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贷档案管理平台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个人信贷档案管理平台

构建个人社交Saas模式云知识管理平台

摘要:在社交网络化时代,知识聚集的方式发生改变,推动知识管理的多样化发展。利用公有云Saas服务模式,构建基于社交网站的知识管理平台,利用网络关系网促进知识生成,知识管理生成知识关系网,形成各具特色的知识成长体系,最终在社会关系网中实现知识运用与创新。

关键词:网络关系网;知识关系网;社会关系网;社交网络;知识管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2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中指出约六成用户每天都要访问社交网站,属于粘度较高的用户,其中38.2%每天访问多次,20.3%每天至少访问一次。社交网络属于WEB2.0 应用,网站平台只提供技术支持,页面内容由用户创建管理,并进行人际圈的交流。具有社交性质的网站都可被归为社交网络的行列,国外的Facebook与twitter,国内的人人网、微博、QQ空间和豆瓣等。

网络社交的兴起,丰富了社交形式,使社交内容有迹可循。年轻一代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人脉管理,如撰写日志评论,分享热门文章,大量资源依照各人需要与社交轨迹分块聚集。但随着社交网站产品生命周期的限制,聚集的资源因缺乏系统整理与存储而被浪费。网络时代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从对象角度划分,知识管理主要分为企业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目前针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较多,对于个人的知识管理需被重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部分人除了工作,就把剩余时间投于社交网络,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进行额外的知识管理活动。综合考虑社交网络的用户参与度和各具特色的个人主页内容,建立基于社交网站的个人统一知识管理平台的具有实用价值。

一、现状

社交网络的前沿领域呈现出细分趋势,主要集中在健康、青少年和儿童、知识管理以及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并行的年代,社交知识管理是大势所趋。国内关于社交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始,《政府知识管理应用社交网络研究》中尝试将企业知识管理的SLATES框架运用于政府知识管理过程之中,充分满足政府知识管理的需求。《基于微博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中提出主题知识管理、热点知识管理和灵感知识管理。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能不断更新和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社交知识管理成为现今的研究热点,最优化的知识管理模式的出现备受瞩目。

知识管理于1986年由卡尔·维格提出,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开始用知识管理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 国内学者将国外学者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我国的商业实践和组织管理中,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体仍任重道远。整体看来, 国内知识管理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的理念阶段,2000年至2005年的技术阶段以及2006年至今的内容阶段,应用阶段是知识管理的最终阶段,强调“管理”“IT”“人才提升”的相互融合。

现代高节奏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年轻一代缺乏社交与知识管理的热情,网络社交应运而生,成为娱乐与个人知识管理的完美结合。企业知识管理虽强调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其目标是实现组织绩效,个体的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是主要目标。同时,知识共享是有一定限度的,在知识未成熟之前,知识的独占已经成为人们提升地位的基本条件,知识的权限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平台搭建

鉴于社交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以社交网站的丰富资源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知识管理工具与Web2.0时代的理念。尝试以个人为单位,将分散于各个社交网站的资源进行聚集管理,利用共有云的Saas服务模式以及后台软硬件资源的灵活可扩展性,实现个人综合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一)逻辑思路

网络时代,社交内容可以通过技术进行跟踪记录。基于社交网络的云知识管理平台,按照知识从无到有的过程,分为知识来源、知识生成、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运用,可得到其逻辑结构(图1)。人际关系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构成知识的原始来源地。个人在社交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技术与应用支持的基础上,在社交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管理,留下标上个人属性的基础知识。各大社交网络构成个人的社交关系网,网站用户之间的重合度非常大,信息特色却因网站定位而在形式与内容方面有所差异。以个人为单位,将其在各大社交网站的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上传管理,形成网络社交关系网的初步成果。个人在云知识管理平台对自己日常网络社交中积累的知识进行过滤处理,形成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财产,利用知识管理功能模块形成知识关系网。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将知识成果运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不断追求最优解决方案,实现社会关系网的更好管理。

(二)应用体系架构

个人通过浏览器进入各社交网站的个人主页,进行资源评论与分享。云知识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认证接口,供各大社交网站接入。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在公共云环境上,多租户之间共享一套“软+硬”架构,软硬件资源灵活可扩充。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是最常见的云计算服务,将软硬件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大众,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就可以使用功能软件,不需要对后台进行管理,也不需要了解后台的硬件资源分配情况。用户通过云平台的接入认证,确认身份后,将可进行知识管理平台的管理工作。知识管理平台负责对已有信息内容的管理,知识的生成还是依靠各大社交网站。

1. 网站接入认证

社交网站是由不同的商业企业运作的,网站间存在差异化竞争,难以实现资源融合。云知识平台作为第三方,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兴趣资源聚集上传,零散知识的聚集降低了整体资源共享的风险。云平台提供统一的开放接口,社交网站根据需要与之互联,也可以根据自身对于资源的保护,在开放接口前设置知识监控方案。资源互联利用统一的开放接口OPEN API,它是web 2. 0的一种服务模式,也是云计算的服务方式。统一OPEN API 实现了分散资源的整合,不影响社交网站本身的分散管理。

社交网站通过统一接口输出资源,看似资源外流,实则也提升了顾客满意度,利用知识体系的成长过程,增强用户粘性与回访率。每个社交网站都存在产品生命周期,接入云平台的社交网络,将因知识体系的长期性,辅助延伸了对应网站的产品生命周期。为防止恶性竞争对手的资源窃取,可以对社交接入认证网站进行资质审查,规范用户的下载行为。

2. 个人接入认证

用户接入认证保证个人知识管理账户安全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用户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输入服务请求,认证服务体系对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行鉴别,判断用户权限,并匹配最优的服务接入点。云平台有三层架构,分别为基础、平台与软件三层架构,公有云是当有服务请求时,再对资源进行动态分配。本文使用其Saas软件即服务的共有云服务模式,用户接入认证时,云平台将会自动匹配用户的软件资源,并动态分配软件的支撑硬件与平台资源。用户接入认证是互联网与云平台的分界点,应逐步实现认证过程的安全便利性。

3. 服务监控管理

服务监控管理包括内容管理与权限管理。内容管理是对资源的质量管理,权限管理即信息安全管理。云知识平台是资源平台,反对对互联网内容的直接复制。输入信息是在社交网站经加工过的资源,输出信息是知识管理的成果。资源不仅是个人社交知识管理所得,也是社交网站盈利的资本,所以知识使用与分享的同时,也具备一定权限。设为共享权限的知识可供云平台的其他用户订阅与下载,设置了保密权限的知识,监管平台应保证个人利益,保障信息安全,杜绝用于商业用途的批量转移行为。

