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政务服务

2022-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

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区县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

[摘要]2011年,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并在全国选择100个区县级政府作为试点单位,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对政务信息和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公开,实现电子监察全覆盖。本人所在的区级政府,作为全国100个试点区县之一,按照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基本完成试点工作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解决区县级政府公开什么内容和提供什么服务等问题着手,介绍依托电子政务平台,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监察

[

面对日益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想要利于不畋之地,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的强弱其中体现之一在于是否能够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统一。提倡民主,扩大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创新政府管理,提高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开透明是趋势,也是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天津市河西区按照国家和天津市整体要求和部署,先行完成区县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在原先建设完成的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系统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完成了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并在政务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和政府服务专栏。

一、应用设计

系统的设计原则为:顶层设计、继承创新、整体规划。

1、顶层设计。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采用顶层设计的思想,从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的全局和整体角度考虑平台的建设。此平台的整体设计规划,将目前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业务模型有机整合,而且还面向未来,为未进驻部门的办理提供统一标准和基础架构。

2、继承创新。本系统的建设,充分继承市和区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系统的优点、功能和设计架构,利用现有系统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需求进行功能创新。

3、整体规划。设计开发遵循整个平台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并从整体结构考虑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充分考虑市、区、街道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一致性,确保系统平稳、方便整合、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技术架构

1、硬件网络结构

网络架构充分利用现有市行政许可中心、区行政许可中心两级网络,并利用区基础政务网络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进行延伸。在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组建局域网络。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代办服务点。最终形成了市、区、街、居的四级行政审批网络架构,为“三级中心,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奠定了硬件基础。

2、软件架构

本系统的建设基于J2EE应用平台,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使用最先进的B/S构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层B/S应用结构体系,使整个应用系统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架构平台上,但同时为各个系统模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分布,使得系统结构分层构建,模块任务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部署环境,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分布性,充分体现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

应用系统基本层次架构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分别承担系统的不同功能和任务。包括系统基础平台、J2EE应用平台、应用系统层、系统接口层、维护管理平台、安全解决方案等。

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系统部署在区级数据中心。利用全区基础政务网络,通过WebService、数据抓取和交换、纵向数据交换平台等技术实现与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建设内容

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等。其中市、区、街三级行政审批系统为业务办理平台,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为政务网站发布平台。通过统一政务网站平台进行串联,整合。

(一)市、区两级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

组织各进驻职能部门,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集中办理。同时,中央驻津部门的审批事项,以及市、区两级部门行政服务事项也进入“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

(二)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

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按照事项的性质,分为审批事项、职权事项和便民事项,提供全程的办理、管理和监控功能。同时具备电子监察功能要求。电子监察应用系统实现对所有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监察监控。

(三)政务信息公开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区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四)政府服务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县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务服务专栏,与已设立的各类网上办事专栏相结合,避免办事服务信息分散,统一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政民互动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在区政府网站设立区长信箱、政民零距离等互动栏目,受理上述各类公开、服务的咨询、建议和投诉等,并根据不同类别信件的数目,分析公众的关注度,从而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基层延伸部署

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河西区基础政务网络访问本系统。同时,在基层居委会,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SSL VPN的方式,接人区级基础政务网络,访问该系统。实现社区居委会咨询代办服务。

五、服务保障

1、确定技术保障服务方式:结合全区实际情况,由区信息化专业部门负责硬件服务器及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市审批办负责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区级行政许可中心负责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的管理维护。

2、明确技术保障服务承诺:各负责维护部门要明确业务运行支撑和平台运行保障方面的承诺。内容包括:远程问题诊断、现场软硬件系统问题诊断、产品升级服务和定期巡检服务等。

3、明确技术保障方式:负责维护部门应向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提供5×8小时热线电话和远程维护,设立热线电话作为服务受理渠道,并提供电子邮件等远程维护及现场支援等技术保障方式。

4、建立故障分级响应机制: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将系统故障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故障为特大故障,对系统运行有严重影响,导致系统无法运行;B级故障为重大故障,限制了部分系统运行;C级故障为一般故障,对系统运行产生轻微影响,大部分系统仍可运行。根据不同故障等级,分别设定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付登舟,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李传军,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谢[J]学习论坛,2009,(08)

[3l符敏慧,试论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网站的良性互动,情报科学,2004年第4期

作者:周燕妮

第2篇: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

[摘 要]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对政务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和利用,如果失去了信息资源基础,电子政务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木之本而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 政务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

[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指出:到2010年,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在这一目标中,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应该成为总体框架的主线,也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问题。

一、信息公开制度与政务信息公开

根据《中国信息化趋势报告——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趋势研究》,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共同特点是:以公众为中心。要真正做到“以公众为中心”,我国电子政务的首要工作包括:做好应用导向政府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公开、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服务、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据的网上审批等。其中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务信息公开是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信息公开制度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推进,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逐步增强,建立和完善国家的信息公开制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主要工作。关于信息公开制度的定义,目前有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

信息公开制度,实际上是指信息的生产者或拥有者(主要指各级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公众的要求,有义务公开除国防、外交、司法等领域的机密文档信息外的、不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利益的所有信息的一项管理制度。

信息公开制度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规范、有效的证券市场的主要监管手段。

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广义的信息公开,包含了国家行政机关向公民能动地提供信息和接受公民请求被动地提供信息两方面。

所谓信息公开制度,又称为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发行公司于证券的发行与流通诸环节中,依法将其经营情况、财务信息向证券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予以充分、完整、准确、及时地公开,以供证券投资者作价值判断的法律制度。

