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精选8篇)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篇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9日,盐城市神州路小学一行近200名同学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如期来到美丽如画的盐城市未成年人活动基地,开始了历时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学校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学习。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参加了陶艺、探秘之行、多米诺骨牌、趣桥世界等多种活动,他们发扬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了单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培养我们的观察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宿舍内务整理千头万绪,因为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面对乱七八糟的宿舍环境,孩子们无从下手,老师精心指导孩子们叠被子、扫地、整理内务,孩子们开展了比学赶帮活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都能得心应手,活动评比中,绝大多数宿舍都获得了“文明宿舍”的称号,这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孩子们自理自立能力,拉近了同学间的感情,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奔波劳累的不易。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文娱生活,学校还编排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可谓精彩不断,每一首歌都是那么悦耳动听,每一个舞姿都是那么轻盈优美,每一个模仿都是那么惟妙惟肖,每一首诗朗诵都是那么声情并茂„„同学们在舞台上各显其能,展示着自我的才艺,秀出了青青与活力。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孩子们始终徜徉在兴趣的海洋里,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在社会大课堂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培养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磨练自己的意志,张扬自己的个性。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篇2

一、作文教学病态:形神分离

很多作文课上, 教师过多重视作文模式和技能的训练, 没能给学生一些机会去感受和参与真正的社会生活。很多学生思维枯竭, 为了凑足字数而言不由衷、东拼西凑。很多时候, 写作被看作是一种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一种将来面对社会工作时应具备的能力。

二、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笔者在模拟考试阅卷过程中, 每每在备受生动的套话、大话折磨时感慨:挑不出几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质朴真实的反映生活、触动人心的作文更难以寻觅。因此我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 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和关注的生活中积累材料

作文必须植根于自己的生活, 这个生活不是一天到晚、吃饭睡觉的生活, 而是除了个人人生经历之外包括社会生活和我们的见识等等。

教师除了利用课文内容适时地点拨、启发外, 还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生活, 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观察、积累、尝试、体验, “见多识广”是日常积累的最终结果。

2. 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 放飞思想情感

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时, 觉得无话可说, 从而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就组织一些套话空话凑足字数交差了事。作文中的很多想法和情感显得莫名其妙, 言不成理。

特级教师王栋生指出:“作为教师, 我不怕学生的幼稚, 只怕他们不像个老老实实的人, 只怕他们戴着面具……如果有一天, 我们能把这一切都颠覆, 还作文本来面目, 让我们每天接触到学生的真情实感, 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作文教学需要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 还作文“我手写我心”的本来面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感受自己身边熟悉的一切, 并能抒写个人的感悟, 阐明自己的观点, “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 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 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 并在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同时找回原来就存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 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 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

新时代新的选拔人才的标准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老师不仅要不断激励学生课堂作文的兴趣, 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机会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生活, 关注某一方面并做些思考。笔者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 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做某一方面的社会调查, 或者参与一项社区活动, 通过调查亲朋乡邻、查资料、上网咨询交流等方式充分搜集素材, 写出调查报告。布置亲情互动作业并写出相关作文, 与同学、老师、家长互相交流, 为自己创造吐露心声的空间。这让学生拥有了更多思考的机会, 思想情感从而逐渐深刻而丰富起来, 语言表达也随之丰厚起来。很显然, 从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来看, 都强调这方面的要求。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 培养学生的目标, 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常识、手法, 而应当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辨析,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

走出“坚强”,走进“脆弱” 篇3

至今,很多人认为任何时候都要坚强,于是“脆弱”成了软弱、无能的象征。其实有时候,人也要学会走出“坚强”,走进“脆弱”。

在受到伤害后,明明心里被狠狠地捅了一刀,却还要“坚强”地用颤抖的双手捂住伤口;明明酸酸的泪珠正一滴一滴地砸在受伤的心尖上,痛得一阵阵抽搐,还要“笑”着说“没事儿”;明明思想已被抽空,心早变得凌乱空洞,却仍在亲人朋友面前装着“我很快乐”……何必呢!

受了委屈,大声地哭,没人会责骂你,更不会有人看不起你——因为毕竟每个人都经历过受伤。

很多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从不会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总是“坚强”地将苦水往肚里咽。其实,这无非是让家人、让自己更痛苦。家人明明知道你有心事,明明知道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却还要眼睁睁地看着你痛苦。由于不知道你痛苦的根源,便只能揣测、不安——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种折磨!著名学者于丹说过“从不带脑子回家”。在家,她只是一个需要丈夫疼爱的妻子,只是一个需要孝敬老人的媳妇。只是一个需要照料孩子的母亲。那些“学者”“教授”“女强人”的头衔不必带回家!在家,于丹快快乐乐地做了一个“脆弱”的人。

