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规划保护规划(精选8篇)
一、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全县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封山育林与发展农村新能源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发展养殖相结合,重点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实用技术。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科学安排整治措施和建设内容的同时,依法对资源和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5、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的技术水平。
6、坚持政府支持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乡镇政府要在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的同时,要通过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充分调动群众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建设稳步推进。
三、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坚持走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生态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环境意识,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环保管理水平,加大环保投入,集中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趋势得到扭转,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建设等,促进XX县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近期目标到2010年,坚决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开始减缓,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得到遏制并有所改善,种类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重点抓好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乡的建设,全县60%的乡镇基本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三)远期目标到2030年,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全县80%的乡镇实现良性循环。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为保护便江、注江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实现区内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12月13日,根据XX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94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的《XX县便江、注江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和郴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议XX县、苏仙区政府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函》(郴环函[2001]05号),县政府决定建立便江、注江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生态建设,规划,绩效,评估
1 引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而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生态示范区创建包括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创建,形成了完善的建设指标体系,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是指导生态县、生态市创建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的组织实施是创建成败的关键,因此,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成为生态创建的必要环节,不仅是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客观需要,也是完善现有规划制度,规范规划程序,提高规划科学性、有效性和规划决策水平的必然要求。
2 评估意义及原则
检验规划实施效果,围绕既定规划方案开展实施进度调查,重点就规划近期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措施的执行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开展规划实施的影响评价,评估规划实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果,特别是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作用、效益和长远影响。
改进规划促发展,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规划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相一致,明确规划是否需要调整或者修编。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持续实施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以评估促改进,以评估促发展,推动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
(1)一致性原则。评估强调与《规划》的一致性,紧密围绕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进行评估。
(2)全面性原则。对规划近期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3)重点性原则。在遵循全面性的前提下,重点评估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重点工程的实施情况和成效分析。
(3)准确性原则。评估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准确统计有关数据,科学分析评价成效。
3 评估内容
3.1 评估规划实施意义
“十一五”规划使生态文明实现了从理念走向实践创新[1],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分析以生态市(县、区)创建为载体,如何贯彻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方针,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如何破解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协调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阐明生态创建对保障、促进、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积极影响,突出生态创建不断深化发展认识、提升执政水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
3.2 分析规划实施措施
总结生态市(县、区)建设的组织筹划、部署启动和全面实施情况;回顾规划编制、评审、颁布实施情况,概述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战略定位、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介绍规划部署、组织推进、建章立制、加大投入、深入宣传等创建措施,充分反映整个创建过程。重点突出生态创建的政策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社会保障。
3.3 评估规划执行情况
根据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主要内容,通过现场调研、资料审阅、公众调查等方式,从规划总体目标实现情况(包括建设指标体系)、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情况、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能力保障体系建设[2]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评估,详细评述目标实现情况,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资金投入及实施成效,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规划目标实现率、项目执行率及实施效果,形成评估结论。
3.4 明晰规划实施存在问题
