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2022-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

编者按

紧接总103期“实验区报告之山东篇”、总105期“实验区报告之枣庄篇”之后,本期刊发“实验区报告之学校篇(枣庄一中)”,旨在为读者朋友提供系统深入的高中新课改实验区信息。与前面相对宏观、中观的实验区报告文章相比,本期报告文章内容已细致深化到学校层面。在这个高中新课改实验推进日益深入的时期,为了尽量能够为课改省区学校提供可触、可感的真实参考,本刊愿尽绵薄之力!

山东省枣庄一中于2004年夏季开始实施新课改实验,是全国第一批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级样本校,循着“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谋求新发展、创造新辉煌”的总体思路,两年多来,枣庄一中在课程改革上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的探索。

一、课改之初遇到的困难

在课改之初,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是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与新课程要求差距较大。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新课改理念知之甚少,加之新课改专题培训时间紧张,因此,教师并没有为新课程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给以后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种种困难。

二是遭遇初高中课程衔接难题。枣庄一中所在的峄城区2004年秋季才进入义务教育新课改实验,而该校高中即时就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不衔接,给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是班额较大,无法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枣庄一中班额一般是60~70人,不利于探究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实施。

四是新课程体系过于理想化,未经教学实践验证,只好“摸石头过河”。①由于新课程体系中开设课程比以前多了,再加上课程内容的增加,致使很多学科无法按照规定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普遍出现“赶课”现象,导致学生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深入。②教材安排不合理,知识系统性较差。学科完整的独立的知识体系被人为地分成两到三块,分解到不同的章节和不同的模块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处理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加重了教师的讲课负担。而且有些知识点的出现又很突兀,要想让学生学会,教师就需要补讲很多相关联的知识,这也延误了预定的教学进度。③现在的课程设置不仅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了,经济负担也重了很多,学生承受着学习与经济的双重压力。

五是评价机制一时无法与新课程配套。现有的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课改的实际要求,而新的评价制度还未建立起来,尤其是高考新方案迟迟未能出台,这些都是高中课改中教师最困惑的问题。

二、主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改革

我们把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立足点放在课堂,把解决我们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把全体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主要研究目的。在这一方面,我们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1.革新备课内容,保证课程实施

传统的备课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且局限于单向的传授。备课时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只是一些知识点的罗列,把教学大纲、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如果新课程下备课的内容不变,那么课程改革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我们认为,“备课”内容的革新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关键,因为它规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程序以及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决定着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用,进而影响甚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改革教学模式

自课改以来,我们重点进行了“自主学习,分层导练,当堂达标,单元过关”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并通过“学案”的编写来为该模式的实施提供条件。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预习提纲进行自学,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疑难和问题。

小组讨论: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那些经过独立思考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分层导练: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分层次加以指导和点拨,并提供适量的练习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达到掌握的目的。

当堂达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达标测试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布置作业和课后辅导打下基础。

单元过关: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必要的达标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所提供的有关学习的信息,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以减少知识缺漏的积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良好的认知基础。

3.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我们紧扣教学目标来命制测试题,检查目标达成情况,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反馈信息。我们还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4.大力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我们大力提倡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辅助教与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5.切实抓好集体备课

充分重视集体教研,提倡“头脑风暴式”的教研氛围,集思广益编制教案。教案编制采取模式是:各人构思→集中组内交流→每人写出个案→再集中组内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在集体备课时由一人主讲,组内其余教师参与讨论。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认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教学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技术手段的准备等。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和讨论。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需要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等工作结合起来。集体备课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不是为了统一教案。教学方案由静态形式变为动态形式,力求使教师由经验型变为研究型。

(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认真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先后组织全体校级干部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全国性的新课改培训;骨干教师去外地参加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全员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具体做法分两大方面。

1.积极构筑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按照新课改的需要,我们提出“同学生一起成长”的口号,并对教师们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2.积极开展教师评价活动

我们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枣庄一中实际,设计了新的教师评价标准,以教师自评和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评价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主要评价指标有8项:①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能积极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本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文化知识;⑤教学语言清晰、简练、流畅、洪亮,抑扬顿挫,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⑥能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⑦作业量适中,要精选习题,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把分层布置作业落到实处,要给学生留有批语条,强化作业批改记录的使用;⑧注重形成性检测,能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以利于学生改进学习,获得发展。

