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概括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主要内容概括

论宪法监督价值的主要内容

摘要:建立有效、合理的宪法监督机制构建宪政的必由之路,而对宪法监督价值主要内容的把握,则是宪政建设之基。从宪法监督价值之间的关系看,宪法监督价值可分为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主要体现在分权制衡、秩序、法治等方面,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正义、人权、自由、平等价值。

关键词:宪法监督价值 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

By constitution surveillance value primary coverage

Ouyang Dongzi Zi Jinxing

【中圖分类号】F019

宪法监督价值是指在宪法监督与人的关系中,作为客体的宪法监督按照主体的需要(或价值预期)对主体产生的积极效应的属性,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有机统一。宪法监督价值依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从主体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从宪法监督价值之间的关系看,可划分为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从法的社会意义的角度看,可划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价值。在本文,笔者拟从宪法监督价值之间的关系,即从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角度对宪法监督价值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既然是主要内容,当然就不能对宪法监督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作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而只对部分价值进行探讨。

1.宪法监督的外在价值

宪法监督的外在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宪法监督为满足主体的需要(或价值预期)之手段或工具的有效性。它是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宪法监督在满足主体的需要或价值预期是否有用或有效的标准。当然,这是在宪法监督价值体系中看。如果从局部看,它们又是宪法监督价值主体在监督活动的内在目的本身。这些外在价值主要体现于分权制衡、秩序维护、法治实现。

1.1 分权制衡价值。分权制衡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宪法监督在维护权力分立,监督立法权、行政权、限制国家机关行为失控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 [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则把它概括为一个权力定律,即著名的“阿克顿定律”:“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2]权力腐败及其控制就成为国家政治实践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难题。

实际上,从权力的属性看,权力具有扩张性、侵略性、腐蚀性等特点;从权力执掌的主体看,权力运行的主体人格因素要求对权力运行进行控制。因为权力运行的过程就是主体将其意志体现于权力关系中的过程,使人的主观意志对权力的运行产生能动作用,这样就有可能将个人的情感带入权力运行过程中,且很容易将自己的贪欲、自私带入权力的运行过程;从权力的运行方式及其内在机制去寻找权力失控根源,不难看出,权力失控的产生根源在于权力本身所特有的异化机制以及权力机器的组成与互动方式;从权力运行的环境看,政治、经济体制是权力运行的主要环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商品,在这种状态下,一切权力皆有可能商品化,从而导致权力腐败。权力失控说到底是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失范行为,它和权力的滥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我国1975年宪法的规定,由于权力及权力拥有者常常假借人民或国家、社会的名义,利用人性的特点,去寻求权力的扩张,于是就导致了权力的滥用。作为抑制手段,成文宪法、宪法监督就应运而生。它的产生,对维护三权分立,监督立法权、行政权,限制国家机关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简言之,作为国家权力构成部分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三种权力必须分立,而且相互制衡。而宪法监督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行为,在“三权互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就象一个制动器,有效的控制了立法权与行政权。例如美国法院,用“违宪审查权”宣布国家的立法案违宪作废;国会弹劾总统时,须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任弹劾法庭主席,通过解释宪法的含义宣布总统的行为或发布的行政命令违宪无效。因而,我们可以说,宪法监督作为权力制衡行为的一种,它对维护“三权分立”、监督立法权、行政权、监督国家机关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价值。

1.2 秩序价值。秩序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也是宪法监督的基本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宪法监督诸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秩序。众所周知,宪法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但不论宪法产生于何时,在人类告别原始时代进入政治社会后,有组织的政治统治即政治秩序便随之而产生。换句话说,任何国家公共权力的建立、政治组织的统治、政治生活的运转,都意味着一定政治秩序的建立,而规范这种有组织政治统治秩序的法律就是宪法。通过宪法为国家的权力行使确定明确的范围和界限以及科学、合理的运行程序;通过宪法界定公民的权利范围与救济途径。而宪法监督的基本价值之一就是将国家权力和政府的运行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协调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形成有条不紊的秩序。

18世纪一些敏锐的政治思想家,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他们看来,三种不同权力的分立,可以保证权力不被滥用,维护政治秩序。然而,事实上,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却存在重大偏差。在政治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权力之间的相互摩擦,进而演化成宪法争议且有可能产生政治冲突,以至冲击宪政秩序、影响社会稳定。那么,如何才能协调三权之间的冲突,维护宪政秩序呢?在实践中,美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创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正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活动,让美国宪法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司法审查为这种争议的解决提供了合法的场所,司法审查机构通过裁判与矫正,使其重新纳入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避免可能破坏乃至葬送社会稳定的政治冲突的发生,使权力重新回归到宪法规定的轨道和范围内运行。

1.3 法治价值。“法治”,即法的统治。毋庸置疑,法治衍生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且经过古代、近世的不断孕育、更新和发展,到了现代,已形成一种成熟的,多元而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制度框架。两千多年来,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学家们一直在不懈的探索。在他们的著述和演讲中,到处洋溢着法治的精神。早在古希腊时期,被誉为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法治问题,他认为法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3] 自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平等、自由、人权等民主意识的发展,法治观念开始广为传播,法治开始成为民主社会人们普遍的价值诉求。然“法治”实质就是“宪治”,因为法治中的“法”是一般指法律(在我国,广义的法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而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是“法之法”。另外,法治的对象是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的存在、职权、范围、程序、运行方式等都是由宪法所规定,来源于宪法的授权。再次,从法治确立的治国方式看,法治确立的是“法的统治”。既然确立的是法的统治,那么就必然是法律支配权力,权力服从法律,而宪法正是这些法律的依据与核心。

