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展战略(精选8篇)

发展战略 篇1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目 录

基本情况 市场需求 目标市场 业务运作 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 综合结论 1

第一章 基本情况

荆门市汇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荆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于2007年8月2日成立,地址位于荆门市象山大道38号。后经股东于2010年11月18日增资变更,现公司法人代表夏威;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5100万元,其中夏威出资20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王菊梅出资25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张涛出资20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雷劲松公出资76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以上出资全部为现金出资。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投资业务部及法律事务中心等部门,内设机构合理,设立了完善的前期、中期、后期风险控制流程,构建了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服务体系。

荆门市汇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在本省范围内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授权总经理在董事会授予的权限内全权负责全面管理工作。现有员工13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管理人员主要来至于银行、证券、金融投资公司等机构的中高级管理层人员,具有丰富的银行、证券、投资等领域的从业经历,公司人员精干,经

验丰富,专业素质良好,是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优秀团队。

第二章 市场需求

我国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自1999年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来,已有近八年的发展历史。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更强调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对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004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如何发展中国信用担保业做出了重要批示。在这一良好正常环境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经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家左右,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为主、民营和互助担保为辅的“一体两翼”的格局。

而荆门市是湖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大量民营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扶农帮弄政策下如雨后春笋般成立。200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小区120个,万头猪场13个,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过5亿元的5家、过10亿元的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07个,达到343个。

与此同时,大量涉农企业由于缺乏抵押担保而造成的借贷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发展民营融资性的担保企

业不仅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需求,更是加快我市金融市场发展繁荣,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的迫切要求。

荆门市汇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服务农业产业化为宗旨,对涉农的农业产业化相关业主及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或者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及投资,或者对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市场前景良好。

第三章 目标市场

公司将严格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目标定位于为全市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服务,围绕着许可经营项目确定目标市场。如下所示:

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诉讼保全担保、投资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未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上述目标市场,在首先完成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多头并进,最终实现实现目标市场多元化发展。

公司以后除了在传统的担保业务方面有质的突破外,我们还将做大委托贷款财务顾问和中介业务等,并且发展投资业务,不断开拓利润增长点,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

第四章 业务运作

(一)密切银保合作,开拓和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公司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开拓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是发展业务规模的必要途径。建立起银保间“绿色通道”,真正搭建起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融资的平台。

(二)创新业务品种,增强业务规模发展动力。公司要实现可持续经营,就需要不断探索业务模式及业务品种的创新,不仅要在融资担保领域,而且在非融资担保领域、投资服务领域等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一是转变观念,创新反担保方式。在融资担保工作中,根据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小,落实反担保措施难的实际情况,除采用银行部门常规的保证、抵押、质押等反担保办法外,转变传统观念,一切从有利于风险目标可控出发,从有利于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化出发,不断创新反担保措施,开发了应收帐款权利质押,车辆合格证质押,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许可证质押及出口退税质押等等,解决了中小企业因固定资产较小、抵押不足而导致融资难的问题。二是顺应市场,拓展业务品种。要做到公司的良性发展,必须解放观念,在做好政策性担保的同时,准确掌握市场的动向,开拓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担保业务新品种,才能实现担保资金的滚动积累,将公司做大做强。公司树立了“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创造社会效益;以非融资担保为辅,创造经济效益”的理念,积极开拓非融资担保业务。由融资担保一项业务品种,发展为集融资担保、工程质量担保、合同履约担保、财产保全担保、出口退税质押担保、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投标保函担保等业务品种于一身,为公司的业务规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以做强做大担保主业为目标,实施管理风险、创新经营、人才培养、品牌塑造四大战略,形成管理技术、客户资源、企业文化、资本实力四大优势,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产品品牌战略。探索改变目前单一担保的业务结构,稳妥发展自己营运、投资等业务,以分散担保业务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年内要增设投资机构,招聘投资专门人才,紧盯拟上市公司客户群体,实现风险投资或产业投资业务“零”的突破。

2)市场营销战略。担保公司的经营思路是:“服务区域化、经营多元化、风险分散化、收益最大化、权益均衡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做大做强、稳健发展的经营方向与目标,开拓经营,规范管理,确保两个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提供融资担保及其配套服务,扶持市内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做大做强。

在服务方向上,担保公司坚持以实施工业强市、项目立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五大战略为依托,积极

