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课文主要内容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弈课文主要内容

学弈课文主要内容 篇1

《琥珀》是小学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本文的内容为大家介绍的是琥珀课文主要内容,请看看:

琥珀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对化石的科学知识。

【拓展】《琥珀》课文原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作家 (1804~1882)Bruno H. Burdel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故事集

学弈课文主要内容 篇2

[案例]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 出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指导学生读好它们)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投影出示人物关系示意图)

生: (比较流畅地)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 (赞赏地) 把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原因说进去就更完整了。

生: (自信地)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那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更简洁地说吗? (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反思]

1. 铺路搭桥, 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平台。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教师平常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往往简单化———直接提出要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实, 简明扼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对我们教师而言, 也有一定难度, 需要反复阅读, 推敲语言。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低一点, 但对刚开始接受这种训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还是很大的。而这位教师就正视了这种学情特点。既知学生概括有难度, 就降低难度, 为学生铺路搭桥, 让学生先根据人物关系去说, 再进一步提出要求:把原因补进去说;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从而使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得简明扼要。这种铺设台阶、层层提高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新颖独特, 不仅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2. 精敲细打, 让学生获得扎实的训练。

在公开课上, 执教教师最担心的是能否在规定的40分钟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为了展现自己预设的“精彩”环节, 他们往往对字词教学如蜻蜓点水, 一扫而过, 直奔“重点”, 不敢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放到公开课上进行展示, 即便有, 也往往浅尝辄止, 训练不到位, 又何来实效?而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 下工夫指导学生进行概括训练:在让学生带着“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的要求自读课文后, 根据学生情况一步一步提出要求, 铺设台阶, 直至学生能够把主要内容概括得既简洁又准确。这个过程花了五六分钟时间, 可谓“奢侈”, 但就是这个看似奢侈的训练过程, 展示了教师“真实语文、扎实语文”的新理念。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样扎实有层次的训练, 学生不知不觉地习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就使得某些教师认为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 也同样精彩起来!

3. 化难为易,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

这个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透过这个教学片段的“一斑”而见到“全豹”, 即教师“以生为本”的科学的语文教育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大地获得成就感, 更多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就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 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我们选择适合对学生进行概括主要内容训练的课文, 巧妙地设计训练方法, 或提供关键人物, 或提供文中的关键词语, 或提示借助课题等等, 这样就化难为易, 循序渐进, 层层提高, 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困难, 而是在趣味盎然中步步攀到山峰, 既学到了知识, 又掌握了方法。

利用关键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3

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的梗概”。这足以说明“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内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落实。而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把词语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概括这一抽象过程更具语文味。

一、 把握精确度,让词语点石成金

并不是课文中所有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练习概括的,这需要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选择。只有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放大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它们才能变成闪烁的金子,为学生所用。

1.选择关键性的叙述词语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显示这些信息的词语要特别关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景物的名称及特点的词语就成为概括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2.选择关键性的概括词语

这类词语或能概括所在段落的内容,或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可以选择 “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等词语让学生进行概括。聚焦到这些词,你会发现“欣赏”“抱怨”是从第三、四两段筛选出来的,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段的意思。“狮口逃生”是从第六段“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中概括出来的,而“精美别致”“匀称”这两个词又是美丽鹿角的概括。

3.选择出现频率高的词语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必定少不了这三个词。

二、 把控梯度,让训练循序渐进

1.教师直接给学生关键词语让其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教师直接出示“列宁格勒”“高尔基”“小摄影师”“胶卷”这些词语,然后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接受一位(小摄影师)的拍照要求,但是小男孩却忘带(胶卷)跑开了。(高尔基)还在等待他的到来。

把关键的词语填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中,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好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用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初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类摘录活动,经过交流,出现如下表格:

这三组词其实已经提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摘录,学生聚焦这些词语,有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重组,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寻找或概括关键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师出示第一段1~3句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在讲什么?引导学生从几句话逐步精炼到一句话,直至四字词语“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到这里教师并没有打住,她让概括出“天崩地裂”的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并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找到关键词——“天”“地”,圈出来,告诉学生,找到关键字,可以帮助概括。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水深火热”概括出了该段的后一部分内容。接着,她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交流反馈时再次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概括出的6个词语简单说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 掌控力度,让练习扎实有效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片段。