分析指出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关规划实施进程,规划实施主体履职及规划编制等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新时期新要求,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持续实施和中远期目标的实现。
3.5 评估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列表说明规划近期已建项目的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内容、资金投入和来源、建设周期、实施效果、承担单位,并注明规划项目、规划外项目以及未执行项目(未执行项目要说明未实施原因)。论证规划项目变更的必要性和效果,列表分析比对项目变更前后的实施效益。梳理汇总规划中远期项目以及规划外的待建项目,列出明细表,必要的话可进一步提出项目实施计划表,以提高规划项目的执行率。
4 评估技术路线
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路线见图1。
5 科学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5.1 量化评估
从目标值、工作量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量化评估建设指标,对各项规划任务、重点项目与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5.2 明确考量标准
约束性项目执行率≥85%,参考性指标项目执行率≥80%,属规划实施良好;70%≤约束性指标项目执行率<85%,65%≤参考性指标项目执行率<80%,属规划实施一般,要求说明规划项目未实施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规划实施项目及措施;约束性和参考性指标项目执行率分别<70%和<65%的,属规划实施较差,要求对原规划进行修编,并提出规划修编具体建议。
5.3 规范编制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规范编制《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是客观反映生态示范区创建绩效的重要环节,建议由具有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来承担评估报告的编制。评估报告必须逐一阐述现行规划的主要内容,总结现状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梳理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偏差,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以及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下一阶段规划实施意见或规划修改建议。
5.4 组织专家评审
专门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结合生态市(县、区)建设省级技术评估,由省评估组专家进行评估报告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评估报告,指导规划的持续实施和中远期规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文雯.五年看转变谋划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二生态文明:从理念走向实践创新[EB/OL].[2011-12-01].http://www.mep.gov.cn/.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规划;规划体系
20世纪60年代,德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主要和德国的环保措施以及环保政策相关,正是这些政策的制定促进了环保工作的普及和发展。当然,环保问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逐渐成为大家公认的准则。德国就环保问题制定了三个方面的原则,即赔偿原则、预防原则以及合作原则。其中,赔偿原则指的是,清除环境污染所花的费用。对于那些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应该对他们按照赔偿原则进行处理,让他们消除出现的污染。而预防原则指的是,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够避免污染的产生。合作原则指的是,社会力量之间相互合作,采取措施解决环保问题。这三条措施缺一不可,所以相关人员应该根据这几项原则进行环保工作。
一、德国先进的空间规划体系
在德国,作为生态和环境保护手段的空间规划体系主要涉及到六个层次,即欧盟层面、联邦层面、联邦州层面、区域层面、城镇层面以及建筑设计层面,其中分别涉及到国际组织部、联邦土地规划部、州规划部、区域规划部、市建设局以及建筑师。就欧洲层面而言,空间规划主要是国家质检通过欧盟等国际组织相互合作。相比之下,对于德国联邦层面而言,空间规划就是通过制定联邦规划法,对空间进行规划。通过这种全国性的规划,空间规划可以促进生态和环保手段的完善。当然,越到下一层次,空间规划就越具体,比如各州的空间规划以及城镇规划甚至涉及到具体的发展方面。通过实施区域规划,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给城镇规划的制订带来一定的帮助。一般说来,区域规划需要考虑到区域行政手段和社会经济联系。其中,就区域规划的具体内容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区域土地规划的目标、跨区域的关系和空间规划、为城镇规划服务的区域建设以及跨区域的专业规划。当然,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人口流动因素和其他因素。
除了相关技术措施之外,空间规划手段同样是德国环保手段的一部分。第一,需要对单一领域进行专门的规划,对于不同的领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规划措施。通过对区域间的规划进行协调,可以从较大程度上实现综合规划目标。第二,政府還应该制定规划原则,因为空间规划设计的层次和内容较多,只有通过原则的设立,才能够对环保问题加以规范。第三,根据环保目标进行空间规划。由于空间规划的复杂性,使得空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变化,这就需要根据环保目标进行规划,确保规划的大致方向。第四,对该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比如说,要对某市的飞机场进行扩建,就需要像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申请。申请文件中必须包含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这样才可以知道扩建飞机场会给环境带来多大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生态和环境保护手段的空间规划策略是多方面的。
二、德国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空间规划对于生态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要。对于城镇规划而言,土地矛盾是其中一个标志,也就是说,城市中心区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都有着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一点,我们从城市的地价就可以看出。不过,仔细来看,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工业用地降低了城市生态功能
工业用地的需求增加,这事实上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工业用地的分布却会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在德国,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并不像中国这么大,乡镇的相关设施同样十分完善,并且环境较为优美,使得很多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乡村地区,这样就会加剧城市生态目标的冲突问题。
2、城市中心区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很多商业区、学校以及医院等都会在城市建立。但是由于城市用地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在城市用地的利用方面存在矛盾。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城市发展和交通之间的问题。由于城市中心区的特殊性,使许多人都聚集到城市中来,在生产生活中给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3、空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成本
由于不同的区位对于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意义。如果人们想在城市中心地带新建一些建筑,就会面临着昂贵的地价。当然,由于城市的规划使得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三、我国的空间规划从中得到的启示
