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题目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题目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题目 篇1

1.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器的实践与研究 2.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 3.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的研究 4.“问题串”式教案的设计 5.概念引入方法的探索

6.对教材“课题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

7.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8.课堂引入中情景创设的研究 9.教学设计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1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 11.培养学有余力学生的个案分析 12.对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的研究 13.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策略的研究 14.课堂教学中知识探究的运用研究

15.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6.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 17.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8.概率教学方法的研究 19.统计教学方法的研究 20.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1.中小学衔接教学方法的研究 22.课堂教学中教师“小结”的策略研究 23.数学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24.数学预习的策略研究

25.学生数学小论文撰写的策略研究 26.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 27.课堂观察实施策略的研究 28.数学教学中使用“学案”的研究 29.复习课教学课例分析的研究

30.初中学业考试题的特色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31.“变题”的方法与技术

32.学生试卷自主分析及其实效性研究 33.以教学诊断为目的的试卷分析研究 34.数学单元测试命题其诊断功能的实践研究 35.初中数学优化学生思维的实验研究

36.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目标与方法目标的整合研究 37.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微格监控与应对的研究 38.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39.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题目 篇2

关键词:建模竞赛,连续型题目,数学应用,计算机技术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学生的一项竞赛活动。有关调查表明, 认为此项活动对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非常有益的分别占97.1%、98.6%和95%[1]。可见, 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意义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具体竞赛中, 各种竞赛题涉及医学、生态、化学、经济管理、交通等相关内容。按照赛题描述和解题特点可以将这些赛题细分为四类:连续型赛题;离散型赛题;大数据量处理型赛题;其它无规律型[2]。其中, 连续型赛题占了一定的比例, 本文将针对连续型题目在竞赛中的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连续型数学建模竞赛题的特点

大数据量赛题的特点就是实验性质和报告类的描述多, 数据量很大, 通常为表和数据的形式,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参赛者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离散型赛题的特点就是数据量不大, 问题明确, 附加限制条件特别多, 考虑起来比较复杂, 要求比较高的计算机算法功底;其它无规律型赛题较少, 其问题描述比较简单, 背景介绍及数据少, 只提出要解决什么问题, 希望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此类题目, 参赛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可谓百花齐放, 要求参赛者有创新能力, 又能合理解释。而连续型赛题更象解一道数学题, 只不过它的背景资料比一般的数学题复杂得多, 需要参赛者善于从复杂的背景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有的赛题还明确需要计算某些量, 这些量都是连续变化的量, 其答案并不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而是具有传统的数学的唯一性、精确性。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与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密切相关, 如2006年的“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这道题, 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分析》中极值的讨论和计算;2004年的“饮酒驾车”这道题, 需要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意义及计算;2002年“车灯线光源的计算”这道题, 需要学生掌握《解析几何》中常见曲面的方程及性质。这类赛题, 所涉及课程包括了《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等专业基础课, 它们突出了数学专业基础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要求参赛者逻辑思维严密, 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

二、连续型赛题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价值体现

1. 连续型赛题较其它赛题让参赛学生能更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 越来越显形式、抽象, 只见定义、定理、推导, 授课时满足于逻辑严密的推导、证明, 强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而越来越少讲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的东西。这使得我们的学生, 纵有良好的数学基础, 但面对实际问题, 却不知从何入手。并不是他们的数学知识不足, 而是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让我们的学生费了很多精力学习的数学知识, 感觉没有什么用, 久而久之, 就会失去兴趣。数学建模竞赛中的离散型及其它赛题, 就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言, 分别涉及到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机理分析、插值与拟合等诸多方法。由于学生知识面比较窄,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没有开设这些课程, 只在短时间内参加培训学习, 当在竞赛中碰上此类问题时, 很难与之联系, 建立适合的模型, 往往采用“拼凑法”、“尝试法”等做法, 多根据生活经验去解决。如2008年针对5.12汶川大地震的“地面搜索测量”赛题, 较好的模型是转换为矩形网格上的遍历问题, 而学生却是多用尝试、拼凑的方法, 虽然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好的数学模型, 所以没有推广的价值[3]。这一类赛题, 让大部分参赛学生觉得用不上数学, 或不知如何去用数学, 因而不能真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连续型赛题, 要解决好必须得用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 它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2006年的“易拉罐形状和尺寸的最优设计”赛题, 本题是《数学分析》中求最值问题在生活中的一个典型应用。这样的应用, 只要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的学生都会, 这就让大部分参赛学生能直接地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连续型竞赛题较其它赛题更容易建立模型, 体会建模的成就感。

