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分析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发展分析(共10篇)

农村发展分析 篇1

我国电缆企业常规产品设备长期以来产能过剩,此次农网改造升级,将有效缓解这一不良局面。

电缆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商机,但另一方面,虽然在我国农村分布着众多的小型电线电缆企业,却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基本建设工程对电线电缆的需求。

更多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可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启动今年新增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近千亿投资项目,重点用于完善农村电网网架,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新一轮农网改造与建设热潮,为电缆行业尤其是农用电缆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业内人士表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中约三分之二将用于采购设备,不管城市配电网还是农村配电网改造,电缆是主要的设备,在其中占据绝大部分的比例,这给我国的电缆企业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据悉,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多项农网专项建设改造工程,基本扭转了农网滞后的局面。农网的技术水平和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农村城镇化供电设施的水平,例如,在水电部行业标准中,对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电缆的规定就很有特色,对导体材质、绝缘和护套类型以及敷设安装条件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城市电缆企业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

农网建设所用的电缆产品,是一些大众化的简单产品。面对这一发展机遇,电缆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重点应对产品,并且要注重产品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在新一轮农网建设工程中,尤其是向农网提供电缆产品的本地电缆企业要特别注意。

农村发展分析 篇2

关键词:农村宗族复兴,造成影响:对策

1对“宗族”概念的理解

对“宗族”这一名词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认为:“宗族”是由“家庭”扩充而来,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包括父族同族同属的亲属。

我国另外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家族”是这样定义的, “家族是根据单系 (父亲) 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 它是家庭的扩大, 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其实, 孙本文先生对“宗族“的解释和费孝通先生对“家族”概念的理解颇为相近。

在笔者看来,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变迁, 目前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具有严密组织形式的、由宗法制度严格约束、并且有实质性的宗族活动及一定数量宗族财产的宗族了, 取而代之的是以血缘为基础, 交互利用为其显著特征的包括男女双方族系以及姻亲的庞杂的族系网络。

2农村宗族发展的影响

2.1宗族组织对农村发展的积极影响

2.1.1 有利于克服小生产的局限性, 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互助

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家户经济”得到复兴, 同时以前存在的集体支持弱化或者消失。这样在遇到农忙、天灾等需要他人帮忙时, 农民自然会利用血缘关系, 寻求宗亲之间的生产互助, 宗族组织可以满足这样的需要。而这种经济上的互助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对于维护经济发展和村民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2.1.2 利于参与村民自治, 促进农村的民主化进程

建国后我国在农村建立的严格的社队制在改革开放后瓦解, 致使正规的权威中心和农村的家户之间出现了真空。国家为了填补农村留下的组织真空, 实行了村民自治, 建立农村自治组织。但是我国村委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村民自治没能真正地实现。宗族力量进入基层政权也可以对基层行政形成监督, 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成为制约正式权力的一种独特势力, 对农村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1.3 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改革后以分权为特征的农村改革的推行和人民公社的解体, 导致了家户经济的兴起与地方政府的“公有”力量的弱化, 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越来越少, 公益事业随之变成了民间的事。在政府减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减少的情况下, 宗族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宗族在农村缺乏政府“眷顾”的情况下, 宗族组织在发展农村社会互助和公共事业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2.2宗族组织对农村发展的消极影响

总体上说, 宗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瓦解不够彻底的表现, 是生产力较为低下时的产物, 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对农村发展主要表现为消极影响。

(1) 破坏农村政权运行规则, 冲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父系单亲血缘关系为基础而缔结成的封建宗法组织, 利用血缘先天属性的亲近, 辅之以严厉的族规宗约, 使宗族往往容易形成相对稳固的社会小团体, 甚至蜕变为地方势力, 影响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建设。

(2) 农村部分宗族组织的盲目排外性, 对农村社会稳定及和谐发展造成一定冲击。这类宗族组织往往只关注其内部宗族利益, 沟通交流也大多局限在宗族内部, 因而就不利于异姓家族的互帮互助和良好的关系网络的形成。表现在有的对非本宗族干部的工作设置障碍, 有的宗族利用修续族谱、认祖宗等手段排斥异姓群众, 制造异姓群众之间对立情绪, 影响各族姓之间的和睦与团结, 恶化社会治安, 妨碍农村法制建设等。

