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新《慈善法》立法评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自古便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有能力和愿望去“兼济天下”,于是,我国慈善事业应运而生,慈善法的出现也是必然。

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几年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慈善组织发展壮大。已经不仅仅局限以国家为首的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来自社会民进的自发性组织队伍也不断壮大,如05年成立的民间助学团队,商界代表某基金会等等慈善组织积极致力于我国慈善事业;其次,社会捐赠额数量大幅度提升。从2006年的不足10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1000亿元左右。然而在这些暖心消息的背后,骗捐,诈捐事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前不久,某女星在微博上公开发布其被一个谎称自己孩子生病,无钱医治的微博留言者骗捐,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在慈善法已经公布的今天,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却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二、《慈善法》立法概况

慈善法是慈善事业的基本法,共12章,112条,历经十年之久,从组织,行为方式,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多层次对慈善事业相关领域进行了规范,以扶贫济困,自愿无偿,公开公正、政府推动,民间实施为基本原则;慈善法第一条明确表示“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彰显了慈善法立法目的。新慈善法,立足于我国慈善事业现状,针对捐赠者,慈善组织及受益者这三个主体的性质、特点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慈善法》之立法进步

(一)慈善组织规定的完善

本法第二章就对慈善组织定义、适用范围、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规定,在以往,慈善组织都是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的不同标准来设立,十分繁杂,我国只承认法人形态的慈善组织,且须经双重许可。新慈善法则简化程序,仅规定其设立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即可。这意味着,慈善组织登记或申请认定的门槛或将降低,慈善组织的形式更加丰富。

(二)慈善信托得以专设

慈善信托的地位首次在立法中得以明确,慈善法第五章对此予以独立规范。慈善信托即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慈善信托对财富保护与传承方有重要作用,有效地保善信托财产安全,同时,其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以及独特的监察人制度,能对受益人提供特殊的制度保护。

(三)扩大公开募捐范围

这意味着少数慈善组织掌握公募权的局面将被打破,公募权逐渐放开,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都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募捐也得以确定。本法第28条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募捐。但限定在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这一方面拓宽了募捐渠道,同时也带动了全民参与性,目前网络的力量不容小觑,首先体现在其传播范围,只要有网络,全国范围内的网民都可参与其中,其次体现在便利性,网民通过支付宝、银联在网上进行捐赠十分便捷。

(四)慈善税收优惠

以往“捐赠40万元门面,过户要缴数万元税费”,让人们意识突然意识到做慈善是要缴税的,而且数额巨大。新慈善法针对于此,做了重大突破,为了鼓励慈善活动,《慈善法》第八章专门提出“促进措施”做出了相关规定。如83条、85条。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或者慈善服务,依法享受税收优惠。这一规定的公布,大大的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热心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为慈善的实施减轻了压力,带来动力。

四、《慈善法》之立法完善

慈善法出台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然而其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政府部门对于慈善活动的监督要更加细化,对于慈善活动适格主体的审查要严格;慈善活动所募集的资金财物去向应更加透明化,受益人的隐私要得到切实保护,以及提出利用慈善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具体惩罚措施,加大慈善法的宣传力度,让慈善的主体在助人为乐与接收帮助时更加具有法律意识。

五、总结

我们需要慈善法,一个真正和谐规范的公益环境,让捐赠者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让弱势群体更有尊严的接受帮助并获得更多的帮助,让那些利用慈善进行违法宣传,诈骗的行为得到严厉的惩处,让慈善组织得到健康发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更好的弘扬,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摘要: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我国首部慈善法,被誉为我国“开门立法”的典范。慈善法的立法出台,真可谓是民心所向,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一方面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士扶贫济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受益环境;更主要的一方面,它有力的弘扬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了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法,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凤.关于慈善立法的思考和建议[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

[2] 张娅茜.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制进路与优化[J].求索,2010(03).

上一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下一篇:中小学学生管乐团指导者快速上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