上述关于信息公开制度的定义中,笔者认为,第一种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其内涵。首先,规定了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信息的生产者或拥有者(主要指各级政府部门),以作为管理主体的行政机关为主;其次,规定了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是有权请求政府公开其拥有的行政文件的社会公众,也就是说,只要是社会公众就有权要求政府公开其拥有的行政文件;第三,规定了信息公开的对象及其范围。

2. 政务信息公开

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目标中提到两个概念: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政府信息公开。笔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实际上是指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而政务信息资源公开主要指在这一法律制度中信息公开的对象是政务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公开的内涵较为广泛,包括政府信息资源、人大信息资源、警务信息资源、司法信息资源、审判信息资源、税务信息资源公开等。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政务的解释: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所谓政治,就是围绕权力关系,特别是权力关系的核心——国家政权而进行的,处理阶级阶层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关系的活动。根据这一解释,政务信息资源公开也应包括党务信息资源的公开。

二、政务信息公开的意义

据统计,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消费者和发布者。近年来,要求政务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公众开始对政务信息公开寄于厚望。政务信息公开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政务信息公开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

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务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必须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公众通过这一渠道了解政府的想法,政府倾听公众的意见,良好的沟通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和民主公开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服务”为核心构建的致力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政府。从形式上看,服务型政府主要体现在理念、制度和行为3个层面上。从理念层面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府,政府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制度层面看,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生于对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必须依法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实现公共服务行为的规范化,实现公共服务的低成本、高效能,实现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协商与合作;从行为层面看,无论是行为范围、行为方式,还是行为效果都要从社会公众需要出发,以获得社会和公众的最大满意度为依归。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是推进电子政务的一条主线,否则,公众无法了解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众也无法对政府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政府通过公开政务信息,使政务工作透明化,能得到更多公众的信任;公众通过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能更多地了解政府,更好地与政府协商、合作。

2. 政务信息公开是促进政府透明化的重要机制

政务信息向公众开放是对传统观念与文化的巨大冲击,将政府的行为公开于社会监督之中,对政府的官员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由一个封闭的政府转变为一个开放透明的政府会明显抑制政府的腐败行为、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大大提升官员的自我约束与社会监督的力度,有效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的透明化将会极大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取得公众的理解与配合,降低政府工作的行政成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WTO协议中透明度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也需要增加政府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经济自由度,而政府管理水平则是经济自由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政治权力行使中充满了“暗箱操作”,则意味着政府花费、审批等行为不受制约和监督,也意味着政府权力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很高,那么其经济的自由度自然也就低。这不仅会延缓和降低社会财富的运转速度和效益,而且会大大增加“权力寻租”的机会,加大经济发展的成本。

首先,透明度原则体现了法治程序的正义精神。法治文明不仅表现为法律规定的内容,即对公民的权利义务的分配是正义的,而且也表现为法治程序的正义性。法律规范公民的行为,法律只有通过公布,为公民所知,方能够成为约束公民行为的法律依据。美国法学家富勒把包括“法的公布”在内的8个要素总结为法律的“内在道德”,他又称之为“法治原则”或“程序自然法”。他认为,有关法律的规定,解释和适用等程序上的原则或法治原则是法律能够成为法所绝对必需的前提条件。

其次,透明度原则是对“官本位”思想的挑战。信息被政府垄断,究其原因,正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认为越神秘越权威,进而越权威越神秘,人为地造成了政务信息不公开和政务信息垄断,这是知情者有意造成的对不知情者的权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树立政府的服务意识,使政府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角色中抽身出来,致力于培育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环境。

再次,透明度原则折射出对公民权利的充分关注。让政府“透明”起来,对其相对人公民来说,则是拓宽了公民实现知情权的渠道。这在深层意义上,必将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推动公民要求知悉政府信息,并对知悉的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鼓励和扩大公民参与,形成对政府权力的社会制衡机制,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并实现行政的民主化趋向。在某种意义上,必将改善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现状。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表明,任何政治权力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可以实现权力主体所追求的利益和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本身的特性,它又极容易导致腐败。因此,政治权力的行使不仅需要物质性的强制力和知识、智慧,更需要抗腐蚀的能力。而政治权力这种抗腐蚀的能力,只有在权力的公开行使中,在社会的公开知晓、评判、讨论和协商中,即在一种民主的监督中才能获得。仅靠政治精英和贤人政府的自律、自省来避免腐败,只能是幻想。

3. 政务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

知情权(right to know)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二战后,“知情权”一词被各国广泛援用并很快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权利概念。所谓“知情权”,就是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上发生的与普通公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

各国公认,政府是巨大的信息源之一,如果政府不承担起信息公开责任,一般公民是无法真正享有与充分利用本由全体公民创造并提供,并属于全民与全社会所有的信息资源。只有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才能使公民的知情权得以实现。“知情权”概念正在为我国的政界和普通公民所接受和使用,知情权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执政党的大政方针,还应当包括政府掌握的一切关系到公民权利和利益,公民个人想了解或者应当让公民个人了解的其他信息。总之,除了受保密法规定不能公开的信息以外,其他任何政府掌握的信息只要公民想了解,那么,政府就有义务提供。公民对政府信息具有知情权,信息公开是政府应尽的义务。

