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激活课堂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转变观念激活课堂(推荐9篇)

转变观念激活课堂 篇1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开始困惑起来,总觉得现在要教的知识内容太多。加班加点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让老师学生喘不过气,上级还要天天让减负。为了应付减负,老师们只能另辟幽径,课上多讲,课下多练。真是“不讲不放心,一讲才安心”。到头来,不但学生考试分数没有提高,反而影响了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总不见起色,这究竟为什么?

本人这次被贵阳市教育局派往上海华东师大培训学习,与专家老师们交流,茅塞顿开,原来是我们观念上出了问题,怎样才能转变观念,让课堂高效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清概念 准定位

教育不是只教书本。当今的教育,我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会学生起码的知识和获取未知知识的途径;三是培育一个有情商、有人格的社会人。而教书本的实质不过是让学生了解书本知识而已。可以说,教书只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不等于智慧。信息必须通过学习加工整理才能转化知识,知识也必须通过大脑加工吸收才能成为智慧。成绩不只是分数。在许多人眼里,分数就是成绩,其实不然。分数怎么能代表成绩呢。分数只是一个丈量成绩的途径,并不能准确客观的说明问题。谁都会有出现失误或超常发挥的情况,而且这些情况是有很多因素构成的。比如考试时,一名考生刚好遇到了自己擅长的题目,那么该生的“分数”自然而然就要比和他同等水平的学生要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该生的成绩就要比那名学生的要好,更不能说明这个学生成长得好。所以,以分数代表成绩是片面的。

成长了才可能成才。《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成才不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功能任务,我们也不可能让小学生就成什么才(除非是天才)。而当前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学生不缺吃、不愁穿,医疗技术又非常先进,健康成长是顺理成章的事,不需要费太多心思。“成才”就不一样了,现在人才竞争这么激烈,要想出类拔萃,就得学习优秀,从起跑线开始,一步也不能输。

回首一想,小学生成才真的比健康成长更重要吗?所有的孩子都是人才吗?其实不然。学校教育不是通向上层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社会生活的道路,我们不可能通过仅有的学校教育就能让人成才,也不应该让天才毁在我们老师一厢情愿的教书中。

二、重原则 出误区 不要把知识等同课程。新的基础学习观指出:“知识是一种外在于个体或强加于个体的被管理,被告灌输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可探寻、分析、切磋的动态探究课程。课程固然包含了知识这一核心要素,但不能简单理解为课程就是知识。”对于现在的孩子,缺乏的不是知识信息,也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老师引导过程中默会的。

当心让学生沽名钓誉。我们不是圣人,当然不可能六根清净万事皆空。但如果说我们只为了自己的纯效去拼命要高分,对“好”孩子大赞特赞,对“坏”孩子恨之入骨,不理不采,或者挖苦打击,逼上梁山,最后“坏”孩子“好”不了,“好”孩子也许也会出现沽名钓誉之异象。

三、讲方法 求实效

改“教课”为“学课”,让“讲堂”变“学堂”。当代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老师,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外讲学,不能上课,即使在校时间,很多情况下也不讲课,而是坐在教室后排写文章,而他每一届毕业生升学考试,语文成绩仍处全市上游。有人说不可思议,其实这之中的奥妙就是--让“讲堂”变“学堂”,变“讲学”为“自学”。试想,你40分钟教了40个词语,20种技巧,学生没记住1个词语,没学会一种技巧,而我40分钟教给学生3个词语,1 种技巧,学生都学会了,还用剩余时间学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若是你的孩子,你希望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呢?

学习可以重复记忆,但不是记忆重复。如何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有三种学习境界:一是苦学。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二是好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三是会学。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现在是知识暴发的时代,你用一身都学不完的知识,怎么可以强求学生用几年时间学完?再说,学生一直为已有的知识埋头苦读,又拿什么时间去修身养性,去闻闻窗外新出现的事呢?有人说,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已有知识的同时,还是用更多精力去认识未知世界更好些。至于那些重复过旧的知识,对于多数记忆力一般的孩子来说,我想大可以放一放。古人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转变观念激活课堂 篇2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倾向。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 他会积极主动地接近它、了解它, 如果一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并能产生恒心和毅力努力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如学习北师大版《伟大的开端》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学生关心的问题: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谈谈当代学生如何去爱国?为什么把七月一日定为党的生日?用历史史实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对这样的一些问题, 学生很感兴趣, 也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一个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师,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载体, 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实现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坚持手、脑并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 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而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 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 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和渴求心, 当今网络走进课堂,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样能拓宽知识面, 新信息也可以及时获取。因此我就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提供的学习资源,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请学生到上述学习资源中心一起动手查找资料信息, 并启发学生在检索、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例如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开端》一课, 先让学生预习好课文, 将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的, 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等几个学习问题分别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头动手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们就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分小组去找资料, 甚至有些小组的学生还把所找到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通过在课堂上展开针锋相对的讨论、辩论, 学生们拓宽了视野, 又锻炼了能力, 增长了才干, 更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 促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有效。

