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白杨的主要内容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文白杨的主要内容(精选8篇)

课文白杨的主要内容 篇1

相信大家都学习过《白杨》这篇课文?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阅读下面的内容。

《白杨》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白杨一课通过记叙了一位父亲向子女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的特点,表达了他自己为建设边疆奉献一切.

相关阅读:《白杨》原文

作者:袁鹰

人物:父亲与子女

时间:五十年代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小学语文白杨课文原文

★ 课文白杨教案设计

★ 白杨课文读书笔记

★ 《白杨》课文难点解析

★ 五年级上册《鲸》课文原文

★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

★ 假如课文原文

★ 茅盾白杨礼赞原文

★ 白杨课文的词句分析

课文白杨的主要内容 篇2

[案例]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 出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指导学生读好它们)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投影出示人物关系示意图)

生: (比较流畅地)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 (赞赏地) 把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原因说进去就更完整了。

生: (自信地)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 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 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 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那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更简洁地说吗? (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 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 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反思]

1. 铺路搭桥, 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平台。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 也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教师平常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往往简单化———直接提出要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其实, 简明扼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对我们教师而言, 也有一定难度, 需要反复阅读, 推敲语言。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低一点, 但对刚开始接受这种训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 难度还是很大的。而这位教师就正视了这种学情特点。既知学生概括有难度, 就降低难度, 为学生铺路搭桥, 让学生先根据人物关系去说, 再进一步提出要求:把原因补进去说;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 从而使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得简明扼要。这种铺设台阶、层层提高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新颖独特, 不仅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2. 精敲细打, 让学生获得扎实的训练。

在公开课上, 执教教师最担心的是能否在规定的40分钟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为了展现自己预设的“精彩”环节, 他们往往对字词教学如蜻蜓点水, 一扫而过, 直奔“重点”, 不敢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放到公开课上进行展示, 即便有, 也往往浅尝辄止, 训练不到位, 又何来实效?而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 下工夫指导学生进行概括训练:在让学生带着“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的要求自读课文后, 根据学生情况一步一步提出要求, 铺设台阶, 直至学生能够把主要内容概括得既简洁又准确。这个过程花了五六分钟时间, 可谓“奢侈”, 但就是这个看似奢侈的训练过程, 展示了教师“真实语文、扎实语文”的新理念。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样扎实有层次的训练, 学生不知不觉地习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就使得某些教师认为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 也同样精彩起来!

3. 化难为易,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

这个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透过这个教学片段的“一斑”而见到“全豹”, 即教师“以生为本”的科学的语文教育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大地获得成就感, 更多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就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 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我们选择适合对学生进行概括主要内容训练的课文, 巧妙地设计训练方法, 或提供关键人物, 或提供文中的关键词语, 或提示借助课题等等, 这样就化难为易, 循序渐进, 层层提高, 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困难, 而是在趣味盎然中步步攀到山峰, 既学到了知识, 又掌握了方法。

利用关键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3

关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学段目标,此目标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的梗概”。这足以说明“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内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落实。而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把词语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概括这一抽象过程更具语文味。

一、 把握精确度,让词语点石成金

并不是课文中所有的词语都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练习概括的,这需要教师在精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选择。只有把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放大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它们才能变成闪烁的金子,为学生所用。

1.选择关键性的叙述词语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显示这些信息的词语要特别关注。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景物的名称及特点的词语就成为概括这类文章的关键所在。

2.选择关键性的概括词语

这类词语或能概括所在段落的内容,或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可以选择 “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等词语让学生进行概括。聚焦到这些词,你会发现“欣赏”“抱怨”是从第三、四两段筛选出来的,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这两段的意思。“狮口逃生”是从第六段“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中概括出来的,而“精美别致”“匀称”这两个词又是美丽鹿角的概括。

3.选择出现频率高的词语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树”“鸟儿”“唱歌”,概括出的课文主要内容必定少不了这三个词。

二、 把控梯度,让训练循序渐进

1.教师直接给学生关键词语让其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教师直接出示“列宁格勒”“高尔基”“小摄影师”“胶卷”这些词语,然后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接受一位(小摄影师)的拍照要求,但是小男孩却忘带(胶卷)跑开了。(高尔基)还在等待他的到来。

