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统计政务信息工作(精选7篇)
一、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政务信息?
所谓政务信息,通常指政府部门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并为政务管理工作服务的信息。政务信息主要是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它所产生的效应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决策方面。政务信息是领导应了解的、有价值的、客观情况的反映。层次高的信息是对原始信息的归纳、综合,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政务信息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宣传、协调、交流和指导。统计政务信息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政务信息的基本特点
一是宏观性。政务信息要围绕中心工作,反映全局性、政策性、宏观性的问题,抓重大改革进展情况,抓重要工作动态,抓重大社情民意。不是摄取小镜头,捕捉小花絮。
二是真实性。政务信息要求实事求是,不管是喜是忧,都必须如实报告。一是一,二是二,不允许大概加估计。
三是权威性。政务信息必须经过本级领导审核后报出,代表着信息报送单位的声音,是很严肃性的“官方消息”。
四是及时性。政务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应体现时效性,特别对突发事件的反映要增强灵敏度。五是规范性。信息的搜集、编写、审核、报送等环节都应按照规范的办法和程序进行。3.统计政务信息的分类
统计政务信息按服务对象和内容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是为党政领导服务的信息,主要指向党中央和国务院等领导机关报送的社会经济信息,简称“两办信息”,也就是经济信息;
二是为统计工作服务的信息,主要指反映统计改革与发展情况,用于统计部门上下级之间沟通情况、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信息,简称“工作信息”。
4.什么是政务信息工作
政务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整理、编辑、报送和发布政务信息,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为上级机关和本部门领导服务,为统计改革和建设服务;指导下级单位工作,开展政务信息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组织信息人员培训,提高信息工作质量。5.市、县级办公室政务信息工作职责 办公室是政务信息工作的职能部门 一是做好本单位政务。
陈述的方式,按照 “批示时间”、“批示人”、“被批示单位”、“批示对象”、“批示内容”的顺序编写。
例:8月10日,辽宁省副省长胡晓华在辽宁省总队报送的《》上批示:“” 批示信息一般不需要叙述前因后果,多位领导在同一文件上批示,批示内容按职务高低排列。下一级领导的批示一般省略。第二类:领导活动信息编写 总队领导到基层调研,一般以的最简洁的方式,按照 “时间”、“人物”、“内容”的顺序编写。比如:黄贵顺副总队长到沈阳市进行专题调研 12月7日,副总队长黄贵顺率队到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就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在听取了沈阳调查队副队长刘奇、农业调查处副处长赵同的工作汇报后,黄贵顺就农民增收的因素、结构变动情况及测算方法与沈阳队的同志共同进行了研讨。
黄贵顺对沈阳调查队农村住户年报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要把握好趋势。今年的情况相对复杂,影响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需要认真仔细的核算,将各种影响因素分析透彻;
二是要加强数据评估。对基础数据要强化分析、审核的力度,使最终的报表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农民收入现状,为下一年制定目标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是要坚持国家规定的直接调查、直接上报的原则。调查统计数据要反映客观实际,不能跟着计划走、迎合领导意见。农民收入是反映民生的核心指标,要立足自己,避免互相攀比; 四是要严格执行重要调查统计数据使用、发布制度。各市未经总队评估认定的农民收入调查数据,不得对外发布或使用。
市队领导参加政府会议或召开机关会议等活动,一般不直接作为信息主线编写报送。如活动的内容确有价值,可以侧重反映工作情况的形式报送。
第三类:召开会议的信息,报送重点是会议提出了什么思路?决定了什么事项?研究了什么措施?等等。弱化会议的过程和形式。
比如:阜新调查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近期调查工作
近日,阜新调查队专门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研究部署近期调查工作。
一是样本落户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要严格执行调查方案,克服困难,合理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在具体工作中,要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选聘好调查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在选户和落户当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帮助调查员解决落户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法制培训工作要有计划进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学法、懂法,要依法行政。
三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在掌握原有企业情况的基础上,掌握新增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服务业调查要抓紧与被抽中县区取得联系,取得第一手资料。工作重点是个体服务业,争取得到抽中县区和抽中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第四类:反映工作情况的信息,比如沟通情况、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等应将几个地方的同一类工作全面综合汇总后报送,不要把一件事分为若干次报送。例:沈阳调查队开展农村社会发展状况调查 锦州首次开展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
鞍山调查队“三个加强”扎实做好规下年报工作
盘锦调查队四点要求做好城镇经常性调查户落户工作
(二)经济信息的编写
今年以来,在总队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总队各处(室)和各市、县(市、区)调查队的共同努力下,辽宁调查队系统的经济信息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省委、省政府“两办”反馈,到11月份辽宁调查总队经济信息采用情况在全省82个委办厅局中有取得第一、二位的优异成绩。特别是在省政府的考核中,到8月份以由年初的第八位越升为第三位,10月份又越升为第一位。连续两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省调查队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求的经济信息不是新闻,与新闻写法是有区别的,新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新闻语言要求生动活泼,新闻常使用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双关、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属于积极修辞;
而经济信息的表现形式则相对比较固定,语言要求准确、平实,使用消极修辞,要求规范,避免任何歧义,这方面近乎公文。1.经济信息的范畴,怎样寻找经济信息
笼统的讲:经济信息要兼顾两类信息一是正面信息(成绩类),一是负面信息(问题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方面:
第一方面是反映各级政府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或是在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等的信息,比如粮食直补问题;
第二方面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比如棚户区改造,再就业等问题; 第三方面是反映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信息,比如城市建设,各项经济指标发展能够反映本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情况的等信息;
第四方面是反映本地区所辖的企业发展情况的信息,比如鞍山市反映鞍钢公司的情况; 第五方面是典型信息。
结合我们调查队系统的工作实际,主要应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 第一是“三农”调查方面的信息
(一)农业生产方面
1.重点反映种植业生产方面的信息。