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水平,我们可以让关键词语来帮忙,教师出示:“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我们一步一步来用上“欣赏”“抱怨”这两个词来说说课文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

师:真能干!运用关键词语,说得又清楚又简单。后一部分呢?谁能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说得很通顺。要是中间用上连接词,就更连贯了。(板书:起先 后来)

生:起先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后来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关键词,自己说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舍得花时间,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在课堂进行扎实训练取得了实效。本案例中的概括指导包含着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教师出示关键词语分两部分让学生练习概括。第二层次:能把两部分连起来初步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这个过程教师足足花了五六分钟,这个看似奢侈的语言训练过程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只有在教师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课文穷人主要内容 篇4

一、穷人的大有

渔夫在西蒙死去之夜,在寒风呼啸、巨浪滔天、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中,独驾小船在海面上颠簸,船是破的,帆是破的,渔网是破的,这个魁梧黧黑的男人,背负着一家七口生存的希望与死神抗争。

与此同时,渔夫家中确是温暖而舒适的。小屋中未熄的炉火、闪亮的食具、白色的帐子、安睡的孩子、起早贪黑干活的妻子因为惦念丈夫心惊肉跳。虽然孩子没有鞋穿,但是孩子们依然在奔跑中找到了快乐;虽然没有可口的食物,一家人却在“只有鱼”中吃出健康;虽然渔夫夫妇没有片刻的歇息,但是他们的勤劳、善良却让贫穷的生活充满爱意,谁能说他们是“穷人”呢?

二、死者的大爱

西蒙之死是本为文没有展开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这篇小说故事纠结的原点。海边的人们以打鱼为生,西蒙的丈夫可能就是打鱼时被无情的海浪吞噬了生命,西蒙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没有生活来源,得不到亲友的帮助,邻居们也是一家比一家日子艰难。其实,西蒙不惧怕死亡!那样她就不冷了,不饿了,不被病痛折磨了!但是孩子那么小,她不舍得呀!那只苍白僵硬的手想再抚摸一下孩子,想再为他们盖上一些暖和的衣服,想帮助他们抓住生的希望!可是一切都不可能了,桑娜很想用自己的死换来孩子们的生。

三、隐去的大言

这个短篇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中篇、长篇,作者却将诸多文字抹去,将华丽的词藻省去,让我们从简洁、平实、充满想象力的文字中直视人物命运的起落。

文中有十三处省略号,大多用在描写桑娜心情矛盾的.部分。桑娜将孤儿抱回家,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比谁都知道再收养两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在没同丈夫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生活的重担会把这个家压垮的!为此,桑娜担心、矛盾、后悔,反反复复的心理斗争在一系列的省略号中写活了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形象。作者写给我们的是洗尽铅华的凡人,是有血有肉的穷人,所有的赞美、钦佩都在隐言中,都在读者的心中。

四、读者的大悟

《穷人》这篇课文是小说,小说有小说的读法,那就是要抓住情节、语言、人物去读,而且要通过人物这个主要线索将故事的情节、语言都拎出来,进行品鉴。

在这篇文章中桑娜是绝对的主人公,文章对桑娜这个人物的刻画从心理活动的角度入手,有两个点值得关注,一处是人物出现了两次“沉思”,沉思是什么?沉思就是心理活动。桑娜第一次沉思折射出“穷”;第二次“沉思”在“忐忑不安”之后,这次可以挖掘的内容非常多,她前后矛盾的性格,她为什么矛盾,最终总结出她的善良。第二处就是两次“沉默”,第一处“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是什么?是神情,但是可以转化成沉思。他们为什么沉默,她在想什么?第二次是“桑娜沉默了”,这也是她在沉思,但是不需要再写了,这是文本的空白与无言之处。

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以“沉思”、“沉默”为切入点,悟出托尔斯泰小说的精妙呢?

