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通用7篇)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 篇1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1

【重点单词、短语】

1.roll 滚动,摇晃,卷,2.dream of 梦见,梦想

3.to be honest 实话说

4.attach 系上,附加

attach …to 认为有……(重要性、意义)

5.form 组成,形成,构成6.earn 赚,挣得

7.perform 表演,执行,履行

8.in cash 用现金,有现钱

9.play jokes on 戏弄

10.rely on 依赖,依靠

11.be/get familiar with 熟悉

12.or so 大约

13.break up 打碎,分裂

14.in addition 另外

15.sort out 分类

16.above all 最重要,首先

【重点句型】

1.dream of/about 梦想做…

2.to be honest= honestly speaking = to tell the truth 说实话

3.form the habit of...形成…习惯

in the form of… 以…形式

4.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如果…我将不胜感激.go wrong 出故障 come up with 提出 make up 构成;编造 a5.as is often the case情况通常如此

6.It looks as if it is going to rain.(真实语气:很有可能发生)

He treats me as if I were a stranger.(虚拟语气:与现在事实He talked about Rome as ifhe had been there before.(虚拟语气:与过去事实相反)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2

【重点单词、短语】

1.die out 灭亡、逐渐消失

2.hunt 打猎,猎取

3.in peace 和平地,安详地

4.in danger of 在危险中

5.in relief 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6.burst into laughter 突然笑起来

7.protect…from 保护…不受…之害

8.contain 包含,容纳,容忍

9.affect影响,感动,侵袭

10.pay attention to 注意

11.appreciate 鉴赏,感激

12.succeed 成功,接替

13.employ 雇佣,利用

14.harm 危害

15.bite 咬,叮

16.come into being 形成,产生

17.inspect 检查,视察

18.according to 按照,根据

19.so that 以至于

【重点句型】

1.succeed in doing sth 成功的做某事

succeed to sth 继承某事

2.under construction/discussion 正在被建设/讨论

in use 正在被使用

3.do harm to sth = be harmful to sth 对…有害

there is no harm in doing sth 做某事无害

4.be used to do sth 被用来做…

used to sth 过去常常做...be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做某事

5.It won’t be long before… 过不了多久…就会…

6.take measures to do sth 采取措施做某事

7.with的复合结构:with + n/pron + adj/adv/ 介词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

With a lot of problems to settle, she can’t go out.(将来)

With time going by, he is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his English.(主动,进行)

With the work done, he can go out.(被动,完成)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3

【重点单词、短语】

1.solve 解决;解答

2.from…on 从…...时起

3.as a result 结果

4.so…that 如此…以至于

5.explore 探索,探测,研究

6.anyhow 无论如何,即使如此

7.goal 目标,球门,得分

8.human race 人类

9.signal 发信号,信号

10.type 类型,打字

11.in a way 在某种程度上

12.arise 出现,发生

13.with the help of 在…...的帮助下

14.electronic 电子的15.deal with 处理

16.watch over 看守,监视

17.rise/arise/arouse/raise的区别

【重点句型】

1.certain和sure的句型

sb.be sure/certain of…= sb.be sure/certain that从句:某人确信…

be sure/certain to do sth.肯定会做…

It’s certain that从句 肯定会

例如:It’s certain that he will succeed.=He’s sure/certain tosucceed.他肯定会成功的。

I’m sure/certain of his success.= I’m sure/certain that he will succeed.我确信他会成功的。

2.主语+ be + adj + to do The question is easy to answer.3.状语从句的省略

在when, while, if, unless, though, once等引导的状语从句中,如果从句的主语和主句的主语一致,且从句中的谓语含有be动词时, 为了使句子简洁, 可省略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

While playing in the snow, the two pandas had great fun.Unless invited, he has decided not to attend that activity.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4

【重点单词、短语】

1.compete 比赛,竞争

2.take part in 参加,参与

3.stand for 代表,象征,表示

4.admit 容许,接纳,承认

5.as well 也,又,还

6.host 做东,招待,主人

7.replace 代替

8.charge 收费,控诉

in charge 主管,看管

9.advertise I做广告,登广告

10.bargain 讨价还价,讲条件,便宜货

11.one after another 一个接一个地

12.deserve 应受(报答或惩罚)

13.deserve的用法

deserve to do sth 应该做/值得做

deserve doing = deserve to be done 值得…(doing 表被动意义)

Your suggestion deserves to be considered = deserves considering.(用法相似的动词:need/want/require doing= need/want/require to be done 需要….)

