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适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驾驭情境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和专业成长的需要。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本文主要通过明确初中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最终目标、从教师自身进行反思、通过学生反馈、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公开课、阅读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论文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持续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进而让自己得以成长起来。

【關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专业成长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并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过程。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驾驭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普遍规律 :“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面对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起他们学习历史、感知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后的教学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初中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最终目标

正如韩愈在《师说》里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民教师贵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且应以“育人”为侧重点,为最终目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切忌本末倒置,光记得马不停蹄地传授知识,而忘了循循善诱地“育人”的最终目标,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意即学习历史,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们初中历史教师教历史课,其实也是对历史的再一次学习中,每一回都会学到一些新知识、找到一些新发现,前提是你是一个有心人。正所谓“教学相长”也。现如今,历史教育对我们初中历史教师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魅力人格”,提升“人文素养”等。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视这一要求为自己教授历史课的“终极目标”!这正是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重点所在。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呢?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

情感,从心理學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的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荣誉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自尊心等;美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包括满足、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指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和自豪等。”初中历史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的资源,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应多探讨如何把这些情感资源内化为学生自身情感的途径。

态度,“指人对于种种对象和现象的反映倾向和心理准备,是人根据以往的经验,给行为的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态度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方面,例如: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正义感、同情心等。”从态度形成的过程来看,良好的态度可通过学习者的成功体验直接形成,也可通过仿效榜样而间接获得。而初中历史教学在后者中成效显著。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价值观的养成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一是学习并理解道德规范,使学生打心底里接受这些道德规范。二是引导学生自发地得出某种价值观念。如在讲到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时,引导学生们自发得出他们的死“重如泰山”。三是让学生对价值进行是非判断,以澄清价值。四是使理想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价值体系。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外,还得具备丰富的历史情感、端正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二、反思教学方法

从以往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这些犹如“填鸭”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期以来,在中考、高考这些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新课程实施以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以往历史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教学方法主要用讲授法,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当听众,然后根据教师讲课的重难点,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显得“繁、难、偏、重”,这样历史课便显得枯燥无味,没有一点趣味可言,学生一上课就想打瞌睡。新课程实施以后的,更多的是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个性特点,要求各位历史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后自主学习历史的权利和动力,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提问法、角色表演法、情景体验法,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学导式、六步教学法等等。

三、反思师生互动

历史课程的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是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通过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引导点拨为主,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联系已知历史知识,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深入学习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学生爱上了你的历史课、爱上了历史,想叫他们不考高分都难。因为“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

由此可见,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要有充分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动脑思考历史问题,动手翻阅资料查找历史答案,动口与同学、老师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恰当而又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及进行一定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反思学情和学生反馈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而且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 网络 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不但上至天文,而且下知地理,各方面零零星星的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极其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同时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又有一个地域差异,这就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从学生反馈中反思一下自己所教的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因材备课、因材施教、因材布置作业。

五、反思评课意见

上公开课后,应注意记录并反思同事或专家给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对别人的公开课也要多参与听课与评课,见贤思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多渠道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教训。

例如:有一位同事在讲初三历史课程中的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成就时,在讲完课之后才播放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英雄交响乐》。来自中山板扶的历史教研员在评课时提议将此举提前到上课初时,以活跃课堂气氛。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提议。历史课堂不一定只有苦大仇深,也可以有好听的音乐的。一开课即是美妙的音乐,这一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家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多读书

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高度取决于他所读的书全部叠加起来的厚度。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懂得从阅读著名教育家的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论文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从中找出自己与这些名家、名人的差距所在,从而明确自己今后要努力要奋斗的方向。

例如:读《论语》等记录中国教育的祖师爷——孔子的言行的书,我们知道了教育要“有教无类”,要“因材施教”。

再如:读中国现当代教育改革家、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书,我们知道了研究学生心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得给“陪坐”的学生找点活儿干;《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先知人》、《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好方法、好理论。

又如:读前苏联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和馬卡连柯的书,我们知道了,得《我把心献给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然后才明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应该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同时要重视家庭教育,毕竟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书到用时方恨少。作为一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读有用书,并学以致用,多多用于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去。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前新课改指导下教育形势的发展需求,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适时地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假以时日,我等终可成就“名师”。

参考文献:

[1]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

[2][加]堂娜·史泰尔斯. 班级活动:自主性学习[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4]魏书生.家教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6.9.