(3) 影响经济工作, 使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危害农业生产。一些地方由于宗族不法活动, 农业生产遭到干扰, 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 各项合同难以签订, 经济结构难以调整, 集体事业难以发展, 公益活动难以进行。

(4) 传播落后文化, 冲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滋生和传播落后意识。农村宗族活动也使一些带有封建文化印记的落后思想意识得以复活和蔓延, 并导致落后行为方式扩张, 助长封建迷信活动, 破坏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例如, 严重挑战殡葬改革, 土葬、建墓、大操大办等, 出现丧葬文化的倒退;还有, 如严重冲击计划生育观念, 在生育数量、性别选择上都有消极的影响。

(5) 乱相摊派, 增加农民经济负担。随着宗族活动蔓延, 一些农村的摊派项目越来越多, 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家族组织一无上拨经费, 二无资产收益, 其活动经费只能由族人摊派。

3对当代宗族复兴原因的分析

总的说来, 促使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亲族原则是宗族组织延续的内在依据

中国人家庭观念重、亲族原则浓是世界公认的。许良光先生在《宗族·种姓·俱乐部》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对个人的主要影响是凝聚性, 即同伴间的向心倾向。由于个人的初始集团是家庭, 所以向心的世界观理所当然地会引导人们停留在家庭中, 在家庭之外, 则停留在家庭的直接延伸物--宗族之内, 而不愿超此远离。”他还强调:“宗族是家庭的扩大, 二者是亲族原则的同一表现。”由此可见, 家庭是组成宗族的个体, 亲情 (亲族原则) 则是凝聚宗族的粘合剂。二者在延续宗族组织, 强化宗族意识方面起到了十分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3.2农民生产、生活互助的需要是农村宗族组织复萌的根本动力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人民公社体系随之瓦解, 取而代之的是分户经营, 劳动耕畜种子都要自行解决。当遇到农忙、天灾等需要他人帮助时, 农民很自然地利用血缘关系, 在宗亲间开展生产、生活互助。正是适应这种客观需要, 80年代以后农村宗族组织开始活跃起来了。

3.3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农村宗族组织复兴的外部条件

客观地讲, 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是培育宗族组织的“天然土壤”, 宽松的政治环境是宗族组织生存的“自由空间”。尽管农村社会的宗族组织一度销声匿迹, 但是同族限居的生活方式仍然沿袭下来, 宗亲间的互助并没有停止, 同时, 紧张的意识形态控制有所松驰, 宗族组织的复兴也就顺理成章了。

4对农村宗族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4.1发展农村经济, 瓦解宗族势力存在的根基

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宗族组织在现阶段乡村社会的存在, 从根本上说是与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清除宗族势力的最起码和最根本措施是打破它存在的经济基础。就目前中国农村来说, 紧要的是发展经济, 以便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的顺利转换。彻底打破农村相对封闭的分散经营格局, 发展乡村的工业化和集体化事业;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并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群体本位趋向个体自立, 宗族势力的存在因缺乏现实的经济和文化心理的基础而逐渐萎缩以致消失。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进步, 宗族和宗族文化的变异和弱化是必然趋势。

4.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克服宗族组织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 农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 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这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 也不公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农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转变等使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大大提高。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贫困者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提供基本的生存保证, 才能有利于社会稳定。当前, 要突出抓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 这对克服宗族的消极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4.3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对于宗族文化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要以乡村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前提。实现村民由传统的狭隘的“族人”观念向现代政治人、国家公民观念的转变。宗法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同样也会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消失。为有效地瓦解宗族的思想文化基础, 促进宗族实体的消解, 一方面要对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族文化进行具体分析, 逐渐剔除诸如宗法思想等保守、落后、不合时代的成份。另一方面, 要持久有效地在农村社区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先进思想文化, 有积极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教育水平, 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逐渐克服保守、落后的宗族文化, 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4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来抵制宗族组织的消极影响

要抵制宗族观念的消极影响, 就必须使农民学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 通过宣传和引导, 使村民自觉地了解国家政策、法律, 站在社会整体的高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提高其参与村民民主自治的意识和能力。要重点对族长等领头人进行法制教育, 引导其奉公守法, 防止其带头违纪违法。对于煽动宗族械斗等违法行为, 特别是企图将宗族变成一种私人权力组织, 干预社会公共事务, 甚至蜕变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恶势力, 则应坚决取缔, 严厉打击。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化解农村各类矛盾, 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各项制度, 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 照章办事, 决策民主, 办事公开, 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4.5坚持村民委员会自治, 完善农村民主制度