14.take part in : 参加有组织的、重大的活动

join in 参加正在进行的活动

join: 参加团体,党派和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join the army;join the party)

attend: 出席,参加,后跟 meeting,wedding,class, course等

【重点句型】

1.nor/neither + 助动词/be/情态动词 + 主语:表示“…也不这样”

I have never been abroad, and neither/nor has he.If you don’t go to the party, nor will I.2.So+情态动词/助动词/be动词+主语 :表示“...也是的一样的”, 强调后者同前者肯定情况一样。

3.So+主语+情态动词/助动词/be动词:表示 “的确如此”,对前面情况的肯定。

4.not only…but(also)… 不但...而且...Women are not only allowed, but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gymnastics.(1)引导并列结构:引导主语时,谓语动词 就近原则。

(2)引导并列句时,not only句倒装,即前倒后不倒。

Not only did they take photos, but also they had a bid dinner.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5

【重点单词、短语】

1.survive 幸免,生存,生还

2.in search of 寻找

3.select 挑选

4.design 设计,图案,构思

5.fancy 奇特的,异样的,想象

6.decorate 装饰,装潢

7.belong to 属于

8.in return 作为回报

9.at war 处于交战中

10.remove 移动,搬动

11.less than 少于

12.doubt 怀疑

13.worth 值得的,相当于…的价值

14.take apart 拆开

15.explode 爆炸

16.sink 下沉,沉下

17.think highly of 高度评价

【重点句型】

1.There is no doubt that… 毫无疑问…

2.when的用法

was/were doing…when… 正在做某事…这时

was/were about to do… when….将要做某事…这时

had just done…when… 刚做完某事…这时

3.China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同一范围内的比较)

She runs faster than any man in Greece.(不同范围内的比较)

4.the way的用法

The way___ he explained to us was quite simple.(that/which/省略)

The way ___ he explained the sentence to us was not difficult.(that/inwhich/省略)

5.worth的用法

be(well)worth doing sth(很)值得做某事

be worthy to be done = be worthy of being done

It’s worthwhile to do sth = it’s worthwhile doing sth

6.“疑问词+ to do” 结构,在句中做主语、宾语、表语

How to do it is a question.I don’t know what to do next.7.it做形式主语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事实证明骄必败。

8.what 引导主语从句,在从句中作主语

What he has said is of great importance.What happened to him remained unknown.?名校课堂每天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三、抓意象,观意境,悟情感。

古代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古代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又可指景物。它往往创造一种情调,营造一种氛围。意象的本质就是融合诗人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则是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也只有景物的附丽才有依托。诗歌往往通过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从而形成意境。诗歌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歌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必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只有引领学生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真实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意象进入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让学生与诗人对话。如杜甫《登高》一诗语言相当精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十四字写出六种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些景物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从而领悟出全诗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学生在弄清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的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意象,从而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

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分析意境型”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考查“折柳”,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表达的是离别之意,就能分析出诗人是听到“折柳”曲后所引起的思乡之情。2003年春季高考韦应物《闻雁》、《害塘》二首考查“雁”意象。只要抓住“雁”能回巢,而诗人却正远离故乡,就能明确这两首诗所抒发皆为思乡之情。也有些高考题只是单纯考查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考查“子规”意象的含义。其他如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第二小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第一小题,等等。可见,只有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让古代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十年高考试题全解.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3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1.

[5]迟桂凤.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J].语文天地, 2011, (11) .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 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5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Module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的Reading部分。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未来生活”,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走进了这单元的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完成了Warming-up,Listening in the workbook以及Speaking的内容。本篇Reading“First Impressions”是一封电子邮件,文章主要讲述主人公Li Qiang乘坐时间胶囊来到公元3008年的见闻,着重介绍了未来的环境、交通和房屋三方面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受到启发而畅想未来,关注未来,意识到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如下词汇:impress, constant, previous, lack, optimistic, tablet, opening, aspect, surroundings, capsule, uncertain, take up, tolerate, sweep up, lose sight of, remind sb of sth, suffer from, slide into, be back on ones feet.

②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未来展开想象,并对未来生活进行一定预测,在预测中尝试使用有关表示预测的功能结构,如:It is likely/unlikely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Im sure...; Its certain that...; I wonder if...; I imagine that...; Suppose that...; Perhaps/Maybe/Possibly/Probably/Most likely...等。

③学生能够发现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基本用法。

2.能力和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和课堂再现强化的方式理解文章文体和大意,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②学生能够通过细读得到作者在未来世界旅行所见、所想的事实信息,从事实信息中去把握作者思想态度和观点,如第一段中的worried, unsettled, nervous, uncertain等,以及“What would I find?”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③学生能够学会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使用话题阅读中所学到的相关文体知识、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三)重点与难点

1.以导学案的内容为线索从词、句、语法、阅读理解四方面来梳理文章。

2.了解记叙文体特征,由物寄情,以及学会使用过渡句、表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

3.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了解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教法分析

这节阅读课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传统阅读课的授课模式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引领着从导入到略读、精读,再到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仅限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几个阅读理解问题,和所谓的泛泛的小组讨论,课堂效率并不高。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导学案,即需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提纲,其中共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阅读问答四方面。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完成所有任务。教师集中收阅所有导学案,归类整理,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去设计最终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重难点, 有的放矢,各个突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分析