(三)革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按照“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经纬,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的纪实为重点,融全面素质的发展于诊断、形成、反馈的过程当中”的思路,初步制订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具体内容有:①个人学习计划;②各学科的期中、期末评价卡,期中、期末考试奖励卡;③日常表现“自评”表,日常表现“他评”表(让学生自己找他最信得过的同学为其测评,使“他评”是通过学生自己主动争取得来的,是交流后的悦纳);④各项活动的获奖卡;⑤最佳作文,发表的作品;⑥最佳实验记录;⑦对科学问题阐明自己主张的论文;⑧研究性学习成果;⑨社会实践活动成果;⑩家长评价表。

(四)借助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

枣庄一中把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性学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学生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要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把课题融入课程之中,这样能够节省时间,相互促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本课程开发时枣庄一中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考虑学校实际可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具体做法有两项。

1.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积极开展资源调查

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可分为:①成立小组;②需求调查;③培训教师;④资源调查;⑤哲学整合;⑥动态调整。按照这一程序,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通过专项学习和培训,提出明确要求。

成立兴趣小组,挖掘开发地方校本资源。诸如,历史兴趣小组:古峄县悠久的历史研究;地理兴趣小组:古峄县独特的地理景观文化研究;语文兴趣小组:古峄县地名语词文化研究。另外,我们还成立了艺术兴趣小组、考古兴趣小组、校史研究小组。

2.制订枣庄一中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力争2007年底开发出6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

首先把我们两年多来开发的“回味古老峄县历史、感受枣庄地理景观、鉴赏峄县名人名著、观看枣庄境内发生的历史名片、开展黉学文化研究”等系列校本课程更加系统化。

其次,鼓励学生继续选修枣庄一中原有的陶艺制作、服装缝纫、电器维修、艺术摄影、烹饪技术、篮球、体操、铜管器乐、书法绘画等十四门已开设的校本选修课。

再次,计划在2007年底之前进一步借助当地资源,再开发三大门类的校本课程,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具体思路:一是利用当地石榴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的优势,开发有关石榴栽培、管理、开发和利用的校本课程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二是鉴于当地硅酸盐资源丰富,榴园水泥有限公司是我区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枣庄一中的友好单位,利用这一优势开发有关水泥生产的校本课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为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依托当地东方玩具有限公司开发枣庄一中的校本课程。枣庄一中驻地有一家很大的玩具公司,该公司有72家玩具厂,遍及附近的三个区市,该公司已开发出700多种玩具,现已销往欧美25个国家。该公司有16000多名员工,每年招生都请求枣庄一中推荐考分低无法上大学的学生到该公司就业,我们计划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与该公司联合开发这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国际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枣庄一中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整合校本资源,开设“可爱的家乡”研究性学习课程

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明确峄县自古便是文明的家园。金陵女娲传颂着峄城百姓补天济世的善良愿望;兰陵荀况给世人留下了千年哲思;匡衡凿壁的光芒照亮了代代学人;故里王良树立了廉正为民的映日风范;西晋刘伶与“竹林七贤”一并筑垒了文学之巅;散金台至今回荡二疏济贫的哗哗银响;养眼楼春秋播撒精忠报国的民族魂种;山泉屋汩汩流淌贾氏三近的博学宏词;“翰林院”历历在目峄人李克敬的编修笔墨;阴平红土部落遗址的发现,再次激活了埋沉万年的文明先祖……峄城境内上溯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时期的各种文化遗存已拥有60多处。它不仅折射着北辛、大汶口、龙山以及秦汉以来历代文化的光芒,而且汇聚和印证了一个从远古阔步壮行而来的文明古国。

“可爱的家乡”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设,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虽然枣庄一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探索之路,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选修课变成必修课的延伸

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仍在期末组织全市范围内的期末考试,并给各校成绩排队,为了便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市局便对选修II的课下达了全市的统一进度,这样以来,学校灵活安排选修II的自主权被剥夺,学生选课的自主权也被剥夺。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课的自由已落空,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作用和目的。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已出现把选修课当成负担的苗头,有些学校甚至会为了高考把选修课变成必修课的延伸。

2.学分管理制度失去意义

由于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还要组织全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并把学生能否毕业的标准定在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上,这样,使学校费尽心思制订的新课改学分管理制度失去了其真实意义。因为,这种机制的存在使学生把学分看得很淡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3.综合素质评价难以落实

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与当前高校的录取关系不大,教师、学生、家长对此皆重视不够,有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难以真实有效地落实。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单靠学校是无法解决的,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改革当前高考录取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对学校的评价制度,让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学生消除高考带来的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工作之中,以取得高中新课程的最理想效果。