都说“男儿当自强”“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确,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孩子第一个崇拜的偶像。他们用“坚强”把自己伪装起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烦恼。不轻易让他人触摸自己的内心……可也就因为这样,他们成了“坚强”的代名词、牺牲品。在他們脸上,你无法再找到一丝情绪波动的痕迹;他们的眼神深邃且冷酷。可是,他们非得要“坚强”吗?秉承着“即使天塌下来,也要扛着”的信念,他们其实是活在自己镇定的外表下,独自痛苦,独自迷茫。神经就如一根紧绷的橡皮筋,不知何时会断裂。

所以,人不一定要复杂,简单、直接就好;不一定要伪装,真实就好;不一定要“坚强”,“脆弱”一下也罢……

走出与走进中考话题作文 篇4

过去,我们只能回忆它,它永远不等于未来。只有现在的此时此刻,才是最真实的。当我们过去的某一件事做得好时,我们会笑这说;不后悔。然而当我们过去做一件事时,我们会说;早知道就不要这样好了。当我们走出考场,都会听到“咳,早知道我就不改那道题了,现在都错了……”“这次考砸了,死定啦,死定啦……”同学们个个都忧心种种的样子,都在想自己考得好不好。有的同学甚至因为埋怨自己考得不好而郁闷几天。这又是何必呢?考完试。就应该好好的放松自己,一直想这考得好不好有什么用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重要的是怎样让自己下次努力考得好。

实验课上,老师把一瓶牛奶放在讲台边。同学们都不明白这牛奶和所学的课程有什么关系,好奇地等待着。忽然,老师一巴掌把牛奶瓶打翻在地上。同学们看了,有的为牛奶的流失而惋惜,有的为瓶子的破碎而懊丧。但瓶子已经破碎,牛奶已经流失。无论我们怎样的后悔和埋怨都是没有用的,它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现在我们所能做的事就是把它忘记,吸取其中的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

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事就是把握好现在,注意下一件事。如果我们一直活在过去,把过去当成现实,那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可言。考完试,已成为过去,牛奶瓶已破碎流失也成为过去。过去的,永远无法代替未来。爱迪生的一生失败很多,如果他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里,他还能发明出这样多的东西来吗?如果我们一直活在中国的过去,我国还能这样强大吗?如果我们一直想着考得好不好,那我们还能做好下一件事吗?

想要让自己此时不为过去的事担忧后悔,那你就应在过去做好它,如果你不想让你以后为现在的事担忧后悔,那你就应在现在做好它。但,为了现在做好它,你就应把过去的事忘记。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大量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体质已经明显下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改善大学生体质弱的现状,经研究,决定从2014年开始,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为此,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青年学生正值生命的花季,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应该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二、掌握科学方法,适度锻炼、安全锻炼。新学期开始,海南地区气温将逐渐升高,更要注重运动的时间与方法,让汗水带走我们内心的疲惫,以蓬勃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以饱满的精神享受美好的生活。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学习体育常识与健康生活知识,磨砺自己,奉献社会。

为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事业,为了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祖国,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走到操场上来,走到阳光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和煦的阳光,踊跃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在挑战中感受体育的美丽。让我们共同谱写“阳光、健康、和谐”的人生赞歌。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来吧,同学们!让我们活跃于操场,奔跑在球场,将你的飒爽英姿留在校园!

走出校园作文 篇6

现在的我们正是跟着妈妈学飞的鸟儿,有了妈妈我们什么都用不着担心,但我们有意识的感觉到了我们的将来要我们自己去创建,妈妈不在是你的依靠了,而你的依靠却是你自己的本领了,你要用你自己的本领去生活,所以你努力的、使劲的飞着。为了将来而飞着,渐渐地有了烦恼,有了自己的梦想——你长大了!

“笨鸟先飞”!你想要在将来更好的生活在一个有极大竟争力的群体里——社会,你应该,必须学会独立的生存,坚强的生活,要从现在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一直沉睡在不见天日的温室里,我们可知道,阳光下的生活才是多姿多彩的,况且,我们都是有梦想的孩子,所以,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必须得打算怎样让它飞得更高、更美。

尽管现在的我们,有一点点烦恼、有一点点苦闷、有一点点寂寞,也有一点点压力,但是,我们可知道,随着我们慢慢地长大,我们的烦恼、苦闷、寂寞、压力也会渐渐地变多变大。现在的这种笑声也可能是我们将来的奢望,为了让我们以后的笑容更多、更灿烂,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去面对那些让我们愁眉苦脸的事,并且要想方设法地战胜它们。也要学会去微笑,即使跌倒了也要豪迈的笑。就算我们的内心很脆弱,也没有必要裸露在外表上。

当明天我们走出校园时,我们已学会了生存方式,而变成强者,科学知识选择了强者,总会有一天是胜利者。因为我们有自信,也因为:我们自信,我们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付出代价就会成功。这好比是春天种下美好的梦想,辛勤地劳动之后,到了秋天一定会结出梦想的、累累的硕果。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篇7

