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课文内容概括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上课文内容概括(精选6篇)

五上课文内容概括 篇1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2、陶校长的演讲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三、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3、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小儿垂钓(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拂地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怕得鱼惊不应人。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课文: 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2、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答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答案: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二、拓展练习: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沃野千里

2、仿写诗句: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小鸟说):(飞翔吧),(飞向辽阔的天空),(展示少年的才华)!(沃野说):(耕耘吧),(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甜蜜的果实)!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课文:

1、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答案: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2、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答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 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

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 鸟栖虫居:龙吟虎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龙飞凤舞

2、颁奖词:法布尔,一个从小就迷恋昆虫的人,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引领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写就一部宏伟诗篇《昆虫记》。

6、变色龙

一、课文:

1、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2、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

3、简要的介绍一下变色龙。变色龙会变色,外形奇特,一目二视,捕食神速。

二、拓展练习:

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 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

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

7、金蝉脱壳

一、课文:《金蝉脱壳》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事物)。

二、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2、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练习二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请你再写出几条歇后语:(并选一句说一句话)

芝麻开花——节节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4、写出两句关于“观察”的名人名言

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罗丹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8、《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_《自相矛盾》__、_《滥竽充数》_、_《画龙点睛》_。“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举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举例:小商贩以次充好,坑害百姓。“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9、《推敲》

1、《推敲》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原先是“推”,因此,后人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你认为用“推”,还是用“敲”好?请说明理由:(1)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2)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3、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苦吟诗人”)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课后习题4推敲练习(1)“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2)“即时”与“即兴”。“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很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10、《嫦娥奔月》

1本文是一篇 神话故事。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美丽善良、舍己为民的嫦娥,力大神勇、造福百姓 的后羿,奸诈贪婪 的逢蒙。

2、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

正月初一 :新春佳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八月十五 :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我还知道这些节日:(七月初七七夕节 四月五日 清明节)

4、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支支吾吾浩浩荡荡 恭恭敬敬兢兢业业 吞吞吐吐

碧蓝碧蓝: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瓦蓝瓦蓝

12、《伊索寓言》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三篇《伊索寓言》是:_《狐狸和葡萄》_《牧童和羊》、《蝉和狐狸》、.2、《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3、《牧童和狼》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4、《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5、你还知道有哪些伊索寓言:《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它们都是从《伊索寓言集》里选出来的。

从《龟兔赛跑》这则寓言中,我明白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中,我明白了做事或说话时,都要经过大脑思考,不要轻意相信别人的甜言蜜语。

六、练习三

1、写出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胡琴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要。

2、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仿《幸福》写话:

河流的幸福,在于给鱼儿一个舒适温暖的家,让它们快乐的嬉戏。所以河流在欢乐地不停奔唱。

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亲吻着花朵,带给人们上好的花蜜。所以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鸟的幸福,在于站在枝头歌唱,唱出悦耳、动听的音符,让忧愁的人们,变得快乐。所以鸟儿在空中欢乐地飞翔。蜡烛的幸福,在于把自己点燃,为人们照亮世界。燃烧了,给世界留下一片光明。老师的幸福,在于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我们茁壮成长。所以老师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3、星期天,小明约你去网吧玩游戏,你会说:不,小明,我们别去!我们还很小,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随便进入网吧等公共场所;再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上瘾,影响我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玩吧!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课文链接:本文是一篇事件通讯,按“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写的。充分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句: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邓小平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课文填空: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 银色的 的专机离开北京首都机场,在首都上空 低低地

地 缓缓地 地 绕飞一周,然后 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的大海。机舱里安放 着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 骨灰。一位以自己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 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 伴着 骨灰,撒向 无垠的大海。大海 呜咽,寒风 卷着 浪花,痛悼 伟人的离去„„“呜咽”可以换成词语_抽泣____、__啜泣_等词语,意思不变。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课文链接:

1、课文通过叙述高尔基和他的十岁儿子之间发生的“ 栽花赏花 ”以及“ 写信教子”的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以及高尔基 育子先育心 拳拳爱心。

2、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其实,高尔基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他的代表作有《童年 》、《 在人间 》、《 母亲》等。,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 意大利童话 》《 俄罗斯童话 》等作品。

