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精选9篇)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1

1)本班组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重点介绍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高空作业等方面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交待本班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

2)讲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重点讲思想上应时刻重视安全生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介绍各种安全活动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告诉新工人出了事故或发现了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领导,采取措施。3)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爱护劳动保护用品和文明生产的要求。要强调机床转动时不准戴手套操作,高速切削要戴保护眼镜,女工进入车间戴好工帽,进入施工现场和登高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工作场地要整洁,道路要畅通,物件堆放要整齐等。

4)实行安全操作示范。组织重视安全、技术熟练、富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安全操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讲安全操作要领,说明怎样操作是危险的,怎样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规程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2

2013年以前,国内学者对美国农业支持政策进行大量研究,多是从农业补贴[1,2,3,4]或农业风险管理[5,6]的角度进行分析,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最近两年,国内学者对美国农场安全网的概念、特征及演变历程进行研究。美国农场安全网主要由农产品计划、农作物保险计划和自然灾害援助计划构成[7]。在经历了以农产品计划为核心的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阶段和1996年后以农产品计划和农作物保险计划为双核的三个发展阶段后[8],美国农场安全网具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大的政策合力、适度的政策成本和最优的政策效果[9]。 2014年美国农业法案出台后,联邦农场安全网经历怎样的变更与调整,会对世界农产品贸易造成哪些影响,又会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提供何种经验借鉴, 国内尚未有文献进行分析。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同样面临极大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如何稳定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从而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持续稳定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政府长期关注的重点。以农场为支持对象,健全的农业风险管理与农场收入保障体系无疑是一项较好的政策选择。本文基于对美国农场安全网的主要内容的解读,重点关注2014年美国农业法案对农场安全网的变更与调整; 分析新农场安全网将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新农场安全网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1美国农场安全网的主要内容

美国农场安全网并没有官方统一的定义,通常为联邦政府实施的旨在促进农场生产经营收入和帮助农场主更好管理产量和价格风险的一系列支持计划的统称。上述对农场安全网的定义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计划定义并不一致。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计划一般不包括保险补贴或赔偿,但包括除价格和收入支持计划外辅助农场主的支持计划,如水土保持计划(conservation program)。此外,还有很多辅助农场主的计划没有纳入农场安全网,像乙醇或可再生能源支持计划和扩大农产品出口计划。

自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农场安全网计划已经运行80余年,期间的发展演变相当复杂,支持政策与机制设计也发生很多变化。大致分属三种类型: 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市场风险的农产品计划 (commodity programs)、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自然风险的农作物保险计划(crop insurance)以及对上述两个计划未覆盖风险进行补充的灾害援助计划 (disaster assistance)。每种类型的支持计划下又包含多个政策工具。其中,农产品计划主要通过对作物面积和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管理,解决特定大田作物的价格和收入风险,实施的政策工具包括土地休耕与产量限制政策、与价格挂钩的贷款政策、目标价格和目标收入补贴政策以及固定直接支付政策等;农作物保险计划从保障产量损失拓展到保障收入下降, 覆盖农产品包括大田作物和特产作物以及畜产品, 具体政策工具包括巨灾保险(CAT)、个体产量保险 (YP)、个体收入保险(RP)、团体保险(ARPI)、植被指数和降雨量指数保险等;灾害援助计划保障上述两大计划覆盖不到的风险损失,保障作物范围最广, 涵盖大多数作物和牲畜,主要通过临时灾害援助计划、特设灾害援助计划、补充收入援助计划(SURE)、 非保险作物援助计划(NAP)等实施。

下面基于2008年农业法案,从农场风险管理与收入保障的整体出发,介绍美国农场安全网的主要支持政策及机制。

1.1农产品计划的政策与机制

农产品计划又被称作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支持计划,包含直接支付(DP,或称直接收入补贴)、营销援助贷款(MAL)、反周期支付(CCP)和平均作物收入选择计划(ACRE)四个具体计划,由美国农业部农场服务局(FSA)通过商品信贷公司(CCC)予以实施。美国通过农业法案预先规定特定大田作物的目标价格、直接支付标准和贷款价格,这三个指标决定其农场主享受农产品计划的类型和补贴水平 (图1)。以玉米为例进行说明。玉米的目标价格、直接支付标准和贷款价格分别为104美元/t、11美元/t和77美元/t。反周期支付的触发价格为目标价格减去直接支付标准,即93美元/t。根据市场价格与触发价格的高低,可分以下三种情形讨论。

资料来源:柯炳生(2002)。

情形一,当玉米的市场价格(如65美元/t)低于贷款价格时,农场主通过营销援助贷款获得的补贴为贷款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12美元/t);通过反周期支付获得的补贴为触发价格(即)与贷款价格之差 (16美元/t);通过直接支付获得的补贴为直接支付标准(11美元/t)。

情形二,当玉米的市场价格(如85美元/t)高于贷款价格,小于触发价格时,营销援助贷款补贴不启动;通过反周期支付获得的补贴为触发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8美元/t);通过直接支付获得的补贴为直接支付标准(11美元/t)。

情形三,当玉米的市场价格(如100美元/t)高于触发价格时,营销援助贷款补贴不启动;反周期支付补贴不启动;通过直接支付获得的补贴为直接支付标准(11美元/t)。

2008年农业法案还试行反周期支付的替代方案———平均作物收入选择计划(ACRE),是一项基于收益的反周期支持计划。与营销援助贷款和反周期支付相比,ACRE受目标收入驱动。基于过去两年的市场价格与过去五年的州平均单产计算当年该州的目标收入。当州的即期单位面积收入(收获后确定)低于历史平均收入(收获前确定)时,赔偿触发。

农产品计划的存在,理论上确保农场主的实际所得之和大于等于目标价格。一个农场主获得的农产品计划支付总额等于单位产品的支付额与支付单产及支付面积之积。为降低农场主的道德风险,简化支付总额计算,支付单产和支付面积采用历史基准数据(指80年代中期或1998-2001作物年度生产数据)。

2011年之前,农产品计划一直是农场安全网最大的项目(图2)。由于此后连续两年严重自然灾害, 特别是农作物保险计划的不断扩展,农产品计划的地位在不断下降。

注:1按照财政年度计算;22014-2023 年支出数据由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 资料来源:基于 Zacharias(2013)整理。

