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图

2022-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图

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初探

【摘要】:预防接种门诊是国家实施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的基础服务机构,是基层计划免疫和网络建设的重要部门,其门诊护理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公共卫生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针对当前预防接种门诊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和机制策略,有效完成国家计划免疫任务。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模式

Key words:Vaccination clinic;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预防接种门诊是国家实施免疫规划的重要机构,是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基础场地,是基层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门。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提出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及《2006~2012年江西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1],以及认真按照卫生部《全国消灭脊灰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开展2010/2011年度脊髓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通知》要求[2], 必须全面有效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基础疫苗的免疫强化工作。在当前预防接种目标明确,辖区任务繁重、护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与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目前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人员数目每年达上万人。预防接种所用疫苗包括:计划內的一类疫苗和计划外的二类疫苗,还有特殊要求用的狂犬病疫苗。接受预防接种的人员对适宜使用疫苗的方法和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均一无所知。进行预防受种人员越多,疫苗需求数量就越大,服务质量要求就越高,则预防接种门诊面临的工作压力就越大。当前一直普遍存在的现状有:护士解释不够引起纠纷及差错现象;预防接种门诊大厅排队拥挤甚至出现吵架打架现象;基础硬件设施不足导致家长不满意出现的投诉现象等。针对以上现象,从护理管理的考核机制、电脑叫号制度、基础设施布局、网络信息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管理措施:

1人员综合素质

预防接种护士在进行预防接种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穿好整齐清洁的护士服,整理发束在护士帽內,戴好卫生口罩,仪表举止端庄大方,保持良好的护士形象。工作态度严谨,在接种前要详细询问接种者过敏史及适应症,技术操作完毕后叮嘱其注意事项并留下观察近半小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全面履行护士职责。具有“三基”指导能力,确保护理工作高质量,即使无人监督时也要秉承医德医风,慎独意识要强;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与护士要互相帮助,协作意识要强;医护之间共同扶持搞好基层门诊工作,要服从全局,大局意识要强;文明礼貌服务接种对象,“零投诉”才能在整体服务质量上赢得关键和宝贵的一票。

2人员专业素质

预防接种护士工作能力的最好体现就是专业素质强。要掌握各项预防接种理论技术知识,应熟练掌握每一种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知识,熟悉疫苗的贮存、保管、条件与方法、配药,注射操作正规准确[3]。进行“三查七对”制度后实行安全无痛注射法,再及时进行疫苗名称、时间、批号、次数的详实登记,按照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掌握不同年龄阶段接种不同的疫苗,不同疫苗又采取不同预防接种的方法。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常见急救技术和急救仪器的使用,提高应急能力,坚决杜绝差错与事故,努力全年365天执行制度到位,实现安全无差错、无事故,真正能做到独挡一面,成为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工作的“多面手”。

3护理考核机制

通过对外招聘引进已有护士证的护理人员,积极传授预防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按照“三查七对”操作技术要求,在“传、帮、带”具体指导下要求护士认真实习,通过考核取得预防接种证后方可正式单独上岗。每三个月实行继续再教育阶段,建立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在日常监督与考核培训相结合的基础上,每年底进行一次“德、能、勤、绩”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提高工资福利与待遇大力引进并留住护理人员,引导培训提高其学历和职称水平,使其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护理考核机制,制定相应奖惩制度,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控制从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与稳定专业队伍的建设。

4门诊叫号制度

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排队叫号系统[4],建立预防接种门诊叫号制度,做到公平合理的先来先服务原则。针对预防接种门诊普遍长期存在的传统排队模式,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拥挤、混乱、无序的实际情况,引发预防接种者与问诊医生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预防接种者之间的纠纷。采取门诊叫号制度,按照叫号顺序先来先服务,积极化解双方额外矛盾与纠纷,减除医护人员不必要的精神负担,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具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树立预防门诊良好的社会公共次序,营造温馨和谐的门诊小环境。

