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管理措施

2022-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手术室感染管理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及措施

【摘 要】目的:对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讨论,并把有关的防范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将我院近期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后的手术患者随机选出80例做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研究对象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观察,并依感染的原因为依据,针对原因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前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高达27.86%;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高达15%;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是70%;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高达95.71%;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后医生之间的配合程度、护理技术、无菌意识比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有了提高,手术刀使用的时间、空气中细菌的含量也都比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有所下降。结论: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患者手术后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之间密切相关,根据临床经验与实践的经过总结出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对手术室护理进行优化,使术后切口的感染机率得到明显降低。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防范措施

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与身体恢复情况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密切相关,临床护理管理所面对的最严重的挑战工作就是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术后患者一旦發生切口感染不但使患者的住院时间需要延长,同时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伤害,给患者及家属同时也造成了经济损失.为了将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降低只有将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进行优化,这一工作已经成为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首要任务[1].此次的文章中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与手术切口的感染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并进行了防范措施的总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开始我院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也开始进行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将我院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前后的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出共160例做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每组有80例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这160例研究对象中有女性患者90例,男性患者70例,,年龄平均是(46.4±2.6)岁,体重平均是(56.23±1.45)千克;其中10例患者是行胃肠外科手术、60例患者是行骨科手术、20例患者是行泌尿系统手术、55例患者是行妇产科手术、15例患者是行肿瘤切除手术。经过对160例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总结,发现他们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可以对这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的研究对象是从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选取的,对他们只是按照手术室的护理常规完成对他们的术中护理 。观察组的患者则是从实施优化护理管理后随机选出的,对他们进行术中护理时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了针对防止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使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并要健全,同时成立一个分级的监督小组。在手术室护士长的带领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实践、开会讨论、进修学习等方法找出本院的手术室中在进行护理管理时存在的不足和漏洞,针对不足和漏洞进行改善和弥补。手术室都分化的有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对这三个区分别制订标准然后分别进行管理。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组织专业的护理人员成立感染预防控制小组,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及三个区不定期或者定期的进行监督和监测[2,3].对手术室的各个工作环节例如消毒、内环境、清洁等工作要实施跟踪监控,每月对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器械物品消毒、个人消毒等方面的评价,并找出原因进行分析,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为了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到实处,还可以采取收集反馈信息的方法使管理程序得到完善。②因为手术切口感染的与否与手术室内的灭菌消毒工作密切相关,所以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强化手术室的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加强无菌操作。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让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以此来强化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在术前手术人员要按照无菌手术的操作流程严格洗手。对手术间的参观人数、进出人数、物品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手术室内的要求进行穿戴,同时要在手术间内减少走动[4,5].③为了使手术医师与护士间的配合更默契,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采取各种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与水平等到增强,对各种护理操作能够熟练的进行掌握.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护理操作可以使手术时间有效的减少,手术部位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暴露[6].手术室护理管理进行优化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器械的操作水平时同时也要加强与手术室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护士长要在工作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在配合医生时能熟练的完成手术.在手术进行时器械护士要及时擦拭用过的器械,严格控制器械的使用,器械未用时要用无菌覆盖,使之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减少.

1.3对实施优化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的指标 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感染原因,发生率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理操作技术、无菌观念、医护配合情况、手术刀使用时间及空气培养结果等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的数据数时的分析处理都是通过SPSS13.3软件系统进行的。

2 结果

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前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高达27.86%;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高达15%;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是70%;急诊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大于3人的,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的手术情况下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高达95.71%;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在实施优质化护理管理后医生之间的配合程度、护理技术、无菌意识比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有了提高,手术刀使用的时间、空气中细菌的含量也都比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有所下降。

