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总结(共8篇)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
怎么突出“勤”字“聪”:怎么个勤法,?
要做到五勤:
“耳勤” “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
“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
回家先复习再做题
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动手就是多实践,
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
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
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和 考试前都看一遍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二、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数学的学习。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
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该如何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
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因为这就是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基础。
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因为通过什么来检测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过题目。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设置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后的简单的运用。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
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
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
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
二 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零”,但事实上,你获得了大量的“副产品”,而这“副产品“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本题目的价值。因为,由于解题的迫切需要联想了很多知识,恰好是对这许许多多知识积极的复习;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费尔马大定理”这道难题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鸡”。正是因为有很多数学家在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的失败中,发现和开创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大大地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对于数学《评价手册》:学习较吃力的同学只要完成基本题就可以了,中等的同学完成辨析与反思;好的同学加上探索与思考;还有额外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好一本课外书,自己挑选部分习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知识面的,在做题时尽量讲究一题多解,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过的题目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一周之类)要消化,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4.复习与总结。
复习是为了巩固,和遗忘做斗争;
总结是为了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有所提高。
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
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
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作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课外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地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爱因斯坦说过: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
一.选择题
1、排除法(筛选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选项,通过观察、分析、猜想、计算等方法一一排除明显出错的答案,缩小思考范围,提高解题的速度。
比如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像的选择题,逐一排除错误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的一项。
2、验证法
把各个选择项代入原题加以验证,看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得出结论。比如图像是否经过这点,就可以用验证的方法带入题中,得出正确的选项。
3、特殊值法
根据题设条件,选取恰当的特殊数值,替代题中的字母和数式,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再类推一般性答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比如规律题,推理结果时,可以用一些数值来进行验证。
二、填空题
填空题是初中数学测试中常见的一种基本题型,突出考查同学们准确、严谨、全面、灵活的运用知识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填空题只要求写答案,缺少选项提供的目标信息,结果正确与否难以判断,一步失误,全题零分,要想又快又准的做好填空题,要在「准、巧、快」三字上下功夫。
1、直接法
直接法是解填空题最基本的方法,它要求同学们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推理和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根据题目条件的具体特点,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从而做到数中想形,以形助数。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启发解题思路,找出问题的隐含条件,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检验解题结果。
三、解答题
解答题是需要写出解题过程的题型,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考试的竞争也集中在解答题的得分率上。
解答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跨度大、解法灵活,涉及数式计算、函数图像及性质的计算应用等。
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语言叙述中获取「符号信息」,从题目的图像、图形中获取「形象信息」,灵活应用定义、公式、性质、定理进行计算和推理。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构建各种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1、构造图形
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一般需要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才能顺利解决,如连接、延长、做平行、做垂直等,将不规则、不常见的图形转化为规则或特殊的图像求解。
如:构造等长线段、三线八角、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从而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2、动静结合
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抓住主动变量与从动变量,动静结合,从中探索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关系解决。
数学重在练习,在实战中要注重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有时我们做了几张卷子都在练习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时需要举一反
3、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是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在探索中和体验中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不至于陷入题海无法自拔,还给自己增添了压力和负担。
4、答题思路
在数学考试中,很多同学往往因为时间不够导致数学试卷不能写完,试卷得分不高。
掌握解题思想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节约思考时间。
建议同学们在做题型训练之前先了解数学解题思想,掌握解题技巧,并将做过的题目加以划分,以便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
1、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仔细审题的习惯。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细心检查的习惯。先从思路上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再将答案代回原来的问题验算。若为计算题则仔细检查每一个步骤。
