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体会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走进新课程体会

走进新课程体会 篇1

带着几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初一的新生进入初中课堂。同样带着几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我也走进了初中教学课堂。但是当翻开新教材,我茫然、彷徨,不知怎么教?甚至我怀疑,这是教学教材吗?针对这种情况,我学习新课标,深刻理解新课标的内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进一步了解“课标”的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一、面对新课程,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

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老师是“平等的首席”。作为“平等的首席”,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主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 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咱启迪,学生迷路时老师同学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此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老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老师应从“师道尊严”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老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 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老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 交流。

一、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老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村“。老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老师教学特性的教材 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阐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老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 “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老师应有 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老师很难创造 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不慌不忙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章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 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 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比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会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上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

走进新课程体会 篇2

一、新课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 要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 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 它让因循守旧者困惑, 却给真正的改革者释放了智慧的源泉。以往, 只要有现成的教材, 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 这是因为课程总是换汤不换药。如今, 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精确了, 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 也不再是经典, 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因此, 要想取得课改的成功, 就要不断吸收新思想, 树立新观念, 而要吸收新思想, 树立新观念, 必须有开放的胸襟和敢于自以为非的精神。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总要触及过去的观念。有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要被否定了, 习惯的做法可能不宜再用了, 甚至连教师自身的“威风”也要减下去几分了, 又没有现成的新方法可以随手拈来。这个时候, 我们该怎么办呢?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质疑的眼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 并进行不断的创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 而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近年来讨论的学生主体性、教师角色转换、自主建构性学习、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等问题, 如今都将在改革中落实。教师在“死守”或“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上, 首先要作出抉择。要适应新课程, 就要与旧观念决裂, 短时间内, 教师的内心或许会有点慌乱, 行动上也会无所适从, 但从长远的方面来看, 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有利于课程的实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教师能否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 能否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 能否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 考验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学识与智慧。

2. 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合作。

应当看到, 当今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单打独斗已经难于在社会上立足, 团结协作是21世纪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 富有开拓精神的人, 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自己也要学会与人合作。

二、新课程教师角色变化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 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 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 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 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后, 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作用。

其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创设一个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再次,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 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 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 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 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

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 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那么, 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将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即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 强调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学习。当前课堂教学应从实际出发,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位, 即教师以教为中心, 学生的学围绕着教师的教转, 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个人认为, 教师备课必须备学法, 不要以“教会”为目的, 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我很欣赏这个观点。叶老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但令人遗憾的是, 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学法指导的却不多见。

当前,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视教材的相对性, 开放教材, 充实教材, 超越教材, 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 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握教材不放, 预设的教案也应是灵活的、有弹性的, 在实施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 教师就要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大胆地开发和创造, 以达到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提高的目的。

走进新课程 体验新情境 篇3

关键词 课堂 情境创设 学生 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那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创设导语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根如意金箍棒,他用这根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的金箍棒,闯入阎罗大王的地府,大闹玉皇大帝的天宫,弄得鬼神不安。还用这根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排除了路上九九八十一难,不知降伏了多少妖魔鬼怪。但是,你们可知道这根“如意金箍棒”是怎样来的呢?这样子将学生的思维就一下子引到了课文上来,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学生积极地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了。又如,教《标点符号的作用》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很吝啬的财主,常常找许多理由和许多借口赖掉长工的工钱,长工对此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财主家要请一位塾师。一个聪明而仗义的秀才应聘了。它与财主签了一张契约,结果这张当初使财主满口答应的以为便宜至极的契约到年终结算时却使财主赔了一大笔钱。原来这位先生在标点上做了手脚。这张契约内容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同学们试试看,怎样标点使财主欢喜,怎样标点又使财主赔钱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手,认真思考。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二、创设媒体情景 渲染学习气氛

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送元二十安西》这首诗对于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种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景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儿勉为其难。这个时候,画面、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那种离情别绪,我给学生设置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并且放古曲《阳关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一下子融入到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总之,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媒体情景,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三、创设表演情境 洞察文章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九色鹿》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上台表演小品。小品的表演促使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并模仿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使课文中人物栩栩如生的活跃在眼前,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出来。再如《公仪休拒收礼物》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位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四、创设问题情景 挖掘学生潜力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抓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进行情境创设: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认为卖炭翁是为了炭能够买个好价钱,心甘情愿自己挨冻。这样,卖炭翁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

五、创设争论情境 鼓励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小结说,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愚实智,智叟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形智实愚。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愚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认为愚公还是‘愚’,它可以在山上凿一个洞,这样比搬掉一座山更省时、更省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个个情绪高涨,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三上 篇4

