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一堂物理课的设计及反思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上好初中的第一堂课, 让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科良好的第一印象, 显得至关重要。上得成功, 学生对物理就会一见钟情, 喜欢上物理;上得不成功, 学生就会从情感上讨厌物理, 从心理上排斥物理。

1 我的第一堂物理课的教学设想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初中物理教学的第一堂课。

1.1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正面的教师形象, 是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从而爱屋及乌、喜欢上物理课的重要途径。根据网络上对学生最喜爱最欣赏的老师的关键词的调查显示:“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等词语名列前茅。这说明一名老师在非专业领域的一些特质, 也是学生非常看重的, 因为学生不是一台台冰冰冷的学习机器, 老师也不是死板板的教学工具。学生和老师都是充满生命力的、有着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师生间的联系首先体现在情感上, 如果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学生就会从情感上接纳老师, 从而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1.2 用匪夷所思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

针对物理教学的实验特点, 我要求学生精心准备好几个有特色的物理实验, 如以下几点。

(1) 在玻璃杯中装满水, 用纸片盖住, 倒转后, 水和纸片不会掉下来 (大气压知识) 。

(2) 快速拉掉纸条, 纸条上倒立的啤酒瓶不会倾倒 (惯性知识) 。

(3) 用筷子提米的实验 (摩擦力知识) 。

(4) 摩擦后的塑料袋粘在手上不掉下来的实验 (静电知识) 。

(5) 三棱镜把白光变成七彩光的实验 (光的色散知识) 。

(6) 铅笔在水中变形、弯曲的实验 (光的折射知识) 。

这些实验简单易行, 器材都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但实验现象往往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足学生的胃口, 使其对未来的物理课满怀憧憬。

1.3 建立恰当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 打造高效率课堂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建立必要的课堂规范, 是维护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旧的教学模式, 老师是唱戏的主角,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观众;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演戏的主角, 是建构知识的主体, 老师是导演, 确保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能顺利达到。

2 我的第一堂物理课的教学操作

2.1 老师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简要经历、特长、爱好 (打篮球和唱歌) 。在唱了儿歌《小海螺》片段后, 我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然后, 我扼要介绍了自己4年坚持不懈地运动、减轻体重40斤的亲身经历, 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确定目标后, 只要意志坚强, 持续不断地努力, 就能有所收获, 并且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接下来, 我介绍了自己的缺点:普通话不够标准。我向学生当场承诺:遇到每一个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都要查字典, 争取读准, 请同学们监督。身教重于言教, 老师勇于进取, 不断改正自身缺点的行为, 相信对学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明确对自己身份的定位。

我告诉学生是这样定位自己的:首先是教师身份, 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 传授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 帮助同学们取得好成绩。其次是大朋友的身份。我告诉学生我愿意倾听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分享快乐, 分担痛苦, 替学生保守小秘密,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3 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式

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我坦诚告诉学生:我会及时鼓励这些学生, 比如:成绩好的、努力的、认真的、动脑的、守纪律的、进步快的、帮助老师的, 我会给以上学生送小礼物 (小贝壳等) 。

2.4 提出课堂要求

安静 (纪律好) 、快乐 (心态好) 、手脑并用 (学习效果好) 。

2.5 布置课外作业

写师生见面反馈卡。要求学生在师生见面反馈卡上写下:姓名、性别、爱好、特长、不足之处、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对物理学科和老师的初步印象。写得越详细越好, 写得有个性特色, 这样能尽快让老师记住你。

3 我的第一堂物理课的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节课堂非常成功:整节课气氛活跃, 欢声笑语不断。从回收的反馈卡来看, 老师的表现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老师在课堂上急于拉近师生关系、甚至讨好学生的部分言行, 也给了少数调皮的“欺软怕硬”的学生以可乘之机, 对日后教育这些学困生增加了一些难度。这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要不断探索并完善。

摘要:本文从笔者第一堂物理课的教学设想、教学操作、教学反思三方面介绍自己的教学心得, 以期物理教学同仁们认真上好第一堂课, 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第一堂物理课,设想,操作,反思

参考文献

[1] 赵富才.课堂教学与非智力因素[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2] 关文信, 毕凤祥, 韩艳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互联网+视阈下我国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