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共8篇)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1

(一)灾难自救的意识

1、随时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

2、保持理智和清醒。

3、正确判断,果断决策。

4、忍痛坚持自救。

(二)暴力、意外事故的规避意识

1、与人为善

2、防止树大招风

3、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4、加强居住安全

5、注意夜间安全

6、警惕周围情况

7、熟悉相关生活常识

(三)建立日常安全感

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或是情感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它来自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知识,特别是社会复杂性和阴暗面的了解。掌握基本生活常识。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遇惊不乱、急中生智、减少无谓的烦恼。

(四)提高中小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善待生命,珍惜健康”。生命教育的实施,我们要在总体上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生命是生物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既需要作科学的研究,也需要作人文的解读。

2、认识与体验相结合。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3、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生命教育既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目标,也有防止禁止毒品、防止性传播疾病、防止自杀和各类事故等的预防性目标,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2

一、理清写事的文章写作思路。

写事的文章, 作者一般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这一思路来写作的。因此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概括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再让他们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教学《月光曲》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这样概括主要内容过于简单。)

师: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就是群众中传说的故事。既然是故事, 那一定有个完整的情节, 像这样的文章, 作者一定会按照什么思路来写?

生:可能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写。

师:故事的开始也就是……

生:起因

师:接着故事向前……

生:发展

师:事情进一步发展就到了……

生:高潮

师:最后到了末了就是……

生: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顺着这个思路自读课文, 弄清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再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之后, 学生反馈: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上演出, 在安静的小路散步时, 听到一个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好奇地走近。当听到兄妹俩的谈话时,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盲姑娘从娴熟的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贝多芬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 他有创作灵感, 即兴创作了首好听的曲子, 就是《月光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这一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就又准确又简练了。

二、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

教学说明文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事物, 介绍了什么特点?之后, 再把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合并, 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写景的文章, 同样问学生: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分别写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 读完后想想这些问题的答案,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就呈现在脑海中了。还有写人类型的文章, 也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同时, 归并段落大意、找出课文中的总述段等, 也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也应一并教给学生。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3

道德自主  述评  道德主体性发展  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教育

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特定形式的教育。从教育的空间看,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教育的形式看,既包括道德环境教育,即指某种言与行的道德环境的塑造作用,以及道德实践中的体验与感知,也包括道德的说教或灌输,以及非灌输式的道德价值判断的认知教育。个体道德的形成虽然离不开教育,但其最终形成必定依赖于个体对特定道德环境与道德教育环境的偶然的或主动的建构。所以,道德自主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理论上有诸多的探索,实践上更是丰富多彩。

一、学校“道德自主”的不同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

虽然道德自主这一概念经常在文献中得到运用,但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其内涵也还不够清晰,学者们多倾向于把它作为含义清楚的概念,使之成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学者们更主要是在道德教育目标这一维度上使用“道德自主”,似乎这一概念的内涵不言而喻。关于“道德自主”,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开展的,比如强调道德主体性发展,强调道德自主人格培养,更多的则是探讨道德自主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道德选择能力培养、道德体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教育等。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基本上围绕如下几个维度。

1.把道德自主作为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比如,邓惠明的硕士论文《“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提出了“主体——发展”式道德教育模式[1]。所谓“主体”,强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道德活动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培养他们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践行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道德创生能力的个体。所谓“发展”,是指道德个体不仅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平,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既能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履行社会责任,又能按社会要求发展与提升自己的品德水平,满足完善自身人格与德性发展的需求。当然,道德自主可以提升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建构水平,即增强个体的道德适应性和主动性,但是否可以提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道德自主的内容是否仅仅包含道德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践行能力及构建能力的要素提升,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从道德自主人格角度研究道德自主

蒋红斌提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教育问题。[2]他认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与“被动服从式”道德人格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本质特性是“自主性”和“选择性”,在“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里,道德主体是自由的、自主的,因而也是自为的。而自由的道德选择,则必须是根植于道德主体心灵深处的、充分体现道德个体主体性的、自主自由的选择,而不是一种外设的“选择游戏”。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实践形态在当代表现为主体选择性道德人格,其构成成分包括自主选择意识、自主选择需要、良好的道德直觉、自主选择能力。

3.作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研究道德自主

道德自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主体性道德。主体道德教育是一种在主体教育思想或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为基本要素,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强调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的德育模式[3]。万美容把主体道德教育模式概括为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是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4]。

4.关于开展道德自主教育方法的研究

道德自主教育方法主要有:道德两难问题法,增强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移情法,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情绪辨认、情感体验与道德敏感力、理解能力;社会行动法,指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与训练,增加他们对道德生活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参加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与道德践行能力的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领会社会道德价值,组织学生就道德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与感悟,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社会实践体验,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1]。