作者:丁莉

第2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一、概述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有经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固定的预防接种工作用房、设备,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免疫程序,实行定时定点接种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点。

二、房屋配备和布局

(一)预防接种门诊应为相对独立的区域,须与传染科、放射科、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等科室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交叉感染。接种门诊所在楼层最好设在首层,不得高于第2层。

(二)预防接种门诊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接种门诊应设有候种室、预检室/登记室、接种室、留观室、冷链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各室通风良好、有专门的出入口,且衔接合理,保证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候种室和留观室应分门出入。

1、候种室:供受种者及家长接受接种前休息、宣传教育和等待预检/登记。设置要求:①设置“候种室(区)”标识;②配备足量的固定座椅(10张以上);③宣传资料架(夹);④健康教育设备(电子显示屏或电视机);⑤饮水机;⑥取号设备;⑦公示预防接种家长须知、预防接种流程、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品种及免疫程序、宣传画册、接种服务价格及咨询电话等制作上墙等;⑧组织人员1名。

2、预检/登记室:供受种者接受预检、登记和预约服务。设置要求:①设置“预检/登记室”标识;②体检台或体检床,以及体检所需体温计(10个以上)、体重秤、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③冷暖空调;④预防接种卡及档案柜;⑤预防接种登记台及接种登记人员转椅、受种者座椅;⑥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打印机两台;⑦公示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疫苗接种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制作上墙;⑧登记人员至少1名。

3、接种室:供受种者等待和接受接种。设置要求:①设置“接种室”标识,保证足够照明度;②设置预防接种操作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按照1台(格)/苗设置,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至少设置4个及以上预防接种操作台;卡介苗必须设立专台接种;③每个接种台配备1个专用普通冰箱(或冷藏包、冰排按冷藏包数量2倍配备),冷藏室和冷冻室各备有温度计、1张接种人员专用转椅、1张受种者座椅;④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2台机以上;⑤一次性注射器回收设备,空气紫外线消毒灯、手枪式或感应式水龙头及污物桶等必需用品;⑥冷暖空调;⑦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⑧公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安全注射制度、三查七对一观察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⑨预防接种人员至少2名;⑩接种室光线明亮、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具备进、出双通道。

4、留观室:供受种者接种后留观30分钟和休息。设置要求:①设置“留观室”标识,内外布局应温馨、童趣;②适量儿童及家长休息座椅;③健康宣教设备1台;④预防接种反应与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制作上墙。

5、处置室:用于处置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的场所,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一张抢救床,抢救流程图上墙。

6、冷链室:用于放置冷链设备及疫苗的房间。设置要求:①设置“冷链室”标识;②配置足够储存疫苗的计划免疫专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冰箱冷藏和冷冻室各放置一个温度计,严禁存放除疫苗以外的其他物品;③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④冷链室要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分2次记录冰箱温度。

7、工作人员办公室:供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办公的内部工作区域。

三、接种流程

接种流程合理,接种场所按取号、候种、核实、预检、

登记、(收费)、接种、记录、告知(预约)、留观流程进行,尽量做到不交叉。

(一)候种室

1、接种前等候;

2、健康教育与咨询;

3、维持现场秩序,安排儿童和监护人有序进行登记、接种。

(二)预检/登记室

1、预检:

(1)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情况,进行常规儿童体检;

(2)工作人员认真核实接种对象预防接种证、接种预约单、接种卡(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有关接种信息,核对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和本次应种疫苗;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2、登记

(1)为第一次接种疫苗的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并发 放宣传册,为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儿童补办预防接种证;

(2)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记录本次所接种疫苗的名称、针次、正确记录年月日和接种门诊、人员及疫苗信息等;

(3)与儿童家长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种类、时间,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做好记录; (4)根据预约记录,向前来接种的儿童家长发放疫苗“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同时发放疫苗接种通知单。

3、收费:接种一类疫苗者凭疫苗接种通知单直接到接种室免费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者按规定收费并在相应“知情同意书”盖上收款章。