3、背诵全文

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美好的东西”分别指鲜花和欢乐。第二处是指

5、“‘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是奉献,拿是索取。给别人欢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三、学完了本课你想到了高尔基的哪些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3、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15、艾滋病小斗士

一、课文链接:

1、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恩科西,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2、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因为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3你认为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关心他人的人。

16、黄山奇松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二、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河山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满山遍野 锦绣山河 江山如画

17、黄果树瀑布

一、填空: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例: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的声响特点为:大。例: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②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四、容气势大的成语:

浩浩荡荡 排山倒海 雷霆万钧 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 千军万马 势如破竹 气吞山河 写瀑布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莫高窟

一、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二、填空: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三、“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展开想象,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默默祈祷„„”

四、积累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五花八门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多如牛毛 星罗棋布 应有尽有 无所不有 洋洋大观 层出不穷 俯拾即是

练习五

一、把句子写具体:

1、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啊,快要顶到天了。(直插云霄)

2、早晨的雾可真大啊,门前的大树都不见了踪迹。(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

3、小溪里的水清得很,连水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能看见鱼儿嬉戏,河虾散步)

4、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

二、公益用语示例:

1、心宽了,车门也宽了。

2、交通你我他,安全靠大家。

3、爱花惜草,珍视生命。

4、播种一片绿荫,常留一份深情。

5、涟涟清水流,何忍投秽物。

6、水,生命的摇篮,请你珍视。

7、爱惜粮食,增进健康。

8、做普通人,讲普通话。

第六单元复习

一、成语一览: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 倾盆而下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可想而知 意想不到 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体弱多病 茶饭不思 扑面而来 年老体弱 不可多得 名垂青史 奋笔疾书 一袭破衫 荒山野岭

毫不气馁 连续不断 怦怦直跳 接连不断 微不足道 翻山越岭 不懈努力 自谋生计 炉火纯青 古今中外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 不期而遇 不欢而散 满载而归 不寒而栗 不辞而别(近义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一心二用、滴水穿石 孜孜不倦 日雕月琢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有始无终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二、选词填空: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纹丝不动 锲而不舍 微不足道 安然无恙 惊叹不已

1、水滴不紧不慢地滴着,而石头却(纹丝不动)。水滴明白:虽然自己(微不足道),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有一天会把石头滴穿。

2、洪水过后,他看到(安然无恙)的防洪大堤和脚下有惊无险的村庄,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3、李警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住了正在行凶的歹徒,让围观的群众(惊叹不已)。

无稽之谈 冷嘲热讽 坚持不懈 轩然大波

1、李洪志的种种歪理邪说纯属(无稽之谈),不足为信。

2、富兰克林的推测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毫不理会,仍就(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三、课文梳理(19——22课)

1、《天火之谜》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发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和发明家。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写了《国榷》,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国榷》。

中心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课文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诺贝尔》诺贝尔一生的在_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

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经济学奖”、“地球奖”、“环境成就”等3个奖项。曾有杨振宁、李政道等华裔科学家获奖。

4、《滴水穿石的启示》

1、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_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_(课文最后一段)_。

5、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访名医、尝草药,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数十年来“不教一日闲过”,从没停止过作画。

6、飞行器:直升飞机、热气球、飞艇、直升飞机、航天飞机 礁石:暴跳如雷、狂妄自大----有气无力、自叹不如 浪花:平和执着,坚持不懈

健康知识:世界卫生日:4月7日 无烟日:5月31日

预防近视:A注意用眼卫生B坚持做好眼保健操C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加强营养D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治疗“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原著作者是施耐庵。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林冲是个武艺高强、临危不乱、足智多谋、谦逊识礼的人,洪教头是个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目中无人、自不量力的人。

2、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林冲雪夜上梁山》《误闯白虎堂》

四、拓展练习。

1、中国四大名著作者及主要人物:《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人物有鲁智深、林冲、李逵等;《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人物是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刘姥姥等。

2、《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

柴进--小旋风 吴用--智多星 李逵--黑旋风 鲁智深--花和尚

3、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六神无主 心花怒放 提心吊胆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24、少年王冕

一、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1、课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吴敬梓。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又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赞扬了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四、成语积累。