二、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各类学校举办了多种活动。其中,开展道德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道德自主选择能力是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教育必定是在生活实践中的活动。所以,从传统道德说教的弊病中,人们很快发现道德教育必须走向实践。张华比较早地提出了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观点,他认为,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主体参入式回归,用“交互主体观”统摄道德教育过程,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将道德教育过程由传统的主体与客体间的权威服从的关系转化为新型的主体与主体间的民主交往关系[8]。从实践看,学校主要是通过开展专题活动的形式加强道德实践教育。专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比如义工活动、同伴互助活动、环保小卫士活动、红领巾活动、文明小交警活动等,有的甚至超越了道德教育的范畴,比如安全教育等。很多学校还开发出系列的道德实践教育校本课程,应当说,道德实践教育越来越生活化,更多地包涵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孝敬父母这样的道德情感问题都纳入到道德实践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学校道德实践教育还主要限于专题的实践活动,课堂内的道德实践教育被严重忽略,因为课堂教学还主要是知识传授,没有走向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2.增强道德体验

如何增强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很多学者提出从说教走向道德体验教育。道德体验教育成为重要的研究潮流,也是重要的实践活动。刘惊铎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的观点,认为可以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从而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13]。而冯建军则提出另一个概念,即道德学习[14],虽然道德学习也强调情境创设与道德体验,但道德学习的概念可能更能表达道德建构的内涵。从实践上看,道德体验教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和样态,并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道德体验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丰富,涵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采取的形式则主要是通过角色的模拟和表演,在特定情境中增强学生体验。但学生在角色模拟和表演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演讲或辩论,而没有很好地走入情境,或者说没有真正地呈现为一种心理上的体验;即使有体验,也不深刻,更多地是一种既定思路下的简单对白,存在一定的虚假性。所以,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形态,而且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情境设置形式化、联系生活的简单化、教育主体的虚化等[15]。但更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这些。道德体验教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开展,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在课堂,因此,道德体验教学的空间非常有限。

3.培养道德选择能力

国内最早提出道德选择教育的是陶西平的一篇关于德育实效的论文,文章对道德选择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强调不是简单地去灌输某种道德观念或准则,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选择、判断和检验,从而实现道德的内化。从实践来看,学校对道德灌输的低效性已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自主判断和选择教育。同时,学生道德选择也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这些年来,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探索道德尊重的教育,让学生在师生的相互尊重中获得道德自主的体验。李耀臻的博士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方式[5]。他把道德选择教育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允许选择——道德选择教育的先导,尊重主体——道德选择教育的本质,提升能力——道德选择教育的核心,完善人格——道德选择教育的归宿,并提出了道德选择教育的实现形式,即在道德冲突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中得以提升和完善,从而做到德育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回归人的自由。更多的研究则主要是围绕道德选择能力培养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在批判传统道德价值的专断与道德教育的价值服从的基础上,或者是在分析现代道德价值多元的背景下,提出道德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增强道德认知,提供道德价值分析,回归生活世界和加强道德实践教育等。比如,薛文平认为,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给予学生道德选择的自由,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正确选择和掌握科学的选择方法[6]。道德选择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理性思辨与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这一点,西方德育模式早有研究和实践,并总结出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推理、选择和反省等理性能力为根本目标和惟一任务的主知型道德教育模式[7]。但是,如何重视道德认知深度,促进学生道德辨别能力的提高仍然是个重要的研究任务和实践任务。个体对道德现象的认识存在不断的建构过程,个体没有足够的道德辨别能力,对道德词汇的理解就是肤浅的,从而难以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追求善的初衷也会被引上歧途[7]。除此之外,这些研究还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道德选择教育真的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道德选择吗;另一个就是道德选择教育的背景问题。这些研究无一例外都认为是道德价值的多元才有必要推进道德选择教育。也正因为如此,道德选择教育便成为一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其实,道德选择在任何社会都存在。道德更主要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可能的生活的选择,即在与他者的关系中如何处理的问题,因此,道德选择教育是一种可能生活的选择问题的教育。

三、有效开展学校道德自主教育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能力是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道德自主需要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重点是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特别是日常的生活世界和实践交往中的生活世界;加强道德体验教育和道德实践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经验的主动建构;加强道德认知教育,教会学生道德选择。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开展道德自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还有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实践上也需要更有效的探索和行动。

1.进一步明确“道德自主”的内涵

在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出“道德自主”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强调学会道德选择,自主建构道德关系,自主践行道德等。这种表达似乎形成了“道德自主”的三个维度,但能否构成还需要研究。现在的问题首先在于,这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出“道德自主”的本意。或者说,“道德自主”的核心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推敲。道德选择或许是道德自主的重要体现,但问题是,道德选择只可能是一种认知上的选择,而实际生活中由于道德生活的极其复杂,个体选择何种道德生活或与他者的何种道德关系并非是由认知完全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况且,即便理性上可以做出认知的选择,实际行动则未必按理性认知行事,即知未必行。所以,道德判断与相应的认知选择不过是道德自主行动的前提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践行道德同样需要进一步探讨。

