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期刊编校质量的对策探讨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编校质量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出版物的生命。随着出版业改革的深入, 各家期刊不断进行改版创新, 出版周期缩短, 信息量增加。与此同时, 一些期刊在内容上不能做到准确无误, 其编校质量有下降趋势。笔者结合实践, 阐述了提高期刊编校质量的措施, 供同行借鉴。

1“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

一直以来, 我国的审稿制度是三审制。因为出版单位要有收入才能发展, 所以出版单位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 追求更多的出版利润。而出版单位不坚持“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 只追求出版利润的策略是极其错误的。总编和其他的出版单位管理者在工作中, 不断地强调编校质量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总编或者编辑认为编校质量可抓可不抓, 只要能获得利润把编校质量抛在脑后的思想是有害的。在出版流程中, 编辑的审读和加工的周期变短, 导致出版单位编辑的编辑任务越来越重。于是, 个别的编辑对作者有了“文责自负”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无疑是编辑认为自己可以丢掉审稿和整理加工的义务。于是, 出版流程中编辑审读加工这一重要的环节得不到保障, “三审”和“三校一读制”流于形式。

1.1 坚持“三审制”能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要想尽可能地消灭出版物的全部差错, 应在付印前审读。审读员要在付印样下厂之前, 进行通读, 一是检查编辑和校对的质量, 二是发现编辑和校对没有发现的问题。审读员的职责范围相较编辑或者校对更广。有需要时, 审读员要通读付印软片或软片样。审读员除了检查全部内容以外, 还要对扉页、封面、目录等部分的质量进行把关。

1.2 坚持“三校一读制”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只有执行“三校一读制”制度, 才能有效地消灭差错。在出版流程中, 校对和编辑加工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环节, 缺一不可,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补充。编辑为文章增色后, 还得由校对把关, 校对会逐字逐句地消除编辑的疏漏, 校对是校异同、校是非等,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之, 一本精品出版物, 不能没有校对。现在, 科技发展迅速, 排版软件更加智能, 而编辑和校对仍是出版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个别出版物忽略了校对的重要性, 是因为不清楚校对的阅读特点。校对与编辑工作不同, 工作人员在校对时视线应有节奏地、平稳地匀速移动, 这样更容易发现细节的语言文字错误。经过经验的积累, 校对对各种细节的错误相比编辑更加敏感。

2 提升编辑能力

2.1 责任意识

出版物供大家阅读, 其质量至关重要。出版物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作者、编辑、校对的付出和努力。编辑作为出版流程中的重要角色, 其责任意识的高低对出版物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编辑身为出版社图书产品质量把关的第一责任人, 在出版流程中责任重大。因此, 编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编辑应不断地查漏补缺。在知识的学习中, 编辑不应局限于某一专业背景, 要用复合型、学习型的人才标准要求自己, 以此增强稿件编校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

2.2 分析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

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是选题策划的基础。编辑应经常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 要关注关于文化、出版类的信息, 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以理解和分析。另外, 对于各类的市场信息, 包括出版物的市场供需信息, 甚至是其他出版社的出版信息编辑都应多加留心。编辑要收集、研究与本社出书有关的信息, 了解掌握有关的学术、学科发展状况及读者的需求和图书市场的供求情况, 对收集的信息充分调研, 做出分析、判断。

除了收集和分析, 编辑还要广泛地联络高素质的作者。每个编辑都应建立一个稳定的作者队伍。编辑慧眼识珠, 找到优秀的作者, 能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可读性, 从根本上保证期刊的内在质量。编辑为做出对读者有益, 能给予读者帮助, 能使读者成长的出版物, 就要深入了解读者对象。这时, 编辑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和保存。

2.3 创新编辑工作方法

实施分项校对法对于发现终校样中编排规范的错误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量化校对、分项校对是编辑减少错误率的有效手段。以期刊社为例, 在具体的工作中, 部分期刊在“三校一读”阶段的第三校时, 或在“三校一读”全部完成、主编最终审核校对之前, 采用了分项校对方法。分项校对法是按期刊的编排格式, 把排版后的文稿分为若干个项目, 并依次列出。在列出项目以后, 校对者便对以项目为单位的文稿进行逐项的校对。期刊社为了发挥分项校对的作用, 提出在实施分项校对前应根据刊物的结构关系依层列项、将项目细化成表, 结合有关规范针对各项内容制定校对标准, 根据编校人员的专业特长分配校对项目。分项校对法相对于过去的纵向式校对而言, 属于一种横向校对方式, 分多轮进行, 每一轮只校对同一类项目, 针对易错的部分重点校对, 对于校对的内容一般都不包括正文中的文字内容。期刊在不断实践中发现, 针对重点校对分项, 排查各项错误能有效减少差错率, 提高期刊整体质量。规范性是高校学报所要达到的标准之一, 直接体现了学报的编校质量。传统的按页码或按顺序校对较难发现规范性的错误, 也更易使校对者产生疲劳感, 在最后的校对阶段很难起到好的效果。校对者在进行分项校对时, 其能够集中注意力, 不用泛读, 而只关注单项, 能够极大地降低期刊的差错率。因此, 建议期刊采用分项校对法。一般来讲, 分项校对由当期责任编辑或是期刊编辑人员担任。除此之外, 除了分项校对法还有卡片校对法等, 都对消除规范性的错误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 期刊在进行分项校对的时候, 因为分项层次多, 结构较复杂, 所以逐项逐条进行, 也难免会出现疏漏。编辑在分项校对的基础上, 按照分项层次和结构制作成量化的表格, 依照该表进行量化校对, 可以有效地避免疏漏。编辑可以根据期刊内容的特点, 将出版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汇总, 并结合自身经验, 拟定出适合期刊的分项校对表。单篇编辑或当期责任编辑根据该表逐项逐条进行校对, 校对结束后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作出标记或签字确认。实践得出, 在采用量化的分项校对表后, 编辑既不会产生漏校某张校样或某项内容的可能, 也不会出现重复校对等现象, 工作节奏变得有计划、有效率。

2.4 善用校对软件

现在, 高新科技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编辑工作手段日趋现代化。编辑加工的工作方法也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一些校对软件应运而生。校对软件可以帮助编辑和校对人员提高效率, 降低出版物的差错率。校对软件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编辑要善用、活用校对软件。

因为一本完整的出版物的编辑过程往往是一个断断续续的工作周期, 所以书稿容易出现前后加工不一致的问题。这时, 编辑和校对人员应该灵活运用软件的优势, 消除加工前后不一致的错误。例如, 电脑编辑书稿可以运用word的“查找”“替换”功能, 对全书进行搜索和修改, 不必像以前那样, 担心有所遗漏。同样, 对于人名、地名、错别字的处理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 既准确又省时。另外, word自带纠错功能, 对于一些明显的语法、拼写错误, 它都能以红色、绿色下画波浪线提示, 从而成为编辑的得力助手。

摘要:编校质量是构成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将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技术和信息传递给读者, 应从编辑和校对两个方面努力提升出版物的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编校工作实际, 提出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提升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强化编辑的质量意识、创新编辑工作方法、坚持“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等方面提高期刊编校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质量,编辑,对策,校对,创新

上一篇:水质检测化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下一篇:浅谈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