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精选8篇)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1

单选题

1.企业可以通过创造新的空间来创造价值,具体包括: 回答:正确

   

   

 A 确定价格  B 确定买方效益  C 确定成本  D 确定推广方式

4.推行“第一线作主”的前提条件是: 回答:正确

 A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 B 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 C 员工具有很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 D 以上都包括

5.索尼的创办人之一胜田兆夫先生说,“我们永远不会没有问题”,他的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下面哪一项错误思想: 回答:正确

 A 缺乏市场感  B 自满自大  C 过度中央集权  D 过强的忧虑意识

6.创意大师黄霑说,“创意就是旧有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从这一点上来看,创也可以说是: 回答:正确

 A 拼图游戏  B 阶段再定义  C 改变用途  D 魔岛理论

7.根据竞争力公式:竞争力=价值/成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回答:正确

 A 成本越低,价值越高,企业就越有竞争力  B 成本越大,价值越小,企业就越没有竞争力  C A和B都正确  D A和B都不正确 A 设计就是对产品表面的修饰和美化 B 设计是人工创造物的灵魂核心

C 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来进行设计 D 设计只是产品的一个附属因素,并不重要 A 找出新的顾客群 B 提供新的产品 C 寻找新市场 D 以上都包括

2.下面对设计的理解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3.制定蓝海战略的第一步是: 回答:正确 8.很多女性都喜欢花大钱购买名贵的化妆品和衣物,原因是: 回答:正确

 A 女性购物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还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 B 很多女性都是自己赚钱自己花  C 女性天生喜欢浪费  D 以上都不正确

9.创新要求企业创造会思考的产品,所谓会思考的产品就是: 回答:正确

 A 运用高科技生产的产品

 B 从客户的角度考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 C 价格高的产品  D 以上都不正确

10.在未来社会,下面哪些人群会成为消费主力: 回答:正确

 A 女性  B 老人  C 孩子  D 以上都包括

11.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是最好的,而对于新的东西则无法接受,这种思想属于: 回答:正确

 A 血统主义  B 直线主义  C 逆变心理  D 畏惧心理

12.市场规模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具体表现为: 回答:正确

 A 合作才能把市场做大,竞争才能做好品质

 B 当市场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  C 当市场规模比较大的时候,比较容易复制成功的模式  D 以上都包括

13.小张在裁纸时手边没有刀片,于是顺手拿了一张名片来替代刀片,他的这种做法从创意上来说,属于下面哪一种创意方式: 回答:正确

 A 阶段再定义  B 改变用途  C 拼图游戏  D 魔岛理论

14.下面关于魔法盒管理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 A 魔法盒管理模式是一种让各行地的脑力发挥所长,互补有无。 B 只要使用魔法盒管理模式就一定能得到成功的创新设计  C A和B都正确  D A和B都不正确

15.蓝海战略与红海战略的最大区别是: 回答:正确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2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特点,重要性,经验,路径

服务业按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根据英国经济学家M.J.Healy和B.W.Ilbery的界定, 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为其它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国内经济学界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描述, 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指,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 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产业范围涵盖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技术研发、法律服务、会展服务、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电讯与信息技术服务、工程设计与维修等。生产性服务的特征是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或提供其他服务的生产过程的投入, 是纯粹为企业生产而提供的中介服务, 其消费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产品, 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服务。与生活性服务业相比,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因此,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 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 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当前, 准确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 全面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对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我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发展与特点

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专门为生产和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其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函数, 那么企业需要组织多种要素, 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 才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同时, 企业又必须寻求成本的最小化, 即通过获得成本优势来赢得市场优势。在具体生产过程中, 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做”或“买”的决定, 即是在企业内部生产还是从外部市场上采购, 这一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制造方式、组织结构以及区位选择。对于企业而言, 如果外部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 同时成本更低, 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组织来完成;反之, 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做得更好, 则应该选择自己做。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就曾探讨过企业和市场的边界, 并引入了交易费用这个概念, 来对企业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活动进行解释。科斯认为,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 产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易数量将会扩大, 只要劳动分工的边际收益大于交易费用的边际增长, 那么劳动分工就会进一步细化, 同时还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内部化——外部化的概念引入, 就可以发现,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身事实上就是内部化——外部化的活动特征变迁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见图1) : (1) 种子期。在种子期内, 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基本上是由企业内部提供的, 还没有形成一个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 但是, 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对生产性服务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2) 成长期。在成长期内, 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逐步形成, 制造企业的内部活动逐步开始外部化, 同时, 外部生产性服务供应者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表现出来。该阶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不仅有那些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企业, 还有那些知识密集和创新程度相对较低的一般性制造企业。需要注意的是, 成长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又表现为两类特征:①成本驱动的成长模式, 主要指那些标准化和日常性的生产性服务业;②差异化驱动的成长模式, 主要是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3) 成熟期。成熟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细分程度更高, 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更高, 既有标准化的服务, 也有定制化和创新型的服务。[1]

