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浅析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学生社团发展状况分析

1.1 学生社团及发展沿革

社团, 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团体。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 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 借鉴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在学校组建的各种学生活动组织, 包括一些学生活动中的协会、委员会、小组、小队等。狭义的学生社团包括一些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的各种团体;广义的学生社团还包括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而组建的各种学生组织。

五四时期是中国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有影响的社团约一百多个, 如学生救国会、少年中国学会、新民学会、北大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新潮社等, 这些学生社团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学生运动发展史, 学生社团为中国革命输送、培养了众多的有志之士和革命领导。如:周恩来组织觉悟社, 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其后又在法国和德国留学期间发起组织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对早期的建党建团起着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中夏, 曾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张国焘担任过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领导广州起义的张太雷曾任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部部长。而国外的政界、商界、科技界、文艺界精英, 大多不乏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 克林顿在读大学期间曾任学生会主席;从小自卑略带口吃的杰克·韦尔奇在中学时代担任的曲棍球队队长经历, 让他开始对领导之术有了一点概念。

1.2 相关法规、制度及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管理已有的社会团体, 政务院于1950年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改革开放以后, 社会团体数量激增, 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1998年10月25日随着国务院第二百五十号令新条例的发布, 八九版条例同时废止。但是新条例第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 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由此可见, 学生社团不属于该条例管理的范围。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 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社团, 确认了学生结社权。团中央、教育部在2005年1月13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对大学生社团作了明确界定, 认为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各地各高校依据此意见制定、修订了一些具体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比如《北京高等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等。由教育部颁布的, 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条明确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组织、参加学生团体的权利。但这些制度明显滞后于学生社团的发展, 至今未有一部较为完整的学生社团法。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 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的群众组织, 这一点已得到共识。很多学者将学生社团定义为:“我国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在共同志趣、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 (1) ”;“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 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 (2) ”;“中等和高等学校学生群众组织的总称 (3) ”;“中等以上学校中学生自愿结合的组织 (4) ”等。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而有关中学学生社团的研究较少。

2 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原因

2.1 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自然基础

中学生旺盛的生理机能为其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自然基础。中学生年龄普遍在13至19周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青春期的界定, 他们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生理机能剧烈变化, 富有生机、容易躁动、喜欢交往和表现, 随着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 精力相对过剩。因此, 在他们生活的主要领域—学校, 组建并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是他们寻求“能量释放”的主要通道。

2.2 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社会基础

社会的民主政治浪潮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竞争是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社会基础。学生社团产生于学校这一块土壤中, 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变革促使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民主政治发展必然影响教育的民主化, 引起师生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进而带来教育方式的不同选择。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 培养学生的民主素养以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尤为重要。组建学生社团,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自主选择参加一些准社会化形式的活动, 对于培养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再者,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捧着高学历的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深深刺激着高中生的心灵。“分数+各种生存技能”这样的目标是已有独立思维的高中生的清晰、理智的追求,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便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巴县中学高2004级某生喜欢跳街舞, 刚参加学校的艺术节时有个别老师还有一些“看不惯”, 但该生后来在重庆市某商业中心的黄金地段办起了自己的街舞培训中心, 在市内甚至全国都小有名气。一名学生提出想组建动漫社, 他的理由就是动漫在学生中颇受欢迎, 且重庆举办过几届动漫节, 他将来打算从事相关的工作, 家长也非常支持学生的选择。

2.3 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现实条件

教育的理性回归、功利教育的逐渐退失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宽容是中学学生社团存在的现实条件。近年来, 伴随着素质教育浪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让学生全面、主动发展。重庆市教委提出了“关于开展‘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施的通知, 为中学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校高中生的父母年龄在四十岁左右, 这代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以及对优质教育的认识不再简单停留在考试的分数上, 对于子女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仅仅是支持甚至是对学校教育的另一种期待。

3 中学学生社团的特点

3.1 传统中学学生社团的特点

传统中学学生社团的组建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其类型多为学习型, 如:文学社、演讲协会、地质考察小组、生物科技协会等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学生社团, 还有一些体艺型的社团组织, 如各种球类社团、舞蹈队、管乐队等。社团在老师的带领下, 为了延伸某些学科教学而开展活动, 或直接服务于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 如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 社团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