4. 知识管理平台

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涉及系统规划、设计和运作3 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但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是分散用户,更加注重知识应用层面的管理。使用(Saas)软件即服务的服务模式,不涉及硬件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因此本文不需讨论云平台的详细后台设备与软件架构。在Saas服务模式下,对软件进行封装,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API接口,满足用户资源定制需求。用户规模达到一定阶段,将会采用“硬件+软件”与临时分配互补的方式对知识平台进行资源配置。在回应用户请求的过程中,引入队列优化方案,对服务请求进行评级,保证高优先级事件及时处理。

云知识平台不是具体产品,所以生命周期将会随着新接入成员的扩大而延伸。现阶段,知识管理平台将设置以下九大功能模块:知识采集存储、知识搜索引擎、知识地图分类、知识权限管理、知识订阅系统、知识学习计划、知识求索交换、知识资产评估和个人知识评估。九大模块可分为四个层次,知识采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知识学习阶段与知识评估阶段(表1)。

三、实施建议

社交网站以娱乐性质为主导,信息资源巨大,但缺乏统一整理。搭建基于社交网络的个人云知识管理平台,可将知识共享与社交分享依据各人所需成果化,提升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可供继承的知识成长档案。云平台中软硬件按需付费,此服务模式使高级定制化个人云知识管理服务成为可能。知识管理的成果推进可从网络关系管理、知识关系管理与社会关系管理运用三个方面展开。网络关系管理注重知识的采集,知识关系管理强调知识的体系架构搭建与融会贯通,社会关系管理主要指知识的运用与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首先是基于各类社交网站的网络关系管理。社交网络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即在网络上人人都享有绝对的平等。个人应该重新树立社交知识化的新理念,注重数据与信息的准确理解与归类,对培养提升自身特色的资源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运用六度分割理论,结识名人,与名人对话,增强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

第二步是知识关系管理。个体在社交网络中对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进行初加工,在云知识管理平台进行完善与统筹。现今的社交网络定位不同,人人网是学生居多,内容以校园生活相关内容为主;开心网定位为白领人士,主题为职场、生活;最新崛起的社交媒体微博以对社会万象的短小评论为特色,社交关系网为整个社会群体。个体在各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现不同,整体便是个体的完整形象。通过社交网络与云平台的安全接口,实现个人社交资源的统一上传、分类与管理。利用图形化的地图分类工具,对知识进行分类;通过知识交换软件,与他人进行珍贵资源的互享合作;结合知识求索交换模块,对云知识管理平台的共享知识进行订阅学习;搜索功能分为内部全文检索与外部的摘要式检索。各种服务依据用户需求将被不断开发运用。

最后是落实社会关系的管理。知识生成与知识管理都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运用与创新。不同于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同一性,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是符合个人特色,日积月累的知识成果。它不受传统知识管理内容与形式的束缚,个体更易在自身构建的知识管理体系中提炼归纳出各具特色的创新知识点。知识的运用包括多方面,业务运用、学习巩固、理财规划、社会往来关系网络管理等。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将使其对自己的知识成长路径有迹可循,知识遗产可继承管理,避免了知识资源因人的寿命期限而失传。

四、结语

现阶段,社交范围涉及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社交过程中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形成个人知识解决方案,最终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形成属于个人的有迹可循的知识管理平台意义重大。本文所建立的云知识管理平台充分考虑到个人用户的资源需求和有限的人力、物力,利用软件平台与硬件资源的可扩展性,实现个人社交知识的可持续管理。在社交个性化不断发展之后,知识管理功能模块可依据需求进行增补。知识评估与个人能力评估需要专业的权威机构的加入,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以推动整个社会知识管理的步伐,推动创新知识驱动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宗乾进.国外社交网络研究热点与前沿[J].图书情报知识,2012(06).

[2]袁莉,姚乐野.政府知识管理应用社交网络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03).

[3]许伟.基于微博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2(18).

[4]唐丽娜.Web2.0技术支持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管理观察,2009(10).

[5]储节旺.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成就及未来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 2006(05).

[6]孟丁磊,王宇.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J].现代情报,2007(08).

[7]欧兆虎.知识管理与知识评价[J]. 图书情报知识,2006(03).

[8]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04).

[9]陈建军.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3).

[10]霍艳芳,刘传铭,王玲.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模块设计[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 (03).

[11]熊明福,欧阳伟,竹学雪.基于SNS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3).

(作者单位:罗小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钱燕云,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汉堡国际工程学院)

作者:罗小芳 钱燕云

第2篇: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平台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作为教育主体及知识载体的教师,面对自身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要求,应该并且必须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在Web2.0时代应运而生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虚拟学习社区与知识管理在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及知识共享等方面都具有共通性,而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转化的4个模式中均担当重要角色。

关键词 知识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虚拟学习社区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Effective Platform of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Song Junting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explicit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Author’s address Zibo Normal College, Information Science Department, Zibo, Shandong, China 255100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知识无疑已成为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和核心资源。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唯一能给组织或个人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1]。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及知识的载体,面对海量、快速更新的知识,要懂得对其进行不断地获取、加工、整理、存储、共享、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推广和终身学习的深入人心,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正悄然成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理想平台。因此,探寻虚拟学习社区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支持作用,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的是能够明确陈述和表达的知识,它既可以通过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来传播和学习,又可以通过文件、语言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人脑中、难以编码化与表达沟通的知识,它只能依赖于自身的实践体验和领悟得到。教师个人显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事实类和原理类知识,一般通过阅读或听讲座获得。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性知识,带有高度的个人色彩,具有专属性、情境性和动态性。具体可将教师的隐性知识分为3类:1)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含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课堂组织方法、教学经验及反思等;2)科研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灵感、直觉、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与未公开的研究感悟等;3)为社会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信仰、团队精神、组织文化等。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与拓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并辅之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的获取、储存、转化、分享、运用过程的管理以寻求知识增值的有效方法。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促使教师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实现转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可以使知识更好地传承与共享;显性知识的内隐化,则有利于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是教师在封闭空间里的个体行为,而是教师与他人交流、沟通、分享的过程。

1.2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2]。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交流空间,给知识的创造与转化一个有力的支撑。虚拟性、社区性和教育性构成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

2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和虚拟学习社区的共通性

2.1 知识的建构性

建构主义观认为,知识管理是知识的积累、存储、整理、共享、交流和创新的动态建构过程,注重共享和协作交流的学习文化和氛围。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并支撑非正式学习,学习主体的绝大部分知识是从非正式学习中得来的。在非正式学习中重视自主、协作、交流、发现、探究等学习形式来获取、处理、加工和应用知识,是典型的建构性学习。