四、反思与建议

我们今年面临着接受新高考方案的检验,此时教师感到迷茫,学生心中惊慌,家长万分担忧,社会已在观望。“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后教学质量是提高还是下降”已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要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领导,切实解决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总结在实施中的成功经验。

二是课程改革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改革的理解、认同和领导。因此,校长必须首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成为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为实验提供资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三是教师培训不能走短期突击培训的路子,对教师培训要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明确,重视在课改的实践中反思,不断矫正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是教科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校本研究,明确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

最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不只是课程教材要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要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观、学习方式要变。而目前,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指导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和盲区。

走进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新课程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难题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唯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理念,改进教法,精心准备,团结协作,稳妥推进,才能不失战机,抢占新一轮课改的制高点,真正提高枣庄一中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作者:马振芝 刘 勇 单 波

第2篇: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

摘 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同时《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的基本理念。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会终身学习成为《新课程标准》中高中阶段重要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 地理素养 过程与要求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地理素养是个体的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也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质,更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理科学知识的素养

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养成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和地理科学品质的载体。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例如,地理1(必修)中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学习时,要善于动脑,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学什么?在哪里?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有何利弊?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只要引导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学习,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二、基本技能的素养

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习地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不能脱离地理知识,而地理知识的掌握又促进地理技能的学习。“课标”中对地理技能素养的培养有明确要求,如“运用教具或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归纳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时,公式机械不好理解,就简化为H=90°-纬度差,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讲有关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晨昏线运动及特点时,利用动画演示、课件图片、地球仪等会更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引导纠正。

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养

《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包括地理学习态度、热爱祖国和家乡、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地理组编写了乡土教材,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进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爱国需认识国情,“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和问题、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内容,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关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在教学中需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要求学生多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本地污染,土地的利用、人口增长情况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知识学有所用,而要进一步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四、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素养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变过去的机械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领航的角色,做好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作者单位:定襄县古城职业中学

作者:胡翠兰

第3篇:走进新课程

【摘 要】基于目前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中的地理教学也得紧随时代潮流,走创新教学的路子。本文根据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就现阶段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地理教学;计算机辅助;快乐教学;情景教学

基于目前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还有目前的地理教学当中创新能力一直为大家的诟病。近年来大学传统地理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大多数的老师广泛采用,经验表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是非常差的,基本上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体现出地理教学的创新,与设计新式方法的紧迫性。再次,笔者谈及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采用各种常规的、非常规的手段,基于反映地理学论理论基础而设计出具有一定真实度的情景,并借助这些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法应用到传统的地理教学当中,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是那么枯燥无聊。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情绪与潜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不耽搁地理教学的有序稳妥进行。情景教学法是以学生的想象与情感需求进行知识化的情景模式设置,透过这些情景模式的表象,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学习。

在当下高校的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有了一个十足的发展应用。其中,有一点是最为关键的是地理教学的情景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着重对地理情形进行模拟创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地理教学情景创新设计。首先,是进行地理教学问题的创设,再根据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在地理学这门学科鲜明的特点就摆在面前的情况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用地理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尤其重要。问题及任务主导教学的模式仍旧是当前教学模式的主流,为大多数教师广泛采用,即以问题作为引导学生的引子,来完成教学任务。调查显示,目前在国内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为主的情景教学所占比例最大,而且发现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进行情景创设并加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综合考虑地理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推断地理问题的各方面的能力。问题情景的设置主要包括在情景中设置问题悬念,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达到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综合培养学生的教学目的。问题情景创设法在地理教学实践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将伊拉克战争热点情景引导到地理教学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学习地理学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球形式战略思想引发的思考。

其次,地理教学情景设置中情景的感染性及趣味性是两样必不可少的元素。将一些地理热点话题或者是地理奇观现象引入地理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思维引导的作用,但是难以保证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因此情景教学还应该灵活,同时增加情景的趣味性。通过在情景创设时适当添加一些音频、视频或图片等的手段方式有助于增加情感,学生将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

最后,创设一些直观情景有助于地理的课题教学,以达到帮助学生进行感知理解、最后分析地理问题的目的。高等教育中的地理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空间范围广、综合性较强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这是普遍现象。创设地理理论直观情景,形成动静结合又内容丰富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加深地理理论的直观理解。

