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怎样转变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就我本人来说,新课改背景下转变教师角色,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管理人性化,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新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以“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站在课堂上,并严格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对讲授的知识毫无质疑。在思想教育方面,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也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承受力,一味采取训斥、硬性规定的方法,只希望学生把自己的话当成“圣旨”,而不愿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些教师习惯于严格的监督和惩罚,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一切都是由教师来安排,越俎代疱,事无巨细。然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活体,在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给予学生民主权利,同学生讲平等,并非是老师的仁慈,而是法律赋予学生的权利,是教师法定的义务,任何形式的侵害学生权利以及变相侵害学生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只有把师生民主平等权利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确保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性的有效落实。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倡导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民主平等的意识,学会尊重、信任他人;多一些宽容大度的心态,学会理解、善待他人;多一点相互合作的精神,学会沟通、交往他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思想力和创造力的活体,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事物的能力,他们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高高在上转为走进学生的心里,经常询问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感受,蹲下来听一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这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好处的。每个学期我都会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前段时间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听取学生的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师应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同学生建立情感沟通和交流的畅通渠道,可以和学生共同协商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比如,有些问题可以集体讨论,但有些问题则适合单独探讨。在沟通和探讨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做游戏、聊天等方式,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平台,教师不再专制,学生不再盲从,师生之间形成双向影响、交互作用,真正使师生都成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主人。教育活动内容可由师生共同确定,共同感受,共同研究、分析、讨论;教育形式由师生民主协商选择,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要辩证地对待一些事情,对于学生合理的说法、做法,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如果他们有着不合理的一些想法,也要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
3.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爱或崇拜的教师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自己的教师的课。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上的课,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老师所传递的知识会努力去学习,以此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自己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另一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的想把学生教好。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提问、实验等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已是当前教育的最强音。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如今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知识传递,同时也有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知识,也是形成“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式的学生”的过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思维,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去记、去接受知识;或者回答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几个问题的教学模式必须发生转变。
那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呢?一方面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去挖掘问题,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际上学生是最爱表现自己的,最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课堂原本就是每个学生的,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他们天地,不怕他们思维出格,让他们勇敢地去挑战一切;面对那些学困生,不怕他们理解问题慢,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信任,给他们真情的激励。由于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此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保护学生们理解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地享受它,而不应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开展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空变成人人参与,各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欣赏,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让自己真正适应课改环境,主动实行而非被动推行新课改理念。其次,新课程将改变过去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课堂上的知识将有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利用各种书刊杂志、网络信息来及时更新观,丰富知识构成和教学方法、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再次,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利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教学评价机制和体系。最后,教师们一定要有开放心态,加强合作,互相配合,相互研讨解决课改中的现实问题。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建设既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者:孙胜涛
新常态下高邮经济特征分析
从三次产业看,二产仍占主导地位但比重在下降,三产比重持续提高,一产比重经过一段时期持续下降后近两年仍在高位徘徊。二产比重从2006年46.6%上升到2010年49.9%峰值后,再逐步降到2015年44.6%;三产比重从2006年31.2%提升到2015年41.7%,其中2010年以来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左右;一产比重从2006年22.2%逐步降到2015年13.7%,但2011年~2013年期间维持在16.6%左右。
从经济增长看,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拉动稳定但增幅有所下跌,对外出口总量不大、波动式增长。一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高邮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87亿元,是2006年的6.7倍,年均增长23.5%。重大项目的投资在有力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项目质态一直存在加快提升的问题。二是开放型经济不够稳定。“十二五”以来,外资到账呈现急剧下滑态势。三是消费拉动乏力。受投资拉动效应的强化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三产发展不快等因素的影响,“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尽管增加,但增幅呈减缓态势。
从技术要素投入看,经济增长仍处在粗放型增长时期,向集约型转变的速度不快、程度不深,先进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一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由于高邮经济总量相对还不够大,因此科技投入绝对数还不够多,科技拉动经济向内涵式发展的动力不强。二是就业结构不够合理。“十二五”期间,高邮三次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比重与“十一五”相比,二产仍是吸纳主体,但吸纳能力不断下降,制造业增長放缓,三产就业比重徘徊不前也表明整个产业升级速度不快,一产就业人数增多,表明新型农业主体增加、农业规模化生产在持续吸纳更多人口就业。三是人才配置层次不高。创新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尤为缺乏。从人才结构看,高层次人才不多。人才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先进机电制造、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尤为紧缺。
从节能降耗约束要求看,任务艰巨,挖潜空间狭窄。“十二五”前四年,高邮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4.55%。当前,经济增长过多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高能耗的重工业,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节能降耗空间非常狭小。随着高邮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较为强劲,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素资源短缺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资源、能源与环境之间约束将进一步加强。因此,选择契合高邮特质的集约型、生态化和内涵式发展路径,已势在必行。