2.2 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

教师隐性知识较之显性知识难以被挖掘和存储,用阅读、听讲座等显性知识获取的方法无法获得隐性知识,更多的是依靠组织内的协作、交流来实现。通过讨论、交流与协作,使隐性知识现“原形”。协作与交流是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特色,虚拟学习社区跨越了时空限制,拥有各种同步、异步工具,扩展了协作与交流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例如MSN、BBS、博客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协作、交流的平台。教师在知识与经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策略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宝贵的资源,成员间通过合作与交流,不只实现学科专业知识的取长补短,更多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从而擦出灵感与智慧的火花。

2.3 知识的共享

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共享,集合、整理成员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每个学习者的应变、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虚拟学习社区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各种形式,如学习讨论区、小组合作、在线答疑等,学习者可借助各种Web2.0工具,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各种自主学习活动。

3 虚拟学习社区在SECI知识管理模式中的作用

日本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广隆(Takeuchi)提出著名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换的SECI螺旋式模型(图1)。在4种转化模式中,虚拟学习社区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3.1 社会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一个知识个体之间共同分享隐性知识,共享心智模式、技能和诀窍的过程。传统的“师传徒受”就是社会化的典型模式。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徒弟通过观察、模仿、亲身实践来实现知识的转移,是一个分享经验、形成共有思维模式和技能的过程。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视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学习形式,让学习者通过视频观察、亲身体验的方式转化和深化隐性知识。

3.2 外化模式,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外化的过程是通过比喻、类比、图像、假设或思想模型等方法把隐性知识表达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如教师通过虚拟学习社区中Blog、BBS、虚拟教研室等Web2.0技术呈现自身对专业知识、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的心得体会或实践过程。而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也为该过程提供了手段,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从想象上升到概念的过程。外化这项工作在知识管理中是难度最大的,也最具有决定性意义。

3.3 综合化模式,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综合化的过程是知识个体通过对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进行排序、增减、分类、综合,从而产生新的、更有使用价值的、更加系统化的知识的过程。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可创建并利用个人知识库、知识地图实现分散知识的分类整合。

3.4 内化模式,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它意味着在第三阶段综合化的显性知识又转化成为学习者个体的隐性知识。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通过个人知识库、知识地图及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对所获得知识、技术、程序等进行学习和揣摩,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将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同时修正、填充原有的隐性知识,有效增进个人的经验、灵感和方法、技巧。知识的内化实质上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此阶段完成后,教师又会创造出更多的隐性知识,从而以现阶段的隐性知识作为新一轮循环的起点。

总之,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阶段均能发挥其特有的数字化优势,有效支撑教师知识的建构。在Web2.0时代,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学会灵活运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各种工具、学习手段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晓明,龙炼.论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0-94,131

[2]Boetcher S, Duggan H, White N. What is a Virtual Community and Why Would You Ever Need One?[EB/OL].[2009-06-20].http://www.fullcirc.com/community/communitywhatwhy.htm

[3]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49-52

[4]马凤娟,吴鹏飞,张从善.虚拟学习社区中个体隐性知识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3):22-24

[5]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宋隽婷

第3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

摘 要: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此作出详尽分析并给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化解平台贷款风险措施。

关键词:融资平台 信贷 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信贷管理缺失等。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按照国发[2010]19号文件规定,对融资平台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潜在的信贷风险

1.承贷主体未来偿贷能力不确定,代偿性风险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一般由政府归还,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债务状况、财政还款安排、实际偿还能力等情况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尽管有的还款计划列入了地方财政预算,但经济运行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还是不可靠,而且一届政府任期5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贷款还本付息通常不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承担,存在难于归还风险。

2.贷款集中度较高。一是行业集中度高,贷款主要集中于交通行业和城建行业;二是项目贷款占比高,项目贷款占融资平台贷款较大比例;三是客户集中度高、贷款余额最大的10户融资平台占到融资平台贷款的比例较大;四是期限集中度高,5年以上融资平台贷款占融资平台贷款比例高。

3.贷款责任主体不清晰、不明确。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多采用筹资与资金使用两端分离的模式,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借款人只负责融资,地方政府项目的建设单位或主建单位才是资金使用方。信贷资金的借款方与使用方相分离,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虽是借款人,但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都不直接管理,信贷资金支付后由政府部门实际控制和支配,项目的最终受益也不属于平台公司,贷款脱离了借款人和银行的监控,银行无法监控资金流向,可能出现贷款被挪用以致无法按时偿还的风险。

4.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难以掌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实际情况。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的建设项目及还款来源都由政府决定,政府部门相对强势和银行同业竞争激烈,银行在办理此类业务的过程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一般无法提出其他信息披露要求,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地位,银行很难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银行无法掌握地方政府的融资总规模、负债规模和财政收支,难以真实全面评估地方政府还款能力,对项目贷款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金的监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管控难度较大。

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面临政策性风险。虽然大多数地方政府承诺将年度财政预算资金作为平台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并以储备土地使用权及部分国有资产作为担保抵押,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政策性较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管理政策、政府财力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生变化,银行贷款将面临政策性风险。

6.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的相对集中,加大银行信用风险隐患。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集中于中长期贷款,故未来三年是平台贷款偿还的高峰期,各地政府及融资平台将面临很大的债务偿还时点压力。

7.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多头授信。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对同一平台公司的授信虽未超过本行最高授信额度,而银行对平台公司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不清楚,存在各银行总体授信额度超过地方政府承债能力的风险,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和困难。

8.融资平台项目贷款资本金难以真实反映。平台公司在一个项目获得银行贷款后,将融入的资金作为另一个项目充当资本金,进行滚动开发。随着建设项目增多,项目配套资本金到位压力明显增大,可能存在平台公司为绕过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障碍,以种种途径套取银行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的行为,有的项目完全依赖银行信贷资金,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难以核实,这对银行的后续信贷管理将带来更多的风险隐患。

9.贷款担保存在法律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担保类贷款主要依靠人大担保、政府担保、政府相关部门担保,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财政还款文件或承诺,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以将来财政收入作为担保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保证担保。这与国家《担保法》、《预算法》规定的“地方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不得对外提供担保”的要求相背离,贷款担保存在法律风险。而且押品质价也存在风险。平台项目大多具有公益性,平台贷款的抵质押品主要是土地和收费权。随着土地价格下降压力的加大和国家对于公路等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平台贷款的抵质押品面临较大的质价下行的风险。

