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精选13篇)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1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普及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表达、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蕴含着大量的语文知识,也包含着很多的优秀思想和文化精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材料的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的比例非常大,并且极为固定,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相关的知识点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是居高不下,所以无论是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上还是在应付考试上,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念,探究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对文言文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2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势必会提升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对语文文言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一般学习积极性较高,成绩较好,反之,成绩不太理想。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很多的内容、创作背景、语法知识,学生都不甚了解,结果在糊里糊涂中学完,也不知文章的寓意和主旨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或者是阅读一些白话文,或者观看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在熟知的知识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提升,也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比如观看《贞观长歌》、《聊斋》、《西游记》、《于丹论语讲座》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通过影视作品和视频讲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就拿巧妙设疑来说,初中生好奇心较重,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把以往的教学模式来了一个颠覆,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震撼,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把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具体直观的动态化知识。初中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他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初中生天生好动,对于灌输性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如果把知识穿插到图片、视频等形式上,就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CAI课件的使用实现了知识的动态化,知识呈现的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初中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有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了乐学乐教的目标。初中语文讲授的内容很多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对于这些学习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如果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法,效果肯定很差,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就会出现,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而言,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有重点难点之分,为了完胜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在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关系,这样就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的教学。

三、革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教学的误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由于学情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鸿门宴》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的时候,可以实现分组学习,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为负责“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的故事发展路线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来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这样在大家合作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又是竞争的关系,势必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摘要:初中语文作为普及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表达、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蕴含着大量的语文知识,也包含着很多的优秀思想和文化精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材料的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的比例非常大,并且极为固定,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相关的知识点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是居高不下,所以无论是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上还是在应付考试上,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念,探究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对文言文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重要性;有效性策略

我国文言文的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但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词汇较生涩,而初中生对文言文的接触时间还不长,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弱,对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困难,教师既教得吃力,学生又学得沉闷。因此如何让学生不畏惧文言文,并且让学生积极读文言文,乐于学文言文,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性呢?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白话文的推崇,文言文由于生涩难懂而被渐渐遗弃。尽管在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有涉及文言文教学,但是,我们看到,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以及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些教师自身文言文功底不够,且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式陈旧,导致教学吃力,学生学习困难,课堂气氛沉闷。例如,教学方式依旧是按照落实字词、句子翻译,语法讲解,疏通文意这样的步骤,传统、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不足,认为文言文没有多大用处,对文言文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且学习效果差。长期如此,则可能导致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不够,文言文学习更加困难,学习思维僵化。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文言文的运用较少,而学校、教师又没有为学生提供文言文知识展现的平台,大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二、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已经显得很重要。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得出的关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重要性的简要概述。

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提高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文言文有效教学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丰富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更好地推行教学方案,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提高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接受能力的提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功底。

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三、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教学中,有教学问题就有改进教学方式的策略。策略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教学更好地进行的关键内容。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文言字词积累,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功底

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相似,都还处于基础教学阶段,基础知识的积累很重要。文言文基础的字词积累有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等。例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实词“起”、“举”、“任”等的意思都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需要积累。还有“曾”通“增”、“衡”通“横”等通假字也是常用的。再有常见的“鄙”,在《为学》、《曹刿论战》、《出师表》中均有出现,意思却大有不同,需要学生不断进行积累。

(二)注重文言语句翻译,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运用能力

翻译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内容,教会学生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会翻译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全文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运用能力。教会学生翻译,就要多给学生讲解翻译技巧。例如,在《韩非子·说难》一文中的“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就可以利用对译法翻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除此之外,还有增添、删减、移位、保留等方法。另外,在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需要注重语法的运用。

(三)注重文言课外阅读,扩大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运用范围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言文知识的运用除了考试便没有其他用途,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文运用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运用范围。例如,可以向学生推荐《颜回好学》、《范仲淹罢官》、《害群之马》等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课外文言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一个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运用文言文知识的平台。

(四)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施展文言文功底的舞台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促进文言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法。学生不仅要文言文,还要学会运用文言文。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还是有部分对文言文学习兴趣浓厚,且文言文功底深厚。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就应该给他们提供施展能力的舞台。例如,可以举办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竞答之类的比赛,可以模仿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举办古诗文朗诵大赛,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对于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困境,我们应该思考得更多,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文言文一定能够在初中教学中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马京霞.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4(08):190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篇4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 【参研人】任淑华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一般采用“串讲法”。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但是,我们参照课改的精神,站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几个方面审视传统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并非“会学”。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教师的角度看,则是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中民族性是在新课改中被重新提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按说《课程标准》提的要求并不高,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也在课内,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如:要求背诵默写的文言文篇目,错别字很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虚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初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因此,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急需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究初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设法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唤醒文言文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之美,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4年9月—10月