消除宗族力量不仅仅要着眼于宗族组织本身, 还应建立和完善一种比宗族具有更大整合力量、更多优势、能为广大村民普遍认同的合法性组织。就目前而言, 这种组织无疑就是村民自治组织。目前, 我国广大乡村已普遍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 在一些地区, 基层政府往往要依赖家族力量来完成某些工作, 如进行社会教育、维护社会治安等。在一些地区出现的正式组织权力流于形式而家族非正式组织权力膨胀, 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交叉运作, 由宗族组织权威起主导作用等现象亟待改变。要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现存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同时加强研究、探索实现乡村实际权力由家族组织向村民自治组织转移的有效途径。

5结语

通过对农村宗族问题的研究, 我们认为, 当代宗族复兴现象是有原因的。宗族组织既有有利于农村发展的一面, 也有不利于农村发展的一面, 宗族组织对农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现阶段的宗族问题, 我们应当全面考虑, 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和举措, 这对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分析 篇3

一、国内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回顾

1.欧洲专业合作社

欧洲专业合作社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参与农户多、涉及方面全,据资料显示,在合作社发展最巅峰时期,基本上涵盖了农业的产、收、销、深加工、信贷、投资、保险、社会保障等诸多环节。在实现了这些社会功能后,不仅将最初的农户纳入了专业合作社内,农村边缘的郊区,小型的乡镇也逐步加入合作社。通过条件互补,农村所提供的生产品直接输送到合作社的相关部门,完成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户与城镇居民的双赢局面。

2.美国农业合作社

又称为美国农场主合作社。其特点是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尽量用机器代替人工作业,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合作社内民主平等,生产资料由参与合作社的农场主共有,平等协作。合作社内部实行一人一票制,农厂管理者有明确的生产责任和义务。

3.台湾农会组织

该组织具有明显的结构分层,上下级有明确的生产任务。大多数台湾农会组织都以“保障与会农民权益,增加农户知识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宗旨。农会在建立之初就确立明确的会议制度,确保组织后续发展的民主性。工会只受政府监督,其他省、市、县只具有协调合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利益进行了保障。

二、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合经济组织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过程:

1.初期形成、发展阶段

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农合经济组织的雏形初现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其发展规模较小,只在民间的少数地方实行,覆盖范围有限,后来由于长期的战争影响,逐渐消失。

2.农业合作社阶段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亟需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大量的生产设备投入使用,给农村经济的快速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适时的组织农村广大分散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使得农户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构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

3.人民公社阶段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农村普遍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受当时全国政治形势的影响,原本具有积极性的人们公社化运动逐渐走了歪路。农户生产积极性降低,生产资金遭到毁坏,生产活动被迫停止,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建国以来的农村经济体系遭到完全破坏。

4.重新兴起阶段

以安徽小岗村的包干到户为标志,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重新走上良性发展道路。通过新兴模式的开展,原来的集体作业模式被家庭、个人承包制代替,极大的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

三、当前国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1.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它继承原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能,又在此基础了做了与时俱进的改动。以农村和小型乡镇为实行范围,以小规模的生产管理理念为主导,具有明显的社区性。

2.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由参与农民自发决定,通过将相似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进行融合,集中资源利用优势,做到农业生产品的统一调用和分配。

3.专业协会

由于在技术服务、生产条件、销售模式上具有合作性,农户以此为基础自发建立起的合作组织。社员之间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保证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4.经济联合体

类似于现代企业制度。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建立、共同承担的组织。其组成成员之间多为亲戚、家庭成员等,能够做到及时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在原料的采购,产品的对外销售和分配制度上有较强的优越性。

四、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困境及对策

1.发展农合经济组织的现实困境

(1)主体认识问题。通常分为政府因素与农户个人因素。政府特别是基层的政府部门,对农合组织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与预测,导致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与国外的发展水平差距大,对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有选择性的吸收。相关部门应当做到对先进管理模式的有效借鉴,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户个人来说,可能存在思想意识落后,对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信任,对新的管理制度不认同,导致农村经济长时间滞后。

