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创新路径探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 “新媒体”是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媒介, 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今, 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主要有微博、微信等媒介, 它的快速发展深深地影响并且改变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据统计, 手机网民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最大, 而从使用的场所来看, 高校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网络的场所。因此, 如何利用好这一发展时期, 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路径, 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项关键任务。

二、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新媒体是现代社会舆论中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 由于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因此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散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舆论的主体是人, 因此对人们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们产生的作用更加明显。而校园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也兴起了以电脑和手机互联网为主的媒体, 并且其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信息传播速度快以及联系性强等特点, 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广阔的平台以及全新的载体。

拿微信来说, 微信目前已经代替了QQ的使用, 在大学生生活中已经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深深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社交活动, 使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发生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随着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因此, 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 更要引领学生思潮, 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如何在现代新媒体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就是要不断的研究和完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和方法。要依据新媒体的特征, 重视教育方法的革新, 再通过新媒体平台,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以及形象, 潜移默化得进入大学生们的头脑, 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 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适应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

目前, 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 定期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调研,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校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所想所思, 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近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更加直观,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倾诉条件。

学生不愿意面对面与人沟通却喜欢使用社交软件进行聊天, 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却喜欢在网络发帖表达自己观点, 诸如此类现象, 说明学生的交流方式已经有所转变, 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高校要积极地发挥网络思政育人功能, 占领网络思想高地,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以此适应互联网发展下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二) 拓展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实际生活中大多数青年步入大学校园, 没有了父母的约束, 加上大学的学习时间相对自由, 在此情况下, 普遍学生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面对互联网世界的巨大诱惑, 缺少了甄别真伪的能力, 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影响巨大。

其中, 反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学生在游戏的虚构世界里, 能够在各种虚构的人物身上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所以出现一部分学生沉迷游戏, 导致厌恶上课、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现象, 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另一方面, 网络社交也是导致大学生落入网络陷阱的原因之一。通过使用交友软件结识网友, 部分学生还会由于好奇面见网友, 由此使学生的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此外, 近年来的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导致造成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念, 甚至由此产生对学生产生人身攻击等恶性事件。由此可以看出, 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

因此, 高校必须积极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健康、积极等思想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唱响时代主旋律, 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难题

(一) 新媒体自身环境不乐观

由于新媒体中信息广泛庞杂, 导致互联网上虚假、不健康、垃圾广告等信息出现甚至泛滥, 互联网更是成为部分人群情绪发泄的平台。

新媒体本身具有的开放和虚拟特点, 再加上目前对新媒体自身的监管苦难等问题, 造成新媒体自身发展环境复杂。在此情况下, 加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新媒体对网络思政教育而言更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正能量作用, 是摆在思政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 网络思政教育模式落后

高校高度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也逐渐建立起来。高校网站中的思政教育相关板块在开设前期, 受到大学生密切关注。但是从长远发展情况来看, 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其中大部分思政网站都是由非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 导致平台建设缺乏持续性, 且内容更新存在滞后现象, 学生的关注度不高, 教育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近几年, 高校辅导员网络博客以及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 成为网络思政的重要阵地, 但是由于学生接受的网络信息庞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 使得相关推送文章的关注量和浏览量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导致网络思政教育效果欠佳。

(三) 工作队伍专业化薄弱

相对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数规模, 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相对较弱, 除了专业的思政教师外, 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都是该领域的从事者, 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数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就存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对于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 既需要拥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也需要具备互联网新媒体熟练的使用技能。但现实中, 大部分院校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普遍年龄偏大, 虽然具有专业理论水平, 但是仅限于课堂教学, 无法发挥网络思政的作用;反之,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较为年轻化, 相对来说能够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 但是由于专业知识储备有限加上工作经验的缺乏, 不能完全把握互联网思政教育规律。总体来说, 了解思政教育规律又可以掌握网络技术的思政工作者人数较少, 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进程相对缓慢, 网络思政教育效果不显著。

五、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之路

(一)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宣传机制

相较于目前的思政教育宣传, 传统的网络宣传容易流于形式, 内容更新慢, 造成学生们的参与性不高, 使得思政教育的宣传成果也不显著。

因此, 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时, 首先要创新新媒体宣传媒介, 如利用短视频APP, 网络电台等形式, 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接受讯息;同时, 要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 传统的文字表达需要学生仔细阅读, 而微电影、微动画等更能引起学生的感官欲望, 增强观看兴趣。此外, 要注重创新新媒体的话语表达方式, 用学生的习惯表达讲故事、说道理, 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互动中。

(二)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载体

学生之所以喜爱新媒体, 是由于其内容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且便捷。所以, 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 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合的新媒体宣传媒介, 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一是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 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网络新媒体有效互动,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 做到积极传播。二是运用新媒体, 将新知识、新理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 如短视频、动画等形式, 增加学生的关注量。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新媒体制作和网络平台宣传工作, 学生在工作中通过查找资料、翻阅文献等, 潜移默化进行自我学习, 再通过展播、评比等方式予以鼓励, 不仅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互联网观念, 同时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三)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在网络思政教育中, 由于可以接触到一线学生, 最活跃的两支教师队伍就是思政课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 因此如何提升其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和水平, 是发挥好网络思政教育作用的有效抓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各有所长, 借助新媒体, 通过““互联网+”思政工作坊”的方式, 探索二者有效融合的新媒体工作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优势和辅导员的实践经验优势, 不断创造和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通过新媒体, 一方面, 一线教师可以把课堂掌握的学生思想动态和兴趣关注点反馈给辅导员, 方便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密切接触学生, 了解学生实时的思想变化, 同一线教师及时沟通相关情况, 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备课, 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六、结语

本文通过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阐明了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 即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 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 提出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体而言, 新媒体时代, 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以及深受学生喜爱等特征, 高等学校应该积极主动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 真正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网络育人的作用。

【相关连接】

新媒体时代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 (New media) 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 (CBS) 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 (P.Goldmark) 率先提出的。

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界定, 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 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 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 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 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 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 无线移动的问题, 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 跟计算机相关的。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下,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冲击与促进的双重作用, 对高校思政教师和相关工作者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 并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 针对新媒体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进行对策性的研究, 进而提出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效率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政教育,困难与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治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11) :149-152.

[2] 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17 (Z3) :15-17.

[3] 万泱, 彭映梅, 田川, 黄俊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提升路径[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0 (3) :95-98.

[4] 张志超.刍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培育路径[J].时代教育, 2018 (9) :133-134.

上一篇: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下一篇:试论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大数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