“道德自主”不应定位于简单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上,而应定位于:在日常生活世界和道德实践中自主理解道德现象、理解道德意义,进而通达道德世界,建构出自己的道德关系世界,并可能建构起自己的道德行动。这里,自主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道德自主一定是在实践交往的生活世界中形成的,是在相互的关系建构中形成的。这就表明,自主一定不是绝对的自主,而是受到他者世界的先行的关系构造的制约。在他者关系的制约中,个体必然受到既定道德关系框架的限定,但人仍然是自由的,需要在相互关系中做出自身的选择,可能是一种经验的选择。所以,道德自主并非是绝对的自由自觉的选择和建构,而是指不受到某种特定的道德指令的强制,做出自我的道德建构。

2.关于道德选择教育的目的

道德总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选择也必然是可能生活的选择;德育回归生活和人本,是主体性道德的必然要求,道德选择教育的目的和旨归应当是实现生活的更美好,那么,道德选择教育真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道德选择吗?道德选择的前提既可能是出现道德两难和冲突,也可能是道德生活出现多种可能而不简单地是对与错的问题;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即道德生活有多种可能,那么,人究竟选择何种更适合自身的道德生活则不简单地是一个道德认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道德选择教育究竟教什么还需探讨。道德选择更主要的是个体建构自身道德意义与世界的问题,即自己如何与他者相处的关系问题,因此,道德选择教育就不仅仅是提供道德价值分析的问题,而可能更应是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建构。

同时,道德选择教育是一种道德认知教育或价值教育,往往通过道德案例开展教育,但由于道德案例或道德故事无法完整再现道德实践;并且由于道德实践生活的复杂性和情境性,道德认知无法为具体的道德实践提供准确的指导。道德实践总是存在特定的情境与经验建构,道德认知是否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行动则存在诸多的偶然性。为此,道德选择教育应当是通过道德案例或故事,不断地接近道德事实,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道德意义的理解和通达。只有达到足够的理解,才能实现个体有效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3.“自主践行道德”这个概念尚需进一步厘定

显然,个体并不必然按照既定的道德认知产生相应的道德行动。道德行动受到具体的情境、经验与情感的约束。个体根据特定的道德认知和选择,必然自主地践行相应的道德。理性的认知与实践之间并不相等,只有当理性的认知成为一种信条才可能产生持续的道德一致行动。自主践行不应当是一种道德的自律或修养行为,而应当是自主地在交往实践中或主体间实践的道德建构行动。自主践行道德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按照既定的道德认知,从事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应把它理解为在交往的生活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社会和世界处理好关系。这种相互的道德关系建构显然是一个复杂的、情境式的建构。

4.道德实践教育的空间限制问题

道德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世界,无疑是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则是实践中的难题。通常的学校道德教育形式往往是采取专题道德实践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道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专题道德教育则受到时空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完成道德生活和实践的教育。况且,专题教育的主题往往单一,无法体现和再现人的道德生活的全部。课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互动和生活化,成为单向的传授式教学,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无法有效地发挥好。课堂教学主要是一种认知的教育,但认知仍然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交往互动机制,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也才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

参考文献

[1]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2]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评论,2000(2).

[3] 张玉茹.论试主体道德教育理念的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4] 万美容.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党建.2001(10).

[5]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 薛文平.网络德育的回归:从服从与灌输到自主与选择.现代教育科学,2004(5).

[7] 许瑞芳、杨华欣.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外国教育研究,2011(12).

[8]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9]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10]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2002(5).

[11] 丁晓东.走向交往实践的道德教育.教育探索,2005.5.

[12] 肖川.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13]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教育研究,2003(2).

[14] 冯建军.论当代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学习.教育评论,2002(2).

[15] 赵杰.对道德体验教学的反思.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周宏斌(1966-),男,山西大同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督学。]

节后教育主要内容 篇4

1、高处作业方面:外架班组要及时检查,对外架的整修和维护工作必须切实到位,排除隐患,确保外架的施工安全。各班组工种作业时要穿紧工作服、防滑鞋、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及带好工具袋等,暂时不用的工具要装入工具袋,各种物料用系绳或溜放的方法放到地面,不得向下抛掷物料,作业人员不得互相嬉戏打闹,以免发生失足坠落事件。上下交叉作业时,不要在同一垂直面上作业,如必须在上层物体有可能坠落的范围之内作业,上下层之间要设隔离防护层。在脚手架上作业或行走要注意脚下的探头板。遇到大雾、大雨及六级以上大风时,要停止高处作业。

2、施工用电方面:应加强对工程中的所有起重设备、施工机械的运行及线路、临电设施、楼层分配电箱、电缆、漏电保护装置及所有的电气线路等认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配电箱、开关箱内不要存放物品,以防触电。周围要留出足够两人同时操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的杂物。非电工不得修理各类开关电器,任何人不得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断器(保险丝)。及时检查楼层通道及地下室的照明情况是否符合要求,有损坏的照明设备应及时更换。使用电动工具应使用经专业电工检测过的电动工具,发现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破裂,电源线有破损,插头有损坏时,不要使用,要立即更换。长期不用或者受潮的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应先让专业电工测量绝缘阻值是否符合要求。电源与作业场所距离较远时,要使用移动开关箱,不得接长电动工具自带的电缆。使用电动工具时,不得拆除或更换电动工具原有的插头,禁止不使用插头而将电缆金属丝直接插入电源插座,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要先检查电源有没有漏电保护器,手持电动工具要经常保养维护,作业完成后拉闸断电,说好开关箱、配电箱。职工临时宿舍内不得违规乱接电线和使用电器,禁止电线乱搭乱挂和在电线上晾晒衣物等。