(2)内部机制问题。产权关系不明是时下农村合作组织的最大弊病。组织混乱,权责不分,组织内部结构设置不合理,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不能顺序进行,都会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受阻。

(3)监督机制无效率。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政策,对组织内部的监督没有做到位。致使有关管理人员以权谋私,将公有的生产资料私有化,严重损害了组织利益,使得内部农户生产积极性下降。

2.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

(1)农民自愿原则。农村合作组织是在广大农民的自愿平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不能对组织内部的农户做到人人平等,那么利益受损用户可以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可以要求退会。

(2)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地域广阔,各地习俗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不一,很难将不同的农户强行联合起来。只有因地制宜,以社区或乡镇为单位组织活动,才能便于管理和统一调配。

参考文献:

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对策分析论文 篇4

1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维度与流程

1.1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1]。1.2农村土地流转的三个维度。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三个维度:农民权益的维度、农业发展的维度、农村稳定的维度。土地问题是农民最核心的利益问题,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2];推动农业发展是土地流转最基本的目标;而土地流转还关系到农村各项改革与社会的稳定。1.3农村土地流转的流程。农村土地流转的流程见图1,包括制定农作物种植计划,确定土地流转面积,选择土地流转区域,由乡、村政府筹集租金,村委集中租赁或者农户挂自牌出让,划分轮作区域,进行基础设施完善,种植户成立互助组,以统一价转租给种植户,扣回土地租金,统一农事操作,统一交售种植物,结算转租盈余,种植物补贴亏损及租金利息。

2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农村经济发展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 篇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业经济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多元经济的发展,资源利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于多元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将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本文拟整理出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为农村经济管理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是农民的立足根本,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其实际开展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以期探讨研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1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同时要想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要正确面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1农村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不高,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团队综合素质稍显不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农村工作环境较差,留不住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未接受过相关财务管理教育,财务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在当地居民中选举出来的,因此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知识也较为缺乏,农村财务管理水平自然不高。同时农村财务管理团队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没有提升自己的机会。

1.2农村财务监管力度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能否健康运行,监管十分关键。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财务监管工作力度不足,从而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效率低下。首先是农村居民没有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忽略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其次是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财务管理部门不注重监管制度的完善及落实,因此农村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严重不足。

1.3财务管理态度不严肃,违法乱纪现象还存在

农村财务管理态度不严肃往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农村财务制度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干部由于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缺乏,其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作用不了解,因此也未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农村财务管理便出现了工作规划不明确,财务状况混乱的现象;农村财务管理的财务状况处理时间长,账务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农村财务管理的账务情况由于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农村财务经常存在收支结算不能预期完成,财务收支情况交错,资金额度状况不明等情况;农村财务管理中私自挪用资金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经常利用职位的便利谋取私利,例如公款私用、公有财产私有化等现象。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与农户间的共同努力。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包括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需加强对村资金、资产、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1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和村级基层干部的培训管理力度

组织农村干部定期进行党风廉政学习,开展知识竞赛与廉政评比,加强村干部的廉政意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健全村干部考核体制,将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纳入村干部考核的范围之内,确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台账,明确界定产权

系统管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相关台账问题,建立起相关账目档案,成立专门的“三资”管理团队,全面统筹农村“三资”问题,将对进一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提供帮助。

2.3加强乡(镇)财政经管队伍建设

加强乡(镇)财政经管队伍的建设。各级部门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各部门能有效配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改变“三资”管理人员执行与监督的双重身份;提升乡镇经管队伍专业素质。一方面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培养,另一方面吸收新鲜血液,改变“三资”管理人员格局。

2.4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公开,严肃财务管理纪律

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民主决策进程,对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运用通过民主大会的形式决策,举行村民代表大会,公示大会结果,推进权力的公开。严肃纪律,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严肃打击村干部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广大农户的权利教育,促进农户权利意识的觉醒,主动维护自身利益。

3结语

农村发展分析 篇6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包括了农业经济发展。可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力量,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主导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群众力量

我国是世界上古老而文明的农业国之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就是她养活的。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着问题和困难,比如: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道路交通的不完善,将会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流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将会降低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1.2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落后。主要在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1)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落后将使农村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

2)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下。将无法使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3)农村市场不规范,令农村市场无法做到健全繁荣。