在数学建模竞赛评优的标准之一就是论文里必须有模型, 数学模型可以是一个 (组) 公式、算法、图表等形式的数学结构。一般而言, 离散型及其它型题目容易理解, 却不容易建立模型。而连续型竞赛题, 题目不易审清, 而一旦弄清题意, 模型却比较容易建立。在选题时, 学生通常喜欢选择连续型赛题。连续型竞赛题难点往往不在于建模, 而在于能否审清题目条件及相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就会发现这些题目计算的多是一些连续量, 或是求这些连续量的最值。这在传统的教材中, 已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有现成的公式可用, 这就让参赛者能较容易地利用现成公式建立起模型。如2002年的“车灯线光源的计算”问题, 只要参赛者通过查阅资料, 审清题目, 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解析几何上的计算问题, 有现成的公式方法建模。

3. 展现古典数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在计算机日益发展的今天, 如果数学不能与之很好地结合起来, 将会大大降低数学的应用与地位。传统的数学教学, 重理论而轻实践, 以知识传授为目的, 学生动手机会很少, 纵使是动手也是做一些机械的计算证明, 学生不了解知识发生过程, 不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做数学实验, 一些概念变得形象直观, 一些复杂的运算, 用计算机迎刃而解。而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连续型题目, 借助matlab或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 提供了一个数学实验的平台。在连续型赛题中, 古典数学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 奠定基础, 而计算机则解决了计算问题, 展现了古典数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例如2000年“飞越北极”这道题, 要利用球面的参数方程和空间平面的四阶行列式方程建立基本模型, 从而得到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其曲线积分式近似解, 这些都是古典数学成熟思想的应用[4]。但要完满解决问题, 得出最终结论, 在三天时间内, 用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 此时得依靠Mathematica数学软件进行公式推导、求解, 方能得到最终的结论。通过做这些赛题, 让参赛学生充分体会了古典数学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 二者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晋贵堂.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学报, 2008, (4) :248-249.

[2]左黎明, 盛梅波.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培训方法与指导策略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12) :80-81.

[3]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数学开放性题目初探 篇3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数学中的封闭性问题一般是指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是完全确定的,而且是不多不少的.而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确定,并且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探索的一类数学问题.

二、开放性题目的特征

与常规题相比,开放性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是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它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的余地和充分展示思想的广阔空间.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1)不完备性:一个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不足的,也可以是多余的.条件不足时需要学生进行补充,条件多余时需要学生从中选出有用的条件.

(2)非常规性:解开放题时,往往没有一种特定的解题模式,在求解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

(3)创新性:有时一个题目需要采用一种新的解题方法或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4)发散性:在求解过程中往往可以引出新的问题,或将问题加以推广,找出更一般、更有概括性的结论.

(5)能激起多数学生的好奇心,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不管他属于何种程度和水平.

(6)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学生能自然地主动参与,教师在解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和指导者.

三、数学开放性题目的主要类型

(一)探索发现型

1.规律性探索

请将你找出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摇?摇?摇  ?摇?摇?摇.

探索规律的题目是近几年常见的一種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运算、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先从简单的式子入手,观察数字(或等式、不等式两边的数据)随着“序号”、项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找出异同,分析、发现、探索变化的规律,得出一般性结论.

2.条件开放题

条件开放题是指问题的条件具有不确定性,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可以把条件开放题分为条件不足型和条件多余型.

①条件不足型

所谓条件不足型是指问题条件不足,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y=ax+bx+c图像经过A﹙0,a﹚,B﹙1,-2﹚?摇    ?摇?摇?摇,求证:这个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2.题目中的矩形框内的部分是一段被墨水染污了无法辨认的文字.

1.根据现有的信息,你能否求出题目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若能,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说明理由.

2.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在原题中的矩形框内填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把原题补充完整.

(2)可供补充的内容有:①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任意一点的坐标;②a=1或b=-4或c=1;③顶点坐标为(2,-3).

②条件多余型

所谓条件多余型开放题是指问题中条件过剩,许多有用和无用的条件都混杂在一起,对学生解题形成干扰.

例3:在△ABC与△A′B′C′中,有下列条件:;③∠A=∠A′;④∠C=∠C′.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ABC∽△A′B′C′的共有(    )组.

A.1    B.2    C.3    D.4

分析:有3组:①和②;③和④;②和④.

3.结论开放题

结论开放题是指在给定条件下,结论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条件或情景将所有可能的结果一一分析得出.

例4:一个钢筋三角架三边长分别为20cm,50cm,60cm,现要再做一个与其相似的钢筋三角架,而只有长为30cm和50cm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另两边,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能用50cm截成两段,设截得的两段分别为xcm和ycm,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解得:

x=10,y=25

4.存在性探索

例5: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设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

依题意得:AM=tcm,DN=2tcm,AN=(6-2t)cm.

解存在型探索题的基本思路通常是先假设存在,然后根据存在进行推理或计算,找出必须满足的条件,再看这个条件题目中是否已具备,若已具备则存在,反之不存在.

(二)阅读理解型

例6:阅读题例,解答下题.