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育实践和摸索, 勇于尝试, 正在探究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挂钩的教学规律和模式, 提出见解, 与同仁共同探讨商榷。

一、见证历史人物, 培养心理品质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 使学生的人格和文化素质都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 养成健康心理品质。而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 精心挖掘历史素材, 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 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效用是巨大的。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屡败屡战, 终于推翻清朝, 完成革命夙愿;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 条件艰苦的情况下, 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 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提取十分之一克的镭;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 终于研制成的碳丝灯泡;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等等, 这些都是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

二、挖掘高尚情操, 渗透情感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要让青少年学生吸取丰富的营养、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使他们学会处世做人, 因为历史学科知识除了上面提到的爱国的仁人志士外, 还有着大量的具有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 如体现坚韧不拔, 奋发向上, 艰苦奋斗精神的有:立志做一个“身先士卒, 临敌忘身”之人, 以“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之进取雄心和宏伟抱负, 荡平倭寇, 成为一位民族英雄的戚继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祖国医学事业历尽艰辛, 寻遍千山觅草药, 历27年著200万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北宋的王安石“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反对守旧, 勇于进取和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徐光启眼界开阔, 敢于破除民族偏见, 排斥自大思想, 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习, 翻译《几何原本》, 弥补了中国数学的不足。学习西方水利机械, 把它写进了《农政全书》。在修历时既重视观察仪器, 又注意“会通”, 并且不盲目崇拜, 表现出求实创新的博大胸襟。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 为国人认识世界和师夷长技, 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体现勤学好问, 善于学习的有司马光的“警枕”;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三上”学习方法, 即马上、枕上、厕上;杜甫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孔子的“不耻下问”、“每事问”、“三人行, 必有我师”。

此外还有很多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等优秀品质的事例, 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总之,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中国历史如此, 世界历史中也同样有其他民族的精华, 在历史教学中, 只要我们能深入发掘, 去粗取精,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精神, 就可如润物细无声般慢慢地把上述的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上,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融合历史知识, 加强人格熏陶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绝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 以期考试得高分, 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 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 或畏惧困难, 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 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 也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费尼克斯说过, 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 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 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 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 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 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推动学生良好人格的建塑和完善。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 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 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 幸福后来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 通过秦桧、慈禧太后、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事例教学,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 因而可充分利用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的身残志坚事迹, 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在教学中, 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 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 拓宽思维的广度, 加深思维的深度。

四、激发求知欲, 培养创新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独立思考, 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 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 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 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 从而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 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 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为学生提供了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 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 就不仅会剥夺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 还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 疏于思考。事实上, 只有犯过“错误”, 才能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 教师一定要加以保护。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又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

总之, 只有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 才能把学生真正释放出来, 彻底走出历史学习的茫然。

参考文献

[1]《史学研究与历史教育》

走进森林 走出健康 篇8

上午8点半,随着发号令枪声的响起,选手们争先恐后地沿着青羊湖边向森林深处走去,开始了森林康养的体验与旅程。

素有“高峡平湖”美誉的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碧湖潺潺,船梭鱼跃,林荫遮道,白鹭翔飞,泥吐新芳,鸟歌虫鸣,好一派自然和谐的美景。薄雾如轻纱缠绕于山涧林腰,露水似珍珠在树叶上盘旋欲滴,微风吹拂,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选手们穿越森林,跨过竹海,爬行山地,沿湖行走,个个精神抖擞,心旷神怡,显得特别的轻松与舒畅。

他们每人拿着两根手杖,犹如划着船桨般向前行进。遇到上坡,手杖立刻发挥着推力的作用,使两脚承受的压力得到减轻,没有那么费劲。遇到下坡,手杖又立即改变方向,成为前着力的支撑,均衡地分散了人往前倾对膝关节造成的影响。手杖辅助行走的功能,不仅平衡了身体,也节省了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令选手们惊奇的是,在森林中行走有着不一样的感觉。树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植物精气,并产生负氧离子,让人如沐春风,感到特别的清新。众多的医学研究表明,在森林中开展运动,可以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力;降低皮质醇、肾上腺素等人体应激激素水平,缓解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还可以降低前额叶脑活动,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降低调节血压、血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选手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在山林中运动,就象享受了一次森林浴,让心肺等器官得到了洗涤,人感觉特别的清爽。”

此次由湖南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主办,湖南省中青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协办的持杖越野行走竞赛有近150人参加,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78岁,最小的为7岁,总赛程为6.5公里。先后还举办了持杖知识讲座、名家中医健康养生咨询、手杖操和浑圆气功的练习。

据了解,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沙西部,总面积324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8.5%。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深厚。2016年被国家林业局纳入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日前,公园与北大未名集团签署了投资30亿元的森林康养项目合作协议,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未名·青羊湖国际森林康养中心。

上一篇:有关欢乐的国庆节作文下一篇:南山公园的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