4)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了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5)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将使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变得落后,科学含量降低,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使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降低。

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会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了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2.3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败现象严重。

3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令大部分指令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降低,无法取得较高的成就。

4)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将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有这样问题那样困难,但中国还是在进步在发展在崛起。1949——2009年,新中国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60年来,尤其最近30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产业结构不再是单一的农业,而是工农商齐头并进,农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温饱不再是梦想,小康或更高层次的生活标准成了农民的追求。其中最大最辉煌的成就是什么?答案是,中国用着占世界7%面积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13亿多人!这就是作为世界上人均农业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的中国创造出来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他们决定了中国的命运,造出了辉煌的成就,编写了伟大的历史,在历史巨柱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包括了农业经济发展。可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力量,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主导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的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温饱不再是农民的梦想,小康或更高层次的生活标准成了我国农民的追求目标,他们将获得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1]史晋川、金祥荣、赵伟、罗卫东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修订版。

[2]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3]青木昌彦等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4]基思·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倪吉祥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农村发展分析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策略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村级政务公开举措逐步加大,由村级为构成单位的农村会计也正不断迈向职业化发展道路。村级会计人员管理长期以来均为农村管理的重要难题,其涉及农民的切实经济利益,倘若处理不当便会对党群、干群关系构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研究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作用

1.1为基层群众民主权利需求提供保障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能够逐步改善农村会计管理水平,强化村民对于村会计的监督能力,从根本上对基层群众民主需求予以贯彻落实,提升村领导工作透明程度,进一步确保村民民主权利。此外,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还能够改善农村会计管理水平, 强化村民对于村财务的监督能力,从而培养起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强化村民身为新农村建设下主人翁的精神。

1.2对农村集体资产展开调控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集体资产由土地资产、一系列集体收入构成。现阶段,大部分农村面临村领导擅自卖农田建设工厂,私吞政府粮食补偿经济款项,极大地破坏了村民的利益,给党、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全面强化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能够对农村集体资产展开调控,加强党、政府在农村村民心中的公信力,进一步积极促进全面建设我国现代化小康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

1.3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脚步不断深入背景下,摆脱城市农村二元体制、拉近城市农村距离俨然转变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2]。为了进一步切实建设起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各项利益需求的新农村,其中最为基本的要点便是强化农村会计管理水平,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能够自资金角度发挥对村级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监督管理的作用,确保每笔费用均花在农民头上,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

2.1农村会计工作不受重视

现阶段,我国农村会计工作不受重视,而且农村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处于弱势地位,各方面会计事务均通过村级领导一人经手,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无法有效展开; 还存在部分农村资金开支未配备专人核准,长期不进行记账、 结账、交账工作,对农村会计管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尽管存在部分地区配备有专人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然而往往受会计制度不规范的影响,引发村级会计账簿不完整以及账目设置不规范等不良现象。

2.2农村会计人员团队不牢固

现阶段,我国农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均可获取国家公务员薪酬待遇,但农村会计薪酬则通过农村内部发放,受经费紧张的影响,薪酬待遇并不十分可观,会计人员权衡自身切实利益问题,均不愿到村委工作。此类因素致使农村会计人员团队出现不牢固局面,对农村会计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村级会计工作开展不到位进一步导致国家集体资源形成损耗,相关人员贪污等引发负面影响。

2.3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未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工作展开监督管理。现存农村会计人员聘用并未形成一定的体制化、法律化,存在很大程度的主观意识,任人唯亲的长期传统管理理念,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科学性、合理性构成严重负面影响[3]。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对农村会计开展科学性、合法性及系统性构成了制约。

3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热点关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3]。如何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认识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入,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势必会被提出职业化发展的严格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学习相关法规制度,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重视力度。经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农村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是管理好农村经济行为、强化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 使农村群众深刻认识到,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自身监督所能够起到的作用[4]。

3.2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自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体制角度出发,提升农村会计团队管理力度,充分对农村财务予以公开,达到农村财务管理有序开展的目的。现阶段存在一些农村采用会计兼职体制,这一方法虽然能够为农村会计管理带来便利,但是其某种意义上是在降低农村会计的专业职能。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可实施会计代理机制,构建会计委托、委派体制,通过农经站对外招募、考核上岗及择优聘请的前提下,构建起一个专业的会计团队,为聘请的农村会计综合管理使用,给予农村科学到位的会计服务。