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填写申报表,完成小课题立项 第二阶段:2014年11月

选定试验班级,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理论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阅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文章。主要是围绕“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这几个话题,认真学习了钱梦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王传文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以及新课程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文章。通过理论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

编制调查问卷,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我在实验班发放课题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我还对我们语文组教师发放课题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对比分析,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和教师教授文言文的情况,找出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调查报告。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认真上好实验课,并邀请本组教师听课交流,不断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编写文言文简易学习教材及课外练习材料,增加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数量,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我选择编写了一些简易、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杞人忧天

掩耳盗铃宋人疑邻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免

鹬蚌相争等。将这些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材料,定期布置任务,定期检查落实,并利用配套的练习题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鼓励和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等文白相间的文学名著,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阶段:2015年5月—6月结题阶段 1、2015年5月: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2、2016年6月: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学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我转变观念,避免“满堂灌”,授之以渔,交给古文翻译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字字句句落实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先将课文重要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预习的问题,课堂小组合作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合作解决,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互动解决。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对课文提出问题,或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还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我不断开发各种文言文教学资源,使得文言文学习形式多样,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了许多。如:古诗文教学采用朗读比赛形式进行,文言文故事采用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从敬畏到不害怕,再到喜爱,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古诗文朗读由以前的没有节奏感到会断句了,能带着感情去读文章了。重视预习,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最后要重视积累,拓展迁移,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使学生爱上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存在问题及改进】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和摸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们依旧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学校以考试成绩考评教师,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我担心课题研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影响成绩。所以,课题研究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又加之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尝试不够大胆,思维不开阔,有时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的实效;有时为了学生掌握的牢固,形式又不免刻板;有时两者兼顾,课堂时间又不允许。因此,在文言文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上,依旧需要时间进行不断的摸索。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反思 篇5

回顾本周的文言文教学,有如下的感受:

1、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达到背诵。诵读训练是文言文教学需要非常重视的,只有诵读,才能合理断句,弄清意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好早读,唤起了同学们的诵读热情。利用了各种诵读方式,比如听名家阅读去模仿,从而揣摩文章感情;大家齐读,读出气势;个人领读,感染全体……调查本阶段的学生的诵读情况,发现熟练诵读的课文知识掌握比较好。

2、掌握课本知识,重在迁移。

古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是一重头戏,但文言文历史久远,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文言文复习费时多,收效慢。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我认为文言文学习重在课本。课本熟悉,知识点就掌握了。再加上技能技巧的训练,文言文做题的收效会很大。因此,文言文教学时一定给学生讲清“熟悉课文,灵活迁移”的原则。本阶段讲课时我就着重强调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的前提下,重点掌握词语句式。一个月下来,学生也就形成了学完每篇课文后整理重点的习惯。为学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言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亟待解决。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老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成涣散状态,说到哪里算哪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文言文的美感丧失殆尽,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6

【摘 要】

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材料作文的展开中审题立意是关键,随后则需要学生用好的写作素材来丰富文章,用有效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合理的模仿借鉴来丰富自己的行文。

【关键词】

初中 材料作文 高效教学 策略

材料作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作文形式,在材料作文的撰写中不仅考察着学生的基本作文技巧,对于学生的审题与立意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要让学生找到更多材料作文的撰写技巧,并且能够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这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极大的体现。

一、有效审题,准确立意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不同,并没有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写作主题。学生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便是对于材料展开剖析,并且透过有效的材料解读后正确审题,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合理的立意。这是材料作文撰写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篇文章的写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如果对于材料的理解存在偏差,提炼出的主题自然也会存在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所展开的文本立意肯定会存在疏漏。如果一篇文章的立意有明显问题,整篇文章基本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因此,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题与立意能力。针对不同的材料学生要学会不同的解读方式,对于有些材料中存在明显的关键词或关键字时,一定要对于这些核心字词展开剖析,文本的立意也存在于其中。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是材料作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这也是提升学生文章的整体质量的基础所在。