(3)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要干净整洁,这样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2、强化口算能力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运算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所以应当经常性的进行一些口算的练习。
3、速算巧算
平时在做计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技巧地运用,加快运算速度,特别是在分数计算的部分,有时候数字比较大比较多,通分将会很困难,这时可能把分母写成乘积的形式将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4、强化估算能力
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应用题,当看到问题后就能够大概地去估计一下结果大概会是一个什么范围的数,有了这种估计能力之后,有时候发生计算错误就能够一下子看出来。所以在做题之前我们也可以估计一下答案的范围,如果算得的答案不在这个范围,那就需要我们去检查了。
5、合理利用一些数的性质
比如说奇数乘以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等等性质,都可以帮助我们对运算是否准确做一些辅助的判断。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复习练习,那么数学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学好数学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6、建立错题本
关键词:数学课程,分式方程,数学活动,整式方程
为了搞好初中数学教学, 必须注意到初中数学的分式部分, 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部分之一, 很多初中生对这一部分感到吃力, 根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 课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提出分式部分教学的课后总结, 与同行共勉, 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从具体教学过程可以看出, 教科书对目标的要求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 而且还特别注重了让学生参入数学活动的过程性方面。注重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将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的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过程中和应用中.所以说上述目标涵盖了数学课程目标的各个纬度, 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1 教学重难点回顾
1) 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 学习难点:一是分式的混合运算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二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解决的方法是认识分式方程与变形后的整式方程中未知数范围的不同, 并理解验根的方法;三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克服的关键是学会恰当地设立未知数, 会用含有所设未知数的分式表示已知量, 正确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2 主要专题讨论
下面重点对分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四则运算问题及分式方程进行讨论。
2.1 关于分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1) 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 并能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对于分式的概念, 新教材是通过整式的除法引进的。由于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分别与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相类似。因此上述内容都是通过类比分数的相应内容而得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类比的方法。
2) 分式与分数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由于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 (这是分式之所以叫分式而不叫分数的根本所在) , 也有某些不同之处。
分数的值是否为零也是非常显然的, 而对于分式的值为零, 首先要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才能谈论, 即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有两条同时成立:一是分母的值不为零;二是分子的值为零。
3) 新教材在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类比指出:“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 (或除以) 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
对于上面这句话, 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其含义:当字母M取同一数值 (这一数值必须保证分式有意义) 时, 分式变形前后的值不变, 但并不意味着变形前后字母的取值范围也不变。
例如: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理论基础, 是分式约分与通分的依据。
2.2 关于分式方程
1)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去掉分母, 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 在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时, 需要用最简公分母去乘方程的两边。这样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发生变化, 从而有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验根的方法有二:一是直接代入原方程;二是代入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时两边同乘的整式中。
3)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由于出现了分式, 因而比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更加复杂,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未知数的设立, 基本量的表示及等量关系的寻找。
3 关键内容的教学要点
本部分内容是围绕一个基本概念 (分式概念) , 一个基本原理 (分式的基本性质) 展开的, 正确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并能灵活地运用基本原理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因此, 下面就这两个问题的教学谈谈我们的看法。
3.1 关于分式概念的教学
分式的实质是两个整式相除所得的商, 对分式概念的理解, 应包括正确区分有理代数式中的整式和分式以及明确分母不得为零, 这也是分式概念组成部分的两个方面。在向学生讲分式概念时, 必须向学生讲清以下问题:
1) 式子A/B是否为分式, 与B中是否有字母有关, 而与A中是否含有字母无关。在明确这一问题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从给定的有理式中正确区分出哪些是整式, 哪些是分式。
2) 分式是否有意义, 只与分母的值是否等于零有关, 而与分子的值是否等于零无关。分母的代数式的值是随着式子中字母取值的不同而变化的。这样字母所取的值有可能使分母的值为零, 此时分式失去意义。强调指出, 分母不得为零是分式概念的组成部分 (板书并用红粉笔明显标出) 。
3) 分式的值等于零, 既与分子的值等于零有关, 又与分母的值是否等于零有关。
由于分母等于零时, 分式无意义。所以只能在分母不等于零的前提下, 才可考虑分式的值等于零的问题.因此, 分式的值等于零的条件是: (1) 分子等于零; (2) 分母不等于零。至此, 学生对分式概念里为何分母不得为零已开始理解。
3.2 关于分式基本性质的教学
1) 通过复习、回忆算术中分数的基本性质, 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2) 新教材用两个式子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来表达分式的基本性质, 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分式基本性质的全部内容.对于这两个式子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引导学生认识到基本性质式子中的A、B和M不仅可以是整式, 随着知识的扩充, A、B和M还可以是任何代数式。
(2) 强调M≠0, 在小学数学中虽然也强调, 但在实际应用中, 不可能用零去乘或除分数的分子与分母, 因而这个条件常常被学生忽视。
(3) 向学生概括指出, 这两个式子可以合并成第一个式子。当把此式从左往右看时, 就是分子分母都乘以同一个非零的代数式;当把此式从右往左看, 就是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非零的代数式。这种概括本身, 就是一种理解上的深化, 这样就为后面积即将学习的比例的各种性质提供了“铺垫”, 而且养成了学生全面看问题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我们对于分式一章的备课研究, 希望读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 大力加强备课研究活动,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同时对新教材提出宝贵的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杨玉成.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13) :34-35.