把关键的词语填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中,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好方法。

2.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选用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初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类摘录活动,经过交流,出现如下表格:

这三组词其实已经提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摘录,学生聚焦这些词语,有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重组,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寻找或概括关键词语练习概括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师出示第一段1~3句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在讲什么?引导学生从几句话逐步精炼到一句话,直至四字词语“天崩地裂”“天塌地陷”。到这里教师并没有打住,她让概括出“天崩地裂”的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并指导学生在句子中找到关键词——“天”“地”,圈出来,告诉学生,找到关键字,可以帮助概括。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水深火热”概括出了该段的后一部分内容。接着,她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交流反馈时再次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概括出的6个词语简单说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三、 掌控力度,让练习扎实有效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片段。

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把长话说短也是一种水平,我们可以让关键词语来帮忙,教师出示:“欣赏”“抱怨”“精美别致“”狮口逃生”“匀称”“挣脱”。我们一步一步来用上“欣赏”“抱怨”这两个词来说说课文前面一部分的内容。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

师:真能干!运用关键词语,说得又清楚又简单。后一部分呢?谁能像刚才那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生: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你用上这些词语,说得很通顺。要是中间用上连接词,就更连贯了。(板书:起先 后来)

生:起先鹿在小溪边欣赏自己的角,却抱怨自己的腿难看。后来美丽的角差点送了他的命,难看的腿却让他狮口逃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抓住关键词,自己说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舍得花时间,对学生逐步提出要求,在课堂进行扎实训练取得了实效。本案例中的概括指导包含着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说得过于详细,教师出示关键词语分两部分让学生练习概括。第二层次:能把两部分连起来初步讲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引导学生运用连接词说连贯。这个过程教师足足花了五六分钟,这个看似奢侈的语言训练过程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只有在教师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的概括能力才能得到提升。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四、 掌握法度,让呈现别样精彩

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概括不失为一种策略,不过不能经常为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应该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利用各种载体,让关键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1.勾勒人物关系,用词串连事件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名的关键词语。)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利用人名绘制简单的人物示意图吗?待会儿要请你看着图概括地说一说,也可以在示意图上再注上一些有助于你概括的词语。学生自由绘制:

生:(看着图,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他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并派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向宙斯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师: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示意图上摘录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拿去火种”“锁在悬崖啄食肝脏”“救”等,利用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继续交流)

师:在讲述事情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不重要的信息简单地说,这样可以让语言更简洁。老师也从课文中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在人物关系示意图的箭头旁补上关键词:严厉的惩罚),现在,请你看着示意图再来说一说。

生: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并不屈服。后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勾勒人物关系图,清晰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称就是非常关键的词语。接着用人物关系示意图分清了主角和配角,然后又利用学生从课文中摘录的一些关键词语梳理了主角与配角间发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从课文中精选了一个关键的词语“严厉的惩罚”,使课文大意更加简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勾勒人物的关系,串连关键的词语,就能很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2.描画故事情节,用词归并画面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老师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了两幅画面,在每一幅图的上面写上了关键词语:小鸟、大树、约定、灯火。请你选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幅画面的内容。

生:第一幅画面的主要内容是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最后一幅画面是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师:在这两幅画中间会出现什么画面呢?请四人小组先一起读课文,然后合作用最快的速度绘制简图,写上一些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作说明。(学生相继画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

师:请你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画讲的是什么?(学生说)你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吗?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变成图3,(教师在图上做归并的记号)看看这个画面讲什么呢?