六上课文主要内容 篇5

1.《山中访友》是一篇散文。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写了“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表达出对作者山中的一切的热爱,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3.《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抒情散文。按照“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以奇特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喜爱草虫的村落,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索溪峪的“野”》描述了索溪峪的美丽,即: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在表达上运用“联想、想象”,采用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方式谋篇布局。

5.《詹天佑》一课以人物的名字为题,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赞扬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杰出的才干。弄明白詹天佑“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的示意图。

6.《怀念母亲》一课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对祖**亲很生身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者的爱慕),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悔恨,对祖**亲的眷恋的思想感情。(注意课后第2题)

7、《彩色的翅膀》以小昆虫为线索,写了宝岛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返回途中,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宝岛的故事,赞扬海岛战士“热爱宝岛、扎根宝岛、建设宝岛”的高尚品德。其中,有关尝瓜会的描写属于“插叙”。

8、《中华少年》是一首诗歌用先总后分的方式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9.《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渔夫和妻子桑娜在自己生活很贫困的情况下,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其中的心里活动和环境描写十分精彩。

10、《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展现了人物之间美好的心灵。

11.《唯一的听众》讲述“我”在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的无私帮助下,由对拉小提琴失去信心,到能在成百上千的观众名前演奏小提琴曲,赞扬了老教授爱护、无私帮助年轻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感激之情。(课后题2)

12、《用心灵去倾听》记叙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13.《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主要写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告诉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14、《鹿和狼的故事》采用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一篇演讲稿。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的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自己土地的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感情。

17.《少年闰土》一课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写了“我”和闰土的相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述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告诉我们闰土是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孩子。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回忆的方式,写了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和“我”谈论读书、笑谈“碰壁”、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1、《老人与海鸥》分两部分(“老人爱海鸥”和“海鸥送老人”)讲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来表现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3、《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动物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扣住四个感人片段:英雄垂暮、寻披象鞍、重返战场和与战友同眠。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英雄战象的形象。

22、《跑进家来的松鼠》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松鼠在进我家后发生“千方百计贮存冬粮、晾干新鲜蘑菇、在烟囱做窝”这几件趣事,表现出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24、《金色的脚印》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老狐狸想尽办法救小狐狸而与正太郎建立深厚感情的故事。

桥之美课文主要内容 篇6

1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但脂( )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

(2)人们到此总要驻( )足欣赏飞瀑( )流泉。

(3)如果煞( )它风景。

(4)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 )后顾。

(5)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 )坡。

2看拼音写字词。

(1)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méi jiè 。

(2)仿佛发闷的wěi cóng 做了一次深呼吸。

(3)难怪绘画和shè yǐng 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4)倒影又往往被fú píng ,杂草刺破。

(5)是险峻的环境yùn yù 了桥之生命。

3仔细看看句中有没有错别字,如果有,请改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谐同谱出行与色的乐曲。( )

(2)方、园之间相处和协、得体。( ) (3)桥下小河里应着桥的倒影。( )

(4)桥上桥下,往反行人,个样船只。( )

【综合练习】

认真阅读课文,做以下题目。

1在下面句中的错别字下画横线,并在题后括号内改正。

(1)那纤细的游丝佛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住足欣赏飞瀑流泉。( )

(3)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迭及交错的角色。( )

(4)不宜龙统地提问,不能龙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

2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美在何处?(用文中语句来回答)

3第2自然段中,“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其语言风格与《中国石拱桥》有什么明显不同?

【拓展练习】

一阅读

人间仙境: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查证,确认在我国的滇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地区。随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的到来,香格里拉渐渐地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从不大的中甸城向任何方向前行,你都在朝着终年不化的雪山进发。在这片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土地上,一反高原缺氧的普遍现象,这里氧气充沛,一山有四李、十里不同天,形成了世上绝无仅有的一派高原奇景。这里即使时值隆冬,大山脚下的阅叶林带仍是一片郁郁葱葱,山腰处则是针叶林挺拔俊秀,再往上是只有冬虫草、雪莲花生长的地带,直至生灵绝迹,惟余茫茫的雪峰。这里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山这边天阴大雪,山那边阳光灿烂。神奇的纳帕海草原天晴时是理想的牧场,可以牧羊、跑马,一下雪却顿成水泊,远观似一片汪洋,纳帕海草原因而得名。五、六月份是中甸的盛夏,到处是花的海洋,从高空望去,整个中甸如一面红、黄、白三色的巨幅锦绣。藏民不吃鱼,这里的湖泊中挤满了肥鱼,鱼儿贪吃大量飘落水面的杜鹃花辫,受了花瓣中麻醉剂的作用,一条条翻开大肚皮浮在水上,形成“杜鹃醉鱼”的奇现。