3、施工机械方面:机修班应对工程中所有的机械设备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使用中的机

械设备发现有异常现象或响声的,应立即停止使用,认真检查原因,排除隐患,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可继续使用。应及时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及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并做好记录。木工在操作木工机械时,不能拆卸安全防护装置,操作时不要戴手套,不能在机械运转中进行维修保养、加油和清理工作。加工废旧木料前要先将铁钉等清除干净,工作完毕要工完场清,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钢筋工在操作钢筋机械时,应先检查电气、机身接零接地、漏电保护器等是否灵敏可靠、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操作混凝土搅拌机时,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料斗提升后,不得在料斗下工作或穿行,清理斗坑时,要将料斗双保险钩挂牢后再清理,机器运转中不得将工具伸入提料筒内趴料,下班后将搅拌机内外刷洗干净、料斗生气、挂牢双保险钩、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塔式起重机和施工电梯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金属结构和工作机构的外观正常良好。②各安全装置和指示仪表齐全完好。③各齿轮箱、液压油箱的油位符合规定。④主要部位连接螺栓无松动。⑤钢丝绳磨损情况及各滑轮穿饶符合规定。⑥供电电缆巫破损。

4、模板作业方面:安装模板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车道工序模板未固定之前,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为保证模板的稳固性,除加设立柱外,还应在立柱的纵向和横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拆除模板时,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拆模现场,拆模人员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作业,防止发生人员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不能留有悬空模板,大木板对方要有固定的对方家,防止事故发生。

5、消防方面:施工现场明火作业,要先办理动火审批,作业时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派专人看护。施工现场电气发生火情时,要先切断电源,再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现场消防设施不得随意挪动。

6、文明施工方面:作业现场要保持清洁,施工完一层清理一层,施工垃圾集中存放并及时拉走,现场内各种管道要做好防护,防止搌扎,接头处要牢固,防止跑、冒、滴、漏。物料现场的堆放要在规定地点存放,不得占现场道路,不堵塞交通,不影响施工。四四四四、、、、补充内容补充内容补充内容补充内容 各位员工,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协助和配合,恳请大家在马上投入的工作当中,全力协助和配合好项目部的安全工作,安全工作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连接着工程的进步,生活的美满,社会的安定。安全生产,以人为本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方针策略,也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愿望,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打造优良品牌工程,为创省安全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为成为标杆模范项目部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3、高处作业不准穿硬底鞋,高跟鞋等登高上岗作业,应穿软底鞋。

5、6、集体宿舍内严禁使用电加热器,严禁职工乱接乱拉电线,严禁使用明火与碘钨灯烤衣物品等。7、8、要特别注意违章作业的出现;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9、10、应认真做好夏季“五防”工作的要求,防汛、防火、防毒、防暑、防盗。

11、夜间施工时照明一定要配足、低洼的环境下施工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塌方现象。

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 篇5

安全知识技术是生产技术知识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总结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从事生产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之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必备知识。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有利于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岗位作业的安全可靠性,为安全生产创造前提条件。

(1) 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培训

安全技术知识寓于生产技术知识之中,要掌握安全知识,必须首先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具体内容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特点、生产过程、作业方法、工艺流程;各种机具的性能;生产操作技能和经验;产品的构造、性能质量和规格等;材料的性能和规格等。

(2) 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

这是生产经营单位中每个职工都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内危险区域和设备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原材料或可能散发有毒物质的安全防护知识;电气安全知识;起重机械安全知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厂内运输安全知识;防火防爆安全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构造、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技术措施、方法等。

(3)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

按照不同的专业工种,进行专门、深入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这是安全技术教育的重点。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是该工种的职工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技能和知识。在没有取得操作合格证之前,不允许单独上岗作业。

(4) 业病防治知识教育培训

职业病防治技术是防止由环境中的生产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劳动者的机体病变,导致职业病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职业病防治技术知识,是从事有害健康的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职业病防治技术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从业人员熟知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其主要内容有:工业防毒技术;工业防尘技术;噪音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射频控制技术;高温作业技术;激光保护技术等等。

(5)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是生产经营单位各级管理干部应知应会的内容,尤其是专职安全管理干部更应该精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生产经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熟知、掌握、运用安全管理理论、手段、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6) 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教育

安全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从业人员身边生动的教育材料,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教育是广大从业人员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的安全生产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既可以使被宣传的单位和个人受到鼓舞,激励他们再接再励,又可以使其他单位和个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与经验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宣传教育是从反面指导从业人员应该如何避免重复事故发生,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

2、 安全技能训练

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由于安全技能是经过训练获得的,所以通常把安全技能叫做安全技能训练。