三、教学方式要多样, 培养创新意识

“我听见了, 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 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 便真正理解了。”这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条幅, 可见, 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 让学生把课本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环境都能通过创设形象意境联想展现出来, 寻找真切的历史体验,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授《两汉与匈奴的和战》一课时, 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课本剧表演, 学生将两汉中央王朝与匈奴的和战用历史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该剧共分匈奴崛起、白登之围、双雄出击、昭君出塞四幕。剧中有时间老人、单于、匈奴大臣和士兵、汉皇刘邦、汉朝将相、汉朝传令兵等十多个角色, 学生们在课上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汉匈400多年的和与战生动地表演出来, 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学生们面前, 整个过程生动有趣。戏剧的编写、排练、制作服装 (纸质) 道具和配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才能, 无论是表演还是观看的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兴趣。这一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较真实地体验和感受了历史, 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去,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作的艰辛使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四、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 培养合作能力

目前, 我们学校正在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它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小组合作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提高, 并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学会共同生活、彼此尊重,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共同获得全面的发展,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新学期初, 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 按照“互补合作、协调和谐”的原则, 把学生编成若干小组, 选出小组组长。小组长根据学习要求和各位同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动手能力, 组织大家分头收集资料, 有的专门收集文字资料, 有的专门收集图片图像资料, 有的专门负责编辑、制作、演示课件, 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形成小组共识, 或提出新问题。然后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人”, 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而轮流担当“代言人”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锻炼, 并体验成就感。学生学习参与和认识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绝非学生个人单独学习能做到的。老师还可对各组表现作出记录, 定期评选最佳组长、组员, 使分组合作学习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条条大道通罗马”促使学生学习行为改变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是多方面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形成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的自主学习风格, 让学生学的愉快, 学的轻松, 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 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 实现他们的人生最高目标。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坚持手、脑并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式要多样,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转变观念激活课堂 篇3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创新

要真正落实好课标精神,激活中学英语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我们要有准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英语的意义,要通过英语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科学的教材观,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得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有民主的师生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积极开展互动教学;要有大课堂观念,不局限于课堂45分钟,须搞活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外。

一、明确学习意义,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已经好多年了,但应试教育的观念却又一直影响着我们。别说我们的学生,就连我们教师自己也常常会以为上英语课就是教学生读、写、说,考出好成绩、能熟练运用英语,仅此而已。在这个片面的认识之下,英语课也就成了单一的、枯燥的语言学习课。其实,课标强调的是,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英语课程应当而且必须是生动活泼的,英语课程的学习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不拘泥于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连实现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都难,更别说要激活英语教学了。要将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其实英语课程资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物,特别是教室里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挂图、图片、简笔画、自制卡片等,根据教学需要设置的情景等等。如教室,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日常活动的舞台,我们很有必要搞好教室布置,盘活一切可用资源。在教室布置中,可以用英语来设置ID card、标明学习用品名称、值日表、墙报、标语、寻物启事栏和失物招领栏,设置英语学习互助小组。这样一来就浓化了英语氛围,有助于激活英语教学,让学生在愉悦中去学习。又如在低年级的单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认识球类,我就带着篮球、足球、排球等进课堂,当我指着篮球:“What’s this? It’s a basketball. basketball、basketball!”篮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篮球就会脱口而出baske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下,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多媒体教学正在推广并普及,这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为激活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做到“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三、构建和谐关系,开展互动教学

课标提倡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提倡学生从活动中习得,使习得的新知识在运用中得以巩固和延伸。其实这要求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关系。教学中,教师不应是一切活动的主宰,教师再也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是应该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在一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帮助者、组织者、导演。总之,平等、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主动、更愉悦,才能真正激活中学英语教学。

(一)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 “学用结合”、“师生配合”。如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能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故事,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或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这些都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充满情趣。为了激发、保持并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如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这些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要好得多。如教课文,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 ,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三)运用带有任务的游戏,倡导体验参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对英语这一学科知识的积累,单一的游戏无法再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时就需要设计和游戏相结合,并和学生生活贴近的任务。我认为初一的学生,尚无太多英语的语言基础,不好进行复杂的任务操练,游戏是将他们引入门的最好方法;而到了初二,初三,就可以设置带有游戏性、任务性和竞赛性并举的活动。