生: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师:真聪明,你把“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在哪儿?火柴在哪儿?”也进行了归并,并成”打听去向”。(教师板书:打听去向)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的内容组合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就归纳出了全文主要内容。现在,请你连起来简单说一说全文讲了什么?……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故事情节。教师首先把关键性的词语写在故事情节图上引导学生概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接着引导学生对所画的三幅图进行归并,告诉学生遇到同类的事物、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并概括出关键词“打听去向”,经过这一点拔,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明了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描画故事情节,用词语归并画面能更好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

3.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在文中圈画出有关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一张游程图。(学生自主学习)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学生说,教师指导。)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过了空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的游程图上注上了游览地点的词语,讲起来就非常有条理了。那么作者抓住了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在游程图上注明。

师:下面请根据自己再次完成的游程示意图,利用你所摘录的关键词说说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外洞很宽敞,过了窄小空隙,就到了内洞,在那儿欣赏到了双龙和石钟乳、石笋,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游记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去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把景物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

上述案例中,针对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概括,教师采用让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游程图,在文中圈画地点的关键词,并在图画上进行标注,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次读课文,再次完善示意图,在图中继续标注关键词语。最后,教师告诉学生绘制游览地图,用词理清顺序,就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而言,这是中高年级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有许多种,笔者在此文中只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无论哪一种策略,只有充分展开概括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化难为易,层层提高,也只有这样,无法“出彩”的概括训练才会精彩。

参考文献

[1] 甘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3(2).

桥的课文主要内容分析 篇4

故事发生在一个黎明,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仓惶逃命,而唯一的通道是村子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身为党支部书记的老汉准确地做出判断,早早赶到木桥前“等候”乡亲们。老汉的沉着坚定和崇高威信,让慌乱不堪的局面一下子镇定下来。然后,老汉指挥大家过桥,并特别强调“党员排在后边”!这时,党员中出现了两个不和谐音:一个高喊“党员也是人”,一个插到了队伍中。老汉给予了有力回击:请信念动摇者“退党”,将插队的党员毫不客气地“揪出来”。最后等到老汉和“插队者”过桥时,两个党员互相推让起来,然而,就在此时,木桥倒塌,二人都被洪水卷走了……故事在结尾时揭示了两人的关系:他们分别是一个老太太的丈夫和儿子。

老汉在危难时刻的英雄壮举、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坚定信念和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这篇小小说能在短短七百字的篇幅内,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击节赞叹!

第一、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渲染出极恐怖的环境。“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开篇两个自然段,短短39个字,就把我们带到那个可怕的情境中。随后,又有四次写到洪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告诉我们情况越来越危急,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生存的机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环境渲染,着墨不多,却一步步烘托出人物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此外,全文段落多达27个,每段文字却都很少,意在表现当时紧张的气氛和节奏,以突出当时情形的危急。

第二、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刻画出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老汉的刻画,紧紧抓住了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个神态描写的比喻句,分别表现出老汉当时的镇定、愤怒;“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这是文中老汉所有的语言,简洁明确,铿锵有力,富有个性,对群众的爱、对少数自私的共产党员的不满,界限分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意味深长,使得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第三、作者用曲折的情节不断深化文章的主题。“文似看山喜不平”,作为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是如此。在不到700字的狭小空间里,作者竟也能做到“尺水兴波”,让读者的心一次次被揪起来,从而一步步加深对老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也因此得到一步步深化。且看小说的一波三折:人们惊慌失措,奔向救命的木桥,“死亡逼近”“100多号人”,“窄窄的木桥”,求生的本能让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大家都知道:早一秒过去,就多一点生的希望,持一秒过去,就多一分死的威胁,而一起拥上桥,则必定是桥毁人亡!怎么办?老汉出现了!他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这是第一折。接下来,有党员不愿意留在后面,高喊“党员也是人”,挑战老汉的命令,老汉坚决予以回击,这是第二折;没想到,还是有党员企图“插队”,被老汉制止,这是第三折;最后过桥的老汉和“插队党员”竟然互相推让,结果都被洪水卷走,这是第四折……

第四、作品巧妙的结尾震撼读者的心灵。读到故事结尾,我们才明白,原来老汉和那个小伙子竟然是父子关系!在儿子插队企图早点过桥时,老汉却是那么冷酷无情!如果那个小伙子是一个跟老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党员,我们对老汉的行为尚能理解;可那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父亲对儿子如此不通情理,实在让人接受不了!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难道父亲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吗?接下来,老汉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活下去,对儿子吼道“少废话,快走”并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他是爱孩子的.!但是,为什么老汉爱孩子却还要把儿子揪出来呢?那是因为:在群众和儿子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那是因为:他和儿子都是共产党员!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小小说的魅力得以更好地彰显。