(三)接种室

1、接种前准备:接种器材准备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要求进行;门诊开始接种前10分钟,将专用普通冰箱疫苗取出放入冷藏包,各疫苗有明显标识。

2、接种时工作

(1)确认:确认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知情同意书和本次接种疫苗的通知单; (2)核对:接种前从冷藏包取出疫苗,核对疫苗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批号、效期。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3)皮肤消毒: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3、接种: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安瓿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启开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4、登记: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记录接种疫苗的批号等信息,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签名或盖章。

5、宣传告知:告知家长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和相关注意事项。

(四)留观室:接种对象进入留观室观察15-30分钟,观察有无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处置室:对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目标儿童进行应急处置。

(六)接种结束后工作

1、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消毒后备用;

2、核对接种儿童数与使用疫苗数量,如实记录疫苗使用情况,按月做好疫苗耗损分析;

3、未使用的疫苗放回专用冰箱保存。

第3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促进和完善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杜绝预防接种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及《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规范》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概述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有经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固定的预防接种工作用房、设备,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免疫程序,实行定时定点接种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点。

二、房屋配备和布局

(一)预防接种门诊应为相对独立的区域,须与传染科、放射科、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等科室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交叉感染。接种门诊所在楼层最好设在首层,不得高于第2层。

(二)预防接种门诊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接种门诊应设有候种室、预检室/登记室、接种室、留观室、冷链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各室通风良好、有专门的出入口,且衔接合理,保证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候种室和留观室应分门出入。

1、候种室:供受种者及家长接受接种前休息、宣传教育和等待预检/登记。设置要求:①设置“候种室(区)”标识;②配备足量的固定座椅(10张以上);③宣传资料架(夹);④健康教育设备(电子显示屏或电视机);⑤饮水机;⑥取号设备;⑦公示预防接种家长须知、预防接种流程、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品种及免疫程序、宣传画册、接种服务价格及咨询电话等制作上墙等;⑧组织人员1名。

2、预检/登记室:供受种者接受预检、登记和预约服务。设置要求:①设置“预检/登记室”标识;②体检台或体检床,以及体检所需体温计(10个以上)、体重秤、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③冷暖空调;④预防接种卡及档案柜;⑤预防接种登记台及接种登记人员转椅、受种者座椅;⑥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打印机两台;⑦公示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疫苗接种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制作上墙;⑧登记人员至少1名。

3、接种室:供受种者等待和接受接种。设置要求:①设置“接种室”标识,保证足够照明度;②设置预防接种操作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按照1台(格)/苗设置,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至少设置4个及以上预防接种操作台;卡介苗必须设立专台接种;③每个接种台配备1个专用普通冰箱(或冷藏包、冰排按冷藏包数量2倍配备),冷藏室和冷冻室各备有温度计、1张接种人员专用转椅、1张受种者座椅;④安装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的计算机2台机以上;⑤一次性注射器回收设备,空气紫外线消毒灯、手枪式或感应式水龙头及污物桶等必需用品;⑥冷暖空调;⑦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⑧公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安全注射制度、三查七对一观察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⑨预防接种人员至少2名;⑩接种室光线明亮、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具备进、出双通道。

4、留观室:供受种者接种后留观30分钟和休息。设置要求:①设置“留观室”标识,内外布局应温馨、童趣;②适量儿童及家长休息座椅;③健康宣教设备1台;④预防接种反应与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制作上墙。

5、处置室:用于处置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的场所,配备一次性注射器、小口杯、药匙、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或棉签、压舌板、治疗盘、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等急救用品、一张抢救床,抢救流程图上墙。

6、冷链室:用于放置冷链设备及疫苗的房间。设置要求:①设置“冷链室”标识;②配置足够储存疫苗的计划免疫专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冰箱冷藏和冷冻室各放置一个温度计,严禁存放除疫苗以外的其他物品;③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等制作上墙;④冷链室要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分2次记录冰箱温度。