1.2农作物保险计划的政策与机制

1980年《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正式确立农作物保险(早期农业保险用来保障农作物生产,美国将农业保险又称为农作物保险) 为美国永久性的农场安全网计划。与农产品计划不同,农作物保险计划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在美国,农作物保险不仅是风险管理工具,更是政府支持农场的重要补贴政策。80年代以来,美国农作物保险演变为政府支持下商业保险公司运行的公私合作模式。联邦政府在农业部下设风险管理局(RMA),负责全国范围内农作物保险的运行和管理,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FCIC)对参加农作物保险的农场主提供保费补贴,对直接开展农作物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和再保险支持。90年代以来, 针对不同农场的风险管理需求,美国不断加大对农作物保险计划的支持力度,提供多种类型的农作物保险。农场主可以选择基于作物单产投保,或者基于农场收入投保。单产和农场收入的确定方式有两种: 一是基于个体农场的历史单产和收入,二是基于县级农场的预期单产和收入[6]。与传统农业保险只保障产量损失不同,当前美国农险保费收入的75%来自于收入保险。

上述举措极大地促进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发展,到2013年,农作物保险计划拓展到全国几乎所有的县,保障多达150多种农作物,覆盖面积1.19亿hm2,占美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此外,诸如养殖场、牧场等也纳入农作物保险计划的覆盖范围。伴随农作物保险计划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补贴水平的不断提高(补贴农险保费的62%),联邦政府在农作物保险计划上的开支增长很快,从80年代年均支出不足10亿美元增至新世纪以来年均支出50亿美元以上,并成为支出最大的农场安全网项目(图2)[9]。

1.3农业灾害援助计划的政策与机制

基于上述两个计划在覆盖产品种类和地区上存在局限,农业灾害援助计划对其提供有效补充,确保美国农场安全网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场的收入保障需求。农业灾害援助计划主要针对恶劣天气和动物疾病造成的农场损失(表1),帮助农场主灾后恢复生产和生活。为获得该类计划的支持,农场主必须参加农产品计划和农作物保险计划。农业灾害援助计划的性质决定其年度间支出差异较大,在0-39.2亿美元之间(图2)。伴随农作物保险计划的不断完善,农业灾害援助计划的地位在不断下降[11]。

资料来源:Shields & Schnepf (2013)。

2新农业法案对农场安全网的变更与调整

美国2014年农业法案考虑财政预算紧张、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风险增大以及世贸组织谈判需要等因素[4],围绕增加农场主收入和促进市场化两大主旋律,对农场安全网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试图构建各支持计划之间有机组合、注重农业补贴效率和强化风险管理的新农场安全网体系。

2.1重构农产品计划

新农业法案名义上取消直接支付、反周期支付和平均作物收入选择计划,保留营销援助贷款,并新增两个计划,即价格损失保障(price loss coverage, PLC) 和农业风险保障 (agriculture risk coverage, ARC)。实质上,价格损失保障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视为对反周期支付的调整;而农业风险保障针对收入损失,可以视为平均作物收入选择的升级模式。也就是说,真正取消的补贴是实施了近18年、每年达50亿美元的直接支付,这是新农业法案对农产品计划部分的最大变动[11]。

对比被替代的两大计划反周期支付和平均作物收入选择,新农业法案对价格损失保障与农业风险保障的下述规定将可能增加支出金额:一是新农业法案大幅提高农产品的目标价格(新农业法案称为参考价格)。相比反周期支付的触发价格,价格损失保障计划的目标价格提高幅度在50%以上(表2), 即便相比于2008年农业法案下的目标价格,新农业法案下多数作物的目标价格增幅在30%以上[12];二是新农业法案允许农场主更新两个新设计划的基期单产和面积数据。2008年农业法案下农产品计划的历史生产数据以80年代中期或1998-2001作物年度为基期,2014年农业法案允许农场主选择是否更新为2008-2012作物年度,这将增大受补贴农产品的数量。

2.2拓展农作物保险计划

新农业法案扩大农作物保险计划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以突出农作物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中的作用。覆盖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对现有农作物保险计划的修订上:陆续推出覆盖牲畜、生物能源作物和特产作物的保险产品,覆盖农产品品种不断增多;将2008年农业法案试点的企业保险单元永久化;首次提出将农作物保险计划的保费补贴水平与水土保持计划的合规要求相挂钩;进一步扩大收入保险产品与指数保险等。

新农业法案基本未改变农作物保险计划的主体及补贴水平,只是新增两个基于县级农场的保险计划———补充保险选择(supplemental coverage option, SCO) 和堆积收 入保险计 划 (stacked income protection plan, STAX),用于提高农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覆盖微量损失(shallow loss,通常指当期收入小于历史平均收入的30%)。其中,补充保险选择计划(SCO)需在现有农作物保险计划保障水平的基础上,用来覆盖损失超过期望水平(县级农场产量或收入)14%的部分,且SCO获得的赔偿不得超过86% 与所选择保障水平之间的差额。例如,农场主经常选择购买基于个体农场的农作物保险产品,保障水平为70%,那么SCO的赔付率最高为16%(86%70%)。联邦政府对参加SCO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保费补贴,补贴率为65%。

堆积收入保险计划(STAX)针对棉花生产者提供基于县级农场收入的保障,取代原有农产品价格/ 收入支持计划。STAX计划与SCO计划机制大致类似,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STAX只针对棉花一种作物,而SCO针对多种农产品;STAX的保险标的只能是单位面积种植收入,SCO则不一定;STAX的保障水平在70%-90%之间,以5%为一个等级,SCO的保障水平固定为86%;STAX的保费补贴率为80%,SCO则为65%;STAX可以补充现有农作物保险计划或作为一个单独计划实施,而SCO必须基于现有的农作物保险计划。

2.3重新授权农业灾害援助计划

2008年农业法案中的特设灾害援助计划在2011财政年度到期。随后几年,农场主若遭遇动物疫病和恶劣天气,无法获得财政的损失补偿。2014年农业法案将牲畜灾害损失援助回溯到2011年,试图构建永久性的牲畜灾害援助计划。此外,新农业法案不再授权补充收入援助计划(SURE),并对非保险作物援助计划(NAP)进行完善,除了提供巨灾保障外,还提供更高水平保障(“buy-up”coverage)。

2.4强调各支持计划间的有机组合

在2014年农业法案之前,农场主参加农产品计划与农作物保险计划不一定交叉在一起。伴随农业风险管理备受关注和农作物保险在农场安全网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新农业法案将农产品计划与农作物保险计划有机组合在一起。为了有效管理农场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农场主需要从整个农场的风险管理和收入保障出发,构建适合自身需求的农场安全网(图3)。