10.平台违规退出风险。平台贷款退出存在违规和不审慎问题,如退出类平台的经营性现金流无法覆盖贷款,部分退出类平台贷款未整改到位,贷款投向仍以政府、公益性项目为主,现金流及还款来源亦无明显变化,公司治理仍不健全等,平台退出管理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还款责任有可能会被弱化,也不利于纳入统一的债务管理和预算体系,因此会产生不可低估的风险。

11.平台重组风险。为整合优势资源增强还款能力,地方政府进行了融资平台的归并重组。但存在为规避监管目的,违规重组平台、变相举债等风险,如:通过并购、股权划拨等方式将几家平台整合为一家新公司,但债务并未落实,银行债权难以保障;以平台名单外、具有平台特征的企业进行公益性项目融资;通过国有企业进行融资,再将信贷资金交由地方财政调配使用。这些做法在规避平台贷款监管政策的同时,变相扩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间接地影响了银行平台贷款的还本付息。

12.交叉传染风险。平台贷款的风险并非孤立,而是与房地产贷款、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等重域信用风险息息相关。目前,部分平台贷款直间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抵质押变现,在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收紧、地方政府地块流拍增多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的形势下,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必然相互交织、相互传染。一旦平台贷款风险加大,融资平台的资金链就会更加紧张,融资平台就会不可避免地在融资渠道上更多地借助理财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而理财和影子银行业务结构的复杂性及风险的隐蔽性,则会进一步增加平台贷款风险。

13.贷款期限趋长风脸。贷款期限趋长致使贷款项目的真实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即使是无效工程,也可以以贷还贷,以贷还息,进而造成平台贷款风险的后置和藏匿。平台贷款的期限太长,风险未得到充分暴露。通过期限重组和化短为长的手段安排贷款偿还,其实质就是延长贷款期限,平台自身投资回报率低、还款能力弱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14.平台定性不准风险。现金流覆盖率一直是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的主要抓手,能否新增贷款和能否退出均取决于平台能否实现现金流全覆盖。当前,一些银行高估借款人经营性收入和自有资产变现价值,低估借款人负债规模,将政府补贴其他财政性资金计入现金流,通过多种方式违规测算现金流覆盖率,导致了平台贷款定性不准。违规测算现金流覆盖率,对平台风险定性不准,不仅会低估平台贷款风险,而且会降低平台贷款监管政策的执行力。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化解平台贷款风险措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尚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形势下,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面临的债务到期、平台重组和抵质押品价格波动等风险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深入推进清理规范工作。坚持化解即期风险与建设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相结合,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相结合,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细化和深化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前瞻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贷款管理、足额提取拨备,增加风险缓释措施化解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重点关注融资平台贷款管理的合规性、分类处置的有效性、统计的准确性、整改的真实性,防范措施做到合规、充足、有效、到位,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

1.严格控制增量。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平台新增贷款要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既要避免重点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又要防范融资平台假借“保续建”之名套取贷款。新增贷款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信贷审慎管理规定等要求,要统筹考虑平台公司整体偿债能力和项目本身偿还贷款本息能力,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审慎发放并科学管理。新增贷款必须是公司治理完善,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非政府担保承诺;借款人资产负债水平较低;借款人自身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的比率超过100%以上;并以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对到期平台贷款必须收回,不能展期和贷新还旧。加强信息共享,避免市场恶性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2.加快存量分类处置。对于存量平台贷款,要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实时监测项目现金流、还款资金落实情况,提早做好相关安排,分类妥善处理存量贷款的集中到期还款风险,平滑和缓释贷款风险的集中暴露。加强风险监测,切实化解到期贷款的风险,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扎实地做好平台贷款分类处置工作:对于经平台、银行、政府三方签字确认的全覆盖类贷款,不再列为平台贷款,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按商业化原则运作;对于现金流为全覆盖且拟整改为公司类贷款的,继续落实抵押担保,稳妥推进确认工作,核实一家、退出一家;对于保全分离和清理回收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整改时间表,通过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担保主体、追加合法足值抵质押品、直接收回等措施,如期完成有关工作。应密切关注退出后贷款情况,对退出类平台的合规性、风险性等情况进行检查,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发现违规退出的平台公司应及时要求银行调回平台类进行管理。

3.严格资本、拨备要求。要区分平台现金流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对平台贷款按照100%、140%、250%和300%严格计算贷款风险权重,提高资本占用成本。要重点加大对贷款风险分类准确性及其责任的督查,要确保平台贷款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均不低于一般贷款拨备水平。

4.强化问责处罚。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约束,要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发现银行存在违规发放平台贷款,接受违规担保的及在平台贷款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出现问题的贷款发放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强化沟通。继续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鉴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涉及面广、敏感度高,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强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赢得支持。

6.加强督导。加强对清查工作的督导,指引、协调银行业机构要准确理解并把握清查工作的各项政策要求,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推动平台贷款风险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7.高度重视平台重组和逃废债务问题。严格执行国发〔2010〕19号文件要求,明确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按照贷款协议约定足额偿还债务本息,避免出现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转嫁偿债责任和逃废债务等问题。对于重组平台,银行机构要密切关注债权债务关系的承接情况,特别是单一平台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多个新承贷人分别承接的,要严防由于重组造成的债权债务悬空。

8.增加合规担保。通过增加担保主体、追加土地和优质企业股权及有效收益权等合法足值抵质押品等方式,缓释平台贷款信用风险。

9.认真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规定和要求,加大对融资平台客户授信管理力度。将统一授信管理、风险限额管理、风险评价和贷款人受托支付管理等规制切实嵌入其授信制度及管理之中,重点落实好贷款人受托支付的管理要求,防止贷款被挪用。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 山西太原 030001)(责编:芝荣)

作者:刘蓉

第4篇:网上服务平台个人及单位用户管理业务指南

一、个人用户管理 办理流程图

个人在网上注册用户个人用户登录网上服务平台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业务申报 办理说明:

1、个人用户网上注册

1)持卡个人用户网上注册时,必须提供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社会保障(市民)卡卡号(9位)、手机号、用户密码、重复用户密码、短信验证码。

2)未持卡个人用户网上注册时,必须提供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手机号、用户密码、重复用户密码、短信验证码;

3)已经注册未未持卡个人用户的个人用户,在持有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前提下,可以重新注册为持卡个人用户;

2、个人用户修改密码

个人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密码修改操作,界面及操作方式同用户注册;

3、个人用户重置密码 个人用户如果忘记密码,可在网上办事大厅个人用户登录入口下方通过忘记密码链接进行密码重置;

