勉强来死记书本知识,也仅仅是将经验停留在答卷上,没有真正的将应该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活动当中,造成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思想僵化,无法进行创新开发的思考,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这无疑对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改革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法是必须的。该文根据我国教育体制现状,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对体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教法做出思考与总结。
1 体育心理学教育的现状
如今,国家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体育心理学的教育也是如此。它从原来的填鸭式的理论教学、轻视素质培养,渐渐地向着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实际应用当中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各个高校教师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地实施体育心理学的教育方针,将体育心理学教法改革进行的更加彻底。
2 体育心理学教法改革的中心方略
2.1 注重科学性、前沿性
在进行体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入先进的科学研究调查结论,及时地与学生们一起研究讨论体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消息,以此来讨论论证该学科发展的规律与先进的理论结果。
2.2 注重理论在现实的应用
体育心理学这门学科要与体育的实际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和学生以后工作的主要内容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发展体育心理学所应具有的必要因素。所以,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讲解体育心理学在具体的体育活动或竞赛中的作用,还应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出色的体育竞赛以及体育活动都和体育心理学有着重要联系,这样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心理学的兴趣爱好。
2.3 注重讲解在学生实际当中的运用
在进行体育心理学教育的课堂中,学生不仅作为该学科的学生,又作为未来教育学生的教师,这种角色的代换是很有趣的。所以在进行体育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们意识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和实际的情况联系到一起,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代入感强烈,容易理解。
3 改革体育心理学教法的具体办法
3.1 完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本节课如何来生动的导入做一个良好的构思。一个好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体育心理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导入,比如提问法、对比法、演绎法等几种方法。比如在讲解运动损伤与心理影响关联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们提问:“我们在进行马拉松长跑的时候,由于过度紧张导致比赛途中肌肉抽搐,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避免?”这就是提问法。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对于接下来要学习的课程的期待,学习目标明确,这不失为一个提高体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的方法。
其次,教师要将知识重点做一个规划总结,按照实际的需求对教科书上大篇幅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不可以照本宣科地对着教材讲读。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教材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有个明确的了解,突出重点难点,结合当今体育心理学最新先进研究成果来丰富当堂课的教案。此外还要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相对于课本上理论概述这些静态文字,学生更能接受和他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细节,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恰恰就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相互结合,对于学生将来从认知到实践的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 加强实践教学应用
体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其特色是优先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从实践环节重点着手,发挥出心理学的特点,重点进行体育活动以及竞赛中实践讲解,增加心理学实际应用与体育竞赛训练中所占比重,使学生们对体育训练以及竞赛的指导和安排有系统的规划总结。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在接下来的体育教育中可以拥有更好的竞争能力,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将来就业中会接触到的体育知识以及训练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建立一套新颖的考核机制,由于单纯的笔试考核很难真正的考量出学生们对于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因此可以将最后的成绩的百分之六十放到平时的成绩当中,另外的百分之四十可以当作最后的理论考核。当然,对于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所遇到的困难或者可能遇到的困难所做出的应对反映都可以当作一个评分的参考。
3.3 加强教师的职业水平素质
在进行体育心理学教法改革过程中,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授课过程当中,应该突出体育心理学教育的特点,一切以实践为主,培养技术应用的技巧,面对国家对于高校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教师及时做出调整,充分的适应国家的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中为主动。此外,授课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更新,如今的体育心理学研究水平的发展呈非常迅猛的势头,只有教师保证始终站在世界科研理论的前沿,才能教育出将来在体育教育事业中有科研贡献以及方式革新的学生来。
3.4 增加考核方式的种类
由于体育心理学所包含的知识面比较驳杂,原理多种多样,同时课时有限,内容涵盖面积非常广。若同其他学科的考核模式一样的话,就会造成在考核试卷中的涵盖不全面,仅仅是填空或者问答等形式。忽视了最基本的心理学运用。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达不到考核的目的,无法对于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这样的考试方法还会造成教师授课时候的压力,导致教师只能是向着考试大纲靠拢,不能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无法培养独立研究创新的精神。同时,在某一方面也削弱了学生对于体育心理课程的重视程度,给与学生一种在课堂上可以不用心听讲,无视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仅仅地通过考试前夕的强行背诵,硬性记忆以及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来考试。所以在研究了国外的一些考核方案,总体来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注重知识面的积累,扩大包含知识重点,这就要求试卷里面题目数量要大。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导致学生回答每个题目的时间就要相应的减少。综合考虑起来,应当加大选择题的题量。因为选择题相对于问答题来讲,具有答题耗时短,对于填空题又有机会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题数量的庞大可以提高涵盖知识点的面积,答案的唯一又能提高学生的客观判断的能力。
第二,要注重平衡发展能力,在考核过程中,要做到既能考核理论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到具体实践起来应变的能力,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对于理论研究有一个很深的把握能力,要注意运用体育心理学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要做到出题灵活,范围广阔、具有发散性,同时还要有客观唯一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于心理知识在体育运动训练以及一些体育竞赛中的问题灵活解决,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注重平时的成绩,因为要了解一个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像体育心理学这种学科,更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平时的课堂表现上。教师要积极发掘出在课堂内表现突出的学生,并且积极培养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并且还要经常监督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以便于学生可以及时地将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牢靠,只有理论知识扎实,才能够进而发展成发散性创新思维。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体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工作,势必要对平时的表现程度进行评估,这主要包括在课堂的随机提问,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质量,这些都是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以及成果的重要客观资料。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体育心理学教育特点进行分析,从如何改革体育心理学教法方面入手,简单讲述了该如何进行体育心理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授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时候,要通过与实际心理学在体育竞技以及训练中的应用方面来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不仅对于教学的方法进行改善,还要将最终的考核方式做一个调整,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彻底地对体育心理学做出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心理学课程介绍】推荐阅读:
心理学课程名称06-01
心理学专业课程导论09-10
恋爱心理学课程论文09-29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12-24
电大心理学作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体会12-18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0-09
英国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介绍09-26
心理校本课程实施总结07-21
走进心理健康课程教案11-07
心理课程个人学习心得体会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