拓宽市内担保客户市场。对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优先安排担保计划,优先向合作银行推荐,对银行推荐的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优先予以担保。

在政策支持上,担保公司始终坚持扶优限劣和为市内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担保政策。不断拓展为市内中小企业担保服务的外延和内涵,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无极限”。对市内优势龙头产业和新兴产业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有限给予担保综合授信,安排其正常合理的融资担保需求,支持优质客户做大做强。

3)客户开发战略

客户开发及信息收集是担保及投资业务的基础工作,客户资源将成为公司的宝贵财富,担保公司的担保计划采用下列方式建立健全客户来源的渠道:

——加强与银行信贷部门的合作,由银行信贷部门推荐客户;

——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联系,建立与市(县)区属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衔接机制,建立与市内企业的业务联系机制,由相关政府部门推荐客户;

——加强与基层、行业协会、商会的合作,由其推荐客户;

——开展企业信用担保的会员制管理,从中培养核心客户;

——对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搞好市场调研,开展客户登记发掘潜在客户。

同事也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延伸公司的资金链

和更有效的控制担保风险,坚持既定的市场开发措施,进行全方位的客户开发。

4)人才发展战略:通过担保公司的完全市场化运作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凝聚和培养一支符合“市场化、团队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第五章 发展目标

公司将建立以效益为中心,资本、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机制。业务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担保公司按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的监管指标要求,建立相应稳健发展的衡量标准,即:

1)资本充足率≥10% 2)不良担保率≤3% 3)担保代偿率≤3% 4)担保净损失率≤3% 5)拨备覆盖率≥10% 6)资本利润率(税前)≥10%

第六章 综合结论

我市是一个农业为基础的新兴城市。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对小额贷款有极大的需求。只要贴近三农,结合荆门本地的实际,帮助城镇及周

围农村地区实现致富,促进社会和和谐,担保公司就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展战略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文以英国2020年体育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提出对我国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相关策略。

2 英国体育发展战略的特征

2.1 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是开放体系,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合作,把社会力量统一纳入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战略之中。为了实现政府特定时期的某一目标,由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专门设置相关机构,通过制定实施战略计划和政策引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广泛的社会动员,完成预期目标。

2.2 政府投资巨大,关注特殊群体

英国政府对体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在2002—2005这4年间达到了20亿英镑以上,并在尽可能地情况下提供人力资本上的投资。21世纪初期的英国体育发展战略强调给予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问题是其他一切问题的基础,其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当前政府对儿童的投入会为未来的社会带来益处。

2.3 民主化和实用化

英国是最早的体育现代化国家,相关体育战略计划的制定,也逐渐从中世纪的君主独裁方式转变为当前的现代民主决策方式。对政府决策方面进行改革,他们认为在政府进行一项重要的决策时,权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意见,从而逐渐将政府引上了民主决策的道路。场馆设施的建设随着政策方向的改变也逐渐向灵活型转变,变得更加经济和实用。

2.4 维护国家与民族声望

英国有着悠久的竞技体育运动传统,是曾经享誉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体育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的同时,也在积极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努力发展竞技体育,力争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更好地提升国家与民族声望。

3 对我国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启示

3.1 更加重视体育“强身健体、促进教育发展、降低犯罪率和扩大社会包容度”等方面的社会价值

英国政府之所以大力投资体育运动,是因为体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降低犯罪率,增大社会包容度。体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更应该引起我国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制定体育强国战略做好铺垫。

3.2 重视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为公民创造更多的体育参与机会

英国政府重视对青少年儿童的培养,提倡不直接给公民提供福利服务,运用到体育发展上也就是由国家为公民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体育机会。当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切实抓好青少年儿童的体育工作,及早发现和培训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合理有效利用资金,大力发展和推广体育俱乐部体系,为公民创造更多体育参与机会,提高群众体育参与率。

3.3 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轨制发展

英国当前发展体育的核心目标就是不断地提高大众体育参与率,制定了一个长期运动员发展计划(LTAD)来进行人才的识别和发展,促进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轨制发展。这对我国制定实施体育战略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建议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完善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也要积极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在资金投入和体育设施建设上都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其能够真正为竞技体育奠定基石。