[5]魏书生.中学生实用学习法[M].沈阳出版社,1998.12.

[6]李兆德.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M].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7.

[7]《辽宁教育》编辑部编.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R].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8]马卡连柯、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9]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2.

[10]邹时炎主编.戴汝潜等著.实用教学新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作者:陈炎苹

第2篇: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摘要:及时、多角度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回顾,对于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以及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都会起到有效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和教育教学之后都有进行反思的必要,在指导过程中对成功案例进行学习,为指导未来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指导过程的失败案例可以用来总结所有必修的课程。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都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辅导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知识内在化。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引言

通过教师、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的动态生成过程。常规课堂指导是封闭教学的最基本模式。老师的单向知识传递不允许学生即兴发挥,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既枯燥又太过于机械化。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机遇。指导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充分运用历史知识。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教师需要定期对教学进行认真思考。教学回顾必须贯穿整个历史教学过程。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结构更合理,充分优化课堂教学。

一、反思教学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所有的初中课程都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运作,完全太禁锢于现在的教育模式。再加上初中学生对于课后的时间没有完全利用。那么,如何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呢?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的“省”就是反省。国家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成长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反思,教学就成了一种古老而乏味的重复工作。所以,教育注重反思,思考是活的,生活是深入、透明的,教师不能一味的遵循教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过程要进行及时反思与优化。可以说,教师应该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的对象,合理地回顾和分析教学过程本身以及与教学有关的活动,从而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善教学策略,重新认识教学实践,探求教学过程与缘由。

二、教师的指导回顾最先要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回顾

在应试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十分重视教法。当预习课程时,老师会充分考虑到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因为明确的教育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考试导向教育课堂就是教师讲课,教师关心是否顺利完成预定的教育课题。而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接受效果,教师则较少考虑。这一教学导向型的课堂辅导成本高,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很差。初中历史新课改中,教师要学会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研究知识如何使领悟利益最大化,以及知识如何内化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中。明确地说陈旧的教育思想是教师组织教育的基础。通过分阶段对家长制与分工公示系统内部关系的指导,使学生得到结论和理解。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让学生对家长制度提出问题和分工公示制度,在筛选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调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遇到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则是带着新问题离开教室,这是他进一步探索的入口,帮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对这些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反思。总而言之,回顾模块教学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三、教师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教学过程进行深思熟虑

课堂上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看似成功的教师,几乎不可能认真讲课,学生静静聆听,认真学习,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他在课堂教学时回顾、检讨,并探讨如何改进教授教学法、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等。构建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塑造主体品格。老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情感、理智和心灵融为一体。老师要发挥“导师者”的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感受,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在老师提问之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学生拥有更多的经验、认识和实践机会。她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想象和创造远超过我的预期。经实践证明其效果令人瞩目,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四、教师要在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顺利进行新课改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走很多弯路。所以,许多教师会采用使用旧瓶装酒的方法。这样的学生评价方法很不正确。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树立一个全新的教育和教学视角,对学生进行全新的教育。老师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善于总结经验,善于探索,善于学习,了解当前教学现状。适时地进行反思,根据教育反思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课堂教育、课堂教学。老师一开始就需要对教育主题进行思考。在中心内容系统中,主题模块和问题的选择尤其重要。但选题的选择与设置无法回避更为现实的问题,即学生在学习某一科目时是否有相当基础的相关知识的度量。最初,新课程在每一门学科上都采用了教育,现在初中教育的总评价只使用了这门教授法,因此,新课程教育的很多内容都是教师应该对知识做更多的准备,对学生也同样适用。另外一点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混合了古代、现代、中国、外国历史等几个主题,是历史的综合视角,但从不同角度看,它是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这种省略会损害历史的延续,也会影响教育和学生理解的平稳过渡。其三,有效整合初中與初中历史教育的新课程存在一定的不足。课程标准对引导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标准比较宽松,不是绝对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主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五、反思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注重历史作业的开放式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的重要平台。就作业设计而言,内容主要围绕课本知识点展开。一种风格,一组活动;从作业布置上看,脱离学习的现实,对个性差异的无知,以及缺乏层次的特点更加明显。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推进,热情高涨、新问题、新问题不断涌现。学生经常用投机性提问来测试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语

