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2022-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高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性质)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CH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º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4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4(H)等反应。

点燃

②可燃性:CH4+2O2CO2+2H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 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4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4+Cl2CH3Cl+HCl(CH3Cl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 CH3Cl+Cl2CH2Cl2+HCl(CH2Cl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光光 CHCl3+HCl(CHCl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2Cl2+Cl2 光 CCl4+HCl(CCl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Cl3+Cl2 光 C+2H2(制炭墨) ④高温分解:CH4 第二节 烷烃

一、烷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2、烷烃通式:CnH2n+2(n≥1)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1-C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5-C11液态,C数>11为固态 ②熔沸点:C原子数越多, 熔沸点越高。

C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 熔沸点越低。 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烷烃的命名 原则:

①找主链——C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

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 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特点:(1)分子式相同(化学组成元素及原子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均同);(2)结构不同 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异构书写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中心到边上,多个支链排布由对到邻到间,碳均满足四键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CH4) ①稳定性

n1点燃②燃烧:CH)O2nCO2(n1)H2O n2n2(n2③取代反应 ④高温分解

(8)环烷烃:C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原子上剩余价键与H结合的烃叫环烷烃。 (9)环烷烃通式CnH2n(n≥3) (10)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高温第三节 乙烯 烯烃

一、不饱和烃

概念: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叫做不饱和烃。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乙烯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三、乙烯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溶沸点 密度

(通常) 无色 稍有气味 液体 难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2CO2+2H2O (1)燃烧氧化CH2=CH2+3O2纯净的C2H4能够在空气中(或O2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2)催化氧化——乙烯氧化成乙醛

点燃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Br2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CH2=CH2+Br2 → CH2Br—CH2Br ②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

CH2=CH2+H—OHCH3CH2OH 加热,加压③乙烯与H2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④乙烯与卤化氢的加成 催化剂CH3—CH2CL CH2=CH2+HClCH3—CH2Br CH2=CH2+HBr

3、乙烯的聚合反应

聚乙烯中,有很多分子,每个分子的n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是混合物。类推可知,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4、加成反应

概念:有机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5、聚合反应:由小分子相互结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催化剂催化剂(1)反应原理 (2)实验用品

药品的用量:浓硫酸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3:1(温度不同,产物不同)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10、乙烯的主要用途

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11、烯烃

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烯烃。

12、烯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少于4个C原子烯烃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注意:无甲烯); (2)密度都随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13、烯烃的化学性质

同乙烯相似,烯烃同系物分子内都含有C=C双键,因而性质相似。 (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且火焰明亮,产生黑烟。

(2)都有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来鉴别烷烃和烯烃。 (3)都能发生加成、加聚反应。

第四讲 乙炔 炔烃

1、乙炔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2

电子式: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HC≡CH 空间构型:直线型

2、乙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通常) 水 有机溶剂

没有没有气味 气体 略小于微溶 易溶 颜色 空气

3、乙炔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4CO2+2H2O 可燃烧性:2C2H2+5O2可被KMnO4溶液氧化。 (2)加成反应

点燃另外,有: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电石、水(通常用饱和食盐水) 原理:CaC2+2H2O→C2H2↑+Ca(OH)2

(1)棉花的作用:防止反应产生的带有电石小颗粒的泡沫冲出并堵塞导管 (2)注意事项

①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a. 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b. 反应中电石易粉碎

②控制反应的速度的方法: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来和电石反应,以降低反应速度 ,同时用分液漏斗来控制加入饱和食盐的快慢与多少以降低反应速度

③点燃乙炔前必须先检验乙炔的纯度 (3)产品的收集、分离、提纯及检验

①收集方法:一般不用排空气法而用排水法收集 ②除去杂质H2S和PH3的方法:用硫酸铜溶液洗气 ③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炔烃

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炔烃。

6、炔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少于4个C原子的,常温下都是气体; (2)密度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7、炔烃的化学性质 含有官能团“C≡C”,与乙炔性质相似

(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火焰明亮,有浓(或黑)烟; (2)都能使Br2(CCl4)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8、烃完全燃烧的有关规律