1、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鞠躬尽瘁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不屈不挠 拾金不昧

2、表现优美风景的: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桃红柳绿 风光旖旎 美不胜收

3、表现热爱祖国的:精忠报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爱民 忧国忧民

4、描写场面的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热火朝天

五、读一读,背一背。

墨 梅(·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六、苏东坡称赞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和文中人在画图中的意思相近,请写出一首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5、黄鹤楼送别

一、填空。

1、课文二、三自然段写”话别“。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两人间的深厚友情,两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这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李白在黄鹤楼饯行的情景,后两个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抒发了朋友们依依惜别之情。

三、送别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6、清平乐 村居

一、背诵并默写《清平乐 村居》。

二、填空。

1、《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2、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菩萨蛮、如梦令、等,辛弃疾的词还有《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3、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着它主流的文学体裁,如: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三、诗词赏析:

1、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词: 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描写不同季节的风的诗词: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练习七

一、写出跟《水浒传》有关的四条成语。

哀鸿遍野 妻离子散 逆来顺受 官逼民反 忍无可忍 逼上梁山

二、背背朝代歌。

三、写出下列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朝代。

吴王夫差(春秋时期)林则徐(清朝)王勃(唐朝)苏轼(宋朝)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诸葛亮(三国)李白(唐朝)刘备(三国)

四、有一些姓氏,读音和我们通常的读法不一样,你能读对吗? 任达华(ren)华国锋(hua)冼星海(xian)解东(xie)单田芳(shan)朴诗礼(piao)燕子平(yan)应强(ying)

五、拓展练习。

1、熟记成语。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焕然一新 百废俱兴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2、读一读,背一背。再写出几条春联。

山河增秀色,大地浴春晖。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五上课文内容概括 篇2

同一类型的课文, 其写作的大体框架是一致的。像写景类文, 一般是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各种组成部分或不同性质状态, 突出其特点,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感情;写人类文, 通常通过一件或两三件事的具体描述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记事类文, 侧重记述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说明某种道理或彰显一种精神;说明类文, 从不同侧面介绍事物, 突出特点, 表达情意;活动类文, 通过活动过程中的几个场面描写表情达意。

只要遵循不同类型课文的一般表达思路,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有了不同的思维结构:写景类文, 讲了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写人类文, 记叙什么人的什么事情或哪些事情;记事类文, 四要素是什么, 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说明类文, 介绍了某种事物的哪些方面, 分别有什么特点;活动类文, 描写活动前后的内容及状态。以课文实例来说明。写景类课文如《泉城》, 介绍了济南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重点写了其中著名的四个泉:美丽的珍珠泉、壮观的五龙潭、喧腾的黑虎泉、生气勃勃的趵突泉。写人类文如《李时珍夜宿古寺》, 记叙了我国古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 在察访药材过程中错过客店, 住破庙、吃干粮、谈吃苦、记寻访所得、尝草药的事迹。记事类文如《我给江主席献花》, 记叙了香港回归前 (时间) , “我” (人物) 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 (地点) 等待江主席的到来, 并给江主席献花 (事件) 。

我们在指导学生明晰不同类型课文主要内容的结构的基础上, 还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一些基本方法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笔者梳理出六种具体方法:

1.填充题目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 通常是写人、记事类文。对其稍加扩展充实, 就可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被外国学生嘲笑, 励志勤奋学画, 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提炼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 并合理组织它们, 就得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97年6月30日 (香港回归前) ;地点是启德机场;人物是“我”;事件是等待江主席的到来, 并给江主席献花。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香港回归前 (时间) , “我” (人物) 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 (地点) 等待江主席的到来, 并给江主席献花 (事件) 。这种方法对于叙事类的文体比较适用。

3.段意串联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我给江主席献花》一课为例。课文可分为三段, 段意分别是: (1) “我”随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 (2) “我”给江主席献花, 感到非常幸福。 (3) “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根据段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为:香港回归前, “我”随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 并给江主席献花, 感到幸福难忘。归纳段意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 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就是段篇教学的一个衔接和延展, 这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4.摘录词句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或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便可得出主要内容。如《田园诗情》, 可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春联》一文每段的开头都是中心句, 把这几个句子串起来, 稍作修整也是课文主要内容。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 先分清事件的主次, 然后根据主要事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 写了在古寺里喝水、啃干粮、谈吃苦、记所得、尝草药几个情节。从文章中看, “喝水”写得简略, 是次要的;“谈吃苦”“记所得”写得详细, 是主要的。这种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有作用, 因为学生在习作中常常出现记流水账、详略不当、主次不分的情况。通过学习这种方法, 学生可以逐步学会分清主次、安排详略。