人类社会经过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 (或者说是信息社会) , 相应地经济活动也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益紧密, 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2]。 (1) 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信息服务、员工培训服务、研发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 (2) 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体现在: (1) 制造业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 如通讯产品和家电等; (2) 随同产品一起出售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最明显的就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紧密相连; (3) 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实际上, 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 服务产业化的趋势也逐渐明朗, 某些信息产品可以像制造业一样批量生产, 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例如, IBM公司在20世纪90 年代成功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均有力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两者将会呈现互动融合发展趋势。

另外,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生产性服务在制造领域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最初以辅助管理为主的润滑剂作用, 发展到20世纪70~90年代以管理支持功能为主的生产力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转向以战略导向功能为主的推进剂作用, 见下表。

资料来源:根据李江帆 (2004) 整理。

1.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一般来讲, 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 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产业, 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国际经验表明,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 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2.1 工业化初期阶段

从全球工业发展历史看,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 制造业企业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大部分是由企业内部提供,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以交通、运输、邮电等行业为主, 这些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

1.2.2 工业化中期阶段

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 制造业迅速发展, 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中间环节, 对从事工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这一阶段, 除交通、运输和邮电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外, 金融、保险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2.3 工业化后期阶段

随着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 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分离出来, 广告、咨询调查、中介、营销等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快。同时,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加快, 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移动增值等一些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1.2.4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

在后工业化社会, 高技术产业成为主要的支撑产业, 经济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业经济, 服务经济全面发展并日趋成熟,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 逐步向服务化社会迈进。这一时期, 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加快崛起为主流业态, 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

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2009年跃居世界第2位, 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并享有“中国制造”的美誉。与此同时, 我国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节能减排的任务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严峻, 这种状况的产生, 与我国产业结构总体偏重、重工业发展偏快直接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为主的发展, 能源和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未来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后, 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推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2.1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但“中国制造”也面临创新不足和附加值低下的现实矛盾, 不仅面临内部的资源、环境等条件制约, 也面临日益增加的外部摩擦。从生产性服务的特殊功能出发,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具有关键的意义, 具体来说: (1) 现代工业和制造业已经广泛融入研发、产品设计、品牌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份, 对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2) 现代市场营销服务不仅可以发现市场需求, 还具有创造市场需求的功能, 对于企业开展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3) 现代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等都是企业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 (4) 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成果, 是产业创新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

当前, 我国城市还集中了不少的传统加工制造业, 这些行业不仅占地多、污染大, 而且产出少、科技含量低, 决定了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从城市入手。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转型, 用生产性服务业改造并提升低端产业是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能够很好的解决城市制造业外迁后的产业接续和产业替代问题, 有助于占领产业发展的高端, 提高产业结构中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如电子商务、互联网出版、远程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创新了商贸流通、新闻出版、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对于行业效率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及内部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与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融合与互动, 对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产生渗透作用, 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例如,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逐渐渗透到现代制造业中, 能够极大地提升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研发设计服务业在产业链条上处于上游和高端环节, 能够通过研发攻关和创新设计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进而增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服务业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值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由“内在化”向“外在化”演进的趋势, 是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这一演进趋势得以实现并延续下去的内在机制, 在于分工产生的收益大于因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企业能否将制造业产品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的某些业务外包, 主要取决于成本、收益和需求。从成本角度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通过市场达成的交易都存在成本, 当交易成本低于内部的管理成本时, 企业的部分业务就会外包出去。从收益角度看, 企业活动外包克服了公司内部的零件和服务生产者缺乏改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动力的问题, 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从需求角度看, 在现代制造业工艺日趋精细复杂、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之下, 要适应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 它就必须把资源配给到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方面, 集中力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也就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2.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 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

我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处于中低端, 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利益更多地流向发达国家, 我国直接获益相对较少。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控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 取得了支配权。我国如能尽快提升生产性服务水平, 将有利于逐步改变这一局面, 推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战略从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静态比较优势模式向发挥人力资源综合优势和培育人力资本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式转变, 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 提高我国的国际化水平。

2.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更好地实现“中国创造”的目标

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必须摆脱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 (即“三高二低”) 的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1)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 占领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 (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有利于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更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以知识和信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 将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发展目标。

