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农业节水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粮食主产区农户生态友好型生产行为研究与政策分析

摘要:我国农业生产对资源过度消耗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能源耗竭,人口剧增,水、大气、土壤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粗放型、消耗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亟需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生态友好型农业则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农户为研究主体,以分析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和相关的政府补贴政策为重点,运用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通过宏观把握和微观调研,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生态友好型粮食种植行为和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评价,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我国农业补偿路径,从而激励农户进行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高产、高效、高质,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最终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思路为“研究背景—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结论建议”。具体为:首先对研究基本理论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形成本论文理论基础;其次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及相关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包括粮食产量、农业生产要素消耗、农户生产要素利用行为、生产要素转化效率、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把握本论文的分析环境;然后提出生态友好型农业内涵及发展现状,从农户视角评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效果;接着分析农户进行生态友好型粮食种植行为及影响因素,并确定关键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实证基础;然后结合上述研究,评价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现状及效果;再次结合发达国家农业激励政策经验,构建我国促进“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生态友好型农业补偿路径;最后提炼结论并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相对较高,农业生产要素消耗过量,利用效率较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升高,已实现“十二连增”,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成为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自1993年以来粮食主产区主要农业生产要素(化肥、农药及农用薄膜)消耗量逐年增加,2012年粮食主产区农户农业生产要素认知度较低,且各粮食主产省份生产要素转化效率均较低,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2)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自1993年以来不断增长,但与城镇居民收入仍差距较大,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然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区域差异不大,经济因素成为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于种粮收益相对不高,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种植业总产值与养殖业总产值比值不断下降。(3)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是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基本途径。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在监督和激励作用下,通过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应用,能节能增效,降低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农业。目前国家已推广的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主要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作物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和农药污染控制技术。其中水土保持技术是我国政府目前重点推广实施的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4)粮食主产区农户采纳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比例较低,2015年农户认知水平有所改善,但仍然不高,农业生产要素效率也较低。即使农户对生态友好型生产技术认知水平和采纳意愿均较高,真正应用与实践的人数比例也较低。很多农户均不能恰当的施用农业生产要素。以山东省小麦生产为例,受访农户平均技术效率仅为0.69,84.8%的受访农户小麦生产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5)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认知及采纳态度是影响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采纳决策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技术认知和采纳态度对采纳决策影响最大,环保法律法规、风险类型、农业生产技术认知、采纳态度、土壤肥力、农业技术培训、农业保险、与其他农户交流情况、农业生产组织对农户采纳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仅有农业资金可获得性对采纳决策有显著负影响,不同的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具体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异。(6)政府政策和农业生产预期收入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户进行生态友好型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经调研显示,对国家政策的满意度(41.5%)和经济收益(48.2%)是粮食主产区农户采纳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进行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对其种粮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种粮意愿的提高对其扩大种粮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扩大种粮规模的主要原因为政府的政策激励作用。经过不同模型识别分析,政府政策和农业生产预期收入是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7)市场需求对农户进行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有拉动作用。如果与普通大米同等价格(假设3元/公斤)消费者还是更愿意买生态友好型大米,通过log-logit分析消费者对生态友好型大米具有购买意愿,平均支付价格为3.344元/公斤。(8)我国农业补贴力度(尤其环保补贴)相对较小,补贴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虽然自2004年各项补贴政策出台,补贴金额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补贴力度仍相对较小,尤其环保相关的补贴或一般服务支持补贴力度和范围均更加不足,相关补贴机制有待完善。(9)农业补贴未显著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施用量,补贴标准根据帕累托最优评定。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农业补贴没有显著增加农业生产要素(以化肥为例)的施用量,根据帕累托最优和外部性理论,粮食主销区要向粮食主产区进行正外部性补偿,粮食主产区补贴金额为1789亿元达到帕累托区域最优。(10)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我国与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相关的农业补偿政策体系。对重点农产品进行价格支持,并以挂钩的直接补贴为主,逐步将农业补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价格支持与直接补贴结合、生产者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结合、挂钩补贴和脱钩补贴结合、使之形成有机整体,相辅相成、衔接互补。通过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界定生态友好型农业内涵,转变生产方式,进一步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2)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尤其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认知。(3)加强环保和食品安全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户农业面源污染认知,增加其正确施用农业生产要素的意愿。(4)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5)完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户收入预期和种粮积极性。(6)加大粮食补贴力度,进一步健全粮食补贴体系。(7)发挥农业补贴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8)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9)增加农业新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10)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户;粮食安全;生态友好型农业;环境污染;农业补贴