[2]曹巧宁.标新立异:浅谈新课标下的高效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06) :27-29.
【关键词】初中数学 理解概念 重视例题 加强练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82
初中数学作为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学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到几何知识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甚至在整体知识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初中数学成绩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整个中学时期的数学水平,还影响到物理、化学等理科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应该想办法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为中学时期所有理科学科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含义,打好初中数学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如果学生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那么就会导致数学题目不会做,数学成绩不够优秀。因此,学生想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记住课本上所有基础的数学概念的含义,并对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加以理解和掌握。
很多老师在对于数学概念的处理上往往会比较生硬,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之后,硬性要求学生背过。这种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学生只背过概念,对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想要真正提高数学成绩,就要从理解概念的层面上入手,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解答,这样学生做起题目来才能够得心应手。
老师需要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着重提出概念的背景和推导过程,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含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遇到不理解的概念一定要刨根问底,自己课后查阅资料,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进行请教,毕竟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科的基石,学生必须将这个基础打牢。
二、重视资料上的例题,借助例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要做到活学活用,将所理解的数学概念运用到题目中去。然而,大部分学生会在知识点的运用上出现问题,学生不知道具体怎么使用已有的概念,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将概念运用到数学题目中去,最终解答出题目。这时,例题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在每一章节提出的数学概念之后都有几个例题,而且例题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往往很容易看懂。老师在进行每一章节知识点的讲解时,往往也会讲到这些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帮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将知识点运用到题目中去。
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可以试着从例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且初步学会运用知识点。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点往往是抽象的,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直观的理解,然而,例题则是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枯燥无味的文字翻译成数学语言,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阐述与诠释,这样学生能够从例题中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含义。
然而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只靠眼睛,不能只读一遍题目,扫一眼解答过程,自以为已经理解了题目,然后就草草了事。这种方式并不能将例题的作用发挥出来,例题往往很简单,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看一遍就过目不忘、理解其中的解题思路和内涵。因此,学生在看例题时,要着重记忆例题中所体现的解题方法,深刻挖掘例题中的解题思路。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走马观花,不能就题论题,只记住某一道题目中的解答过程,而不去理解题目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学生应该在看每一道题目时,都要理清题目中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掌握题目的思维方式,当再次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就能立马反应出题目的解答思路,这样才能达到看例题的真正意义。
同时,学生要将看和写结合起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自己动笔进行解答,自己动脑思考,真正将看到的东西变成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要借助书写来达到思考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要求学生在记忆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的时候,通过书写来加深印象。学生在看例题的时候要先思考,自己动笔写出自己的思路,再看正确的解答过程。
三、多做练习题,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通过练习来提高成绩。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多下工夫,多做几道练习题。但是多做练习并不意味着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所做题目的质量,学生要做的是从题目中获得解题的思路,学会思考,找到解答初中数学题目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进行题目训练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在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学完之后,学生要针对自己不理解的部分进行专题训练。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给出的例题,还要掌握课后习题的解答思路,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辅导资料,多做些课外的习题,增强自己对某部分知识点的解答熟练度。然后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综合类题目,从综合类题目中摸索初中数学综合类大题的一般规律和思路。