4、个人用户重新注册

如果已注册个人用户在社保卡、劳动、社保业务系统中登记的身份证信息变更,如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变更,则必须重新在网上办事大厅中进行个人用户注册,否则将无法查询到个人的劳动、社保业务信息;

5、各提供网上个人业务的系统中已有用户的处理

对于现有各提供个人网上申报和查询服务,并转由网上服务平台承担对个人用户提供网上办事服务的系统,其中已有个人用户的,全部要求通过网上服务平台个人用户注册功能重新注册。

二、单位用户管理 办理流程图

单位经办人在网上登记单位用户单位经办人打印单位用户申请表单位经办人递交申请材料到业务窗口窗口审核材料并开通单位用户单位CA证书绑定单位业务信息查询单位业务申报 办理说明:

1、单位用户网上注册登记

网上办事大厅中单位经办人用户注册时,必须填写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单位业务经办人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手机号,然后保存和提交登记信息;

2、单位用户注册的审验

已经在网上登记的单位用户必须到分管本单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窗口、卡中心窗口或社保服务窗口进行审验,需提供的材料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每个新增单位用户的公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单位用户申请表(需列出本单位的全部单位用户,包含已审核通过的单位用户和新增的单位用户;单位用户申请表需加盖单位公章),由服务窗口人员验证申请人提交的证件后,对用户登记信息进行审核确认;需要使用数字证书进行业务申报的单位,请同时携带数字证书,由服务窗口人员进行证书的绑定;

新登记的用户在到服务窗口完成注册审核前,登录系统后,只能进入到登记信息页面编辑登记信息;

3、单位用户CA证书的绑定

单位用户可在服务窗口绑定单位用户CA证书;

已经绑定CA证书的单位用户在进行单位业务申报时,可以选择通过CA证书验证申报或者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申报;没有绑定CA证书的单位用户在进行单位业务申报时,只能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申报;

4、单位用户登录 单位用户审核通过后,即可通过单位用户帐号(即经办人公民身份号码)和密码进行登录;

5、单位用户修改密码

单位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密码、手机号修改操作,界面及操作方式类同个人用户修改密码功能;

6、单位用户重置密码

单位用户如果忘记密码,可在网上办事大厅单位用户登录入口下方通过忘记密码链接进行密码重置;

7、单位信息及单位用户的变更处理

因单位基本信息变更或人员流动需对单位用户进行变更的,单位用户必须到分管本单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窗口、卡中心窗口或社保服务窗口进行审验,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每个新增单位用户的公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单位信息变更表(需列出本单位需新增和需注销的单位用户;单位信息变更表需加盖单位公章),由服务窗口人员验证申请人提交的证件后,对登记信息进行变更处理;

8、各单位网上申报和查询的系统中已有单位用户的处理 对于现有各提供单位网上申报和查询服务,并转由网上服务平台 承担对单位用户提供网上办事服务的系统,其中已有单位用户的,全部要求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单位用户注册功能重新注册;

第5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探析

摘 要: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及发展现状,然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给银行体系信贷资产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银行、地方政府两个主要利益主体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融资平台;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4-0141-02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环境分析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的,从事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重点工作是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公用事业建设等项目中。平台融资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以地方政府为担保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运作模式如下:

1.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1)融资平台数量迅猛上升。

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四万亿刺激投资计划,其中由中央本级投资的为1.18亿元,其余则由地方政府配套实施。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资金配套的任务,各地政府积极组建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融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急剧扩张至数千,当前业内对此的估算范围在4000家到8000家左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层级也逐步向下移动。据统计有70%投融资平台集中在区县级。

(2)融资规模急剧增长。

融资规模方面,地方政府各级融资平台举债规模日益庞大。据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披露,200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仅为1.7万亿元,但是截止到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额为3万亿元;预计2011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幅巨大,发展势头猛烈。

(3)融资方式相对单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猛发展,但是融资方式却一直相对单一,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大量负债集中在商业银行。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2010年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和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占的比例。从中我们发现,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中银行信贷为主要方式,而且商业银行也把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放贷的主要客户,贷款业务中大比例的信贷资金投向了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过度集中,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警惕性。

(4)贷款偿还风险凸显。

据监管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截至2010年6月末,商业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已达7.66万亿。若将这7.6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一步划分,第一类为还款来源稳定、没有任何还款问题的贷款,第二类为需靠地方政府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贷款,第三类为存在风险、不规范的贷款,则第

一、

二、三类贷款占比分别为27%,50%,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76万亿元,而同期监管部门公布的整个银行业的拨备约为1.3万亿。还有50%的贷款依赖于土地财政收入,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大,我国土地财政收入日趋下降,债务率直逼100%警戒线。融资平台贷款质量问题以及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存在,融资平台贷款偿还风险日益凸显。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

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表现形式多样,但从本质上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一种政府关联的负债,显性或隐性以地方财力、财产作为担保,是政府间接从银行等渠道获取融资。另外,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公司信贷管理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也形成了政府融资平台信贷的各种隐性化和长期化风险,亟需引起高度关注。

(1)流动性风险:贷款规模大且期限长。

政府投融资平台有政府的支撑,商业银行对此类贷款缺乏有效控制,风险意识也相对薄弱,大量信贷资金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几乎都是中长期贷款,商业银行此类贷款短期内迅速增加,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均衡,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2)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主体责任不明确。

银行无法对政府形成硬约束,双方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无法获得政府详细的财政收支、负债状况报等相关数据,无法清楚了解平台的负债情况和还款情况,不能对贷款用途实施有效监控。而且银行之间对跨银行借贷也并无沟通机制,地方政府会利用一个项目向多家银行融资,形成“多头融资”。此外,政府融资平台责任主体模糊,大部分融资平台的管理人员同时兼具两种身份,既是政府官员又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负责人,容易造成贷款资金挪作他用,甚至在官员的职位更换期间出现违背还款诺言的风险。

(3)信用风险:还款来源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项目多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项目等,这种类型的项目特点是建设期长,因而政府融资平台占用银行资金期限较长,风险因此增大。此外,此类客户的贷款来源取决于项目未来收益现金流的稳定性和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在政府债务负担普遍呈上升趋势而财政收入呈下滑趋势,还款来源不足、还款能力不确定,也依然是滋生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

(4)法律风险:贷款担保大多不具备法律效力。

地方政府为了能通过融资平台从银行大量融资,便想尽办法向银行出具各种形式的担保函,承诺在政府指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由政府出面通过补贴等形式来还款。但是,我国《担保法》规定,地方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或者担保函不具备担保效力。因此,一旦保证不能兑现,商业银行将直接面临法律风险。