主要是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备耕及有关农资市场方面的信息,包括: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是否加大农民种植成本,超越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农资供应是否有缺口,农民对劣质农资有无担忧;农户春耕生产资金是否短缺,金融对农业生产支持和服务如何,低收入农民的农业生产资金有无着落;是否缺乏农业技术及市场供需信息;农田水利设施多年失修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2.重点反映农情及农村经济政策落实方面信息。
包括:农情进度情况,财政、金融等各种资金对农业的投入、粮食综合补贴、控制农资市场价格等各项政策落实贯彻情况。
3.重点反映灾情和重大政策执行方面信息。
包括:反映提高农村水利设施能力和存在的多年失修、抗灾能力差等问题;旱灾、风灾、水灾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灾情造成农作物绝收、减产面积、产量及比重;出台的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等。4.重点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方面信息。
包括:农林牧副渔全面丰产丰收以及因自然灾害造成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因灾缺粮的人口和粮食数量,灾害造成住房倒塌的人口和数量;恢复生产、生活所需资金的数量等。5.全年重点反映林牧渔业、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信息。
包括林牧渔业生产及受灾情况;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的使用,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业村、专业乡镇的情况;园艺、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特色农业的发展;耕地保护制度的贯彻落实等。
(二)新农村建设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清洁能源,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饮水问题,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情况。2.农村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征地制度改革,林权、水权制度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等。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4.村委会制度建设,村级组织在村务公开、经费开支民主选举、乡村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1.近年来, 随着乡镇机构的不断改革, 许多原来从事农机统计工作的人员不再从事农机工作, 农机统计工作由其他技术人员兼任, 很多乡镇都是综合站。
2.由于专业不对口, 业务生疏, 缺乏农机化业务知识培训, 难以保证数据准确科学。
3.县乡的农机统计人员也大多身兼数职、工作繁重, 有时往往没有精力及时准确的上报统计数据, 从而影响到统计进度。
二、对策
1. 做好农机统计工作要有责任心
农机统计是农业机械化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农机统计年报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农机工作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为各级领导了解农机情况、正确制定相关政策和做决策提供依据。因此, 农机统计工作责任重大, 容不得半点马虎。农机统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每一位统计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遇见问题要不怕麻烦, 及时沟通、解决。尽量把问题消化到自己手里, 统计报表完成以后, 要认真按照逻辑关系校对, 避免错误的产生, 并按规定时间上报不要影响上级单位的汇总, 以确保统计工作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2. 做好农机统计工作要不断学习
很多人认为农机统计工作就是简单地将农户和服务组织拥有农业机械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进行简单汇总, 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其实不然, 做过农机统计工作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 农机化统计年报太复杂、太麻烦, 二十几份表, 500多个数据, 而且每个表中的数据、表与表之间的数据都有相互联系, 上下、左右都相对应,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统计错误。尤其是当今社会,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地方对购机补贴力度的加大, 农机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项目、新机具、新品种不断涌现, 农机化的影响在不断加大, 农机化统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已成为农机统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每一位统计员都应该与时俱进, 努力钻研统计业务,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尤其是新上岗的统计人员更要加强业务学习, 了解基本的统计知识和农机化知识, 认真学习《农业机械化统计报表制度》, 对于农机重点项目如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膜下滴灌等应有所了解, 对于年初下达的工作任务应了然于胸。另外, 还应该熟练掌握excel表格的运用, 运用公式自动求和, 会编程序自动挑错。不断提高统计手段, 创新统计方法, 提高统计效率, 在农机统计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做好农机统计工作要有较高的准确度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级领导要客观准确地把握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 就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同时, 农机化统计的范围、领域不断扩大, 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相关单位的配合程度降低, 使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 绝不能粗心大意, 要有力求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4. 要搞好部门之间的沟通, 使统计数字力求精准
这次会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内蒙古等地方的同志介绍了推进政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的基本思路、做法和体会及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地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今天下午全体代表到杭州市地税局和劳动保障局现场考察了试点项目建设情况。特别是在上午的发言中,大家对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认真研究,并争取在明年工作中予以安排落实。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经验,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
这次会议重点讨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与会代表认为,北京等地方在开展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过程中方向明确、方法科学,初步形成了配套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归纳这些地方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认识是关键