同时,学生需要在每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理清思路,有意识地记忆题目的解答思路,借此形成熟练地数学思维。数学学科往往注重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熟练度,学好数学的关键,往往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思维技巧。每道数学题目的解答都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利用,因此,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要养成思维定式,要从多角度进行题目的思考和解答。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多做些综合类题目。由于综合类题目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多,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比较灵活,因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综合类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漏洞与不足,因而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学生长期坚持多做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来完成,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就要有勇气坚持做题。
2012年11月19号,我们九年级部分数学老师有幸去石家庄
参加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受益颇多。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不但可以展现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会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所以说听评课是一个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良好平台。下面是我听数学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比如张向钗老师的旋转教具,制作精良,辅助教学。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 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一、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自己作为数学组的教研组长,职务不高,但责任重大,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数学成绩和学生的命运,对于自己组的备课研修活动,自己从不请假、旷会,坚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去影响本组的成员,自己的态度总是积极向上的,成员的心态才可能是阳光的,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动,我都会提前安排一位教师作中心发言人,谈谈自己对一些重点章节的整体安排设计,然后再给大家留一点思考时间,让每位教师都来谈在教授这节课时是如何处理的,根据自己的课堂情况学生反馈情况,说说自己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的地方,老师们都很坦诚,开诚布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阐述着以往自己做的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在叙述和聆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对本部分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引领大家去研读课程标准,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内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自己再思考本节课的导入、重难点的突破,理论与实际如何巧妙的结合,如何在课堂中用更好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迫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短暂的思考后,每位教师就可以自由的发言,自由的争论,和中心发言人探讨某个环节如何设计可能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怎样设计效果可能会更好,我们往往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表面上的争吵却让我们的内心走的更近了,每个人都是心里坦荡荡,毫无保留的奉献着自己的智慧,收获着高尚的品德,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二、尝试和落实
1、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一个支柱。使用情景引入法,唤醒学生对认知的欲望。充分调动一切手段,既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又在兴趣中学到知识。
2、加强双基落实。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落实双基,也是新教材中要体现的目标之一,我们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法,比正确、比速度,也采用个人抢答,同学判断正误,也有个人的书面速度比赛,也有传统的练习方式。使双基落实到每一位同学身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计算器的使用使同学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落实双基,改变学习方法,启迪思维,开阔视野。
3、拓展、研讨的深入。大量的新名词、新概念、新形式的出现。如图表、形数结合、信息技术等等。使同学造成一定困惑,因此,我们采用发动学生上网查询,动手收集材料,向家长询问。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老师介绍等方法。分小组在课外研究、在课内交流结论。并在老师指导下得出一定的规律,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能更深一步掌握。
4、课后反思。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后反思则能使今后的课上得更好更完美。我们要求每一节课的教案都必须写上反思。包括得、失改进。以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效率,为新教材的铺开作一些准备。
三、开展磨课
我们教研组在校磨课比赛中认真对待,磨课手、上课手、观课手、评课手都积极工作,认真研讨,
1、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
老师在试教的过程中,常常发现相同的提问,不同的班级学生给出的回答会有不一样的深度和广度,由此意识到:能力通常不是单一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出来的。
新课标十分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磨课中,我们能够从试教者提供的多种教法中认真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有了可比性、选择性的情况下,更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2、教师积极性得到提高
磨课的过程是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教师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品课”。这种磨课,对一篇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最深入、最通透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培养了教师的成熟度,进而焕发了积极性。
3、教材得到合理性的使用
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就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相互研讨,最终就能作出合理判断。
4、团队整体性得到提高
每次研讨,老师们都高度集中注意力,仔细倾听其他老师的每一条意见,深怕漏掉一条对自己有用的,非常谦虚的接受大家的不同见解,然后加以分析、修改、提高。而每个参与的老师也都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和难能可贵的参与意识,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层面,谈自己的个人意见,并提出了很独到的见解,抛弃了以前评课过程中只讲好话,少讲坏话的不良习惯,大家讲出自己的真心话,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共同提高。教学还能相长,更何况我们老师之间的真诚互助?