6.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 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针对《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 提出下面的问题:淤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于他夜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盂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 问题要有价值, 要有针对性, 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利用关键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3

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的梗概”。这足以说明“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内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落实。而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把词语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概括这一抽象过程更具语文味。

一、 把握精确度,让词语点石成金

并不是课文中所有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练习概括的,这需要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选择。只有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放大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它们才能变成闪烁的金子,为学生所用。

1.选择关键性的叙述词语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显示这些信息的词语要特别关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景物的名称及特点的词语就成为概括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2.选择关键性的概括词语

这类词语或能概括所在段落的内容,或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可以选择 “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等词语让学生进行概括。聚焦到这些词,你会发现“欣赏”“抱怨”是从第三、四两段筛选出来的,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段的意思。“狮口逃生”是从第六段“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中概括出来的,而“精美别致”“匀称”这两个词又是美丽鹿角的概括。

3.选择出现频率高的词语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必定少不了这三个词。

二、 把控梯度,让训练循序渐进

1.教师直接给学生关键词语让其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教师直接出示“列宁格勒”“高尔基”“小摄影师”“胶卷”这些词语,然后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接受一位(小摄影师)的拍照要求,但是小男孩却忘带(胶卷)跑开了。(高尔基)还在等待他的到来。

把关键的词语填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中,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好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用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初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类摘录活动,经过交流,出现如下表格:

这三组词其实已经提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摘录,学生聚焦这些词语,有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重组,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寻找或概括关键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师出示第一段1~3句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在讲什么?引导学生从几句话逐步精炼到一句话,直至四字词语“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到这里教师并没有打住,她让概括出“天崩地裂”的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并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找到关键词——“天”“地”,圈出来,告诉学生,找到关键字,可以帮助概括。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水深火热”概括出了该段的后一部分内容。接着,她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交流反馈时再次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概括出的6个词语简单说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 掌控力度,让练习扎实有效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片段。

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水平,我们可以让关键词语来帮忙,教师出示:“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我们一步一步来用上“欣赏”“抱怨”这两个词来说说课文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

师:真能干!运用关键词语,说得又清楚又简单。后一部分呢?谁能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说得很通顺。要是中间用上连接词,就更连贯了。(板书:起先 后来)

生:起先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后来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关键词,自己说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舍得花时间,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在课堂进行扎实训练取得了实效。本案例中的概括指导包含着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教师出示关键词语分两部分让学生练习概括。第二层次:能把两部分连起来初步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这个过程教师足足花了五六分钟,这个看似奢侈的语言训练过程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只有在教师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五上课文内容概括 篇4

1、“不可思异”“困扰”“世外桃源”“焕然一新”没有错别字。()

2、杜甫在《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写了马的外形和品格。()

3、《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水”。()

4、《一个苹果》记叙了两次传苹果的经过,第一次详写,第二次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重点。()

5、《“诺曼底号”遇难记》德国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他还写了《93年》等名著。()

6、《只有一个地球》和《绿色千岛湖》都是状物写景的散文。()

(1)“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没有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这句话把两种情况作对比,说明了生命对水的重要性,用感叹号加以强调。()(2)《一个苹果》中记叙了两次传苹果的经过,第一次写得详细,第二次简略。()(3)《“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多次描写雾,是为了渲染灾难的气氛,同时也衬托了人们的心情。()(4)《他发明了什么》这篇记叙文启发了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1)《马诗》唐代诗人李白,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咏马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借以抒发作者希望自己能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情怀。()

(2)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郭”是城墙的意思。()