带有任务的游戏基本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开展就一个话题进行辩论,或就一件事情作出计划和安排,或对某件事情做出调查并回馈等。新目标教师用书中有很多的任务提供,我们可根据自己的上课安排和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修改和删减这些任务,创造性地将他们用到自己的课堂。如八年级上第三单元中”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就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给老师(游客)分别提供梅州一日游景点、活动项目、日程安排等。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由一个人画出地图,一人制作日程表,一人作为旅行社工作人员,来完成任务。

四、不局限于课堂,搞活课堂内外

转变观念激活课堂 篇4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265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了刘春艳老师关于《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讲座,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接轨,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路同行,和孩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真真切切地走进新课程。

一、人教版教材的总体特点

其鲜明的特点表现在:

1.整个教材体现出先进的编写理念。①基于“学习论”的德育观,实现了“由培养论向学习论”的转变,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作为教材的主要功能。②基于“生活德育论”,教材走进学生生活。③充分体现当前德育改革的精神,以“主流价值观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引领学生过健康的生活。④基于德育美育观,教材图文并茂,以美的方式呈现。

2.新颖的总体设计思路。教材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注重动态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认识和行为的变化过程相统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独特的教材体系的构建。教材在结构上采用子模块系统链接方式,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生活主题整合相关内容。

二、人教版教材带来的教育理念转变

理念是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人教版教材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具体表现在:

1.以人为本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2.回归生活的生态观。以前课堂就是生活,现在生活就是课堂。生活即教育,学生生活经验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背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基于“生活德育论”,教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3.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与环境的整合。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是学习者,也是课程的共造者。教师的教学观应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生活。重要的不在于教师的“教”,而在于学生的“学”,以学为本,以学统教,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4.立足课堂并超越课堂,教学没有在下课铃响中结束。教师的角色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发现者、反思者;引导者、欣赏者、创新者;参与者、开发者、促进者。

三、新课程教学引发的反思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能使教师远离平庸,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师成长=教学经验+反思。

总之,面对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观念要更新,我们的角色要重新定位。过去的知识传授者、“道德说教者”应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同时,面对新课程,让我努力做一名虔诚的学习者。真正做到“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学习心得

新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和师生互动性的特点,作为一线的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真正克服过去枯燥而机械地照本宣科的弊病,让学生乐学,好学呢?我有意识地在教学案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通过故事来传递有关的伦理或道德准则,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也强调了通过典型事例,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案例教学法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以达到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和规范道德行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一、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人本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学习必然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案例学习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强调“未成年人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做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判断的能力”,学生品德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伴随着道德判断的过程。案例教学法追求学生道德智慧的成长,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学习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和选择。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学会在道德冲突中解决问题,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它所特有的作用。在案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决策者,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并与其他决策者进行交流,自主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的道德情境的描述。教师在选择和撰写案例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也就是说要多弘扬正义、讴歌正义,以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当然,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

如我在讲述《人生当自强》一课中我引用了视频资料──《成龙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成龙的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人们眼中的他,一贯是健康、快乐、成熟、坚毅的阳光形象,他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的形象,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责任、态度与榜样。他的电影,永远都以拼搏的精神激励年轻人的斗志。这一真实的例子无疑让学生对自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注重生活性。选用的案例必须源于生活,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虽然有很多时候为更好地适合教学的需要,案例要作一番修改或假设,但是案例的主题应和真实的生活相接近。这样,才能增强思品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注重问题性。案例教学法主要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建构道德知识的。所以,案例的具体情境中应包含一个或几个具备适度复杂性和包容性的疑难问题,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案例学习任务。如在学习《诚信是金》

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知道如果不诚不信,受到伤害的人不光是别人,还有自己。不仅仅是个人,还有群体与社会。我共安排了两个话题和一个“故事与思考”。第一个话题“哪个更重要”,课文通过两个故事让学生懂得诚实的重要性——诚信会影响到各个方面,孔子的格言对其进行概括与提炼——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立身之本。

教师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篇5

近日,我校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学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讲话,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为青年教师我倍受鼓舞和启发。

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结合这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切实解放自己的思想,推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要适应发展,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赋予继续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为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切实解放思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思想大解放带来工作的大活力,为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二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教师要想不被淘汰做合格教师,还要有创新精神。而其创新的基础就是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其三是要敢于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我们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把握好原则性。同时,在教学中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的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好教师,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多为社会培养人才。