有这样一段作文材料:巴西著名球员贝利在足坛初露锋芒时,有位记者这样问他:“您觉得您哪一个球踢的最好?”他这样回答:“下一个。”当贝利在足坛名声显赫时,又有记者问他:“您觉得您哪一个球踢的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所给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材料中“下一个”的真实内涵展开讨论,明确“下一个”代表了什么。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正确审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准确的理解所给材料的深刻内涵。清晰准确的立意是材料作文展开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确定整篇文章的基调与价值取向的过程。只有丰富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来撰写材料作文。

二、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当文章的审题立意基本完成后,随后则需要学生用好的写作素材来丰富文章,用有效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材料作文的立意明确后,不知道如何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也不知道用怎样的素材来充实文章。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是材料作文教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的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从生活经验中积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要培养学生对于生活有更好的理解与感知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文本中表达更多的真情实感,这也会让文章的情感更真实,论据更充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保障材料作文的质量。

作文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只有丰富充实的生活经验才能够写出丰富充实的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将自己的小想法与小感悟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平常读书时,也要做好读书笔记,避免作文写作时“无米下炊”。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合理有序地布置作文结构,做到详略得当。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这是让整篇文章更加丰富详实的过程,这也是文章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合理借鉴,有效模仿

不少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材料作文写作经验。当读到一段材料时总是觉得这段材料似曾相识,材料中描写的情境自己觉得十分熟悉。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也是材料作文撰写时可以有的一个突破口。学生的“似曾相识”大多来源于自己有过的阅读经验,可能是课本中学过的一篇文章,也可能是自己平时读到的一些佳作。教师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迁移能力,要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合理的借鉴这些优质的范本,透过有效模仿来提升自己的文章的质量。模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范文中的一些好的行文布局与文章结构,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中一些真切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可以有的尝试。适当的模仿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行文的整体质量,这也会让学生将这些有价值的写作经验逐渐转化成自己的写作积累。

对于名家的优秀作品进行适当的模仿,将名家成功的写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之中,这也是材料作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例如,有这样一段作文材料:他们是我们成长的保护伞,儿时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走路,现在我们长大了,却忽略了那双保护我们的双手已经长满了厚茧。在你的生活之中,有哪些事情特别打动你,请写出事情的经过,不少于500字。在完成这篇作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朱自清的《背影》进行借鉴,模仿其写作手法,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教师要让学生在材料作文写作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将会帮助学生写出更多更为打动人的文章。

【结 语】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材料作文的展开中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也是决定整篇文章质量的基础。当文章的审题立意基本完成后,随后则需要学生用好的写作素材来丰富文章,用有效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合理的模仿借鉴来丰富自己的行文,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本质量将会是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清.怎样引导学生写好材料作文【J】.考试周刊,2009(27)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04)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7

一、文言文的价值所在

(一)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了解历史

那些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凝聚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凝聚着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民主风度以及伦理观念,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历史,了解祖先,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很多知识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载下来的,包括数学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古代的哲学、文学、医学、史学等内容,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文言文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二)有助于培养道德观念,提升个人素养

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准则,对现代社会具有引导教育作用。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以文言形式流传下来了很多有价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以及仁义礼信智等等。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膨胀的社会,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洗涤与净化,防止我们迷失在这花花世界中。在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文言文教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功能。就小的层面而言,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思想认识及领悟;就大的层面而言,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且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塑造理想的人格。

(三)有助于陶冶情操,增强语感

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大量的阅读会增强一定的语感,做题目时也就会特别得心应手,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如此。通过学习和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增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在阅读中促进精神气质和情操的形成。简而言之,学习文言文会让人“更有文人气质”,说话更加儒雅有内涵,思想境界会更上一层楼!

(四)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古代文化而言,我们应做到“古为今用”,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文言文,还要学好文言文,且将其应用于实际。如果文言文一旦学习得很透彻,且能灵活应用,那么写作水平自然也就会相应地提高。在历届的高考作文中,很多考生凭借着强大的文言文功底取得了高分,这正是证明了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文言文的写作向来也更为出彩。

二、文言文的学习策略

(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在高中的学习中,课前自主地去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去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遇到不懂的词或句子,可以标注出来做上记号。之后,在课上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疑问点,再认真听老师进行讲解或与同学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学生要在课前准备好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后,学生也可在预习时进行一定的知识整理,对重点、难点的字词进行归类认识,抓出重点,攻破难点。有很多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在理解、整理记忆的基础上,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多读,多背,多练

首先,要广泛涉猎好的古文,文章看多了,见识广了,翻译时就不会过于狭隘,对古文的认识和理解也能更深刻。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静心地去读,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读的遍数多了,句子的意思自然也就明白了,熟能生巧,只有熟练了才能很好地去运用。