(5)政策风险:贷款行业过于集中。

政府融资平台具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其政策性风险较大。此类贷款一般投资于建设投资期限较长,风险较高的基础设施项目,受国家的产业政策、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等政策的调整变动影响较大。如:政府取消供水工程费,将造成企业无法发挥生产能力,出现政策性的经营亏损;部分收费项目的还贷期较长,尤其是道路建设项目,面临着较大的政策性风险。贷款对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贷款期限长,政策性问题极其突出。

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3.1 银行方面

(1)分类处理不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对于偿还贷款能力较强的,具有稳定的第一还款来源,发展趋势良好,抵质押品完备并且手续齐全的项目,经过一定的审查和清理,银行可继续提供贷款支持,保证其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完成。

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财政状况较为一般的项目,应经过必要的规范和清理,积极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确保贷款能够顺利收回,降低其还贷风险。

对于财政状况较差、项目前景黯淡、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重复投资、违规使用贷款资金的建设项目,则应当尽量不提供贷款,落实债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贷款回收。

(2)分拆处理“打包贷款”。

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打包贷款”,应当对贷款进行分拆处理并一一确定其所对应的项目,明确不同项目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水平。若项目存在财政状况较差、担保措施手续不全、抵质押品不完备、项目发展情况不明朗等情形,则想办法落实其他有效的担保抵押方式和安排还款日程,最大程度降低贷款风险。

(3)加强银行对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认真核实所抵押资产的价值,并设计符合法律要求的条款,加强实现对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管理。比如,设置章程规定所有抵押资产的价值都需经过社会信誉度较高的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和银行的共同评估,评估过程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并应参照当地同等资产的价值。或者要求作为抵押的土地,银行具有无条件的出售权,提高银行处置资产的权限和优先偿还权,以求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力偿还债款时商业银行自身损失的最小化。

3.2 政府方面

(1)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化。

规范融资平台责任主体。政府融资平台必须采取规范的公司或企业治理结构,政府官员不得兼任管理人员。减少乃至消除政府的行政干预,转变职能,回归服务者的本位,真正将融资平台打造为市场化的企业,减少融资平台的政府信用,强化其企业信用,弱化平台债务风险。

规范地方政府出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规定政府注入融资平台的资产形式,明确规定哪类资产才能注入投资公司。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将其下资产划拨到政府融资平台,政府注入到平台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再次作为资本金使用,各个投融资平台间不得互相担保。

(2)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

对于财政状况良好的政府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譬如股份转让、资产转让等方式,使其继续运营,即保证了贷款的收回,又保证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身的运作。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市政债券的发展,鼓励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借鉴国外“市政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地方政府的融资手段,也可以运用资产证券化等其他融资形式的安排来经营地方正如融资平台公司。这样既能扩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也能逐步缩减商业银行贷款比例,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麦克唐纳(MacDonald,S.S),银行管理(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2]?@ 朱新蓉,宋清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

[3]?@ 蔡丽平,马庆琰. “后危机时代”亟需防范政府融资平台风险[J].青海金融,2010,(1).

[4]?@ 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9).

[5] ?@唐赵必.波兰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规范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11-12.

[6]?@梁颖.浅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6篇:搭建个人网上平台

1 前言

什么是动态域名?

Internet上的域名解析一般是静态的,即一个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是静态的,长期不变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在Internet上搭建一个网站,需要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

动态域名的功能,就是实现固定域名到动态IP地址之间的解析。用户每次上网得到新的IP地址之后,安装在用户计算机里的动态域名软件就会把这个IP地址发送到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器,更新域名解析数据库。Internet上的其他人要访问这个域名的时候,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器会返回正确的IP地址给他。

因为绝大部分Internet用户上网的时候分配到的IP地址都是动态的,用传统的静态域名解析方法,用户想把自己上网的计算机做成一个有固定域名的网站,是不可能的。而有了动态域名,这个美梦就可以成真。用户可以申请一个域名,利用动态域名解析服务,把域名与自己上网的计算机绑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家里或公司里搭建自己的网站,非常方便。

2 平台

1. 基于ADSL动态IP上网用户; 2. Windows XP sp2 操作系统;

3目标

1. 建立自己的Http网站服务; 2. 建立自己的Ftp站点服务; 3. 建立自己远程桌面连接服务;

4开工

4.1 IIS安装设置

IIS是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缩写,是微软提供的Internet服务器软件,包括WEB、FTP、Mail等等服务器。

安装方法:

1. 光驱中放入操作系统安装盘;

2. “开始”“控制面版”“添加或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3. 选中“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点击“详细信息”

4. 选中所有项点击“确定”,回到Windows组件向导,点击“下一步”,开始安装,安装程序会自动从操作系统安装盘读取所需文件。 5. 安装完毕后,在 “控制面版”“管理工具”中会有一个叫“Internet 服务管理器”。双击打开:

6. 建立虚拟目录进入“虚拟目录创建向导”,录入别名(别名即你要创建的虚拟目录名称,可以自行取名)“下一步”选择网站内容的物理位置“下一步”所有东西默认即可“下一步”“完成”来完成虚拟目录的创建。

7. 也可在资源管理器中建立虚拟目录,方法:选择在建立虚拟目录的物理文件夹,点“右键”“属性““Web共享”选择“共享文件夹”填入“别名”“确定”完成虚拟目录的创建。 8. 将你网站内容发布的虚拟路径对应的物理文件夹下。

9. OK,这时你可能过IE访问你刚发布的网站了,不过只能用Localhost/别名。在局域网内部使用IP访问也会连接不上,看看吧,是防火墙的原因。 10. 进入“控制面版”安全中心“Windows防火墙”“例外”“添加端口”:

11. OK,这时你可能过IE访问你刚发布的网站了,不过只能用Localhost/别名,或在局域网内使用IP访问,还不能在外部公共上访问。 12. Ftp虚拟目录的建立和网站的虚拟目录的建立一样。

4.2 动态解析域名

1. 建立好Http、Ftp的虚拟目录后,仍然不能在外网访问,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在外网访问建立好的Http或Ftp; 2. 下载花生壳(http://)等动态域名解析的客户端软件,在本地安装,并注册帐号。

3. 在相应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商那申请一个域名(可是免费的二级域名,也可付费的顶级域名)。

4. 运行动态域名解析客户端,此时我们可能还不能在外网访问我们的网站或Ftp站点,因为有些动态域名解析客户端不能代你实现转发功能。 5. 此时,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路由器中设置转发功能。TP_Link的路由器提供此功能,其它路由器我想也会提供此功能的。进入路由器的配置页面转发规则:

其中服务端口80为Http默认端口,21为Ftp默认端口;IP地址为你本机的IP地址。为顺利开启远程桌面,可以再加一条:服务端口为3389,IP地址仍然是你的本机IP地址。

6. OK,大功告成。你可在外网使用你向动态域名解析服务商申请的域名来访问了。如:

申请的域名是http://myWeb.com Http虚拟目录别名为HttpTest Ftp虚拟目录别名为FtpTest 那么访问网站是地址为:http://myWeb.com/HttpTest/文件 访问Ftp站点时地址为:http://myWeb.com/Ftp 远程桌面连接时地址:myWeb.com

呵呵,牛吧,这下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Ftp,还能远程桌面进行远程管理了。

4.3 补充

上面所说的只是实现基本的功能罢了,还做不到很安全。为了安全可以还改进,比如配置访问权限等。

说实在,自带的Ftp是最烂的了,最不稳定的了,功能还是最弱的了,有时我们可以用第三方的一些工具,如Ftp的Serv_U等功能强大的工具。

4.4 核心总结

在实现整个功能的过程中,有三点可能容易被忽略: 1. 防火墙打开80端口和21端口; 2. 路由器设置转发功能;

3. 机器要打开“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此计算机”,并配置好远程连接的用户: 5 附录

不写了。

第7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个人课程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电子商务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很新的学科,很多人并不真正不了解:有的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电子交易,即建一个网站卖自己的产品;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只是建一个网页,做一做宣传而已。其实企业电子商务所强调的是在网络计算机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商务和服务的网上交易,还涉及从供"到"需"的整个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交易,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通过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网全面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电子商务是一门集信息技术、商务、管理、法律等多学科高度交叉运用而产生的全新的科学领域,为适应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要求学生除了主动地掌握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自觉动手将其应用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探讨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电子商务教学相结合,以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掌握这门新兴学科。其实,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商务和服务的网上交易,还涉及从供"到"需"的整个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电子商务不但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还能加快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电子商务还包括企业内部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更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利用因特网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开展 。

学这一门课程的时候,娜娜老师讲课的方法很有特点,很少老师让他那样可以把课程讲的很有激情。开始才接触这门课程,说实话,自己真的不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当老师用极其专业性的教授方式及内容,让我对这门课程点起了兴趣的火花,慢慢的开始期待周二的课程了。从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包括PPT的设计,那里面没有花俏、做作的设计,一点一滴尽显老师专业水准、老练,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虽然这门课程没有教材,但是老师总是想一些办法,在他的教学中,我们学到了更多。

接下来,是我在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老师会很实际的告诉我们很多东西,让我们好好地学习这门课程,说到了现在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很多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工作,而现在信息技术网络如此的发达,人们更加的选择利用网络为他们服务。所以,学好这门课程也是你未来择业的一个选择!记得我们的

第一次作业便是开通淘宝和拍拍网,让我们在网上学着去购物,从中我了解到了淘宝网与拍拍网购物的不同。通过在网上购物的学习,并且在老师的督促中,我们开始了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真的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受用的。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淘宝网以及其他一个相关类似的网站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以前也会时不时的在淘宝网上面买东西,可是很少会去思考它的营运模式,及它的盈利模式。以及淘宝贝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通过刘老师的讲解,不仅解开了我上面提到的疑问,更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如何在淘宝网上面开店,实现零成本的神话,我觉得开网店对于我们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也不失为一种锻炼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如果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门路,了解到市场的需求,网店,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什么太大资金的人,或是事业刚刚起步的人来说,都是补个不错的选择。 在后面的课程中,老师又教我们怎么学着在网上开店,搜索资料,怎样PS,怎样拍照等等。

上课时老师说,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效率和效益。无论是传统营销还是电子商务,其目的都是要获得利润。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信息化。创立了企业信息优势后,就要将信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学习电子商务概论的时候,学到网络支付时,可以自己开通网上银行和开通支付宝或者财付通或者快钱这样的第三方独立支付工具,尝试性得用着来进行小金额的购物;在学习网络营销的时候,可以多就自己建立的博客空间或者自己运营的独立网站进行推广;在学习物流时,可以多去了解线下的申通快递等各种物流通道。反正只要能在把书本上或者网络上接触到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就要尝试这动手去实践。这种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起你的兴趣。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整体结构,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必然涉及商务模式、支付、物流配送。但你在短短的一学期不可能对这些方面都学得很深入,必须突出重点,重点就是商务模式。同时还了解到了学习必须实践参与。光说不练也没用。要参与,比如逛逛网上书店、到论坛参与讨论、建自己的个人主页、申请博客空间、搜索网络信息、参与网上拍卖等等,在参与中体会互联网对传统商务、学习、生活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要敢想,也要敢质疑,敢提问题。电子商务行业没有永远正确的人,只有不断涌现的成功者。说不

定自己的想法是个很好的创意,有一天你可以去实现它。互联网领域成功的人,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个人课程总结

都是敢吃第一个螃蟹的人。另外,没有一成不变的商务模式,这就需要经常上网看,观察周围不断出现的新企业,边看边问自己这个网站是如何赢利的?用户群是那些?现在上网如此方便,获取这样的信息应该是轻而易举。对比传统方式和网络方式的差异,企业商务流程中哪些可以在网上实现,与传统方式比有何利弊,如企业采购、销售、促销、调研、招聘等等。对比的多了,就能慢慢体会出其中的奥妙。

总之,就我个人而言,学习电子商务,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了什么,而是你知道自己还不知道什么,以便在将来需要的时候,进一步学习。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务是应运而生,其发展必将大有作为。中国已跨入了电子商务门槛,而电子商务的发展转变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结合。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路是漫长的,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要认识到电子商务萌芽是→发展→整合→飞跃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充满信心,克服一切困难,让我们笑对电子商务大声的说“来吧,来吧,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8篇: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思考方案

个人自媒体微信平台运营思考方案

1、个人定位

既然是自媒体,(山东金斧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贡献0538-6521178)我们就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在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再来决定做什么方面的自媒体!做自媒体的核心是“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

2、提供价值

别人为什么要成为你的粉丝,为什么要拥护你,支持你,所以你必须给他们一个支持你的理由!这个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给粉丝不断的提供价值。因为你在给粉丝提供价值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于是粉丝对你心存感激,就会信赖你,从而成为你的忠实粉丝,他们就会经常来看望你,关注你!