总之,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商贸系

宋飞

转变观念 创新发展 篇6

积极应对企业转型中的困难和挑战

--广饶盐化工业建筑安装公司 马荣国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盐业战线上的职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盐业如何自我发展,转型发展,勇于敢为人先,创造性的面对困难和挑战,实现广饶盐业百年梦想是我们这一代盐业人面对的课题。因为盐业发展之路和转型之路,最终代表着的是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方向。那么怎样在体制改革下的环境中转变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和促进盐业企业健康发展,事关企业稳定和生存,我想就此项工作做一下阐述:

一、要深刻认识体制改革对盐业企业的重大作用 早在2009时任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铁路、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之后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调研组在我省分别召开了3个座谈会,省发改委也在省内4个市地进行了调研。这表明盐业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在当前改革方案尚未明确的形势下,如何围绕经营管理深入了解当前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现状,认真剖析干部职工思想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针对问题,研究对策,为行业改革和企业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和铺平道路,是摆在我们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重要课题。盐业体制改革对

盐业企业改制非常重要,真正要实现政企分开,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至关重要,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它的意义不光在改革政企分开、市场化,更在于企业要自己断奶,自食其力,全体党员干部真正的面对着是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这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前景,所以说对我们是一次重要的考验。

二、要高标准的解决企业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企业转型、政企分开事关广大盐业人的利益,事关企业的发展方向,事关国务院对相关部门体制改革的前进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影响一部分单位的利益,势必影响部分干部的个人前途,势必影响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当前体制改革中势必要遇到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旁观的。这就要求我们高标准,严要求,站在历史的起点,重新审视我们面临的形式,正确面对改革对我们造成的不利影响,要扎实、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务正求实,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结合广饶盐业实际情况,把所有遇到的困难考虑全面,综合分析,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三、企业转型过程的对策及措施

(一)打碎铁饭碗,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既然要改,就要改的彻底,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就是盐务局要和盐场分开,行政执法与食盐专营分开,盐务局工作人员重新整合到新的单位(比如税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那么盐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盐场的改革必须走市场化道路,一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或者逐步推进的办法,先进行承包制,而后逐步走上股份制道路,那么企业的员工才真正是管理者、执行者、参与者。二是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就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自己把自己的饭碗摔碎,从零做起,打破原有的工资管理制度,实行新的工薪制度,企业发展同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员工工资不是由企业说了算,而是由工会和职代会结合企业发展状况,结合实际制定新的工资制度。三是为实现这次企业转型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思想和身份两个观念。应该承认习惯思维和惯性作用的影响是巨大的,几年、十几年的按部就班,必然形成习惯思维,而受惯性思维定势的作用,思想观念也不可能立即刹车、变轨,由此可能会造成一些员工的“腿脚”已经迈进新体制,而“脑袋”却停留在旧体制,想问题干工作仍然想当然于以前想法和做法。二是转变身份观念,为了盐业的长远发展,必然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机制,伴随此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员工要转变身份,由“企业人”变成“社会人”,这是改革必须支付的成本,也是每个盐业人都可能要承受的“阵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消除聘用员工“不是企业人”的“临时”情绪,也要打破未改制员工(即主业公司正式人员)的“再怎么改革也改不到自己头上”的“保险”观念,通过打破员

工身份界限、实施人事动态管理、改革分配机制和其他形式的引导,让所有员工明白:人员不分性质,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只有努力,才有出路,只有企业做大做强,才有个人发展前途。四是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制制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企业必须要有明晰的发展战略,突出的主业,必须要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而不能什么都做;

2、企业必须要以利润为中心;

3、要有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4、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只有建立在上述明确的发展理念上才有出头之日。

(二)在企业转型中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

1、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改革的实质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它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冲突,触及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时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这部分人就有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员工分清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企业效益与个人收益的关系。要大力弘扬为了盐业整体利益勇于牺牲个体、乐于自我奉献的精神,同时对为了一已之私利、少数人的得失,影响和阻碍改革发展大局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为改革的深入创造必要的条件。

2、竞争与淘汰的关系。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改革过程中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无论是竞争胜出者还是落后淘汰者都心服口服,长此以往,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内部环境,形成岗位靠竞争,位置凭本领的氛围,通过赛场选马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深化盐业体制改革打造人才高地。

3、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一些员工把改革与稳定对立起来,认为改制就会造成人心不安,不稳定的“源头”就是改革,因此对改革抱有抵触情绪。少数员工认为上级要求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而我们的改革把自己的收入降低了,认为与上级政策背道而驰,出现了方向性错误。还有部分员工认为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我们的改革却把员工“扫地出门”,与形势要求不合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员工正确理解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认识到改革就是要突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破除影响发展的落后的“条条框框”,使食盐专营更好地融合于市场经济,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机制,提高盐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企业管理