3 讨论

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手术室严格控制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感染率。手术室的任何一个工作环节没有得到严格的控制就有可能使切口发生感染。有研究证明,手术室内的空气培养菌落数与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成正比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对整个手术的内外环境都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手术时切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相应的就增加了细菌侵犯切口的机会,同时术中带血器材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长也是增加感染的一个原因,另外术中损伤牵拉组织、都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原因,手术室内的参观人员、流动人员较多时直接对手术间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人员越多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越高,间接增高了患者的感染率。急诊或者接台手术因为患者病情重,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评估不足,人员流动多,可导致感染加重。

针对以上总结的感染原因,首先使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并要健全,然后使手术间的工作流程、人员分配最大程度的合理化,其次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理论知識水平,以能更好的与手术医师配合,让手术时间减少,以达到减少切口污染的可能性[7-9].通过严格控制人员,物品管理,达到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减少,可使用空气消毒机对手术进行时和手术间进行严格的消毒.总而言之,只有让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进行了优化,提出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杰.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116-117.

[2] 刘彩霞,杨莉梅,朱庆伟,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测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 252-253

[3] 张红伟.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6-88

[4] 曹艳冰,戴红霞,常后婵,等.洁净手术室第一台手术与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7):1943-1945

[5] 吴桂芬,周学颖,膝亚坤,等.手术室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与感染控制[J].吉林医学,2011,32(26): 5626-5627

[6] 殷沛霞.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3):160-162

[7] 李玉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5): 264-266

[8] 程少霞,蒋敏,刘标英,等.动态条件F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 (7):1852-1853

[9] 王静,王顺芬,张蓉.实施流程管理有效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J].西部医学,2007,19(2):308-309

作者:徐彩玲

第2篇: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管理和预防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月~12月的300个治疗阶段分为2组:1个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150例手术),1个观察组(2019年12月实施的150项手术)。回顾分析手术室中的管理问题,改善护理管理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观察小组。比较两组的感染水平以及护理室的不同选择。结果在观察组中,观察组切口的感染率(0.67%)显著低于对照组(6.00%)。强化后护士的各种护理技能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加强手术室的治疗管理来预防切口感染。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对300例患者进行了300例手术,将300例手术分为两组并进行了分组比较(2019年1月~2019年6月为150例)。两个实验组的患者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了分析控制组工作中的追溯问题和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在观察期间在手术室中创建可靠的控制室,内容如下。

(1)完善手术室操作制度。手术室的医生需要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整体素质。该操作制度也将比其他行业更加复杂。设备管理小组之间的管理和控制,扩展的管理概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增强护士的管理,快速排除故障。护理管理也适用于人员管理的改进。持续改善手术室管理质量。

(2)熟知手术操作流程。手术室的基本原则是无菌。为了防止感染,手术室的外科医生必须根据无菌要求执行所有操作。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了解各种任务的程序,并与主刀医生合作以避免浪费时间。

(3)提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手术室的总体控制水平与工作人员的实际手术能力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整体管理水平,我们必须首先从员工技能水平着手,不断提高手术技能并进行定期评估,优胜劣汰,定期开展培训课堂,为课程人员组织培训,以帮助参与者了解手术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突发状况和急诊程序。

1.3观察指标

另一方面,计算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中手术切口感染数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对30名手术室护士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总分都为100分,包括不同级别的设备处理和护士的工作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分析SPSS20.0分析数据。(x)使用t检验的各種护士的评估结果。(%)表示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数据量)和x2;实际测试。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和参照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试验组和参照组的空气细菌含量、手术刀使用时间比较

试验组空气细菌含量、手术刀使用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试验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严格的护理管理和管理手术室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几率。如果手术室内的任何一项工作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是没有达到严格的控制标准,都有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

3.1手术切口感染可能性因素

(1)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很高。一些研究人员表明,手术开始后空气中细菌的数量会增加。这类似于消毒之前的细菌水平。暴露于空气中的手术切口不可避免地会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增加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手术室的清洁度和固体器械表面的细菌数量会影响空气质量。

(2)当手术时间长时,切口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就会变长,也就会增加空气细菌侵犯的几率。(3)在手术室中,参观者较多,手术室内的个人消毒情况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4)接台手术或急诊手术也是术后感染的原因。