古今中外旅行家们总结“游山玩水”的经验,在中甸似是不能适用的。因为这里“神山不可游”“圣水不可玩”。海拔6794米的梅里雪山主峰,是世界上惟一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山峰,中外登山队员几度探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终归失利。梅里雪山一直被当地人奉为“神山”,其主峰终年浓雾锁罩,据当地老人说,一辈子只一次有幸看到梅里雪山的真容,那是十世**在圆寂前一年时间里遍历藏区每一个角落,当他来到梅里雪山脚下时,神秘多年的梅里主峰忽然间云开雾散,尽现容颜,**转身离去后,她又迅即拉上了重重雾幛,不再见人。碧塔海、黑海是康巴地区的“秘境”,女人在水边洗头、高喊,都会引起倾盆大雨,据说是圣水发怒。这些说法是否科学未及考证,但当我们置身于奇境迭现的`香格大峡谷,走那条三天三夜才能走完的溪边小路时,当我们骑马穿越林海雪原,来到静谧的碧塔海边时,我们至少看到了有幸到二十世纪末仍未遭人类破坏的大自然的本来模样。这景象对于我们,竟已显得如此珍贵。

中甸是康巴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葛丹松赞林寺就坐落于此,全体藏民信奉藏传佛教。然而,至今仍保留母系社会特征的纳西族却也发祥于中甸地区的白水台,千百年来,夫权极重的藏族文化与女权至上的纳西东巴文化并存于中甸,形成了中甸地区独特而浑厚的文化底蕴。

香格里拉一词对当地藏民来说,是太阳与月亮的意思,也是山水风光喜迎远方客的意思,我们以为,香格里拉代表着一切美好与祝愿。

1“香格里拉”独一无二的景观,使它显得很神秘。它的独特景观主要是指( )。(可选多项)而形成这些独特景观的原因是( )

A.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 B氧气充沛。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即使时值隆冬,山脚和山腰树林葱郁。

E有神奇的纳帕海草原。 F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

G湖中挤满肥鱼,形成“杜鹃醉鱼”的奇观。

2第②段中“纳帕海苹原”的名称是因何而得的?

3“这里也有江南的山里娃娃脸”、“整个中甸如一面红、黄、白 三 色的 巨幅锦绣”用

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第③段介绍中甸的 和 ,山以 为代表,其特点是 ,这里的水被奉为 ,山和水的共同特点是 。

5从“这些说法是否科学未及考证”由此可知,这里有关神仙、圣水的说法都未必科学。而说明文是讲究内容的科学性的,那么这段所介绍的一些情况是否应删去?

6“中甸地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指的是( )

A.中甸是康巴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B著名的葛丹松赞林寺就坐落于此。

C.古老的纳西族也发祥于这地区白水台。

D.夫权极重的藏族文化与女权至上的纳西东巴文化并存于中甸。

争吵的课文主要内容 篇7

【原文】

今天我和可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今天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可莱谛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把本子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我火了,就骂了他一句。

他却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兴。我想:“哼,得了奖,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可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他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给老师看见了,可莱谛就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我心里觉得很不安。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可莱谛是个很好的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的时候,他帮助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多好啊!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去向他承认错误,我却觉得太丢脸。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儿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想到这里我觉得可莱谛很可爱。我心时暗暗说“云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来。

可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但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我心里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因为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时候。我在街上独自走着,听见可莱谛从后面跟上来。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他向我走来,我便举起戒尺准备防御。

“不,安利柯!”可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还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惊呆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我已经在他的怀抱里了。

他吻着我说:“以后我们再不要吵架了,好吗?”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叫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况且你不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扔到墙角去。

【争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

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指名读)

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

过渡:大家不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现在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非常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

(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课文按( )顺序叙述的,第( )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 );第( )自然段写我的( ):为吵架而( ),又没有勇气( );第( )自然段写克莱谛用( )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 )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给大家提个醒。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

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

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小心 我:故意)

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

b.“于是我想报复他。”(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2)知道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

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

②指导句子朗读。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

(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

③能把我的样子读好吗?

④克莱谛是怎么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写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

⑤能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不安)

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后悔)

③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

④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矛盾)

b.指导朗读。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心情体读一读这些句子。(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

(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出示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a.“瞟”是什么意思?(“瞟”用眼睛斜着看)

b. 此时的克莱谛心里在想什么?(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好朋友为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不值得。)

c.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对安利柯的做法难以理解)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伤心。)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 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么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写?(表情、动作、语言)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知道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上一篇: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下一篇:【热】员工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