学生一改往日与教师课堂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的习惯模式,而是先通过教师设置的导学案内容自己课前去熟悉文本,从词、句、目标语法句型和阅读问答四个方面梳理文章内容并总结出记叙文以时间和空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方式,再通过教师对全班学生导学案典型错误和出彩回答的展示型回馈,形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简单回顾前一节课对于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并简述听力材料中的两项新发明,完成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逻辑衔接,顺利导入到本节课的话题中。

(二)课文串讲

以导学案为线索,展开阅读课的串讲。通过词、句、语法、阅读问答四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的掌握。由于学生们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对于重点词汇的汉英互译练习,教师只要求全班朗读再次强化记忆。对于重点句子改述的练习,教师挑出一些典型错误和出彩答案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全班学生,供大家讨论修正。这样做既解决了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目标语法句式学习环节,大部分学生仅能挑出3到4個句子,教师通过解析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并补全修正自己的答案。本节课最难的部分就是让学生通过判断文章的文体来划分文章结构。在这一环节,教师将不同小组的不同划分方法展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再次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再次带着大家一起思考总结,最终得出最符合文体的文章结构划分,同时也完成了对文章主干内容的课堂梳理。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考查学生提炼处理文本细节性信息的能力,总结出未来生活三个方面的优点以及局限性。

(三)预测讨论

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小组讨论除了课文中讲到的三方面未来生活,大家还期待未来生活中的哪些变化,包括教育、环境、交流方式、交通工具等方面。以此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增强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够使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五、课后反思

利用导学案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思考。首先,要督促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必须自觉地进行课前自学,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其次,在导学案内容的设置上还有许多可挖掘的空间。由于不同的文章题材不同,阅读理解的切入点也不同,因此如何科学地设置导学案,从不同的侧面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理解,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不使这样的课堂演变成简单的习题课堂,如何有效调动学生更加细致用心地去完成导学案,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进而过渡到愿意学、善于学、乐于学,是笔者需要不断思考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知识点 篇4

1. delighted 快乐的,欣喜的

2. assist 帮助,协助

3. process 加工,处理,过程,程序

4. concentrate on 集中,聚集

5. acquire 获得,学到

6. assess 评估,评定

7. inform 通知

8. depend on 依靠

9. accuse… of 控告

10. so as to 为了

11. demand 需求,要求

12. ahead of 在…前面

13. approve 许可,批准

【重点句型】

1.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周阳永远不会忘记他在一家知名的英语报报社第一天上班的工作任务。

2. You’ll find your colleagues very eager to assist you, so you may be able to concentrate on photography later if you’re interested.

你将会发现你的同事们会热情地帮助你,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以后你可以集中精力去钻研。

3.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对摄影我不只是感兴趣,在大学里我还专修过业余摄影课来更新我的技术。

4.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只有提很多不同的问题,你才能收集到你需要的信息。

5. They must use research to inform themselves of the missing parts of the story.

他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来获悉被遗漏的那部分情况。

6. Meanwhile you have to prepare the next question depending on what the persons said.

同时,你还要根据被采访人所说的话准备提出下一个问题。

7. Have you ever had a case where someone accused your journalists of getting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

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人控告你的记者,说他们的报道完全失实呢?

8. This is how the story goes.

事情是这样的。

9. He denied taking money but we were sceptical.

他否认收了钱,但我们对此表示怀疑。

10. It was a dilemma because the footballer could have demanded damages if we were wrong.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 篇5

【学习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 2.重点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

3.能利用平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

一、平面的基本概念 1.平面的概念:

“平面”是一个只描述而不定义的原始概念,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的平面就是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要点诠释:

(1)“平面”是平的(这是区别“平面”与“曲面”的依据);(2)“平面”无厚薄之分;

(3)“平面”无边界,它可以向四周无限延展,这是区别“平面”与“平面图形”的依据. 2.平面的画法:

通常画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 要点诠释:

(1)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通常把它的锐角画成45,横边长是其邻边的两倍;

(2)两个相交平面的画法: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把被遮住的部分的线段画为虚线或者不画;

3.平面的表示法:

(1)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平面,如平面、平面、平面等;

(2)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字母表示,如平面ABCD;

(3)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对两个顶点的两个字母表示,如平面AC或者平面BD; 4.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点A在直线a上,记作Aa;点A在直线a外,记作Aa;(2)点A在平面上,记作A;点A在平面外,记作A;(3)直线l在平面内,记作l;直线l不在平面内,记作l. 要点

二、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的基本性质即书中的三个公理,它们是研究立体几何的基本理论基础.1.公理1:

(1)文字语言表述: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2)符号语言表述:Al,Bl,A,Bl;(3)图形语言表述:

要点诠释:

公理1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证明一条直线在某一平面内,只需证明这条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在该平面内.“直线在平面内”是指“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内”.

2.公理2:

(1)文字语言表述: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符号语言表述:A、B、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使得A,B,C;(3)图形语言表述:

要点诠释:

公理2的作用是确定平面,是把空间问题化归成平面问题的重要依据.它还可用来证明“两个平面重合”.特别要注意公理2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这一条件.