今天上午在介绍经验的时候,好几个地方都总结了“领导重视是关键”这一条,我赞成这个观点。但为什么领导会重视?领导重视的背后是什么?是领导的认识。领导认识到了,就重视起来了。为什么在推进政务信息共享过程中领导认识是关键呢?刚才参观路上,我与杭州市政府何秘书长就此进行了交流,我感到他的认识就很到位。他认为,第一,政府管理要上水平,要取得更好的效率和效果,基础的信息工作是很重要的。而基础信息工作做好了,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包括原来想要做好的事情,现在就很好做了,很容易出效率。第二,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工作不能让具体的部门来做,他有自己的利益,必须要有中立的部门来做。第三,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工作以后会越来越多。正确地认识信息共享、正确地认识业务协同,以及正确认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在整个政府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觉得我们这次介绍经验的几个单位有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对“信息共享是什么、为什么”的认识比较到位。信息共享就是要解决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的时候,他所需要的信息你都知道有什么、在哪里、谁能得到、怎么得到,这就是信息共享的全部涵义。政府信息共享和政府信息公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共享是政府在履行职能的时候要得到的信息,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履行职责中要对外公开的信息。那么,业务协同是什么,就是我们政府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像自己部门内业务处理过程一样处理部门外的业务,需要什么信息就有什么信息,需要办理什么就办理什么。所以,业务协同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个是业务协同一定是跨部门,而不是部门内的。第二个是别的部门的信息和业务处理能和自己部门一样方便地得到或办理。实际上,无论是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没有网络平台环境,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也在做,就是效率差一点、速度慢一点、程度浅一点。但是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还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认识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看了杭州的综合治税,如果杭州地税局不这么做了,回到过去的模式,行不行呢?不行。第一,通过这项工作杭州一个月多收了1个亿,第二,工作时间大大节省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回去。这个问题不要问杭州地税的同志,而要问还没有使用该系统的地税部门,如果在这些地方有人提出要做这项工作,提出地税局要和企业登记、土地、建设等部门信息共享,要协同起来工作,将这个事情向分管的省、市领导汇报,我相信,很多领导听完后不能马上和增加税收、提高工作效率联系起来,这就是没有认识到。已经做过的地方是知道这个重要性的,他就不愿意回去;但是没有做过的,他就不知道作用和意义。也就是说,电子政务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认识。
电子政务建网络、上系统,要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容易。在这些先进的地区都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我们说,认识是关键,转变领导认识是关键。承担具体工作的同志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从本质上把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了解该项工作的本质,才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推进,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行不通。这是第一点,关键是认识,尤其是领导的认识,也包括承担具体工作同志的认识。领导的认识是支持,工作的认识是要走正确的路。
(二)信息是基础
对于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来说,全面的、系统的、高质量的、可共享的信息是基础。信息无处不在。为什么说信息是基础呢,信息共享就是要解决信息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没有这个基础是什么都办不了的。
首先是全面。尽管我们当前做的是具体的业务,但背后支撑它的是全面、完整的信息。我们知道信息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我们要通过重点应用带动,加强基础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完整性。
信息全面还不够,还要是高质量的,要保证信息是动态更新、准确的。如果不是及时更新的、不准确的,就没法用。
还有一个约定条件是可共享的,就是我们要有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否则,即使有了信息,也不能界定谁能用谁不能用,所以还要通过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来解决可共享的问题。
(三)平台是依托
信息怎么得到?为什么说传统方式不能做到,只能借助网络平台?因为共享的信息的量很大。交换的数据量已经过亿。如果还是手工方式,这种效率是不能容忍的。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必须要有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网络,而且在网络上,相关部门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都能按照业务需求,像在一个部门一样,获取相关信息来办理相关的业务。因此,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具有双重性质,一是内容性质,它反映了政府信息和共享信息的本身;二是技术性质,要通过软件来实现。实现的软件也变成了技术平台,这就是依托。
除了技术平台之外,还要有标准。对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真正重要的标准是关于指标的标准,例如一个成熟的自然人逻辑库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的基本信息,二是全部与人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不是罗列出来,而是要指向一个系统,必须要有指标和指针,否则,共享就无从谈起。被指向的具体部门的库,也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部门的系统,相关信息必须完整;二是本部门产生的信息要和别的部门产生的类似信息比对。所以,对相同的指标要有动态核对机制,否则无法保证共享的信息是否准确,通过平台辅助更新、比对,而这些用手工方式是无法做到的。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对平台会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四)应用是抓手
不管是工作走在前面的,还是准备要做的,工作的重点一定是具体应用。工作的起点和重点都是应用,不管是像综合治税这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还是政府管理中领导关注的事项,都可以作为推动的抓手。不论是做得好的地方,还是目前还比较落后的地方,应用都是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点工作。
(五)制度是保障
因为信息太软,看不到摸不着,在资产账、财务账上都没有记录。而业务协同经常会出现原来经验中没有的、新增加的工作情况,因此,没有制度的保障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从应用到维护和管理都需要制度保障,同时各个部门需要制定制度协同推进。
(六)统筹协调是基本的方法
对于统筹协调,要强调两点。第一,要有统筹,我们今天看到试点地方的业务由原来很多网状的关系,变成了总线关系,这就是统筹。但现在实践比较充分的是就一个业务进行统筹。全局要不要考虑?要把50个业务合在一起时也有总线关系。有时候也可以有双边协议,点-点连接,但是统筹是最有效、最简便的。第二,要做好协调。协调不是说有个指令,有个制度就能做好。协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我们说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除了要有制度、领导重视、有文件之外,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协调,就是不同部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不是相互抵触,而是相互体谅。这是很多同志的工作总结。
二、电子政务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态势