这个例题属于阅读理解型开放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以及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读懂题意,通过阅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规划决策、设计方案型

例7: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kg,乙种原料290kg,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用甲种原料9kg,乙种原料3kg;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用甲种原料4kg,乙种原料10kg.按要求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有哪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分析:设安排生产A种产品件,则生产B种产品为(50-x)件,根据题意得

9x+4(50-x)≤3603x+10(50-x)≤290    解得30≤x≤32.

∵x为整数,∴x只能取30、31、32,相应的50-x的值为20、19、18.

答:生产方案有三种:①生产A种产品30件,B种产品20件;②生产A种产品31件,B种产品19件;③生产A种产品32件,B种产品18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题目的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开放题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依循,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问题,用多种思维方法(如猜想、联想、类比等)进行探索.因此,数学开放题教学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二)开放题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数学开放题教学中,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就能充分展现自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开放题教学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讲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教师对学生的思维的限制减少了,学生能够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初中政治测试题目 篇4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基本特点是()

①渴望表现自己②关注自己形象③自我否定评价④要求他人尊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刘少奇同志在写给他儿子的信中说:“不要把正当的自尊心同保存一种虚假面子混淆起来,以为接受了同志们的批评,改正错误,就丧失了自尊心。”这告诉我们()

A.犯了错误就会丧失自尊心

B.勇于改正错误就会失去自尊心

C.爱慕虚荣是树立正确自尊心的大敌

D.自尊心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小李和小张是好朋友,她俩学习成绩不相上下。可小李每当看到小张比她成绩好时,她就心里很不舒服,甚至暗暗希望小张下次考得差些。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在作怪()

A.自尊B.妒忌C.虚荣D.自信

4.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

A.形象B.服饰C.自尊D.地位

5.自尊是()

A.人人都是需要的B.唯我所需C.是老师所需D.长辈所需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了()

A.不要因为贫困而自卑B.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C.武力不能战胜正义D.做什么事都要讲实效

7.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这就说明在生活、学习中我们()

A.自尊要适度B.自尊不要强求

C.自尊可有可无D.自尊要量力而行

8.当我们的某些可取之处受到他人肯定时,就会显得格外高兴;当做了好事受到集体和社会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这是因为()

A.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B.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C.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肯定,得到满足

D.这是一种自我认识

9.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

①对他人的缺点错误绝口不提②对人有礼貌③尊重他人的劳动④尊重他人的人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其重要原因是()

A.怕影响自己的生活B.会触犯法律

C.不良习气有损人格D.没有时间

尽快地掌握学习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初中频道为您提供的七年级政治下学期第一单元试题,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符合坦然接纳青春期生理变化要求的是()

①小文每天照镜子都会感到自己脸上的青春痘又多了几个,羞得上课不敢抬头,下课不敢和同学面对面②上初中后,大多数男生的个子都长高了,但是小刚还是“原地不动”,他总是开朗地引用潘长江小品中的话:“科学认为,浓缩的都是精华。”③小林黑黑的、瘦瘦的,她想:“我没有漂亮的面容、姣好的身材,生活中没有快乐,没有色彩。”④小强发育得非常快,连声音也变得沙哑难听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还是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青春期教育在部分学校已经开展起来,然而由于观念不到位、师资不专业等问题,和《纲要》的要求相差甚远。据此回答2—3题

2.健康教育课会涉及到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有()

①性机能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发生急剧变化

③心里充满矛盾和烦恼④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

3.对于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正确的态度是()

①接受现实,欣赏自己②以积极地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③自觉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④及时进行整容手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教育家罗戈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处于青春期,他的大脑就像一个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化学实验室,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处于青春期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可能会导致行为上的混乱和无序。因此,对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解除烦恼,控制心理冲动,就应该()

①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③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转移注意力④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男孩是土地/坚定中充满锐利/女孩是春雨/善感而美丽/男孩爱在绿茵场上驰骋/女孩喜在阳光下嬉戏/男孩会自我激励地说/我要坚强/我要执著/女孩常对溪流讲/我会欣赏/我能把握/如今的男孩女孩呀/共撑一片蓝天……这首小诗告诉我们

①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利于发展同学间的友情②男女同学各有优势,在一起学习交流,可以取长补短③男女同学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帮助,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④男女同学差别太大,很难找到共同语言,交流非常困难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6.李明同学虽然身材矮小,但乐于助人,无论谁遇到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班里的集体活动,他也积极参加,同学们都喜欢和他交往,这说明李明同学()

A.因为体貌原因而自暴自弃

B.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

C.同学们因他矮小而喜欢他

D.不喜欢自己的体貌,只有通过帮助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7.许多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人,因此要