3.4 “民主与科学”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英国体育政策经由多方参与制定,如,学者、体育实业家、志愿者组织、官员、议员等,最后通过民主的方式决策。以此为鉴,我国体育战略的制定应多采纳更广泛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与学校、体育俱乐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紧密配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措施,创造一个自然的环境,扩大青少年体育参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21世纪初期前20年的英国体育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内容:第一,发展体育文化,增加参与人数,关注特殊群体。多部门密切合作,增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可用性。第二,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三,改进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方法和主要设施;第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中央政府需重视体育活动,建立框架清晰的资金资助计划,加强与自愿者组织以及其他私营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体育现代化。

4.2 建议

更加重视体育强身健体、促进教育发展、降低犯罪率和扩大社会包容度等社会价值,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体育发展战略的战略思想和方针应该更加重视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为公民提供更多的体育参与机会;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向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轨制发展方向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更加民主和科学。

摘要: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战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明了英国2020体育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通过归纳总结,提出对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体育,体育发展战略,大众体育,竞技体育

参考文献

[1]《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编.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李远乐,张海军.英国竞技体育振兴之路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

发展战略 篇3

【关键词】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建设发展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点

职业教育体系决定着整个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产、学、研合作首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指出:教育体系的建设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工……为什么我们的招生专业前10名的专业和就业前10名的专业非常不相吻合,将近70%的毕业生成群杂堆,它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模式设置问题。

“CBE”和“双元制”及行业优先是现代职业体系的首选法则,实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是社会市场和中小型企业最基本的发展动力,是国家升级人才资源最有力的支撑。如果我们今天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再拿3~5万元,再培养3年左右才被行业和企业所录用,这对我们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模式乃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也是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3+3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首选模式

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也意味着青少年文化自觉行为的基本独立,再用6年时间从理论和实用技能上,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一个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既实现了高等教育面向人人,同时也是对今天高等教育考试的一次重大改革,又节约了教育资源经费的大量投入,像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像这种教育模式已先行了几十年,也正是多种模式促使他们的技术立国,技术立法早行了几十年,也使他们培养出了许多科学界的领军人才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职业技能技术教育的兴衰与发达,是一个国家社会和市场基本的活力源泉,是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国梦想的基础力量。

(三)办好现代职业教育的四个建设计划

为了使我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能良好健康的发展,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齐抓共建。

1.基地建设计划:教育部职教司明确规定,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产业、企业、行业和大学生实习基地,这是我们办好职业教育的首要条件。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紧紧凝聚和依靠社会民间教育资源,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行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促学原则,科学共建,共谋发展。笔者作为申办职业院校的主要申办者,感触良多,因为企业家他们最容易把教育和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用企业,工厂,产业等实行基地这些有限的资源,同无限的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产、学、研三者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示范教学建设计划: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破书中就医疗医学人才和计算机应用人才亮起警灯和红牌时,职业教育不能简单以某种就业现象而左右,就业现象的背后有许多深层次的因素,既有人才市场因素,也有人才制度因素。在职业教学计划设置中,要根据国家《关于推进职业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要求,院校之间要做到有机联网,师资共享。比如:目前在工程人才、环境人才、电子商务、物通物流、通讯、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社区应用等社会热门行业人才缺口时,我们的职业体系发展不能一哄而上,示范教学也不能一蹴而就,要优先培育本区域比较成熟成型的师资力量,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师资充实到职业教育子队伍中来,以点带面进行样板式推广,同时像德国职业教育那样,建立大区域的职业教育教学联盟,以减少国家职业教育转型上的二次浪费。

3.县以下职教中心计划:职业教育的可行可圈之处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它贴近一线,贴近青年,倡导把职业教育的课堂放在企业、工厂、街道、厂矿是办好职业教育所崇尚的发展理念,它可以使社会和学校及青年三者间的利益诉求最大化。所以,要把县以下的职教中心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通过全国职教中心这个纽带和桥梁,使院校和青年的需求供给形成有机的对接。

4.素质教师培训计划: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过程中,一但3+3职教模式形成后,我们面临的对象是16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的理想之梦正在放飞,人格力量的形成在逐步完善,所以,我们要把坚持师资队伍建设永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抓,去教育利益化、功利化、行政化的弊端因素,集合整体教育优势,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专兼结合,热爱学生,拥戴青年的高质量素质的师资队伍。