3 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近年来,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要超过60%, 其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消费性服务业, 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运输、信息、商务服务发展最快。1980~2004年, 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 增长了近5倍, 增长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同样, 金融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不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而且一些新技术也在金融服务业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 金融服务业也表现出多元化、集群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综合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国家的做法,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3.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就制定了一系列法规, 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物流等运输市场的管制, 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运输费率下降、服务水平提高。在促进服务业发展方面, 美国、英国、日本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或专业资格认证程序, 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运作的规范化进程以及契约签订的严谨程度。在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 日本制订了《IT基本法》, 美国有《电子政务法》、《统一电子交易法》、《联邦信息安全法》等。

3.2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

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它们都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的形式来加强和完善生产服务业市场的管理。例如, 美国物流协会由个人和公司会员组成, 拥有3000多个会员。这样的协会不仅协助政府做好物流规划、制定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同时还开展物流研究, 指导行业发展, 举办交流活动, 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种专业培训, 为物流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3.3 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 制订相关技术标准,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从发达国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看, 基础设施建设是生产性服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德国政府通过应用新的通信技术来帮助改善物流并促进装卸, 促进货运代理和运输商之间的合作。在企业相关的认证体系方面, 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 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在技术标准方面, 英、法、德等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 日本已达90%以上。

3.4 建立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

美、英、德、日等国, 都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多层次的专业教育, 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同时, 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 还全面开展了在职教育, 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它们通过确立了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的体系引导培训教育工作, 并从世界各国引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 促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人才的流动。

3.5 政府非常重视对企业的咨询与培训, 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

英国政府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重点不是拨款, 而是非常注重对企业的教育和指导, 着重帮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英国政府在每个地区建立了顾问署, 作为专门的企业管理和咨询机构。在全国雇佣了1千多名有公司背景的退休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高层顾问, 负责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计划, 引导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同时, 积极开展企业高层培训, 由企业自己报名, 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此外, 英国政府每年投入1.5亿英镑, 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平台——企业网。

4 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我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巨大需求, 而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 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以“硬性”投入为主转向以“软性”投入为主, 获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支撑。当前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更好地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要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 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 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强化产业关联,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构建层级区域分工格局, 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4.1 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 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

对电信、铁路、民航、邮政等自然垄断性行业, 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 但不能控股和独资;也可通过引入“特许经营权”拍卖和招标等机制按“准市场化”思路运作。对教育科研等事业性垄断行业, 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按公共性、准公共性、营利性进行分类改革。改革意识形态垄断行业, 对较强意识形态服务部门, 如通讯社、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 由国有资本掌控;对较弱意识形态服务部门, 如出版物的印刷、发行业务, 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业务, 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业务等, 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形式进入;对大量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行政性垄断行业, 按照中介、咨询和信息服务业的运作规律来运作。此外, 加强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制定行业标准,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使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2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这一无形之手, 更要善于运用产业政策引导这一有形之手。借鉴制造业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 着力构建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1) 加快清理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结合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 进一步清理现行服务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内容。 (2)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切实将“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形成政策限制少、产业间公平发展、不同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3) 加快实施支持性的财税政策。对于服务外包, 可考虑允许服务外包企业将支付给承包方的营业额从计税依据中扣除, 仅对实际取得的营业额征税;在营业税税率设计上, 应逐渐拉开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税率间的差异, 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那些会计核算体系健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内部分工比较发达的服务业, 纳入增值税征税体系, 以消除重复征税, 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4.3 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建立完善以下服务体系。 (1) 在人才供给保障体系方面:①建立科学、开放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健全多层次的专业教育, 通过确立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的体系引导教育培训工作。由于人力资本形成的时间较长, 不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 很难使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因此, 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②通过改善人才的开发利用环境, 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空间集聚。③从世界各国引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加大对关键性人才的引进力度, 促进生产性服务领域人才的流动。 (2) 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方面:①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努力构建以企业为研发主体、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 整合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政府投资各类实验室、企业、高校以及科研等单位的科技信息资源, 形成基础技术知识、信息高速公路以及经济技术数据库等重大基础设施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机制, 积极搭建研发成果产业化平台, 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 加强服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②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网络,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并借鉴韩国、香港等地的做法, 建立科技基金等各种专项基金, 积极搭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平台, 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4.4 加强产业关联,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机制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实行制造企业“主辅分离”, 推进制造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 完善劳动用工制度, 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 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 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 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 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3) 围绕外资制造业, 有针对性地吸引关联性外资服务业进入, 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 (4) 规范服务业竞争秩序, 降低服务外包的合作风险。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 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 (5)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健全中介体系, 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 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