(1) 技能形成的特征

技能是人的全部行为的一部分,它受意识的控制比较少,并且随时都可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技能达到一定的的熟练程度后,具有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性,便称为技巧。达到熟练技巧时,人员可以有条件反射式的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阶段性,包括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及完善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各阶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为的结构、行为的速度和品质、以及行为调节方面。

在行为结构的变化方面,动作技能的形式表现为许多局部动作联合为完整的动作,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多余动作逐渐减少;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智力活动的各环节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概念之间的混淆现象逐渐减少以致消失,解决问题是由开展性推理转化为减缩推理。

在行为的速度和品质方面,动作技能的形成表现为动作速度的加快,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的提高,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的独立性等品质的提高。

在行为的调节方面,动作技能的形成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以及动作紧张的消失;智力技能的形成表现为智力活动的熟练,大脑劳动消耗的减少。

技能的形成有先快后慢的特征,在练习的初期技能提高较快,以后则逐渐慢下来。这是因为,在练习开始时,人们已经熟悉了他们的业务,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进行训练,而在练习的后期,任何一点改进都是以前的经验所没有的,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有些技能可以分解成一些局部动作进行练习,比较容易掌握,在练习后期需要把这些局部动作联接成协调统一的动作,比局部动作复杂、困难,成绩提高较慢。

技能的形成还有高原现象和起伏现象。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的中期,往往会出现成绩提高暂时停顿现象,即高原现象。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能的形成需要改变旧的行为结构和方式,代之以新的行为结构和方式,在没有完成这一改变之前练习成绩会暂时处于停顿状态,由于练习成绩的降低,产生的延误、灰心等消及情绪,也会导致高原现象。起伏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训练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快时慢的一种现象。这是由于客观条件,如练习环境、练习工具、指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主观状态,如自我感觉、有无强烈动机和兴趣、注意的集中与稳定、意志努力程度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影响练习过程。

(2) 技能的训练计划

安全技能训练应该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来进行。训练是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但训练不是简单寺、机械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 循序渐进。可以把一些较困难、较复杂的技能划分为若干简单、局部的部分,练习、掌握了它们之后,再过渡到一、完整的行为。

② 正确掌握练习速度。在练习的开始阶段可以慢些,力求准确;随着进展,要适当加快速度,逐步提高练习效率。

③ 正确安排练习时间。在练习开始阶段,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各次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短些,随着技能的提高,可以适当延长每次练习的时间,各次练习之间的间隔也可以长些。

④ 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的练习兴趣,增加练习积极性,保持高度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变化过于频繁可能导致相反结果,影响技能形成。

3、 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是为了端正生产经营单位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以便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地进行操作,实现安全生产。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来实现。

(1) 安全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主要为安全生产打下思想基础。

思想教育主要是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弄清做好安全工作对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自觉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言行,要批评指正。

(2) 安全法经教育

它主要是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懂得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劳动纪律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法规包括国家制订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规程、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上级规定所制订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劳动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是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实践证明,哪个生产经营单位重视法纪教育,职工遵章守纪,安全生产就能搞好。反之,安全生产就得不到保证。由于从业人员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工伤事故通常占工伤事故总数的60%~70%。因此,为了做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法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

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劳动保护政策,是制订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依据,而执行规章制度既是大量事故教训的总结,又是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的结晶。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形式,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以便提高各项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安全生产水平。

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 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3、 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减弱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应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4、 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有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用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用双手按钮等。

5、 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

6、 屏蔽和隔离原则

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免危险因素对人的伤害。如转运、传运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高频的屏蔽等。

7、 坚固原则

这个原理是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例如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电机外壳等。

8、 设置薄弱环节原则

这个原理与坚固原理恰巧相反,是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极限值以前,已预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终止。例如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

9、 闭锁原则

闭锁原理是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如载人和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触电。

10、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

11、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

这是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例如设置警告牌,写上“此外危险,不准进入”、“高压危险,禁止靠近”等等,车间起重设备运行时,用铃声提醒人们;使用安全仪表,不同颜色的信号等。

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要使设备安全运行,发挥最佳效益,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使用、操作的有关制度。

1、 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建立,各项活动都必须纳入岗位责任制中得以落实,设备使用维护的各项工作都是岗位责任制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岗位责任制中得到落实。所以,设备使用维护工作必须体现在操作工人的岗位责任制中,严格贯彻岗位责任制可保证设备使用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

2、 操作证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人,由车间提出定人定机名单,经机动科备案审批后执行,重点设备或精、大、稀设备定人定机名单,还需报主管副厂长批准后执行,并执行交接班制度。定人定机还需凭设备操作证才能上岗。

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工人,包括学徙、实习生等均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才能独立操作设备。每个工人原则上只允许操作一种型号设备。熟练技工,经过一专多能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允许其操作取得操作证型号的设备。

操作工人必须经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后方可取得操作证。操作证由生产经营单位专门管理部门统一发放,禁止转借。特殊工种操作工须经培训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能上岗。

应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并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可以升级。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事故后重新培训的工人,考试不合格,可取消操作证,调离操作岗位。