知情权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普通公民只有及时了解社会上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才能对自己的生活作出相应的安排,以便趋利避害,有效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现代社会,知情权是公民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前提。1982年,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主权原则既是公民行使信息权的一项宪法原则,也是政府部门负有公开公共信息义务的宪法基础。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33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知情权不仅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应有的基本人权,更是政府了解民情、作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三、政务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一直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务信息公开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核心,或者难点,不是电子政务技术,而是政务信息公开的问题。政务信息公开从制度层面为促进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首先,电子政务系统为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了手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发布政务信息的主渠道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具体地说,就是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和共享政务信息资源,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建立网站,实现政务公开,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其次,政务信息公开也为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需求,不但可以解决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来源和更新问题,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有利于网站资源的丰富和互动,而且也将推动政府部门的观念变革、管理方式变革以及业务流程的变革。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都已建立互联网站。以Gov.cn结尾的域名总数从2001年底的5 864个猛增到2006年6月底的25 527个(见表1、图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主线是对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和利用,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政务信息资源,就必须在完善的政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框架内进行运作,否则,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就会失去法律基础保障。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1.1-2006.7)统计数据整理。

注:2002年1月的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余类推。

因此,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相结合,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电子政务是政务的改革、创新,是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手段。推行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政府的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晓英.政务信息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03.

[2] 张冠文.简论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表现[J]. 档案学研究,2005,(3):28.

[3] 武文杰. 会计信息公开制度[J]. 会计之友,2000,(3):16.

[4] 宋香云. 国外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综述[J]. 新上海档案,2004,(10):23.

[5] 吴霞娟.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分析[J]. 重庆社会科学,2002,(1):57.

[6] 阚小兰,熊梦华.世贸组织的透明度原则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2,(10):37-38.

作者:叶南平

第3篇: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推进政务服务创新

2012年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研讨会暨《信息化建设》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政务服务类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案例”、“全国电子政务十大杰出IT品牌”、“全國电子政务十大创新IT品牌”推选结果发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

推进,以政府网站、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网上评审、数字大厅、市民主页、移动政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电子政务应用,正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成为推动政务服务形式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从而强化了行政权力的透明运行,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公正的政务服务。与此同时,公众参与程度偏低、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公共服务功能相对薄弱、投资效益不显著等全球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各级各部门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是信息化新的发展形势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以广西为代表的新一代政府职能单位,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自治区、市、县、乡镇、村五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有力地推进服务型和阳光型政府建设。

2012年8月31日,在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下,由《信息化建设》杂志社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协办的“2012年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研讨会暨《信息化建设》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近200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办公厅(室)和各信息化主管单位的负责同志、技术人员共聚一堂,就当前形势下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探讨。

会议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家曦主持会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信息化建设》杂志编委会主任徐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黄胜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徐愈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着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也深刻改变着电子政务发展的环境及条件,并使得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改变要求我们必须把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强调政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快服务向基层延伸,使电子政务惠及全民。下一步电子政务的发展,要关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普遍快速增长,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要大力支持电子政务创新,鼓励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应用和新的技术来实现公共服务领域的新突破。

徐司长总结了近年来工信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方针政策,集中抓好重点工作方面所取的成效,充分肯定了《信息化建设》杂志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杂志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信息化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二是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主动加强电子政务工作者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电子政务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政府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履行职责。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化,对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提升服务、适应变革,从而使粗放、低效向精细、服务、高效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紧紧围绕电子政务助力改善公共服务、创新政务服务、强化综合监管的主题,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有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案例,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街道社会管理系统,有提高村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阳光农廉网”,以及数字城市建设、网络在线问政、移动政民互动系统等等。虽然侧重各有不同,但都始终贯穿以信息化应用为主线,以行政方式方法创新为途径,以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给公众以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为重要理念。这些探索实践的结晶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对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出席会议的《信息化建设》编委们对杂志一年来的工作,以及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推动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要继续同心协力,更好地把《信息化建设》杂志打造成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宣传示范、创新发展的优秀平台。

会议同时发布了由《信息化建设》杂志主办的“全国政务服务类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案例”、“全国电子政务十大杰出IT品牌”、“全国电子政务十大创新IT品牌”推选活动的最终结果,并对其中的获奖单位案例进行了展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浙江省、山西省、青岛市、南京市、西安市、成都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邳州市、哈尔滨市松北区等地方政府及部门代表十佳案例入选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

广西自治区:信息化技术为“一服务两公开”保驾护航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系统建设、完善和规范体制机制、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等手段,着力推进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体系建设。据初步统计,全区共建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478个,包括自治区本级(1个)、地级市(14个)、县(市、区)(111个)以及部分乡镇和街道(352个)。2007年至今,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512万件,按时办结1508万件,按时办结率99.7%,办理提速率82.8%,群众满意率99.9%。同时,依托政务服务体系平台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路子。

江西省:集约化推进全省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在江西,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集中统一、整合共享、联合协同、安全高效”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了电子政务的四大平台——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省电子政务的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全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全省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监察平台。这四大技术平台为支撑江西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进了规范有序的发展。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江西省都按照“五统一”的建设原则来实施,即统一规划(省级做好省、市、县三级规划)、统一网络(使用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统一软件(全省開发部署一套系统软件)、统一监察(使用统一的数据和视频监察系统)、统一运维(各级信息中心负责运维)。其中截至2012年6月15日全省各地、各部门利用网上审批系统完成审批事项累计达300万余项,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一次性告知、一单式收费的“五个一” 服务模式。