由于德国经历了工业化发展时期,并在发现污染之后才去了治理和预防的措施,这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改变传统的环境保护措施,采取预防为主的政策。以往的环保方式通常是先出现环境问题在进行治理,事实上,这样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通过预防为主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污染问题的出现。第二,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政府颁布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规则,必须得到遵守。第三,发挥空间规划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了真正发挥空间规划的作用,相关部门还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价。第四,将休闲、居住、交通以及自然保护等纳入到规划范围,使规划形成完整体系。由于空间规划本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所以必须尽可能完善。
四、结语
空间规划对于生态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要。城市中心区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都有着一定的区位优势。由于空间规划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工业用地降低了城市生态功能、城市中心区给环境带来了压力以及空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成本。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第一,改变传统的环境保护措施,采取预防为主的政策。第二,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第三,发挥空间规划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将休闲、居住、交通以及自然保护等纳入到规划范围,使规划形成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孟广文,等.城市生态学导向的空间发展规划及其问题[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化工和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等学校开展“三绿”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开设本门课程使高等学校学生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高校学生提高环境意识,并作为一颗绿色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成为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总体教学基本要求
1、对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较系统的了解,对环境问题、环境意识、生态平衡与生态环境保护有较深入的理解。
2、人类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和自然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其中起根本作用的也是最迫切的是全人类的觉醒和一致行动。从而进一步认识在高等学校开设这门课的作用和意义。
3、把握好生态环境基本知识:大气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健康、清洁生产、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法与环境执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八大制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环境安全等的相关内容,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组织好教学。
三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内外名牌大学都很重视环境教育,分别开设《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学导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等。
2、历年“4·22”世界地球日,就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马里兰州大学等上百所大学联合发起,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而掀起全美声势浩大的活动,最后得到全世界的响应,并将每年的“4·22”定为世界地球日,可见环境教育课的重大意义。
3、加拿大、荷兰等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环境教育都开展得很好,这些国家的政府和高校与中国教育部或国家环保总局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召开多次国际环境教育会议。其中荷兰Van Hall In Stitute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许多高校建立国际环境教育合作基金,帮助中国高校开展环境教育,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
4、中国清华大学通过多年开设环境教育课,开展“三绿教育”活动,倡议“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在全国得到响应。
从以上事例看出在高校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这类课程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上所起的作用。
四课程建设规划
1、总体目标
按精品课的标准和评估体系要求,三年内争取达到省级精品课水平。
2、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网络教学
(1)将现有CAI课件作进一步改造之后实现与网络链接
(2)创造条件建立学习网站,加快“ISI”工程建设
(3)充分利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现有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为承接省重点科技项目获取更高层次的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
(4)CAI课件或“ISI”工程学习网站网上交流上档次、上水平,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方面独树一帜。
3、课程特色建设方向
(1)教学与科普相结合的创意、专业与媒体相结合的形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 内容是本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课题。
(2)将“三绿教育”贯穿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即用绿色教育思想培育人,用绿色科技陶冶人,用绿色校园感化人。
(3)把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环境意识的提高,作为本门课程教学教育的归宿
4、预期成果
(1)制作“ISI”工程学习网站一部
(2)完成CAI课件改造制作一部
(3)课程组撰写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论文5~8篇
(4)课程组撰写有质量的科技论文5~10篇
(5)完成科技鉴定或专利2~3项
(6)现用教材再版,再次列入教育部全国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5、全面制定把本门课建设成精品课的实施计划
治理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能够对现有生产矿山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监测性的工作就需要矿山产生的废渣、矿石还有废石等等进行环境的影响性评估,尽量减少因为大气的悬浮物造成的污染现象。严格的监督相关煤矿企业在废水、废液还有废气的排放方面需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如果是露天的开采就需要极大的进行剥离开采制度的使用,强化对一些危险性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及治理工作,如果出现了一些巷道,就需要做好回填工作,已经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也需要做好更加全面的治理,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对地下的水资源进行保护[2]。
2.2矿山土地的复垦以及生态建设