3、 安全检查、检验制度

设备运行安全检查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的有效方法。通过检查可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状况的变化及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隐患,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整改,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安全检验是按一定的方法与检测技术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预防试验,以确定设备维修计划或安全运行年限。

4、 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长期使用,必然造成各种零部件的松动、磨损、从而使设备状况变坏,导致动力性能下降,经济性能恶化,安全可靠性降低,甚至发生事故。因此,建立维修保养制度,根据零部件磨损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等作业,是延长各零件使用寿命,防止早期损坏,避免运行中发生故障、事故的有效方法。

5、 交接班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生产设备,一般都处于三班制或四班制的日夜连续使用状态。因此必须建立设备交接班手续,形成设备交接班制。以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提供设备使用的第一手资料,为设备故障的动态分析和生产情况分析提供准确、有效、可靠的依据。设备交接班工作应该做到:

(1) 凡多班制生产设备,都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准确填写“设备交接班记录”,并签字。一班制设备,操作工作填写“设备使用日记。”

(2) 交班人员下班前必须认真清扫,擦拭设备,向接班人员介绍润滑、安全装置、转动系统、操作机构等各部位的情况。运行中有无可疑情况,维护、调整、检修情况。清点工具、仪表和检测仪器,认真进行交接,并填写记录。

(3)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0~15分钟到达现场,了解设备情况,认真接班并检查记录填写情况。如果确认设备情况正常,记录填写无误,即可签字接班。否则,应立即提出,必要时可拒绝接班,并及时报告本班组长处理。设备接班后发生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4) 交班组长应将本班内设备使用与故障情况,记录在组长“值班记录”内,向接班组长交代清楚并签字。较大问题、故障或危险隐患应及时向车间设备员、安全员、设备工程师或设备主任报告。

(5) 值班机、电钳工,都应进行交接班,交接负责区域内设备情况并填写“交接班记录”。

(6) 车间设备员、安全员、设备工程师、设备主任、机动科设备管理员、机动科长应定期与不定期地抽查设备交班制度执行情况。

(7) “设备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转记录”、“设备安全状况记录”簿用完后,由车间保管,其中主要记载应于当月底摘抄记入设备管理档案。

6、 设备合作守则

人们在长期的设备维护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设备维护管理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措施是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和“润滑五定”。

(1)“三好”

① 管好。操作者对设备负有保管责任,未经领导同意,不许他人动用。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工具、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整无损。设备运转不得离开岗位,离开时必须停车断电,设备发生事故,立即停车断电,保护现场,及时、真实地上报事故情况。

② 用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爱护设备,不准设备带病运转、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③ 养好。操作者必须按照保养规定,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坚固,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2)“四会”

① 会使用。操作者要熟悉设备结构、性能、传动原理、功能范围,会正确选用速度、控制电压、电流、温度、流量、流速、压力、振幅和效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熟练,操作动作正确、规范。

② 会维护。操作者要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要点、能准确、及时、正确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会保持润滑油质量清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润滑,保证油路畅通。

③ 会检查。操作者必须熟知设备开动前和使用后的检查项目内容,正确进行检查操作。设备运行时,应随时观察设备各部位运转情况,通过看、听、摸、嗅的感觉和机装仪表判断设备运转状态,分析并查明异常产生的原因。会使用检查工具和仪器检查、检测设备。并能进行规程规定的部分解体检修工作。

④ 会排除故障。操作者能正确分析判断一般常见故障,并可承担排除故障工作,能按设备技术性能,掌握设备磨损情况,鉴定零部件损情况,按技术质量要求,进行一般零件的更换工作。排除不了的疑难故障,应该及时报检、报修。

(3)“四项要求”

操作工必须做到设备及其周围工作场地的如下四项要求:

① 整齐。工具、工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② 清洁。设备清洁,环境干净,各滑动面无油污、无碰伤。

③ 润滑。接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油标清洁,油路畅通。

④ 安全。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及一切危险因素,预防事故。

(4)“五项纪律”

① 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② 保持设备整洁,润滑良好。

③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④ 随要附件、工具、文件齐全。

⑤ 发生故障,立即排除或报告。

(5)“润滑五定”

① 定点。按规定的加油点加油。

② 定时。按规定的时间加油。

③ 定质。按规定的牌号加油。

④ 定量。按规定的油量加油。

暑假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主要内容 篇6

1、注意防溺水安全。要做到“六不准”: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如发现其他同学私自外出游泳或到水边游玩,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报告。

2、注意雷雨天气安全。不在下暴雨、打雷期间外出或上山,注意避开大树或者危险建筑,远离雷电可能带来的伤害。不要到易发生洪水(溪河边、沙滩、低洼处)区域游玩逗留。不要到危房里活动停留。防止遭遇洪水、雷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险,提高对雷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3、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在马路上游玩嬉戏、横穿马路和闯红灯,过交叉路口等要注意过往车辆,靠右行走,骑自行车不能违规载人等,禁止子女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车辆等运输工具,避免交通事故发生。不准未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马路,更不能让没有驾驶员资格的学生驾驶摩托车和其它机动车辆。不在街上追逐打闹,不和同学结伴并肩骑车。未满12周岁严禁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严禁骑电动车上路。不要乘坐“黑车”和超载的车船,不在公路、铁路上游玩,严禁翻越防护栏横穿马路到对面人行道,不逆行,不在路上追逐打玩,以确保安全。