新常态下高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走转型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积蓄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将新能源、新型照明器具、生物健康、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风力发电、高性能电池等。新型照明器具产业要构建各类新光源、LED器件封装应用以及配套模具、支架等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物健康产业要培育生物健康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各类医药中间体、氨基酸葡萄糖盐酸盐、注射剂、中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医疗器械等优势特色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新材料产业要支持发展中高压、特高压电极箔、丙纶、卷烟水松纸等新型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鼓励减震降噪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机械装备产业推动产品由小型向大型、单功能向多功能、零部件向成套装备制造方向上转型升级。经过五到十年努力,打造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省内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机械装备生产研发基地。电线电缆产业以建成中国知名电线电缆产业特色基地为目标定位,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加快产业化进程。纺织服装产业扶持龙头服装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方式,推广应用智能化、节约化生产设备,做响区域优秀加工品牌,打造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升级版。三是加速发展服务业。修编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物流园的建设和培育,加快物流园向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以科技综合体、智慧大厦以及各类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加快推进软件信息产业建设;充分发掘高邮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历史遗存修缮复建,打造邮文化、水文化、古文化、民俗文化品牌;以全市旅游业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组织实施,打造以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特色的精品旅游;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推进文游路、东部新区商务区建设;进一步做精做特尚程国际家居等亿元以上专业性交易市场;大力提升社区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中介服务、职业教育、居家服务、医疗保健等业态水平;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相互依托、相互带动的协同发展模式。四是加强现代农业生产。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确权为基础并有序推进上市交易,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集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涉农电子商务应用,建设统一便捷销售网络,强化品牌经营。加大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水禽、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加大建设一批重点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走创新发展之路,推动技术不断进步。一是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学习借鉴苏南、浙江、广东创新创业的先进经验,以园区共建为抓手,吸引较高层次产业和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向高邮转移。逐步形成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围绕高邮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外来资本与本地企业合资合作,着力做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二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完善参与广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形成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产学研联合、服务平台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选择若干共性技术组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实施技术攻关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三是引导民众自主创业。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全社会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尊重企业家、支持创业者,激发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创业动力。进一步放开限制,坚决取消不利于民营企业和个体创业的各种歧视性、限制性规定,扩大市场准入的开放领域,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面向市场的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建设。
走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双轮驱动发展。一是构建主城区、镇区、社区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做强做优中心市区,提升中心市区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把高邮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美誉度的历史文化名城、滨湖旅游城市、东方魅力邮都和现代工商名城。加快发展重点中心镇,提升一般镇,鼓励发展新型社区。立足各乡镇资源禀赋,严禁“千镇一面”的“复制”和“粘贴”,充分彰显个性特质,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居民社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地理位置靠近镇区和开发园区、距离兼顾农耕半径、特色体现田园风貌的要求,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化。二是加快园区集约集聚发展。按照主业突出、资源节约、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要求,以产业链为纽带,培育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善的现代产业园区。开发区高点定位南北园区共建,全力打造高性能试验示范电池园,深入推进现有企业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加快省级生态园建设与创建,推进科技综合体等各类功能载体建设。城南经济新区集聚力量、集聚要素迅速做大建筑业总部、软件信息、大型物流、汽车城、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园。湖西新区加快形成“一核三组团”发展格局,提升三片区工业园建设,培育汽车配件、机械制造产业,加快神居山与高邮湖联动开发,统筹推进产业优化、新城打造、集镇提升建设工程。各乡镇立足镇域资源禀赋,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重点加强工业集中区、农业产业园、旅游度假区建设,做到镇镇有主业、园园有特色。
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围绕2020年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的目标,树立绿色、低碳、安全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源头控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确保新上项目单位能耗不超标,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以各类园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为目标,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二是开展生态化改造。各类园区严格产业技术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等方面准入门槛,加大园区生态化改造力度,提高园区发展质量。规划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生态工业体系,加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培植一批能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企业和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三是强化评价体系建设。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发展生态经济,构建以单位工业用地产值、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资源产出增加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单位GDP能耗、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评价构成指标,强化运行指标的统计、监测和考核。
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对策
建立完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注重组织领导,形成市级层面统一协同领导,乡镇园区和有关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沟通,组织评估、督查和通报。注重目标计划,建议制定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排定重大工作事项,落实责任主体。注重考核导向,制定现代产业指标考核体系,在考核数量指标基础上,突出投资效果、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人才利用等指标的考核和结果运用。注重政策激励,改革和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本级财税支持政策,专项引导资金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形成补助、奖励、贴息、基金等多种形式组合的灵活支持方式,项目资金由一次性拨付转为按项目进程和实际成效分批拨付。注重简政放权,以“三集中三到位”为抓手,细化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成效;规范政府(国有投资公司)融资行为,控减政府负债。
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着力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四上”企业的培育,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建议实施“百家企业领航工程”,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打造经济体量大、市场占有率高、競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突出经济效益和税收贡献,大力培植税源经济,扶持重点企业降本增效,对税收贡献大、经济效益佳的企业定向帮扶,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鼓励乡镇和园区围绕地方税收增长,开展“税源型”项目招商和企业扶持。加强属地企业纳税征管工作,做好总部不在高邮企业的协调衔接,争取它们为高邮税收多做贡献,切实强化对“本地生产、异地开票”企业的稽查征管工作,杜绝税源流失。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招引。重点围绕高邮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来高邮创业创新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支持企业创建并依托“三站三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引进和培养中高端人才,提升企业队伍层次。对引进的人才项目,积极争取入围扬州、省人才引进计划,在住房补贴、公寓住所、配偶安置和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完善便利化服务机制。强化人才培养,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办学,推行“点对点”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培训,推动名校优质教学资源、地方政府行政资源和园区企业就业资源有机结合。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市级引进人才专业服务团队,加强对创业人才和项目的综合评审,对各类人才自主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并在税收、收费、项目、政府采购等方面对自主开发产品给予倾斜。
推进园区错位有序开发。统筹各类园区建设,以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各类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载体,实现园区开发、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各类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注重引导园区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创新园区开发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开发园区投入、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培育和壮大园区投资公司,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内外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实现投资平台向市场平台转换。推进园区联动开发,以三大园区为龙头,通过“一园多制”、“一区多园”等办法,共建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和主题园区,鼓励因资源制约、规划限制或产业难以配套等不能在本区域实施的项目到相关园区落户建设,带动乡镇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有序开发、协同发展。
扩增量与优存量双管齐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增量,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立足高邮产业导向招引项目,按照园区和集中区板块特色化发展要求选择优质项目加快落户,确保“成活率”;对在建项目合力推进,确保“达产率”;对建成项目抓开票销售,突出“投入产出率”。在现有存量上优化提升,重点鼓励以技术改造为主的提升性项目投入,以企业自主研发为主的创新性投入,以先进设施为主的高效性投入;坚决淘汰“三高一低”和“五小”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对进展缓慢存量项目进行评估,对闲置土地资源依法依规加大清理力度,盘活有限要素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形成新的增长点。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高邮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钱国华