第五、作者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准确的用词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有:“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形容山洪之凶猛;“他像一座山。”形容老汉之坚定;“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形容老汉之凶狠。拟人句有:“村庄惊醒了。”写当时情形之混乱;“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写桥在洪水冲击下,不堪重负,即将倒塌。拟物句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将洪水当做可怕的猛兽、妖魔来写,表现出情况的危急,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夸张句有:“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突出雨大。

文中准确的用词堪称典范,如动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一句中这个“揪”字就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老汉情感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老汉的两次“吼”,内含却不相同,第一次是愤怒地吼,对儿子的表现十分不满;第二次是关心地吼,希望儿子能尽快逃脱洪水的魔掌。“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句中的“推”和前面的“揪”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孩子的爱全部浓缩在这一个字之中。再如四字雅词:势不可当、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洪水的迅猛和人们的慌乱。

这是一篇小小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样式,它具有艺术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允许虚构,所以这篇文章表现的不一定是一件真实的事。那么学生在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可能会质疑:最后人们都走完了,两个人干嘛还要在那里拉拉扯扯,干嘛不紧随着人们赶紧过桥呢?——这完全是塑造人物的需要:我们的党支部书记不是一个六亲不认的党员,他同样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只不过他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而是一个有着很高思想觉悟,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共产党员!在群众和亲人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在亲人和自己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亲人!这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

还有学生要问:为什么一定要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冲走呢?——这仍旧是作者表达的需要,两个人的离去,结局是悲壮的,给人的震撼是最巨大的,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喜剧的结局,然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喜剧,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有时候就必须面临死亡的考验!事实上,多少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无法统计!现在如此,革命战争时期更是如此!

文中的老汉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甚至连个姓也没有留下?因为,老汉在这里是一个符号,他是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员的一个代表!他就是一座桥,一座让人民群众通往生命的桥,一座将党和人民群众紧紧栓在一起的连心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产党员,人民群众才热爱共产党,才这样拥护共产党,才无限信任共产党!

文中还将老汉比作“一座山”,我觉得颇有深意。“老汉”和“山”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山”在人们心中,是高大的、坚固的、不可动摇的,而此时,面临可怕的洪水,人们都慌作一团,只有老汉那么镇定,那么冷静,毫无惧色,洪水面前岿然不动,老汉给人的感觉不就像山吗?当有个别共产党员信念动摇时,甚至自己的亲人违背党的宗旨时,老汉丝毫没有动摇,而是坚决予以“回击”,老汉坚定的信念不正像一座不管什么力量都无法撼动的山吗?后来,老汉将生的一丝机会都让给了儿子,这沉甸甸的父爱不也如山吗?老汉牺牲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人民群众心中,这不也像一座永远令人敬仰的高山吗?

好一座山!

腊八粥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5

课后习题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2.找出与结尾断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参考答案

1.我,母亲,我的奶奶,我的第三代

2.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3.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周恩来的纪念。

日本高中课文中的中国内容 篇6

所谓古典,这里似乎可以理解为古代经典,但不是只有日本经典,也有中国经典。有关中国的有“中国的诗”“中国思想”“中国散文”“中国历史”4个部分。

“中国的诗”在这本教科书中出现的有曹植一首、陶渊明一首、王翰一首、崔颢一首、王维两首、王之涣一首、王昌龄一首、李白四首、杜甫四首、柳宗元一首、白居易两首、杜牧一首、李商隐一首、王安石一首、苏轼两首、陆游一首。毫无疑问,这是最受日本认可的中国诗歌代表队。每首诗都以汉文书写,日语注音,并且对词句有注解,诗的最后注明选本,如《唐诗三百首》等。有的诗很长,如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是全诗收入。还有很好的插图,如杜甫的《蜀相》,就用了一张成都武侯祠的照片。在“中国的诗”这一章的最后,有诗人和诗集的简单介绍,并且列出几道参考题,如请学生归纳比较李白和杜甫的诗风特点。