二完小成建秀

2016.12.16

一、“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它的对象更加特殊,因为教育培养的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现实中很多人已早厌倦了教育这种日益重复单调的工作,这些人问题根源在于没有认识教育艺术的含义,其实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接受和继承,而是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同时,施教者也能在对事业的奉献中使自身的生命和才智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唯有懂得了教师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教育这门艺术特有的魅力,我们才能更爱教师这一职业,才能去奉献,也才能展现和擦亮教师的个人价值,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二、“开放”的思想。

国家改革必须开放、教育改革也得开放,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更要具有“开放”的思想。其实这也是自然规律的反映。众所周知,生命起源于海洋,为什么不是江、河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比江、河更加宽广的海洋积聚了生命必需的氨基酸,社会规律和人类的思想也是,只要你打破了常规中束缚自己发展的东西,必定有新奇火花出现,正如常言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环境和内容、学习的方式等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开放,可以巨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方法以及广阔的知识面,同时也教师的教育教育提供更加宽广的途径。

三、“创新”的思想。

教育要发展、要前进必须走创新之路,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它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因此“创新”在教育中就显的格外重要。教育的每天都是新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并用他的的激情与诗意造就着人生与事业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对象学生,也发展了教育者本人,甚至推动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教师用自己的创新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发展”的思想。

学习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篇5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勤于动手,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新课程的改革强调: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是前提,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一名长期处于农村的英语教师,反思过去的自己,我觉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在课堂上还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没有完全转换。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真正理解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我们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就是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英语课,这样,才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弱一些,特别是在口语、听力方面。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不足或放弃学习英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应对所教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如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等,以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多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通过表扬和赞许产生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感。因此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仅对于课堂中的个体积极分子予以夸奖,更应多采用集体性奖励方式,也可排除竞争气氛,带给他们的压力,而更加退缩的现象,进一步树立起集体合作意识,认识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适时、恰当,抓住每一个闪光点,捕捉每一点小进步,哪怕一个简单的“Good”、“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都能让他们心里兴奋,从而达到课堂上参与问答活动的兴奋。再一方面,我们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奋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步步引导,步步深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不再对学习英语感到恐惧,而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有趣而轻松的活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能力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因此,能否采用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模式,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英语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各种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练习密度和广度。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坏,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这样课堂教学模式将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新课改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四 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有人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使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时,我事先精心准备了一些有“Christmas”的挂图、圣诞树及一个装满礼物的大袋子等物品。然后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圣诞老人,给每位同学发放礼品,这样一个比较陌生的西方“圣诞节”真实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把学生带进实地去演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Unit 1.Topic 1.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时,把课堂搬到操场,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high jump(跳高),long jump(跳远),running(跑步),play football(踢足球),play basketball(打篮球)„„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很容易就掌握了课本知识,连一向不爱开口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用英语交谈,抽象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在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中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7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关于pigsheepcowchickencatmonkeybird等动物的图片,并配有各种动物的声音,图文并茂,同时还给小鸟加上了动画效果,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拉近了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走进新课程 用好新教材 篇6

用好新教材

——苏科版数学实验教材培训讲座提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向纵深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用好新教材,有必要认真思考有关课程改革和教材使用的若干问题。

一、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那么就难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投身改革的自觉性。

众所周知,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就是要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人才。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实际上就把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在“传承文明”。走进21世纪以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承文明”,更需要“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增强民族创造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传统的教育功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基础教育课程应当进行改革。

当今,“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理念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对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有一种“职业敏感”——这些理念预示着基础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过去,人们习惯于把人生分为“读书”和“工作”两个截然割裂的阶段,而“终身学习”的理念则要求人的一生要不断地“学习”。这样,基础教育就面临着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使学生在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时候,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不仅要管“当前”,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因而,基础教育的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教学活动也应相应地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新课程应当确立的基本理念

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反映了正确的或错误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先导和保证。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验的过程中,确立以下的教育理念是必要的:

1、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应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这里,我们有必要思考、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教育可以使人得到什么样的发展?(2)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什么?(3)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2、教学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并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思考:为什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怎样才能成为主体?)