A.在穿着打扮上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B.与同学交往时故作姿态,显得高贵不凡

C.加强内在修养,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

D.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交往,显得有个性,比较酷

8.你认为漫画中该学校的校规

A.非常必要,可以避免学生早恋

B.没有必要,男女生怎么交往是他们自己的事

C.不够科学合理,不益于男女生的正常交往

D.非常必要,可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9.小雨在文具盒里发现了同班一男生写给她的纸条,这位男生说很喜欢她,并约她周末一起去郊区玩。假如你是小雨,你会

①写纸条告诉他,他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②委婉地告诉他,现在不是说“喜欢”的年龄,自己不想分散精力③告诉他,可以在周末时叫上同学们一起去郊区玩④不理他,就当这事没发生过或找人揍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爱因斯坦一位邻居的小女孩经常来爱因斯坦家玩。小女孩的母亲知道后赶紧来道歉,埋怨孩子打扰了教授的宝贵时间。爱因斯坦竟然风趣地说:“噢,不用道歉。她带甜点给我吃,我帮她做数学题。不过,我从她那里学到的东西,恐怕比她从我这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主要表明爱因斯坦具有的心理品质有()

A.爱慕虚荣,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B.懂得尊重他人

C.是个谦虚的人

D.好为人师,诲人不倦

12.正确认识自尊自信应该做到()

A.要自尊自信,不要虚荣忌妒

B.要自尊自信,不要自暴自弃

C.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D.持久的自尊自信,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13.尊重他人是()

A.人生的一门学问B.为了讨好他人

C.人生的一片风景D.没出息的表现

14.生活中,人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但只要我们就可以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乐趣。()

A.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B.相信自己

C.尊重自己D.看得起自己

15.虚荣心重的人()

A.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

B.不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C.总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只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16.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来感受自尊()

A.尊重B.欣赏C.鼓励D.期望

17.我们要学会尊重。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们需要别人的承认,我们也需要承认别人。事实说明:尊重可以

A.使人理智B.使人悔过

C.唤醒人的良知D.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18.对于他人的议论、批评我们不应采取的做法是()

A.议论只代表个人的观点,我们不要理睬

B.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斤斤计较,给以有力的还击

D.无关紧要的议论忍一下就过去了

19.关于自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向别人卑躬屈膝

B.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C.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D.自尊的人没有羞耻之心

20.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这是因为()

A.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B.谁都有缺点和不足,谁都不希望听到别人的批评和指正

C.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D.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

二、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题蕴含的道理)

2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随便在公共场所吐痰,别人会用责怪的目光盯着你;不经常换衣服导致你身上发出难闻的气味,别人会冲你皱眉头……其实,有这样行为的人是不会受到别人尊重的。

三、简答

22.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无赝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对弈时,突然来了公文,吕无赝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这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无赝。其实吕无赝已经发觉他挪动了棋子,只是没有说破而已。第二天,吕无赝就送走了这位棋友。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谁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为什么?

(2)读了这则故事后,你在与人相处方面收到了什么启发?

23.期末考试,王强的数学只得了58分。为此,他整天唉声叹气,埋怨自己脑袋笨,不是读书的料。王强的这种态度正确吗?如果他是你的同班同学,你准备怎样帮助他?

24.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25.一天,小明又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认为老师的批评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26.如果你的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差,怎样与他相处才能维护他的自尊?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政治下册第一章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一章检测试题的相关内容,以便于供大家参考和运用,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加油哦!

一、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最符合题意选项的字母标号填入下表中。

1.升入七年级后,面对许多新的面孔,你认为同学之间相互认识的好方法有()

①做自我介绍②不理不采③开生活娱乐会,增进认识了解④搞一些集体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

2.“人心齐,泰山移。”下面对这句话认识不正确的是()

A.团结就是力量B.集体的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C.每个集体不一定都需要纪律D.一个集体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

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班集体②每个人都应当为班级建设出一份力

③每个同学都要增强集体责任感④没有集体也会有个人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

4.小兰考入初中后,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她感到一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需要不停地记笔记,作业太多,自己有时都忙不过来。她每天常常学习到晚上12点,但是学习成绩还是没有上去,为此,她常常失眠。小兰产生苦恼的根源于()

A.学习不刻苦B.没有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

C.女孩子到初中,智力发展不如男孩子,这是正常的D.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

5.有一名女孩,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级里前三名,可是到了初三,她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再考进前三名,于是,她每天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甚至晚上12点才睡觉。起初,她妈妈非常高兴,夸孩子知道刻苦学习了。可是一个月过后,她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下降了……这说明()

A.学习不刻苦,就不能提高成绩

B.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学习总是苦永远大于乐

C.边玩边学效率才能提高

D.学习只靠拼时间是不行的,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6.李某同学老是抱怨:“上中学以后,作业多、考试多、考100分少,学习真是太苦了。”你认为,李某要改变现状,应该()

A.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B.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C.认识到克服了一个困难就能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就能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初中英语作文题目 篇5

Talk about Internet

Today,I‟ll talk about going online. We know that there are too many net-bars (网吧) around us. The Internet can make our lives interesting and enjoyableuse the computer and get mor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We can learn English. We can read some goo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computer games. I can send e-mails to our friends quickly. We can chat online with our friends. It can help us get in touch with (取得联系)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ut some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nd some stay in net bars all day and all night. As a result, they do worse and worse in their lessons and they don’t study well any more. I think we shouldn‟can do it in summer or winter holidays.