3.2 现阶段中学学生社团特点

第一、更加符合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综合化程度提高。近年来, 学生自发组建了一些符合中学生味的社团组织, 如:漫鱼饭团动漫社、深邃科幻社、桑夏街舞社、时光剪影摄影社、华韵遗风汉服研究会、瑜伽社、跆拳道协会、文学社、各种球类、棋类社团等, 社团的产生更加符合中学生个性特点, 与传统的学生社团相比, 学习知识和娱乐的功能更加强大。

第二、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与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密切相连, “没有哪个青年学生不与网络打交道”, 甚至“优生在网上混得很深”。各种IT俱乐部、网页设计小组、机器人协会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环保类社团数量迅速增加。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于2010年4月专项组织了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骨干培训, 对全国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13名骨干进行了免费培训, 以促进社团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这些社团的存在及发展反应了青年学生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洞察力。

第三、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开展活动, 社团更具开放性, 并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例如:浙江绍兴鉴湖中学利用绍兴厚重的历史文化组建的鉴湖名人研究社;深圳中学的“爱心义工联”与深圳市义工联合会联系紧密;重庆市巴县中学利用距离长江最近的优势组织的长江水资源考察小组等。很多学生社团不再局限在校内开展活动, 跨区域的社团活动及相关比赛日益增多。近年来,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成绩受到各方重视, 各校为了应对大赛, 组建了各种学生兴趣小组并加以专业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生专业社团的发展。

第四、社团运作效力高、社团自治程度高。由于社团的召集人具有高度的威信, 成员的心里认同感强烈, 内部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社团的组织运转高效。我于2008年8月在上海浦东进才中学参加了迎世博六百天倒计时活动之全国青少年世博营开营仪式, 活动当天的晚会完全由学生组织, 尽管在舞美、灯光、节目的编排、衔接上看得出“不太完美”, 但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晚会的效果也得到了在座同行的赞同, 对我们组织相关活动时如何放手让学生发挥作用启发很大。

4 中学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重视不够、管理欠规范

很多学校都没有制定学生社团的相关管理制度, 少有学校能把学生社团工作纳入重要的管理中, 学生社团活动完全成了学生自己的事。上级规定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往往与体育活动时间掺杂在一起。

4.2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社团活动层次不高

有些社团有指导老师, 有些社团没有指导老师。即使有指导老师, 也只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参与社团工作, 少有从专业角度进行指导。而有些学生社团, 如街舞、动漫、科幻类的, 就更难有专业指导老师。另外, 有些社团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的, 学生在一起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

4.3 社团目标不明确, 学生参与度不高, 参与随意性较大

学生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甚至“臭味相同”组合在一起, 从教室里走出来参与社团活动, 就可以短暂地忘记学习的压力。一旦学生发现“还有更好玩的活动”, 他们就会放弃, 选择另外的社团。

造成这些状况主要是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1) 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学生社团的发展。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一些领导忙于应付上级的有关指令, 一些老师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支持, 甚至阻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他们认为“把学生关在教室学习, 是最合适也最不会出事故的”。至于学生的其他能力似乎不在他们主要管理的范围之内, 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给学校、给社会很好的交代, 就算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他们也尽了职责, 至少“把学习抓得很紧”。

(2) 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社团虽然都有指导老师, 但现在参与学生社团管理的老师多为中青年教师, 他们自身成长及所受学校教育的经历使他们成为“题海战术”的高手, 难以从其他专业角度进行指导, 比如动漫、街舞等社团, 从而在培养学生其他综合素质方面就显得有所欠缺。

(3) 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高一“地皮还没有踩热”, 高二“已进入苦学的状态”, 高三“遍布中国全是应试教育”。学生社团依靠社团骨干自愿和成员自觉的管理模式难免出现一定的问题, 社团的管理显得不够规范, 社团的发展就难以上档次。

摘要:中学生旺盛的生理机能为其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自然基础;社会的民主政治浪潮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竞争是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理性回归以及功利教育的逐渐退失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宽容是中学学生社团存在的现实条件。近年来, 学生自发组建了一些符合中学生兴趣的社团组织, 这些社团与传统的学生社团相比,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也面临一些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 教育辞典张焕庭;李放, 张燕镜, 居思伟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05

[2] 社会科学大词典彭克宏;马国泉;陈有进, 张克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10

[3] 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袁世全, 冯涛;李修松, 萧钧, 祁述裕等华厦出版社1990-09

[4] 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文化精萃分类史仲文, 胡晓林;冯大彪, 孟繁义, 庞毅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01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现状研究下一篇:当前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