“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可以分开来理解.“有”是说明“存在”,“只有一个”说明“唯一”,所以“有且只有一个”也可以说成“存在”并且“唯一”,与确定同义.

(4)公理2的推论:

①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5)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3.公理3:

(1)文字语言表述: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符号语言表述:P(3)图形语言表述: l且Pl;

要点诠释:

公理3的作用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及证明点在直线上的依据.要点

三、点线共面的证明

所谓点线共面问题就是指证明一些点或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问题.

1.证明点线共面的主要依据: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1);②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及其推论).

2.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

(1)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2)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a、β重合;(3)反证法.

3.具体操作方法:

(1)证明几点共面的问题可先取三点(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2)证明空间几条直线共面问题可先取两条(相交或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直线均在这个平面内.

要点

四、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所谓点共线问题就是证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在同—条直线上.

1.证明三点共线的依据是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的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也就说一个点若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这个点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对于这个公理应进一步理解下面三点:①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就是它们的交线;②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三点共线;③如果两个平面相交,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交点必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2.证明三点共线的常用方法

方法1:首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三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根据公理3知,这些点都在交线上.

方法2: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另一点也在其上. 要点

五、证明三线共点问题

所谓线共点问题就是证明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线交于一点.

1.证明三线共点的依据是公理3.

2.证明三线共点的思路: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的问题.

【经典例题】

类型

一、平面的概念及其表示

例1.平面内的直线a、b相交于点P,用符号语寄语言概述为“abP,且P∈ ”,是否正确?

【答案】不正确 【解析】不正确.应表示为:a,b,且a∩b=P.

相交于点P的直线a、b都在平面内,也可以说,平面经过相交于点P的直线a、b.题中的符号语言只描述了直线a、b交于点P,点P在平面内,而没有描述直线a、b也都在平面内,下图也是题中的符号语言所表示的情形.

【总结升华】用符号语言来叙述时,必须交代清楚所有元素的位置关系,不能有半点遗漏.

立体几何中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立体几何语言,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它们.其中文字语言比较自然、生动,能将问题研究的对象的含义更明确地叙述出来.图形语言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形象,有助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而符号语言更精练、简洁.三种语言的互译有助于我们在更广阔的思维领域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对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举一反三:

【变式1】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A∈,B;(2)l,mA,Al;(3)P∈l,P,Q∈l,Q∈. 【解析】(1)点A在平面内,点B不在平面内;

(2)直线l在平面内,直线m与平面相交于点A,且点A不在直线l上;

(3)直线l经过平面外一点P和平面内一点Q.

图形分别如图(1)、(2)、(3)所示.

类型

二、平面的确定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一点和一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2)经过一点的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3)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4)首尾依次相接的4条线段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不正确

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解析】(1)不正确.如果点在直线上,可以确定无数个平面;如果点不在直线上,在已知直线上任取两个不同的点,由公理2知,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或直接由公理2的推论1知,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正确.经过同一点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直线,由公理2的推论2知,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不正确.3条直线可能交于同一点,也可能有三个不同交点,如下图(1)、(2)所示.前者,由公理2的推论2知.可以确定1个或3个平面;后者,由公理2的推论2及公理1知,能确定一个平面.

(4)不正确.四边形中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而第4点不一定在此平面内,如上图(3),因此这4条线段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总结升华】公理2及其3个推论都是确定平面的依据,对涉及这方面的应用问题,务必分清它们的条件.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问题中的点、线,要注意它们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

举一反三:

【变式1】空间中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A.两条直线

B.一点和一直线 C.一个三角形

D.三个点

【答案】C 例3.在空间内,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是()

A.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

B.三条直线,其中的一条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相交

C.三个点

D.三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但不交于同一点

【答案】D

【解析】A中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它们可能交于同一个点,也可能不交于同一个点,若交于同一个点,则三条直线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故排除A;

B中的另外两条直线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当另外两条直线不共面时,则三条直线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排除B;

对于C来说,三个点的位置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在同一直线上,只有前者才能确定一个平面,因此排除C;

只有选项D中的三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因而其三个交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公理2知其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应选D.

【总结升华】要准确理解“确定”的含义,即为“有且只有”,其包含存在性和唯一性两个方面.解题时结合空间几何体来考虑会更直观、快速. 类型

三、平面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例4.已知a、b、c、d是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 求证:直线a、b、c、d共面. 【解析】(1)无三线共点的情况.如右图所示,设a∩d=M,b∩d=N,c∩d=P,a∩b=q,a∩c=R,b∩c=S. ∵a∩d=M,∴a,d可确定一个平面,∵N∈d,Q∈a,∴N∈,Q∈,∴NQ,即b. 同理c.

∴直线a、b、c、d共面.

(2)有三线共点的情况.如右图所示,设b、c、d三线相交于点K,与a分别交于N、P、M,且Ka.