既然“法治”的实质就是“宪治”,而宪法又承担着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配置及运行程序、方式等设定主要内容。那么,要实现法治,首先就得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而宪法的有效实施就必然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做保证,这样,宪法监督就应运而生,其法治价值也得以彰显。

2.宪法监督的内在价值

宪法监督的价值是价值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在宪法监督中,对某些需要的满足(或价值预期),是宪法监督价值主体目标指向,因此宪法监督机制为满足价值主体的这些目标指向所形成的价值就是宪法监督的内在价值。宪法监督的内在价值一般包括:正义、人权、自由、平等、公平、效益和安全等价值。在这里,笔者就宪法监督的正义、人权、自由、平等价值作简要的阐述。

2.1 正义价值。“正义”一词由拉丁语Justic演变而来,其本义是指公平、公正、正当。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也是主体对客体一种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預期的社会心理需求。“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命题。当然,对正义的阐述,最初是从道德的视角入手的。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我们试图回答“什么是正义”这一类问题时,只列举某些具体的正义行为是不行的。我们应抓住所有被称为正义行为的共同木质,这就是善,是善这种理念即正义成为社会中的支配力量,成为调节公民社会生活的原则,也成为个人生活价值的标准。[4]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某种平等”。[5]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则认为,“法律必然是根据政体(宪法)来制定的;既然如此,那么符合于正宗政体所制订的法律就一定合符正义,符合于变态或乖戾的政体所制订的法律就不合符正义。”[6]

如果说古代法学家关注的正义是善和道德。那么,近现代法学家关注的正义,则主要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正义即政治的正义。德国法学家拉德勃鲁赫认为,“法律理念,即价值,首先在于正义,正义的实质在于平等,即对平等的平等对待,不平等的不平等对待。”[7]美国学者罗尔斯认为,“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一正义所保障的各种权利,不受政治交易或社会利益的考虑所左右。正义原则是至高无上的,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8]由此,从近现代正义观来看,宪法监督的正义价值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2.1.1 对国家正义制度的维护。众所周知,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宪法是正义的集中体现(这里讲的宪法是指“良性宪法”),而宪法对正义的体现主要通过对国家制度的合理设计。在罗尔斯看来,制度正义是第一性的,制度正义是积淀了无数个体正义的预期需求,是个体正义的综合和集中。只有在制度正义的基础上,作为个体正义的自由与平等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是多么雅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9]在现代宪政民主下,宪法监督以它独特的方式承担起维护既定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制度,对一切与之相悖的行为进行审查,并宣布其无效,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制度的稳定。

2.1.2 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以实现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期盼。政府权力受到限制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政府权力“异化”必然趋势。而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的有效手段则来自政府外部的法律控制,法律之限制首先表现为宪法的控制。宪法所设计的政府是一种限权政府,其权力首先是由宪法分配和限制的。并且在人们心目中宪法具有天经地义的合法性和至上性。这一点有赖于西方古老的自然法思想传统的一种信念,即人们深信有一种法高于人间统治者的意志,这种法就是自然法,即所谓的永恒不变的“超验正义”。而人们认为宪法恰恰表达了这种正义。既然宪法是“超验正义”的化身,而宪法的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则是对政府权力的限制。那么维护宪法的实施,就是实现宪法正义价值的关键。然宪法的有效实施,除根植于一定的民主基础、文化传统与公民之素养外,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宪法监督。宪法监督以其法律的强制性与有效性对违宪行为进行处理,从而维护宪法本身所蕴涵的正义价值,以实现人们对社会正义诉求。

2.2 保障人权价值。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是规定基本人权最广泛、最全面的法律,它是公民权利的宣誓书、保障书。然而,历史经验表明,宪法对人们规定的诸多权利,如果对这些权利不设置适当的救济途径和程序,那么这些对权利的规定也就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因此,还应当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与之结合起来,宪法才能称为真正的人权保障书。然而在众多的措施中,宪法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宪法所确定的保障人权原则与范围维护。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与社会权利的总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是全人类共同的最高价值,亦宪法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从宪法发生史来看,宪法是人权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在奴隶社会,前期智者就彰显人人平等的思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论”的提出,人权更是作为资产阶级建国、立宪的基础。作为近代宪法发祥地的英国,正是为了确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才通过旨在以保障人身权利为主要内容的《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法律文件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虽然主要规定的是美国政府的组成,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但其直接的目的却是保障权利。因为作为美国立宪指导思想和立宪原则、并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公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子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建立了政府。”[10] 一直作为法国宪法序言的1789年《人与公民的权利宣言》也庄严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基本法)》也把此前通过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作为第一编。在此后各国立宪进程中,虽然历史和国情各异,但保障人权却是立宪主义普遍的基本价值目标。正是由于人权保障是宪法的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所以,现当代各国宪法都将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且在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广泛权利。然而对人权的损害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旦宪法所规定的人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就必然需要得到救济,否则,宪法就不可能成为人权的保证书。这样宪法监督就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一使命,通过宪法监督夯实宪法的人权保障原则,使被侵害的公民权利得到救济。