(1)等物质的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n+反之越少。

(2)等质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氢的质量分数,即

mm的值,n+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44m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n反之越少。

(3)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CO2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4)最简式相同的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都有:①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不变;②一定质量的混合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不变,生成的CO2的质量均不变。

(5)对于分子式为CnHm的烃:

①当m=4时,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不变; ②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减少; ③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增加

第五讲 苯 芳香烃

1、苯的分子结构 (1)三式:分子式C6H6

(2)空间构型: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以六个碳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六边形。

2、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比水的沸点低(80.1℃)熔点比水高(5.5℃)。苯有毒。

注意:苯与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层,苯层在上,水层在下,这是萃取实验常用的方法。 (2)化学性质

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不同于饱和烃及其它的不饱和烃(烯烃或炔烃)具体表现为较易发生取代反应,较难发生加成反应。

(1)氧化反应——可燃性

12CO2+6H2O 2C6H6+15O2苯燃烧时火焰明亮,冒大量黑烟,说明苯分子中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2)取代反应 ①硝化 点燃②卤化

③磺化:苯与浓H2SO4在70~80℃时反应,生成苯磺酸。

(3)加成反应:在一定温度下,Ni做催化剂,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3、苯的同系物

(1)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并符合CnH2n—6(n≥6)通式的烃,是苯的同系物。

等都是苯的同系物。

(2)由于苯环上的侧链位置不同,而使其同分异构现象比较复杂,如分子式为(C8H10)烃中属芳香烃的就有四种,即:

(3)化学性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侧链和苯环相互影响,使两者的化学活性均有所活化。

①氧化反应: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若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则氧化产物均为

②取代

(苯甲酸)

(3)加成

4、芳香烃

概念:在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第六节 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成分: 组成元素: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总含量平均为97~98%(也有达99%的),同时还含有少量硫、氧、氮等。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 (2)石油的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①石油的分馏: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②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2.煤 ①组成:煤中除了碳元素外还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Al、Ca、Fe)。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

② 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 卤代烃

1、烃的衍生物:从组成上,除含有C、H元素外,还有O、X(卤素)、N、S等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从结构上看,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者原子团取代而衍变成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如:卤素(—X)、羟基(—OH)、羧基(—COOH)、醛基(—CHO)、硝基(—NO2)、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

3、溴乙烷三式:

分子式:C2H5Br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Br或C2H5Br

4、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密度比水的大。

5、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C2H5—Br + H—OHC2H5—OH + H—Br 2)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试剂:溴乙烷、强碱(NaOH或KOH)的醇溶液 条件:加热

方程式: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

6、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分类:①根据卤素原子不同: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②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一卤代烃、多卤代烃。

③根据烃基不同: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7.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a.卤代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一氯代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增大,但密度下降。

c.相同碳原子的一氯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d.烷烃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由于极性的增强,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卤代烃沸点、密度均增大。

8.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a.水解反应 b.消去反应

注意:消去反应发生时,与连有卤素原子的碳的相邻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醇NaOH第二节 乙醇 醇类

一、乙醇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电子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OH(羟基)

2、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是一种有机溶剂,俗称酒精。 3.化学性质:

(1)乙醇的取代反应:

A、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Na、Mg、Al、Ca等):属于取代反应,也属于置换反应 2Na+2C2H5OH→2C2H5ONa+H2↑ Mg+2C2H5OH→(C2H5O)2Mg+H2↑ 2Al+6C2H5OH→2(C2H5O)3Al+3H2↑

B、乙醇与HBr的反应:

浓H2SO4 C2H5OH +HBr C2H5Br+H2O C、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浓H2SO4 C2H5OH + C2H5OHC2H5—O—C2H5+H2O 140CD、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此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同时又是吸水剂。 (2)乙醇的氧化反应:

 2CO2+3H2O A、燃烧氧化:C2H6O+3O2 (1)乙醇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2)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

yzy点燃CxHyOz(x)O2xCO2H2O

422B、催化氧化:

点燃

结论1:在醇分子中只有当与羟基(—OH)直接相连的C原子上连有H原子,(至少1个),才可以发生催化氧化。

结论2:如果羟基连在端边上的C原子上则生成醛,如果连在链中间的C原子上则生成酮。 (3)乙醇的消去反应

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气体。 结论3:在醇分子中只有当与羟基(—OH)直接相连的C原子的相邻的C原子上连有H原子(至少1个),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4、乙醇的工业制法

(1)工业制法:CH2=CH2+H2OC2H5OH(乙烯水化法) 高温,高压催化剂 C2H5OH(发酵法) 淀粉C6H12O6 催化剂

二、醇类

1、概念: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OH)的化合物。 如:CH3CH2CH2OH 、CH2=CH—CH2OH 、 等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1OH或CnH2n+2O

3、分类:饱和醇,不饱和醇、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脂肪醇,芳香醇等

4、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酶酒化酶

(2)催化氧化反应: 2R—CH2OH+O2  2R—CHO+2H2O (3)消去反应:

24 R—CH2—CH2OHR—CH=CH2+H2O Cu或Ag浓HSO

5、醇的同分异构体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OH位置异构

类别异构:与同C原子的醚类同分异构

第三节 苯酚

一、苯酚

1、分子结构:分子式C6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C6H5OH 官能团:羟基(—OH)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是一种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俗称石炭酸,熔点为43℃,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会使溶液浑浊,但65℃以上能与水混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有毒,会腐蚀皮肤。

3、化学性质:

(1)酸性: 2 +2Na+ NaOH+Na2CO3 (酸性H2CO3>

>HCO3)

↓+NaHCO3

— +H酸性弱于H2CO3,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H2↑ +H2O +NaHCO3

+

2 + CO2 + H2O

(2)取代反应:

A、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侧定) B、与浓硝酸反应: (3)加成反应:

+ 3H2 催化剂 △

(4)显色反应:使FeCl3溶液变紫色。(可用于检验苯酚的存在) (5)氧化反应:在空气中被O2氧化而显粉红色,能被KMnO4溶液氧化而紫红色褪去。

二、酚类

1、概念:酚是分子中含有跟苯环或其它芳香环上C原子直接相连的羟基(—OH)的化合物。

2、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类别 脂肪醇 芳香醇 酚 实例 CH3CH2OH C6H5—CH2OH C6H5OH 官能团 —OH —OH —OH 结构特点 —OH与链烃基—OH与芳烃侧—OH与苯环直相连 链相连 接相连

主要化性 (1)与钠反应(2)取代反应 (1)弱酸性

(3)脱水反应(4)氧化反应 (2)取代反应 (5)酯化反应 (3)显色反应

特性 红热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与FeCl3溶液体(生成醛或酮) 显色反应。

第四节 醛 醛类

一、乙醛

1、乙醛:分子式C2H4O 结构简式CH3CHO,官能团—CHO(醛基)。

2、乙醛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水、有机溶剂互溶

3、乙醛化性: (1)加成反应:CH3CHO + H2  CH3CH2OH (此反应也叫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加H或去O的有机反应 (2)氧化反应:加O或去H的有机反应 2CH3CHO + 5O2  4CO2 + 4H2O 2CH3CHO + O2  2CH3COOH(催化氧化法制乙酸) 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3NH3+2Ag↓+H2O (用于检验醛基)(产生光亮的银镜故叫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往AgNO3溶液中加稀氨水,产生沉淀,继续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为止,所得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新制) (红色沉淀)(用于检验醛基)

4、工业制法

24(1)CH≡CH+H2OCH3CHO

Ni燃烧催化剂水浴AgSO(2)2CH3CH2OH+O2  2CH3CHO+2H2O 

二、其它重要的醛

1、甲醛:HCHO俗名蚁醛,常温下为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用于杀菌、防腐。

2、甲醛化学性质:相当于2个—CHO (1)氧化反应:

HCHO+4[Ag(NH3)2]OH4Ag+(NH4)2CO3+6NH3↑+2H2O (2)还原反应:与H2发生加成反应,

醛: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脂肪醛:CnH2nO (n≥1) 酮:由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R—C—R′ 同碳数的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第五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乙酸:C2H4O2,CH3COOH,俗名醋酸,固态时乙酸称冰醋酸

2、乙酸官能团:—COOH(羧基)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强于H2CO3 CH3COOHCH3COO+H 2CH3COOH+2Na 2CH3COONa+H2↑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CH3COOH+NaHCO3 CH3COONa+CO2↑+H2O 2CH3COOH+CaCO3 (CH3COO)2Ca+CO2↑+H2O (2)酯化反应:醇与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二、羧酸

由烃基和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羧酸。 一元饱和脂肪酸的通式为CnH2n+1COOH(CnH2nO2)

1、甲酸:HCOOH(可看作含1个—COOH和1个—CHO (1)具有—COOH性质 ①酯化反应HCOOH+C2H5OH

H2SO4—

+ Cu水浴 HCOOC2H5+H2O ②酸性:强于CH3COOH (2)具有—CHO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 HCOOH+2Cu(OH)2 △ CO2+3H2O+Cu2O↓

2、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C17H33COOH

3、苯甲酸(安息香酸):

4、HOOC—COOH 乙二酸,俗名草酸

第二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

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烷烃: 甲烷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烯烃: 乙烯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

2、Cl

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不同 单质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 —— 原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分子式相同而结定义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构式不同的化合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 结构 研究对象 不同 相似 化合物

物的互称 相同 不同 化合物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2-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通式 代表物 结构简式 饱和一元醇 CnH2n+1OH

乙醇 CH3CH2OH 或 C2H5OH 羟基:-OH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物理性质 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非电解质)

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用于医用途 疗消毒,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75%

—— —— 饱和一元醛 —— 乙醛 CH3CHO 醛基:-CHO

饱和一元羧酸 CnH2n+1COOH

乙酸 CH3COOH 羧基:-COOH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

酸又称冰醋酸。

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

的主要成分 官能团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①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①相同点: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乙醇 结论: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氧化反应 (ⅰ)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ⅱ)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氧化反应: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 +2Ag↓+3NH3↑

(银氨溶液)

乙醛

CH3CHO + 2Cu(OH)2――→CH3COOH+Cu2O↓+2H2O

(砖红色)

醛基的检验:方法1: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方法2:加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有砖红色沉淀

①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活泼金属,碱,弱酸盐反应,如CaCO

3、Na2CO3 乙酸

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

②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种类

单糖

糖类

多糖 C H O

纤维素 元 C H O

果糖 蔗糖

双糖 C H O

麦芽糖 淀粉

(C6H10O5)n C12H22O11

代表物 葡萄糖

C6H12O6 代表物分子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

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

甘油酯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

油酯

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C-C键, 能发生水解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油

油脂

脂 C H O 植物油

C H O C H O N S P等

动物脂肪

蛋白质

酶、肌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毛发等

分子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葡萄糖

或CH2OH(CHOH)4CHO (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油脂

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蛋白质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第三篇:人教版 选修五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

知识总结

课标要求1.了解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了解常见有机物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

2.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手性异构体)。

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5.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要点精讲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又:链状烃和脂环烃统称为脂肪烃。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①碳链异构: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丁烯和2-丁烯;

③官能团异构: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官能团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

④给信息的其他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②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

一般书写的顺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③芳香族化合物

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3种。 (2)常见的几种烃基的异构体数目 ①―C3H7:2种 ②―C4H9:4种

(3)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①基元法

如丁基有四种,则丁醇、戊醛、戊酸等都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②替代法

如二氯苯(C6H4Cl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将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

③等效氢法

等效氢法是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重要方法,其规律有: a.同一碳原子上的氢等效; b.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氢原子等效; 位于对称位置上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 (1)用重结晶、蒸馏、萃取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离、提纯; (2)对纯净的有机物进行元素分析,确定实验式; (3)可用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4)可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和各类氢原子的数目,确定结构式。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2.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1)烷烃命名 ①烷烃命名的基本步骤