7、工作人员办公室:供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办公的内部工作区域。

三、接种流程 接种流程合理,接种场所按取号、候种、核实、预检、

登记、(收费)、接种、记录、告知(预约)、留观流程进行,尽量做到不交叉。

(一)候种室

1、接种前等候;

2、健康教育与咨询;

3、维持现场秩序,安排儿童和监护人有序进行登记、接种。

(二)预检/登记室

1、预检:

(1)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情况,进行常规儿童体检;

(2)工作人员认真核实接种对象预防接种证、接种预约单、接种卡(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有关接种信息,核对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和本次应种疫苗;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2、登记

(1)为第一次接种疫苗的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并发 放宣传册,为遗失预防接种证的儿童补办预防接种证;

(2)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记录本次所接种疫苗的名称、针次、正确记录年月日和接种门诊、人员及疫苗信息等;

(3)与儿童家长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种类、时间,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和“信息系统”上做好记录; (4)根据预约记录,向前来接种的儿童家长发放疫苗“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同时发放疫苗接种通知单。

3、收费:接种一类疫苗者凭疫苗接种通知单直接到接种室免费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者按规定收费并在相应“知情同意书”盖上收款章。

(三)接种室

1、接种前准备:接种器材准备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关要求进行;门诊开始接种前10分钟,将专用普通冰箱疫苗取出放入冷藏包,各疫苗有明显标识。

2、接种时工作

(1)确认:确认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知情同意书和本次接种疫苗的通知单;

(2)核对:接种前从冷藏包取出疫苗,核对疫苗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批号、效期。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3)皮肤消毒: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3、接种: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安瓿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启开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4、登记: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记录接种疫苗的批号等信息,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签名或盖章。

5、宣传告知:告知家长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和相关注意事项。

(四)留观室:接种对象进入留观室观察15-30分钟,观察有无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处置室:对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目标儿童进行应急处置。

(六)接种结束后工作

1、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消毒后备用;

2、核对接种儿童数与使用疫苗数量,如实记录疫苗使用情况,按月做好疫苗耗损分析;

3、未使用的疫苗放回专用冰箱保存。

第4篇:预防接种门诊申请

空冢郭乡卫生院规范化接种门诊

申 请 书

源汇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

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在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疾控中心的精心指导下,精心策划,积极筹建,规范运转,主要负责我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4人,医师1人,专业护士1人,均持有卫生局统一发放接种上岗证。

门诊按《河南省规范化接种门诊标准》进行改造,五室分开,包括预诊室,登记室,冷链室,接种室,资料档案室。配备了专用电脑、条形码识别器及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软件。接种门诊面积为60平方米,办公桌7张,工作凳10个、文件柜4个、工作制度牌10余个、条椅4个、冰箱4台、空调扇4台、暖吧四台,电脑2台、打印机2台、紫外线消毒灯3个。操作台5个(卡介苗专用台一个)、方盘5个、酒精缸5个、消毒桶1个、冷藏包9个、冰排50余个、酒精、棉签、砂轮、汤匙若干。留观室选择了儿童喜爱的图片,为儿童营造温馨舒适的接种环境,使儿童减少紧张情绪,从而防止心因性反应的发生。接种门诊外面分别制作了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的两块大型展版,并悬挂了

- 12 -

第5篇:预防接种门诊验收标准

《贵州省预防接种门诊验收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我省免疫规划工作,依法实施预防接种,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减少接种副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发生,使预防接种门诊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疫苗流通及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贵州实际制定贵州省预防接种门诊验收标准如下,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遵照执行:

一、预防接种门诊的设施、人员配置

(一)乡镇预防接种门诊

农村地区在乡级卫生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有条件的乡镇可以以乡为单位实行按周(旬或月)集中进行预防接种;没有条件的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可作为定点接种的一个点开展接种。

