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内涵

关于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概念, 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权威的定义。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和绩效评价这两个概念综合分析, 我们可以对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作一个比较符合实践需要的内涵界定, 就是财政部门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 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内在核心的综合绩效指标体系进行考察, 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客观、公正和真实的判断, 以此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把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的范围和重点引导到企业最需要的领域, 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作用分析

1. 开展绩效评价, 有利于增强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每年都要安排相当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以支持企业的发展。由于资金投放前没有实行绩效预算, 项目完成后也没有进行绩效评价, 长期以来专项资金预算的编制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实行绩效评价后, 资金使用效果如何, 是否能达到政府在资金安排上的预期结果, 不仅企业负有直接责任, 而且具体负责资金投放的财政部门同样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为此, 财政部门势必在项目的选择、预算的编制、进度的把握、财务的规范、效益的考评等各个环节上认真、严格把关, 从而促使专项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

2. 开展绩效评价, 有利于增强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

开展绩效评价, 项目成效成为衡量专项资金支出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使专项资金的支出取得最佳效果, 资金如何分配将成为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这就势必推动绩效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资金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资金分配将与政府制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贴得更紧、更趋于一致。财政资金在支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缺位”与“越位”问题将会逐步消除, 专项资金的分配将更科学、更合理。

3. 开展绩效评价, 有利于提升专项资金支出的效用性

开展绩效评价, 专项资金的分配必须反映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客观要求, 专项资金支出的结果必须符合社会公众和政府认同的绩效评价标准。从社会角度看, 更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 使企业提供社会和公众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财政部门看, 有力地保障了资金支出的效用性;从具体企业看, 企业在专项资金项目的生产规模、资金配套、科技含量、就业人数、税收利润、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尽最大努力实现项目预定的指标。开展绩效评价, 专项资金支出的效用性必将显著提高。

二、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

(一)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

1.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

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指财政投入与产出 (效益) 之间的对比关系。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就是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影响程度, 提携积极因素, 消除消极影响, 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2. 确立适度的资金投入规模, 优化产业结构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是帮助确立适度的财政资金投入规模, 有效避免效率损失问题。同时, 应树立正确引导企业投资、经营导向,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资源, 各个产业部门协调发展;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并且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 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进行逆向研究, 并帮助建立专项资金投入规模和结构的最优模型。

3. 提高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廉洁性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着眼于政府和社会公众了解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筛选、资金分配和运行的过程, 并可以从不同地区同类项目或同一地区不同项目的绩效分析对比中, 了解并监督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其有效性。增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基础

(一)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 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比较主流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成本-效益分析法

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认为, 只要一个项目上的边际社会效益超过边际社会成本, 就把资源配置到这一项目上去。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2. 最低成本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此方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宜计量的支出项目。当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换, 因而无法用货币计量其社会效益, 只能计算每个被选项目的有形成本, 但可以采用比较多个方案成本高低的方法, 并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3. 综合指数法

它是在多种经济效益指标指数计算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综合指数中, 有的有核心指标, 有的没有核心指标。它是通过将各环节或各领域的经济效益单项指标值进行综合, 并以此说明总体和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水平。

4. 因素分析法

就是将影响投入 (专项资金支出) 和产出 (效益) 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 并将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要求尽量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计算, 或进行评估, 并根据其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分析。

(二) 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

1. 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管理机构

在各级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机构, 以改变我国目前该领域工作零碎涣散, 缺乏独立性, 统一性和权威性的状况。并且, 绩效评价具体应由财政部门内部的财政监督机构担当。

2.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1) 加快立法步伐

开展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必须得到法律的授权和允许。当前必须解决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主体地位、权力与义务、法律责任等问题。为了保证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能够规范、协调和有序地进行, 当前应建立与健全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法规制度。并在条件成熟时, 再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或法律, 以提高其权威性和立法效力, 增强其约束力。

(2) 加快规章制度建设步伐

开展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除了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之外, 还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一是按照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 及时制定和完善预算编制办法。二是要结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 研究制定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办法。三是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总体要求, 制定适应各预算外资金执收单位实际的管理办法。四是要研究建立财政专项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制度, 强化对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运行的绩效评价。

摘要:随着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到目前为止,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关的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并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引导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以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理论为基石, 结合企业的财政支持体系, 辅助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在借鉴西方国家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财政支持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的框架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初步构建。

关键词:财政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亚联.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及实践思考.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陈红峰.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之我见.财会月刊 (综合版) .2007 (1) .

[3] 刘京焕, 陈志勇, 李景友.财政学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4] 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79-199.

[5] 申书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成研究.财政研究, 2003 (7) 1.

[6] 罗建钢.财政支出效益:一个评价框架.财政研究, 2003 (3) .

上一篇:高职艺术设计实训教学中中国元素的应用调查下一篇:高等学校经济模型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