浙江省:行政审批系统让食品药品监管高效有序

于2006年6月投入运行的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系统经两度升级改造,目前有15类87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了在线申报办理,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服务、执业药师管理等监管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该系统运行以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提速率保持在每年10%左右,办件数量从4422件/年上升到25636件/年,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行政审批工作一门受理、窗口运作、统一收费、承诺办结的运行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杜绝发生违规审批事项;系统内部用户达到了1925人,共办理协同审批事项87098件,实现了协调办公的有效推进。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例如,在系统的建设运维过程中,采用远程协作等多种手段全力做好使用指导、故障处理、系统完善的工作,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技术服务;在框架与功能设计时,邀请监管人员参与需求论证,尽可能减少系统不符合用户习惯的情况发生;在流程设计时,力求做到操作前结果可预知、操作时步步有反馈、操作后事务可撤销,让用户对每一次的点击,甚至下一步的操作都能了如指掌。同时为提高行政审批事项的效率,杜绝超时,在审批的各个环节均设置短信提醒督办等。

山西省:“阳光农廉网”切实提高村务管理水平

2010年,山西在全省推广“山西阳光农廉网”建设。“阳光农廉网”采用内、外网结合方式,内网实时监控、外网全面公开。设立15个综合栏目和5大内部管理系统,全面发挥公开平台、管理平台、监督平台、服务平台四个方面的综合功能。与11个市、116个涉农县(市、区)、1288个乡镇、22165个行政村互联互通,同时链接省级26个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通过四个方面的综合功能,把强农惠农政策和村务事项全部在网上公开,着力解决村务公开方式落后、内容缺漏、查询不便等问题,把农村集体“三资”和重要村务事项纳入网上管理,着力解决民主管理不规范、不全面、不科学等问题,畅通农民群众监督和诉求渠道,着力解决民主监督主体缺位、方式单一、力度不强等问题,在深化“三务”公开、强化“三资”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青岛市: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电子政务转型升级

自2008年以来,原由青岛市各部门建设的包括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电子监察、政府信息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应急、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医疗卫生、民政、旅游、财源增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务微博、新农村社区管理平台等近40个信息化项目,都全面整合到一个统一平台上,共享平台支撑的应用达到了80多个,分散建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在此基础上,青岛市发挥十几年来形成的电子政务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优势,计划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以集约化模式,低成本高层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的框架是,补充建设两个平台、两个中心,重点推进九个领域的示范应用,实施五项配套工程,简称“2295”工程。其中两个平台即城市感知基础网络平台和全域全息地理信息平台,两个中心即政务云与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城市运行监控展示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九项示范应用即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食安、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校园和智慧政府服务,五项配套工程即市民一卡通工程、企业一证通工程、车辆一卡通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信息化知识提升工程。以此推进电子政务的转型升级。

南京市:“智慧南京”推动政务服务创新

南京市以数据整合、资源集中、业务协同为主线,努力“把基础做实、以应用为先导,同时带动产业”,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南京的总体架构可概括为“一大平台、三大领域、六大体系”,即以智慧城市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满足政务、商务、事务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基础建设体系、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体系、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南京市“智慧南京”框架已基本显形:集身份识别、个人办理事务、享受公共服务、电子支付、医疗卫生信息等功能于一身的市民卡项目建设效果显著;集环保限行、车辆动态监测、套牌车管理、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的车辆智能卡工程进展顺利;政务数据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控,并建立了以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宏观经济数据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公用基础数据库;特别是作为城市中枢机关而全国首创的智慧南京中心初显成效,建立了综合运行和信息化成果展示两大平台,成为智慧南京各个运行环节和各类运行资源的整合中心及物理门户,全面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的监控、协调、指挥、展示。

西安市:基于“一张图”的数字西安平台应用

西安市与国家测绘局和陕西省测绘局共建共享的“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方数据优势、技术优势、共同协作和长期运营,达到构建地理空间框架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地理空间定位“一张图”、为委办局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建设目标。

目前,每个部门、每个应用都在基于这张底图上叠加,最终实现各部门的应用和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一张图”取得四大方面成果包括: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三维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在内的数据成果;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一些基础应用和各个部门的应用在内的软件成果;地理格网标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格式交换标准、政务框架数据规范、数据规范、专题数据规范等在内的标准规范与机制成果;环保应用、120急救指挥、公众网服务系统、三维子系统、地震应急指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消防应用系统、公安路灯贴牌等应用成果。

成都市: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的成都实践

成都市从2011年起,在全国率先推广建设了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了横联部门、纵贯村(社区)的网上政务公开服务系统,形成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3675个网站。特别是,成都市为此专题研究制定出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基层公开服务内容标准体系,分公开服务和经济生活两部分169类,涵盖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基层综合平台已覆盖了20个区(市)县的316个乡镇(街道)3338个村(社区),区(市)县覆盖率100%,乡镇(街道)覆盖率100%,村(社区)覆盖率99.1%。

该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层信息公开、统筹城乡重点改革专栏、互动信箱系统、村(社区)相册、实用信息发布系统、邻里互助系统、村级事务公民参与决策流程配置、基层治理民主投票及评议系统等。

该平台实现市级部门、区(市、县)、乡(镇、办)、村(社区)“四级一体”的管理维护体系,实现了各行政层级之间、已有目录资源体系与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移建設模式。通过该平台,成都市民不仅可以了解到本村(社区)公开事项,还可以获悉全市各级政府的公开信息;遇到问题,既可以向村(社区)工作人员咨询,也可以向乡(镇、办)、村(社区)或者区(市)县、市政府部门反映,甚至直接给区(市)县长和市长写信;在外务工人员、农民转移到城镇生活后,仍然可以监督原来所在村(社区)党务、村(居)务、财务情况以及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行使和建议表决权,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根据基层群众办事服务需求,开设办事服务专栏,为基层群众办事服务提供帮助。