作者:勾凤诚
一、我国政府职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政府职能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WTO规则要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我国加入WTO时的政府承诺,政府都必须履行,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其管理职能。
第三,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政府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还不够强,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第四,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如公共医疗卫生和健康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等。
二、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
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实现政企分开
1.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随意截留企业的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2.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作为过渡性措施,要保留部分专业部门,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2.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
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4.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从各方面资料显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培训的目标,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性
从职业角度讲,在新的形势下,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侧重于补充和更新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同时,也要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教师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独立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社会的发展与其息息相关。21世纪对人的发展要求是全方位、全角度、高层次的,因此教师除了提高与自身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自我,促进自身个性的自由发展,最终达到教师职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和尊重,研究也开始反思教师的主体性问题,提出教师培训所追求的不仅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性化目标,强调教师从培训中获取的经验不仅能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应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种人性化的目标定位,引发了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使教师培训从制造“匠人”的活动转变为培养“研究者”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创造者。
2.继续教育内容趋向综合化,在教师培训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兼顾教育工作的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设计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不应该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既能做好教育工作,又能享受现代化文明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无论对于社会、个人还是教育本身,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指导下,目前教师培训的内容突破了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或只重视技能培训的片面性,同时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建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综观各国的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要倡导和体现某些核心的教育理念,新颖、科学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通过培训促使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自觉地在实际中运用并创造符合这种课程理念的教学技能,才能确保课程改革深入到学校教育层面,体现在每个教师日常的、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真正推动学生的积极发展,最终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改革目标。
鉴于以上两点发展趋势,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努力适应培训对象的多种需求 ,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再是仅由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组成,而是逐渐纳入了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受到了研究者和教师的推崇。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成人学习理论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包括如下要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学习者总是在其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地理解事物。
由此可知,合作学习对任何学习者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对学生如此,对参与培训的教师亦如此。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培训者学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共同学习去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作者:可人 好范文原创投稿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然而,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政府职能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管理体制不够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干预经营,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二是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还不能得到全面禁止。三是执法不严,侍权干预,行政执法制度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了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结果是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政府只有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服务上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主导权在政府,主动权在政府,关键环节在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三个协调
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做保障,通过制度把政府的职能固化下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要注重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完善配套制度机制,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实现行使职权的法制化、规范化,努力做到“三个协调”:一是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转变政府职能与培育市场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将企业推向市场,市场对企业起引导作用的条件下,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建立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组织,不断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政府职能转变才可能真正到位。二是要与健全社会组织相协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让渡的职能,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无人管辖。因此,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同样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保障。政府要积极对社会组织予以引导和管理,促使其不断健全和完善,从而有效地分担传统体制的部分政府职能。三是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协调。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给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理国有企业,而仅仅是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的管理方式转变。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计划体制下的政企关系,就必须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企业搞活的目的。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
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在于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开展了对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和行政权力清理等工作,基本理顺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后,还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的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确要保留的审批事项予以精简、规范;对部门之间重复、多头交叉的审批予以归并。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的监督约束机制,推进行政审批的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真正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政府部门从过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公共行政,加强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洁高效、协调运转、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法制是发展环境的基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是政府的职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有必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把依法行政与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必要的执法经费,坚决纠正各种形式的收支挂钩现象,以有法必依求效率,以执法必严保公正,以违法必究顺民心,以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论干部,确保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四、塑造诚信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不同角度看,转变政府职能,实际就是转变政府形象,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体操作中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改善软环境;要增强为民意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群众,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坚持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造政府新形象;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摆脱文山会海,挤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各项决策建立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起新时期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