学科专业:食品贸易与文化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2.1 粮食安全的国内形势

1.2.2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户种粮行为相关研究

1.2.3 粮食补贴政策

1.2.4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相关研究

1.2.5 生态友好型农业内涵研究

1.2.6 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1.2.7 农户采纳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研究

1.2.8 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生态补偿研究

1.2.9 对相关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粮食安全

2.1.2 农业补贴

2.1.3 农户

2.1.4 生态友好型农业

2.1.5 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

2.1.6 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

2.2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3 研究理论框架

第三章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户行为研究

3.1 粮食主产区自然概况

3.2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3.2.1 粮食主产区主产县划分

3.2.2 1993-2013 年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变动

3.2.3 1993-2013 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变动

3.2.4 1993-2013 年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变动

3.3 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要素消耗

3.3.1 1993-2013 年粮食主产区化肥消耗量

3.3.2 1993-2013 年粮食主产区农药消耗量

3.3.3 1993-2013 年粮食主产区农业薄膜消耗量

3.4 2012 年粮食主产区农户生产行为分析

3.4.1 调研地点与数据获得

3.4.2 粮食主产区受访农户自身特征

3.4.3 2012 年粮食主产区农户环境降级认知

3.4.4 2012 年粮食主产区农户施药行为

3.4.5 2012 年粮食主产区农户化肥施用及废弃农膜处理行为

3.5 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要素转化效率

3.5.1 数据收集

3.5.2 指标选择和模型阐述

3.5.3 粮食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DEA分析

3.5.4 粮食生产要素Malmquist指数分析

3.6 粮食生产大省农业生产要素转化效率

3.6.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3.6.2 粮食生产要素技术效率分析

3.6.3 粮食生产要素的Malmquist指数分析

3.6.4 各省粮食生产要素残余情况

3.6.5 粮食生产要素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

3.7 1993-2013 年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及结构变动

3.7.1 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3.7.2 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结构

3.7.3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区域差异

3.7.4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结构聚类

3.8 粮食主产区农户生产行为对农业收入影响

3.9 主产区农业产业结构及影响因素

3.9.1 粮食主产区结构变化

3.9.2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3.9.3 模型设定

3.9.4 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3.9.5 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10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综合影响因素

3.10.1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3.10.2 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3.10.3 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及效果评价

4.1 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

4.2 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概述

4.3 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4.4 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推广效果

4.4.1 调研地点与数据获得

4.4.2 粮食主产区受访农户自身特征

4.4.3 2015 年粮食主产区农户环境降级认知

4.4.4 2015 年粮食主产区农户施药行为

4.4.5 2015 年粮食主产区农户化肥施用及废弃农膜处理行为

4.4.6 2015 年粮食出产区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采纳实践

4.5 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利用效率评价

4.5.1 指标选择与模型阐述

4.5.2 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DEA分析

4.5.3 小麦生产交叉效率分析

4.5.4 小麦生产的经济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生态友好型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5.1 农户生态友好型生产技术采纳决策影响因素

5.1.1 受访农户特征信息

5.1.2 模型理论与假设

5.1.3 Logit模型结果

5.2 关键生态友好型生产技术采纳决策影响因素

5.2.1 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5.2.2 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5.3 粮食主产区农户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与种粮意愿描述分析

5.4 粮食主产区农户种粮意愿Logit分析

5.4.1 研究假设与变量说明

5.4.2 模型构建

5.4.3 Logit模型估计结果

5.5 农户种粮决策行为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5.5.1 研究假设

5.5.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5.3 模型结果

5.6 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的市场驱动分析

5.6.1 数据来源

5.6.2 消费者基本特征、环境认知及支付意愿

5.6.3 Log-logit模型结果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政策分析及标准评价

6.1 粮食主产区农业支持政策评价

6.1.1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6.1.2 粮食补贴政策

6.1.3 产粮大县财政奖励政策

6.1.4 农业环保补贴

6.1.5 一般支持服务措施(环保相关)

6.1.6 农业补贴政策绩效评价及问题讨论

6.2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以化肥为例)

6.2.1 化肥需求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6.2.2 农业补贴对化肥需求的面板数据分析(以小麦为例)

6.3 基于帕累托最优的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补贴标准

6.3.1 帕累托最优

6.3.2 外部性

6.3.3 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的帕累托最优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促进农户生态友好型生产政策设计及国际经验启示

7.1 美国

7.2 欧盟

7.3 日本

7.4 韩国

7.5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特点与经验

7.6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经验对我国启示

7.7 我国农业补贴路径构建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相关政策建议

8.3 展望

8.3.1 研究不足之处

8.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一

附录B: 调查问卷二

附录C: 调查问卷三

上一篇:反洗钱法律问题论文提纲下一篇:急诊护士护理情况探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