二、在教育理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再建青年的核心价值观

今天的985、211仍然许多家庭和青年学子十年寒窗所期盼的梦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仕第”观仍然困扰和引领着整个社会学风。当代青年他们身上承载着国家的希望,父母的企盼,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缔造者,也是社会矛盾的直接承担者,当社会的进程和脚步越来越快的时候;当社会教育体制还没有到位的时候;当文前所表述的9种社会表象仍在紧紧裹挟着社会和青年们的时候;当面对毕业于学校,失业于社会的时候,青年们产生了许多的疑问和困惑,他们把更高梦想变成了对现实的企盼。价值诚然可贵,但梦想之路更加艰难。

十八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吹响了“中国梦”的号角,教育的改革圆了“青年梦”最基本的实现和企盼。“学而优则在业,有业在于乐业”成了青年报效祖国的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价值力量。

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建设,承载着青年许多的梦想,在结束本课题的时候,我们要共同怀念一个人,中国教育梦的先驱者黄炎培先生,本世纪初他走遍和考察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1918年创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而对积弱积贫的祖国,失业的民众,他卧薪尝胆,立身教育,有官不做,唤醒民众,报效祖国。

现代化的教育制度的梦想,已经到来,放飞梦想时刻,“青年梦”的实现将为之不远。

参考文献:

[1]鲁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3-2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7-29.

[3]江苏省教育厅.大力实施素质提高计划,做优做强职业教育[J]. 中国现代技术教育,2005(10).

公司发展战略 篇4

我公司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滨州金汇建筑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实验室,本实验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并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基础研究以及新材料开发和节能减排战略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解决建筑新材料与建筑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并致力于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开放性研究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同时将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市内建筑新材料与节能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自成立至今,共申请专利及软著12项,分别是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项已获得证书(建筑外墙保温结构、一种石墨聚苯板、一种多用途复合保温板、一种便于安装的保温板、新型外墙保温系统);软件著作权3项也已全部授权(金汇钢丝架夹芯板插丝焊接机组控制系统V1.0,金汇钢网焊接机组控制系统V1.0,金汇节能材料工程一体化软件V1.0);发表论文一篇—《改性纳米碳酸钙制备乳胶涂料研究》。

近两年实验室共有三项突出研究成果:

1、聚氨酯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开发研究成果

聚氨酯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是以大理石薄板和可发性硬泡聚氨酯,通过模具注射法将聚氨酯泡沫和大理石薄板有机的粘结复合在一起,施工过程中用粘结加锚固的施工工艺。其主要应用在现有的公用建筑、别墅、商用及高档住宅的外墙保温及装饰。

2、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 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采用工厂化生产的超薄石材聚氨酯保温板在进行外墙施工时,用粘结加锚固的施工技术,来实现保温和装饰的一次性完成。期主要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外墙保温装饰。

3、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研究成果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保温体系是以工厂制作的XPS单面钢丝网架板为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后而形成的结构自保温体系,钢丝网架板与混凝土剪力墙浇筑为一体,并通过连接件可靠连接,创新性设臵了预制挂式混凝土垫块,达到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建筑保温与墙体同寿命。

其中建筑外墙保温结构获得滨州市2011滨州市优秀节能成果奖,聚氨酯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开发于2013年5月份通过了滨州市科学成果鉴定,并于2013年11月份获得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保温装饰一体化超薄石材粘挂组合施工技术于2014年5月份通过了滨州市科学成果鉴定,并于2015年2月份荣获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时我公司也一直注重与国内科研机构及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先后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究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公司发展战略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0.1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2001年,世界银行在《中国促进建筑节能的契机》的报告中提出,从2000-2015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测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据建设部科技司的分析,到2020年底,全国新增的30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中,城市新增13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1.6亿吨标准煤。在4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总面积约为138亿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空调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节能潜力巨大。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40亿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25公斤标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1100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根据预测,今后10年我国城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为每年8亿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装空调或采暖设备,则10年增加的用电设备负荷将超过1亿千瓦,约为我国2000年发电能力的1/3。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40%-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另据报道未来十五年内,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十八亿至二十亿平方米左右。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基本动力,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城镇化比例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标志。在整个中国城镇化大发展背景下,房地产肯定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最重要行业之一。建设部要求:要围绕利废量大、环境污染少、节能效果显著的生产技术,开发优质利废制品。一个中等城市,年建筑量在3000万平方米左右,则需外墙保温2100万平方米。相应的则需要504万立方米的保温材料;内墙保温则需要741万立方米。二者合计:1245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下一步的总体战略规划为:

1)五年内形成国内五大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

2)2017年挂牌新三板,精细布局各产业基地的市场(收购、并购等)

3)三年内将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节能新材料投放市场,直接填补国内高端保温材料的空白。4)实现利税3亿元。

(一)生产经营发展战略

我公司将确立以新型材料为发展主业,以外墙保温材料为主要特色,以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依托公司在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发高效,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增强销售,施工能力,使公司成为全国同业产品领先,技术领先,施工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大型的节能新材料企业之一。

(二)发展目标和规模

公司将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应用数控系统实行全工序智能化生产,使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研究、开发能力,研究气凝胶相关保温产品,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在未来2年内,本公司将抓紧实施计划中的新生产基地建设,确保2016年省内网络布局,打好可复制基础和国内基础建设的可行性评估论证及建设方案,在2017年全面布局各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以挂牌上市为锲机,投放一种新材料上市,以放大公司市值,打好以后发展壮大的基础,实现规模化、系列化生产。

(三)市场发展计划

我公司将努力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加大公司宣传力度,争取在未来2-3年内,使公司的品牌成为全国名牌产品。同时,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把握市场最新动态,保持并提高公司在国内该市场的龙头地位。在拓展海外市场上,力争在2017年内,打开国外市场,并与国外用户建立长期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创造条件建立境外生产销售主体,提高出口创汇能力,使公司产品占有更广的市场和更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已全面编制了省内的销售网络体系,设立分公司7家、市级代理8家和县级分销16家。

(四)销售计划

我公司将立足国内五大生产基地在全国开发区域,同时拓展其他地域的销售,继续完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加强营销信息反馈和推行行之有效的营销管理措施,通过改进和加强营销,延伸销售网络体系,使公司产品产销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为实现以上目标,一方面本公司大力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大力推行销售代理制度和发展海外代理商,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营销人员,使公司销售人员扩充到100人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0%以上。另一方面本公司将项目经理,销售经理共轨营销机制,使公司产品形成更严谨的销售链条,使产品在市场中有更大,更好的的品牌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计划如下: 1)把握好青岛旧房改造的供料机会,完成一亿元销售额。2)拓展烟台旧房改造市场和日照两市的全面改造任务打好开局。

3)以国家和省防火规范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全面布局省内IPS的销售,现已在布局备案。

4)以我公司和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建筑装饰线条》省标为动力全面优势性的开展全国的线条销售。5)利用多年来公司的网上优势展开电子商务销售,实现多种产品网上销售的突破。

(五)生产投资经营计划

公司在2016年在山东省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确保订单供应,同时在省内兼并购买一些规模不大,经营管理不善的厂家为主,以达到整合闲置资源,节约固定资产的高额投入,扩张市场辐射面积,节约运输费用。到2017年底达到10条发泡自动生产线,5条保温装饰一体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实现年生产1000万立方米保温板及新型保温材料的能力。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述投资生产经营计划的实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8000万元。可实现300-500人的直接就业,间接带动下游保温工程2000人以上施工人员的就业。墙体保温工程的大面积实施,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经经效益,带动大量闲散人员的就业,对节约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资金需求

如果实现上述计划,公司需要各种资金筹集方式或者各金融部门融资6000万元的支持。资金使用计划为增加流动资金5150万元,设备改造投入300万元,收购兼并厂家投入350万元,科研经费200万元。确保公司未来战略的实施和完成

未来,本公司将形成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建筑业综合解决方案的战略定位,并选择同时管理三个不同层面的业务组合,通过三个层面业务组合的发展推动本企业持续发展。

为实现战略目标,未来五年应采取的主要战略举措是:(1)全面导入精益运营,积极拓展旧房改造这个巨大的市场

(2)加大战略性业务的营销力度,积极拓展战略性业务。以中建集团、中南地产的合作模板合作更多同类地产商。

(3)改善客户服务和客户端流程,促进资源投资性业务发展。更深层的与中建投开展业务合作。

(4)在战略性业务领域,并购整合其他资源。并由省内延伸到省外。

本公司战略实施的前提:

(1)组织上,应进行分公司制改革,并健全强化总部职能,向战略导向型转变。

(2)流程上,建立和优化战略计划、业绩管理和高层人员管理等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和管控能力。

(3)人员上,实施英才计划,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小米手机发展战略 篇5

1.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安全性)

2.实施品牌化战略

3.强化手机企业管理工作

4.实施手机的强强联合5.加强对渠道的控制

6.加强手机产业链合作、销售模式

7.利用强有力的开发团队趁苹果、诺基亚实力削弱之际,加强开发或优化系统与软件,扩大市场。

8.强大的开发团队,应注重对于信息的保护研发。

9.利用雷军人脉和天使投资人的身份进一步融资稳固资金链。

10.小米手机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供应链的建设、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保护产品的逐步升级换代。

11.加强网购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解决小米手机售后服务电话难以打通、网点过少、维修费偏高以及快递返修的时间成本过高等问题。

12.提速建设仓储物流体系。解决小米手机发货周期和返修快递耗时较长的问题。

13.流通渠道多元化。在销售渠道上,小米坚持选用电子渠道作为其唯一的销售渠道,而当前随着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定制机的相继问世,小米也要真正实现流通渠道的多元化。

14.扩展到多个智能终端应用市场小米可以凭借硬件的增值业务来挣钱。比如说硬件的配件、软件云端的服务和应用渠道的分发等。增加小米产品多样化,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将能获得更多的米粉。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篇6

学院:政法学院专业:XX姓名:XX学号:100XXXXXX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高科技民营企业。20世纪80年代,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又陷于财力不足,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大批引进国外电信厂家。于是,全国上下从农话到国家骨干电话网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设备。而处于短缺经济时代的中国对交换机的需求量很大,而国外产品价格很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出现200多家小型的国营交换机厂家,但大多都是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小型交换机的厂家,同时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代理商。华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创业的,以代理香港交换机起家。20世纪90年代初,95%的国内生产交换机的企业都死掉了,而代理交换机的企业也不好过。唯独国外的生产厂家还在垄断者中高端市场,吃着高额利润。1992年,华为公司代理香港的交换机由于质量比较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但发展也遇到了瓶颈,网上发展市场需求量很大,利润丰厚,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往下发展,市场日趋饱和,此其一;其二,当时全国正处于股票市场的狂热期,海南房地产大开发热潮,很多企业都去追逐高额的投机;其三,农村、城镇的电信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华为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面临的困境,抵制了市场的诱惑,做出了开发自己技术和产品的重大决定。认为技术是自立之根本,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华为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发展民族工业,立足于自己的科研开发,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占领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与国外同行相抗衡。当时的华为销售首次突破亿元,利润才一千万,科研力量几乎是一片空白。华为开始大量招兵买马,增强科研力量。1992—1993年华为投入研发的资金就达上亿元,发动所有关系找钱。公司员工入股,向大企业拆借,利息高达20%--30%。期间,经济了无数次的失败,曾经的失误就导致了600多万元的损失。1993年年中,华为终于推出了2000门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08机,这标志着华为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企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华为还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有招聘了一批技术骨干,在2000们交换机的基础上,华为又提出研制万门交换机的计划,为了尽快研制出完们交换机,科研小组从周一至周六早晚全部铺在机器上,只有星期天才能好好睡一觉。1993年底,华为终于推出了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C&C08万门交换机。从此,打开了广大的农村市场空间,攻城略地一般进军主流城市,最终终于打开了轨迹市场。1997年,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系统和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额达到41亿元。1999年80模块路由器和系列交换机面世,同时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2001年出口超过内销,销售额达到221亿元。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目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三十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研究所。其产品几乎覆盖了国内电信的主要领域,并且众多产品已经进入德国、西班牙、巴西、俄罗斯、埃及、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华为的发展潜力,他没有通过宣传和炒作来美化企业的形象,而是一直用事实证明着自己的实力。即使在思科的“骚扰”下,华为也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华为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企业自身的快速成长之外,主要归因于它对不断变化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正确而有效的应对策略。

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对华为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分析:

以PEST的环境分析方法对华为的外部环境进行的分析:

(一)政治环境:国际政局稳定,且有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国家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并积极保护知识产权;国家以及中国电信政策对民营厂商和跨国企业的支持和鼓励;