首先,农场主若选择参加新设农产品计划,需决定是否更新基期面积支付单产;其次,农场主需要在2014作物年度前决定参加价格损失保障(PLC)还是农业风险保障(ARC)。该决定一旦做出,农场主在新农业法案期间内不得修改。若选择参加PLC计划, 农场主还可享受SCO计划的支持;第三,农场主需要决定购买何种现有保险产品,选择多高的保障水平;最后,参加PLC计划的农场主可获准购买SCO保险产品,该产品自2015作物年度开始供应[13]。对于农场主而言,2014年农业法案提供的新计划和选项比以往法案都多[14]。支持计划的有机组合决定2014年农业法案周期内能否获得最佳的农场安全网防护。

注:1FSA 和 RMA 为美国农业部农场服务局和风险管理局的简称,分别是美国农产品计划和农作物保险计划的管理机构。2PLC 和 ARC 为,为 2014 年农业法案的两个新增农产品计划。3SCO 和 STAX 是补充保险选择计划和堆积收,为 2014 年农业法案的两个新增农作物保险计划。 资料来源:基于 Shields and Schnepf(2013)和 Campiche 等(2014)整理。

棉花生产者不允许参加PLC或ARC计划。 2014年农业法案新设堆积收入保险计划(STAX)来防范其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棉花生产者也可以参加SCO计划,但同一地块不得同时参加STAX和SCO计划。

3新农场安全网与WTO贸易规则及新一轮农业谈判

关于新农场安全网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新农场安全网是否违背WTO农业协定和美国的减让承诺;第二,新农场安全网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会有哪些影响;第三,新农场安全网对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会有哪些影响。

关于第一点,新农场安全网虽大幅提高农产品的参考价格(或目标价格),违背世贸组织相关规定, 总体来看,新农场安全网支出并未超过美国在世贸组织的减让承诺。理由是:美国农业综合支持量 (AMS,用来衡量“黄箱政策”支持水平)承诺为191亿美元,尽管不同机构对未来五年美国的AMS预测数据有高有低,均不足以突破美国的减让承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表明,未来五年美国农作物保险计划支出增加18.28亿美元,农产品计划支出减少63.32亿美元,新农场安全网的AMS总体将下降[16]。依据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ICTSD)的预测,农产品计划和农作物保险计划的支出都将增加,但AMS不会超过世贸组织允许的补贴上限[13]。

关于第二点,即使不超过其减让承诺,新农场安全网将扩大美国农产品贸易争端的潜在范围。WTO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SCM) 协议》(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简称SCM)提出“补贴不得对同一市场的同类产品造成严重的价格抑制”,新农场安全网将会抑制农产品价格,引发对美国农产品贸易争端的关注。ARC/PLC以及SCO/ STAX计划的目的都是在农产品价格下降时,给予美国农场主补贴。因此,美国农场主可以承受较低的市场价格,不必担心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收入损失。这将增强美国农场主的生产和收入信心,增加美国农产品出口。作物一直是国际贸易争端的主题,像棉花、小麦以及一些小面积作物如鹰嘴豆和小宗油籽。 所有这些作物都将进行国际贸易,且在一些情况下, 美国产量占全球总产的三分之一以上(如玉米和大豆等)[13]。因而,不管是对大宗作物还是小宗作物,美国新农场安全网将扩大贸易争端的潜在范围。

关于第三点,新农场安全网下AMS可能增加, 将影响美国在WTO新协议中削减“黄箱政策”补贴的意愿。如2008年11月达成的修订草案规定:一是削减发达国家AMS补贴上限,补贴上限在150-400亿美元/年的国家将削减60%;二是修改发达国家微量允许标准(针对特定产品和非特定产品),从5% 降至2.5%。根据美国承诺的AMS上限计算,若削减60%则只有76.4亿美元。按照ICTSD的预测,某些年份仅小麦和玉米在PLC和ARC计划下的支出就会超过70亿美元,其他作物的支出以及STAX计划下棉花支出很容易超过一二十亿美元。此外,农作物保险计划年均支出在40亿美元以上。因此,除非大量使用微量允许豁免,很难想象美国在新农业法案下将AMS控制在76.4亿美元以内。此前,美国选择将CCP和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通报为非特定产品支出,规避一些计入AMS的“黄箱政策”补贴。新农业法案中与CCP类似的PLC计划,使用更高的支持价格,且农产品计划与农作物保险计划主要针对农作物(只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将上述计划通报为非特定产品支出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另外,对多数作物而言,“黄箱政策”补贴将超过其产值的4%,高于对特定产品的豁免比例(2.5%)

4新农场安全网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4.1新农场安全网对我国的影响

新农场安全网为美国农场主提供更多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农场主可以承受较低的市场价格,不必担心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收入损失,增强其农业生产的信心。美国密苏里大学食物与农业政策研究所(FAPRI)应用局部均衡模型预测,未来几年美国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将会降低,其中,玉米和小麦的市场价格平均下降20%,大豆的市场价格平均下降15%,棉花的市场价格平均下降也达到6%以上[15]。 这将刺激美国农产品出口增加,抑制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作为美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我国农产品受美国市场价格的影响更为直接。这意味着,大豆、玉米、棉花等大量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农产品国内外价差将进一步拉大,中国将面临巨大的进口压力, 不利于相关产品的国内生产。

4.2新农场安全网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从官方到学界还未提出农场安全网的概念。但自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已着手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尽管支持政策尚不完整,政策之间协调性不够,我国农场安全网的雏形已经出现。面对国际市场低价格的竞争压力,在继续降低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应借鉴美国经验,做好以下三点:

1)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财政支持对于稳定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美国是一个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过剩的国家,在面临国内财政预算和国际农业谈判双重压力的情况下,2014年农业法案继续加大农场安全网计划支出。对中国而言,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仍需继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同时,拓宽“三农”资金投入渠道,通过奖励、贴息、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和农村。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四项补贴”,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2)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市场化是农业政策的基本演变方向。新农场安全网减少对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计划支出,增加农业保险计划支出,弱化对市场的干预,呈现市场化的改革趋势。当前,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主要通过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手段。该手段干预市场价格形成,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当前国内价格接近甚至高于国外价格的背景下产生诸多弊端。因此,要开展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积极推动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推动传统农业保险(仅保障自然风险)向目标价格保险制度转变。通过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和目标价格保险等市场化的政策手段,实现对粮食、棉花、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支持。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3