对此,大家都有很多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我只想简单地说三句话。第一,进展和成绩是十分显著的;第二,困难、问题和矛盾也是比较大的;第三,需求是十分迫切和旺盛的。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的要求,积极开拓,破除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在财政税收、海关、公安、社保、审计等涉及市场监管和民生的重要领域,电子政务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应用已经取得很大进步,有一些应用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很多应用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突出。金审一期、金盾一期、金税二期等工程相继建成,金保-社保工程等13个项目也计划在近期内完工。“金税”工程实现了对增值税的电子监管,克服了增值税税款抵扣信息环节多、管理复杂、容易出现漏洞等问题,对新一轮工商税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金财”工程实现了全国财政系统纵向三级、横向相关职能部门与预算单位联网,加强了对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环节的管理,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安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已有18个省建立了省市两级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网上串并、查证、比对、通缉、追逃等信息化工作模式得到普遍采用,成效显著。金土工程一期各节点均实现了土地、矿产资源主要管理业务的网上运行和数据远程交换,对数据资源进行了集中管理并对外提供服务。中国电子检验检疫系统由原有单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发展成为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电子申报实现了100%,其中电子通关自2008年1月1日全国上线以来,1-5月份单量652万单,电子监管上线企业4万多家,设定监控项目4000多项,全面提高了检验检疫业务信息化水平。电子口岸通关工程等一些重要应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地区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中取得新进展,北京电子政务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江苏省积极开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集中建设完善省市两级政务大厅,形成统一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继续在全国普遍推行,各地应急指挥系统、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信息化城市管理、“一卡通”等重点应用迈出新的步伐,城乡一体化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日益显现。据对全国情况的调查,通过实施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与手工作业相比,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水平普遍在3倍以上。通过实施“金税”工程,国税系统税收成本由5%以上降至3%左右。各地通过开展企业工商网上登记注册等一大批电子政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大减轻了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负担。
(二)政府网站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不断增加。到2008年,全国政府域名(gov.cn)下的网站已发展到30,913 个,100%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组成部门、98.5%的地市级政府,以及初步统计超过85%的县区级政府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丰富网上信息公开的内容,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2008年商务部网站日点击率超过1亿次。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开通了产品质量信用记录,涵盖了总局大多数监管业务,实现了数据库综合查询。目前,该栏目共发布了43万条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等地方政府网站提供的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超过了2000项。上海市政府网站率先推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开通依申请公开渠道,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发布和公众便捷获取。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成运行。深圳市等政府网站结合用户需求,开通了婚姻户籍、交通运输、企业登记注册、房屋租售、社会保障等场景导航和个性化服务。成都市、广州市政府网站面向农民工、农民工子女提供就业信息、在线培训和业务教育等服务内容。天津市、西安市政府网站全面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开通社区服务热线,为市民查询各类服务中介、机构信息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平台。各地“省长信箱”、“市长信箱”受理民生诉求,化解民忧,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随着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增强,政府网站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和谐社会建设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不断取得新进展。围绕重点业务应用的信息资源建设成效显著,人口、财税、国土资源、战略储备、企业信用等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2002年以来,各级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安机关提供查询1.3亿人次,协助破案227万起,挽回经济损失40多亿元。国家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已建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18类数据库。各地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等基础信息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浙江省着力完善省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企业基础数据库入库企业已近50万家。湖北省建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法律法规五大基础数据库和42类135个主题数据库,共计12340个数据项,约1.2亿条数据。新疆建设兵团加强数据库建设,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管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安徽省初步建成省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完成了“4D”数据的入库、管理、制图、分发、查询等功能;人口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入库数据记录已达4亿条。天津市积极开展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制定并实施共建共享规则,规范空间地理数据建设。新疆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进展迅速,实现了全区1700万常住人口的计算机管理,占全疆常驻人口总数的90%;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全疆赋码对象覆盖率已达98%。
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公安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建设了人口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为全国160多家银行的15万多个网点机构提供联网核查,利用假名开设账户进行诈骗的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国土资源部与银监会共同开展建立银行与国土资源部门信息查询机制,积极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沪苏浙加快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口岸、市民服务卡等应用,有力地提高了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间协同工作水平和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武汉市不断完善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跨部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目前,已经比对完整的在库信息已经达到了48197条。广州市加强对流动人口信息、残疾人就业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口暂住证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等工作水平。