2.3 自由价值。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在近现代社会,自由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自由以法律为保障,法律以自由为目的。正如洛克所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11]然而,作为一个显见的事实,宪法作为“法之法”或“法上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没有宪法对自由的保护,就谈不上其它法律对自由的保护。而如果只有宪法的静态规定,而没有相应的程序作保障,宪法规定的自由也是无法得到实现的。宪法监督正是基于宪法对自由的内在规定性,以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彰显其自由价值。

2.3.1 宪法监督拓展了自由的范围。如在美国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对此案作出判决,认为:第一,马伯里被任命为治安法官已经履行了必要的法律手续,其有权得到委任状,而总统和国务卿不予颁发委任状是没有理由的;第二,马伯里在正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已经为他提供了法律上的救济手段;第三,联邦最高法院不能通过向总统和国务卿颁发执行命令的方式为马伯里提供法律救济,因为联邦最高法院向行政部门颁发执行命令的方式超越了联邦宪法第3条第3款关于最高法院管辖权的规定。在判决书中,马歇尔还同时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宪法是最高法,高于立法机关制定的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的立法机关的法案是无效的。第二,法院享有解释宪法的最高权威和职责。这个判决妙处在于:它自认无权却是在有权审查国会通过的法律是否合宪的前提下作出的。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宪法监督正是依据宪法的精神,探求宪法的内在价值与潜在目的,以其灵活的方式实现了宪法对自由的僵化的、机械的规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宪法推理的合理性,将潜在的宪法自由呈现出来,使自由的范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3.2 宪法监督对多数人统治下的少数人的自由保护。民主政治发展到现阶段,多数人的利益已得到相应的保护,多数民主已取得合法的权威和地位。但是,必须指出,自由和平等同是民主国家不可动摇的价值追求。政治对于自由的责任是:政治要保护和尊重个人自然的和基本的权利。政府对于平等的责任是,政府的统治是基于被统治者的同意。令人遗憾的是,基于同意的统治并不总能产生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政策。或者说,“多数规则”有时会侵犯少数人的利益并有可能产生暴政,即多数人的合法专制。托克维爾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予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说:‘这是给暴政埋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12]

托克维尔这番话,并不是说在当今美国多数权威经常使用暴政手段,而是说在多数人的统治下,缺乏少数人利益的保护,这是和民主的原义背道而驰的。克服多数人统治下对少数人利益保护的弱化现象,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去解决,而宪法监督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它把立法机构组织得既代表多数又不受多数摆布,实现二者最佳配置,宪政实践证明了这一点。1971年,法国宪法委员会在被某些人称为法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裁判中,否决了政府的一个严重限制政治结社自由的法案。声称1958年宪法所承认的1789年《人权宣言》和第四共和国宪法序言,具有法律效力。1982年,加拿大通过修改宪法,抛弃了英式的议会至上传统,在宪法中加入了《权力和自由宪章》一章,并在法院得到适用。自此开始,加拿大法院成为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人。1803年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后,宪政实践中出现了《权利法案》来实施宪法的作法。上述实施宪法的作法,其目的就是通过宪法适用机关把多数人的政治直接纳入尊重个人权利的轨道。换句话说,宪法监督可以起到多数人民主制动器的作用,以保护多数人统治下少数人的权益。

2.4 平等价值。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语与追求目标之一,也是当今构建宪政体制国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在西方法律思想发展进程中,平等权一直被看作是一项自然权利。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首先突破了城邦的狭隘眼界和社会身份地位上的界限,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人,从人人都有理性和向善的能力等精神素质上,发现了人类的同质性和精神价值上的平等性。正如前期智者安提芬(Antiphon)曾经认为:“希腊人把所有外来居民看作‘野蛮人’的那种偏见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野蛮人’和希腊人都同样自然具有人类的特性。”[13]在斯多葛学派的学说中,有一个著名的论点,认为人们应该是一律平等的。芝诺曾明确提出了“上帝赋予每一个人理性,因此人与人彼此之间原本是平等的思想。”古罗马法律思想家西塞罗在此基础之上,引申出自然理性上的平等,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并且由于自然理性,人与人在认知上都是平等的。洛克在其《政府论》中提出,人类的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普遍地享有自然权利,这种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即所谓的天赋人权。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也指出,人是生而平等,人类的自然状态就是完全平等、绝对自然的状态,或者说享有充分的自然权利的状态。到了现代,平等更是人们热衷的话语之一,但人们的平等权有了神圣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宪法的规定。然而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在现实往往遭到破坏,这就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解决,而法律就是最有效的途径。正如卢梭所说:“哈恰因为事物的力量总是倾向于破坏平等,所以,法律的力量就应该总是倾向于维护平等。”[14]宪法监督作为法律手段的一种,它的平等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宪法平等权的维护。