(3)《浙江之潮》只从声、形、势方面,由远及近地的顺序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

(4)全文以“我喜欢......”的例举段式,先写自然,再写社会的思路抒发自己的情感。()(1)搜集资料时,要注意使用目录。在目录中勾画出感兴趣或自己认为应当重点阅读的章节。()(2)阅读时写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纲应该简洁、明确,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还可以用语句陈述,但不能只用一个词语来概括()。(3)《一个苹果》记叙了两次传苹果的经过,第一次写得简略,第二次写得详细。()

(4)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的,也可以不是四个字的,比如“水火不相容”“远水解不了近渴”等。()

(5)学习古文要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译。()

1.“宁静”的近义词是“寂静”;“成熟”的反义词是“陌生”。()2.《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要灵活变通。()3.“喜出望外”的解释是“高兴得把外界的一切都忘了”()

4.《浙江潮》一文节选自唐朝文学家周密的作品。()

5.“京口瓜洲一水间,中山只隔数重山”一句诗中,“间”和“隔”意思相同。()

1.“每天清晨,我还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画线的词.....语说的不是同一个人,所以不能起到强调的作用。()2.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不必一字一句的直译。()3.阅读时写提纲,只可以用图表的形式,不可以用语句陈述。()4.在危急时刻人们应当沉着冷静、当机立断、损人利己、畏缩不前。()5.《郑人买履》出自战国的《韩非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遇事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变通。()6.《绿色千岛湖》中最后一段“千岛湖是一首人与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点明中心。()(1)《巩乃斯的马》告诉我们作者被奔跑的马群所震撼了。()(2)《郑人买履》出自(战国)《吕氏春秋》。()

(3)《他发明了什么》告诉我们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标准化的方法。()(4)《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是描写马的古诗,都抒发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会议精神”和“振作精神”中的“精神”的意思是一样的。()2.《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了几个形象的比喻,表达对地球的珍惜。()

3.水占体重的7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4.“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定开在人们笑颊上的。”这句话中没有错别字。()

1、《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杜甫。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胸怀和抱负。()

2、《浙江之潮》全文不到100字,却从形、色、声、势等方面,由近而远地描写了钱塘江的雄伟景象。()

3、《过分水岭》一诗,诗人化无情为有情,表达了对溪水的喜爱和惜别之情。()

4、《只有一个地球》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说明了地球可爱易碎,呼吁我们要保护地球。()

5、《巩乃斯的马》节选自周涛的同名小说,它描写了巩乃斯草原上暴雨中马群奔腾的壮观场面。()

1.“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没有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这句话

把两种情况做对比,说明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用感叹号加以强调。()

2.《生命与水》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抒情等说明方法。()

3.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语气、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尔兄弟发明了飞机……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句话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这个人的发明与众不同。()

5.《迟到》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海音;《“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德国作家雨果。()

6.《一个苹果》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位战士在放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志愿军战士相互关爱的战斗情谊。()

7.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8.《刻舟求剑》出自(战国)《韩非子》;《郑人买履》出自(战国)《吕氏春秋》。()

1.“建、载、追、区”四个字的结构是相同的。()2.“马踏飞燕”这件工艺品是一千多年前设计出来的。()3.《浙江之潮》一文选自文学家周密的作品。()4.“杨柳岸”可以对“杏花村”。()5.“京口瓜洲一水间,中山只隔数重山”中,“间”和“隔”意思相同。()

1.一叶扁(piān)舟、拧(nǐng)断、机械(xiè),以上三个词语读音全都正确。2.在“满载而归、气急败坏、井然有序、津津有味”这四个词语中,没有错别字。3.《“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的雨果,《郑人买履》的作者是战国的韩非子。4.“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没有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这句话把两种情况作对比,说明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5.《过分水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描绘了水的美丽,《过分水岭》作者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使溪水富于诗意美;《饮湖上初晴后雨》则写出了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非常美好的。

(1)“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这里是说,爸爸开始打了我,现在后悔了,所以专门送来棉袄和铜板,希望我不会责怪他。()(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告诉了我们西湖无论是晴天和雨天都同样的迷人。()

(3)《鸡毛信》、《“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均表现了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等品质。()(4)“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个句子是个反问句。()1.《红树林》一文,不仅在赞美红树林的奇特、神秘的景观,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蜀道难于通行的诗句。()

1、《房兵曹胡马》表达了诗人抱负远大却壮志未酬。《马诗》表达了诗人情怀豪迈,志向雄伟。

()