道德自主  述评  道德主体性发展  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教育

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特定形式的教育。从教育的空间看,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教育的形式看,既包括道德环境教育,即指某种言与行的道德环境的塑造作用,以及道德实践中的体验与感知,也包括道德的说教或灌输,以及非灌输式的道德价值判断的认知教育。个体道德的形成虽然离不开教育,但其最终形成必定依赖于个体对特定道德环境与道德教育环境的偶然的或主动的建构。所以,道德自主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理论上有诸多的探索,实践上更是丰富多彩。

一、学校“道德自主”的不同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

虽然道德自主这一概念经常在文献中得到运用,但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其内涵也还不够清晰,学者们多倾向于把它作为含义清楚的概念,使之成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学者们更主要是在道德教育目标这一维度上使用“道德自主”,似乎这一概念的内涵不言而喻。关于“道德自主”,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开展的,比如强调道德主体性发展,强调道德自主人格培养,更多的则是探讨道德自主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道德选择能力培养、道德体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教育等。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基本上围绕如下几个维度。

1.把道德自主作为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比如,邓惠明的硕士论文《“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提出了“主体——发展”式道德教育模式[1]。所谓“主体”,强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道德活动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培养他们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践行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道德创生能力的个体。所谓“发展”,是指道德个体不仅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平,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既能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履行社会责任,又能按社会要求发展与提升自己的品德水平,满足完善自身人格与德性发展的需求。当然,道德自主可以提升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建构水平,即增强个体的道德适应性和主动性,但是否可以提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道德自主的内容是否仅仅包含道德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践行能力及构建能力的要素提升,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从道德自主人格角度研究道德自主

蒋红斌提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教育问题。[2]他认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与“被动服从式”道德人格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本质特性是“自主性”和“选择性”,在“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里,道德主体是自由的、自主的,因而也是自为的。而自由的道德选择,则必须是根植于道德主体心灵深处的、充分体现道德个体主体性的、自主自由的选择,而不是一种外设的“选择游戏”。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实践形态在当代表现为主体选择性道德人格,其构成成分包括自主选择意识、自主选择需要、良好的道德直觉、自主选择能力。

3.作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研究道德自主

道德自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主体性道德。主体道德教育是一种在主体教育思想或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为基本要素,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强调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的德育模式[3]。万美容把主体道德教育模式概括为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是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4]。

4.关于开展道德自主教育方法的研究

道德自主教育方法主要有:道德两难问题法,增强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移情法,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情绪辨认、情感体验与道德敏感力、理解能力;社会行动法,指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与训练,增加他们对道德生活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参加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与道德践行能力的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领会社会道德价值,组织学生就道德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与感悟,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社会实践体验,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1]。

二、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各类学校举办了多种活动。其中,开展道德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道德自主选择能力是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教育必定是在生活实践中的活动。所以,从传统道德说教的弊病中,人们很快发现道德教育必须走向实践。张华比较早地提出了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观点,他认为,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主体参入式回归,用“交互主体观”统摄道德教育过程,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将道德教育过程由传统的主体与客体间的权威服从的关系转化为新型的主体与主体间的民主交往关系[8]。从实践看,学校主要是通过开展专题活动的形式加强道德实践教育。专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比如义工活动、同伴互助活动、环保小卫士活动、红领巾活动、文明小交警活动等,有的甚至超越了道德教育的范畴,比如安全教育等。很多学校还开发出系列的道德实践教育校本课程,应当说,道德实践教育越来越生活化,更多地包涵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孝敬父母这样的道德情感问题都纳入到道德实践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学校道德实践教育还主要限于专题的实践活动,课堂内的道德实践教育被严重忽略,因为课堂教学还主要是知识传授,没有走向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2.增强道德体验

如何增强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很多学者提出从说教走向道德体验教育。道德体验教育成为重要的研究潮流,也是重要的实践活动。刘惊铎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的观点,认为可以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从而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13]。而冯建军则提出另一个概念,即道德学习[14],虽然道德学习也强调情境创设与道德体验,但道德学习的概念可能更能表达道德建构的内涵。从实践上看,道德体验教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和样态,并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道德体验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丰富,涵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采取的形式则主要是通过角色的模拟和表演,在特定情境中增强学生体验。但学生在角色模拟和表演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演讲或辩论,而没有很好地走入情境,或者说没有真正地呈现为一种心理上的体验;即使有体验,也不深刻,更多地是一种既定思路下的简单对白,存在一定的虚假性。所以,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形态,而且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情境设置形式化、联系生活的简单化、教育主体的虚化等[15]。但更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这些。道德体验教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开展,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在课堂,因此,道德体验教学的空间非常有限。

3.培养道德选择能力

国内最早提出道德选择教育的是陶西平的一篇关于德育实效的论文,文章对道德选择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强调不是简单地去灌输某种道德观念或准则,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选择、判断和检验,从而实现道德的内化。从实践来看,学校对道德灌输的低效性已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自主判断和选择教育。同时,学生道德选择也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这些年来,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探索道德尊重的教育,让学生在师生的相互尊重中获得道德自主的体验。李耀臻的博士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方式[5]。他把道德选择教育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允许选择——道德选择教育的先导,尊重主体——道德选择教育的本质,提升能力——道德选择教育的核心,完善人格——道德选择教育的归宿,并提出了道德选择教育的实现形式,即在道德冲突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中得以提升和完善,从而做到德育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回归人的自由。更多的研究则主要是围绕道德选择能力培养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在批判传统道德价值的专断与道德教育的价值服从的基础上,或者是在分析现代道德价值多元的背景下,提出道德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增强道德认知,提供道德价值分析,回归生活世界和加强道德实践教育等。比如,薛文平认为,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给予学生道德选择的自由,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正确选择和掌握科学的选择方法[6]。道德选择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理性思辨与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这一点,西方德育模式早有研究和实践,并总结出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推理、选择和反省等理性能力为根本目标和惟一任务的主知型道德教育模式[7]。但是,如何重视道德认知深度,促进学生道德辨别能力的提高仍然是个重要的研究任务和实践任务。个体对道德现象的认识存在不断的建构过程,个体没有足够的道德辨别能力,对道德词汇的理解就是肤浅的,从而难以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追求善的初衷也会被引上歧途[7]。除此之外,这些研究还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道德选择教育真的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道德选择吗;另一个就是道德选择教育的背景问题。这些研究无一例外都认为是道德价值的多元才有必要推进道德选择教育。也正因为如此,道德选择教育便成为一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其实,道德选择在任何社会都存在。道德更主要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可能的生活的选择,即在与他者的关系中如何处理的问题,因此,道德选择教育是一种可能生活的选择问题的教育。