1、房屋

(1)预防接种门诊分设预检(登记、查体、观察)、接种、冷链和资料管理三室或明确的功能分区,有副反应处置的场所及设施。环境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与医疗门诊、病房、放射科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2)疫苗接种应分区或分桌,分类摆放,并有醒目的标志;卡介苗应设专台(桌)接种。 (3)接种门诊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材料。

2、设备

(1)接种室配齐桌椅。接种室内配置污物桶,操作台(桌)上依次摆设疫苗冷藏包(保温瓶)、接种盘、接种器材以及醒目的疫苗名称标牌等。

(2)预防接种门诊至少配备冰箱1台,冰箱装配脚架和专用插座,置于干燥通风的房间,有温度记录。预防接种室配置8个以上的冷藏包(保温瓶),保证一种类型疫苗一包(卡介苗、乙肝、甲肝、脊灰糖丸、百白破类、麻疹类疫苗、流脑类疫苗、乙脑疫苗),冰排按照每只冷藏包所需数量的2倍配备

(3)配备足够的接种器材(主要包括一次性(自毁)注射器、脱脂干棉球、75%酒精棉球、汤匙、镊子)和急救包(体温表、 压舌板、血压器、50ml注射器、1:1000肾上腺素针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接种疫苗全部采用一次性(自毁)注射器,一次性(自毁)注射器配备量为一次接种人次数的1.1倍。 (4)接种室有降温和保温设备。

(5)接种室内采用消毒剂或固定的紫外灯定期消毒。 (6)有处理一次性用品的地方和设备。

3、人员

(1)预防接种人员由乡镇卫生院医生为主(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可由村医参与),职业道德良好,责任心强,受过专业培训,持有效预防接种上岗证。 (2)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体检、接种等各项工作,卡介苗固定专人接种。 (3)熟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掌握预防接种的途径、部位、剂量、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

(4)预防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持证上岗。

4、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工作

(二)城区预防接种门诊

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各县(市、区)城关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服务人群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城区预防接种门诊。

城区预防接种门诊除达到上述乡镇预防接种门诊的所有标准外,还必须达到下列标准:

1、预防接种门诊总面积不低于45m2。

2、预防接种门诊分设预检(登记、查体)、接种、观察、冷链和资料管理四室或明确的功能分区。

3、实行按日(周或旬)进行预防接种

4、需要设一部电话,便于接种预约和联系。

(三)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

有条件的县(市、区),在城区预防接种门诊基础上创建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作为其他单位学习的典范。

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在达到城区预防接种门诊标准的基础上,还必须达到下列标准:

1、预防接种门诊总面积不低于80m2。

2、预防接种门诊分设预检(登记、查体)、接种、观察、冷链、资料管理、副反应处置六室或明确的功能分区。

3、候诊或观察室内配备电化教育设备(彩电、VCD)开展免疫规划科普知识宣传,设立宣传展板,宣传资料取阅架,有儿童游乐活动的专区和设施。

4、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接种日必须做到1名工作人员负责预检,4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接种工作。

5、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所有7岁以下儿童建立电子卡片并能熟练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未种通知单”、“报表统计”等功能模块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6、实行按日/周接种。

7、辖区当年无疫苗针对传染病暴发。

8、有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及措施,辖区内目标儿童接种率达到国家及省标准。

9、设立电子显示屏显示相关预防接种信息。

二、预防接种门诊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

(一)各级预防接种门诊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张贴或悬挂工作人员职责、工作制度、接种流程、疫苗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常见副反应、接种禁忌症等。

(二)按要求定期开展对辖区儿童的摸底调查,主动掌握目标儿童并及时对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薄)。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由其居住地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办理预防接种证、卡(薄)。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暂住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暂住地接种单位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薄),暂住当地时间在3个月以下,建立暂住儿童预防接种卡(薄),无接种证者需补办并及时按免疫程序接种或补种。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册)由预防接种单位作为档案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三)预防接种门诊负责人定期参加县级疾控机构的例会和接受培训。

(四)预防接种门诊有固定的免疫服务时间,逐步增加免疫服务频次。城区在现有接种周期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按日接种,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在保证每月至少1次运转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按旬、按周接种。