3、擅长领域

在微信平台内设专栏,同时在日常推送的图文中也提供有价值的文案输出。和阶段性的线上培训预告。

4、内容传播

创造出来的高质量内容该如何去传播?写了很多高质量的内容,却没人来浏览,没人观看,那是因为你的内容还不为人知,我们应该把自己推广出去,前期我们需要用上我们自己能想到的推广方式尽可能的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你,当知道你的朋友达到一定数量,那么这些人也会帮你推广,前提是你的内容足够吸引人,他们会主动的转载,帮你传播!

5、持之以恒

前面的4点都能做好之后你还需要有这个品质,那就是“持之以恒”,其实这四个字是打败绝大多数自媒体人,前面几天大家都兴致勃勃的写文章,做内容,由于自己的懒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后面存活下来的人却没几个,就像卢松松,坚持了几年才有今天的成就。

6、微信公众平台的结构

内容栏目:通过文章模板的方式呈现,区分类目的更新文章内容

视频栏目:放置已经录制完成的视频课程,可以做些免费的和付费的供粉丝学习,区分类目板块来完善和美化页面。

活动专区:课程安排、活动预告、社群部落、联系方式等

7、自媒体变现方式

1、文章赞赏

2、收费课程

3、1小时约谈

4、附带产品买卖

5、平台属性所能产生的产品关联的企业推广

8、平台推广

1、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高质量是指有价值,读者能学到东西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获得很高的转载量。记住不要写负面的带有很负能量的文章,这些虽然也有很多转载量,但是得来的读者质量太低了。

2、动用所有渠道宣传你的自媒体ID,每篇文章都要带有版权信息,也可以带些自我介绍。

3、搞些小活动鼓励粉丝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自己。

4、将微信号、手机号、QQ号进行关联撰写的文章在朋友圈多发发,也可以进入同属性的群内,用小号转载并进行评价自己写的文章,吸引其他粉丝能够观看您的文章。

5、同属性平台文章的上架及论坛等板块的转载;

6、二维码推广

9、支持方

1、微信公众平台的注册申请认证;

2、板块的搭建,需要呈现的页面搭建;

3、微信公众平台整体的设计及文章的拍板;

4、社群部落的搭建及相关页面的设计;

5、策划一场爆粉活动(有一定粉丝基数);

10、同属性平台的入驻

举例:

罗辑思维推出的“得到”app,里面可以开设专栏,在我们能够长期输出高质量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开设这个一个专栏,收取会员费用,比如下面这两个截图:

订阅1年是199元,65674人订阅,核算是1300多万。流量是现成的,主要是文章质量!当然还有很多方式可以操作!

第9篇:创新创效管理平台

平台简介:

通用部分,建立学习库模块,展示创新创效相关的学习资料及成功经验;建立宣传模块,对创新创效管理平台所取得的成果及重要工作任务进行宣传。创新部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全流程出发,搭建创意库模块、方案孵化模块和项目管理模块,实现创新项目全过程管理。同时,针对生活工作的日常问题,搭建智力众筹模块,从生活小事激发大家创新积极性。创效部分,搭建技术分享模块和答疑解惑模块,加强技术沟通交流,提升工作效率。创新创效管理平台的激励机制为对个人进行积分考核,大型创新工作与部门绩效挂钩。

平台具体介绍:

一、 通用部分:

1. 学习模块

推送创新创效相关学习资料及其他公司或高校可借鉴且具有典型性的优秀创新创效模板等内容,增长成员见识,建立创新创效能力提升窗口。 2. 宣传模块

构建与外网相连的宣传模块,将成员创新创效成果进行多形式(文字、图片、视频、幻灯片等)展示,促进公司创新创效成果的推广。

二、 创新部分:

(一) 创新项目

1. 创意库模块

创意库用于收集成员的各种类型的创意(成熟的、天马行空的、灵光一现的),创意库模块可联系到员工手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该功能),随时随地记录创意、完善创意。为了方便管理,成员可根据自己所提创意内容提前选择分类。所有成员都可以浏览创意库,并对自己觉得可行或者感兴趣的创意点赞。根据成员的点赞情况对创意库进行分库:所有的提出的创意首先都存放在种子库,当点赞达到一定数量则进入潜力库;相关专业管理员对进入潜力库的创意进行评估,筛选合适的创意进入实施库。

库内信息整合:管理员负责对实施库和潜力库部分可以合并的创意点进行整合,将实施库中的小创意的整合为大创意点,争取做出标杆项目;将潜力库创意点升级为实施库创意点。

激励机制:提出创意和对创意进行评价均可获得对应积分,进入不同的库即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积分。 2. 方案孵化模块

对实施库创意根据创意分类(保证每类创意均衡推进)分批投入方案孵化模块,创意人可在自己的系统中打开方案孵化模块,在规定日期内制定项目方案,方案内容至少需包含:项目背景、项目内容、创新点(主要技术创新点和难点)、资源需求(项目人员、资金预算、数据资料等),制定进度计划。 3. 项目管理模块

对提交的方案进行审核,审核过关的方案进入专家(领导)评审。审核过关的方案下放到对应部门,以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为牵头部门,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的部门为协调部门,将项目完成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入选即可有奖励,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分级考核,前提是不影响部门正常工作的鼓励性考核)。在项目管理模块中对项目进行阶段管控,负责人需在规定时间阶段提交简要阶段工作汇报,必要时需提交详细工作阶段性总结以支撑之后的项目进程。

激励机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个人也可获得对应积分。

注:若为个人项目,不对部门进行考核,原则上前期不提供资金支持,仅根据完成情况对个人进行后期的资金奖励。

(二) 日常创新:

智力众筹模块:链接青创联盟等平台,将创客积分纳入平台的个人积分。同时,可使金点子平台更加开放。对于选择出来进入讨论的金点子直接通过平台提出解决方案,管理员可直接对方案进行删除和合并,节约资源整理的时间,然后对整理后方案直接进入投票,降低编辑成本。

三、 创效部分(论坛式)

1. 技术分享模块

成员可对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小技巧、新方法等在技术分享模块进行分享,获得积分。根据所提小技巧、新方法的大众反应也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加分。

2. 答疑解惑模块

成员可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在答疑解惑模块中提出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有相关经验的成员可进行问题解答,获取积分;其他成员之间也可相互讨论、请教,提供答案,但积分仅能由答题者获得。所提解答方案根据大众反应还可获得相应积分加分。

四、 激励机制

给积分设定一个基础值,对于达到基础值得成员即可获得少量的资金奖励。针对积分前10名,根据名次进行相应的表彰(若都没有达到基础值,则只表彰前10名)。

部门主要根据创新项目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创新项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

上一篇:学期末学生评语初中下一篇:网格员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