4.5 构建层级区域分工格局, 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布局,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 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 科学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功能区域, 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并给予与工业开发区相同的政策扶持。对区域协调中可能发生的地方利益流失尝试引入补偿机制。超大和特大城市要突出在金融、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上集聚要素和向外辐射的核心能级。中小城市要利用产业垂直分工和产业链延伸, 承接大都市产业扩散效应带来的发展机遇, 形成城市间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正确处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与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覆盖的关系, 既要通过空间集中发展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主动发挥城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还要重视通过城市辐射, 带动农村生产性服务业 (特别是农业技术服务和产后营销服务等) 的发展, 进而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政, 刘勇, 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8)

[2].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4)

[3].马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 2007, (2)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3

随着中国乳品市场从“有奶喝”向“喝好奶”的转变,早在几年前,蒙牛乳业就开始着手准备高端奶产品的研发,斥巨资建设澳亚国际牧场和全球样板工厂,为高端牛奶做好了奶源和生产工艺的准备。2005年年底,蒙牛乳业率先发力高端奶市场,推出具有国际一流品质的特仑苏牛奶,获得了海内外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并在首届亚洲品牌500强评选活动中荣膺“亚洲品牌创新奖”。在前不久刚刚闭幕的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乳业又一举摘得IDF(国际乳业联合会)创新大奖这一全球乳业最高荣誉,成为中国“三农产业”首次获得全球最高级别的创新大奖。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垂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产业取得的创新成就说明,“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只要产品能够更新,市场就不会出现落日。要善用传统产业的优势,它们其实是创新最好的产业。”蒙牛乳业从众多世界领先乳品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被誉为“乳业奥斯卡”的IDF全球创新大奖,标志着我国的三农产业,已经向国际创新竞争的最高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正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生力军。

作为民族乳业的领军企业,蒙牛集团走在了国内三农产业创新的最前列,率先引进先进的奶源和生产模式,先后建设“乳业联合国”澳亚国际牧场和大陆唯一的全球样板工厂,推出了具有国际一流品质的特仑苏牛奶。在此基础上,蒙牛又联合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院共同研发出全球领先的OMP(造骨牛奶蛋白)技术,并研制成功特仑苏OMP牛奶,开启了三农产业进军尖端科技的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蒙牛乳业将于近期推出全球首款含有新鲜果粒的常温牛奶产品,其中包含了多项世界领先专利技术,是蒙牛继特仑苏系列之后自主开发的又一款高科技、高附加值牛奶产品。部分奶业专家表示,沿着科技创新的道路,中国乳品企业正在登上与世界乳业霸主竞逐的精彩舞台。

作为特仑苏OMP牛奶诞生的重要见证人之一,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本届IDF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宋昆冈先生指出,特仑苏的获奖之旅可谓中国乳业近十年来高速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只要敢于创新、并在奶源建设与科技研发两方面脚踏实地、长期投入,中国乳业完全可能“以弱胜强”,实现从牛奶弱国向牛奶强国的跨越性发展,“让所有的中国牛奶都成为世界的特仑苏”。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4

1.企业可以通过创造新的空间来创造价值,具体包括: √

A 找出新的顾客群 B 提供新的产品 C 寻找新市场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2.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降价来打击竞争对手,这个公司采取的战略是: √

A 红海战略 B 蓝海战略 C 低价战略

D 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3.哈根达斯只卖冰淇淋,戴尔只卖电脑„„这些企业的成功说明了企业要想在创新中取胜,应该做到: √

A 让自己的产品率先进入市场 B 冒险前进,坚持到底

C 认准一个目标之后专心去做这个市场 D 与其他人合作 正确答案: C

4.我们之所以提倡热迷行销,是因为热迷行销可以: √

A 吸引顾客 B 留住顾客 C 倍增顾客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5.根据竞争力公式:竞争力=价值/成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成本越低,价值越高,企业就越有竞争力 B 成本越大,价值越小,企业就越没有竞争力

C A和B都正确 D A和B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C

6.创新要求企业创造会思考的产品,所谓会思考的产品就是: √

A 运用高科技生产的产品

B 从客户的角度考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C 价格高的产品 D 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7.我们要重视创意,因为通过创意,可以: √

A 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B 把一个很好的讯息包装起来,让别人可以看到、理解并使用 C 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8.摩托罗拉通过设计变革之后,市场占有率又逐渐回升,这件事说明了: √