从宪法规定的平等权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宪法监督是其保护的首要途径和最终途径。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具体化为许多的下位权利,比如公民的财产权,这样的权利可以通过基本法律来进行保护,像财产权主要是通过民事和商事法律来保护的。但还有另一些宪法基本权利具有抽象性和内容不确定性。这样的权利如果具体化,我们就需要制定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法律系统。这样的做法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平等权就是后一类的权利。因此,只有宪法监督才能充分保护平等权。它具体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对立法的监督。当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时,宪法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事先审查,如果涉及到有违反宪法的平等原则与平等内容,宪法监督机构可以责令其修改,从而在法律制度上保障宪法的规定的公民平等权。二是对平等权的救济。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由于权力的扩张性,平等权无时的受到威胁或遭到破坏。当公民的平等权受到侵害而又穷尽其它法律手段依然得不到救济时,就只有诉求于宪法监督手段,通过宪法监督达到平等权的救济,对于这一点,已由许多国家的宪政实践得以证明。

参考文献

[1]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54页

[2] 转引自李建华、周小毛.《腐败论——权力之癌的病理解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

[3]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9页

[4] 周辅成著.《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3页

[5]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9页

[6] 西塞罗著.《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 39页

[7] 转引自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 47页

[8] 罗尔斯著.《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70页

[9] 罗尔斯著.《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10] [美]卡尔·贝克尔著.《论独立宣言》,彭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版,第4页

[11]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6页

[12]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89页

[13] 张宏生、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14] [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71页

作者:欧阳冬子 资金星

第2篇:解析柔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摘要:柔性财务管理是一种更加理性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本文以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四个方面论述了柔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企业实施柔性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刚性财务管理;柔性财务管理

一、引言

柔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强调遵守和服从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完成各项财务指标,否则便给予惩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企业财务活动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因此,实施柔性财务管理也就成为必然。柔性财务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诱导性力量,从而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把组织的意志转化为大家自觉的行动。可见,这是一种更加高级,更加人性化、民主化的财务管理,,也是一种更加理性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

二、柔性财务管理的内容

柔性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在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和不确定因素,增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营运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的柔性,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灵活化、多样化。

1.柔性筹资管理

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活动的先决条件。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不确定,需要从传统的刚性财务筹资向刚性基础上的柔性财务筹资转化。第一,筹资渠道柔性。企业资本的来源、筹资手段并非唯一不变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具有多元化特征。此外,就某一特定的企业来说,其筹资不仅要考虑筹资方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而且还必须考虑筹资的可能。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条件,灵活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第二,筹资数量和时间柔性。企业筹资数量和时间的柔性管理要求企业应动态调整资本需要量,灵活控制资本投放时间。要求企业筹资数量应根据其可能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要么增加、要么减少。预防在资本筹集期间和资本投资与资本营运期间存在空档期造成资本的浪费,也要预防资本筹集期未结束而资本投资与资本营运期已经来临。第三,资本成本柔性。影响资金成本的因素很多且经常变化的,主要包括:总体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筹资状况、筹资规模等等。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应当留有一定的余地和弹性,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变化提出多种应对方案和对策,实行柔性资金成本管理。第四,资本结构柔性。企业资本结构柔性理论认为,企业应培养一种财务缓冲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资本结构区间,而不是一个最优点。此外,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资本构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本合理配置的效率。

2.柔性投资管理

柔性投资管理就是指企业根据生产能力需求量的不确定性来进行生产能力的投资决策,以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第一,投资项目柔性。投资项目柔性是指投资环境的变化或由此引起的不确定性情况下,企业从众多的生产经营项目中、自主灵活地选择效益最佳的投资项目的能力。投资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是投资项目柔性存在的客观前提。第二,投资方案柔性。投资方案柔性主要体现在投资方案比较与选择柔性。在进行投资方案选择时,不仅要按各个投资方案的全部因素进行全面的对比,而且要将当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情况考虑进去,对投资项目进行柔性选择。第三,投资期限柔性。柔性财务管理认为,不同投资期限(含建设期)互斥项目的投资可行性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评价的方法有:平均净现值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净现值法。对于不同投资期限互斥项目的评价,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3.柔性资金营运管理

资金营运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一,流动资产规模的柔性管理。企业应保持流动资产投资的适度规模,当企业经营情况和条件发生改变时,应及时做出调整,既保证资产的盈利能力,又使企业资产具有相对的流动性。第二,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柔性管理。流动资产内部结构是指企业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构成及其比重。在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安排上,企业应遵循时间上继起和空间上并存的原则,确保流动资产各构成项目的适度比例,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起企业流动资产内部结构失衡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4.柔性收益分配管理

柔性收益分配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的柔性和企业收益分配数额的柔性两方面。第一,收益分配政策的柔性。企业可选择的收益分配政策主要包括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稳定股利支付政策、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等。一般来说,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给企业留有较大的柔性。第二,收益分配数额的柔性。在分配数额上,除依法提取盈余公积金外,企业在投资者和企业留存分配之间仍有较大的调节空间,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再投资机会、企业偿债需要、举债能力、盈利情况等因素,企业应根据外部经济情况和理财环境变化,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灵活确定收益分配数额。

三、企业实施柔性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第一,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可以增强企业财务管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要改变过去仅依靠物质激励的方式,应当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给予不同的激励手段,除了物质激励外,还应注重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第三,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下,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才使得企业的财务资本不断增值,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参加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会使其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