总体而言,中学历史课堂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深思熟虑和思考的过程,也是完善自身教学行为的过程。要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独到的创意见解,是重要而且是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教育反思的理想状态。然而,开展教学反思,是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文文.济南市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吕玉燕.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崔艳华.初中历史教师反思性教学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

[4]钱志豪.新中考背景下的历史复习课策略[J].新课程: 综合版,2017(05).

[5]梁哲,梁仁华.新课程中考教学必须在“课标”上做足文章:谈《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中考复习备考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09):16-19.

作者:刘育升

第3篇: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摘 要: 历史记载了过去发生的事实,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历史,主要学习中国史和世界史,其中中国史是学习重点。将反思性教学模式运用到历史这门课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在反思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从反思性教学概念入手,重点对其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进行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教学思考

反思性教学迄今为止有很多种定义,其中经验性与科学性给出的两种定义得到了普遍认可。经验性反思强调批判性,但这种定义缺少实践验证,且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因此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而科学性反思则不仅包括批判性,还包括实验性及群体性。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从实践出发,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反思教学中遇到的相关内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1.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第一,反思性教学将创造性教学方式融入解决基础教学问题中。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在反思性教学这种模式下,会不断深入反思重复教学实践中各种教学相关问题,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后对其所教内容与教学情况的简单反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不仅包括教师自身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教材等问题,运用反思性教学模式解决这些问题,使解决问题的方式更科学合理、更具人文性。

第二,反思性教学的动力为确保教学实践科学合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找到开展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更好教学方式。反思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修养越高的教师反思能力越高,推进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兴起。

第三,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掌握好两个“学会”。其一,学会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指学习技术和方法,还指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其二,学会教学。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力提高,在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学习”。学习教学不仅包括对教学技术和方法的学习,还包括对教学道德与伦理知识的学习。反思性教学模式使教师有机地将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和提高教育水平结合起来,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得到提升。

第四,反思性教学的突破口是增强教师的“道德感”。道德感不够高的教师一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反思教学问题所在,平时教学后不主动自我反思。具有较高道德感的教师则会在每次教学任务结束后,自主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因此,为了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更好地开展反思性教学,就必须提高教师的道德感。

2.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包括教与学的双重反思,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不仅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还需带动学生一起反思,并将这两个反思相结合,开展相互提高的互动反思。

2.1教的反思

教的反思具体指教师所做的反思,即初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上历史课的过程中进行的反思,其中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及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强调教师对教材知识准备工作进行的反思,教师应充分熟悉教材内容,做好教案,力争将授课内容安排得科学、有趣。教学中的反思强调教师在授课期间发现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调整相应教学方案,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反思,有效提升授课效率。教学后的反思强调教师在授课内容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问、测试,以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测试,通过学生反馈检测自己的教学质量。

例如,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时对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会议重点内容、意义等做好充分了解,并且要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意识,争取打破常规讲课方法,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听。授课过程中,遇到学生反应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及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让会议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当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不理想时,教师要反思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是否到位,可以在下次上课时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上一堂课的重点知识。

2.2学的反思

学的反思指的是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对学习态度的反思、对学习目标的反思及对学习方法的反思。第一,学生对其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端正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第二,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学生要想知道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就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第三,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历史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背诵的科目,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应该勇于尝试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教育现状下,很多学生依旧脱离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因此得不到有效提升。初中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找出学生学习历史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同学互助和教师指导等方式改进。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历史故事会,鼓励同学们将学过的历史内容编写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上台讲解,不仅提高故事讲述者对自己所讲内容的理解,还带领大家巩固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灵活的氛围内全面加深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3教与学的反思