2满足学生需求,引入快乐教学法

所谓的快乐教学法,是能够让学生、老师能够以一种愉快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学习交流,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时候比多教学生几个知识点更为重要。因此采用快乐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大学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鉴于地理这门学科的信息量如此之大、综合性如此之强的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对于地理知识要有一定的思维跳跃性,快乐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首先,快乐教学可以使学生联系地理实际,发现地理现实,让自己体会地理的存在性,发现“原来地理就在我身边”。如下雨的许多的情形,可以联系到当地的气候,下雨的大多数季节,下雨量每年大约多少,周边的气候特点如何等等。如此一来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一些地理小趣事也有所帮助。这些东西的使用,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去掉学生学习的乏味。例如三国中的,火烧赤壁之战。可以教学生的东西有赤壁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风向的作用等等。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联系了历史知识。

最后,设计一些试验小讲堂,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成功地体验到快乐教学的成果,加强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要使学生快乐的、长时间的学习还需要众位老师的继续努力了。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快乐的学习、教学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达到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3顺应现代化需求,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在高等教育的地理教学当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的新型软件等来辅助地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全新地理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大学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目的。最近发现,在现在的大多数的校园地理教学当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课时,非常缺乏灵活性,有的老师只是充当一个放映员。有些多媒体的软件在制作过程中调控性能不强,教师无从掌握课堂情况,从而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而在地理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现地理图像、地理视频、地理音频、地理文字,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的信息,提高地理教堂质量。由于地理学的特点,大多数的地理事物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有些是学生根本不可能见到的。而借助计算机的平台,教师能创作设计出比传统的教学更为丰富、生动多彩的教学情境,无形中展现了地理思维过程还可以充分展现教师与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让大学地理课堂成为探索式、趣味性课堂。举例来说,可以模拟出一些极地的环境之下的动植物的动态生活场景,创造出虚拟的事物,充分展示地理思维带来的无穷乐趣。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如3DMAX、photoshop、DVDmaker等),丰富、充实、修饰教学内容,扩展学生视野,增加他们学习地理学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对好的老师。

4结语

在本文中提出面对地理学这门学科的突出特点,讲出了地理教学创新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文中着重讲述了三种地理教学新方法: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晓春.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2(7):95-95

[2]李兆瑞.教学观的新变化——基于学习者视角实施地理情景教学的实践体验[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40-43

[3]耿雄昌.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充满快乐——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1(20):209-209

作者:苏坡

第4篇: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同学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同学,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同学自主探究。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和同学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同学们道一声--感谢课改!

感谢课改给同学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听,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课堂上多热闹啊,同学们是那么的跃跃欲试,他们的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感谢课改给同学一个发挥想象的五彩池。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小雨,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斜织细雨的静缢,听外面是什么声音?这时一双双小手拉住我的衣服,有的笑咪咪的说:“那是秋姐姐撒花瓣的声音。”有的甜甜地告诉我:‘那是彩虹庆祝丰收的声音’有的欢快的说:“那是天使在唱歌的声音”还有的轻轻的说:“那是蝴蝶跳舞的声音”是怕跑美丽的蝴蝶吧?我告诉同学们我听到的是他们诗一样的声音,同学们可乐坏了。他们正用自己指挥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扔象刚走路的同学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他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它正和我们一道描绘多彩的画卷;它正和我一同谱写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课改进行到底!

第5篇: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沿河民族职中 邹助荣

手捧一本颇为厚重的《走进新课程》,让我们用假期休息来认真学习,着实有点抵触心情。耐着性子翻看了几页,不禁为里面那深入浅出的话语及栩栩如生的案例所吸引,贪婪品读之后,让我感到如拨开云雾见阳光,也不禁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第二,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老师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惟师”、“惟书”,禁锢学生头脑,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扼杀学生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弊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有些老师要求学生一切以课本为限,一切以教师为准,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不准越雷池一步。这就必然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扼杀创造力并压抑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是高瞻远瞩的。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

(三)具有创新能力

一些有识之士预言:谁掌握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谁就会赢得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很有道理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人类天赋才能超越了万物,是因为人类有了创造力,于是万物皆为人所用,人被成为“万物之灵”。现在的时代,是向大脑要财富的时代,如何产生财富?这主要是源于人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教师首先要具备此能力,联系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想,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首当其冲的。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第6篇:《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