3.2手术室护理管理意义和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因素,我们有必要加强手术室的管理措施,完善护理的管理制度,减少在手术室进行治疗的感染几率[3]。人为地保持手术室的环境并按照操作标准执行所有操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手术室与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制度之间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合理的规划。通过合理的控制和检查来改善手术室的环境。制度合理,工作安排松弛有度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能力,更好的与主刀医生进行合作,减少手术时间和被感染的几率。通过控制术间人员的人数,减少工作人员的活动,安装和打开空气消毒器以及严格对桌子或操作设备进行消毒,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结语

通过控制设备或物体,手术室中的手术人员可以改善手术环境的质量并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在这项研究中,发现在观察组中,手术切口感染降低了0.67%,并且各种外科手术值的计算均大于程序控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句话说,外科感染的机率与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设备和管理技能,提高护理的各种能力来积极预防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阿迪力·卡迪尔.我院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2):185.

[2]张莉,李娜.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403.

[3]赵丽华,刘耕,王静博.手术室管理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33(1):214-216.

[4]刘秀艳.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61-26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作者:刘柳

第3篇: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室护理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给予实验组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口感染和是否无菌操作等有着较大的联系,需要将原因进行分析,使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地预防,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防范措施

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有较高几率发生切口感染,这不光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延长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恢复时间,降低依从性。相关研究显示,使用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式能够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也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1]。基于此,本院对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室护理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8例和13例,年龄21~74岁,平均(58.74±5.31)岁;实验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7例和14例,年龄22~75岁,平均(59.63±5.48)岁。两组患者基本資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给予实验组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为:

(1)制定管理制度:在建立管理小组之后,护士长需要起到组长的作用,使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到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并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可以按照制度进行工作,提升针对性。

(2)提升无菌操作意识:无菌操作对预防切口感染有着较大的意义。致病菌污染是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需要将护理人员无菌意识提升,在全过程保证无菌操作。

(3)强化护理干预:手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在手术中尽量减少手术时间,以免出现因时间过程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手术室还需要定期清洁,并在切口感染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工作。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X2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手术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健康。但是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患者非常容易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对治疗效果和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未超过2小时或全程保持无菌操作等,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低。而如果手术时间延长,细菌感染切口的几率也会增加,此时发生的几率会由此提升。使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对发生原因分析,让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提升无菌操作的意识,规范手术操作,有效地预防切口感染的出现[2]。并且护理人员还可以及时发现切口感染,作出相对应的处理,以免对手术疗效产生影响。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可见,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与无菌操作意识,全面地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手术切口感染和是否无菌操作等有着较大的联系,需要将原因进行分析,使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地预防,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云.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 v.35;No.223(5):175-177.

[2]申家美.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 10(3):176-178.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山东潍坊 262500)

作者:牟超

第4篇: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三区界限清楚,标识醒目,工作人员严格洁、污流程,防止流程交叉或逆行行走,造成无菌区污染,引发感染个案病例。

二、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一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拖鞋,进行手术时一律不允许戴首饰,。

三、 工作人员戴口罩、帽子、穿洗手衣,换清洁拖鞋一律在更衣间进间,不允许在手术间等处换衣服。

四、 在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禁止高声喧哗,避免说说笑笑,嘻笑打闹,禁止谈论病人的病情,议论病人的隐私;严格控制手术人数,参观人数,限制人员流动,参加会诊的人员一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拖鞋。

五、 严格无菌物品管理,灭菌物品必需在灭菌后第七天重新灭菌,盛碘伏、酒精的无菌容器、无菌持物钳及盛装容器,每台更换,一经开启的无菌容器,24小时内有效,超过24小时必需重新灭菌。否则均视为过期物品。

六、 对于感染手术的处理,严格消毒隔离原则,首先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打包灭菌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能使用,严格做好环节控,避免病源体向外扩散,造成医院感染流行。