∵Ka,∴A和a可确定一个平面,设为. ∵N∈a,a,∴N∈,又K∈,∴NK,即b.

同理c,d,∴直线a、b、c、d共面.

由(1)(2)知直线a、b、c、d共面.

【总结升华】(1)要证明点线共面,一般是依据公理2及其推论,在这些点、线中取出能确定一个平面的相关元素,再证明其他的点、线也在这个平面内,也就是“纳入法”(或“拉人下水法”),即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将其他元素纳入到这个平面之中.

(2)在证明点、线共面时,除了上述纳入法外,也可以用下面方法来证明:①利用公理2及其推论直接证明;②重合法:先说明一些元素在一个平面内,其余元素在另一个平面内,再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3)在证明“线共点”时,一般是依题意,选择其中相交的两条直线,再证明其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在选择时,应注意使第三条直线为其他图形中的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从而转化为证明其交点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即可.

举一反三:

【变式1】

如右图,已知直线m与直线a、直线b分别交于A、B且a∥b. 求证:过a、b、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证明:∵a∥b,∴过a、b有一个平面.

又m∩a=A,m∩b=B,∴A∈a,B∈b,∴A∈,B∈.

又A∈m,B∈m,∴m,即过a、b、m有一个平面.

假设过a、b、m还有一个平面异于,则a,b,a,b.

这与a∥b,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相矛盾.

因此,过a、b、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例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AB,BC,DC,AD(或延长线)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E,F,G,H,求证:E,F,G,H必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因为AB∥CD,所以AB,CD确定平面AC,AD∩α=H,因为H∈平面AC,H∈α,由公理3可知,H必在平面AC与平面α的交线上. 同理F、G、E都在平面A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因此E,F,G,H必在同一直线上.

【总结升华】所谓点共线问题就是证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证明三点共线的依据是公理3,对于这个公理应进一步理解为下面三点:①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就是它们的交线;②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三点共线;③如果两个平面相交,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交点必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2)证明三点共线的常用方法:

方法1:首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三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方法2: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另一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类似地有:(1)证明三线共点的依据是公理3.

(2)证明三线共点的思路是: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把问题化归为证明点在直线上的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各边AB,AD,BC,CD上的点,且直线EF与GH交于点P.求证:B,D,P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PEFPEFP平面ABDGH

PGHP平面BCDP平面ABD平面BCDBDPBD

例6.如下图,在三棱锥S-ABC的边SA、SC、AB、BC上分别取点E、F、G、H,若EF∩GH=P,求证:EF、GH、AC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证明:∵E∈SA,SA平面SAC,F∈SC,SC平面SAC,∴EF平面SAC.

∵G∈AB,AB平面ABC,H∈BC,BC平面ABC,∴GH平面ABC,又∵EF∩GH=P,∴P∈平面SAC,P∈平面ABC. ∵平面SAC∩平面ABC=AC,∴P∈AC.

即直线EF、GH、AC共点于P.

【总结升华】线共点的证明可利用公理

1、公理3作为推理的依据.

举一反三:

【变式1】

如右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即四个点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四边形)中,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F、G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

求证:直线EF、GH、AC相交于一点.

证明:∵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EH∥BD且EHCFCG2. CBCD31BD. 2CFCG2,CBCD

3∵F、G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FG∥BD且FG2BD. 3故知EH∥FG且EH≠FG,即四边形EFGH为梯形,从而EF与GH必相交,设交点为P.

∵P∈EF,EF平面ABC,∴P∈平面ABC.

同理P∈平面ADC.

∵平面ADC∩平面ABC=AC,∴P∈AC.

即EF、GH、AC交于一点P.

例7.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的木块,E为棱AA1的中点.现因实际需要,需要将其沿平面D1EC将木块锯开.请你画出前面ABB1A1与截面D1E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

【证明】取AB中点F,连接EF,则EF即为所求的面ABB1A1与截面D1EC的交线.

理由如下:

连接A1B,∵E为棱AA1的中点,F是AB中点,∴EF∥A1B,又∵A1B∥D1C,∴EF∥D1C,∴直线EF与直线D1C确定一个平面α,∵直线D1C与直线外一点E都在平面α内,∴平面α与平面D1EC重合,∴EF即为所求的面ABB1A1与截面D1EC的交线.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平面与截面交线的画法,解题时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举一反三:

【变式1】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分别是棱AB、A1D1、BB1的中点,试作出过M、N、P三点的截面.

作法:(1)设M、N、P三点确定的平面为,则平面 与平面AA1B1B的交线为直线MP,设MP∩A1B1=R,则RN是平面与平面A1B1C1D1的交线,设RN∩B1C1=Q,连接PQ,则PQ是平面与平面BB1C1C的交线(如右图).

(2)设MP∩A1A=F,则FN是平面与平面A1D1DA的交线,设FN∩AD=H,连接HM,则HM是平面与平面ABCD的交线.