其次,要注意多背诵些古文,特别是课文中的文章,学生最好都要做到能熟练地背诵出来,这就相当于在脑海里先储存下知识,需要用的时候能随口说出。只有把所学的知识都记在脑海里,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即使在背诵的过程中会有些不懂的地方,都能经过长时间的记忆和使用而慢慢消化。例如,考试时,所考的文言文中有些字词的解释课本上都有,很多学生也知道在哪一页,但就是忘记了它的意思并且记忆十分模糊。那么从根本上而言,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该文言文的实质内容和知识点,也无法拿到相应的分数。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能正确地把课文理解并诵读出来。并且,诵读过程要带有感情色彩,要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感,脑、口、心并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他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的真实内涵。

再次,“纸上谈兵终觉浅”,想要学好文言文,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就必须多做文言练习。通过练习,你会发现很多自己不会或者没有见过的文言字词或句式,可以大大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使记忆更加牢固!

(三)积累总结

在阅读练习到一定量后,学生自身要对所学所做的文章有所收获,要善于做笔记总结,可以进行分类记忆,比如实词、虚词的用法,一般文言句式、特殊句式等,以方便日后来进行回顾。最终,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要做到熟练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及翻译策略,灵活地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并正确地回答出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先辈智慧与文化的结晶,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够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并认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来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摘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可小觑,在高考中占据着很高的分值。文言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沉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更深刻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然而,文言文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价值并教会他们掌握一些学习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价值,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论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基本都是一些思想与美感并存的经典篇目,对陶冶中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文字伴随历史发生了演变,今天的语言不论是语法还是意义都与文言相距甚远,很多地方的初中生都是刚开始接触文言文,觉得难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又因为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些缺陷,于是导致了文言文成为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难题。本文就探究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希望给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一、重视课堂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可以增强语感,纠正字音,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来说,诵读甚至能够起到疏通文意的效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大致了解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现象,字的意义与本字没有关系,用的是所通假字的意义,因此,读准字音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感也是学习语言类学科一个重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在学生进行诵读的时候,老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思想和美的感悟,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岳阳楼记》一文是集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文章,其写景壮阔优美,辞彩华丽,抒情自然流畅,情感真挚,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多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略洞庭一湖的壮丽景色和作者旷达的胸襟以及远大的抱负。

二、深入讲解语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基本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在每篇文言文中都会出现,学会判别是学生理解文言文文意的基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翻译,要在翻译的时候对文言文中的特殊现象进行重点讲解,培养学生的敏感性。除了课文以外,老师还可以对同一文言现象进行拓展,例如讲到宾语前置句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文言句子,让学生自己判断其中哪些是宾语前置式。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减少他们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的障碍。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前人思想,并能够从中吸取对自己有营养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应对考试,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基本文言现象的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阅读。

三、注重赏析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都习惯把翻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而忽视了对文言文的欣赏,不仅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也没有把课文的精髓让学生领悟。《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文,全文篇幅短小,却用精练生动的笔触,描写出了三峡山的雄奇险拔、水的气势恢宏和清幽秀丽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象。雄险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对课文进行逐句的翻译,就无法突出这篇文章的魅力。老师应该从课文整体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三峡美景的整体风貌想象,让学生领略景物之美,从而体会到文言的美。在进行完整体感知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做分节的赏析,写山的作为一个小节,写水的作为又一个小节,从细节处再次解读,再次领略山的雄伟以及水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情态。

四、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轻松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但是,想要营造这种氛围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爱好。现在就给大家介绍几种调节课堂氛围的方法,首先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讲故事方法,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而且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排斥,那我就用我的实践给大家分享一下,比如说,我在讲《隆中对》的时候就联系了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当我把话题扯到电视剧的时候,我发现学生有特别多的话来说,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了,而且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学生的参与力度,所以说,讲故事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发达,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所以,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和音频的力量,选择学生喜欢的东西进行演示,这也是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好方法,以上两种方法都是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合理设计。

五、古今结合,学以致用

古人的很多思想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初中教材选择的文言文中除了少数纯粹写景的文章之外,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思想进行思考,做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学以致用。《论语》十则记录了儒家思想中学习、交朋友、做人等各方面的一些学问,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来说依然具有指导作用。“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古人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讲求为人做事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要诚信待人,对学习过的知识要进行温习,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不断对自身进行反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才能逐渐树立良好的品格和不屈的人格。《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面对困境即使忧伤却依旧旷达的心境也值得我们学习。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比较纤细敏感,往往一点困难就能让他们困扰很久,这种旷达平和的境界正是应该传达给他们的。文言文很多都蕴含古人的思想精萃,教师要引领学生挖掘并运用。

