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护理中应用探讨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 导致足部软组织或骨关节系统受到破坏或畸形所引发的足部问题。糖尿病足患者会出现溃疡、感染等症状, 重者会出现神经病变性骨折[1]。若糖尿病足治疗不够及时, 则会对患者下肢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持续下降。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过程中, 护理服务质量与最终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改善糖尿病足护理质量, 该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开始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所选入对象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足相关诊断标准, 下肢动静脉彩超显示动静脉未完全闭塞。患者自愿参与该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2]:存在严重认知能力及沟通能力障碍者;非糖尿病因素导致的足部或下肢任何皮肤破溃者;伴随心、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对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实施后) 收治的49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设为研究组。另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实施前) 该院收治的49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7例, 女22例, 年龄为42~72岁, 平均年龄为 (63.4±5.7) 岁, 糖尿病病程为1~25年, 平均病程为 (11.4±2.7) 年, 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如下:1级21例, 2级12例, 3级8例, 4级5例, 5级3例。对照组组中男25例, 女24例, 年龄为41~74岁, 平均年龄为 (63.8±5.9) 岁, 糖尿病病程为1~23年, 平均病程为 (12.1±2.9) 年, 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如下:1级20例, 2级13例, 3级9例, 4级4例, 5级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Wagner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降血糖、抗感染、消炎、创面处理等。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 (1) 构建“一病一品”护理小组。“一病一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骨干护师及责任护士。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 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监督管理。由护士长及院内专家对护理小组进行糖尿病足专项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培训, 让护理小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2) 护理计划制定。患者入院后, 由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相关资料, 并进行相应的护理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3) “一病一品”护理小组相关工作职责。由责任护士按照预设护理方案执行日常护理操作。骨干护师负责日常护理计划监督、检查, 并进行评估、反馈。护理小组组长 (护士长) 进行随机抽查, 以保证护理质量达到要求。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小组会议, 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 并对日常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解决方案, 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4) 血糖管理。通过相关知识讲解, 让患者意识到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性。每日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 了解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并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指导患者合理服用降血糖药物, 一旦发现患者血糖波动过大, 要及时反馈并处理。 (5) 病足溃疡护理。根据患者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3]。对于需要清创者, 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并做好感染预防。换药时对患者病足溃疡恢复情况进行观察、评估, 把握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局部温度、渗血、渗液、肉芽组织生长等,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已感染患者, 使用抗生素前, 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确认致病菌类型, 保证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6) 局部减压。根据溃疡部位及类型, 协助患者筛选合适的患肢减压方法, 如特殊鞋垫、减压鞋、抗震鞋底等。以此来缓解患者足底压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创面愈合。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4]:显效:干预后, 患者血糖保持稳定, 足部溃疡基本愈合, 形成瘢痕或结痂;有效:患者血糖控制较为稳定, 足部溃疡面积明显缩小, 但依然存在小部分渗液组织或新生肉芽组织;无效:患者血糖波动较大, 足部溃疡面积无明显变化, 甚至扩大。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另外,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满意度采取院内自制调查表评价, 调查表由10个子项目构成, 涉及健康指导、人文关怀、护理体验等方面评价, 每个条目10分, 总计100分。非常满意:评分≥85分;较为满意:85分>评分≥70分;不满意:评分<70分。满意度= (非常满意+较为满意) /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临床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 对照组为83.67%, 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为95.92%, 对照组满意度为81.63%, 研究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足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10%[5]。糖尿病足会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丧失生活能力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 对相关护理工作要求较高。有效的护理能够起到辅助性治疗作用, 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 促进患者康复。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主要是指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导向, 在各专科创建出一个高品质的专科特色护理项目[6]。通过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 不仅能够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够提升专科护理品牌形象, 形成一条良好的优质护理服务链。将“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足护理当中, 能够促进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可按照事先制定的护理计划实施相应的护理工作, 让护理服务更具针对性。小组通过把握患者护理要点, 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效果。“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 要求责任护士每日上报相关工作报告, 并由护理小组组长监督, 保证护理项目落实到位。通过定期开展小组会议, 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改善方案, 有利于消除糖尿病足护理漏洞, 持续改进护理缺陷, 让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同时,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拉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结合该研究结果来看, 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P<0.05) , 与相关文献结果相似[7]。总体上来看, 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病一品”护理, 能够持续改善护理质量, 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支持, 使其获得更为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实施后) 收治的49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设为研究组。另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实施前) 该院收治的49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 对照组为83.67%, 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满意度为95.92%, 对照组满意度为81.63%, 研究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过程中, 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 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一病一品”,糖尿病足,护理

参考文献

[1] 蔡媛媛, 梁海琳, 俞洁.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 (2) :155-157.

[2] 唐玲玲, 夏寒英.糖尿病足护理的新进展[J].当代护士, 2012 (1下旬刊) :7-9.

[3] 袁浩斌.糖尿病足患者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9) :14-16.

[4] 马兰.糖尿病足创面护理新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6) :53-56.

[5] 张俐.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J].首都医药, 2013, 20 (8) :19-20.

[6] 江敏君, 赖旦辉, 梁秀君, 等.“一病一品”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学报, 2016, 23 (12) :17-19.

[7] 刘薇.“一病一品”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 (2) :110-111.

上一篇:关于根管治疗术的研究探讨下一篇:浅谈农村与城乡的教育学习环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