上海市闵行区:基于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卫生系统以卫生部“35212”总体设计和“2010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为要求,以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原则,建成了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为核心、电子病历(EMR)为基础的闵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面推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成功的运作模式自有成功的经验,回顾闵行区近几年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 “革命”所走过的道路,上海市闵行区卫生系统认为,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卫生工作模式,而卫生改革成效评价不仅仅是过程,更重要的是结果。在现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无论是执政者,还是从业者,都必须坚信只有以信息技术支撑的卫生服务模式才能最终使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江苏省邳州市:打造全新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平台

2009年以来,邳州全市已建成包括行政权力库、网上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在内的“一库四平台”的权力网上运行机制,实现了行政机关全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2011年11月16日,邳州市被确定为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市)。以此为契机,邳州市整合、升级、改造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确定3032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实时为广大群众提供政务信息、业务办理、状态查询、咨询投诉、结果反馈等综合电子政务服务。高标准建设了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镇级政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形成了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在市级规范办理、镇级授权受理、村级实时查询的“三级运行”政务服务体系。

哈尔滨市松北区:让行政服务中心成为洒满阳光的窗口

建于2004年10月的哈尔滨市松北区行政服务中心“绿色·阳光”大厅,作为高新区,松北区两家共建共用的服务平台,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于2010年起,对外称松北区高新行政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进驻20个部门、40个窗口、98项审批服务事项,形成了“一站式”、“一条龙”、“一网式”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承担着搭建政务平台、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中心平台涵盖的三个颇具创新意识的子系统,即网上咨询预审系统、网上流程传输系统和网上效能监察系统,实现了实时在线监督和工作的提档升级,服务的提质提速;上通下联的三级审批系统,实现了内外网的数据共享,确保服务对象一次审批即可成功办理;便捷实用的网上项目推进系统,缩短了审批时限,也保证了某些重点项目审批过程的全程代办。平台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跃”发展战略与松北高新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政务、网上监察和阳光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凸显了在监督权力运行、服务项目审批、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不可磨灭的作用。平台大胆提出的“行政服务信息化、监督管理网络化和政务公开阳光化”等创新理念在转变工作作风、创新运行机制、方便服务对象、提高行政效能和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具有多重实践意义。

作者:本刊记者

第4篇:慈利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

自去年以来,慈利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法规政策,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忧,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理解和支持,慈利县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其做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

完善政务公开机制,由推诿拖延向快捷高效转变

以前,慈利县个别部门管死的办法多,促活的办法少,用慢功办急事,用常规办特事,个别部门的股长、办事员人为设置障碍,雁过拔毛、杀鸡取卵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肠梗阻”。自去年以来,我县通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变管理为服务,逐步形成了县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县政府办组织协调、县政务中心督促指导、县信息中心技术支撑、县监察局效能办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促使县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一是坚持领导督阵。慈利县四大家班子对于抓政务公开的共识高度统一,为了做好县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过程中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到外地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在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进驻单位及事项、运行模式、管理方式、工作要求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先后召开2次县政府常务会和9次县长办公会议研究政务公开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每周坐班检查窗口入住和大厅运行情况,亲自过问、统筹安排;县政务中心大厅值班领导坚持每天巡查两次以上,密切指导,深入协调;县纪委、县监察局领导坚持每月督查一次窗口工作作风,及时处理,迅速解决。

二是注重整章建制。慈利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管理的实施细则》、《关于实行政务服务代理制度、部门领导到政务服务中心带班(坐班)实施办法》、《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用语规范》、《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制度》、《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7项制度规定,并对政务公开的5个方面、19项内容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制定了《县政府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县直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和《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流程图》,编印了《慈利县政府信息公开指导读本》,对政务公开内容及每个步骤、每个程序、每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解读。

三是强化考核监督。慈利县坚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重新修定了县直单位进驻工作的考评细则,加大分值权重,并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从社会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特邀监察员、特邀代表对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在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公开阵地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投诉举报。县纪检监察、县效能办充分发挥电子监察平台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考核”等功能,去年共出示红牌2张、黄牌1张。同时,强化激励和问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和发现搞体外循环、让服务对象“两头跑”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及时清除“拦路虎”,搬掉“绊脚石”。另外,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对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人实施“六个一律免职”的规定》,去年共开展全县性作风督查14次,专项督查8次,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提升政务公开效率,由纷繁复杂向简政放权转变

去年以来,我县借助简政放权激发活力,按照行政审批要做全省县级层面审批最少的、多服务一点、多监督一点的要求,除国家法律和上级明确规定的事项要管之外,凡是县里自设的审批事项一律撤除,切实做到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杂乱的工作规范化,难度大的工作制度化,真正形成了重商、帮商、留商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政务公开权责清单。慈利县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开工作,权力清单共列出44个县直部门3554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取消2项、承接2项、调整1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6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责任清单共列出部门职责434项,其中,与相关部门职责边界事项有247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有285个,公共服务事项231项。另外,我县积极承接省政府赋予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406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36个市级部门进行了对接,已陆续承接到209项。