高中必修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6

高中必修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1

重点单词词组用法

1.reserve

n.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保护区;

储备(量),储藏(量)

vt.预定,预约(座位、房间等);

保存,储备

reserve sth.for sb.为某人预定某物

reserve one’s opinion/judgement

保留某人的意见

2.hunt

vt.打猎,猎杀

hunt animals 猎杀动物

vi.&n.搜寻,搜索

go hunting去打猎

hunt for=look for寻找

be on the hunt for正在寻找

hunt sb.down缉捕某人;追捕

3.respond

v.作出反应;回答,回应

respond to...答复......,对......作出反应

respond to sb./sth.with sth.以......对......作出反应

4.distant

adj.遥远的,久远的,远处的be distant from离......远eg.The time we spend together is now a distant memory

adj.不友好的;冷淡的,疏远的His attitude to us is distant.adj.远房的,远亲的a distant relative.5.relief

n.(不快过后的)宽慰,解脱,轻松

in relief放松,如释负重

to one’s relief令某人安心的是

n.(焦虑、痛苦、压力等的)减轻缓和

relief of/from.........的减轻/消除

6.mercy

n.仁慈,宽恕

without mercy 残忍地,毫不留情地

at the mercy of任......处置,任由......摆布

beg/plead/ask for mercy乞求/祈求/请求宽恕

show(no)mercy to sb.= have(no)mercy on sb.怜悯(不)某人

eg.I’m not going to put myself at the mercy of others.n.幸运;恩惠

It is a mercy(that).........真是幸运

7.certain

adj.某位;某种 常用作前置定语 eg.For certain reasons, I shall not be able to attend the meeting.a certain = some 某一

adj.确定;肯定;确信

for certain确定无疑

be certain to do sth肯定会做某事

be certain of/about sth.确信某事;对某事有把握

make certain of(doing)sth.确保(做)某事

make certain that...弄清楚/弄明白......8.contain

vt.包含;含有:容纳 eg.This book contains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vt.控制;抑制 eg.I could not contain my excitement.9.affect

vt.影响 相当于:

have an effect /influence/impact on

eg.The rise in prices will affect all classes of people.vt.(感情上)深深打动=move affect sb.to tears 把某人感动得流泪

be greatly/deeply affected by

被......深深打动 vt.(指疾病)侵袭,使感染

affect vt.指产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引起反应,着重“影响”的动作,有时有“对......产生不利影响”之意

eg.The drough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arvest.effect n&v 作名词时指“效果,影响”,作动词时指“使发生,引起”eg.This book effected a change in my opinion.10.appreciate

v.欣赏,感激,领会

可用deeply, highly, greatly, much等词修饰

appreciate(sb./sb.’s)doing

感激(某人)做......appreciate it if...(it作形式宾语)

如果......,......将不胜感激

appreciate不用于进行时,它表示“感谢”时,只能接事而不能接人作宾语eg.I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help.11.succeed

vi.成功 succeed in(doing)sth.成功地做某事

vt.接替;继任;随后出现

vi.继承 succeed to sth.①succeed 表示成功时为vi.,因此不能用于被动语态,也不能接to do sth.②succeed表示“接替(某人)时”为及物动词,其后不用介词after,但它若表示“继承职位、头衔、财产等”时为不及物动词,此时它常与介词to连用

successfully adv.successful adj

success n.12.employ

vt.雇用;使用;使忙碌

employ sb.as...雇用某人为...employ sb./sth.to do sth.雇用...做某事

employ oneself in doing sth.从事......忙于......雇用 take on,hire

解雇,开除 fire/dismiss/send away/lay off

13.inspect

vi.检阅;审视;检查;视察eg.The mayor will inspect our school tomorrow.高中必修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2

辨析

inspect examine check

inspect 侧重于为了发现问题而进行的仔细且挑剔的检查,也可指视察,检阅。

examine 侧重于通过观察、检验或测试来确定某人或某物的资格和性能。

check 指检验或核对是否正确或是否符合规格等。

相关词语 inspection n.检查;查看;视察 inspector n.检查员;视察员

in peace 和平地;和睦地;安详地

eg.He lives in peace and content.“in+某些抽象名词” 常在句中作状语起副词的作用,这些名词往往表示主语的状态。

in silence沉默地

in excitement兴奋地

in anger生气地

in astonishment吃惊地

in surprise惊讶地

in embarrassment尴尬地

turn around 转身;翻转

eg.He turn around and found that he was being watched by an elephant.turn down拒绝

turn in 上缴;交还

turn to 求助于

turn...away不准...进入

turn over翻转;认真思考

in turn依次;轮流

protect...from

保护...不受...(危害)

eg.He raised his arms to protect his child form hurt.prevent/stop/keep...from doing sth.禁止...做某事(其中,keep...from中,from不能省略)

ban...from doing sth.禁止...做某事

preserve...from...保护...免收...危害

pay attention to注意;留意

①attention前可用more/great等形容词对其进行修饰

②to是介词,后可接名词、代词、动名词或从句作宾语 eg.Plea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behavior!

call one’s attention to 使某人注意...fix one’s attention on 集中注意力于...attract/draw/catch/come to one’s attention

引起某人的注意

come into being

形成;产生;存在 该词组不用于进行时和被动语态

eg.We don’t know when this word come into being

come into fashion开始风行

come into power开始执政、当权

come into force/effect/operation生效

19.according to

根据...所说,按照 eg.Everything went according to our plan.accordance n.依旧;照旧

高中必修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3

重点句型

What an experience!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经历啊!