2、《浙江之潮》从色、声、形、势等方面,由近及远地描写了钱塘江的雄伟景象。

()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时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名句,“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

()

4、《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中的“村庄”指的是广州。

()

5、“安宁”、“宁死不屈”、“宁静”中“宁”的读音是一样的。

()1.“造形、摇蓝、神型兼备、一片狼籍”这一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2.“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沧海变桑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3.在《迟到》一文中,通过英子逃学被父亲责打及父亲冒雨送夹袄到学校两件事感受到了父亲对英子的爱。()

4.“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坚毅果敢的船长——哈尔威。()

5.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韩愈请教贾岛后所作的诗句。()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于《马诗》,《乌衣巷》作者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

2、在“宁信度、吾忘持度、自度其足”中,“度”的读音都一样。

()

3、课文《一个苹果》记叙了两次传苹果的过程,第一次写的简略,第二次写的详细。()

4、“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句话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这个人的发明与众不同。()

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苏轼的《冬景》,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抒发作者的郁闷之情。()

1、写比较详细的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更具体地把握内容要点和作者的思路。提纲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还可以用语句陈述。()

2、《乌衣巷》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青秋”出自于《马诗》。()

3、《献你一束花》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冯骥才,我们曾学习过他写的《挑山工》。()

4、在“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中,“度”的意思和读音都是一致的。()

1、“蜿蜒”的反义词是“笔直”,“提议”的近义词是“提示”。

()

2、《献你一束花》通过插叙,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

()

3、《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说明文,从“我”的所见,写到传说,再写科学考察的结论,赞美了它的神奇壮丽,无与伦比。

()

4、《我们的错误》告诉我们错误是最可怕的。

()

1.满载(zài)而归、裹挟(xié)两个加点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倾泻、排泄两个词语.都是正确的。()

2.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也可以一字一句地直译。()3.《浙江之潮》一文主要从色、形、声、势四个方面,由近及远地写出了潮水的特点。()4.《刻舟求剑》一文选自战国《韩非子》。()

1、“掩耳盗铃、刻舟求剑、闻鸡起舞、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这几个成语都是出自于寓言故事。()

2、“大家都夸耀五二班的清洁卫生搞得好。”这句话没有语病。

()

3、“你不能不说话吗?”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应该是“你能说话。”()

4、“草莓像一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这句话既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1、在“率(shuāi)领、效率(lǜ)”中,“率”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

2、《乐游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于《鹿柴》。

()

3、《迟到》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记叙了小音子在父亲的管教下,改正了上学迟到的毛病,从中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

()

4、《我喜欢》是一篇散文,课文选取了生活中的11个场景、片段进行描写,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浸润其中。

五上课文内容概括 篇5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有关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第四条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把文章由厚读薄的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3~4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学段。本文就重在阐述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出现的的问题以及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由此探索在培养学生较强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的可操作性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小学 中高年级学生 概括 课文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知道“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中年级和高年级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在学习课标的过程中,其中也有相关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点,那么如何训练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本人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做法谈点粗浅的训练方法。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的现状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和语言重组等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

通过在中高年级的多年的执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往往“言语不着边际”、“罗列文章内容”、“不分主次”等现象十分普遍,综合分析得出,小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不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是复述课文,是照本宣科——大段大段地读课文内容。

2、面对一篇课文,不知从何处着手,分不清楚什么是主要内容,什么是次要内容,不会取舍。

3、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顾前不顾后,说了其一丢了其二,概括不全面,表达不完整。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在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三、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的主要策略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准确、全面、简洁、快速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呢?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学生实际采取了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的相关策略—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作者为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让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所在。“主要”意味着不是全部内容的简单集合,而是要经过提炼,把非主要的删减掉,把繁杂的内容简化。这个要求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要适时提出,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逐步强化。

其次,让学生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步骤、方法。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我的发现”,对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做了这样的提示:“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会划分意义段,会提取各段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明 白“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不等于各段主要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总揽全篇文章,根据主题抓住主要内容,删去相同和次要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还要注意适当使用过渡句或关联词语,使“连起来”的句子通顺。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体、结构不同的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小英雄雨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依据现行的课文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可行性策略。