首先,土地的复垦技术。这项技术需要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因地制宜,并且按照复垦的基本条件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复垦的植被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经济效益要高,另一方面是生态效益也要突出。土地的复垦能够对采空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例如,地面的沉陷以及排土场还有闭坑露天的采伐,这些对于矿山当地环境的改善都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还能够更好的恢复土地的完整性,强化对土地复垦工作的研究,让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够让矿区的环境得到更为全面性的恢复,保持土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3]。其次,对露天煤矿的复垦方式研究。在露天的煤矿复垦背景下需要对不同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农业资源的类型,例如,抚顺的西露矿,阜新海州矿等等。我国很多大型的露天煤矿都是处于东北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不是非常大,但是也会有较多的蒸发,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极大的阻碍了生态的发展。这些地区复垦的方向基本是使用有利形势的建设用地进行水产养殖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等等,林业用地以及娱乐场所用地也可以建设,形成一个生态工程的多种利用形式。生态在重建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地带进行恢复,不能出现类似的煤矿开发活动[4]。
2.3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坚持让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并且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让管理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监督,制定环境影响和评价报告的制度。开展矿山生态的环境保护以及评价性工作,要有重点的区域还有地区,强化矿区的有效性规划以及管理,让地质灾害的评估更加有效和依法的进行。做好矿山的环境检测以及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避免在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再出现其他的灾害,对于灾害及时的预防,一旦发生分析性质,做好治理措施。矿山土地的复垦力度也需要强化,让耕地和建设用地保持平衡,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的活动,让矿区的走向综合性治理的方向上,强化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措施,严禁有毒的物质被排放到空气当中,强化废水中资源的有效使用[5]。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治理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措施之下还需要实施更为清洁性的生产策略,不断的降低污染的发生,尤其是对生产设计进行改进,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出更加清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存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避免出现生产和服务的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赵文廷.矿山对生态环境的“黑洞与白洞”效应假说[J].四川地质学报,,14(3):325~327.
[2]王楷.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5(18):164.
[3]李海东,沈渭寿,卞正富等.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与监管[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32(3):345~350.
[4]张源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治理法律制度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4(6):177,178.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建设“强富美高”新xx的关键时期。为编制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务实为导向,树立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深入开展前期研究,广泛进行实地调查,精准总结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问题和突出短板,明确“十四五”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构建导向鲜明、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引领。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开展“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全面梳理规划目标指标、任务措施完成情况,总结分析规划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综合处牵头,市环科院负责编制工作,各处室、直属单位、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二)开展重点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编制。针对当前全市突出环境问题和重点工作任务,设立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温室气体减排,环境风险管控等方面xx个专题专项。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的有益经验和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本领域“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指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于2020年x月底前完成。(相关处室、直属单位牵头,市环科院负责编制工作,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三)编制各板块“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应结合各区域实际,按照各板块工作安排,与局业务处室充分对接,牵头编制各板块“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于2020年x月底前完成。(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负责)
(四)编制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汇总集成各专题研究及专项规划成果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编制xx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编制要在落实国家和省约束性、预期性指标的同时,结合xx实际,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实施部署,准确把握“十四五”xx发展趋势,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结合20xx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的总体要求,提出“十四五”xx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等。(综合处牵头,市环科院负责编制工作,各处室、直属单位、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五)建立“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库。各专项规划应围绕“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谋划筛选一批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带动引领作用大、对实现规划目标支撑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形成“十四五”污染治理、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库。xx新区、各区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应明确建立区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综合处牵头,各处室、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直属单位负责)