初中数学案例研究 篇6

一、快速抓住各类题型的知识要点

案例:方程4x2-2x-1=0 的两个根分别是α、β, 分别求下列的值: (1) α2+β2, (2) lα-βl.

乍看之下学生们可能有些迷惑, 找不到解题之道.

教师:同学们不要着急, 仔细联想一下我们的基础知识.

学生们还是有些迷惑, 找不着头脑.

教师貌似知道同学的疑惑:那好,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知识点.如果x1, x2分别是ax2+bx+c=0 (a≠0) 的两个根, 则两根之和为-b/a, 两根之积是c/a.

学生貌似有点懂了, 相互之间通过讨论之后有所发现.教师请有头绪的同学出来在黑板演示一下.

学生:α+β=2, α*β=-1/4 , α2+β2= (α+β) 2-2αβ=9/2

lα-βl=√ (α-β) 2=√ (α+β) 2-4α*β=√5

教师: (对于学生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的微笑)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记住这一个重要公式呢?

学生: (赞同地点点头) 似乎都很有信心解决一般难题.

教师:在以后做题时同学们不要因为题目麻烦就放弃.题目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找到关键的知识点就可以解答.大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通过简单的运算就可以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生们也了解到再难的题目也是由简单的知识点堆积出来的.

反思:教师在选择案例来进行知识讲解时, 要对例题进行认真严格筛选, 选用较典型的教学案例.在进行相关的知识要点讲解时, 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住知识的要点, 从而达到由点到面的知识了解, 提升教学的实际效率.

二、要善于总结学到的知识点, 自我总结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因为数学是一门充满了趣味的学科, 也是最容易自学的一门科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并愿意去学习.对于一些定理公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 这样可以记忆更深刻.

案例 :计算以下各式子, 寻找规律 (m+2n) 2 (x-y) 2 (ax+by) 2

教师:可以了, 同学们就6个人一个小组 (每个小组中里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学生) 小组组长给成员分题, 并且检查他们的答案, 统一之后派代表到黑板上演算.

解答: (m+2n) 2=m2+4mn+4n2

(x-y) 2=x2-2xy+y2

(ax+by) 2=a2x2+2abxy+b2y2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等式, 组内之间相互讨论之后组长代表成员进行结果阐述.

学生的归纳总结如下:

小组A:等式的左边是和或者差的平方, 则等式右边是三项而且都是二次项.

小组B:等式左边的第一项的平方是右边的第一项, 同理左边的后一项的平方是右边的第三项, 右边的第二项则是它们两个的2倍乘积.

小组C:等式如果左边是加号, 则右边同号.但是如果左边是减号, 右边的第二项则是减号, 其余的都是加号.

教师: (很满意地点点头, 微笑) 大家都总结都非常好, 那么请同学们再次利用结论来计算 (a+b) 2、 (a-b) 2

学生: (很迅速地举手回答) (a-b) 2=a2-2ab+b2 , (a+b) 2=a2+2ab+b2

教师:有没有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呢? (教师用期许的目光看着大家)

学生: (基础相对较差的, 平时不自信, 回答声音小) 两个数的和平方, 等于两数的平方和加上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教师: (用激励的眼神看着这位学生, 鼓励她再说一遍) 你总结得非常好, 那你能不能再大声一点让大家都听见呢?

学生: (自信满满声音洪亮) 两数的和平方……

教师 : (满意地点点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完全平方式, 同学们可能单看公式会很枯燥, 所以要经常自己总结, 自己的东西才会记得牢靠.

学生们都有点自信满满, 觉得自己对于这一系列的定理都有所掌握了.

教师:同学们可以课后也自我总结一些其他定理或知识点, 我们下节课讨论, 希望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 找出更多的问题.

数学解题中谨防题目的“误导” 篇7

一、题型的“误导”

例1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BA1与对角面BB1D1D所成的角为( ).

A.30° B.45° C.60° D.90°

分析 这道题经常出现在各种资料中,而且某市还将它作为一道高中毕业会考题.给出的标准答案是A,许多考生也选A,实际上这是一道错题,角不确定,没有答案.为什么命题人和不少考生没有发现问题都选A呢?这就是“选择题”这一题型的“误导”.平时学习中得到经验:选择题可以通过取特例找到正确选项.由于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例,故此题把长方体看成正方体也应成立,从而选得A.

由此也说明,选择题是可以用特例排除选择支,但一定要注意,特例不成立时一定是错误的,成立时却不一定正确.