A 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B 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C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D 变革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A

9.一个加油站附带出售口香糖、点心、饮料等,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

A 开拓新市场

B 增加附加价值 C 创造新事业形态 D 开创新商机 正确答案: B

10.在未来社会,下面哪些人群会成为消费主力: √

A 女性 B 老人 C 孩子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1.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是最好的,而对于新的东西则无法接受,这种思想属于: √

A 血统主义 B 直线主义 C 逆变心理 D 畏惧心理 正确答案: A

12.小张在裁纸时手边没有刀片,于是顺手拿了一张名片来替代刀片,他的这种做法从创意上来说,属于下面哪一种创意方式: √

A 阶段再定义

B 改变用途 C 拼图游戏 D 魔岛理论 正确答案: B

13.设计与创意的根源来自于: √

A 市场

B 人才 C 学术理论 D 生活

正确答案: B

14.下面哪一项是企业通过智慧财产权授权来创新: √

A 投资外部的新创公司,让创新构想独立运作

B 把自己的核心专长变成一道智慧,然后交给别人来执行 C 结成一个策略联盟、共同开发新的技术或者设定产业链标准 D 收购已经开发出来的新的技术公司 正确答案: B

15.商家在情人节的时候,把巧克力包装成100朵玫瑰花形状,虽然售价远远高于一般的巧克力,但是购买的人仍然排起了长队,这一行销方式采用了哪一种创新: √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篇5

河 北 王金芳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90周年纪念日。90年的艰苦奋斗,90年的勇于创新。“红色记忆,是永远的丰碑”。让我们网罗素材,回顾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不平凡历程。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从此,中国有了一个共产主义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摘自《毛泽东选集》第4卷)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摘自《毛泽东选集》第4卷)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纲,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但没有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2.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是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上。血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除了依靠工人阶级外,还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转入了低潮。

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议后,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及时把革命引向农村,开创了一条全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1年底,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建立了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红色政权。王明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后,“左”倾错误开始在党内繁衍。

4.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原因如下:

第一,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二,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第三,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悠悠岁月,90年的风风雨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头脑中浮现出《跟着共产党走》那熟悉的旋律:“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6

从传统走向现代--发展中的中国环境监测

提出了环境监测学的`6个理论命题和4个基本原理,通过界定环境监测对象和环境监测内容,分析了7个领域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学的发展趋势.

作 者:李国刚 LI Guo-gang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刊 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年,卷(期):17(6)分类号:X830关键词:环境监测 理论 原理 方法学 发展趋势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7

这两个例子, 一方面说明我国的高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缺乏数量足够、素养较高的相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改造提升制造业, 要求调整人才结构, 大力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是我国未来更长时期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 也是当前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我国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

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过去我们常常就职业教育看职业教育。但是, 目前国家发展的战略, 需要职业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甚至全体教育领域的工作者跳出教育来看教育, 站在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角度去看待职业教育, 站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的高度去看待职业教育。

如果立足国际, 就更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0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引发了自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最严重的衰退。为促使经济复苏, 各国动用了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和国家干预措施, 对产业进行深度调整, 同时, 提升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

我们看到, 很多欧美国家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德国, 在二战后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职业教育被称作“秘密武器”, “双元制”模式已成为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 16岁~19岁青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始终占到70%。法国, 2007年5月, 法国总统萨科奇将发展教育作为新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 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教育发展和改革总目标当中。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 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从我国的产业升级要求和国际角度两个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战略之后, 还有一个传统的错误观念需要改变。那就是, 职业教育并不是针对特定人群, 甚至是“弱势”学生群体的专业教育, 而应该是“面向人人”“面向全体社会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因此, 可以说, 人人需要职业教育、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国家需要职业教育。

时代光华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篇8

工业设计发展现状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模式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研究显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产业,特别是在经济发達地区已初具规模,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企业发展迅速,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优秀设计成果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工业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工业发展要求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性

——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后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设计创新列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美国联邦机构设有国内设计部,韩国产业资源部下设有产业设计振兴院,日本通山省有产业设计振兴会,这些部门的设立对推动该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重要作用。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的未来发展,凡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无一例外都是设计精品,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而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必然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产品的竞争力则主要体现在设计上,企业往往通过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将文化、需求、科技等诸多元素融合,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制造企业大多处于低端加工生产,发展工业设计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工业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育层面来看,虽然我国已有众多院校设立了工业设计学科,引进工业设计教育,但教育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基础薄弱,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来看,我国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西方国家尚有一定差距。

上一篇: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单下一篇:2022XX卫生院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