(六)做好相关规划衔接。加强与国家和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接,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要求,确保目标指标的协同一致。加强与市发改、工信、规划资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城管、绿化园林、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与市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有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划中。(综合处牵头,市环科院负责,各处室、直属单位、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三、进度安排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总体分为全面启动、重点专题研究及专项规划编制、规划文本起草、规划修改完善和审核报批等五个阶段。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9年x月-xx月)。根据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开展前期研究,筛选重点研究专题及专项规划清单。
(二)专题专项与各区规划编制(2020年x月-x月)。x月底前,形成重点专题研究成果及专项规划成果。根据重点专题研究成果,汇总形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思路》。各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初稿应于x月底前完成。
(三)规划文本起草(2020年x月-xx月)。在局官网上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xx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本,x月底前形成规划大纲,xx月底前形成规划文本初稿,xx月底前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规划修改完善(2020年xx月-2021年x月)。广泛征求市相关部门和xx新区、各区对规划的修改意见、建议。根据相关修改意见和建议,结合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要求,以及市“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成果,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完善,组织开展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
(五)规划审核报批。根据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进程要求,按程序报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经市政府审批后,正式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面广、任务重、要求高,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派出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综合处,负责协调、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相关处室、各派出局、直属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安排,密切协调配合,强化信息共享,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运行顺畅的工作体系。综合处负责规划编制总牵头,强化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市环科院负责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牵头推动专题专项编制,落实专人负责,主动对接并协助市环科院完成规划编制。
(三)突出改革创新。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提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加强系统分析,深化研究论证,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创新表达方式,提高可读性,确保做到贯彻中央精神、落实省部署、符合xx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反映群众意愿,高质量完成好规划编制任务。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的区域。它能够直接或间接改良生态环境, 改善人地关系, 包括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提供农林产品等, 在保障区域或城市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各类城乡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挤占了原本的城乡生态空间, 使得生态空间总量日趋减少, 城乡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 如何正确处理城乡建设用地与生态空间的用地需求矛盾, 妥善保护好区域内生态空间, 有效发挥城乡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服务功能, 是保持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2 吉泰走廊区域生态空间现状分析
吉泰走廊区域位于吉安市中部, 范围包括三县四区 (吉州区、青原区、井开区、庐陵新区、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 下辖的8个街道、29个乡镇、6个工业园区, 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 是吉安市乃至江西省发展基础较好, 经济聚集度较高, 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
2.1 生态本底良好, 自然山水架构犹存
吉泰走廊区域生态资源较为丰富, 大型的山体如大东山、青原山、天玉山、慈航山等分布与区域外围, 赣江及其众多支流纵横其间。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开发, 但区域内由大型山体、水系构成的“群山环峙、八水汇江”的自然山水架构仍然基本保持完整。
2.2 城乡建设较快, 生态空间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
吉泰走廊区域位于吉泰盆地中部, 是吉安市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经济建设发展较快, 各类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占用了不少生态用地, 使得区域生态空间总量逐年减少。
2.3 区域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生态空间破碎度加剧
随着区域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 铁路、公路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 也无形中打断了生态系统之间原有的生态联系, 将原有连续、完整的自然生态空间切割为一个个“生态孤岛”, 阻碍了动植物的流动、迁徙, 影响了生态过程的延续。
2.4 区域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的下降主要源于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使得生态系统自身结构的失稳, 从而影响生态过程的完成, 使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受限。比如对林地粗放式的经营管理, 使得森林资源“四多四少” (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低产林多、高效林少) , 森林结构不合理, 综合效能较低;农业生产中过度施用农药、化肥, 使得耕地地力下降的同时, 形成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的无序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污染等等。
3 区域生态空间保护规划思路
从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吉泰走廊区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区域生态空间的保护关键在于如何保障区域拥有足够的生态空间数量, 如何建立与资源相匹配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如何落实数量需求与固化生态安全格局。为此, 规划重点从确保区域生态空间用地总量、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空间管控着手, 对生态空间进行整体保护。
3.1 测算区域生态用地最小需求, 确保区域生态空间总量
生态空间是生态系统的载体, 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与平衡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生态空间。由于目前吉安市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 吉泰走廊作为吉安市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城镇化速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这也意味着城乡建设用地将持续增加, 与之的相应地生态用地将持续减少。
为了协调城乡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需求矛盾, 规划通过碳氧平衡法对2030年吉泰走廊区域生态用地的最小需求进行测算, 以确定生态空间的合理总量。测算结果表明, 2030年吉泰走廊区域内生态用地总面积应不少于2455.67平方公里, 占区域总面积的83%;可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不得大于505.33平方公里, 占区域总面积的17%。