本句是由what引出的感叹句 补充完整是What an experience it was!

what引出的感叹句常见结构

What +a/an(+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

What an interesting story it is!

What+形容词+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复数(+主语+谓语)!What interesting a story it is!What goodnews it is!

how引出的感叹句常见结构

How+形容词+a/an+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

How tall a tree it is!

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

How pretty the girl is!How hard she study!

How+主语+谓语!How I miss you!H time flies!

1.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 succeed!本句是含有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从句中的动词不定式作表语表示预期的结果

不定式作表语的用法

①表示事态发展的结果、预期的结果等

eg.This experience was to change his life.②表示命令意愿劝告禁止等

eg.No one is to know不应让任何人知道

Now 20 percent of the wildlife park is used this way.“百分数或分数+of+名词/代词”结构作主语

本句的主语属于“百分数或分数+of+名词/代词”结构,该结构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的数取决于of后面的名词/代词,如果名词/代词表示复数概念,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否则用单数。

eg.Eighty percent of these books have been sold.2.After a while she saw some zebra with black and white lines going beneaththeir stomachs.下划线部分为with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在句中作定语修饰some zebra with的复合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或定语

with+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分词/介宾短语 eg.Do you know the lady with a baby in her arms?

He lay on the grass with his eyes looking at the sky.With his hair cut, he looked much younger.to keep someone or something safe from harm

“keep+宾语+宾补”结构

高中人教英语必修二知识点 篇7

一、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堂口语课, 授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travel。开课之前, 笔者借助图片、视频材料等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旅游方面的知识与单词, 再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旅行经历的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或各国的风土人情, 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同时,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相关课堂交际活动, 使学生掌握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计划或安排的用法, 以及告别与表达祝愿的语句, 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本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旅游的兴趣。

(二)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正处于一个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时期, 在近一个月的适应后, 在课堂上渐渐褪去羞涩, 勇于尝试、勇于表现, 展现出自信与活力。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较浓厚, 且经过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与学习技能。本单元贴近实际生活的话题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多数学生在暑期都有过旅行经历, 这有利于本堂课口语教学, 但学生的词汇量有限, 口语表达能力不强, 需要在课前预习本单元的新单词。

(三)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 笔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单词 (如journal, fare, transport等) 和句子结构 (如Have a good day/time!Have a good journey/trip!Good luck!Have fun!等) , 并了解旅行前必要的准备工作。

2. 能力目标

学生在所提供的各种材料里获取信息, 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计划或安排。

3. 情感目标

学生了解旅游时的交通工具及相关的旅游注意事项,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旅游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用法, 以及一些表示祝愿的句型,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 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 高中英语课程应重视共同基础, 构建发展平台;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部2003) 。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做到上下衔接、环环相扣, 即按照“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观察体验, 讨论探究—实践活动, 拓展思维”的步骤展开教学。笔者将“我的一次旅行经历”作为值日报告内容, 切入教学主题, 再结合中外名胜古迹, 图文并茂,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务, 通过pair work与group work, 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 成为问题的“发现者”, 而笔者是问题的“点拨者”。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Step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学生以两人对话或小组的形式讲述每个人难忘的旅行经历, 并和大家分享旅游照片和视频, 让他人也可以感受其中的乐趣并了解更多的旅游知识, 从而引入本课主题———旅行计划以及旅行前的准备。

【设计意图】以“我的第一次旅行经历”为值日报告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通过向别人介绍以及欣赏照片等方式再次感受旅行带来的快乐, 同时引入本课的中心话题———旅行, 既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又为后面的任务做好了准备。

2.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外名胜古迹。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遇到了一些名称, 不会表达, 笔者就适时给予提示。例如, 学生表达“自由女神” (the Statue of Liberty) 时, 笔者提示statue或liberty, 再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说出“自由女神”的英文表达。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非常直观生动, 能快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领略各地的风景, 拓宽视野及知识面, 同时复习学过的一些古迹、景点的英语表达。

Step 2:观察体验, 讨论探究

学生先观看一段关于夏威夷瓦胡岛的视频, 然后笔者设计以下5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归纳出答案。这个活动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任务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 有助于学生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Which place does the video introduce?Where is it?

2.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there?

3.What should you prepare or consider if you go there?

4.Other things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5.How do you like travel?

S:

Q1:It introduces the island—Oahu, in Hawaii.

Q2:By car, by foot, by boat, by plane, by train, and by ship.