二是压减行政手续审批时限。所有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都统一编制办事目录和指南,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确保群众即来即办;对不能即办的承诺件、上报件,推行“一审一核制”,投资报建联合审批由原来的180余天缩短至60天。

三是实行项目审批首办代办。各进驻单位的行政审批股,必须整体进驻大厅,指定首席代表并签订授权委托书,赋予首席代表即办事项的审批权、上报事项的初审权、承诺事项的督办权和并联事项的协调权。同时,积极为来慈投资的企业服务,实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由县商务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县城新区管委会和大峡谷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负责代办,帮助办理相关手续和落实好优惠政策。

拓宽政务公开载体,由信息封闭向互联网+转变

自去年以来,我县以政务大数据开放为基础,对政务公开做了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以实现对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的精准化服务为目标,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构建了“互联网+产业”载体。依托“互联网+旅游产业”,定期宣传推广了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和15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互联网+慈利众创空间”,逐步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依托“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

二是构建了“互联网+政策”载体。县政务中心各窗口单位与进驻单位进行数据对接,编制网上办事指南和办事目录,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让群众办事更明白、更舒心。县政府本级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报告,环保、安全等重点领域11大项4000多条政府信息,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LED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载体向社会进行了公开。同时,建立了“慈利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重大政策和组织开展的重大活动,扩大了政策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

三是构建了“互联网+应急”载体。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构筑“统一指挥、多方联动”的社会求助系统,在县政府办开通了“12345”求助平台,全县广大群众可以全天候地直接呼叫该热线进行咨询。深度整合

110、1

19、120、122等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了24小时对接其他政府部门、水电气等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求助服务分台。

(作者系中共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

第5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今年来,XX镇紧紧围绕“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持续规范政务服务,不断提升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一、 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坚持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站所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党政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具体开展。各村(居)和镇直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 “一把手”为组长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健章立制,规范管理

将制度建设作为提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了上下班签到、请销假、外出学习、领导接访、节假日值班、请示汇报等管理制度。按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推出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七项制度,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高效运行。

三、突出重点,主动公开

多渠道进行政务公开,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会议、文件、公开栏、公开信、政府站、宜章新闻网等形式,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预决算情况、项目建设公开招投标、机构人员分工和职责等,以及人口婚育、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有关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理结果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了全面公开,真正体现了政务公开,阳光操作,使行政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深化服务,提升形象

狠抓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入调查摸底,严把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关,XX村、李家塘村综合服务平台主体工程建成完工,田舍村、枧坪村、水落岱村综合服务平台已建好第二层,杨柳村、城头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相问、一杯热茶暧心”服务机制,政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对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热情接待、微笑服务、耐心解答、及时办理,使群众真正享受到温馨、快捷、高效的服务方式。认真落实村定员干部坐班轮班制度,全镇13村1社区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至少一名村干部到村便民服务点坐班值班,认真处理村内事物,及时处置村内突发性事件,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对计生、民政、国土等行政审批事项按时进行办结。今年来,镇政务中心共接待办事群众7830人次,为群众办事7830件,计生、民政、国土等行政审批事项办结率达100%。全镇各村、社区共接待办事群众2660余人次,受理群众各类事项2530余件,办理2380余件。

今年,我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个别村重视不够,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度慢,政务公开内容更换不及时,定员干部坐班轮班不能很好坚持。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巩固政务公开成果,继续优化办事服务,全力将我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第6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宣传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

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22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37号)、•中共蚌埠市委办公室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蚌办发„2012‟16号)、•中共蚌埠市委宣传部蚌埠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蚌政公办[2012]7号)精神,扎实推进全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区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深化政务公开,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为蚌山区创造更加优良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宣传重点

重点宣传中办发„2011‟22号、皖办发„2011‟37号、蚌办发„2012‟16号文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我区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的基本情况及成效,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情况等。

三、工作安排

1、政府办公室:

1)制定全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对宣传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2)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典型做法。

3)6月上旬召开政务公开集中宣传活动动员暨工作培训会。

4)6月中下旬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

5)6月30日前开通政务微博。

6)7月20 日前将全区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集中宣传活动情况报送至市政务公开办公室。

2、乡街:

1)根据活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宣传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全面做好集中宣传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方案于5月31日前报送区政府办公室。

2)通过部门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本单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典型做法。

3)通过开辟宣传专栏、设置宣传橱窗、发表署名文章、发送手机短信、开通宣传微博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成果,提高公众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认知度。

4)6月30日前至少开展2次集中宣传日活动。走上广场街头,进入村居,通过制作展板、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5)认真分析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相关总结材料及图片资料请于2012年7月10日前报区政府办公室。

3、部门:

1)通过部门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本部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典型做法。

2)围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内容,至少制作1块展板用于参加6月中下旬由区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的全区集中宣传日活动。

四、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街、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作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要克服形式主义,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出发,确定活

动内容和具体方式,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宣传,加强政府部门与群众互动。

2、落实责任分工。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区活动的组织、协调、督办和考核工作。各乡街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做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扎实、有序地组织好宣传活动。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单位要围绕工作重点开展活动,并结合部门和行业特点,做好本系统集中宣传活动的组织工作。

3.认真总结考评。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集中宣传活动结束后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适时予以通报;同时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政务公开考评内容。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7篇:大理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

工作的情况报告

省政府督查室、省监察厅: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督查室《督促检查事项办理通知单)》(云政督字„201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决定事项任务分解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219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暨我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召开云南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后,我州参会人员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州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确保我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的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州委、州人民政府及时成立了大理州政务服务