2.依据柔性管理思想修正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

第一,使用泛财务资源。泛财务资源可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硬财务资源的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的构成主体是以智力为基础的资源和无形资产,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第二,财务评价时可以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财务评价既要考虑财务指标,又要考虑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企业的优秀产品和服务、内部管理机制、满意而忠诚的客户群等非财务指标因素;第三,树立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理念。财务人员必须推动财务管理的知识化,同时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包括信息网络技术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将其融会贯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以使企业适应多变的知识经济环境。

3.加速企业组织结构的转变

为了配合企业实施柔性财务管理,企业组织结构应当由纵向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向横向互联网式组织结构转变。与纵向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相比,横向互联网式组织结构的优势在于:第一,具有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小组;第二,创造了良好的沟通环境;第三,机构精简趋于扁平化。

四、结论

柔性财务管理使企业适应了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服务对象越来越有主动权的外部环境,也使得企业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岗位更加协调,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柔性财务管理表现在企业资本运动和财务活动各个方面,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管理工作。企业在进行任一财务决策时都应该考虑柔性的影响,使柔性财务管理体系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 鸢 武亚红:企业财务柔性特征与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8,(2).

[2]钟一鸣:现代企业柔性财务管理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8(3).

[3]王棣华:论企业柔性财务管理[J].会计师.2007,(07).

[5]陶学伟:企业财务柔性与柔性财务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6,(06).

[6]韩艳华:柔性财务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4).

[7]赵湘莲 韩玉启:企业财务管理柔性水平的动态监控[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作者:徐晶纯

第3篇:试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主要内容

摘要: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不同于对外汉语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环节,语音教学有着比较复杂的特点,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声调偏误、读音的偏差以及容易形成中介语音却无法跨越中介语音达到目的语音的掌握。而以上这些特点都是由汉语的语音性质所决定的。同时,语音教学的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所以我们在传授过程中,必须综合所有内容以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讲习,这样才能做到问题的各个突破。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汉语拼音

1學习和认识汉语拼音

无论汉语语音的学习者的学识有多么渊博,思维有多么敏捷,他都无法一下就跨越汉语拼音的学习就能掌握整个汉语语音。在语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国际音标来跟汉语拼音对照。众所周知,国际音标是一套完整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以及描述人类各种语言中的语音。它的记音原则是符号跟语音一一对应:每一个符号记录一个语音,每一个语音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汉语拼音则与此不同,它是一种注音拼写符号,而不是记录语音的符号。在一定意义上,汉语拼音相当于汉字的罗马字母拼音。它可以提示发音,而不是发音的记录和描述。另外,汉语拼音跟汉语语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国际音标主要应用于语言学以及语音学的学术领域,而汉语拼音则是超出学术层面的,它更多地考虑社会的应用。在拼音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是不可不提及的。该方案虽然是类似于文字的一套注音系统,但它的诞生无疑是20世纪汉语语音研究,特别是北京音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因为没有对北京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可能为之建立一套好的注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正式公布以来,在为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认读汉字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对外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不存在或者不严重,可是却严重妨碍了外国学习者或母语音系与北京音系差别较大的学习者对普通话语音系统的理解。

2汉语拼音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很多学者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汉语拼音方案中用来表示不送气塞音和塞擦音的符号b、d、g、j、zh和z在一些有清浊对立的印欧语系语言中用来表示浊音,因此容易使外国学习者误解为普通话中也有浊音。2)两个舌尖元音韵母和舌面前、高元音韵母用同一符号i代表,致使学生在拼读中将舌尖元音误读成舌面元音。3)ü上两点在舌面声母后的省略使学生误将元音[y]念成[u]。4)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在汉语拼音方案标中写作“ong”,由于字母“o”在普通话中还代表另一个音素[o],并且在相当多的语言中也代表[o]甚至[],这就造成相当多的学生“望文生音”,将[u]发成[o],将[iu]发成[io]。5)韵母iou、uei和uen在辅音声母后韵腹的省略使学生在拼读时丢掉韵腹。另外,这里将不对儿化与轻声问题做重点来讨论。其原因是在汉语普通话中,那些词可以儿化,哪些词可以带轻声,并不存在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的缺失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明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目的语成为交际工具。而交际工具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实用与简便性。而轻声与儿化在汉语普通话里作为区别意义手段的时候并不在多数时候,况且,儿化与轻声具有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即儿化与轻声现象盛行于北方,而南方地区的人们的口语中极少带有儿化与轻声。即便如此,南北地区的交流并没有存在着大碍。可以这么认为,轻声与儿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不是一个重难点的问题,外国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将不作重点处理。

3小结

以上这些观点皆是被大多数研究者基本认同的观点,在这里可以针对一些论点举出例子来加以论证和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比如字母与清音和浊音的对应关系。汉语拼音方案中不送气符号的误解问题不仅在母语中有清浊对立并且母语的文字使用拉丁字母的学生中存在,在日本学生中也存在。日语虽然使用假名,但在用拉丁字母进行转写时,也是用b、d、g等字母表示浊音,用p、t、k、等表示清音的,因此,有些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对’或者‘不对’,在我听来拼音应该标作‘tuì’,为什么书上却标作‘duì’?”这显然是受到日语拉丁转写符号的影响,在日本人看来,‘d’是表示浊音的,而他们听到的‘对’的声母却是清音。另外,国际音标也是用b、d、g等字母表示浊音,用p、t、k等表示清音,对于熟悉国际音标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在拼音字母后加注对应的国际音标,这种误解可能还会加深。因此,对于普通话中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误解是在非常广泛的学生范围内存在的。

参考文献:

[1] 陈文博.中亚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M].语言与翻译,2009.