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②原则

A.最长、最多定主链 a.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b.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 B.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a.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的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

b.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

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

c.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①选主链: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作为“某烯”或“某炔”。 ②编号位: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③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烯”或“某炔”的前面,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3)苯的同系物命名

①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

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②将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给另一个甲基编号。

四、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步骤

2.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元素分析 ①定性分析

用化学方法鉴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②定量分析

将一定量有机物燃烧后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测定各产物的量从而推算出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最简单整数比。

③李比希氧化产物吸收法

用CuO将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氧化后,产物H2O用无水CaCl2吸收,CO2用KOH浓溶液吸收,计算出分子中碳、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含量,其余的为氧原子的含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①原理 样品分子后有别质谱图

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到达检测器的时间因质量不同而先②质荷比: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的数据即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分子结构的鉴定 (1)结构鉴定的常用方法

①化学方法: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再制备它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 ②物理方法: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 (2)红外光谱(IR)

当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不同官能团或化学键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3)核磁共振氢谱

①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不同; ②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4.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 (1)元素分析

①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

最常用的是燃烧分析法。将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碱液吸收,称重后即可分别计算出样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氧元素质量分数的确定

(2)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规律 ①最简式规律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例相同。 要注意的是:

a.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

a.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与含(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 b.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 ③“商余法”推断烃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a.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的氢原子数。

b.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氢原子数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5.有机物分离提纯常用的方法 (1)蒸馏和重结晶

(2)萃取分液

①液――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②固――液萃取: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色谱法

①原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吸附作用的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 ②常用吸附剂:碳酸钙、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

第二章

知识总结

课标要求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联系。 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5.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精讲

一、几类重要烃的代表物比较 1.结构特点

2、化学性质 (1)甲烷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 ①氧化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的颜色为淡蓝色。其燃烧热为890kJ/mol,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H=-890kJ/mol ②取代反应:有机物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CH4+Cl2第二步:CH3Cl+Cl2第三步:CH2Cl2+Cl2第四步:CHCl3+Cl

2CH3Cl+HCl CH2Cl2+HCl CHCl3+HCl CCl4+HCl 甲烷的四种氯代物均难溶于水,常温下,只有CH3Cl是气态,其余均为液态,CHCl3俗称氯仿,CCl4又叫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2)乙烯

①与卤素单质X2加成

CH2=CH2+X2→CH2X―CH2X ②与H2加成 CH2=CH2+H2③与卤化氢加成

CH2=CH2+HX→CH3―CH2X ④与水加成 CH2=CH2+H2O⑤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被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 ⑥易燃烧 CH2=CH2+3O2⑦加聚反应

二、烷烃、烯烃和炔烃 1.概念及通式

(1)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饱和烃,其通式为:CnH2n+2(n≥l)。

(2)烯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分子通式为:CnH2n(n≥2)。 (3)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分子通式为:CnH2n-2(n≥2)。

2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CH3CH2OH CH3―CH3 2.物理性质

(1)状态:常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为气态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2)沸点:①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 ②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3)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均比水的小。 (4)在水中的溶解性:均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1)均易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通式为:

(2)烷烃难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在光照条件下易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烯烃和炔烃易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三、苯及其同系物 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结构

(1)分子式:C6H6,结构式:

,结构简式:_或。

(2)成键特点: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3)空间构形:平面正六边形,分子里12个原子共平面。

3.苯的化学性质:可归结为易取代、难加成、易燃烧,与其他氧化剂一般不能发生反应。

4、苯的同系物

(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通式为:CnH2n-6(n≥6)。 (2)化学性质(以甲苯为例)

①氧化反应: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对烷基的影响使其取代基易被氧化。

②取代反应

a.苯的同系物的硝化反应

b.苯的同系物可发生溴代反应 有铁作催化剂时:

光照时:

5.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比较 (1)异同点 ①相同点:

a.都含有碳、氢元素; b.都含有苯环。 ②不同点:

a.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只含有碳、氢元素,芳香族化合物还可能含有O、N等其他元素。

b.苯的同系物含一个苯环,通式为CnH2n-6;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芳香族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苯环上可能含有其他取代基。

