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上好课改后的语文课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 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平台,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大力度的尝试,但是有许多人现在竟然不知道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1朴素是语文课的躯体

很多人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了“作秀”,习惯了形成,可是突然之间, 我们发现如今的孩子不再那么乖了, 他们敢于对老师说“不”了。课改最大的变化不是我们的老师而是我们的学生。

我们在听所谓的示范课时常常会看到上课老师有让同学们自主合作的环节,教师自然在行间里巡视。同学们讨论的也不激烈,只是窃窃私语,老师在行间来回走走。虽然说教师是在巡视,可让人一看总觉得那就是做做样子而已。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幼稚、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不看看我啊? ”听课的老师都笑了,上课的老师脸红了。其实老师在脸红之后是否反思一下自己错在哪里呢?

有位老师上《春雨的色彩》,在学习了春雨是绿色的、是红色的、是黄色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们看到了什么?去想像,可结果却令老师十分下不了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 ”这是真实的。在我们山区没有很好的教学设备,老师的教学情境又没有创设到位,老师又想使自己的课在别人眼里更加完整一些。所以常常有这种下不了台阶的时候。新课程强调对话,强调生成,可是学生真正和你对话了,课堂真正生成了,我们老师为什么无话可说了呢?

从一开始“问答式分析讲解”,到“语言文 字训练”大 行其道,再到自主、合作、探究搞的如火如荼。一节课下来我们的语文课看似什么也不缺,就缺真实。语文课应该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要适应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教学是朴素平常的。

2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的精髓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融合,强调阅读的拓展,这是和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我们要走出小学语文的圈子,树立大学科、大语文的观念。能否把握好语文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语文课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如果脱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融合、去拓展,那么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了。新课程很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很多老师掌握不好融合的尺寸,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四不像的课。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尝试教学比赛, 选用的课文是二年级的《画风》。教材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三个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结果6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叫学生带来了水彩笔,让学生画画。有小组画的,有添画的,有个别画的,有到黑板上画的……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都用在让学生画风上了。到后来, 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听美术课了。这个案例比较特殊,因为课文的题目是画风,教师自然也就容易想到让学生画画了。可是这样的课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课到底姓什么?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课外阅读的拓展是必要的。同样是画风,有一们老师处理得相当好: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她让小朋友自己到黑板上去画,然后让画的小朋友说说,你画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个教学环节中有两点很要,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画,我们让学生画画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状况;二是画了之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 把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面提到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虽然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说的,但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很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语文课的灵魂。

可是,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是一堂识字课,要学生认识老虎。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表演的环节。一个胖乎乎的女孩子上来说,我是老虎,如果你不带礼物,不尊重我,说我馋,说我胖……我就吃了你!

课改以来,我们的学生变活跃进了,他们说话的机会多了,表演的机会多了,得到肯定和表扬的机会也多了。可是我看到这样的表演,听到这样的话语,却怎么也笑不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创新? 这就是课改带给我们学生的变化? 教师呆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就叫那学生下去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只记得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当学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老师的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老师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

人文性是隐含着的,体现在我们教学的细节中。向学生传授真知是每个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尊重爱护学生的表现。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用真诚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用真理的光辉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在课常上不仅向学生传授真知,更重要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啊!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教学

上一篇:ZigBee和CAN总线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下一篇:物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