4、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尽量不要去多发流感的地区旅游、探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不买街上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喝生水,不吃变质腐烂食物,吃瓜果必须洗干净,吃冷饮要适量,不暴饮暴食。

5、注意防触电安全、消防安全。在家不玩火,不乱拉电线,不乱动插座、电器开关,不使用燃气,以免引起火灾,不放鞭炮,遇到别人放鞭炮要远离且不能捡拾鞭炮。

6、注意网络安全。绝对不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网页;不要沉迷于玩电子游戏。严禁进入“网吧、游戏机房、歌厅、舞厅、台球房”等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娱乐性场所,要健康上网,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少年。

7、注意外出活动安全和在家安全。有事外出或参加活动,须向家长打招呼,家长要掌握孩子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外出活动要有家长带领,并要切实注 意游玩安全,不要随便与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到安全无保障的危险区域、地点游玩。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认识的人不要轻易让他们进门,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车辆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7

高校工会作为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利的群体, 在组织和带领教职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是我们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就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国学术界做过许多探讨和研究。朱颜杰教授认为,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潘懋元教授在新编高等教育学中的论述认为, 大学校园文化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上讲, 是大学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 以生活在校园内的教师、大学生和干部为主要群体, 是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包括智能文化, 主要指学术水平及其成果、学科体系;物质文化, 主要指教学风格、文化设施、生活品味、校园营造;规范文化, 主要指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精神文化, 主要指价值体系、教育观念、精神氛围、群体心态。狭义上讲大学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交往中, 逐步形成的并获认可和遵循的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治学传统、行为方式的高度概括。尽管学者们对校园文化有不同的表述, 但普遍认为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具有特色的亚文化形态。是学校对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采取摒弃、接纳和改造, 经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成的一个学校校园精神和氛围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取向。其隐性内涵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特别约定, 显性标志是学校师生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出的态度。它产生于学校自身, 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 最终成为学校的灵魂。成为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的东西。优质学校、特色学校都具有优良的校园文化。一个学校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究其深层原因都有赖于优良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发挥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调适功能。

二﹑工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工会是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这就决定了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和广泛参与性。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体组织。它的性质决定了应将教职工紧紧团结在党委周围, 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笔者认为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促进校园民主政治建设, 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工会是高校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 组织教职工依法通过教代会、民主测评领导干部、校务公开等形式有序地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是工会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

在党委的领导下, 工会承担着教育教职工充分认识教代会作用的职能, 工会应依法建立和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 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 工会要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 通过完善各专门委员会和二级教代会制度, 发挥基层单位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机制

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高校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建设发展、教育改革、人事管理、招生分配、基本建设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大事, 通过一定形式的校务公开, 有利于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 增加领导班子的工作透明度, 保证了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正确运用好手中的权力。所以, 工会应积极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机制, 协助相关部门落实在校务公开中的职责, 保证校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

(3) 搞好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工作

搞好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工作, 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干部勤政廉政、激励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宣传、教育、动员工作, 让教职工充分认识测评工作的意义、端正对测评工作的态度, 这样才能使测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积极开展校风建设活动, 深化校园文化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校风反映着学校办学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 是学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的集中体现。

在加强校风建设中, 教风建设是基础, 学风建设是核心, 工会工作要以教风建设为重点, 通过加强师德建设, 以此为突破口, 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使教师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以身作则,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主要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训、关于大学精神的演讲、讨论, 把对大学精神的认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反映校风校貌的大学精神, 是一所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门人才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3.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1) 搭建宣传平台

数字化信息社会的今天, 网络文化成为传播领域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校园网作为高校中的重要媒介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传输和思想舆论交流的重要渠道。工会可以利用校园网和工会网站作为文化建设的平台, 积极开展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网络媒体发挥正面宣传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双重作用。通过开通网上信箱、会员风采、职工笔会、职工之声等多种便于交流互动的栏目, 如主动与教职工沟通情感, 建立相互信任, 引导教职工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社会态度。此外还可以利用宣传橱窗、工会刊物、职工俱乐部等形式, 展示反映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的优秀作品, 提升教职工精神生活的文化品质。

(2) 确立文化宣传主题

工会应紧紧围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服务学校全局工作, 坚持贴近教职工、贴近生活确立宣传主题, 积极配合党委、行政, 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职工开展学校发展、学校工作重点、学校中心任务等为主题的大讨论, 建立和谐的、职工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