(2)相互关系

6.含苯环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苯的氯代物

①苯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

②苯的二氯代物有3种:(2)苯的同系物及其氯代物 ①甲苯(C7H8)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②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有4种:

③甲苯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四、烃的来源及应用

五、卤代烃

1.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C―X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X键易断裂。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3Cl常温下呈气态,C2H5Br、CH2Cl

2、CHCl

3、CCl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填“>”或“<”)1g/cm3。

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CH3CH2Br为例) (1)取代反应

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化学方程式为:

4.卤代烃对环境的污染

(1)氟氯烃在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 (2)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

①氟氯烃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产生氯原子 ②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

③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

2.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表示卤素原子)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①取少量卤代烃;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煮沸;④冷却;⑤加入稀硝酸酸化;⑥加入硝酸银溶液;⑦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族元素(氯、溴、碘)。

(3)实验说明:①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的难易程度不同。

②加入稀HNO3酸化的目的: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生成的棕黑色Ag2O沉淀干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4)量的关系:据R―X~NaX~AgX,1mol一卤代烃可得到1mol卤化银(除F外)沉淀,常利用此量的关系来定量测定卤代烃。

第三章

知识总结

课标要求1.了解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要点精讲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 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课标要求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要点精讲

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1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1)特点

①单体分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 ②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组成相同; ③反应只生成聚合物。 (2)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在方括号的右下角。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表示。

(3)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均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 ②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多种。 1.2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1)特点

①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 ②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不同;

③反应除了生成聚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

④含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缩聚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2)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要注意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n-1)。 ①以某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基团中的活泼氢原子结合成水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②以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酸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③以羧基中的羟基与氨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H2O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1.3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比较

2.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确定 2.1加聚产物、缩聚产物的判断

判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时,首先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判断方法是: (1)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全部是碳原子形成的碳链,则一般为加聚产物; (2)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他原子(如N、O等),则一般为缩聚产物。

2.2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1)凡链节的主链中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聚合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2)凡链节的主链中有四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聚合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央划线断开,然后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3)凡链节的主链中只有碳原子,并存在

结构的聚合物,其规律是“有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划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单双键互换。

2.3缩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

(1)若链节中含有酚羟基的结构,单体一般为酚和醛。 (2)若链节中含有以下结构。 (3)若链节中间含有断开,左边加羟基,右边加氢即可。

部分,则单体为酸和醇,将中C―O单键(4)若链节中间含有部分,则单体一般为氨基酸,将中C―N单键断开,左边加羟基,右边加氢。

二、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1)按来源分 (2)按结构分 (3)按性质分 (4)按用途分

2.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点 (1)与结构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高分子的化学反应主要取决于结构特点、官能团与基团之间的影响。如碳碳双键易氧化和加成,酯基易水解、醇解,羧基易发生酯化、取代等反应。

(2)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学反应 ①降解②橡胶硫化③催化裂化 3.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三、功能高分子材料

1.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的区别与联系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它们只是相对而言。从组成元素看,都是由C、H、O、N、S等元素构成;从合成反应看,都是由单体经加聚或缩聚反应形成;从结构看,也就是分两种结构:线型结构、体型结构。它们的重要区别在于功能与性能上,与传统材料相比,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更优异,往往具备传统材料所没有的特殊性能,可用于许多特殊领域。

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品种与分类

3.高分子化合物与高分子材料的比较

第四篇: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小结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nH2n+2;代表物:CH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nH2n(n≥2);代表物:H2C=CH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H2O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nH2n—2(n≥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nH2n—6(n≥6);代表物: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原子和6个H原子共平面。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

3、H2SO4等)

②加成反应(与H

2、Cl2等)

(5)醇类:

A) 官能团:—OH(醇羟基); 代表物: CH3CH2OH、HOCH2CH2OH B) 结构特点:羟基取代链烃分子(或脂环烃分子、苯环侧链上)的氢原子而得到的产物。结构与相应的烃类似。 C) 化学性质:

①羟基氢原子被活泼金属置换的反应

②跟氢卤酸的反应

③催化氧化(α—H)

(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与α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称为β碳原子,依次类推。与α碳原子、β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分别称为α氢原子、β氢原子、……)

④酯化反应(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 (6)醛酮

A) 官能团: (或—CHO)、 (或—CO—) ;代表物:CH3CHO、HCHO 、

B) 结构特点:醛基或羰基碳原子伸出的各键所成键角为120°,该碳原子跟其相连接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加氢、氢化或还原反应)

②氧化反应(醛的还原性)

(7)羧酸

A) 官能团: (或—COOH);代表物:CH3COOH B) 结构特点:羧基上碳原子伸出的三个键所成键角为120°,该碳原子跟其相连接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化学性质:

①具有无机酸的通性

②酯化反应 (8)酯类

A) 官能团: (或—COOR)(R为烃基); 代表物: CH3COOCH2CH3 B) 结构特点:成键情况与羧基碳原子类似 C) 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酸性或碱性条件下)

(9)氨基酸 A) 官能团:—NH

2、—COOH ; 代表物:

B) 化学性质: 因为同时具有碱性基团—NH2和酸性基团—COOH,所以氨基酸具有酸性和碱性。

3、常见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1)单糖

A) 代表物:葡萄糖、果糖(C6H12O6)

B) 结构特点:葡萄糖为多羟基醛、果糖为多羟基酮

C) 化学性质:①葡萄糖类似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费林反应等;②具有多元醇的化学性质。 (2)二糖

A) 代表物:蔗糖、麦芽糖(C12H22O11)

B) 结构特点:蔗糖含有一个葡萄糖单元和一个果糖单元,没有醛基;麦芽糖含有两个葡萄糖单元,有醛基。 C) 化学性质:

①蔗糖没有还原性;麦芽糖有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 (3)多糖

A) 代表物:淀粉、纤维素 [ (C6H10O5)n ] B) 结构特点:由多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所含的葡萄糖单元比纤维素的少。

C) 化学性质:

①淀粉遇碘变蓝。

②水解反应(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4)蛋白质

A) 结构特点:由多种不同的氨基酸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中含有羧基和氨基。 B) 化学性质:

①两性: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所以具有两性。

②盐析: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加入铵盐或轻金属盐浓溶液能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的,采用多次盐析可分离和提纯蛋白质(胶体的性质)

③变性:蛋白质在热、酸、碱、重金属盐、酒精、甲醛、紫外线等作用下会发生性质改变而凝结,称为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高温消毒、灭菌、重金属盐中毒都属变性。

④颜色反应: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呈黄色。

⑤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⑥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多种α—氨基酸。 (5)油脂

A)组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统称油脂。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代表物:

油酸甘油酯: 硬脂酸甘油酯:

C) 结构特点:油脂属于酯类。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分子结构为:

R表示饱和或不饱和链烃基。R

1、R

2、R3可相同也可不同,相同时为单甘油酯,不同时为混甘油酯。

D) 化学性质:

①氢化:油脂分子中不饱和烃基上加氢。如油酸甘油酯氢化可得到硬脂酸甘油酯。 ②水解:类似酯类水解。酸性水解可用于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水解又叫作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皂化后通过盐析(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上层)。

5、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说明:若醇没有α—H,则不能进行催化氧化反应。 (2)酯化反应

说明:酸脱羟基而醇脱羟基上的氢,生成水,同时剩余部分结合生成酯。

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常见的取代反应:

⑴烃(主要是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⑵芳香烃的硝化反应;⑶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醇的羟基氢原子被置换的反应;⑷酯类(包括油脂)的水解反应;⑸酸酐、糖类、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2、加成反应

指试剂与不饱和化合物分子结合使不饱和化合物的不饱和程度降低或生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加成反应:⑴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等物质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也叫加氢反应、氢化或还原反应);⑵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与卤素的加成反应;⑶烯烃、炔烃与水、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指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参加聚合反应的小分子叫作单体,聚合后生成的大分子叫作聚合物。