(二)经济环境: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标志;近年来居民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较大的市场潜力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有利于产品的走出国门;

(三)社会环境: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是华为所面临的消费市场也在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世界各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购买偏好有国别差异;

(四)技术环境:各国内部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健全;国家对专利商标的保护;

以SWOT的环境分析方法对华为进行的分析:

(一)优势:灵活且迅速的客户服务,客户有什么紧急需求,华为的技术人员

可以马上拎着包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在第一时间给客户解决问题;任正非的危机管理的华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强烈的危机意识;以追求卓越的进攻精神为核心的华为狼性文化;华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吸引高技能工人、科学家和创造性人才能够为顾客提供可靠的服务保证;产品性能价格、质量比较高,商品市场竞争力强且难模仿;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对科研费用的大投入力度;企业资金雄厚,具有良好的财务资源;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经深度培训过的专业人才;华为公认的行业领先者和买主对其良好的印象和适应力较强的经营战略;华为的薪酬体系和极具特色的培训制度;华为只生产通信设备的专业化道路。

(二)劣势:在管理体系上不足以和同行业国际知名大企业思科相抗衡;组织庞大,不易管理;

(三)机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华为产品的市场容量迅速扩大;有进入市场或市场面的可能。

(四)威胁:诸多消费者具有迷信洋品牌的消费观念;随着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高技术的刷新周期越来越短,所有高科技企业的前进路程充满了危机;国内电子通信领域中兴对华为的威胁,且国企的华为,政治敏感度较高,对国家政策走向的把握较华为好;世界级企业思科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并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用户讨价还价能力在不断增强。

我认为华为在今后的5—10年内的发展战略如下:

1、技术创新战略:深信要锻造企业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靠技术优势,并把核心技术创新当做企业的生命线。注重技术积累,不作重复的发明,不犯重复的错误,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并加大对科研费用的资金投入力度。要立足于当代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高新技术,大胆创新。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试验室建立长期且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2、市场竞争战略:专注于寻找强势企业在市场和技术上遗留的空当,使之成为产品和技术差异化的依托,加强企业面对突发状况时快速反应的能力,以此抵御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威胁,打造华为独特的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3、投资于人才和服务。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在这四种牵引力中,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企业人才的培养与任用。训练一支敬业的、有素的、永远微笑、热情并充满活力的销售队伍,把一线员工看作为客户服务的英雄。造就人才限于制造产品。以严格筛选的程序,保证符合华为要求的应试者入选,以

高薪吸引并留住员工。另外,在股东、顾客和员工的关系处理 上,应该是员工第一。努力给员工提供一个稳定的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平等机会,关心并尊重他们。只有员工开心、满足、有奉献精神和充满活力,他们才会去照顾好顾客。当顾客开心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回头客。这个时候,股东才会开心。

4、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差异化战略。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保证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在全行业内树立起独具一格的经营特色,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

5、对高科技企业来说,管理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华为在以后的时间内应坚持进行持续的管理改革,引进世界领先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并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积极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围绕客户的需求建立一个完全的产品解决方案,使客户需求的满足能够在华为一步到位。追求分权化的顾客解决方案,即通过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通过消费者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满足和忠诚,从增值业务中获利。即客户至上,客户要什么华为就提供什么,客户实际成了决策者。

发展战略 篇7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务院发展中心、全球商报联盟共同主办的“2009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日前在河南郑州举行。为进一步推动河南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崛起战略规划, 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在“2009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举办了“河南物流发展战略研讨会”。德国铁路跨欧亚物流公司大中华区经理翟建伟、河南中外运久凌储运公司、河南长通运输有限公司、河南进口物资保税中心、河南九州通医药公司、河南众品生鲜物流公司、新乡市新运千山物流公司、河南省商业储运有限公司、河南鸿泰货运有限公司、郑州铁路华东实业总公司、郑州好易家商贸有限公司、洛阳大一物流有限公司、漯河市公路运输公司、平顶山金轮物流发展公司等近20家物流企业参加了会议。

“河南省物流发展战略研讨会”由河南省物流协会、香港商报河南办事处具体承办, 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到会听取了与会代表的精辟发言, 河南省流协会会长谭荣铸主持会议并做了会议总结。 (康继民)