1、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引进的快速通道,建立以德才素质评价为中心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开展以“改革创新当先锋,转型升级做楷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尤其注

重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突出建筑业、连锁多种经营、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等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职工的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本领。

2、以防腐保廉为保证,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预防腐败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监督职能,严肃惩处危及行为,真正把反腐败与改革发展的举措对应起来,努力为企业发展目标提供环境和作风保证。

3、以和谐创建为目标,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化解职工心结,理顺职工情绪,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来,打破计划经济制度下的铁饭碗、终身劳动用工制度,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着力构建“广饶盐业”文化主导精神,多元文化共发展的“一主多元”战略型文化体系,积极推进集团文化唱主台,多元文化合流的融合。

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课堂教学 篇7

一、优化教学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 落实到教师, 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 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精通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由单纯性传授知识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此, 教师必须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要勇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牢固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用渊博的知识, 精湛的艺术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启迪学生, 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

二、优化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一个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去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 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学会和学生“心理换位”, 那么课堂上才能产生感情共鸣, 心灵共振, 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 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只有在情绪良好的状态下, 思维才会敏捷、活跃, 才会有灵感的爆发。教师保持了良好的情绪就会在教学中产生一种其乐无穷的兴奋, 而且学生也会因此情绪高昂,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并且创造力得以激发, 想象力得以驰骋, 师生心灵的火花得以有较多机会的撞击。

第三, 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三、优化教学过程,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而又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要变革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使教学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作为改进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

四、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须彻底根除;相反,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实验探究式教学, 以逻辑推理为主的理论探究式教学, 以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讨论式教学, 以学生分工专题准备的讲演式教学, 以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研究式教学等等。在教学中, 可适当采用一种形式, 或几种形式同时并用。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规范、组织和引导, 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尽可能地精简课堂讲授时间,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思考、发现、表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充分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 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转变观念 更新课堂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转变观念;更新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因此,笔者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大胆尝试,整体效果还不错。

一、课前导入讲究“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课文好的导入,新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力,它是创造的先导。只要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无可抵制的求知欲。

如,《狼》这篇课文我则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事实证明,诸如此类“故事导入法”“成语导入法”等新颖而巧妙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授课方式讲究“新”

教师的授课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的气氛。教学实践中,我力求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充分发挥首席的作用,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试着从多角度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思辨能力。

如在教学《送小鬼回家》时,要求学生同《散步》比较阅读。我将学生分组,将课程方案散发下去,展开讨论。第一个组选一个“小秘书”,课一开始,整个课题沸腾了起来。经过学生们近半小时的争论,论题基本解决了。这样一来,我在学生们争论结果的基础上稍加点拨,他们心中的疑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知识拓展讲究“新”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中的一些问题,而且要善于挖掘学生求异思维的动机,多结合文本以及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多元化问题、以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问学生:愚公凭着他那执著的精神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了上苍而平险,假若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愚公”,地球会是怎样一个面貌呢?

诸如此类的实践,就会让学生真正的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思维不会被文本禁锢,其单一的思维模式犹如“火山爆发”,在学生们不断争论中课堂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讲究“新”

板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显示器,它显示着课文的重点、难点、结构、中心、表现方法等等;它可以成为沟通作者思路、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的桥梁。然而,板书本身是一种凝固的语言。如果我们照抄参考书,死板硬套的板书设计,只能让自己往“死”里钻。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应切忌让教参书牵着鼻子走,在版式设计中应注入自己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今天,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中,转变观念、更新课题,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 贵州省德江县桶井中学)

教师观念转变总结 篇9

一、继续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增强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提倡每节课后记教学随笔及反思,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

2、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落实常规工作

学校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3、作业布置和批改讲求实效

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周记,并进行评改。数学教师作业布置突出层次性,主要分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绝大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不但全批全改,还做到改后

再批、改错与激励并重。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三、深化教研科研,开展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

本学期,教务处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教研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各教研组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成员都能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即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了自身的授课水平。

2、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3、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一学期来,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地进行交流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带给老师更新的观念。

5、开展同伴互助活动。

为了缩短年轻教师成长周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应变能力,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同伴之间定期互相听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

6、开展论文、案例分析

论文、案例、撰写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化;而评比则有利于激励,有利于导向。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校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抓紧抓实四项工作。

1、教学教研工作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和专题研讨活动。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学习型校园,让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好人”的读书活动。

上一篇:《按规律排序》教学反思下一篇:政务管理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