定边五中 冯于玲

通过学习《走进新课程》我深深体会到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改变了学生们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及很多年,但是长期以来在“人民满意的教育”被曲解成“考高分”的状况下,我们教师已经被动的变为加工“标准件”的工人。对学生‘车,铣,刨,磨’,使我一度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关注学生心灵导向和人格塑造的教师。自责中看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使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更加确信教育改变家庭和世界的未来。下面谈一谈我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心得。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等自主合作学习,但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在最初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布置任务后,立刻让同桌之间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各组之间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气氛高涨。不再是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发现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效率也不高。甚至有学生会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 有的学生趁机偷懒。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我认真的总结反思,觉得要想让学生自主的参与、主动的合作探究并不只是简单的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简单的同桌交流、小组合作。那么怎么才能真正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

率呢?为此我再一次仔细的研读《走进新课程》,这使我懂得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并不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简单地分组、自然地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而只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也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若要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分组。一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以前后四人为一组,课堂上合作时,只要前面两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讨论。二是尽量使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组员,这样便于取长补短。另外,层次不同分工也不同,这样可以使每一个组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其次,必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敢思敢想、敢说敢做,乐于沟通和表达。达到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第三,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优等生的成功感,使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当然,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新课改中我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但我相信: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下我想我们教师会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学 习

心定

2015.6

于 玲

第7篇: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读后感

纳林希里小学 白建平

暑假,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我深刻地了解新课改,切实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努力在师生之间创造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激励学生平等和谐地质疑问难,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击,使学生在有思想张力的氛围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的亮点,从而使师生在互动互进中达成教学目标。 《走进新课程》还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学习,而且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正如“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而且在这个储备知识中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确实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快、学得好。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方向和价值观传给学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让孩子学会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另外我们更要承认,态度和毅力对教师而言同样重要。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有毅力成为一辈子的学习者,这样你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一个知识点讲一遍容易,讲上千遍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心甘情愿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讲上几十遍几百遍同一个知识点。处理一件小事容易,处理无数件小事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做好每天处理成百上千件小事的准备,不能忽视任何一件小事的存在,因为每件小事里可能都写有孩子成长的足迹。 《走进新课程》真的带我进一步走进了新课程,也使我认识到了新课程的深刻性,确实,要想真正读懂新课程,成功成为新课标下的优秀教师,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我想阅读和学习也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第8篇:走进新课程

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改革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与通用技术实施情况汇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经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我校参与课改的高一高二学生有1100多名,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共投入资金50多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30多项,组织参加各类培训20多场次,印发各种资料80多份,达200多页,组织新课程课堂交流课180多节,基本探索初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思路。

下面围绕我校新课程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做如下的汇报。

一、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我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方面,有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教研组分别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学习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平凉五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平凉五中新课程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认定办法用于指导综合实践工作的开展。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校对此非常重视。一是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在高一开展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happy english英语歌曲比赛,高二作文竞赛,培养

1 锻炼了一大批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平凉五中报》、《当代五中》、平凉五中校园广播等平台,一方面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事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三是以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为重点,长期坚持开学典礼、月考表彰大会、周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进行法制、安全、德育教育。四是结合社区活动,组织高一高二学生一班为单位上街打扫卫生4次,充分利用我校距离平凉市儿童福利院近的特点,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儿童福利院打扫卫生活动6次,组织我校文艺队参加表演4次,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服务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五是每届高一新生开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成为学生们的一种宝贵的难得的经历。

我校发给记录卡《平凉五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要求必须盖有服务单位及社区的章子,学生完成了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学习都予以认定学分并存档。

二、选修模块Ⅰ的开设方案

我校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选修制度》等相关文件,将各学科选修模块Ⅰ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整理,在教研组会上根据教师的广泛交流,提出了一件和建议,由学校制定了《平凉五中各学科模块Ⅰ实施意见》《平凉五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选课提供了要求和保障。 在高二开设选修课的做法是:

1、语文学科目开设的选修课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语

2 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将来从限选得5个系列中选3个模块学习。

2、数学课目前开设的文科是“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方程、倒数及其应用”,理科是“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看见中得向量与立体几何”,将来文科要开设“选修1-2”,理科开设“选修2-

2、2-3”文理科还要在系列3和系列4中选修4个专题学习。

3、英语学科目前开设“英语6”,以后开设“英语7”和“英语8”。

4、物理学科目前开设的是文科“选修1-1”,“理科3-1和3-2”,将来理科学生在“选修2-2或者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中,至少还应该选择修习2个模块。

5、化学学科目前开设的文科是“选修1:化学与生活”,理科开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将来理科学生在选修

2、

3、5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

6、生物学科将来在理科开设“选修

1、选修3”2个模块中至少选1个模块学习。

7、历史学科将来文科文科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4个模块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

8、地理学科将来在文科的3个模块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理科至少选1个模块学习。