(五)预防接种门诊提供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所有疫苗免疫服务,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年龄组。

(六)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贵州省城区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做好接种通知、接种前的准备、接种现场宣传组织、接种及报表上报等工作。

(七)预防接种门诊发生异常反应或接种事故时,应及时进行诊治和现场处理,并立即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做好个案调查、采样和随访等工作。

(八)根据《疫苗流通及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一类疫苗的接收、登记、储存、使用管理,二类疫苗按照《疫苗流通及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采购及使用。

(九)严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措施,做好一次性(自毁)注射器材的使用及销毁登记,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材定期集中销毁处理(定点接种点的注射器集中到乡级集中销毁),不得再次使用。

(十)按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开展免疫规划相关工作。

三、预防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

预防接种门诊实行逐级申报及分级考核验收程序,乡镇预防接种门诊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验收,城区预防接种门诊由市(州、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验收,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由卫生厅考核验收。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每三年由卫生厅进行抽查复审,对复审不合要求的进行限期整改或摘牌。

第6篇:预防接种门诊相关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镇)防保所设立以所长为组长,乡(镇)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计划免疫领导组,负责制订本乡(镇)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

二、乡(镇)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种证)、两册(

1、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生物制品令发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领发登记簿)、两表(年度生物制品计划双月报表、0—7岁儿童分村分龄统计表)制度。卡、簿、表由乡防疫人员专柜保管,接种卡仅接种期间发至各接种点,接种完后仍交回乡卫生院管理。7岁后,接种卡片由乡镇卫生院保管15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管,0—7岁儿童年龄分组表每年统计一次并上墙公布。

三、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2003年度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99%,卡、证填写符合率不得低于95%以上,坚持每季全乡儿童出生人数与建卡数、建证数核对。

四、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五、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双月报表或工作总结。

六、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必要时,提请县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对疫(菌)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共带来危害。根据以上要求,特制定安全注射制度。

一、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

二、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技术合格证、上岗证上岗。

三、预防接种必须掌握各种疫(菌)苗的禁忌症。

四、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五、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六、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

工作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每周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预防接种门诊要设 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安徽省预防接种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册、证。预防接种册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入托、入园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暂时代管。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入册或注消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并经过县级以上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上岗工作应佩带胸卡。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接种医师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在计免医生指导下工作。

2、按规范要求完成各种疫苗的接种操作,协助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3、填发接种通知单。

4、逐日、详细、准确地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5、做好接种前器材的准备,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按时进行冷链温度监测。

6、负责疫苗的管理及疫苗帐册的建立与使用。

7、担任接种门诊的卫生保洁工作。

8、协助进行接种后回访。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使用要有计划性,根据每月接种日安排,准确合理地制定用苗计划。

二、疫苗使用应遵循“足量、适量”的原则,既不能紧缺也不能浪费。

三、疫苗领发手续要完备,使用要有详细登记,包括名称、规格、批号、效期、产地、领苗日期及数量等,帐目要清楚,帐物要相符。

四、疫苗领用一般每月一次,接种门诊用苗有剩时,如冷藏条件具备,在效期内转下次使用。

五、疫苗使用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活疫苗开启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1小时,即应废弃。

六、疫苗应按规定的温度贮存和运输。

七、疫苗应由专人管理,按品名、批号效期,分类整齐存放,短效期先用,长效期后用。

八、接种现场要求一苗一冷藏,即一个冷藏包只冷藏一种疫苗及其稀释液。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一、接种前家长应掌握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有明确的过敏史则不能进行疫苗接种;如正在发热或患有各种疾病应暂缓接种;如属早产儿或营养不良、体质较差者,也应暂缓接种。

二、孩子接种后要在接种场地休息15-2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接种后要适当休息,不做剧烈运动,不吃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半小时内不得喂奶或吃热东西。

三、孩子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它接种反应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四、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能有效,所以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日期进行接种。