六、结语

学习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典文学的审美意识及其审美情趣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尽量符合学生对教学的期待,增强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能够古为今用,提升文言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艳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初中语文复述教学策略研究 篇9

【内容提要】《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复述”的重要性,但实际教学中“复述”犹如“鸡肋”,教学中虽然安排了复述训练,但缺少有效的指导,甚至没有检查反馈。理清复述的类型、复述教学的过程,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时机进行复述训练,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文复述形式

《课程标准》中这样反复强调“复述”,相应的教材中也多次体现,既反映了“复述”在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又体现了对“复述”这一教学环节的高度重视。叶圣陶先生曾论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时,强调了听、说、读、写同样重要,必须同样严格要求,其实,“复述”训练就是解决先生所说问题的一种很好形式。语文教学中的“复述”是读的训练,又是说的训练,既有吸收,又有表达,它是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木、进行说话及语感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认真领会、落实《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中的“复述”目标,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锤炼语言,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直接服务于写作。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复述教学,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我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理清复述类型特点及运用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我们可以将复述分为这样几类: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综合性复述和艺术性复述等五种类型,它们各有特点。

1、详细复述即为用课文语言复述。要求尽量忠实于材料,其特点是在复述时多引用课文中的语句,但应该时原文进行必要的加工,主要是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头化。例如:教学《背影》一文时,要求复述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一情节。笔者让圈画出父亲买橘子的动作。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详述,并要求学生复述时不要漏掉文中那些生动的词汇。这种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中那些重要的或有特色的部分的领会。

2、简要复述就是把原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是一种纲要性的复述,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课文中最基本的内容,有重点有层次地复述出来;要求在最关键的地方引用课文的语句,反映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骨架。简要复述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删选和概括。要求学生筛选并保留材料中的重点语句,舍去那些次要的材料,使学生分清主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学习《木兰诗》后,笔者出示了精心选自课文的几个词语,“闻、问、点兵、替爷征、旦、暮、赴、归、赏、还、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复述,学生很快的组织了语言概括性地复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既锻炼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巧妙的落实了文言词的积累,达到了积累内化的目的。

综合比较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后,笔者认为在操作时可以这样做:

(1)编写简明复述提纲,把重点语句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篇概要文章,按提纲复述。

(2)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按顺序先分段复述,再全篇复述。

(3)抓住重点词和关联词进行复述。

3、创造性复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复述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用不同的方式改组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种复述需要较强的创造性。

具体操作:

(1)改变人称。这种复述是把原材料的叙述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改换人称后,注意把线索交待清楚,人称要前后一致,不要出现视角混乱。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进行复述,不仅要课文的内容,更要注意人称变换后的人物语言。

(2)改变顺序它是把原材料中的顺序改为倒序,或把倒序改为顺序。这样的复述可以培养口头表达中合理的组织内容的能力。

(3)改变课文的文体形式。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童趣》等,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进行复述,将《石壕吏》这样短小的故事诗改编为散文形式复述。

(4)除了“改变”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课文的“空白”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充复述。这种复述是增加原材料中所没有的部分内容,对原材料加以充实和加工,既可对原材料某些细节加以补充,也可以对结尾作情节继续发展的叙述。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想象口述《于勒发财归来》。这样一些创造性复述,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大有好处。

4、综合性复述就是这是把读到的多种材料加以归类比较后根据要求作的一种综合性复述。如学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之后,可以让学生综合复述一下这两课在反映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等方面的异同。这种口头综述有利于培养学生重新组合材料并进行简要复述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新旧知识相联系的好习惯。在进行综合性复述的时候要注意

1、充分熟悉原材料。熟悉原材料是进行复述的基本条件。

2、合理加工原材料。在复述中,字、词、句式可以改变,内容可以增删,结构可以调整,但决不能改变材料的原意;并且要有顺序,有条理,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不能出现内容错乱或断章取义的问题。

5、艺术性复述,就是表演性的复述,这种复述就是把有人物形象、情节生动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的手、眼、身、步等边复述边表情地动作化和声响化,做到具体、生动,形象感人。这样的复述方式适合篇幅较长的课