二、图形的“误导”

例2 如图1,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AA1=a,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是 .

分析 由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做出点到面的垂线,再构造三角形求垂线段的长;二是利用棱锥体积变化来求解.此题图是直三棱柱,许多学生想到用方法二:设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是h,即三棱锥A-A1BC的高为h,由VA-A1BC=VA1-ABC,即 1 3 S△A1BC·h= 1 3 S△ABC·AA1,求h.

设BC=b,则S△A1BC= 1 2 BC·A1C= 2 2 ab,

S△ABC= 1 2 ab,∴h= 2 2 a.

做完后发现结果与BC长无关,且有一定的计算量,可能这不是最佳方法.确实,从以上解法也看出,过A做AH⊥A1C于H,∵A1A⊥BC,AC⊥BC,∴BC⊥面A1C,∴面A1BC⊥面A1C,∴AH⊥面A1BC,故AH即A到面A1BC的距离.

在Rt△A1AC中,AH= AC·A1A A1C = a2 2 a = 2 2 a.

出现以上“小题大作”的原因,一是解题心理作怪,总认为间接法,有技巧性的思维方法总是先进些,快捷些;二是图的“误导”,“误导”我们的思路进入第二种方法的樊篱.

图1 图2

例3 某汽车运输公司,购买一批毫华大客车投入客运.据市场分析,每辆客车营运的总利润y(十万元)与营运年数x(x∈ N )的二次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可判断,欲使每辆客车其营运的年平均利润最大,则每辆客车应营运的年数是( ).

A.4 B.5 C.6 D.7

分析 不少学生受图2的“误导”,图2是一个抛物线,有最大值,而题目问的也是最大值,故选C.

事实上C是错误的.图2中的最大值和题目中问的最大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值.从图2可得函数关系式,设y=a(x-6)2+11(a<0).将x=4代入得7=a(4-6)2+11,求得a=-1.

故y=-x2+12x-25,从而年平均利润

W= y x =-x- 25 x +12≤-10+12=2.

即年平均利润的最大值为20万元.

此时x= 25 x ,x=5,故选B.

对有图形的问题,一定要读懂题意和图意,充分利用图形所给的信息来解题,不要被图形所“误导”.同时也告诉我们在解有关图形问题时,没有给出图形的话,一定要先正确画好图形,画出一个直观的图形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若图形画得不正确,或不直观,则不仅难以读懂题意,而且还容易被错图误导思路.

三、设问的“误导”

例4

图3

如图3,已知BB1、CC1是Rt△ABC所在平面同侧的两条相等且平行的斜线段,它们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均为60°,线段BB1的端点B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M恰为BC的中点.已知BC=2 cm,∠ACB=90°.求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的角.

分析 许多学生一看到求异面直线间的夹角,就想到平移法.将BC1平移,使B落在B1?落在A?或平移AB1,使得A落在B?落在C1?都难以得到一个很直观易懂的图形,更难以构造出一个可解的三角形.于是望而却步,难以求解.

事实上由B1M⊥面ABC,得∠B1BC=60°,∴BC=BB1,故四边形BB1C1C为菱形,

BC1⊥B1C,又AC⊥BC,B1M⊥AC,所以AC⊥面BB1C1C,从而AC⊥BC1,BC1⊥面AB1C,BC1⊥AB1.故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的角为90°.

显然这是一个借助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以求得两异面直线之间的夹角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前面的思维壁垒呢?一是由于头脑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就只想到平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这一常规方法;二是设问的“误导”, 若此问改为“求证BC1⊥AB1”或“证明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的角为90°”就可能不会出现思维壁垒了.

例5 已知函数f(x)=log2(1+x)+alog2(1-x)(a∈ R ).

函数f(x)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充要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 首先想到该题是求中心对称的问题.设(x0,y0)是f(x)图象上任一点,即y0=log2(1+x0)+alog2(1-x0),若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点(-x0,-y0)也在图象上,也就是-y0=log2(1-x0)+alog2(1+x0),∴log2(1+x0)+alog2(1-x0)=-log2(1-x0)-alog2(1+x0),∴(a+1)[log2(1+x0)+log2(1-x0)]=0.

由x0的任意性(x0∈(-1,1))得a+1=0,∴a=-1.

再证明f(x)=log2(1+x)-log2(1-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事实上,f(x)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充要条件是f(x)为奇函数,即f(-x)=-f(x).

故只要令f(-x)=-f(x),求得a=-1.

出现以上“繁解”的原因是由于概念不清,不会等价转化.从而被设问“误导”所致.

四、条件的“误导”

例6 若实数m,n,x,y满足x2+y2=a,m2+n2=b(a≠b),则mx+ny的最大值为( ).