三、有效开展学校道德自主教育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能力是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道德自主需要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重点是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特别是日常的生活世界和实践交往中的生活世界;加强道德体验教育和道德实践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经验的主动建构;加强道德认知教育,教会学生道德选择。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开展道德自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还有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实践上也需要更有效的探索和行动。

1.进一步明确“道德自主”的内涵

在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出“道德自主”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强调学会道德选择,自主建构道德关系,自主践行道德等。这种表达似乎形成了“道德自主”的三个维度,但能否构成还需要研究。现在的问题首先在于,这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出“道德自主”的本意。或者说,“道德自主”的核心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推敲。道德选择或许是道德自主的重要体现,但问题是,道德选择只可能是一种认知上的选择,而实际生活中由于道德生活的极其复杂,个体选择何种道德生活或与他者的何种道德关系并非是由认知完全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况且,即便理性上可以做出认知的选择,实际行动则未必按理性认知行事,即知未必行。所以,道德判断与相应的认知选择不过是道德自主行动的前提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践行道德同样需要进一步探讨。

“道德自主”不应定位于简单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上,而应定位于:在日常生活世界和道德实践中自主理解道德现象、理解道德意义,进而通达道德世界,建构出自己的道德关系世界,并可能建构起自己的道德行动。这里,自主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道德自主一定是在实践交往的生活世界中形成的,是在相互的关系建构中形成的。这就表明,自主一定不是绝对的自主,而是受到他者世界的先行的关系构造的制约。在他者关系的制约中,个体必然受到既定道德关系框架的限定,但人仍然是自由的,需要在相互关系中做出自身的选择,可能是一种经验的选择。所以,道德自主并非是绝对的自由自觉的选择和建构,而是指不受到某种特定的道德指令的强制,做出自我的道德建构。

2.关于道德选择教育的目的

道德总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选择也必然是可能生活的选择;德育回归生活和人本,是主体性道德的必然要求,道德选择教育的目的和旨归应当是实现生活的更美好,那么,道德选择教育真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道德选择吗?道德选择的前提既可能是出现道德两难和冲突,也可能是道德生活出现多种可能而不简单地是对与错的问题;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即道德生活有多种可能,那么,人究竟选择何种更适合自身的道德生活则不简单地是一个道德认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道德选择教育究竟教什么还需探讨。道德选择更主要的是个体建构自身道德意义与世界的问题,即自己如何与他者相处的关系问题,因此,道德选择教育就不仅仅是提供道德价值分析的问题,而可能更应是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建构。

同时,道德选择教育是一种道德认知教育或价值教育,往往通过道德案例开展教育,但由于道德案例或道德故事无法完整再现道德实践;并且由于道德实践生活的复杂性和情境性,道德认知无法为具体的道德实践提供准确的指导。道德实践总是存在特定的情境与经验建构,道德认知是否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行动则存在诸多的偶然性。为此,道德选择教育应当是通过道德案例或故事,不断地接近道德事实,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道德意义的理解和通达。只有达到足够的理解,才能实现个体有效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3.“自主践行道德”这个概念尚需进一步厘定

显然,个体并不必然按照既定的道德认知产生相应的道德行动。道德行动受到具体的情境、经验与情感的约束。个体根据特定的道德认知和选择,必然自主地践行相应的道德。理性的认知与实践之间并不相等,只有当理性的认知成为一种信条才可能产生持续的道德一致行动。自主践行不应当是一种道德的自律或修养行为,而应当是自主地在交往实践中或主体间实践的道德建构行动。自主践行道德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按照既定的道德认知,从事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应把它理解为在交往的生活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社会和世界处理好关系。这种相互的道德关系建构显然是一个复杂的、情境式的建构。

4.道德实践教育的空间限制问题

道德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世界,无疑是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则是实践中的难题。通常的学校道德教育形式往往是采取专题道德实践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道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专题道德教育则受到时空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完成道德生活和实践的教育。况且,专题教育的主题往往单一,无法体现和再现人的道德生活的全部。课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互动和生活化,成为单向的传授式教学,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无法有效地发挥好。课堂教学主要是一种认知的教育,但认知仍然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交往互动机制,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也才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

参考文献

[1]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2]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评论,2000(2).

[3] 张玉茹.论试主体道德教育理念的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4] 万美容.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党建.2001(10).

[5]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 薛文平.网络德育的回归:从服从与灌输到自主与选择.现代教育科学,2004(5).

[7] 许瑞芳、杨华欣.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外国教育研究,2011(12).

[8]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9]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10]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2002(5).

[11] 丁晓东.走向交往实践的道德教育.教育探索,2005.5.

[12] 肖川.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13]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教育研究,2003(2).

[14] 冯建军.论当代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学习.教育评论,2002(2).

[15] 赵杰.对道德体验教学的反思.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周宏斌(1966-),男,山西大同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督学。]

门店班组级安全教育内容 篇4

b.发放安全操作规程,讲解该岗位的危险源、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安全操作要求、禁止行为、应急措施等,讲解时应结合事故案例;

c.该岗位的危险源讲解时应包括正常活动和异常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危险源,即包括运行、排故、排堵、维保、清洁等活动的危险源讲解;

d.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讲解时应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检查、维护、更换的方法;应急措施应包括该岗位活动的异常情况、紧急情况的处置;

f.讲解岗位活动中遇到突发情况后的上报要求和采取临时安全措施的要求;

消防安全主要培训内容) 篇5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第二节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即助燃物)、温度(即引火源)。

第三节 燃烧条件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

一. 防火的基本措施:1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2控制可燃物和氧化剂(助燃物)3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 4防止火势蔓延 二. 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灭火法,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2隔离灭火法,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已着火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3窒息灭火法,根据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4抑制灭火法

燃烧产物

燃烧常务队灭火工作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第一、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第二、会使人员灼伤。第三、影响视线。第四、造成火势蔓延。

火灾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火灾发展阶段的特征及补救措施

1初起阶段 2发展阶段 3猛烈阶段 4下降阶段 5熄灭阶段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防火意识。

二、建筑防火要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三、搞好消防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宾馆饭店防火