(四)电子政务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地方和部门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协调推进机制逐步形成,条块关系正在理顺。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研究不断深入,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标准相继出台。北京、浙江、湖南、云南等地制定了促进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发展的地方条例;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制定了政府信息共享方面的管理办法;北京、福建、广州等地出台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办法。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体系逐步形成,预计到2008年,全国电子政务网络能覆盖90%的地市和70%的区县。电子政务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越来越成熟,办法越来越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安全措施不断加强,北京奥运期间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基本做到了万无一失。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是发展不均衡,电子政务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认识不到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认识都仍需进一步提高。三是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制度还需进一步理顺,统筹协调还要进一步加强,支持电子政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今后一个阶段电子政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当前,政府在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展变化越来越快。进一步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十分迫切和旺盛,工作任务很重。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紧紧围绕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满足人民群众最紧迫需求,不断深化和拓展电子政务应用,加快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继续夯实基础,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电子政务真正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中,切实转变观念,准确把握电子政务的本质。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围绕政府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网络和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作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与政府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扭转“电子”和“政务”两张皮的局面。各地要多向本地领导汇报电子政务应用取得的进展,多通过媒体宣传电子政务工作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信部将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按中组部要求办好地市级干部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培训班。
二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电子政务应用。目前,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深化和拓展电子政务应用要区分不同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部门,在深化应用上要注意进一步加强内部的均衡发展,加大外部协同力度,不失时机地加快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步伐,提高整体应用水平。目前在核心业务上还没有做到电子政务全流程覆盖的部门,要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重点加快推进全业务、全流程的电子政务应用。电子政务应用起步早、成效好的地方,要重点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务系统间互操作,做好纵向系统与横向系统之间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应用成果,形成电子政务良性发展的不可逆转之势。电子政务应用开始取得初步成效的地方,要重点加快制度建设,在建立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上下功夫,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制度保障。电子政务应用起步较晚的地方,要尽快抓住若干重大应用,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带动电子政务逐步走上正轨。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分类指导上多下功夫,根据不同地方、不同部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进展情况,分别召开三到四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同时,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促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应用。
三是着力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本次会议交流的先进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等基础设施,深化重大典型应用,不断扩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研究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指南,组织开展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专项培训,并在2009年下半年适时召开深化政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会议。同时要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推进重点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载体,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当前,政府网站建设要坚持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重点,加大内容和服务整合力度,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继续发挥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对政府网站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要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一季度发布2009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南;组织开展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专项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经验交流会。
五是加快推进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当前电子政务工作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之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业务应用和为民服务,继续加强基础信息库和业务信息资源建设。要总结交流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和地方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要组织召开一到两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继续做好国家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协调推进工作,鼓励地方探索符合实际的基础库应用模式。