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马建全任组长,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梁志敏和州政府秘书长李超任副组长,州政府办公室、政府法制局、监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决定重大决策事项、统筹协调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并从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为切实推进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成立以分管常务副州长任组长,州纪委书记和州政府秘书长分别任副组长。其他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组。

(二)全面安排部署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好省现场会议精神,确保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州周密部署,采取制发实施意见、召开会议、现场参观等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办发„2011‟3号)文件,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工作规范、保障措施等作了规范,为建设覆盖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性意见。二是于2011年1月24日召开了全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梁志敏同志主持,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马建全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州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

署。会议还组织县市参会人员现场参观了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大理市下关镇关逛社区为民服务站,大理市人民政府、剑川县沙溪镇政府和大理市下关镇关逛社区为民服务站作了交流发言。同时,还对2009一2010年政务服务96128专线80个先进单位、100名先进工作者和150名优秀联络员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研究机构编制。结合当前机构改革的机遇,统筹研究了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和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初步考虑设置由州政府办公室管理、行使行政职能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将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加挂政府自身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班人马的办公模式,拟内设综合科、政府自身建设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科、政务服务科、96128专线管理科,履行自身建设、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96128专线管理等职能。目前机构正在报批中。

(四)统筹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州按照州、市合一的原则,统筹建设州和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已提出了图纸草案,正在论证。为切实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州政府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和办公室。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我州政务公开得到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一是通过召开会议、制发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各县成立县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大理市还成立了筹建组及办公室,完善了建立覆盖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的领导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目前全州应建县市级政务服务中心12个,已建1个,占应建比例的8.33%;应建乡级为民服务中心110个,已建21个,占应建比例的19.09%;应建村级为民服务站1075个,已建52个,占应建比例的4.84%。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延伸了政务服务功能。未建成政务服务机构的县也已经成立了领导组和办公室,正着手组建。三是已建成的政务服务机构,有领导、有人员、有制度,窗口设置合理、办事公正公开、行政审批效率较高、人民群众较为满意。如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机构设置为市人民政府派出的行使行政审批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履行有关行政审批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中心由管理人员和市级有关派驻中心办理业务的窗口人员组成。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市财政每年投入建设和运行经费100万元以上,派驻工作部门26个,设立窗口41个,工作人员140人,集中办理140项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实行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

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的“六公开服务”和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要事项联合办、上报事项指导办、控制事项明确答复的“五制办理”方式以及办件、退回件、补办件、承诺件、联办件管理的“五件管理”制度,使群众得到简便、规范、高效、优质的服务。四是以点代面推进工作,已建成的大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剑川县沙溪镇为民服务中心、下关镇关迄社区为民服务站等政务服务机构,从机构设置、窗口设立、工作职责、办事程序等方面起到了试点带头作用,并为我州其他政务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积累了经验。五是结合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等,出台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公众、专家参与决策的机制。六是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7229条,其中网站公开88047条、新闻发布会27场67条、政府公报104期1246条、其他方式公开47869条。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虽然我州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县、乡、才寸政务服务机构建成数太少,州县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尚未组建运行。二是已建成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机构、名称等还没有完全规范统一。三是资源整合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和公众评价

机制的创新性不够。四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强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现场会决定事项的任务分解,抓好《关于全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落实,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力争在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上取得新进展,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特此报告

附件:1.州(市)、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统计表

2.大理州 政务服务机构建设管理情况汇总表

3州(市)、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基本情况统计表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8篇:2013年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委按照《2013年全省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为主线,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为主要内容,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采取措施,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2013年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

(一)突出工作重点、丰富公开内容,促进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

一是围绕201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特别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和控制物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工作职能,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本部门贯彻落实的措施及执行情况,重点突出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公开。

二是积极推进城镇化、非公经济发展、推进医药卫生改革等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的公开,让广大群众知晓有关切身利益的利民惠民政策,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加大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公开力度,在我委门户网站上开通“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试点,以“信息公开、机会公平、结果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我委批复和核准的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项目信息的即时同步公开,依法公开了项目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候选人等信息,促进了建设领域项目审批(核准)及招标过程的公开透明。

三是牵头做好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根据我委工作职能,在发布定价项目价格时,均及时对最高指导价予以公示。在后期调价时,我委积极做好调价信息的公开工作,特别是成品油、天然气、电力、药品、食盐、教材等价格调整时,及时联系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开信息,并积极主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确保了调价项目的平稳出台。同时,加大对价格和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的信息公开力度,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价格违法案件,对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处罚结果,在主动服务公众、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扎实做好玉树灾后重建收官之年的政务公开工作,围绕《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作重点,及时向社会公开各界广泛关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建项目进展情况等重要事项,在保障群众知情权,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23和范围、满足公众和媒体的信息需求,我委积极改进工作方式,主动和记者沟通,联合媒体向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政府信息,与省内外10余家新闻单位建立工作联系,扩大了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有效提高了时效性和影响力。积极参加“政风行风热线”解答群众关切,准确提供政府信息,提升了公信力。及时召开和参加省政府安排的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客观、全面分析情况,在正确引导舆情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3月,部分网站显著位置出现“近期我国天然气将大幅涨价”的消息,省内个别媒体未经核实转载了《天然气价格下月将大幅上涨》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西宁市出现用户排队抢购天然气的现象。我委及时联系宣传部门反映媒体报道不实消息的情况,并主动联系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多次组织媒体采访,积极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做到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妥善解决了天然气抢购事件,维护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二、2014年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安排