3.3健全农村会计管理制度

从不同农村的实际情况着手,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农村的村级会计管理制度展开有效健全。在对农村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健全期间,可实施会计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充分厘清会计管理人员责任,清楚认识管理职责,同时严肃、严格追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对一系列经济行为活动予以明确的规定,包括资金管理、财会账目管理以及会计档案信息管理等,积极促进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5]。

4结论

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农村金融;吉林省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18-01

一、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伴随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通过实际调研可以了解到现状并不十分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需求不明显。

在成员进行实际调研中可以发现普通农户对于国家、地区的对农村金融增添的机构、建立的政策却表现出十分冷淡的态度。

通过暑假期间对吉林省长春市合心镇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被访问的农户中真正存在借款现象的农户仅占据21%,而在在这21%的人群中通过农村信贷借款的人少于一半,其他的人均通过亲戚朋友的渠道来借款。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尽管现在针对农村金融的政策和机构在变多但农户对其却不会产生过大的兴趣,这也就使得农村金融的发展变得异常的缓慢。

(二)农村信贷业务减少、资金流失严重。

在如今的农村中,商业银行用于农村金融的相关业务不多,同时农户由于贷款渠道的减少,使得其贷款的额度也就减少,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在不想贷款的农户中其中有将近40%的农户是因为贷款的渠道减少贷款负担过大放弃了贷款的想法。

(三)贷款定价利率定价机制僵化、贷款程序繁琐。

现在由于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现有的农村金融的发展还是不够,比如当前农村信贷的贷款利率定价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不管农户的信誉度是多少、抵押物价值、贷款额度的大小贷款的利率都是一样的,这使得部分贷款的农户的利益在一定程度稍早受到了损害。

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户表示在进行贷块时,需要填各种各样的单据,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并且无法一次完成需要进行多次,办理各种手续。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户不愿意去贷款。

(四)贷款业务晦涩难懂,现有业务宣传力度不足。

在农村金融的相关业务中也有不少是比较人性化的、比较适合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农户需要的。但却还是只有很少数的农户来办理贷款业务。

通过对农户进行访问了解到,有很多的农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几款可适合自己贷款的业务,同时也有部分的农户知道有这样的业务但却不敢去贷款,当问起原因是发现这样的农户不敢贷款的原因竟然是无法理解现有业务的内容,怕自己被骗。

由于我国农村的文化程度集中分布在初高中,所以对于一些专业用语确实存在着无法理解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有合适业务也无人贷款的结果。

(五)农户对于农业保险了解不足,农业保险政策不完善。

一是对于农业保险没有了解或者说仅仅是听说过;二是觉得农业保险的费用过于高,用农户的说就是“自己入农业保险仅仅是白给保险公司送钱”。

保险公司因为无利可图便减少农业保险投入,农户觉得农业保险不合理便不入,这样的结果使得农户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极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

实际调查时发现,虽然国家对于农业有政策的倾斜,但农户却无法感受到自身利益的增加,在调查中,当询问到政府近几年是否有惠农政策来改善现阶段的农村金融现状时,大多数的农户的回答是有一些,但政策对于自己的作用不大,也有少部分农户表示仅仅是听说过但并未落实在自己身上。问到政府近几年是否在农村信贷方面有补助或优惠时,多数的农户回答为有,但很少不会改变现阶段自己贷款难的现状。

(七)民间信贷市场不规范,风险大。

有很多农户因为去银行、信用社等机构贷款的程序较为繁琐、没有合适的业务,而自己又急需用钱就选择在民间借贷。

但有的民间贷款机构公然用高利息揽储,而且有的民间借贷虽然简单易行但贷款利率较高有“高利贷”的嫌疑,农户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很有可能向其贷款,最后很有可能产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推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措施

(一)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农村金融资金投入。

现在普通农民进行小额贷款时因为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进行贷款还是很困难的。而且我国已有的农村金融模式还是较为固化无法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所以政府要加快建立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以适应农户贷款的多元化需求。

(二)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资金要落实到位。

1.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在农业方面要实行一定程度的倾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我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实后盾。2.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相关银行要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金融,降低信贷所需的抵押物的水平,甚至可以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对部分农户实行无抵押贷款。3.建立更多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的责任,来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农。