第一节 宾馆饭店的火灾危险性

1、可燃物多

2、建筑结构易产生烟囱效应,火势发展快

3、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伤亡

4、火灾原因复杂:宾馆、饭店容易引起火灾的可燃物主要有:液体或气体燃料、化学燃料、油漆、家具、棉织品等。具有可能发生火灾的部分是:客房、厨房、餐厅以及各种机房。

5、扑救难度大

(一)火势蔓延迅速

(二)供水难

(三)疏散救人难

(四)控制火势难度大

第二节 宾馆饭店防火的基本措施 客房的防火要求如下:

1、客房内所有的装饰材料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窗帘一类的丝、棉织品,应经过防火处理。

2、客房内除了固有电器和允许旅客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日常生活用的小型电器外,禁止使用其他电器设备,尤其是电热设备。

3、对旅客及来访人员应明文规定: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宾馆;凡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宾馆,要立即交服务员专门储存,妥善保管。

4、在宾馆、饭店区域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5、客房内应配有禁止卧床吸烟的标志,应急疏散指示图、旅客须知及饭店内部的消防安全指南。

6、服务员应经常向旅客宣传;入睡前应将音响、电视机等关闭;人离开客房时应将房内的电灯关掉

7、服务员应保持高度警惕,在整理房间时要仔细检查,烟缸内未灭的烟不得倒入垃圾袋;平时应随时巡视查看,发现火灾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对酒后的旅客尤应特别注意。

8、写字间的出租方和承租方应签订租凭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防火责任。

宿舍楼的防火措施

1、建筑防火措施。宿舍楼要求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同时,使员工的居住不要过于拥挤,以降低了火灾荷载,减小了火灾危险性。

2、严格用火用电管理。宿舍内乱拉电线、乱用电器,是引起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酒店一定要加强对员工宿舍的管理,严禁在宿舍内使用电炉、电熨斗、电热杯等电热器具;严禁在宿舍中乱拉、乱接电线,兵定期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良好。此外,还应坚决禁止夜间点蜡烛看书学习的现象发生。

3、加强消防安全意识教育。从酒店领导到员工都必须加强消防意识,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大力宣传有关的安全知识,使人人心中有消防、重消防,真正了解它的重要性,了解防火防灾、安全逃生的方法,使其在火灾发生时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4、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员工宿舍内,必须切实落实安全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楼内的卫生和安全等项工作,宿舍楼内还应按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消防火栓、移动式灭火设备等消防设施,教育学生爱护消防措施,以便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补救,尽量降低损失。

初起火灾的扑救

简易的扑救现初起火灾的方法

一、断绝可燃物

二、冷却灭火

三、窒息灭火

四、抑制灭火

五、扑打灭火

六、断电灭火

七、阻止火势蔓延

八、防止爆炸

自救与配合消防灭火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控制室值班员职责:

1、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备的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2、对火警信号应立即确认,火灾确认后应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对故障报警信号应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部门主管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4、不间断值守岗位,做好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 保安人员职责:

1、按照本单位的管理规定进行防火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

2、发现火灾应及时报火警并报告主管人员,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协助灭火救援。

3、劝阻和制止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锁闭;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3、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

4、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有效。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清晰

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6、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2、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4、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

5、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

6、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7、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8、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9、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10、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

11、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6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安全培训是我们预防和控制电力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每个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安全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安全意识教育,二是安全知识教育,三是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就是使人意识到安全,从而重视安全。安全知识教育就是让人掌握预防和避开危险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就是让人学会预防和避开危险的技能。这三个层次逐级递升,共同组成了安全教育的作用体系,而其中安全意识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尽管我国电力企业在对教育安全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安全培训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教育安全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7

人员密集场所大多是服务类场所, 主要指的是供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它主要有: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 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 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 (楼)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厅的展览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而安全疏散是这些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历来也是消防监督管理的重点, 消防监督检查是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能够影响其权益的检查了解的执法行为。通过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 做好火灾预防, 对不安全因素和火灾隐患及时提出, 进行指导和督促, 及时改进, 以此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

2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特点

首先是火灾时的人员伤亡大, 当人员集中场所发生火灾的时候, 产生的大量浓烟、毒气容易使被困人员的视线不清楚, 很快就会出现中毒、神志不清的现象;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气流使人难以忍受, 极易出现惊慌失措, 在惊恐中争相逃命, 互相拥挤, 即使不是烧死和熏死, 也极有可能在疏散中践踏伤亡, 而且拥挤的疏散人群, 必然导致疏散过慢, 增加了中毒、窒息伤亡的可能性。其次是这类火灾经济损失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发展, 社会物质财富和商品流通总数的速度增长, 人员密集场所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扩大。他们的设备、财产、流通物品数量价值高, 一旦发生火灾, 经济损失比较严重。同时发生重大火灾损失后其政治影响和后果远远高于经济的损失。

3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成因分析

1994年12月8日, 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火灾, 是因为舞台光柱灯烤燃纱幕引起的, 而且当时7个安全出口仅开1个, 又无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 致使323人死, 130人伤。1996年深圳市端溪酒店发生火灾, 是因电风扇卷入衣服, 导致电流增大线路过热而引起的, 而且安全出口上锁, 楼梯口安装了防盗铁闸门, 加上员工无逃生常识致使29人死, 13人伤。1997年1月29日, 湖南长沙燕山酒家发生火灾, 是因保安人员违章使用酒精炉引起的, 而且发生火灾时2至7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无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 致使40人死, 89人伤。1999年12月26日, 长春夏威夷大酒店洗浴中心, 是因保安员乱丢烟头引燃窗帘而引起的, 而且发生火灾时4个安全出口有3个被锁死, 仅有的一个又被烟火封死, 致使20人死。2000年3月29日, 河南焦作天堂音像俱乐部发生火灾, 是因为石英电热器烤燃沙发易燃材料起火, 而且发生火灾时无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 仅有的2个安全出口又被烟火封住致使74人死。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和了解做出以下总结, 大致将该类场所火灾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可以发现以上火灾案例都造成了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主要是因为事故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不当, 致使安全疏散走道不通, 安全出口被锁以及安全疏散设施设计不合理、不完善, 同时还存在违章操作, 用火、用电不当, 生产过程不注意防火, 单位和个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

4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

4.1安全出口数量

4.1.1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两个, 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 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 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2单层地下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 且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 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 当设置有竖井, 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时, 可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4.1.3单层公共建筑 (托儿所、幼儿园除外) 面积小于等于200m2, 人数少于50人时, 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时, 可设置1个疏散出口。