今天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法法,转变我们原来的老师教变为学生学,要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只有用新理念指导实践,才会有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大,回顾我的学习过程,总结如下:
一、今天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是引导者
在本次的研修学习中,我们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事实证明,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参与程度、深度与广度,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首先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把课堂大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自主,合作交流去成新知的学习。同时,我们要放权给学生,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并把他们的结果展示出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自己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成功感,成就感。
二、积极转变思想,与时更新观念
有这样一个网络平台的学习机会,我们应该认真的积极参与研修学习,努力做到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自觉考好线下试题。我通过学习,作为今天的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我们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我们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我通过专家的专题讲座视频,通过课程文本的学习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通过网上同事的探讨与交流。使自己对历史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三、独立自主学习,同事交流研讨。
我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专家的解读,课堂实录的学习,记好随堂笔记,同时同事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学校也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上公开课,分享提高。“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一是反思课堂教学过程, 记录课堂教学“点滴”。 教学活动要实现“教”与“学”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 就必须切实协调好“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过程, 实际就是“回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课堂教学实践的再现进程, 将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实践感悟和体会, 运用文字进行记载和呈现的过程。 教学小论文的撰写, 能够推动初中数学教师更深刻地思考和探究, 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贴近课堂、更贴近学生。 但笔者发现, 不少初中数学教师注重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检查, 但仅停留于“脑中”, 没有及时将所思、所想、所感进行“记录”, 形成文字材料教学小论文, 导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除, 发挥不出指导、促进功效。 因此, 教学小论文运用课堂, 首先要做好“记载”工作, 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工作, 第一时间思考自身教学活动过程, 记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以便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学时, 教师在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等相关特性讲解传授基础上, 利用初中生巩固练习活动环节, 结合初中生巩固练习实情, 自身进行教学举措的思考分析活动, 并将讲授平行四边形性质感触体悟要点“记载”在备课笔记上, 在课后教学感悟撰写时, 围绕感悟要点, 结合教学实情, 撰写关于如何实施平行四边形性质有效教学的小论文, 在记录自身教学“点滴”过程中, 进一步反思教学实践过程, 优化教学活动举措。
二是剖析教学实践得失, 明晰教学整改举措。 教学小论文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修正”、“整改”教学实践手段、举措的“重任”。 初中数学教师撰写教学心得、教学感悟等小论文时, 不仅仅“停留”在总结教学活动, 归纳教学心得的“浅层次”程度, 而是“上升”到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教学得失, 优化教学流程的“深层次”程度。 这就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结合以往教学经验, 学习借鉴他人教学成果, 学习致用, 进行自我剖析、检查等实践活动, 准确找出教学实践活动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将自身教学过程、教学实情、教学成效等方面, 一一对比, 进行分析, 内心形成针对性、深刻性、实在性显著的教学举措, 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 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整理和归纳, 形成更具实效性的教学小论文, 为以后课堂教学提供科学参考。 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教学中, 教者以往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告知的讲授法, 在教学心得、教后感等教学小论文撰写中, 结合教学实情和学习实际, 认真思考剖析后, 认识到直接告知答案的讲授法存在的不足。 在教学小论文教学设想部分写作时, 经常深入思考研析, 提出了师生互动式、类比法等教学举措, 将初中生融入探究知识内涵要义活动范围内, 引导初中生自己通过“已知、求证”的格式, 进行性质定理1内容的书写活动, 并共同合作进行初步分析活动。 教师实时向初中生指出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应具备的条件, 使初中生深刻认识到, 其相似条件要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来。 并在以后的教学举措中进行利用和实践, 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是放大教学指导功效, 推动教学活动进程。 教学小论文的撰写, 其目的之一, 就是推进教学进程, 优化教学流程, 提升教学实效。 实践证明, 经验成果重在应用, 贵在运用。 教学小论文是具有深厚“底气”、科学“指导”特性的经验成果, 教师不仅要善于“写”, 更重要的是善于“用”, 要由拿来主义精神, 吸收其精华, 应用于教学实践, 最大限度放大教学小论文的指导功效, 推动教学进程。 如“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教学前,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借鉴夏桂云老师所撰写的《关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习题变换》此篇小论文, 认真阅读体悟, 认识到切实的判定和性质的条件变换主要有互换条件结论、角动线定、线移量变等形式, 并借用该论文所提出的典型案例, 在此节习题课讲解中, 现对教材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讲解, 然后采用变式训练的方式, 对所讲案例进行条件或结果的变化, 组织初中生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条件下或不同结论下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 并且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套路, 从而在多样变化的变式练习中, 思维得到开阔, 增强驾驭复杂数学习题的能力, 提高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 以及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教学小论文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 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课题, 参考的资料相对较少, 形成的成果相对较少, 还望同仁积极参与此项课题研究, 为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摘要:教学小论文, 是教师课堂教学心得、感悟的有效承载体和重要展示台。教学活动贵在总结、重在实践、精于应用。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写”教学小论文的意识和能力, 善于总结、归纳、研究教学活动, 并将撰写的教学小论文内容“反哺”于课堂教学中, 推进教学进程, 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论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可谐.初中生数学小论文撰写的策略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报, 2012 (12) ,