2014年,我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11]54号)的要求,积极推进行政权力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努力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按照省政务公开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做好省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驻工作,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同时,将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加快“三个平台”建设,实现招标投标电子化、网络化。

二是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及时公开主动公开信息,认真处理依申请公开信息。突出抓好经济形势分析预警、“十二五”规划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价格调控管理等重点工作的政务信息公开。

三是继续做好投资工作的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及招投标情况、政府出资的重大项目建设稽察情况的公开力度。及时发布省委、省政府确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信息,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把公开透明要求贯穿于投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

四是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规范机关办事公开程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 6 -

第9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精神进行认真贯彻落实,并积极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现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及重点工作落实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

(一)组织传达会议精神情况。我市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后组织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了《潘逸阳同志在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

(二)我市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列入政府(部门)议事日程,对于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设立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三公经费公开、网站改版、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三)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及采取具体措施情况。针对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够严格、机构不健全、政务公开工作不够主动、部门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工作推进方案,采取具体措施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公开内容。二是今年年底前,增设政务公开机构,对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进行推进、指导、协调、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三是对于部门网站进行考核测评,督促各部门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尤其在审批、查询、缴费、投诉等方面发挥作用。四是规范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名称,完善服务内容和功能,健全机制制度,通过一站式服务,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二、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贯彻落实国办发[2013]73号文件情况。及时转发国办发[2013]73号文件,认真做好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行政审批、价格和收费、招投标、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教育考试及招生等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深化行政决策公开,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正面回应社会关切。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情况。已建立健全的制度有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报告制度,新建完善的有监督考核、举报受理、社会评议、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送交公共查阅点、网站发布登记、行政应诉等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三)理顺政府信息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情况。由于全市各级领导班子调整,今年年初对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关于增设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科的请示已上报到市编办,年底前将获批复。现有兼职工作人员2名,待政务公开科设立后,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保障经费。目前,全市各单位均建立了工作机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四)我市不存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被纠错问题。

(五)推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情况。截至2013年9月底,全市共有37个行政执法主体、305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89项,非行政许可项目56项,行政服务项目60项)。其中入驻行政服务大厅的有32个行政执法主体、209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38项,非行政许可项目24 项,行政服务项目47项),其中22个单位设立为常驻窗口,10个办件较少的单位设立为综合窗口,总共设有40个服务窗口,入驻工作人员53人。为方便办事群众,另设有3家中介公司。为办事者提供验资、土地测绘、土地评估等服务。另外,还设有公安办证大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厅、民政服务大厅、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等专业大厅。实现了市级审批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我市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工作正在筹建中,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10月下旬开始运行。

(六)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应用情况,向苏木(社区)、嘎查村延伸情况。

按照依法依规、简明规范、高效快捷的原则,围绕程序少、环节简、流转快、时限短、服务优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网上审批体系互联互通、信息网络纵横联通、绿色通道高效畅通的电子审批网络服务系统。让办事者在第一时间掌握窗口的办件信息,将被动咨询服务转变为主动告知服务,实现了申报件的动态跟踪和提前告知服务。与此同时,窗口人员请销假、项目审批实时监控、公文内部传递、网上投诉、绿色通道审批等环节均在网上进行,进一步推进了审批系统电子化进程。

行政审批系统对行政许可的过程实现实时、全程和自动监控。通过手机短信、网站、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用户提供提醒、催办、公布等全方面的信息服务。对于领导催办件,过期件以及一道警戒时限的办件,系统将自动弹出相应的对话框提示窗口人员。系统可每日定时汇总窗口或整个中心的收办件信息及收费信息,并定时提供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查阅。

根据锡盟政务服务中心启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服务管理系统要求,进一步推进六进厅工作,中心积极筹备,在入厅事项流程固化的基础上推动新软件的运行,形成受理审核签批发证的运行模式。新系统整合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中心使用后效果显著,为打造中心优质、规范、透明的行政审批形象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

行政效能监察系统运行情况。一是设置电子效能监察子系统和视频系统。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实行电子效能监察。通过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绩效评估和决策分析五个环节,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和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通过实施电子监察,极大丰富了效能监察手段和绩效评估内容,使行政效能监察由柔性转变为刚性、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由主观评价转变为客观评价,增强了效能监察效果。二是健全行政效能投诉体系。市监察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设置投诉电话、意见簿、举报箱、网上投诉等,与政务服务中心协调配合,全力推进集中政务服务。三是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中聘请行风监督员对服务大厅进行监督,结合办理群众投诉、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监督,并充分运用监察成果,使公开更加透明、及时、准确、有效。重点从行政审批、人事财务管理等方面,查找可能引发不作为、乱作为、不廉洁的风险点,从源头上预防和遏止腐败现象发生,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有效提升政务公开管理水平,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阳光化、规范化。同时,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应用已向苏木(社区)、嘎查村延伸。

(七)基层政务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截至2012年底,全市1个苏木、8个社区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覆盖率达100%;5个嘎查均设立了代办点,代办点覆盖率达100%。

(八)2013组织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和公务员政务公开知识培训情况。结合二连市门户网站改版及网站群改版,对全市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对于市政务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嘎查代办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政务服务业务培训,共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

(九)本级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及监督考评情况。我市将两个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为政务公开示范点,每年年底进行监督考评并进行不定时群众测评。

(十)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情况。近年来,我市将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并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体系。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下一篇:应急管理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