[2] 张桂芳.对外汉语声韵掉教学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8(7).

[3] 叶南.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

[4] 许光烈.语音对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2006(5).

[5] 刘瑜.浅谈产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因及策略[J].新校园,2013(6).

[6] 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王鸿雁.对外汉语入门阶段几种语音教学法的探讨[J].语文教学,2009(3).

[8] 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研究偏误研究述评[J].湖南第一学报,2007.

[9] 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10] 沈丽娜,于艳华.对外汉语教学中声母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作者:刘瑜

第4篇: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主题: 归纳主要内容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技巧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呈现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二是在概括时分不清那些该删,那些该留。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词典的故事》第1题“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一道整体感知题,可先找出六要素,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综合概括为: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课题扩充法: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章的课题。首先读懂课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如:《在沙漠中心》课概括为: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

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别让委屈再版》第2题“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做好此题,必须在整体感知过程中理清思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段(1-4)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小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段(5)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是抄的。第三段(6-9)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于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再根据题目要求,合并段意,找共性(类似点),即可概括出: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关键问题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3.练习与检测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 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3.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答:

4.小结

5.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5.作业 《打》《故乡》

第5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高概括能力十分重要 知识归纳

叙事为主的文章:叙述事情的经过 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做了什么 写景状物的文章:

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1.内容完整。

2.语言简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3.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弄清“主 人公或主要人物是谁”十分必要。 几种方法

一、题目扩展法

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社戏》:“我”与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的经过。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鱼子酱!”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的。” 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来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主要内容: 一顿午餐

我和婶婶共进一顿午餐,婶婶教会了我说“不”

二、综合归纳法(要素串连法)

记叙文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旧篇重温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主要人物:哈尔威船长

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诺曼底”号船上

事件:“诺曼底”遇难,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营救全船人

主要内容:1870年3月17日夜晚, “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面前沉着指挥,营救了全船的 人,自己却随船沉入大海的故事。

三、抓重点词句

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四、段落大意串连法(适用于说明文、议论文) 把各段的段落大意串连起来,经过适当的增加和删减,组成几句连贯、通顺的话,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也叫“段落大意合并法”,这是概括课文内容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管用的方法。因为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抓住了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也就等于抓住了整篇文章的整体意思了,所以只要把各个段落的大致意思串连在一起,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概括出来了。 水葫芦之灾

(1)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水葫芦的名称、产地、外表 (2)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水葫芦生命力旺盛

(3)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 “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名声狼藉

(4)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水葫芦的危害严重

(5)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水葫芦难以铲除

(6)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在我国福建泛滥成灾

(7)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水葫芦成为绿色污染人们始料不及

水葫芦的名称、产地、外表 水葫芦生命力旺盛 名声狼藉

水葫芦的危害严重 水葫芦难以铲除

在我国福建泛滥成灾

水葫芦称为绿色污染人们始料不及

主要内容:水葫芦已成灾,危害很严重。

第6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教学主题: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呈现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概括段意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3.练习与检测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照样子填空。(4分)

(光滑)的(脸蛋) (温柔)地(抚摸)

(

)的(

) (

)地(

)

(

)的(

) (

)地(

)

2、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2分)

3、这些人物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什么?(3分)

答:。

4、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4分)

答:。

4、小珠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在下面。(2分)

答:。

参考答案:

1、略

2、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个孩子

3、

4、5略

快乐与感触

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话音刚落,只见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注视着他的脚。原来他脚上缠着一圈大大的药纱布。我们明白他的脚受伤了。他开始给我们讲课,和往常一样站着,不时还转去转来。一会儿,我从他变化了的语调中感到:他的脚疼痛难忍了。我忍不住环视一下四周,发现所有同学的眼里都水晶晶的,此刻我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这天我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许正痛苦着;在我们获取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奉献着;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消亡着。”

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灿烂的阳光总是洒满校园。当我的年龄到了是现在的若干倍的时候,我会依然记起今天的快乐与感触。

1、作者的感触是什么?(4分)

答:。

2、在文中找出拟人的一句话写在下面。(1分)

答:。

3、用“~~~”标出文中照应的句子。(2分)

4、在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写在下面。(3分)

、、

5、“哦——”中的“———”号起作用。(2分)

“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中的“——”号起作用。(2分)

6、把你对“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的理解写在下面。(4分)

答:。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7、第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文字。(1分)

8、文章先写回忆,再具体写的校园、的校园、的事例及感触。(3分)

参考答案:

1、校园和谐温暖,在这里是快乐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多么的情切,同时作者感到老师太伟大,他们在无私地奉献着。

2、拟人句:(略)

3、照应句子(略)

4、找反义词(略)

5、声音的延长。注解。

6、清晨老师们就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老师的形象是伟大的。

7、第二。

8、清晨的课间的发生在课中

4.小结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仍需要多加练习,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

5.作业

阅读《凡卡》(片断),完成后面作业。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__________ 的感情。