六是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推动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要继续开展试点工作,按照需求明确、基础具备、领导重视的基本条件选择试点单位,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部门申请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还将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工作,探索建立完整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七是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体制机制。统筹规划是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最大限度发挥电子政务综合效益的必要手段,是发展电子政务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向有关方面提出了编制《2009年-2012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建议,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对电子政务发展做出统筹规划,适时开展相关研究和培训。同时,要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管理创新,探索建立适合国情政情的电子政务运行管理模式。
八是继续做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等基础工作。要继续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不断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将继续联合有关部委认真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督促落实信息安全边界的管理责任,各部门加强对敏感和涉密信息的保护,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研究,组织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培训,并在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加强对政府机构连接互联网出入口的管理。继续推动电子政务立法研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二期工程立项的前期工作,组织做好电子政务网络服务提供工作。
这次会议后,各位代表要及时将本次会议的精神向本省、市领导汇报,并结合落实即将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本次会议要求,制定2009年电子政务工作计划,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
2010年政务信息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我局政务信息工作在市政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信息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积极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及时报送有价值的政务信息,为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发挥了积极作用,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政务信息工作有关情况和明年政务信息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局对政务信息工作高度重视,并把信息工作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当作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我局成立了政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各业务科长为成员,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工作,把政务信息工作同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当好参谋和助手,扎实做好政务信息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信息工作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完善的信息工作网络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我局非常重视信息工作网络的建设,从而形成自上到下完整的信息工作网络。明确了信息工作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日常工作由办公室具体承担,局机关各业务科室积极参与组成本局信息工作网络,各业务科室挑选业务素质高、写作能力强并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信息员队伍,负责有关信息工作并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三、制定工作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针对我局各科室业务工作繁忙,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我局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信息工作制度并对信息考核目标进行了量化分解。根据各科室工作业务量和工作性质,将信息工作量化细化到每个业务科室,规定业务科室负责其业务范围内的信息采集内容、制作和报送工作方式及完成任务目标和评比标准。办公室在做好本身信息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督促检查各业务科室信息责任制的落实并认真审核把关,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信息工作任务。
四、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加强信息发布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局已构建完善多层次的信息发布渠道和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发布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一是向市委、市政府信息科报送信息;二是通过市政府政务网站发布信息;三是通过本局门户网站发布信息;四是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煤体向社会发布信息。
五、加强监督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我局将信息工作考核纳入对各业务科室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定期统计信息报送和发布情况,既有量的增加又要有质的保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二是建立奖惩机制,以各科室为单位列入综合考评,年终对各科室信息工作进行计分考核,对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2011年我局政务信息工作将在市政府办公室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再接再厉,全力推动我局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圆满完成政务信息工作的各项任务,为全市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强学习,提高对政务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始终把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当作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工作对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开拓工作思路,及时反映工作动态,社情民意,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参谋作用,并紧密联系我局工作实际,规范信息发布。
二、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业务科室为责任人,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结合我局工作性质和工作实际,熟悉掌握有关规定,及时准确的规范发布涉及民生、审批等各类政务信息,同时严把信息质量关,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快、新、准、精”,切实按照“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程序规范。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网运行质量,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体会一:做好信息工作是宣传一个单位有为、有位形象的最有效途径。
存在问题:单位“做”了大量工作,不敢“说”出来。取得了成绩,未得到很好的宣传。
建议:加强同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及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增强交流,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多写、多发信息稿件,大力宣传我局近年来在民政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绩,树立民政人的良好形象