七、 严格无菌手术间的空气消毒灭菌管理,每台手术完成后,首先对室内用物品、物体表及地面进行清洁整

理,再用“三氧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有详细记录。

八、 严格精密仪器的管理,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气灭菌的器械,用2%的戊二醛浸泡,使用前用0.9%的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后方能使用,保证有效的灭菌浓度和有效的灭菌时间。定时更换并有记录。

九、 严格一次性用品的管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时毁形,用含氯制剂作消毒预处理(并注明消毒液名称,浓度、更换时间,并有记录),防止“病源体”向外扩散,造成医院感染流行,处理品后的一次性物品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回收处理。

十、加强职业露的管理工作,严格上报制度,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不慎被锐利器械剌伤后,除做好伤口的清洗、消毒包扎以外,做好预防性治疗工作,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同时做好医学跟踪,定期复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感染管理办公室2011年3月20日

第5篇: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在手术室的实施

摘要 目的 为了加深手术室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方法 科室自查与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 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的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只有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手术室对感染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术室 管理措施

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还与医疗事故和纠纷及医疗费用密切相关。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对病人和急危重病人进行手术及抢救的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⑴。因此抓好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我院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管理力度,使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健全医院与科室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

我院在创“三甲”医院时已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担任主任,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并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

检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手术室也成立了四人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一名、副护士长一名、监测员两名组成,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每周随机抽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增强控制感染的意识

定期选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与短期培训,所学知识回科传授给科室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地更新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感染率。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的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树立“慎独”精神,监控工作专人负责,由护理人员定期轮转(一年轮转一次),训练、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 手术室控制感染的对策

3.1 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的对策:手术室每日及术后均需进行清洁消毒,用1:500优氯净液擦地面,台面,采用垂直层流净化手术间空气,连台手术间隔净化30分钟。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按百级、千级、万级手术间的标准分别控制在10CFU/m

3、24CFU/ m

3、

64CFU/ m3以内。手术室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尽最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在手术间内制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周清洁层流手术间内的空调过滤网1次。各手术间的拖把、抹布互不挪用,固定使用,用后以1:500优氯净浸泡消毒,晾晒以减少污染。

3.2 手术室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气灭菌的,首先进行高压蒸气灭菌。对于不耐高温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到目前为止环氧乙烷是可低温、低湿灭菌物品(橡胶类、塑料类)的最有效消毒方法。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等精密仪器,用2%戊二醛浸泡20~40分钟可达到消毒水平,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小时,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 (一般要求在1.5 %以上)⑵。

3.3 手术人员手控制感染的对策:规范洗手、刷手行为,并将相关洗手、刷手步骤以醒目图文贴挂在洗手视线范围之内,起指导监督作用,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cm2,对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批评指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因为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采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⑶。

3.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因此,我院手术室已大量使

用一次性物品。

3.4.1 加强一次性物品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灭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过期、不配套、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3.4.2 一次性物品的贮存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操,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 m3,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4.3 一次性物品的回收管理: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浸泡在1:500优氯净液内30分钟,回收全部送供应室进行无害化处理。

3.5 手术后污物的处理

3.5.1 一般感染性手术(脓肿、肠梗阻、阑尾炎、开放性外伤、胃穿孔)的处理:手术器械先消毒(用1:500优氯净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洁、擦干、上油、高压灭菌;手术后层流净化空气30分钟;更换床单、被套、约束带;用1:500优氯净液擦拭手术台血迹;污物桶内及吸引瓶内的污物配制成1:500优氯净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手术布敷料送洗衣房处理。

3.5.2 特殊感染性手术(甲、乙、丙肝炎、艾滋病、梅毒)的处理:将手术器械浸泡在0.5%过氧乙酸内10分钟,清水冲洗,煮沸30分钟擦干上油、高压灭菌,布类用红色编织袋装好,注明“阳性”送洗衣房处理,手术单位用0.2%过氧乙酸擦拭,地面用0. 5%过氧乙酸刷洗,