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思考:如何实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

4、学科(数学)教学不是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是学科活动的教学。

任何新的教育理念的真正确立,不是仅仅“懂”了、能说了;而是要“会”用这 些理念指导实践、改革教学;并在不断的“悟”的过程中,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 思想。

三、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简介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苏科版数学教材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于2003年10月通过教育部审查。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详见科技出版社的教材介绍,下同)

2、教材的体系和结构

3、教材的主要特点简介(1)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2)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3)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4)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5)注重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标准》的理念

四、新课程、新教材呼唤课堂教学改革

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在学校里、在课堂里、在教学活动中切实地进行着,必须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认真探索,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成功。

1、认真理解、深入钻研教材,有创造地用好教材

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理解和钻研教材,特别要注重弄请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思想。比如,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情景?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如何进行恰当的引导以达成目标?只有以此为“基点”,才能拟定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突出地表现为两点:一是选择更好的、更切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教学材料(比如,如果课本中使用了城市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景,农村的学生不熟悉,那么教师应当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相应的材料);二是把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转

化为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指出:课堂教学的模式不应是惟一的,更不能是僵死的。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模式,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又必然引导到学科的本质,处理好“生活化”与“学科化(数学化)”的关系;

(2)课堂教学的目标真正多元化,特别是能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有机地融合在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之中;

(3)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富有个性地学习(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4)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5)课堂教学应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惟一目标。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聚焦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五、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实施新课程,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新课程的实验阶段,师生对“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必然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而 发生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情况是难免的。

(2)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应当多大?

学生探索空间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所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必须给学生的探索活动以足够的“自由度”。如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时自己暗暗地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并要学生达到它,那么这样的“探索”活动就会妨碍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甚至在实际上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注人”。

(3)“传统教育”的优势如何继承?

(4)“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会不会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更加困难? 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但这种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考虑到大班教学的现状,以及一部分学生由于在知识技能、能力和人格方面实际存在着缺失,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有可能更加困难。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正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比如,当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使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又如,课外作业是否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再如,测验、考试应当允许和鼓励学生“重考”(复反馈)等等。

(5)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评价的改革如何协调? 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有差异的发展,在各自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评价的目标是否真正多元化,特别在非知识技能领域里的评价(如成长记录袋等); 评价的方式是否真正多样化(比如,推迟评价的方法等);

考试(特别是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如何切实地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来命题。

(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篇7

一、传统型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1.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上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 忽视了思想教育。体育课往往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 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 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眼前的短期效应, 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

2.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简单、重复、单调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很多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达标和中考加试项目反复练习。而较多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 篮球不会打, 足球不会踢, 连山羊跳箱都没见过。这样的体育教学何来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学校各年级所用的教材重复过多, 再加上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仍停留在“填鸭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 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这样的教学关系就变成了教与学的机械叠加, 使学生何来乐趣。久而久之, 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 喜欢体育, 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3.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碍于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 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许多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 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 加之现在的教学班人数较多, 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也影响了我们体育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使体育课的形式单调, 无形中也抹杀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一) 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 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 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 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同时, 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 所思所想, 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 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与他人友好相处, 培养合作精神。因此, 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立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学习体育的实践能力,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服务,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2. 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 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 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 要注重其多样性、创造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 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 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 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 要尽量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公平、合理。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 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 将引导教学方式改变,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 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 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关注个别差异,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走进新课程 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计算机辅助;快乐教学;情景教学

基于目前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还有目前的地理教学当中创新能力一直为大家的诟病。近年来大学传统地理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大多数的老师广泛采用,经验表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是非常差的,基本上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体现出地理教学的创新,与设计新式方法的紧迫性。再次,笔者谈及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采用各种常规的、非常规的手段,基于反映地理学论理论基础而设计出具有一定真实度的情景,并借助这些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法应用到传统的地理教学当中,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是那么枯燥无聊。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情绪与潜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不耽搁地理教学的有序稳妥进行。情景教学法是以学生的想象与情感需求进行知识化的情景模式设置,透过这些情景模式的表象,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学习。

在当下高校的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有了一个十足的发展应用。其中,有一点是最为关键的是地理教学的情景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着重对地理情形进行模拟创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地理教学情景创新设计。首先,是进行地理教学问题的创设,再根据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在地理学这门学科鲜明的特点就摆在面前的情况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用地理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尤其重要。问题及任务主导教学的模式仍旧是当前教学模式的主流,为大多数教师广泛采用,即以问题作为引导学生的引子,来完成教学任务。调查显示,目前在国内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为主的情景教学所占比例最大,而且发现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进行情景创设并加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综合考虑地理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推断地理问题的各方面的能力。问题情景的设置主要包括在情景中设置问题悬念,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达到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综合培养学生的教学目的。问题情景创设法在地理教学实践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将伊拉克战争热点情景引导到地理教学中,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学习地理学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球形式战略思想引发的思考。