体会二:领导重视,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前提。
存在问题:个别领导、科室负责人多数不重视宣传报道工作,平时存在应付敷衍、图形式走过场等现象,上报的信息多为动态类信息,综合类、调研类的深度信息不多。热点、焦点问题不能及时报送。
建议:层层发动,全员参予。对各单位负责人提出具体的要求,采取各单位“一把手”负责主抓,把好信息稿件的“源头关”,动员全员参与政务信息工作的写作,采取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等措施,极大限度地开展信息报送与宣传。
体会三:健全信息管理机制,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基础。
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是抓好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议:实施《政务信息管理规定》。一是建立政务信息报送制
度。按年、季度、月给所属单位下达信息报送任务和工作调研任务,限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实行信息报送与其它各类评先评优及各月、季度奖金严格挂钩,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有利于提高工作管理的协调性和计划性。二是建立审核把关制度。实行层级负责,各单位所报送的信息均由“一把手”或分管领导把关签发上报,局办公室审稿并经主管领导签发后,方能发往新闻媒体,这样既能把好宣传关口,又能提高报送质量和预防隐患。
三是建立奖惩制度。适当提高奖励额度,调动写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建立考核制度。将政务信息的上报纳入季度、半年与年终考核,做到每月一统计、每季度一通报,每半年一考核的机制,层层抓落实。五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和有热点、焦点问题不能及时报送,迟报、漏报信息、有情不报,上报不及时、未经审核上报、未经批准向新闻媒体报送一些敏感信息等行为,及时追究责任。
体会四:加强经费投入,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保障。
存在问题: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建议: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保障金制度,对各级媒体采用的信息及报道稿件及时给予奖励
体会五: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关键。
存在问题:信息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未设置专门的信息报道人员。信息员均由本单位抽调人员兼职,满足不了工作需要。所撰写的稿件多数存在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存在应付敷衍凑数量的现象,报送的信息多为动态类信息,综合类及调研类信息极少,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不了依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政务信息工作在政府部门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政务信息是反映部门工作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各级领导了解下情,上下沟通工作的桥梁。在这里,谈不上我们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只是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分享一下我们在政务信息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一份重视,两个提高,三个贴近,四个完善”。
一份重视就是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我们的综合组主要负责全局的信息工作,目前有3名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工作组织、协调、发布等工作。分管领导还就不同时期如何做好政务信息工作与股室负责人及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座谈、研究,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另外,重视严格审核把关,凡上报的各类信息,由资料员修改报综合股股长审阅,确定上报下发的信息再报分管领导亲自审阅,做出修改才签发。
两个提高即提高信息队伍素质和提高信息质量。在提高信息队伍素质方面,我们大力抓信息队伍建设。对信息工作人员,我们提出了摸上情、知内情、识外情的硬
1要求,并实行资料员多参阅省局和市局的发文,在了解时事、学习文件上要先行一步,能“高站位”办信息,确保信息工作始终与领导思路合拍。另外我们尽量做到重要会议提前介入,参阅历年的会议资料和文件要求,学习新政策、规定,优先接触,从而提高综合资料的写作水平。
在提高信息质量方面,紧紧围绕税收工作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信息的实用效能,努力使信息工作更加符合新时期上级领导的需要,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对重大事件进行追踪反馈,挖掘和延伸其内在深层价值。同时,积极发挥信息网络的主渠道作用,广泛收集信息,坚持“真实、实用、准确、严谨”的原则,在“准、新、深、精”上下功夫,做到反映工作进展和成绩恰如其分,反映问题真实可靠,反映困难实在准确,做到信息“快、实、新”。
三个贴近即贴近领导意图、贴近基层工作和贴近上级需求。
一是贴近领导意图,狠抓重点信息。我们坚持把领导时刻关注的、正在思考的、有待了解的问题,作为信息工作的切入点,确立了围绕领导决策办信息的思路,切实把握政府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选择地采编、报送能带动全局、适用对路的信息。不断增加综合性信息,加强问题信息和督查信息,在强化决策全程服务上下功夫。
二是贴近基层工作,捕捉亮点信息。工作中的亮点最能体现地方工作特色;抓好亮点往往会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我们把捕捉亮点信息作为提升信息价值的重要举措,在挖掘特色信息、提炼典型信息方面狠下功夫。例如去年我们在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上,积极主动抓住各个分局的工作亮点,进行了专题,不仅促进了各项工作,而且极大地调动起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贴近上级需求,提供高价值信息。我们以上级需求为导向,在报送深层次、高价值信息上狠下功夫。对上报送的信息,我们强调精筛选、巧传送,把最能反映惠城特点、上级急需了解、紧跟工作形势的信息,适时地报送上去。例如去年我们报送的省运会项目建设和效应贡献的税收信息,就为上级领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
四个完善即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定期通报制,完善信息激励竞争制和完善信息人员培训制。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按照职责范围和信息量来源大小,分别确定不同的报送任务和采用指标。综合组信息员直接对各分局和股室的信息工作加强联系,督促各部门积极报送反映本部门的重点的信息。
二是完善定期通报制度。对各股室、分局的信息报送情况、采用情况每半年通报一次,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三是完善信息激励竞争制度。我们按照规定统一标准发放稿酬,提高稿酬以刺激更多的人参与到信息工作中。我们还准备制定信息员评比奖惩办法,每年组织评比一次,表彰奖励上优秀信息工作先进部门和个人。在全局范围内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信息工作“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四是完善信息人员培训制。我们局的信息人员基础并不扎实,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下来我们也将完善信息人员的培训制度,除了参加市局组织的培训外,也邀请政务信息工作方面的老师给我们的信息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打牢写作基本功,提高技能,更好地为政务信息工作服务。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模式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反映一个社会、一个企业的发展、经营和管理水平。作为大型国有炼化企业的燕山石化公司,积极贯彻集团公司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针,加快推进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步伐,提出“打造数字燕山,建设智能工厂”的信息化战略目标,统计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得以蓬勃发展,统计工作模式正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悄然发生着变化。