污物桶和吸引瓶内吸出物配制成0.5%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后倾倒处 理,手术间按8.1/m,用0.2%过氧乙酸喷洒。

4 小结

我院手术室的布局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由专人负责把好“三关”,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有具体的消毒隔离办法与措施。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随机抽样,科室每月定期对手术间和无菌物品贮存间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高压物品、低温物品、一次性物品、浸泡物品)、消毒液进行一次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几年来我科室无手术感染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⑴石兰萍,张红,丁小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222 ⑵胡艳红.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2 ) .136^-137. ⑶罗国保,孙建良,宋秀兰,等.手术洗手消毒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96

第6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布局、流程合理,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记,更衣室、办公室、敷料室、器械室等应设在相对无菌区,手术间无菌物品储存设在无菌区。

2、手术间应设感染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无菌手术间。

3、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4、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避免非手术人员进入,遇有需进手术室见习、参观时,二人以内者需经科室负责人或手术室护士长同意,三人以上者需报医务科经科主任批准,参观者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出入。

5、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帽、口罩、鞋,方可入室。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

7、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8、手术器械包括刀、剪、缝合针线等应压力蒸汽灭菌。

9、手术室工作区域应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10、手术间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埃;有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过滤器每3-6个月检查清洗一次,每月应用酒精棉球至少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负氧离子发生器应每月定期清除尘埃);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当物体表面受到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拭;每周清洁消毒专用鞋一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晾干备用),若专用鞋被分泌、排泄物和血液污染,应及时消毒处理。

11、重复使用的麻醉用品、喉镜、面罩、通气管道、供氧管、雾化器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一人一换,用后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30分钟,洗净干燥保存。

12、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感染手术用品应单独处理,用后进行双消毒(器械等物品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再压力蒸汽灭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吸引器瓶、皮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一切被脓血污染的用具、推车、地面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洗),术后严格终末消毒。

13、特殊污染(破伤风、气性坏疸等)手术后的处理;凡被脓血污染不耐热的物品,先用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直接接触伤口的器械、物品、敷料等用双袋法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洗擦干再压力蒸汽灭菌;接触患者的一切用物包括推车,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拭推车、物体表面、地面等;参加污染手术的人员,术后不得参观或出入其它手术间。

1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学监测,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每1—3个月一次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第7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一、环境管理

1、 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 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如有手术参观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 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 (3) 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 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科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 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 手术室着装管理

(1) 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 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 手术室物流管理

(1) 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 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 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 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 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 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 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 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 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6.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7.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拆卸清洗2次。

8.每季度对洁净手术部空气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三、手术器械、敷料包灭菌管理

1.应用追溯系统严格实施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使用。 2.耐热、耐湿手术器械、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日第一锅要做BD 试验,每锅必须有工艺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每周有生物监测记录。

3.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每锅要有物理监测, 每包有化学监测,每日要有生物监测记录。

4.严格外来器械及植入性器械的登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并做好生物监测记录。

四、手卫生管理

1.严格按照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的原则。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每季度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抽查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五、手术间的使用管理

1、 温湿度 一般以22~25℃,相对湿度为40~60%最为理想,在霉雨季节适当在早晨开机时调低温度1~2℃,以利抽湿,保证质量。

2、 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接台间隔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百级净化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万级净化时间不超过25分钟。

3 层流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应在术前30分钟开机,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应提前3 h开机,以提高空气净化度,保证手术质量。

第8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手术人员外出的影响因素

3、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4、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5、患者体内植入物的影响因素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

7、手术物品的清洁安全因素

8、手术中预防感染处置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 (1)手术室应限制人员进出,减少走动。 (2)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患者外衣。

(3)三区划分,洁污分流,参观人员更衣、更鞋,防止流动人员在手术间形成新的气流,手术后要清洁消毒,空气菌落数控制≤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4)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减少术中人员进出次数,更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同时控制好手术参观者,每个手术间2-3人。