文,比如学习《威尼斯商人》后,笔者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配上合适的头饰,自编课本剧,然后进行登台表演复述课文。除了对话,其余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动作、表情也要尽力表演出来,不加说明,让“观众”一目了然。在一组表演的同时,其余同学以课文为标准评价表演学生的语气、神情等是否得体到位。这样复述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信任、理解、支持的情境中不断得到强化。戏剧单元的《变脸》、《音乐之声》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复述方式进行复述训练。

上面所列复述的类型是最基本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复述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具体使用,要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对不同对象不同的内容做不同的要求,不能笼统行事。

二、理清复述教学过程

复述教学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我们应该把握其教学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进行教学。根据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要注意一下几点:

1、复述对象要确定。

复述教学应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所以让学生进行复述的内容也应当有选择,是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的课文都可以进行复述活动?笔者认为,只有具有复述内在条件和因素的课文才能作为复述的对象,才能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训练活动。那么哪些课文应作复述的材料?一是凡是课后练习中指出要求复述的课文,都是复述的基本材料,而且一定要落实;二是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或结构较完整、思路清晰的课文可作复述的材料;三诗歌、抒情散文不宜作为复述材料,因为它们的内容基本比较短而且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不容易理解。在复述对象的选择上,笔者认为要根据训练的复述类型进行复述对象的选择。比如,艺术性复述,应该选择有声有色,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结构完整的内容。

2、复述的要求要确定

我们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活动要求。复述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复述教学来说,复述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无异于是有帮助学生的复述活动的“亮相”的。对于“复述”,提什么要求?一是正确地表达课文内容但不改变课文内容的原意;二是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主次分明,有取有舍;三是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四是语言规范,讲普通话;五是态度端庄大方,要做到以势助情、以情感人等等。当然,根据复述内容和学情可以适当的提出不同的要求。

3、复述的要领要把握

复述的基本要领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熟读课文,切实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要依据课文内容,编写复述提纲。编提纲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又是进行有序复述的依据。复述提纲要根据复述内容的难易,更主要的要根据复述训练点来确定编写详细提纲或简单提纲,或全文提纲又或段落提纲;三是找重点词和关联词等复述的联系点;四是要重新组织语言,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4、复述时间的安排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运用时机,才能取得最佳的复述效果。那么什么时候复述效果最佳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一是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或预习效果时可运用;二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运用;三是课堂讲读教学到一定阶段,为反馈整体教学效果可以使用复述。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生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就会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然训练有成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妨设计生动形象的活动,以此来加强复述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力求用自己精彩的表演和惟妙惟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表演,学生对课文内容,对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得更深刻,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又如:导游。一些参观游览文章,大多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记述了游者的所见所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这类课,教师适宜引导学生用导游的形式进行复述训练。如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理解了各个景点的特点,指导学生以一个现场导游的身份,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依次说出每个景点的特点。这样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条理性,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 篇10

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与内涵。但随着文言文教学地位的逐渐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本文将就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略作探讨。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积淀与内涵,它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而来,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文明等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文言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教材内容的比重逐渐得到提升。然而,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文言文却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常常发现,老师和学生们往往花了两三倍于其他内容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实际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1.教学重点服务于应试需求,忽视了文言文的真正精髓。即使是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仍然有很多师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于是,在他们眼中,文言文的教学就被简单的定义为背诵和翻译,一切以课本为主,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课外内容的补充和提升,从而导致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窘状,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最大的闪光点其实在于它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文化,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吸收、传承这些古文化。如果仅把教学的重点局限于字句的释义、文段的背诵,那其实就背离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初衷,成了舍本逐末。

2.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一直在号召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然而,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单方面的灌输和讲解,学生则是马不停蹄地做笔记,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仅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发展。诚然,文言文的学习和现代文不同,在理解上学生往往更困难,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主动权的转移,学生其实更需要发现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改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文言文的情感陶冶功能。从本质上来说,文言文也是文,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我们的学习是为了理解,字句的释义的确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意,但这其中的深意却需要我们经过仔细的推敲和揣摩才能真正理解。而我们往往注重它烦琐的语法和词意的变化,忽视了它背后的人文价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常常困惑为什么要去学习了解“古人”的世界。但其实,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在情感上都是想通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背诵和释义为主的教学观念,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2.提高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文言文教学要想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改变在学生们心目中单调乏味的印象,让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其实大多数文言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我们不妨利用这些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契机,让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具有吸引力,让学生自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另一方面,文言文毕竟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呈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如果要深入地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文化价值,那就必须要挖掘它背后的文化底蕴,包括它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我们很难从课本里面简单获取,这就需要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内容的阅读,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更多体系内容的了解、体会、揣摩,学生才能真正把文言文学习当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背诵,这是对文本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3.改变教学标准,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判断文言文的教学成果时,我们需要跳出“分数、成绩”的简单定义,看学生是否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去阅读、理解新的篇章。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并不只是为了某一个文章或者某一个故事的简单传递,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堂的内容和时间毕竟有限,只有培养学生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才能够帮助他们在之后的文言文学习阅读过程中事半功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与教材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或者是与教材情感相当或相反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比较,不要把教材单独割裂开来,而是联系起来学习,让学生可以体会相同的汉字在不同文言文里的不同意义,也可以了解同一种含义在不同文章里的不同表达,这也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 篇11