[2]柴安红.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高效增长数学知识[J].学生之友 (小学版) , 2011 (09) .
[关键词] 初中数学;归纳总结;实践探究;反思提炼
数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学习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当前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可以促进学生从教学知识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为此我们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进行研究.
“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
炼”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实施“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创造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让学生成为一个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让学生在不断获得知识的喜悦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实施“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还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在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中,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而实施“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深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形成独立思考、反思总结. “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让学生更加地热爱数学、喜爱数学.
“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
炼”教学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还有诸多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存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教学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些优势,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勾股定理”证明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历史进行了解,让学生对不同数学研究者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进行研究和学习;让学生通过学者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法进行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使其了解几何的重要性,并可以利用图1,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而知识来源于生活,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了知识的返璞,也实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将“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函数的图像》教学中,给出一个函数图像,如图2:
例题:李老师从学校到市区办事,再返回的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结合图像设想一下李老师是如何去的,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内容有什么?在问题提出后,采用“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各抒己见.
A同学:李老师先行驶了20 km,又回来可能是忘记带了什么东西;然后又出发,在路上可能出现车子坏了、办其他的事情等情况;行驶60 km后停留了1.5 h,到市区后停留了2.5 h后回来了.
B同学:李老师从离校到回校花费了8.5 h.
C同学:学校与市区之间的距离为80 km.
……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探究,并从中获取解题的信息,找到问题的答案.
“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学生的参与性较好,且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较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也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显著.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
措施及建议
1. 实施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抽象性比较强,很多学生认为其比较难学,很难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讲道理和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情境的设置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这样的学习情境:“有一个同学非常调皮,一天他将学校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截,事后怕教师责罚,他准备在老师发现之前将玻璃配好. ”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问这位同学需要带几块玻璃,为什么. 以这样一个情景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
2. 利用课堂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数学课堂中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而课堂提问的设置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体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成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口试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而且如果课堂理论知识比较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开卷的形式增添课堂学习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成效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定义、法则、定理等知识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教学:首先提出一个悬念,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提出“鸡兔同笼”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问题和法则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成效.
总结
学校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数学是必修课程,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扩展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从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入手,可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锻炼,同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实践探究、归纳总结、反思提炼”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初中数学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所有总结07-09
初中数学知识总结10-05
初中数学的公式总结09-10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09-13
初中数学教师研修总结09-23
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总结06-30
初中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07-10
初中二年级数学06-03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06-03
初中数学整体教学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