9、政治学科根据新课标高考,暂不开设选修课。

10、体育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结合我校的实际已经在高二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田径、武术等选修课。

3

11、音乐开设选修模块的“唱歌”和校本选修的“舞蹈”。

三、开齐开好新课程实验的全部课程,尤其重视技术、实验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十分重视课程的开设工作,我们的原则是有条件的一定开全、开齐,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开设。

通用技术课程共4个学分,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强调对技术设计的改进与优化,强化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目前我们开设了技术与设计模块一,每周暂开1课时,配备了客人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上劲量用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各种辅导资料等手段进行初步的通用技术教学。我校还充分发掘教师资源,技术设计课程,如我校教师郭锐设计开发的《家电维修与校发明》目前已经形成教材并用于课堂教学,在郭锐老师的带动下,在高二学生中开展了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弓收集到作品120多件,学校结果评比对有创意的20位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些时间活动无法进行,但是我们将努力最终开全所有的通用技术课程。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指导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年课改一开始,我校制定了《平凉五中关于开展“七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首先改变过去的教案为导学案,要求老师明确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自己的导学案。其次,我校要求课堂教学也有原来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使用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

4 节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前老师把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予以展示和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初步解决导学案中设计的练习,形成合作结果。接着老师对学生有疑问地地方及合作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进行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尽管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但是我们在努力的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逐步推进我校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还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结合,以有利于课堂讨论探究。

为了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察,特别是对“七环节”教学法的督察,我们由课改督察小组负责,实行包级、包组、包科目的办法,对每一个高一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评,发现亮点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不过关的老师进行多次的督导,直至完全能够使用新课改理念教学。

本学期,针对课改中暴露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老师操作,我校又将七环节教学法浓缩为“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是:

1、展示目标,

2、自学探究,

3、合作交流,

4、精讲点拨,

5、巩固检测。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整堂课要求充满师生互动。要求老师严格按照五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五、举行了新课改现场研讨课、观摩活动,通过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交流。

学校举办了2届迎春杯课堂教学赛讲,在全校展开了新课程课堂

5 教学的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等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推广。最后我校对60多名表现优秀的老师进行了表彰奖励,起到了典型引领的作用。

经过实践,我校选派业务能力强,新课改理念精的6名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举办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1个,区级一等奖1个,区级二等奖4个。

六、精心组织校园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特色教育,我校成立了体育训练队、启航美术训练队、乐之艺美术训练班,小百灵合唱团、书法培训班等各种学术社团共8个,开展各类活动达20次之多,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我校还创办了“平凉五中名师讲堂”,每周

二、周五个举办一次,分别安排初中、高中的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积累的老师在多媒体室讲课,有学习方法,经验的讲解,有高考中考的指导,有人生前途的指点,去年有侯志远、魏向卿等老师进行了教材的演讲,今年马四辈演讲了《材料作文的写作》、高晓燕《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郭瑞卿《高考历史与文化常识》、祁镇平《语文让你更具魅力》、崔兆允《高中历史阶梯方法》等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渊博的知识和

6 风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包括动员、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指导教师精选参考性研究课题,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指导教师。选题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其它领域的课题)、实施阶段(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汇总、交流、小结等)、结题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我校共印制下发《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册》120多册,《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题库》120多册,给学生提供课题350多个,每班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选取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开题研究的课题有71个,目前已经有26个课题完成了研究任务,大部分课题旨在研究之中。

通过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文化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校园生活

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基于此,学校成立了平凉五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们目前已开发了六个方面的校本教材,其中《篆刻——微缩的文字景观》及

7 《剪纸艺术》、《钢琴艺术》、《家电维修》《书法》《舞蹈艺术》等教材,而且已经正式编印成册,并且开始给学生上课。

虽然我们为新课改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努力进行新课程的实践工作,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工作,力争把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

谢谢!

2011-12 -7

第9篇:走进新课程试题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7。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D.赫尔巴特

11.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 )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

12.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

13.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14.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5.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7.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8.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19.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

2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三、判断题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6、《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 )

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

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1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

1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1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1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1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

1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1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1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

2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

二、 多选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 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A.均衡性 B.综合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5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

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11、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12、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25页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主要内涵包括: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32~134面)

主动性(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代我要学的学习方式); 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指导的针对性); 体验性(让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对教笠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问题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

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5、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实际上就是就是要求教师有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有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孔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也即教师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尊重学生个性,关注。

上一篇: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下一篇:预算员一年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