A、亲热 B、蔑视 C、仇视 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__________。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5、简答。

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挨打、挨饿、受欺负、整天干活、睡不好觉。这一天晚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知道我看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的动人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这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要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大概(

) 羞愧(

) 悔恨(

)

2、用“||”将这段话分为三层,并写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我”又羞愧又悔恨的原因是。(1分)。

4、用“-------”画出本段中说明了“张冠李戴”的意思的一句话。 (1分)

答:。

参考答案:

1、大约惭愧后悔

2、……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比挨打还难受‖……

第一层:伯父知道我看了《水浒传》。

第二层:伯父问我《水浒传》里的人物,我没答上来,感到惭愧。

第三层:此后,我读书再不马虎了。

3、把《水浒传》故事中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

4、(略) 自行车撞了人以后

暑假里的一天,我上街去买菜。路上,忽然“嘎”的一声,随后传来孩子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哭。旁边翻着辆自行车,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吃力地站起身子。我赶忙跑过去想拉起那孩子。这时,一个妇女从路旁的店里直蹿到街上,瞪着眼骂道:“瞎了眼了!撞倒了我的孩子!”一边抢着抱起了那坐在地上的孩子。

文新教育集团标准化教案

戴眼镜的青年忙说:“阿嫂,我心太急,车子撞着了您的孩子,真对不起!”说着就掏出钱往妇女手里塞,一边摸着那孩子的头:“小姑娘,摔痛了!叫你妈给你买点好吃的。”那妇女不肯接钱,她怀里的孩子却哭得更响了。

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围拢来。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现在的年轻人骑车太横冲直撞了!”“这青年人还蛮客气,懂道理。”“快送医院查查,伤着没有?”青年人忽然醒悟了,满口说:“好!好!我这就带着孩子上医院检查,刚才我只记挂着自己母亲的伤势,急着赶往医院去看她,没注意走过来的这孩子,对不起!对不起!”

“哦,是这样。孩子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伤,就算了。”那妇女的口气和缓了。“那怎么行?我反正上医院去,孩子先让我带去看看,好放心。”“你快去看你妈,孩子真有事,我自己送去。”青年不肯,站着没动。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关切地说:“青年人,这阿嫂诚心放你走,走嘛!”“孩子有她妈,你放心走吧!”“以后骑车要留心,青年人!”

我站在人群中,只觉得有一股暖流包围着我,全身热乎乎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七嘴八舌”的意思。(1分)

七嘴八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4分)

(1)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围拢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吃力地站起身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上下的意思连起来。(2分)

(1)( )阿嫂怎样责骂,他( )有礼貌地耐心解释。

(2)青年人想:( )被群众批评了,( )应该主动地赔礼,得到群众的谅解。

4、用自己的话说说,阿嫂为什么会改变态度?(2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些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略

2、(1)人围拢来。 (2)青年站起身子。

3、(1)不管……都 (2)即使……也

4、略

5、略

第7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复习目标:

1、初步掌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复习重点:学会概括无明显关键词句的文章的主要内容。 复习难点:能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复习过程:

一、 谈话导入,明确概括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节不同寻常的课,它没有具体课文,更别说题目了,题目都是老师自己编的。其实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是一节复习课,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课题)

2、我们学了6年的语文了,我们平时用什么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3、真了不起,你们学了很多方法,其实概括主要内容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这么几种。(课件)读一读

4、其实今天这堂课学习的概括就是一两个词语或一句话去总结,包含一段甚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立足思维展开,学习概括方法

1、有明显关键词句的概括 A、出示:《詹天佑》片段

(1)、先来看这段话,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你为什么选这句来概括?

(2)、你用总起句概括段意这个方法很好,你为什么把这句话看做中心句?(下面的句子都围绕这句话来讲)都围绕这句话哪个词语来讲?请你再读读下面的句子。 (3)、围绕“勘测线路”,逐句交流意思。

(4)、师: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还举例子,这些句子都紧紧扣着勘测线路,都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所以说这是中心句,所以我们选择这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B、出示课题《山中访友》

刚才这段话中我们抓住中心句我们知道了主要内容,其实我们书上有很多题目都直接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内容。你看,像课题《山中访友》你知道了什么? (1)、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也可以直接用课题来概括主要内容?我们来钩一钩。 出示练习单:牛刀小试,我来钩一钩 (3)、交流,并引导说说理由

师:我们不要忽视课文题目,有时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最概括,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过渡:当文章中没有直接的现成的句子可以摘录的,我们可以抓住重要词语来概括,也是个好办法。

C、出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

这篇课文是写人记事的,我们就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我们可以找到四要素来帮我们找到重要词语。)

(1)指名读,其他同学找找这段话四大要素。

(2)根据四大要素,我们试着把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说说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师:虽然这段没有现成词句,但是我们可以把句子中的词语,连成一段话,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出示练习:

D、

出示《少年闰土》(节选) (1) 闰土给“我”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选择交流答案,并说说理由。

师:概括文章主要努力用一两词或句子既能够说清楚,也能说完整,最好做到简洁,那是最恰当的概括。板:清楚

完整

简洁

2、无明显关键词句的概括 A、出示《老人与海鸥》片段

师:rr往往在阅读文章时,很多时候是没有现成的词字可以摘录,这才是很苦恼的!怎么办?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挑战难度。有没有信心? (1)指名读,并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随机圈出关键词 (2)读关键词,想象画面。