4.1.5剧院、电影院、礼堂、观众厅也应该设两个以上安全出口, 而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照250人计, 则安全出口的总数目根据该类建筑容纳的总人数确定。若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 则超过2000人的部分, 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按4 00人计。体育馆观众厅容纳人数多, 受座位排列和走道布置等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按照400至700人计算。

4.2安全出口宽度

4.2.1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其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m计算, 但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0m, 边走道不宜小于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 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超过22个, 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 但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90厘米时, 可增至50个, 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减半。

4.2.2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 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 其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 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 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 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4.2.3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其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的出口宽度设有固定座位的电影院、礼堂等的观众厅, 厅内的疏散走道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计算, 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0.80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 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 阶楼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净宽均不应小于1.40 m;观众厅座位的布置, 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大于20排, 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大于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 每排座位可为44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 其座位数应减半。

4.3疏散距离

4.3.1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 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 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4.3.2人防建筑中, 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口的距离不应超过15m。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医院应为24m;旅馆应为30m;其他工程应为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其最大距离不应超过上述相应距离的一半。

4.3.3对于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以及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距离要按照下表规范:

4.4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的种类疏散楼梯是具有一定防火、防烟能力, 且能作为竖向紧急疏散使用的楼梯。疏散楼梯包括普通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及室外疏散楼梯等四种。

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除外) 均应做成楼梯间, 围成楼梯间的墙皆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非燃烧体。楼梯应耐火1~1.5 h。

4.4.1普通楼梯间, 适用于建筑高度在2 4 m以下的丁、戊类厂房;单、多层各类建筑。

4.4.2封闭楼梯间

(1) 适用于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度在32m以下的高层厂房。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同时对于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 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2) 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 能直接进行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以利排除楼梯间的烟气。封闭楼梯间要设置耐火的墙和乙级防火门, 将楼梯与走道隔开。防火门应有自动关闭措施, 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楼梯间适当加长, 设置两道防火门而形成门斗 (面积可以小于楼梯前室的要求) , 这样能提高楼梯间防护能力, 给疏散以回旋的余地。

(3) 当地下为两层, 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 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4.4.3防烟楼梯间

(1) 防烟楼梯间, 适用于:高度超过32m, 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入口处要设置楼梯前室或凹廊、阳台等。防烟楼梯前室内要设置防排烟装置。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前室, 并将进入楼梯间的烟迅速排出去, 以保证人员安全。设在防烟楼梯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该是乙级防火门, 并应向人流疏散的方向开启。

(2) 地下商店和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 当其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三层以上, 以及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 0 m时, 均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3) 在人防工程中公共人员密集场所如: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当它们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 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4) 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5)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4.4.4室外疏散楼梯间

当在建筑物内设置疏散楼梯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设室外疏散楼梯作为辅助楼梯。

(1) 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 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 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低层建筑人员密集安全疏散距离

(2) 在楼梯周围2.0 0 m内的墙面上, 除设疏散门外, 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3) 为了保证楼梯的安全使用, 室外疏散楼梯不得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梯,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等非燃烧材料制作, 耐火极限不得低于1.00~1.50h。

4.5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火灾发生时, 楼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避难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该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 能顺利的继续奔向楼梯间, 到达安全地带。疏散走道的设置满足如下要求:

4.5.1疏散走道的吊顶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 25h的非燃装修。

4.5.2疏散走道不宜过长, 应该能使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安全出口, 在疏散走道内应该有防排烟措施。

4.5.3疏散走道应宽敞明亮, 尽量减少转折。疏散走道上的门应该是防火门, 在门两侧1.4m范围内不要设台阶, 并不能有门槛, 以防人员拥挤时跌倒。

4.5.4疏散走道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

4.5.5对于多层建筑, 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

4.5.6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在布置疏散走道时, 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每排不超过22个, 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 但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90厘米时, 可增至50个, 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减半。

高层建筑疏散走道的宽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4.6疏散门

4.6.1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6.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 其宽度不应小于1.40m, 紧靠门口1.40m内不应设置踏步。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4.6.3在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中,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6060m2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而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4.6.4位于两个安全出口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 可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该小于0.90米;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 了设置一个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米。

4.7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4.7.1应急照明

4.7.1.1高层建筑中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都应设置应急照明。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应急照明灯, 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4.7.1.2对于多层建筑而言, 观众厅, 每层面积超过1500m2的展览厅、营业厅, 建筑面积超过200m2的演播室, 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300m2的地下室;按规定应设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都应设置应急照明。

4.7.1.3对于人防工程中的观众厅、展览厅、餐厅、医院、旅馆、商场营业厅、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疏散走道及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间;值班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消火栓外、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室、通信机房、通风空调及排烟机房应该设置应急照明。

4.7.2疏散指示标志

4.7.2.1除二类居住建筑外, 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4.7.2.2影剧院、体育馆、多功能礼堂、医院的病房等, 其疏散走道和疏散门, 均宜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一米以下的墙面上, 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疏散指标标志, 应设玻璃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4.7.2.3疏散走道及其交叉口、拐弯处、安全出口等处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散指示标志灯的间距应不大于10m, 距地面高度应为1~1.2m。

5加大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5.1把住源头, 加大监督力度

遏制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灾难, 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 抓住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要点, 严格执行。避免建筑装修与消防设施发生冲突, 甚至为了装修而遮挡、拆除消防设施;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处的事故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安装必须按照国家规范。

5.2把安全疏散系统的检查列为重点项目

火灾案例表明, 没有实施迅速有效的安全疏散、没有规范的安全疏散设施是造成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消防监督检查中, 必须把它列为首位, 要讲实效, 监督人员应深入现场, 做到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特别对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不符合消防规定的要及时整改, 其次必须强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灯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严禁在营业、生产、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对于影剧院的座位摆放, 商场的柜台、摊位必须留出符合要求的疏散通道。

5.3要强化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4、16条已明确规定单位内部制定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必须重在落实。因此单位应该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 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使全体员工都应该熟知必要的消防知识, 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 会组织疏散群众和扑灭初期火灾。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5.4增强全民消防意识

全民的消防意识提高, 首先要从意识上给大家一个认识, 让大家清醒得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消防事业的发展与自身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一个大的氛围, 加大消防知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把消防工作开展到人民群众当中去, 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关心。同时要让大家明确火灾的教训是惨痛的, 不论个人作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 都有责任要求所处的场所安全疏散设施必须完善, 从全方位来遏制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6结束语

本文按照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 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消防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的研究, 使我们能够明确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同时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实质相结合, 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案例汇编.[S].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11

[2]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人员疏散研究现状.[J].2001年12月;