3.2 优化区域生态空间体系结构,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区域内大型的自然山水是区域生态空间体系的基础, 是保持区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规划依托区域现存的自然山水架构, 按照“斑块-廊道-基质”的布局模式, 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层面对区域内各类生态要素结构布局进行整合、优化, 加强城区内外部生态联系, 区域生态实现区域与城区生态系统一体化, 从而形成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区域的层面, 优化已有的自然山水架构, 形成“六山、九水、三带、多廊”的生态空间体系一级结构。具体包括保护六片大型自然山体斑块 (大东山、文峰山-嵩华山-三尖峰、天玉山-青原山、西垅山-娑罗山-真华山、慈航山-玉华山、天平山-金子山) , 作为区域的“生态源”;依托赣江及其支流水系和区域主要交通设施 (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 构建生态廊道, 连接区域主要生态空间要素, 加强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利用林地、农田、水系构筑生态绿化隔离带, 将区域内主要的人工干扰斑块—城市控制在一定空间地域内, 避免其连片发展、无序蔓延, 给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城市作为区域内大型的人工斑块, 既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因其组分多样, 结构复杂而自成体系。从整个区域的角度来看, 城市是区域生态的主要干扰源,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区域生态而言至关重要。而保持城市生态稳定的关键是加强城市的绿地生态建设, 并将城市绿地系统与区域生态空间体系相结合, 实现区域-城区生态一体化。为此在城市层面, 规划保留城区内残留的自然斑块作为生态“踏脚石”, 利用城区水系、道路构建生态廊道, 连接城区外部的开敞生态空间, 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城区生态空间体系, 创建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与宜居的人居环境。
3.3 分区管控与建设引导, 促进生态保护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为了有效保护区域生态资源, 确保区域生态空间总量需求, 固化区域生态空间格局, 规划将整个吉泰走廊区域范围划分为生态红线区、生态控制区与城镇发展区。
生态红线区是为了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划定的需要受到最为严格保护的区域, 是不可突破的底线空间, 包括相关法规要求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要素 (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 ;区域高敏感生态空间要素 (重要河流、重要山体等) 以及构建区域生态空间体系的结构性要素 (大型生态斑块、重要生态廊道等) , 共2094平方公里, 占吉泰走廊区域总面积的70.7%。城镇发展区是为城镇未来发展预留, 并依据吉泰走廊区域范围内已批或在编的各类法定规划进行明确的, 不突破生态底线的合法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 共362平方公里, 占吉泰走廊区域面积的总12.2%。生态控制区是生态红线区与城镇发展区之间的缓冲地带, 主要包括一般农地、商品林、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各类重要生态空间的缓冲区, 以及目前尚未利用的自然保留地等, 共505平方公里, 占吉泰走廊区域面积的17.1%。
由生态红线区与生态控制区组成的生态空间总面积为2599平方公里, 占区域总面积的87.7%, 超过区域生态空间总量的最小需求。
在分区划定的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生态红线区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除确需建设的交通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确需建设的农业生产与生活设施、确需建设的景观游览设施、确需建设的特殊用途 (军事、安保、宗教) 设施外, 禁止建设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区内不允许发展任何工业项目,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生态型”产业;区内农村居民点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外, 逐步搬迁至区外, 恢复原有用地生态功能;区内既有建设项目分类进行清理, 不符合准入条件且整改后无法满足生态保护要求的一律搬迁腾退。生态控制区除确需建设的交通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确需建设的农业生产与生活设施、确需建设的景观游览设施、确需建设的特殊用途 (军事、安保、宗教) 设施、确需建设的公益性服务设施、生态型旅游项目以及其它与生态保护不相抵触, 资源消耗低, 环境影响小的项目外, 禁止建设其他项目;区内产业发展应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 发展方向为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等无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业;区内农村居民点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就地保留外, 鼓励迁村并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区内既有建设项目分类进行清理, 不符合准入条件且整改后无法满足生态保护要求的一律搬迁腾退。城镇建设区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法规、规定以及规划的要求,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方向, 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与能源,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完善城市功能, 以低的环境冲击性、高的自然亲和性、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健康性、经济的高效性以及社会和谐性为发展目标, 使城镇与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 结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未来十五年将是吉泰走廊区域的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保护好区域生态资源, 牢守生态底线, 为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既是人们共同美好的愿望, 也是生态空间保护工作努力的方向。
摘要:生态空间是区域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如何使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 保护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是新时期规划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吉泰走廊区域为例, 简述生态空间保护规划的总体思路, 以期对类似地区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对电力供应的要求都变得越来越高,在此大背景下对于电网的管理和运行也提出了相应的新标准和要求。
而县级电网公司在对电网运行时具体状况的监督主要是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来进行的,所以可以看出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县级电力企业公司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为了促进县级电网企业能够和谐稳定的进行发展,县级电力企业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且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必须要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电网发展的需求。
二、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一)县级电网调度工作的现状
