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体验数学活动无处不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按照课程标准要求,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把数学课堂打造成“生活课堂”, 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 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藏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架设好课堂———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体会数学的价值, 感受数学的魅力, 不仅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也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需要。[1]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怎样做到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数学, 不再“害怕”数学呢?因此, 为了更好地实现在数学教学中“享受”数学,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 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的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讲诉一些有关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对于数学的广泛应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精彩地叙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 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2]可见,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因为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视数学问题的解决、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以及做题的技巧等, 往往忽视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 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 最终实现数学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

例如, 在学习数学统计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未来职业前景相联系, 告诉学生一个知识适用于一个行业, 告诉学生一个从事保险业的精算师, 年薪可达百万, 而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与大量的统计调查密不可分的。这样就要求学生不要做书呆子, 要关心社会, 关注生活实际。

2 加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也应该走进生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将实际生活的火热同数学知识的冷峻相融合。现以用水用电问题为例, 看看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的。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构建数学模型, 最终通过数学方式将问题解决。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把生活、生产中的具体的案例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强大。

3 重视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 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 让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例如, 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节课的内容与上一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远远复杂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准备好两个圆, 一个半径8厘米, 一个半径15厘米, 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圆固定, 将另外一个圆由远及近按照两个圆的圆心所在直线的同一个方向移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让学生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类比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讨论, 归纳并确定两圆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 并对各种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从而归纳出两圆位置关系的本质特征;最后得出两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在“外离”、“内含”、“外切”、“内切”这几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结合图形进行比较, 逐步完善其本质特征, 从而使概念的理解落到实处, 达到了“寓知识于活动, 化抽象为形象, 变空洞为具体”的效果, 使数学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生动性。[3]4结语

数学来源于现实, 存在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4]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以中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为准则, 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积极主动地将学生从课堂上引导出去走进生活,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从而实现“数学化”和“生活化”的有机结合。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不仅仅要联系数学本身的特点, 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应用过程, 从而在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同时, 使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生活实际,数学模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教学与管理, 2011, 12 (02) :114-118.[1]刘海燕.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教学与管理, 2011, 12 (02) :114-118.

[2] 邵红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J].全球教育展望, 2010, 08 (05) :90-94.[2]邵红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J].全球教育展望, 2010, 08 (05) :90-94.

[3] 王波.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9, 11 (20) :125-126.[3]王波.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9, 11 (20) :125-126.

[4] 余东.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08, 13 (08) :75-76.[4]余东.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08, 13 (08) :75-76.

[5] 冯国平.初中数学数学情境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08 (05) :45-47.[5]冯国平.初中数学数学情境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08 (05) :45-47.

[6] 杨俊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教学与管理, 2010, (03) :76-77.[6]杨俊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教学与管理, 2010, (03) :76-77.

[7] 刘富华.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数学[J].教学与管理, 2011, 11 (09) :111.[7]刘富华.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数学[J].教学与管理, 2011, 11 (09) :111.

[8] 张维忠.“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 2012.02 (01) :78-80.[8]张维忠.“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 2012.02 (01) :78-80.

上一篇:初中第一堂物理课的设计及反思下一篇: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