其次,地理教学情景设置中情景的感染性及趣味性是两样必不可少的元素。将一些地理热点话题或者是地理奇观现象引入地理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思维引导的作用,但是难以保证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因此情景教学还应该灵活,同时增加情景的趣味性。通过在情景创设时适当添加一些音频、视频或图片等的手段方式有助于增加情感,学生将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

最后,创设一些直观情景有助于地理的课题教学,以达到帮助学生进行感知理解、最后分析地理问题的目的。高等教育中的地理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空间范围广、综合性较强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这是普遍现象。创设地理理论直观情景,形成动静结合又内容丰富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加深地理理论的直观理解。

2满足学生需求,引入快乐教学法

所谓的快乐教学法,是能够让学生、老师能够以一种愉快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学习交流,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时候比多教学生几个知识点更为重要。因此采用快乐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大学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鉴于地理这门学科的信息量如此之大、综合性如此之强的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对于地理知识要有一定的思维跳跃性,快乐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首先,快乐教学可以使学生联系地理实际,发现地理现实,让自己体会地理的存在性,发现“原来地理就在我身边”。如下雨的许多的情形,可以联系到当地的气候,下雨的大多数季节,下雨量每年大约多少,周边的气候特点如何等等。如此一来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一些地理小趣事也有所帮助。这些东西的使用,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去掉学生学习的乏味。例如三国中的,火烧赤壁之战。可以教学生的东西有赤壁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风向的作用等等。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联系了历史知识。

最后,设计一些试验小讲堂,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成功地体验到快乐教学的成果,加强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要使学生快乐的、长时间的学习还需要众位老师的继续努力了。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快乐的学习、教学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达到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3顺应现代化需求,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

顾名思义,就是在高等教育的地理教学当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的新型软件等来辅助地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全新地理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大学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目的。最近发现,在现在的大多数的校园地理教学当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课时,非常缺乏灵活性,有的老师只是充当一个放映员。有些多媒体的软件在制作过程中调控性能不强,教师无从掌握课堂情况,从而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而在地理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现地理图像、地理视频、地理音频、地理文字,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的信息,提高地理教堂质量。由于地理学的特点,大多数的地理事物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有些是学生根本不可能见到的。而借助计算机的平台,教师能创作设计出比传统的教学更为丰富、生动多彩的教学情境,无形中展现了地理思维过程还可以充分展现教师与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让大学地理课堂成为探索式、趣味性课堂。举例来说,可以模拟出一些极地的环境之下的动植物的动态生活场景,创造出虚拟的事物,充分展示地理思维带来的无穷乐趣。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如3DMAX、photoshop、DVDmaker等),丰富、充实、修饰教学内容,扩展学生视野,增加他们学习地理学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对好的老师。

4结语

在本文中提出面对地理学这门学科的突出特点,讲出了地理教学创新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文中着重讲述了三种地理教学新方法: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晓春.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2(7):95-95

[2]李兆瑞.教学观的新变化——基于学习者视角实施地理情景教学的实践体验[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40-43

《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 篇9

定边五中 冯于玲

通过学习《走进新课程》我深深体会到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改变了学生们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及很多年,但是长期以来在“人民满意的教育”被曲解成“考高分”的状况下,我们教师已经被动的变为加工“标准件”的工人。对学生‘车,铣,刨,磨’,使我一度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关注学生心灵导向和人格塑造的教师。自责中看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使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更加确信教育改变家庭和世界的未来。下面谈一谈我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心得。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等自主合作学习,但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在最初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布置任务后,立刻让同桌之间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各组之间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气氛高涨。不再是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发现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效率也不高。甚至有学生会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有的学生趁机偷懒。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我认真的总结反思,觉得要想让学生自主的参与、主动的合作探究并不只是简单的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简单的同桌交流、小组合作。那么怎么才能真正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

率呢?为此我再一次仔细的研读《走进新课程》,这使我懂得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并不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简单地分组、自然地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而只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也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若要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分组。一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以前后四人为一组,课堂上合作时,只要前面两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讨论。二是尽量使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组员,这样便于取长补短。另外,层次不同分工也不同,这样可以使每一个组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其次,必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敢思敢想、敢说敢做,乐于沟通和表达。达到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第三,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优等生的成功感,使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当然,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新课改中我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但我相信: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下我想我们教师会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学习

心定

2015.6

上一篇:机械基础电子教案下一篇:建设银行资金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