许多县级电力公司中,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这种传统结构因其所在的时代的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在现今的应用中已经不能满足县级电网发展的需求,这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使用的时候都是互相独立建设和应用的,处于一种“闭关”状态,各相邻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没有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因为各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发展和使用等各方面因素都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经验,而且各县级电网自身的发展和建设状况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县级电网发展比较快,早就进行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但受县级电网自身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它们虽然发展略快了一点可是也只能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对SCADA功能的使用,在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的一些高级功能的使用上仍然很盲目,如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PAS、DTS、AGC等高级软件的应用上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从而在运行调度自动化系统时容易出现故障。
而另一部分县级电网还没有进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它们对于电网的调度工作还是建立在传统的通过图纸或者电话上来进行,这已经跟不上现今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电网调度上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二)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的功能
目前,县级电网中普遍使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各厂站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TU)转发数据信息后经光纤、载波电力专用远动通道或租用公网通道,将数据信息发送到调度自动化机房中,再由调度自动化系统接收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三)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的特点
县级电网受县级电力公司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就必须要选取建设难度和投资相对较低的建设方式,只具备最基本的SCADA的功能模块,无PAS、WEB浏览、AVC等应用功能模块。同时县级电力公司在使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时候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第一,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比较差。
在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时为了节约投资,对关键服务器只进行单机配置,这样就会导致一旦这台服务器产生了故障,就无法继续对各厂站进行相应的数据监控。
第二,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
经过租用公网作为远动通道传输数据的厂站,在厂站端、调度端都未安装相关加密装置,由此就可以发现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隐患。
第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较差。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只能在各厂站端和调度端使用,而且两端的作用都是用来采集电网上相关的变电站信息数据的,无法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扩展到其它系统上使用。
三、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
(一)优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必须具备的基础特点。因此,我们在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的时候先要将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各台设备依据不同功能进行安全分区,并安装相应的二次安全防护装置,从而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我们要优化调度自动化系统所用工作站的硬件设备,并且及时的更新相应的软件,从而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效率,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二)优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
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时候需要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技术,这样可以让系统可以同其它系统软件进行对接使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还使得系统在进行升级改造时可以更加的方便。
(三)优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硬件和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优化,在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需要跟上科技的发展,及时的对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进行优化和更新,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四)优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灵活性
在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系统运用的灵活性,在硬件配置上还是软件功能上都进行相应的优化,从而提高系统效率和系统灵活性。
(五)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了建设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条件。
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地调自动化系统通过主干网和采集网延伸至县调,使县调与地调网络互连,在逻辑上成为一套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设备、技术共享。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分为分布式采集模式、集中采集模式。其中,分布式采集模式为在部分或各县调均配置独立的前置采集设备(含采集服务器、备用SCADA功能),采集当地所辖电网数据并通过系统主干延伸网络送到地调系统的后台服务器进行统一处理,再由地调提供统一的应用服务,县调利用远程工作站实现生产调度功能。
集中采集模式为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应用的设备以及功能实现均在地调侧布置,所有计算机设备由地调统一维护,县调人员使用地调的远程工作站实现自动化信息的分区维护和生产调度,不再配置其它计算机设备。
参考文献
[1]翟明玉,雷宝龙.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消息中间件的特性和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4):56-59,66.
[2]李立新,谢巧云,袁荣昌等.电网调度云灾备系统优化分析与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3):82-86.
[3]沁水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实施方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6):212-213.
[4]陈俊玲.我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建设浅谈[J].农村电工,2009,17(6):33.
[5]张黎.浅谈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机电信息,2013(21):9,11.
【县生态规划保护规划】推荐阅读:
生态农庄规划定位10-31
生态休闲农庄规划11-16
草原生态旅游规划06-19
城市规划生态论文06-20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07-02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10-06
青海生态规划实施保障10-27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09-22
嘉善生态工业建设规划10-05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案例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