一、引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涵义与韵味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体会其涵义与韵味。以诵来提高阅读刺激性,以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具体步骤如下。

1.分配时间进行多样化诵读。时间上,可分为早、中、晚读;时间长短上,可分为短期读、中期读、长期读;对象上,可分为女生读、男生读、男女混读;形式上,可为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让学生自选诵读方式。例如:教学《晏子使楚》时,可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或让学生独自朗读,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读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此外,还可指导学生课后将该故事改编为剧本,分组表演。

2. 明确诵读重点,拟定诵读计划。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学生是难以完全消化所学内容的。教师可在学期开始时明确重点,拟定计划,引导学生定好诵读的时间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他们既熟悉文章,又做好课堂预习,学会自主学习。

3. 课前朗读。通过朗读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课文真意,体会其韵味之所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控制好教学时间,为学生留出更多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基础,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有很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的形成。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对课文理解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品读文章中的精美语句。

1.教师可通过讲解文章的重点语句、写作意图、写作背景等来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发掘出文章的思想内涵,然后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形成对文言文的敏感性。

2.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如影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教学时,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那绚丽、奇异的桃花林,女织男耕且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的图片。这样通过直观而生动的展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他们对课文的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

3.揣摩与品味课文的语言与修辞。许多文言文音律和谐、语言流畅,活用多种修辞,艺术性很高。因而,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多加品味、揣摩,领悟文章的整体美,感受文中之情,体会文字之雅。

三、指导学生灵活翻译课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学生就不停地记录,课堂的参与性不高。为了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教师可将文言文的翻译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加以训练。

1.尝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与工具书,自己尝试着进行课文翻译,不需全解,译出课文的大概意思则可。

2.交流阶段。教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对学习成果进行相互交流,形成对课文翻译的共识。

3.质疑阶段。在学生存在争议,对内容把握不准时,教师适时进行指正与点拨,并对重点知识加以强化与巩固。如一词多义、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同时教会学生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如增加、删减、调整、替换、保留等。例如《两小儿辩日》一文,①通假字:“为”通“谓”,说;“知”通“智”,智慧;②古今异义:a.去,古义:距离;今义:往;b.汤,古义:热;今义,事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③特殊句式:a.判断句:而日中时近也。b.省略句:而日中时(去)远也。

4. 展示阶段。教师可鼓励学生分小组翻译全文,尽量保证准确无误。通过这样的分阶段训练,不但将教学落于实处,还激发了学生课堂的自主参与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翻译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四、加强课外延伸,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在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阵地之外,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延伸、补充与巩固。通过课外延伸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还应向课外延伸、拓展,从而帮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积累,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补充一些相关的古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 在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诗体知识,并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相关题材的文章。

2. 向课外文言文延伸,其难度与教材相当,由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知识方面展开迁移。如和主题相近或相反的、和课文内容有关的等,均可视为迁移训练的资源。

3. 联系生活,加以拓展。在课外延伸拓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文言文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用现代的观念、方法对古代的文化思想进行解读,将新生命注入传统文化中。同时,用古代文化思想对现代社会进行观照,领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浅析 篇12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一) 学生的困惑。

1.不会阅读, 有畏难情绪 。 平时读得少 , 语感差 , 读不懂 , 害怕阅读。

2.缺乏语言表达能力, 有话不会说, 词不达意。

3.阅读得分低, 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 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 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升学率 , 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 , 考什么就讲什么, 肢解语段, 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 , 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教师自身阅读量小, 或者根本不读, 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 扩大阅读范围, 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 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阅读书籍, 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集有效信息。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阅读书报, 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 老师都应该鼓励。只有扩大阅读范围, 增加阅读量, 才可能拓宽学生视野, 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二) 传授阅读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 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 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 笔者认为, 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 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阅读方法, 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 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 必须讲究方法。学生只有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才能充分获取阅读信息, 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地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 根据作品文体特征, 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 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 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孤独之旅》一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及文中对于苇塘描写的作用, 以理解文章的主题。