Q3:Money, clothes, sun glasses, hat, swimsuit, water bottle, umbrella, raincoat, tent, first aid kit, map, and compass, etc.

Q4: (1) You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ir cultures and customs before traveling. (2) Besides, learning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for everyday use will help you communicate with the local people more easily.

Q5:In my opinion, travel is interesting and helpful.When I travel I can learn a lot.I can enjoy local customs, cultures and beautiful scenery.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并总结出旅行前所需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以及交通工具, 培养了从视频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问题探究能培养学生从问题中获知、求悟, 从探究中领会、明理, 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玉卿、梁大芹2015) 。

Step 3:实践活动, 拓展思维

本环节包括pair work&group work, 笔者设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

1.Pair work

笔者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幅福建省的地图 (见图1) , 并标出各地、市有名的旅游景点, 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 制订出一份旅行计划———以三明市为起点, 自选旅行目的地, 计划中要包括旅途中的交通方式以及旅行前的准备。另外, 笔者给予适当的提示, 以防学生对景点的英文表达不熟悉。

提示:

学生讨论后, 组织成对话, 整理后展示如下:

S1: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Where are you going to?

S2:I want to have a trip in our province.Would you like to join me?

S1:That’s a good idea.I’m glad to.What’s your plan?

S2:I plan to start in Sanming.Then I will take a train to Zhangzhou to Dongshan Island.To watch the sea is always my dream.

S1:So do I.And then?

S2:And then I will take a bus to Xiamen.Gulangyu Island is well-known to us, which is the place I plan to go.At last I will fly to Fuzhou, because I have never taken a plane before.In Fuzhou, I will visit the Zuohai and West Lake Park, and go to have some seafood.

S1:That is to say, you circle the province.

S2:Yes.

S1:That sounds good.I will join you.What should we prepare?

S2:We should bring the first aid kit, some clothes, money, umbrella, water, swimsuit, sunglasses and some food.

S1:OK.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them.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即旅行前的准备以及必须考虑到的事情, 结合熟悉的福建省的旅游景点进行pair work, 融入实际生活, 在制订旅行计划的快乐中巩固所学知识, 学以致用。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口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Group work

在制订了旅行计划后,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再进行小组活动会更加顺利。在此基础上, 笔者再增添一些旅行前后经常用到的对话及语言运用, 使得整个知识结构显得更加完整。笔者要求学生在提供的四幅图中选定一幅, 通过小组讨论, 借助所提供的问题以及重点句式 (表示祝愿的语句) , 组织语言, 巩固知识。由于旅行地点不同, 所要做的准备也不同, 再加上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较低, 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 所以笔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给予指点, 使全班学生都能很好地吸收所学知识。笔者提供的问题与句式如下:

(1)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your holiday and why are you going there?

(2) What should you prepare for your travel?

(3) How are you getting there?

(4) How much money will you pay for the fare?

(5) Where are you staying?

(6) When are you coming back?

3.Homework

学生在课后按照正规格式写一篇关于旅行的日志, 并预习下一课时的阅读文章。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巩固, 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反馈。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阅读篇章有利于下堂课的教学, 同时, 有助于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后反思

本堂课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其他语言交际活动,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精神中的表现性学习评价, 即教师给学生设计表现性的任务。

笔者对本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认为本堂课在以下四个方面处理得较好:

第一点:学生结合福建省的旅游地图, 通过对话活动以及后面提供的四幅不同旅游地点的图片分四个小组进行讨论, 把所学的旅游知识 (旅游前的准备, 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遇到某些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了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学习能力。

第二点:通过展示各国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 不仅在情感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 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第三点: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点:注重在语境中教授重点单词与句式, 并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操练, 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 学练结合, 寓教于乐。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笔者留给学生讨论话题以及对话的时间不够充分, 使得有些小组活动的效果不佳。另外, 笔者在引导学生方面还缺乏一些教学经验, 对知识及材料难易程度的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家点评

黄晓明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

这堂口语教学课目标明确, 设计合理, 层次分明,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堂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 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语言知识运用的重视。在本堂课的三个环节中, 教师设计了五个活动:duty report, warming-up, discussion, pair work和group work。每个活动都是围绕着travel这个主题展开的, 通过值日报告切入主题, 再利用之后的两个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再利用对话和小组活动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式。这些活动使学生在语言知识输入的基础上有效地在输出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 教学过程体现了“整体设计目标”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活动, 以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 自然引入主题;以多媒体教学为平台, 运用图片、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旅游方面的知识, 并通过学生对自己旅行计划的描述, 加强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第三, 把文化意识渗透到课堂中。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了解英美文化, 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换句话说, 学习语言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 而应了解其文化、传统、历史、风俗习惯等。本堂课通过“旅游”使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扩大了视野, 并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玉卿, 梁大芹.2015.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11 Unit 2第一课时My Experiences in England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9) :48-49.

上一篇:防火防爆应急预案下一篇:房地产销售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