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 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
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够研究超前性、深层次的战略性重大问题,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 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要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要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四要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五要改革审批部门普遍存在着的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现象。
四、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微观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资者立场上,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管理,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对公有制企业的直接管理活动。宏观调控,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
济运作所进行的“控制”或“调节”,它是政府通过调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如财政支出、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私人经济部门行为的政策过程。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五、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根据世贸组织要求,政府要保证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有比较完善的依法行政体制,政府行政过程应当是透明的、可预见的、公开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严格依法行政,由权力行政转向规则行政,从随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其次,要公开。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基本方法。各级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尽快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各级机关及各级部门间的信息沟
通,也有利于政府与内外商人之间的联系和方便商人们办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确、快捷地实现互动。
六、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要把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全面加快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做到产权明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保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把国土资源的管理、利用与开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强水利建设和对水资源的管理。
七、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的政府 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
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行政机构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它。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领域要同国际接轨,要按国际惯例办事,政府行使其职能(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须相应地不断做出新的调整。我们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
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然而,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政府职能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管理体制不够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干预经营,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二是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还不能得到全面禁止。三是执法不严,侍权干预,行政执法制度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了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结果是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政府只有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服务上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主导权在政府,主动权在政府,关键环节在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三个协调
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做保障,通过制度把政府的职能固化下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要注重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完善配套制度机制,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实现行使职权的法制化、规范化,努力做到“三个协调”:一是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转变政府职能与培育市场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将企业推向市场,市场对企业起引导作用的条件下,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建立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组织,不断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政府职能转变才可能真正到位。二是要与健全社会组织相协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让渡的职能,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无人管辖。因此,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同样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保障。政府要积极对社会组织予以引导和管理,促使其不断健全和完善,从而有效地分担传统体制的部分政府职能。三是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协调。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给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理国有企业,而仅仅是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的管理方式转变。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计划体制下的政企关系,就必须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企业搞活的目的。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
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在于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开展了对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和行政权力清理等工作,基本理顺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后,还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的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确要保留的审批事项予以精简、规范;对部门之间重复、多头交叉的审批予以归并。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的监督约束机制,推进行政审批的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真正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政府部门从过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公共行政,加强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洁高效、协调运转、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法制是发展环境的基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是政府的职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有必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把依法行政与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必要的执法经费,坚决纠正各种形式的收支挂钩现象,以有法必依求效率,以执法必严保公正,以违法必究顺民心,以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论干部,确保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四、塑造诚信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不同角度看,转变政府职能,实际就是转变政府形象,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体操作中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改善软环境;要增强为民意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群众,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坚持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造政府新形象;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摆脱文山会海,挤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各项决策建立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起新时期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建议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央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市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公共服务的施政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树得不牢,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2)、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认为管理就是审批,服务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3)、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政策法规建设。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业垄断,防止企业利用行业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简化程序,大幅度缩短行政审批时间。规范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在媒体上公告,增加透明度。
三、坚持以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在其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随意性。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公务员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奖优罚劣。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长期探索和努力。只要我们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市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