(2)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 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 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故乡》一文, 引导学生找出闰土见到“我”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 分析两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差异,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扼杀。

(3) 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 , 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 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 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科举制度的常识, 就不难理解文中对胡屠夫的讽刺和对乡邻冷漠的批判之情。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 直到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炼信息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明确自学要求,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 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 , 寻找参考资料 , 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质疑, 并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 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

(4)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 , 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写读书笔记等方法, 并加以训练。

略读是一种运用精读, 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 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 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 要求学生多做粗读、泛读、跳读练习, 提高他们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三) 培养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惯。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农村初中学生少有阅读习惯, 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

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 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 每天阅读必定做好摘记, 摘录文中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如果当时没有记录的, 一定要及时补上。

3.组织交流与互查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用来组织阅读摘记和笔记的交流和互查,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索论文 篇13

一、学生学习古文畏难情绪严重。

古文在今天遭遇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其一是白话文改革之后,古文离我们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语言离开了日常的交流使用,自然会失去活力。现在的学生在理解学习古文方面,就会感觉那些词句拗口、语法艰涩。其二,当前的汉语本来就遭到了冲击,学习外语的热潮一直蛊惑着很多人趋之若鹜,而自己的母语则被大家忽视了。这样一来,古文更是没多少人学习了。其三,从运用和实用上来讲,学生现在学习古文最大的动力来自升学考试,这本书就是一项缺乏持久性和根本性的动力,只是外在的一个因素。因此,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不高。第四,古文教学容易陷入对字词句的解释、翻译等技术性问题上,使得古文的魅力无法充分地展现出来,学生没有领略到古文的美,于是产生畏难情绪。由此,学生放弃了大量诵读古文这个传统的学习方法,疏于积累,遇到困难不能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等解决。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日增。

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日减。

古代私塾里教孩子读古书,是启蒙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经典,反复诵读的好处就在于将古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词汇深深地印刻在了脑海里。

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理科难度一直在增加,外语在考试、就业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家长有一窝蜂地给学生增加特长技能的培训和训练,留给学生诵读古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基本不去学习,那是根本不可能培养起兴趣爱好的。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学生通过突击复习等方式就将古文应付过去了,根本没有将学习古文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古文兴趣日减,基础越来越差,对古文的理解和赏析也打不到初中生、高中生应有的水平。所以,教育制度和社会对教育的压力是有责任的。但是,是不是我们就不去努力改变这样的状况了呢,是不是就让学生这样敷衍着把古文这样糊弄过去了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育一线开展语文教育来讲,这显然是不妥当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更应该想方设法加强对学生古文的训练和阅读、赏析古文能力的培养。

第一、恢复诵读古文的习惯。虽然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但是也要计划出一部分时间来帮助学生养成诵读古文的习惯。每天的早读时间,老师可以带动学生读一篇古文,朗诵一首古诗词。老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吐词断句就需要很好的语感,老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培养起语感,对比较难一点的文章多读几次,鼓励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吟诵、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读古文。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背诵一些名篇,增强学生诵读的兴趣。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了起来朗朗上口,文学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老师可以利用一节早读课,与学生一起诵读该篇课文,在一个比较好的氛围里,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古文的热爱。

第二、注意课文讲解方法,带动学生学会自学古文。对古文教学这个问题,很多老师的处理方式都是文章背景、字词释义、篇章翻译这三个方面。当然,这三个方面是基础,是学习理解古文的基本步骤。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用教。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能够学习,而不依赖老师的教。那种老师逐字逐句翻译、学生一字一句记录的方式不但工作量大,更重要的是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为古文的语感、意境并没有真正展现出来,文章的整体性被割裂了。就我的经验来讲,在文章背景介绍之后,顺接而来的是对文章的一个赏析。读懂文章的意思,并不是一定要每一个字都要理解准确,只要将整体的意思读懂,然后理解文章的思想、体会文章的形式美和意蕴美,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中体会文学的魅力才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后,结合课文的注释,辅以古汉语等学习工具书,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提醒,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翻译,同学和老师进行补充。这样学生的参与性就得到了加强,并且在他们自己疏通文意、翻译的`遣词造句过程中,领会了古文和今文的差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只有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学习和表达的能力,才能提高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

上一篇:英语专业简历下一篇:开学季超市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