A. ab B. a+b 2 C. a2+b2 2 D. ab a+b

分析 由x2,y2,m2,n2,mx,ny,就想到均值不等式:x2+m2≥2mx,y2+n2≥2ny,相加得a+b≥2(mx+ny).∴mx+ny≤ a+b 2 .故选B.

事实上以上解法是错误的,这个最大值 a+b 2 取不到,因为若要取到必须前两个不等式都取等号,即m=x,n=y,这样就有a=b.与已知矛盾,出现这一错误解法是由于已知条件与学过的知识相类似,从而“误导”出现的.

此题可用三角代换来解,有兴趣的可以试一试.

例7 首项是 1 25 ,从第10项开始,每一项都比1大,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1 25 +(n-1)d,得a10= 1 25 +9d>1.

解得d> 8 75 .许多学生做到这里就完成了,填上d> 8 75 万事大吉.

其实这个结论只对了一半,题目说“从第10项开始,每一项都比1大”,言下之意还指出前9项都不超过1,即 1 25 +(n-1)d≤1(n≤9,n∈ N +),也就是d≤ 24 25(n-1) ,令n=9得d≤ 3 25 ,所以正确结果应是: 8 75

例8 平面内一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与它到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log32,那么动点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圆

分析 由于到定直线的距离与它到定点的距离之比就想到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由0

选A是错误的,应选B.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一定要注意比的顺序,即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题中的log32= 1 e ,由01,应是双曲线.

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要被个别词语、式子的特点、数字的特征等表面现象“误导”,要深挖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

初中作文题目 篇8

(2)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今年4月,网友上传一组烈日下一名小学生为女老师撑伞的照片,引起社会热评。有的网友说:“现在的`老师啊,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关爱,师德不存啊!”有的网友说:“现在的学生,

小小年纪就知道拍马屁!”而一位知名教育专家说:“众多指责令我也心有不安。因为,我许多行为的‘恶劣’程度远超过撑伞,如搬家时让学生帮我搬东西……我觉得只要师生间彼此关心,举手投足发自真情,就无可厚非。”

当媒体记者采访这位女老师时,她哭着说:“当天是这个孩子自愿替我撑伞的。要错也是我错了,请不要伤害孩子,他很单纯。”

6、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目:那天,雨一直下

请以“那天,雨一直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年湖北鄂州中考作文题目:有种幸福在心间

请以“有种幸福在心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8、2015年湖北三市一企中考作文题目:_______欢迎您

乘车经过县市之间交界处时,人们常会看到“××(县市名称)欢迎您”这样带地标性的标语,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也产生一种欲了解该地的心理。

请你以“ 欢迎您”为题写一篇作文,展示本市(县、央企)特色,如风土人情、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产品、特色风景、特色人物等,让想了解的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要求:①先补充题目,只能填写你所处或你曾生活过的县市、央企名称,如: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洪湖等。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不得暴露考生真实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不得抄袭。

9、2015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对话超级智能住宅续写

题目一: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可以倾诉各自的心声,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请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录精彩的对话过程,可以描述对话产生的美好结果,可以阐述你对对话的认识……

题目二:《超级智能住宅》这篇科幻小说的结尾充满悬念。男主人与房子直接的矛盾冲突会怎样收场,超级智能住宅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点评】

10、2015年天津中考作文题目:晒出我的_______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什么呢?

初中作文题目精选 篇9

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

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

终于这美好的机会眷顾了我,凭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允许插班到芭蕾舞三级表演班。我的明星旅程由此开始。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朋的练习房。推开练功房门,一看: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的练功房。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万事都会有开端,只不过我的开端很苦。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腿上,把我的腿使劲往下压,他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了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了把杆,挺胸,收腹,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我知道,我的脚长得很不符合跳芭蕾舞的要求,但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因为我坚信:开端的痛苦一定会换来成功的甜美!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被“伯乐”发现,成为芭蕾独舞表演的最佳人选。

为了练好舞,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每次练完后,我可以把腿放到别人放不到的地方去,那种舒展的感觉是旁人难以感受到的。

舞台上,美丽的七彩灯光汇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快乐地舞着,我是一个用脚尖舞不停的小公主。最后一个漂亮的谢幕,博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开端。只要拥有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那苦涩的开始也蕴藏着一种甜美……

初中作文题:2:心灵的距离

早晨,挤得快关不上门的公共汽车可以说是北京的一道风景。

虽然空调车很贵,但是富裕起来的人们还是贪图它的凉爽,所以也不可避免的拥挤。

售票员看着车下犹豫的两位老人:“上吧,等过了这两站上班的就都下车了,一会儿就有座了。”

于是老人带着他们的小孙女迈了上来。

孩子还不到买票的高度,夹在大人中间似乎连呼吸都是个问题,但是周围坐着的人都没有站起来的念头。售票员也似乎深知这种现象,所以都没有鼓励大家给孩子让座的举动。

其实对于这种冷漠,我本是早已见怪不怪了。按说这坐空调车的人大都是些写字楼里办公、也算受过比较高教育的人,时髦的说法是“白领”阶层。但是那份漠然的表情与那身上那高档的衣服似乎都有一种拒绝的意思。