构建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篇8

一充分认识产业集聚区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设产业集聚区不仅是产业演进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可以培育经济增长极,带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从我省的基本省情出发,培育增长极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加快省辖市复合型新区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打造跨越式发展的“柱石”;另一个是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打造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其次,科学发展要求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可以促进就业,带动人口集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再次,科学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可以实现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集约利用、废弃物的集中再利用、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另外,科学发展要求自主创新。通过产业集聚,可以吸引更多人才、技术,产业的相互关联又有利于增强竞争与合作的创新动力,促进技术交流模仿,为自主创新提供条件和载体。近年来,河南在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巩义回郭镇铝工业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长垣县产业集聚区的中小吨位起重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0%以上。要在此基础上,顺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促进产业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

二准确把握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内涵

正确理解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内涵,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四点。第一,要突出“关联”。关联性是产业集聚的核心特征。产业集聚区不是简单的集中,而是产业的链接、产城的融合、城乡的统筹。区内企业是否有关联,是产业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根本区别。传统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只解决了企业的集中发展问题,并没有解决人区企业的关联性问题。而产业集聚区是更高层次的园区,既要求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发展,又要求区内有特色主导产业,并形成有机联系、有机组合的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聚区不仅限于工业,也可以是农业、服务业或一、二、三产业相互链接、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第二,要推动“集中”。空间集聚是产业集聚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经济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企业布局无序散乱,一些有关联的企业分散在不同区域,甚至相距几十公里。这样,就不可能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污染物和废弃物的集中治理和综合利用,更不可能实现社会功能的综合服务。第三,要“集约”发展。集约化发展是产业集聚的本质要求。建设产业集聚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因此,产业集聚区建设一定要体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理念,实现集约化发展。第四,要功能“集合”。功能集合是产业集聚的内在需要。“集合”理念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要体现“产城一体”,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局面。另一层意思是要推动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的社会化。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物流、职工公寓、食堂、职工培训等都可通过市场第三方服务社会化运作,集合构建提供环保、金融、供热供水等服务。

三突出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

产业集聚区建设既是事关中原崛起的战略性举措,又是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要突出发展重点,抓好关键环节,确保尽快收到实效。

(一)科学编制规划。规划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成效。首先,要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利用国家正在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确定好产业集聚区的空间位置。在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规划好建设用地布局,为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其次,要合理确定规模。产业集中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石。要着眼城镇化水平2020年最低50%的发展目标,根据当地条件,按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规模去规划县城。以此为依据,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规划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再次,要搞好规划衔接。产业集聚区规划要同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生态环保等规划进行衔接配套,与土地、城镇规划统筹对接,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区的共享衔接,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相互支持。

(二)明确产业定位。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要作用在于为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企业群体在空间上集聚创造条件。因此,产业定位非常重要。首先,要选好特色主导产业。所谓“特色”,指的是比较优势,讲的是竞争力;“主”指的是规模,要能够形成规模,能够成为当地的支柱,也体现了关联性;“导”指的是方向,要符合市场需求趋势,讲的是成长性。各中心城市和县城一定要科学选择产业主攻方向,明确发展重点,避免盲目无序、力量分散和产业雷同。另外,要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配套。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起着关键作用,要注重培育引进,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可以从产业集聚区内的骨干企业中,选择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将其打造成行业龙头企业;也可以通过引导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做大龙头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直接引进龙头企业。再者,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多元的关系。工作中要把政府的主导性和市场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体现战略意图,支持特色主导产业在产业集聚区内加快发展,又要适应市场的多样性,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非主导产业项目,在适宜的地方发展。

(三)建好发展载体。建设发展载体,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目的是解决好产业集聚区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第一,解决好土地问题。产业集聚区的用地是全省土地资源配置的重点,但是,仅靠这些指标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关键要靠自己去挖潜。今年我省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16亿元,支持各土地整理中心,通过土地整理挖潜、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创造空间。同时,要搞好各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集约效应。第二,搭建好投融资平台。考虑到当前各市、县财政普遍比较困难,我省财政拿出10亿元支持各县搭建投融资平台,目的就是让各县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市场化融资,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另外,我省也在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机制。第三,抓好担保体系建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省财政筹措8亿元资金,帮助县(市、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同时,省财政还将根据情况筹措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办法对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行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上一篇:法治人物观后感900字下一篇:观看《疫情大考中国答卷》思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