1、课题拓展法。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分析好课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帮助。命题方式离不了人、事、景、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题目与文章内容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从审题入手,对题目的内涵进行拓展,补充一些相关因素,就能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寻找需要补充的相关内容时,要紧扣题目。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以人名命名的文章,主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以物命名的文章,主要看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以地点或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的课文则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还可以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由文章题目想开去,然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能很准确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抓重点句法。

所谓重点句,是可以高度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可以揭示文章中心的点睛传神之笔。有的可能是一篇(一段)文章的起始句,或者是结束句,有的则可能是文章的过渡句,抓住这些重点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中心句”,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可以让学生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如《香港,璀璨的明珠》是按照“总分总”的叙述顺序来结构文章的。第一段总起,中间的段落分别有一个中心句,写了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最后一段总结:香港真是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无比的明珠 “总分总”的结构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了香港繁荣美丽;抓过“过渡句(段)”,有些课文在段落、层次的衔接转换处,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抓住了过渡句(段),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白鹅》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了下文“鹅的叫声„„.” 使全文成为一个珠联璧合的整体;还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把“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说具体,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重点要素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凡是写人、记事 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即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连接起来,再加上一些关联词,整理形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有时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说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如《燕子专列》一文:时间是有一年的春天,地点是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人物是居民,事件是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居民在政府的呼吁下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用火车把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

4、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操作:可以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如《玩出了名堂》一课,课文的最后一段就是重点段,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5、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 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渔夫的故事》,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渔夫救了可怕的魔鬼。第二大段主要写了:魔鬼恩将仇报,想要杀了渔夫。第三大段主要写了: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6、根据课后的思考题,概括主要内容

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组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教学时渗透另一种抓主要内容的方法,即从课后习题的答案中去抓住主要内容。如第十二册第6课课后练习第一题: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指导学生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都写到了哪些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有哪些风俗习惯,然后把这些连起来就会了解到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概括出来了:作者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除了用以上这几种方法训练外,我还引导学生加深对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认识;联系课文的简要复述,培养学生口头“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以上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学生较快地跨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门槛;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在逐步形成。

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浅易处入手,消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但是,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简单速成。它 需要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地进行训练——在感兴趣,不畏难,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慢慢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逐步得到巩固,形成能力。

总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地学习让我懂得了,要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我要为之学习的还有很多。多阅读、多思索、多探究,总会有进步的。要想训练学生更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策略,使之为学生的学习来服务。相信只要有信心,有行动,我们的教学会不断完善,学生的能力会很快地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26期。

3、《如何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浅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5、《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常用概括课文的方法 篇6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写人记事的课文来说的,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这样的课文有很多。在概括这类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们要抓住“六要素”,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我们要用一两句话,把这些要素讲清楚,对于事情的经过部分,我们要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动作进行高度概括。例如:《六个孩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六个孩子,经过部分我们就要抓住六个孩子的主要动作: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了什么进行概括。

2、摘录句段法。

(1)抓总起句或总结句。有些课文中的总起句或总结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可直接引用,便能作为主要内容。例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就可以根据结尾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2)抓过渡句。有些课文中的过渡句概括了课文的一部分内容,再加上一些要素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赵州桥》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一句过渡句,这句话就概括了第二、第三小节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课文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提到的一些要素,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关键句。有些课文找不到明显的能概括全文的句子,这时候,如果我们要用摘句法,就要从课文的各个地方分别找到关键的语句(注意这些通常不是完整的句子),再把这些语句拼凑起来,把语言组织得通顺一些,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通常这种方法,是可以和“六要素概括法”同时使用的。

3、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们可以对课文的标题适当扩展:谁向谁呼吁什么?为什么呼吁?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对课题做补充,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段意合并法。

所谓段意合并法,就是把每段的段意连缀起来,进行整理合并,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文,其每段的段意分别是:父亲被捕前的情景、被捕时的情景、法庭上的情景和被害后的情景。利用段意合并法可概括为:课文写了“我”通过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表明父亲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并忠于革命事业。

5、句子摘录法。

有的课文有明显的“总起句”“总结句”“重点句”等,就可以将其直接引用或略加整理,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养花》(北师大版第十二册)一文,其结尾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便可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一篇:看病贵下一篇:情人关心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