(三)规范民间信贷市场以完善农村金融。

我国的农村始终存在着民间信贷,由于民间信贷手续简单、简单易懂被广大农户接受,民间信贷在我国农村金融占了很大比重,是促进农村金融多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应该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用建立法律法规、提供正规的民间信贷市场、成立专门部门等方法来完善、规范民间信贷,以此将农村金融向前推进。

(四)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保险,为农村金融做好充分保障。

1.政府应该在农村保险方面实行一定程度的扶植政策。2.保险公司应该眼光放长远,看到农业保险在未来的巨大利润,还应根据不同农户对于保险的需求建立合适的保险业务,以确保农户保险需求都可满足。3.农户主动去了解农业保险知识,不能是被动的接受。农户只有了解农业保险后才能找到适合的业务。

(五)加大政策普及力度,让农户真正融入农村金融。

1.政府可以通过居委会来宣传当今在农村金融方面作出的优惠政策,让农户可以了解到农村金融的最新政策制度,以便做出符合自身的选择。2.相关的银行可以在推出适合农户信贷的政策后,派相关的人员在农村进行业务推广,让更多的农户可以了解业务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饶媛媛.新形势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5.

[2]刘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金融财税,2015.

农村发展分析 篇9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伊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已快速增加到212家。2012年,不但地方银行IPO迎来破题之年,农信社改制之路也正快步前行。在银监会全力推动之下,各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明显提速。而重庆农商行的赴港成功上市以及四家农商行齐现上市申请名单,也表明了我国农商行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使其更好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国家一直鼓励社会各方参股农村商业银行,也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积极响应。社会投资者可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资源和自身资金优势,入股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商业银行,将农商行做大做强之后,谋求上市前或上市后股权转让退出。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义、机构模式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的总体发展概况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随后,报告对农村商业银行做了区域发展分析、竞争分析、改革与上市分析、经营管理分析和风险管控分析,最后报告分析了重点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