“中国思想”部分,分别是《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说是《论语》,其实是《论语》选,精选了一些经典的《论语》章节,一共有35节被选入,每一节都注明来自《论语》的哪一篇,最后对《论语》和孔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孟子》自然是《孟子》选,一共选了4节。《老子》也是选了4节,《庄子》选了3节。在这本教科书的每一章中都设置了“参考”一项,比如在“中国思想”这一章中,将《孔子传》设为参考,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的内容用原文的方式选进来,显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中国散文”部分,有郦道元的《三峡》、韩愈的《殿中少监马君墓志》、柳宗元的《钴潭记》、欧阳修的《张仆射》和蒲松龄的《种梨》。此外,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作为郦道元文章的参考,用干宝《搜神记》中《徐光》一篇作为《种梨》的参考。徐光种瓜故事同《种梨》的故事很像,说不定是种梨故事的母本,参考《徐光》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传播问题。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郦道元的《三峡》是不同文体,但是《三峡》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说法,可能正是李白诗的灵感之源。

“中国历史”部分共有5篇,4篇来自《史记》,分别是《陈胜》《窦皇后》《老子》和《田单》,一篇是来自陈寿《三国志》的《诸葛亮》。《陈胜》取材于《陈涉世家》,其实内容只到大泽乡起义开始。《窦皇后》选自《史记》的《外戚世家》,讲的是窦太后阴错阳差成为皇后以及与弟弟散而复聚的感人故事,没有涉及后来窦太后大权独揽的内容。《老子》选自《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选本讲到老子出关为止,其后的内容没有吸纳。只有《田单》是全文,《史记》原文本来就精练且精彩。《诸葛亮》则只讲到三顾茅庐。

全书正文共254页,而中国相关部分就用了整整100页,占全书的五分之二。翻开这部教科书,封二、封三部分分别是两幅彩色日本地图,一古一今。而书的最后两页也是两页彩色地图,共3幅,分别为中国古代要图、唐代地图和中国现代地图。在日本,所谓古典看来仅指日本和中国。“中国思想”强调儒道,诗歌与散文强调唐宋,历史强调《史记》,无论如此突出重点是否所有人都认同,总体上对中国传统的重视还是不能否认的。

在日本的教科书中,日本古代经典占有多数席位应该没人有意见,但是中国部分竟然也占有五分之二的比重,这是否让中国人感到意外?

中国现今的中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所占的份额应该多少才合理,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份额的比重在减少恐怕是基本事实。这个后果多可怕是没有人在意的。我以为,如果一个优秀的日本高中生,真的掌握了这本《古典綜合》教科书上的中国内容,恐怕就能够与中国中学生一比高下了。如果不是特别地爱好,一个中国中学生仅仅接受教科书内容的话,是否能在中国经典这个项目上胜过日本中学生,我真的没有把握。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的比试中,即使胜出又能获得多少自豪感呢?可是,如果在比自己的文化时还不能取胜,那该是怎样的感觉!

(本文摘自《教师博览》)

E-mail:sdm780609@yahoo.com.cn

课文梅花魂的主要内容 篇7

简介

因为“梅花”又名红梅,所以是中国的传统名花。“魂”指精神。“梅花魂”指的就是梅花的精神,即“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它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原文欣赏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本文已选自小学生人教版教科语文五年级上册、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

越剧故事梗概

越剧《梅花魂》取材于古典白话小说《二度梅》。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梅良玉系罪臣之后,父亲因受人陷害牵连九族,梅良玉侥幸逃脱至父亲好友之家陈家隐姓避难,遇见青梅竹马之伴陈杏元,历尽磨难,终成眷属。新婚之日,一道圣旨逼杏元和番。夫妻重台诀别,杏元跳崖殉节,良玉征战边关。河山光复,重返重台,梅开二度,梅杏重逢于一片姹紫嫣红的梅花丛中。

主演

清贫课文主要内容 篇8

清贫课文主要内容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shē)侈(chǐ)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chóu)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有些人看来,颇(pō)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jīn)持不苟(gǒu),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fú)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zhuó)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bǐng)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hè〕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min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呵!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然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子放在深山坞(wù)里保藏---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家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上一篇:烟火晚会活动方案下一篇:爱书如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