(5)有连台手术时,必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合理安排手术;及时清理垃圾,并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一小时,地面进行湿式擦拭,尽可能减少手术间的细菌,降低感染的机会。

4、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管理: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进入手术室换手术专用拖鞋或及更换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或,将口鼻、头发完全遮盖。必要时手术者应戴护目镜。外科刷手、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手术物品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器械的灭菌至关重要,手术器械在灭菌之前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清洗程序,彻底清除器械上的污渍,清除致热源。手术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 每月1次监测手术间空气、手术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检查化学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及有效期。对每次监测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指导。

7、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8、手术进行中的无菌管理:

(1)、手术过程中始终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2)、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怀疑物品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3)、手术者和助手不可随意伸臂越过手术区拿手术器械物品,更不能在身后传递物品。

9、严格感染手术的隔离管理:

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谢绝参观手术,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手术结束后按规定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10、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穿刺针、克氏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

11、对外来人员、外来物品管理: 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相应距离>30cm,不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固定手术间参观,不得串手术间。对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及用途送供应中心重新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ICU的布局与环境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3、执行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5、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6、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7、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定期对ICU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分析反馈

2、对“三管”感染预防措施督查督查进行月总结、报告

3、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测,定期总结、反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

4、ICU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5、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

5、对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7、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

第9篇: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范文模版]

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以回顾性调查和跟踪随访的方法收集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下降(P<0.01),环境微生物采样的合格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空气净化消毒、加强环境管理和微生物学检测、改善洗手等卫生设施,加强患者营养支持,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 关键词 手术切口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8329(2009)08-(0088)-(03)

2006年7月~9月,我院手术室对手术患者作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出现增高现象,为此从护理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对策,经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证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随访时发现2006年7月~9月我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在本季度中呈上升趋势。

1.1.2 采取综合措施后,跟踪随访2006年10月~12月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以了解改进后的实际效果。

1.2 诊断标准。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诊断标准,手术切口感染包括: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腔隙感染。 1.3 相关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统计。2006年7月~9月我院手术例数1037例,切口感染69例(占6.65%)。经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资料显示:2006年10月~12月我元手术1107例,切口感染45(占4.07%)经X2检验P<0.01。

2.2 不同类别手术感染情况统计。2006年7月~9月I类手术216例(占3.24%),II类手术793例,切口感染49例(占6.18%),Ⅲ类手术感染28例,切口感染13例(占46.4%)经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后,不同类别手术感染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资料显示:2006年10月~12月I类手术206例,切口感染2例(占0.97%),II类手术883例切口感染4例(占4.64%),III类手术18例,切口感染2例(占11.11%)。

2.3 手术间人数不同时空气浮游菌数比较。对4个手术间空气浮游菌数监测进行对比试验。实验分2组,手术间人数A组:4~6人,B组:10~12人,2组空气采样时间均为患者入手术间后60分钟。经统计发现,两组空气中细菌总数分别为163cfu/m3和287cfu/m3。提示:在人员流动大的情况下,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高。

2.4 接台手术时术中空气浮菌数比较。对我院4个手术术间进行不同时间空气浮菌监测,发现于第2台、第3台接台前采样的各20个平皿中,空气平均细菌总数分别为453cfu/m3和511cfu/m3。依据卫生部对重点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标准,二者空气菌落计数均100%不合格。提示:接台手术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高。

2.5 手术持续时间长短不同时空气中浮游菌数比较。分别于手术开始后60分、120分、180分进行空气浮游菌数监测。其平均细菌总数分别为117cfu/m

3、192cfu/m3和281cfu/m3。提示:手术持续时间越长,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高。 3 讨论与对策 通过我院收治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跟踪随访,发现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是一个多环节综合因素的结果,与手术医师的技术熟练程度,在手术过程中无菌原则的正确使用手术持续时间长短等都有重要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一系列综合护理后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如前面所示:I类手术感染率为0.97%(原为3.24%),II类手术感染率为4.64%(原为6.18%),III类手术感染率为11.11%(原为46.4%)。