教与学并不是互相分裂的两个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将这两个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将反思性教学这种模式运用到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反思。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反思性教学已经在初中历史这门学科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乘胜追击,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性教学,大力推广并实施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上一层楼。

例如,初中教师给学生上历史课的时候,应该引入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积极获取学生的反馈,看学生更适应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今后课程实践中多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上应该多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积极同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自身存在的学习陋习,采用科学合理的鼓励性手段帮助学生改进这些问题和陋习,让初中历史教学更顺利高效地开展。在教与学的互动反思中,教师应注意避免采取生硬的管理手段,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从而降低整体教学效果。

平时教学活动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们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例如,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讨论法史研究的特点。历史课上讨论应该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氛围,不仅可以讨论这类问题,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讨论时聊其他事,需要老师经常督促。

3.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其自主发展意识;其次,有助于改善教师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性;再者,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授课经验,作为教育智慧运用到今后教学中;最后,有助于教师反思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专业精神。

4.总结

目前,反思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想要取得更大进步,就要不断研究,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确保教师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使学生真正学习到课本知识,还可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钟丽.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和策略[J].考试周刊,2014,(61):135-136.

[2]王晓娜.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刍议[J].关爱明天,2015,(5):283-283,284.

[3]颜彩莲.论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J].速读(下旬),2015,(1):130-130.

作者:赵洪国

第4篇: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听课中,我看到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把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但是受年龄、阅历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和帮助。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诸如,9.11事件发生后,有些学生兴高采烈;在“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的讨论中有的学生崇拜希特勒等等。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提供更有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第5篇: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 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 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 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4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反思

(一)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的观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一切创造始于“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在知识层面上止步,而是应当大胆地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的理念,并让课堂教学成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思维实验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问题探讨课堂,让学生以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解决者的身份而存在,使师生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互动的交流方式。

(二)培养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们产生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灌输、思维方式培养之外,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历史歌曲、播放历史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出演历史短剧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久的精神动力。另外,在课后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材料、图书等引导学生阅读,并让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历史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当多提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帮助学生联想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培养学生独立、成熟的学习思路。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当下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实践上的优化,将简单的理论分析和史实记述等辅以矛盾的说法、各种史学观点、丰富的史料等,达到“无疑处生疑”的效果。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中提到的“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学生质疑能力等方面。

总之,教师应当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构建问题平台,达到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究的教学目的。

第6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如何进行更好教学的几点反思

1、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 理 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九年级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才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3、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

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4、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

5、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要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6、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要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7、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堂清,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8、加强中招考试、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考试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考试意识 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考试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考试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能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 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杨 锋 超 2010年10月

第7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因此整天的背来背去,头晕脑涨的可最后什么都没记住。其实,学习历史不仅仅会背,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会学历史就要学会“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给八年级讲开学的第一节课历史课(八年级历史上册)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每个分期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然后向学生明确:学习中国近代史必须抓住两条大的基本线索,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和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时期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国共的两次合作、长征、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第二,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八七会议、遵义会议、挺进大别山等);第三,教科书上的文献资料、插图,课后练习题等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案编写原则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们的每一课的学案设计都有“知识梳理或知识线索”这一环节,力求使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线索,抓住学习重点”以求对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反映不错,特别是八年级的期中考试证明了此学法的重要性。

第8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反思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着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反思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曾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明确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能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诚然,教学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师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主要的是: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呢?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呢?本人认为主要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二者相互促进、提高授课的时间内容安排得当

一、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 述。

三、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堂课中,无论设计多完善,也会有疏漏,无论教学多么成功,也难免有失误之举。如果每节课后,教师都能对自己或别人的课认真进行反思、探究和剖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补救,取长补短,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

总之,不进行教学反思,以后再叫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简单重复。教师教学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疑能使我们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近年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 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在每一节上课前,我都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上一篇: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下一篇:专升本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