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调控一体化引航电网发展

2022-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与传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有很大区别, 其特点将变电站集控、调度自动化、电网管理、配网自动化四大功能融合到一套系统中形成集调配管一体化系统, 实现在同一平台上各模块图形、数据库、应用的共享, 并在统一平台下进行信息分层分流, 将集控信息、配网、调度进行采集过滤和处理, 满足系统需求对三者的侧重点, 使信息反馈更具有针对性。一方面, 只需用户维护一套系统, 维护难度和费用降低了。另一方面, 在电气化村镇建设方面调控一体化的应用 (无功补偿设备的安装选址, 中低压电网的降损节能等) 县局配网自动化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基础更加坚实。

1 需求分析

1.1 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主要有三种电网调度管理模式, 第一种是“调度中心+变电站”模式, 第二种是“调度中心+集控站+变电站”模式, 第三种是“监控中心”模式。这几种调度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存在。如“调度中心+变电站”模式要求有数量更多的变电站运维操作人员;“调度中心+集控站+变电站”模式需要建设更多的集控站, 且集控站系统与调度主站系统是相对独立的, 巨大的建设投资, 繁杂的日常系统维护;“监控中心”模式下一个大的监控中心下设若干运维基站, 监控中心负责所有变电站的监控, 运维基站负责巡视本作业半径范围内变电站的设备与消缺等工作。综合上述, 建立一种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电网管理水平的, 使各种资源集约化配置的, 满足配网、电网调度、集控功能的“一体化”模式成为必然。

1.2 配网自动化需求

建设配网自动化是公认改善和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我国较国外建设配网自动化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日益突出的电网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加强配网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目前以试点形式进行建设配网自动化, 由点到面逐渐铺开, 而采用单独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形式, 增加了建设用户系统的投资, 维护成本加大, 而且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共享存在困难。

2 实现方式

2.1 总体思路

建设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应该结合国网公司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总体要求, 和未来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特点, 在电网确保安全, 运行稳定的前提下, 稳妥积极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 实现运行监控与调度运行业务的融合, 以强化电网运行管理、缩短业务流程、电网事故快速处置和提高工作效率能力, 使电网调度运行控制适应“两个转变”和电网快速发展的工作要求。实施调控一体化系统应遵循“优化设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系统规划应“以信息交互/功能整合为重要手段, 以支撑智能电网管理为实现目标, 以覆盖全部配网设备为基本考虑”。系统设计应“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采用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相关系统的互联;具备基于配电拓扑的分析应用和实用功能。”

2.2 系统建设

(1) 设置机构。采用统一调控一体化模式, 改建调度机构的调度班组, 成立调度控制中心, 除原有的电网调度职能继续承担外, 同时还承担着电网的遥控操作和运行监视职能, 负责对需实时处理的异常信息和告警及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监视, 以及对电气设备在限定条件下的远控操作。监控管辖范围和调度管辖范围基本不变。一般应由调度机构分管领导担任调控中心负责人。 (2) 配置人员。应依据调控工作量、电网规模合理制定调控中心人员数量配置, 并适当根据电网发展情况超前配置。原则上要求调控中心的新进运行人员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经过半年以上的变电运行和调度培训与实习, 具备一定的变电站现场运行和调度值班经验, 并经考试合格。 (3) 监控范围与调度范围。调控中心负责所辖范围内电网调度管辖的设备的调度运行管理。调控中心主要负责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直接相关的运行信息的监视。监视范围包含接入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量、相关事故信息和告警信息, 包括有功、无功、电流、电压、告警信号、设备异常、保护动作、开关闸刀位置等。

2.3 调控一体化支持系统

(1)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源主要是各远方FTU、DTU、RTU、集抄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子站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数据处理具备状态量处理、模拟量处理、计划值处理、非实测数据处理、点多源处理、自动平衡率计算、自动旁路代替、数据质量检测、自动对端代替等功能。调控一体化系统针对配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等多应用的整体需求进行了设计。支持多态数据、多源数据处理。 (2) 控制与操作。包括标识牌操作、调节功能、人工置数、远方控制与闭锁和解锁操作。对具备受控条件的开关实现保护及重合闸程序化控制、远方投停 (退) 。系统针对监控、管理、调度和配网的不同特点采用基于功能、角色、节点、责任区、用户、资源综合六位一体权限的管理机制, 可以按照工作性质、职能范围、责任区划分及工作内容等给使用系统者进行界限分明、安全可靠的权限分配, 工作效率提高了。 (3) 人机界面。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图形界面主要包括曲线图、电气接线图及其它图形。电气接线能以联络接线、全网接线、地理接线、单线及站内接线等不同方式分别显示。电气接线图实现量测、视图缩放、相互定位、多图显示、鹰眼导航、漫游等基本功能, 及对地理对象、电网设备进行查询定位。

3 结语

已经在多个地方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 建设及运行经验丰富, 较典型的调控一体化系统是浙江衢州用电管所及海南昌江, 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建设一体化系统极大地发挥了人财物力的集约化配置, 通过权限和责任区划分, 系统监控人员责任到位、分工明确。一体化系统在智能配电终端上的延伸, 使电网管理水平提高了, 快速通过停电恢复和故障分析及配网自愈优化能力, 使停电检修时间减少了, 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用电质量及电网供电可靠性, 坚强智能电网有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按照当前电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及推进新一轮电网的改造升级建设工作, 以提高电网电网管理水平, 提高供电可靠性, 提高电网电压质量为研究目的, 供电企业着重探索一种适合未来发展电网智能化的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设新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即建设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网,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华斌.网络发令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2] 王荣校.变电站防误操作分析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8) .

上一篇:浅论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下一篇: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