[3]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管理规定.[S].2004年

[4]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2001年

[5]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北京.2001年

[6]夏东海等.消防科学与技术.[J].2002年第四期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8

开学第一天,家长在前面引路,孩子跟在后面。孩子的头上、肩上、背上、手上都是包包,而且要一路小跑地跟着大人走。有家长想帮孩子拿东西,幼儿园却规定不许帮忙。

幼儿园的服装是统一的,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春天穿套头衫,夏天穿短袖衫,秋天穿长筒衫,冬天穿棉衣。到了幼儿园,要把普通衫换下来,穿上一件宽松的、便于玩耍的外衣,然后再换上运动鞋,才能到操场上玩。从操场回来后,上衣要再换回来,还要再换上普通鞋子。这还不算,孩子睡午觉后,醒来还要换一套新衣服。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太麻烦。幼儿园的老师说:“就是这样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冬天,幼儿园要求孩子穿短裤上学。有的孩子刚入园时,经常被冻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家长也为此担惊受怕,怕孩子冻坏了。幼儿园的老师就说:“没事的,孩子来幼儿园冻两次就好了。”后来,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确实挺好的,才放下心来。

幼儿园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有运动会、歌舞演出等,以启发幼儿的智力。但是,幼儿园却不注重知识教育,孩子没课本、没作业本,只有一本绘画本。也没有音乐、外语等教育。家长问幼儿园都教什么?老师说:“教孩子眯眯笑,教孩子说‘谢谢’。”

在日本幼儿园,即使夏天燥热,也不开空调。孩子要经常跑步,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能哭叫。春天看樱花,夏天种地瓜,秋天收果实,冬天玩雪花。年复一年,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孩子们都有了独立的生活能力。

日本对幼儿的教育,除了培养热爱生活、对各种事物感兴趣的态度以外,还特别重视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日本幼儿园中,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孩子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孩子,但一定是最努力向上的孩子。

有关教育专家说:“日本幼儿园这些做法,目的就一个,让孩子有独立生存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这些做法与其他一些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更与中国一些家长百般溺爱、呵护孩子的做法背道而驰。日本的这种教育方式对中国教育界和家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 篇9

为深入开展“学规程、反违章、除隐患、保安全,创建安全企业”活动,巩固开展“安 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成果,拟在*企业开展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活动。

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了解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方案, 易安网特总结了几位网友的 实际经验,整理了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和大家共享。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 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沿阵地。国家有关安全生产 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最终都要在班组中落实;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各项安全控制措施都要依 靠班组成员具体实施。因此, 加强班组建设、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化班组活动是提高企业职工 安全素质, 杜绝和减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控制各类伤亡事故 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是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促进 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下面,详细介绍下安全标准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一、班组安全组织标准

1.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长、安全员及每个员工的安全职责及安全管 理工作分工。

2.实行班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订量化、细化的安全目标,安全责任书签订到个人, 每月考核一次,奖惩兑现。

3.班组设立安全员,班组分散作业时,明确每项工作的安全负责人。

二、班组安全规程与制度管理标准

1.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每个岗位、工种和所操作的机 电设备、工具都必须有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和工艺要求。

2.不断规范班组安全原始记录和台帐。认真、及时、准确地记录各类事故的发生和处理 情况;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及报告情况;职工违章、安全日活动、安全教育培训等情况, 并将原始记录统计汇总、建立台帐。班组要根据生产设备等因素的变化, 事故教训等情况及 时检查现有规程制度是否健全,及时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3.凡检修、抢修及临时性工作,班组都必须制定出书面安全措施,并逐级把关、审批。

4.班组各岗位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遵守。5.建立安全交底、安全确认为内容的交接班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教育培训标准

1.新进、转岗、复岗员工培训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 人员持证上岗。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本岗位相关物品危险危害特性。3.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使班组的每一个成员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 作规程。

4.定期组织岗位安全操作的技能训练,举行岗位应急演习,掌握处理各种故障的能力,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班组定期组织安全学习活动,全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0学时。6.建立安全学习档案。

四、安全检查标准

1.坚持“一班三检”(班前、班中、班后 制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每天开好班前 会和班后会。班前会结合当天工作任务,做好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交待注意事项;班后会总结讲评当班工作和安全情况, 表扬好人好事, 批评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等不良现象, 并做好记录。

2.开展班组“安全日”活动。安全活动日的时间、方式和内容可根据企业、车间、岗位 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职工开展“反三违、查隐患、堵漏洞”等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竞赛活 动。

3.长期闲置不用的设备,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经检查合格确认后方可使用。4.建立安全隐患整改档案。所有隐患和问题无论是否整改都应记入档案,未整改的要立 即上报。

五、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1.班组内的机电设备、工具、车辆及工作现场等都必须做到无隐患。安全防护装置、设 施齐全可靠。

2.设备清洁完好,无跑、冒、滴、漏。生产作业环境文明整洁,无垃圾、无油渣、无杂 物、物料工具堆放整齐,安全通道畅通,安全标志明显。

3.安全管理制度上墙,设立班组(工段安全园地。

4.员工必须熟知劳动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 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 动保护用品,班前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杜绝疲劳连班作业。

5.每个职工都能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无冒险蛮干, 无违规操作现象。

6.班组人员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7.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相关操作,必须持证上岗,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8.新上岗职工(含转岗人员 必须明确专人监护,负责其安全工作,在监护期间不得独立 操作。安全监护期不少于 1个月。

9.凡有危险源的班组必须有完整的“危险源”控制图表以及应急提示卡。每个职工对本 岗位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达到熟知。

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1.班组长应该动员全班成员说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促使人人讲安全、个个思安全, 在班组全体成员中形成自己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观,安全行为观。

2.在班组活动场所设置和谐醒目的安全警示、温情提示等宣传用品。3.充分利用内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播手段,定期组织班组成员收看法律法规、安全 常识、事故警示、榜样事迹、实践经验等内容。

4.设立安全角、黑板报、宣传栏等员工安全文化阵地,并定期更换内容。5.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知识传播的报纸、杂志每个班组不少于 1份。

七、标准化岗位建设

积极推行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现有行业标准, 或参照其他行业标准, 结合岗 位实际制订班组安全标准。做到作业程序标准化、生产操作标准化、生产设备标准化、安全 设施标准化、作业环境标准化、安全标志标准化、安全用语标准化等。

标准化岗位要求:(1作业程序标准化;

上一篇:村组织生活会下一篇:喜看家乡新变化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