1 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是指在统计业务流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企业统计的目的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分析报告和咨询意见,并在这个过程中实行统计监督。因而企业统计信息化可理解为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信息数据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实时处理,不断提高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等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动态过程。
在燕山石化的生产统计工作中,MES系统、ERP系统和GCT系统称之为统计工作必不可少的三大系统。
2 GCT系统的应用,规范了统计报表,使统计数据整理信息化
GCT系统,全称为统计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按照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在系统中定义完成的来源去向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的收集仍然依靠基层统计人员手工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完成后,经过一级数据整理,根据系统搭建的统计模型要求,手工录入到系统当中,通过系统逻辑运算和系统中设计的报表样式及报表公式,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并实现统计数据的系统上传功能,向总部数据库上传企业数据,满足中石化总部的统计需求。
GCT系统的应用,把统计人员从填报各式各样的报表中解脱出来,规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石化统计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统计报表体系,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自动化、现代化、科学化,实现统计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统计报表体系的规范化。
3 ERP系统的应用,规范了统计业务,使统计数据分享信息化
ERP系统,全称为企业资源计划或企业资源规划,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应用软件之一。该软件成功实现了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和数据流的“三流合一”,使统计数据与会计数据、财务报表有机联系起来,大量的统计数据以公司的经营业绩形式得以展现,实现统计数据的成本化。
ERP系统的应用,使公司会计、财务人员通过系统自动处理统计人员的录入数据,实现了统计数据的自动分享,统计数据也由单一的生产、消耗类数据,逐步延伸到采购、销售、成本类数据,扩充了统计范围,提升了统计在生产经营环节中的重要性。
2014年底,中石化总部实行系统的集中整合,使得中石化系统内部的企业单位业务、流程、编码、规则都统一设置、统一管理,规范后的系统,更有利于总部管理层面对各下属企业的管理和调控。
4 MES系统的应用,改变了统计基础数据的收集方式,使统计数据收集信息化
MES系统,全称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或生产执行(管理)系统,此系统集成了工艺、设备、计量、调度、统计等生产层面业务,实时记录装置生产的物料移动、能源数据关系,以及生产和统计之间的平衡差异。
MES系统在燕山石化公司的成功应用,填补了生产过程控制层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生产执行层空缺,实现了上下层信息系统之间的紧密集成,改变了统计数据的收集方式。在MES系统实施之前,生产的过程数据经过DCS集成平台收集后,每天由基层统计人员到控制室抄录消耗数据,再整理到统计提升系统中,形成统计报表。而实施MES系统中,系统自用采集到实时数据库中,再按照系统的取数逻辑,自动形成来源、去向流,记录每一条生产数据让每个数据都自动采集,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了“数出一门,量出一家”的数据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强大的生产实时数据库,把统计基础数据资料都保存在企业数据库中,有助于统计人员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提供优质服务。
5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缩短了企业统计工作链
统计技术经济指标提升系统、ERP系统和MES系统的应用,涵盖了统计业务流程從收集、整理、传递、分享、发布到分析的全过程,把统计人员从繁重的基础数据收集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统计报表整理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
燕山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中率先实现“日平衡、日封账、日进ERP”的企业。通过MES系统和ERP系统数据的整合集成,促进了企业月结提速,实现月结日当天出具统计报表,次月首日出具主要财务报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依据赢得了时间。
6 燕山石化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6.1 企业统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因系统种类繁多,最终的结果是使统计人员从数据收集、处理中解脱出来,又陷入到众多的系统数据核对工作中。
就燕山石化公司来说,MES系统作为多套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同时给《内部模拟利润管理》、《存货分析管理》、《盈亏分析管理》等系统提供日数据,而系统之间取数正确与否,就需要统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取数口径,进行系统间的数据核对,提出偏差原因,再由系统开发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如此反复才能保证每套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6.2 企业中统计人员对系统的认知和应用水平还达不到管理的需求,特别是既拥有统计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开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企业专业化重组后,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统计人员和计量、检定人员经过整合变成了专业的统计调查中心。脱离了生产现场的统计是缺乏生命力的,统计人员对生产数据的收集判断能力正在逐渐减弱。
6.3 对统计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企业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和重视程度还不够,使统计分析没有真正发挥出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虽然燕山石化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还有以上诸多问题,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相信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下,统计信息化必将彻底颠覆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带来统计工作的快捷、便利、高效。而统计信息化建设比将进一步降低统计成本,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皙婷.关于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现代商业,2013(25).
[2]王琴.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2(01).
[3]张鑫,袁才鑫,任慧琴.浅谈新经济下的企业统计制度改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2).
[4]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电子政务,2010(Z1).
[5]洪奕东.浅谈基层统计工作的地位[J].现代经济,2009(05).
[6]刘永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9(S1).
[7]李金昌.论统计创新的理念[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4).
作者简介:
【谈谈统计政务信息工作】推荐阅读:
2024年上半年信息统计科工作总结06-26
谈谈人事行政工作09-26
生产信息统计07-20
谈谈地方文献工作06-16
谈谈课改下班主任工作06-18
团员信息统计标准06-13
系统信息统计表09-27
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07-07
统计信息质量管理论文07-26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