五、如孩子经常外出,应告知接种医生,办理相关手续。外出时应注意到当地预防保健机构咨询、接种,以免漏种相关的疫苗。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2.0%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0.5%碘伏则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五、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六、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冷链设备必须专人管理,明确职责。

2、冷链设备必须专用于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的贮存、运输,不可挪作他用。

3、冷链设备要建卡、建帐、建档、上、下帐目相符,帐物要一致。

4、冰箱必须安装在远离热源、通风良好、避光干燥、无震动、无腐蚀的场所,放置平稳。底部安有10cm的支架,上部和背部要分别留下40.30cm的空间。

5、冰箱要配有专用稳压保险装置,并有统一的标志和编号。

6、冰箱内不能存放私人物品或非生物制品。

7、 贮存疫苗时,存量不能超过设备容积的2/3,且疫苗间要留有间隙,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制冷效果。

8、冰箱内应有温度计,每天上班后、下班前两次记录温度,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告、检修。

9、冷链设备应定期清理,一般每月一次,保持内外清洁干燥。

10、冷藏包要专架清洁存放,冰排倒空洗净后存放。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一、疫苗实行一个窗口专人管理,供应渠道严格执行:省—市—县—镇—接种门诊(接种点)。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领发台帐,疫苗的出入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每年三月前将下一年度的计划免疫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四、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

五、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建立维修、温度记录。冷链设备要有专人保养,经常擦拭保洁,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保冷背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六、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七、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

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

一、核对受种者免疫卡证、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预约接种的日期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并在卡证上做好记录。

三、执行“接种告知与家长签字”制度,务必告知家长接种何种疫苗,预防何种疾病,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等。体检与告知后,医生与儿童家长均需签字负责。

四、用钢笔做好免疫卡证接种日期等项目的工整书写登记,接种证上还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的签名。疫苗使用登记簿上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号和有效期等。

五、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20分钟,便于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能即时处理。离开接种门诊前应预约好下次接种疫苗日期。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接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乡村医生、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访。地段主管人员收到卡后,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应及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及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接种有关疫苗。

五、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五变动”登记工作,并每月上报儿童变动报表。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关于印发福建省预防接种相关免疫程序的通知》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六、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门诊须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七、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接种物械保管制度

一、接种门诊各项器材设施必须专人管理、分类存放。

二、接种门诊设立接种物械一本帐,每季进行盘点,确保帐物相符。

三、一次性注射器材等易耗品应随时清点,及时补充,确保库存充足。

四、做好各种物械尤其是冷链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持冰箱清洁,无灰尘、无污垢,定期化霜和除霜;冷藏包和冰排要分开并专架清洁存放。

留观提示标语

各位儿童家长: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后,需在留察室观察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谢谢合作!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一、接种前家长应掌握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有明确的过敏史则不能进行疫苗接种;如正在发热或患有各种疾病应暂缓接种;如属早产儿或营养不良、体质较差者,也应暂缓接种。

二、孩子接种后要在接种场地休息15-2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接种后要适当休息,不做剧烈运动,不吃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半小时内不得喂奶或吃热东西。

三、孩子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它接种反应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四、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能有效,所以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日期进行接种。

五、如孩子经常外出,应告知接种医生,办理相关手续。外出时应注意到当地预防保健机构咨询、接种,以免漏种相关的疫苗。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对疫(菌)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共带来危害。根据以上要求,特制定安全注射制度。

一、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

二、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技术合格证、上岗证上岗。

三、预防接种必须掌握各种疫(菌)苗的禁忌症。

四、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五、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六、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

预防接种门诊卫生保洁制度

一、接种门诊必须配备痰盂、扫帚、拖把、毛巾、面盆等卫生洁具。

二、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每天上班前进行室内外卫生打扫,做到桌面无灰尘,地面无污渍、痰迹、杂物、纸屑等。