农村发展分析 篇10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仓储业也在此大环境发展迅速。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所以提高仓储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围绕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的现状、概念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到它的演变趋势。在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仓储的作业环节特点,了解物流仓储的成本构成,进而分析物流仓储的内部收益、中间商销售收入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经济活动。 关键词:连锁超市;物流仓储;对策 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下,连锁店、超市这两种商业经营模式成为了我国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一份商业调查显示,我国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总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同时,随照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优化,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农村连锁超市的需求也在逐年扩大,所以有必要提高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的利用率。 1.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现状分析 在中国,农村物流仓储刚刚起步,对于仓储的功能许多物流管理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物流仓储的功能也很难被合理利用。调查显示:对于大部分的农村物流仓储,都存在仓库功能单一、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问题。 1.1农村物流仓储的形成机理与特征分析 上个世纪末,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设施形成与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下,农村连锁超市的仓储规模也不断壮大。这些在农村的仓储属于农用地,但与同等地段扩张的城市土地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 1.2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在这个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实现。物料主要通过传送带、吊车、机械手来移动和搬运,用货物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储存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接卸存储设、螺旋机械制动等设备来完成运行,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第二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 2.农村物流仓储的现状分析 2.1 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农村物流仓储的监督和管理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物流公司的经济效益,监督和管理的体制不完善,将造成资金的浪费。“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和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就要加大该方面的投入,监督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节约资金,避免造成浪费,现代“仓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仓库管理”,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 的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鉴于这样的定义,目前的监管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仓储物流的需要。 2.2 供给策略不够科学 对于农村物流仓储业来说,没有建立健全供给中心,对于供给策略的制定缺乏科学性,有些商品集散中心离物流公司的路途比较遥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立一个物流配送中心显得势在必行。另外,物流系统效率低下也是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一大因素,物流系统通常都在尚未完善的时候进行运作,效率低下时常困扰着物流公司的管理层,对于这一现状如果不能妥善改善,将制约农村物流仓储业的发展。 2.3仓库功能效率低下 对于农村仓储业来说,大部分物流企业都运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很重要。老旧的管理模式只把仓库当做储存商品的地方,找起货物来非常麻烦;这样就导致仓库功能和效率低下;而管理仓库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货物不是很熟悉,有一部分的仓库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没有意识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也是仓库功能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超市工作人员对分拣、配货、包装、加工、配送功能根本就一知半解,无法提高仓库功能和效率,直接使超市的经营效率。 2.4政府没有进行干预 对农村仓储业来说,虽然如今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但是缺少政府干预,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很容易迷失方向,政府在物流公司选址、经营等方面并未给出指导意见。政府的调控对超市――特别是中小型超市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中小超市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有些超市还认为政府的调控会阻碍超市的发展,从而采取抵制的态度。另外,挑选超市的地址一直是超市比较头疼的问题,如果所占土地是本地居民所有,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很多超市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没有寻求政府干预,从而使得矛盾升级;没有政府的调控和干预,造成中小型超市的发展滞缓。现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但并不是说中小型超市并不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干预,适当的.调控措施可以使企业往良性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超市都是自行解决,既没有寻求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又不能妥善处理与居民的矛盾,这样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超市的经营策略得不到有效实施等等。 3. 农村物流仓储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3.1加强监管措施 3.1.1改善物流仓储管理体制 对现行的仓储物流管理体制进行改善,建设统一的连锁超市仓储市场体系。首先应该从连锁超市组织上提高仓储管理的重要性,以保障仓储管理的有效进行,实现仓储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对于仓储的基本设施建设,要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放在首位,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投入。对于仓储地址的选择,要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减少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如果农村连锁超市分店不按要求统一规划,则不发放仓储建设资金。 3.1.2加强对管理人才的投入 要实现仓储物流监管措施的提升,必须要依靠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专业化的团队制定管理措施,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仓储管理的有效性。在中国进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想要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尤其看重对中国市场人才的引入,因此作为国内农村连锁超市,更应该主动招揽专业人才,为占领农村市场打造专业团队。 3.2 实施有效的供给策略 3.2.1 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 纵观国内农村连锁超市仓储物流的发展,大部分企业都是最近才开始重视农村市场。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在农村市场抢的先机,就必须加快农村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以后的快速发展做好铺垫。农村人口较城市而言相对分散,离商品集散地路程比较远且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货物的运输主要靠小货车及其他载货量较小的交通工具,因此也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所以建设农村超市物流仓储的基础设施是关键。首先应该从根本出发,扩大连锁超市和农村市场的配送率,提高商品的质量。同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农村销售终端,扩大主渠道的进货条件。其次,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超市连锁企业应该给予资金支持,统一建设标准。 3.2.2 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物流系统的效率关系到超市货物供给的及时和准确性,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超市的管理者需要结合超市的现状,选择合理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降低物流仓储成本,提升物流配给效率。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应当纵观全局,直接负责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运营,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要引导者。同时,物流仓储效率的提高还要结合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实现多部门的联动,才能更好的实现超市物流系统的流畅性和高效性。 3.3 完善仓库功能的多元化 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下,传统的仓库管理指标已经无法衡量仓储企业的优劣,所以需要制定新的仓库管理标准。新标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合少批量、多品种、短周期商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深层次服务。注重仓库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使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被管理者了解,便于管理者制定措施。同时大力提升仓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仓库的装卸及 收、发、管操作简单化,并且在仓库的功能性上,除了传统的储存、保管功能外,还应该包括:分拣、配货、包装、加工、配送功能。 3.4争取政府扶持措施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涉及到许多项目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完成。在物流仓储的地址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的考虑,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将地址选在交通方便的空旷地带,但在装卸货物的时候不能影响到当地的交通状况,以免引起当地百姓的埋怨。对于修建仓库占用百姓土地的问题,应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同百姓沟通,满足双方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赔偿。这样的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仓储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4.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面临全面开放的销售市场,中国市场即将成为国际商业竞争的战略要地,所以率先对农村物流仓储的建设能够得到更多机遇。虽然目前我国物流仓储存在许多问题,但能够立足于自身的优势,逐步完善农村连锁仓储物流的功能、提高仓储的效率、降低物流管理成本,便能为农村连锁超市物流仓储带来更大利润。(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中鼎.加快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50-54. [2]陈丽清.连锁超市拓展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J]. 商业经济,,(1). [3]时长洪.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运营策略思考[J]. 商场现代化,,(3). [4]普洛斯中国.中国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发展现状[J].物流工程管理,,30(10):15-21 [5]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6]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下一篇:初一地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