常见的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指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

较常见的加聚反应:

①单烯烃的加聚反应

在方程式中,—CH2—CH2—叫作链节, 中n叫作聚合度,CH2=CH2叫作单体, 叫作加聚物(或高聚物)

②二烯烃的加聚反应

4、氧化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常见的氧化反应:

①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如:R—CH=CH—R′、R—C≡C—R′、 (具有α—

H)、—OH、R—CHO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醇的催化氧化(脱氢)反应

醛的氧化反应

③醛的银镜反应、费林反应(凡是分子中含有醛基或相当于醛基的结构,都可以发生此类反应)

(2)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去氧或加氢的反应均为还原反应。

第五篇: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点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1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化?

现象与解释: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KMnO4酸性溶液不反应,进一步说明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状液滴,说明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量筒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量筒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烧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KMnO4氧化,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净的乙炔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炔。观察乙炔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炔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2

1.苯和苯的同系物

实验: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说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2.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看到反应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不饱和的有机物。

3.乙醇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2)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烧瓶中注入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使液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4.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

实验: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混浊,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2)苯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

实验:向苯酚与NaOH反应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变混浊。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

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3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

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

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点

第六篇: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漫无目的、毫无计划的学习只会让大家身心疲惫,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有机化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1

1、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种类特点:

⑴溶解性,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⑵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其中碳燃烧生成CO2,氢燃烧生成水;

⑶有机物绝大多数都为非电解质;

⑷有机化学反应速率慢,而且产物非常复杂,一般用“→”表示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为主要反应;

⑸有机物绝大多数都为分子晶体,熔点较低。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组成:

3、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不同类型的有机物同分异构方式有所不同。常见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⑴碳架异构是指由于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碳架异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最为常见的异构方式。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烷烃只有碳架异构。

⑵官能团位置异构: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的位置不同也会引起同分异构现象,如,CH3CH=CHCH3 和CH3CH2CH=CH2。含有官能团(包括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一般都存在官能团位置异构。

⑶官能团类别异构:是指分子式相同,官能团类型不同所引起的异构。除烷烃以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都存在与其对应的官能团类别异构体,如,相同碳原子数的单烯烃和环烷烃、二烯烃与单炔烃、醛与烯醇、烯二醇与饱和一元脂肪酸、饱和一元脂肪醇与饱和烃基醚、饱和一元脂肪酸与饱和烃基酯、氨基酸与硝基烷之间等。

⑷空间位置异构:主要是指有机物的有关基团在有机物的分子中空间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最为主要代表是顺反异构。

4、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对于烷烃来说,主要采取逐步降级支链移动法,即首先写出最长的碳链,再依次降低主链长度,所减碳原子组成烃基作为支链(甲基或乙基)在主链上移动。对于含有官能团的单烯烃、炔烃、饱和一元脂肪醇、饱和一元脂肪酸等,往往先采取逐步降级法写出所有的相应碳架,再让官能团分别在碳架上移动,进而写出同分异构体或判断出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多少。对于多个官能团的有机物,可以先写烷烃碳架,让一种官能团在碳架上移动,再让另一种官能团在连有官能团的碳架上再移动。

5、烷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规则:

⑴选含官能团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⑵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

⑶写出有机物的名称。

烷基位序—烷基数目+烷基名称—官能团位序—母体名称长、近、简、多、小——选最长、离最简单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等距就简,等长就多。6、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命名规则与烷烃的命名相似,所不同的是它们都有官能团。因此,选主链、编号都应首先考虑官能团。如烯、炔的命名

①将含有双键、叁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某炔”

②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定位;

③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位置,用“三”、“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7、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根据取代基的特点命名。

8、有机化合物组成与结构的确定: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2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3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

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

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

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

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

—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烷烃:CnH2n+2;

烯烃与环烷烃:CnH2n;

炔烃与二烯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

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

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

醛:CnH2nO或CnH2n+1CHO;

酸:CnH2nO2或CnH2n+1COOH;

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钠,工业用盐)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工作思路下一篇:高中档案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