三、接种前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衣冠整齐、清洁地进入工作场所。

四、接种门诊禁止吸烟,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地吐痰,儿童不得随地大小便。

五、每日接种结束后,及时清理接种现场的接种器材、冷链器材、废弃安瓿、棉球、一次性注射器材等物品,打扫卫生,并对接种室进行消毒处理(空气紫外线消毒30分钟以上,地面、物品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为确保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根据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制定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如下:

1、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经所长批准后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做好疫苗领发记录,详细记载品名、数量、生产单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及领发人签名。疫苗的出入账物相符。

3、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保证疫苗质量。

4、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存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

5、使用疫苗要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

6、每次领发疫苗数量应根据使用量和贮存能力妥善安排,减少疫苗浪费。

7、使用情况必须按规定向县疾控中心统计上报,随时掌握各种生物制品的使用情况,反映效果和剩余数量,严防积压浪费。疫苗过期或失效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并妥善处理。

8、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上级规定的对象、剂量、接种方法、时间要求进行接种,杜绝错种、漏种、误种及接种事故的发生。

第7篇: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踏进2012年12月里,回顾一年来接种门诊工作,虽然任务繁重,检查频多,但接种门诊人员依然勇敢而坚毅地接受这一挑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蓦然回首,昔日点点滴滴,浮现眼前。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刚迈进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攻坚战就已经打响,我镇接种率全县排名一般,领导压力巨大,安排我们在短时间内再次将八个月龄至六岁的儿童普种一遍。我接种门诊面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虑省检查工作的标准是儿童系统里数据分析的接种率,特制定了本镇的工作方案。我镇的麻疹预防强化免疫工作其实做得相当扎实,每次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工作都切实执行。只是儿童免疫系统起步较晚,以前工作的数据没有录入,造成了实际工作与统计数据不协调,不同步。于是我们找出以前的接种资料,将原资料逐项录入,把一些确实漏种的儿童统计出来,通知到个人,前来接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达标

为了使本接种门诊规范化,标准化,我们积极筹备迎接“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达标验收工作。此次准备工作量浩大,要将以前所有工作纸质化,归档,以供查阅。此次工作最困难的是电脑资料与登记簿资料和儿童接种证地校对,我镇0至6岁登记在册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共计5065人,且每位儿童接种记录有几十条,我们科室人员每天端坐于电脑前,逐一校对,谨防差错。每天累得头昏眼花,但时间紧凑,又不得不不计报酬挑灯夜战昼夜加班。由于准备充分,

检查时沉着应对,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此次准备检查,也让我们收获良多,知道了如何在平时工作中做到“痕迹化”管理,每条工作制度都认真学习梳理了一遍,无形中促进了我们服务水平。

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2012年1月至11月份,本预防接种门诊共计接种16199人次,其中免费疫苗卡介苗193人次,乙肝疫苗1340人次,脊灰3379人次,百白破2684 人次,A群流脑1174人次,麻疹465人次,麻风286人次,麻腮78人次,麻腮风 594人次,乙脑 1787人次,甲肝1161人次,白破435人次,流脑A+C 1254 人次,平时工作当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均衡科学地发展,考验着我们接种人员的服务水平。我们严格地坚守国家“禁用自费疫苗取代免费疫苗”的原则,将国家的利民措施全面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及时地沐浴党的恩泽,提升幸福指数。新增加一种自费疫苗,必须得相应地让儿童计划免疫外新增加一种传染病的抵御能力。日常工作时,我们多加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儿童健康投资的意识,传授“防优于治”的观念,积极地解答人民群众的疑惑,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自费疫苗接种。

工作中,也有些纰漏之处,比如我们安全接种工作做得不到位,接种后观察30分钟没有很好地执行,接种前自愿接种通知单没有落实到位。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没有做到位。

本以上是本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总结,不免挂一漏万,不足之处,多包涵。2012年即将过去,我们预防接种门诊人员既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也不会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无动于衷。展望新的一年,

我们将紧扣医院工作方案,结合本科室的实际,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阔步前进。

上一篇:读法律门前有感下一篇: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