4.积极发挥工会社团、协会示范作用, 培育团队精神, 增强凝聚力

工会社团、协会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为培养教职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工会可以从教职工实际出发, 积极建立覆盖人文、科技、公益、艺术、体育等多方面教职工社团,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让教职工在活动中增强成才意识、竞争意识, 体会付出与收获的快乐, 同时, 这些活动为教职工心理沟通、思想交流提供平台, 强化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世界, 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学校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能建设好的, 而是需要学校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合力, 才能达到目的。比如, 宣传部门可以以报纸、校园网、校园广播等为阵地, 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各系部可以以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 开展丰富的科技文化活动。后勤部门可以以营造优美校园环境为主题, 开展卫生活动月评比活动, 教工之家可以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作用, 积极联系各部门, 形成合力, 通过优化各部门资源, 使校园文化建设在群策群力中健康发展。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高校教职工基本上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着比较宽阔的知识面, 业务基础扎实, 思维敏捷, 具有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同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教职工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价值观念差别较大, 功利取向较强, 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影响, 出现了把个人利益、物质利益放在首位的现象。对工作中的挫折带有不满情绪, 带着这些情绪势必对教学与服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人文环境的营造。因此, 工会必须根据新时代的变化, 围绕高校党委的中心工作, 组织好主题鲜明、内容具体、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的教育活动, 依据教职工的思想实际, 通过多种途径对教职工的理想信念作以积极的引导。

1.各级工会在工作中要积极听取教师的建议

教师在教学第一线, 每位教师都希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因此, 各级工会应积极协助行政管理部门为教师创造机会, 参加进修培训、国内外学术活动, 加快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是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教学工作。

2.强化教职工民主意识, 保障其民主权利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 工会教代会制度可以为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高校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工会依托这个平台, 一方面通过采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态度让敢说真话、敢提意见的人大胆参与学校的决策和实践, 另一方面, 正确的集中、评价、答复和引导, 化消极为积极因素, 使教职工知情有渠道、参政有途径、议政有效果。从而提高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对确保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发展和教师在教学岗位的工作积极性起到推动作用。

3.寓教于活动之中, 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凝聚力

工会开展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 不仅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关怀与集体的温暖, 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有助于增强团结精神, 提升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

4.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激发工作热情

目前, 很多教职工实际生活中面临很多压力, 如住房问题、职称问题、孩子入托问题、经济收入问题等等, 由于这些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会通过“职工之家”等形式关注教职工生活, 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这种人文关怀解决了教职工工作上的后顾之忧, 也激发了他们为学校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他们就会踏踏实实静下心来, 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教学,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进行教学研究, 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才会更有耐心按照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才会有余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形成了工会关心教师, 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关系, 对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必然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 学校工会组织在维权工作中, 应代表教职工利益, 关心、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与全体教职工心连心。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和工人的积极性, 创造一个育人的良好环境。“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 处处在育人。”[2]学校每一个教职工都在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所以, 工会工作做到位, 有助于全校教职工发挥自身积极性, 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宗旨。真正让广大教职工做到言传身教, 为学生做表率, 以工会为核心的全体干部和教职工在内的高素质育人群体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进而也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 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 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师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 普遍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保证。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 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 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 对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工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燕.高校工会组织与校园文化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 2003, 3:23-25.

培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8

开学第一天,家长在前面引路,孩子跟在后面。孩子的头上、肩上、背上、手上都是包包,而且要一路小跑地跟着大人走。有家长想帮孩子拿东西,幼儿园却规定不许帮忙。

幼儿园的服装是统一的,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春天穿套头衫,夏天穿短袖衫,秋天穿长筒衫,冬天穿棉衣。到了幼儿园,要把普通衫换下来,穿上一件宽松的、便于玩耍的外衣,然后再换上运动鞋,才能到操场上玩。从操场回来后,上衣要再换回来,还要再换上普通鞋子。这还不算,孩子睡午觉后,醒来还要换一套新衣服。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太麻烦。幼儿园的老师说:“就是这样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冬天,幼儿园要求孩子穿短裤上学。有的孩子刚入园时,经常被冻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家长也为此担惊受怕,怕孩子冻坏了。幼儿园的老师就说:“没事的,孩子来幼儿园冻两次就好了。”后来,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确实挺好的,才放下心来。

幼儿园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有运动会、歌舞演出等,以启发幼儿的智力。但是,幼儿园却不注重知识教育,孩子没课本、没作业本,只有一本绘画本。也没有音乐、外语等教育。家长问幼儿园都教什么?老师说:“教孩子眯眯笑,教孩子说‘谢谢’。”

在日本幼儿园,即使夏天燥热,也不开空调。孩子要经常跑步,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能哭叫。春天看樱花,夏天种地瓜,秋天收果实,冬天玩雪花。年复一年,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孩子们都有了独立的生活能力。

日本对幼儿的教育,除了培养热爱生活、对各种事物感兴趣的态度以外,还特别重视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日本幼儿园中,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孩子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孩子,但一定是最努力向上的孩子。

有关教育专家说:“日本幼儿园这些做法,目的就一个,让孩子有独立生存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这些做法与其他一些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更与中国一些家长百般溺爱、呵护孩子的做法背道而驰。日本的这种教育方式对中国教育界和家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共和国的脊梁观后感下一篇:复工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