3.1 重视空气消毒的效果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空气消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杀灭存在于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以预防由于空气媒介引起的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减少医院内感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室内物体的污染。紫外线照射法,因其具有杀菌谱广,经济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是最广泛使用的消毒方法。鉴于紫外线具有穿透力差的性能,有文献建议采用联合消毒的方法。对手术室而言,本身对无菌要求就很高,且手术患者往往病情都较危重,疾病谱广,抢救频率高。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难以达到预期的消毒质量。在我们的空气微生物监测中也曾发现有霉菌生长。为此我们采用术后及时通风,对物体表面、墙壁及地面以500mg/L含氯消毒液彻底湿式清洁,并坚持每周1次过氧乙酸熏蒸的空气消毒。使手术间空气浮菌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3.2 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减少或限制人员流动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除与空气净化设备和适宜的温湿度有关外,还与空气的静止状态密切相关,人员活动及人体不断排菌也会增加空气中的细菌量,因而在手术时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接台手术之间做好空气消毒,并努力培养和监督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幅度要小,以减少人为增加空气中浮游菌数的机会。

3.3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外源性感染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3.3.1手 术所用用具的消毒灭菌效果将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程度,为减少各种"人为污染"的机会,我们将以往集中消毒的纱布、盆等改为单一包装,从而减少无菌器材受到污染的机会。对于外来器械,无论消毒与否,我们都视为有菌物品,必须重新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 3.3.1.1 高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所用刀、剪、钳等,此类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3.3.1.2 中度危险性物品:此类物品可能和破损皮肤或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如麻醉机管道、止血带、血压计袖带、吸引器瓶及连接管等。此类物品不能高压灭菌,可采用清洁后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3.3.1.3 传染病人用过的器材:分别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处理。选用2000~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去除器械上的血渍等污染物,进行彻底刷洗,然后用流水冲净、擦干、上油、尽快打包,高压消毒2次。

3.3.2 医护人员工作服和口罩帽子的细菌污染不能忽视。其染菌量与穿着时间成正比。穿着时间越长,染菌量越多。洗涤方法不同,细菌污染情况也不同,灭菌处理的工作服染菌数比3天以上洗1次的工作服细菌污染数要少的多。因此,采取工作服每天更换、高压消毒,并使用一次性口罩、帽子等方法,以降低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3.3.3 医护人员的双手是医院感染的媒介因素,也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及时改进洗手用具的卫生设施:水箱每周彻底刷洗,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使用壁挂式皂液装置和人手1次使用灭菌小毛巾的方法,以降低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3.3.4 对一次性卫材进行严格管理。无论何种物品,严把质量关,除详细查看卫生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外,必须做细菌培养,证实无菌生长后才能用于手术中。存放时也注意防潮防尘,疑有污染时坚决不予使用。用后按规定销毁。

3.4 加强器械管理。各类手术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术者的手术技术和手术时间,而手术暴露时间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检查,凡不符合要求者随时更换,并按标准做好器材的去污、清洁、保养、包装及操作,以确保手术器材的质量,从而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3.5 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措施。

3.5.1 皮肤和黏膜是人体防御外界致病微生物入侵的屏障。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剂要求刺激性小、啥菌谱广、快速有效的特点。故我们将原来用于皮肤消毒的刺激性较强的消毒液换成0.5%碘伏液,碘伏具有对黏膜刺激性小,且杀菌效果可靠的特点。

3.5.2 患者的全身状况与手术切口感染率有密切关系。患者身体状况越差,术后切口感染率越高。因此手术后患者的全身状况将对手术后切口的愈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故除在手术后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外,在术前应及时并积极加强营养支持。如输血、输液等,以纠正患者营养状况,增强肌体的抵抗能力,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

上一篇:工作体会和感悟下一篇:起个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