(3)这个画面讲得就是:在人少的地方,老人在干什么?海鸥在干什么?他们配合的很默契。

(4)把这句话连起来就是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要求说清楚、完整、简洁) 师:刚才,把四句话就是这样读成了一句话,一句话把这段话都总结、包含。

三、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1、在没有现成词句,我们可以分三步来概括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概括三步曲

2、请你用这种方法去概括《名碑荟萃》主要内容。 (1)引导校对第

1、2步,并订正。

(2)交流、评价第3步(围绕概括得清楚、完整、简洁)

师:今天我们就是学会了一种本领,无论文章中有现成词句的,还是没有现成词句的,我们都会概括。老师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掌握本领了。

3、大显身手

出示练习《我的母亲》

——选自莫言获奖演讲《讲故事的人》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母亲的事情。 (2)练习、交流

四、课堂小结

练习单

牛刀小试:

一、我们来钩一钩

下面哪些课文可以直接用课题来概括主要内容?

1、《最后一头战象》

2、《怀念母亲》

3、《伯牙绝弦》

4、《穷人》

5、《 金色的脚印》

6、《 桥 》

7、《草船借箭》

8、《钓鱼的启示》

二、请你用所学的本领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唐初的书法家,首推欧阳询。他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欧阳询学书十分刻苦。相传有一次,他外出看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石。初看印象不深;后来他又去看,才觉出妙处。于是,他在碑石下整整待了三天,仔细观摩学习。欧阳询晚年的字笔力更加刚劲。西安碑林中的《皇甫诞碑》就是他的作品。

——————————————————

——————————————————。

大显身手:

我的母亲

——选自莫言获奖演讲《讲故事的人》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

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流泪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母亲的事情。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

———————————————————————————。

我记得最后悔的一件事:

———————————————————————————。

第8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段意合并法、题目扩展法、句子摘录法、要素串联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适合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使学生熟练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适合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状物抒情比较适合段意合并法、句子摘录法;记事写人比较适合题目扩展法、要素串联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导语:孩子,你们读了六年的语文,同时读了很多课外书,老师想问,你们会阅读么?那我们拿到一篇课文应该读什么?怎么读?(读通、读懂、读透)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复习阅读中怎样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同学们回忆有哪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段意合并法、题目扩展法、句子摘录法、要素串联法 生:读,记。

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每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1)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例文:《索溪峪的“野”》。

(3)还有那篇文章也可以用段意合并法。 (4)回忆一下段意合并法的过程。 a、标段、分部分b、概括段意c、合并段意

(5)出示例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自己概括主要内容。

(6)说说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和答案。 (7)全班订正答案

(8)说说概括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重复的删除、次要的省略)

2、方法二:题目扩展法

(1)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释义) (2)例如:《山中访友》。

从题目入手设问,从文中寻答案,再回到主题。 (3)还有那些文章也可以用题目扩展法。 (4)回忆一下题目扩展法的过程。

a、分析题目是否能概括全文b、将题目分成谁?干什么?c、提问什么样的?怎么样地?

(5)出示例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自己概括主要内容。 (6)说说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和答案。 (7)全班订正答案,说说和自己答案的不同之处。 (8)说说概括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还要注意特殊的时间地点等情况)

3、方法三:要素串联法。

过渡: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入要素串联法。

释题: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 (3)还有那篇文章也可以用要素串联法。 (4)回忆一下要素串联法的过程。

a、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b、在什么情况下,谁干了什么?

(5)出示例文练习:《一面》学生自己概括主要内容。 (6)说说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和答案。 (7)全班订正答案

(8)说说概括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比较特殊的内容丢掉了,语句不通顺) 温馨提示:要素串联多适用于写人记事的文章。

4、方法四:句子摘录法。

(1)这种方法,首先学会摘,这个摘就像我们摘树上的水果一样,肯定是摘最大嘴甜的。同样我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也要去摘最能体现文章主题内容的句子,那这些句子应该是?(中心句,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以学生的答来揭示句子的种类,同时揭示方法:把这些句子稍加整理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例如:《一夜的工作》中的中心句“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抓住了这个过渡句就基本上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赵州桥坚固、美观。《养花》中的总括句,抓住了这一句就基本上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5)出示例文《美的启发》学生自己概括主要内容。 (6)说说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和答案。 (7)全班订正答案

(8)说说概括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注意不要原句照抄,要适当修改)

总结:出示表格大汇总,段意合并法,句子摘录法多适合于写景状物的文章,要素串联法多适合于写人记事的文章,而题目扩展法应该是适合于所有类型的文章,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三、灵活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比拼:看谁用的方法多,同时也能简洁快速地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文:《可爱的祖国》

四、总结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总结语:收获多多,复习巩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学会了灵活运用,知道了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有的文章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归纳,有的方法可以适合多种文章。

五、课外作业:

美文阅读,大胆尝试自己出阅读题。

六、板书。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意

题目

简洁、通顺、抓住主要内容要素

串 句子

第9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如《草船借箭》一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3)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上一篇:坚持党一切工作的领导下一篇:bim技术总监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