车过了两站,终于有一个孕妇要下车,这时售票员示意要孩子过去等着座位,我也正想这孩子终于不用再被挤来挤去,但是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就那么地发生了--孕妇旁边坐着的一位中年妇女很自然地往里面空出来的座位上一挪,一个胖男人顺势就坐了下来。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只能用惊愕来说明,这个看上去没有丝毫病状和不适的男人竟然就这么抢了一个还不足一米的孩子的座位,而且那么地心安理得,让我想不到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我不想猜测这个到北京来游玩观光的人有没有必须要坐下的理由,我也不想猜测这件事对于那个小女孩会有什么影响,她以后也许就会成为这些所谓“白领”阶层中的一员,也许她以后会乐于给别人让座也许她不会再给任何人让座,这对于她都没有什么错,因为是现实的社会教育一个人成长。

而人们的心灵却在这一个座位之间又飘远了一步……

初中作文题目3:琴声感动我心

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寞的桔红涂满天际。夕阳下,苍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

我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宁静的古道中漫步,心中翻滚着万千的思绪,为连日的挫折、不顺而忧伤着。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夹杂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我的耳朵。那美妙的钢琴声似乎很远,遥不可用,又似乎很亲近,缭绕耳际。我止住了脚步,让这一串串灵动跳跃的音符轻轻滑过心田,快乐地舞动着。

琴声依旧回旋在苍照暮色中的小道上,却犹如一股清泉为每个途人洗去心灵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尘埃。我的思绪渐渐地与这灵动美妙的琴声融为一体,有超脱红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感。

我沿着声音的痕迹,来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前。这悠扬的琴声正是从里面传出来的。我正要屏住呼吸纵情赏乐时,琴声骤然止住了。一个稚嫩的童声传进我的耳中:“爷爷,我累了。弹琴真快乐,虽然我看不见,但也可以用心去感受,是么?”

一个苍老的声音:“是的,小丫,你弹得十分动听。我看见你的手指多么灵活,就像在那些琴键上跳舞一样。”我的心猛然像触电似的,脑海中升起了许多问号,难道……难道他们是……我悄悄透过那积尘已久的玻璃窗往里张望,只见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正用双手比划着什么,对着一位老人讲话。只是小女孩的眼睛虽然失去水灵灵的光彩,却透出一种快乐的自信感。她是一位盲人!而那位坐着的老人竟是位聋人!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感动着,两行温热的泪竟悄然滚落。这泪,是甘甜的!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余晖。在我转身离去的瞬间,那美妙的琴声再一次响起,也再一次让我莫名的感动。古道间回荡着这爷孙俩的欢声笑语和感动人心的琴声。我前行的脚步变得坚定了,因为在这个黑黝黝的夜晚,那感动人心的琴声,便是我前进的明灯。

初中作文题目4:泪水中孕育着成功

我不知道这些年流了多少泪水,有激动的喜悦的,有伤心断肠的“涕泪满衣裳”。泪水并不苦涩,反而甜滋滋的。她滋润着我的心灵,涤荡着我的心胸,澎湃着我的热情。在泪水中,我选择勇敢和坚强,在泪水中,我渐渐成长,在泪水中,我走向成功。

小学六年级时,同学们全力以赴地进行复习小升初的复习准备工作,大家埋头苦干,不少人挑灯夜战,盼望着能在省数学竞赛中获奖,直升梦寐以求的文通中学强化班。

我也不例外。经过层层筛选,我凭借自强劲的实力,拿到了预赛入场券。面对着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欣喜若狂,满以为自己能走上星光大道,能稳操胜券,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在接下来的一系列针对决赛的强化性的复习训练中,我迷失了方向。别人听得津津有味,老师讲得神采飞扬,我却根本听不进去。我骄傲了。参加培训时,我完全充当配角,我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这才感到害怕。后来尽管我尽力去学,但离决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那颗悬着的心更加忐忑不安。我只好安慰自己:与其唉声叹气,不如放手一搏,拼吧!

当我迷迷糊糊地考走出考场时,心情沮丧极了。结果不出所料,我失败了。妈妈那句句牢骚似针尖一般刺人。父亲那严厉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我的胸膛。我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我泪如潮涌。我真后悔了,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必须发奋努力,自强不息。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郑智化的歌曲《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于是我天天用功,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多向老师请教,多向同学请教。我这只小鸟在泪水中长大了,我更加懂得珍惜时间,我要拼搏,我要奋斗,我要进取……

奇迹出现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文通中学强化班,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次的成功并没有让我忘了昨日的伤痛,那次的泪水让我铭记在心,它永远激励着我前进,成为我的成长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

上一篇: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九九重阳节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