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2022-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成才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对教育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从而出现了现在的“大学生过剩”的局势。对于当代大学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怎样选择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将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怎样运用政治思想的教育使大学生产生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既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关系到其本身的就业素质。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成才

引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日益提升的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显得异常迅猛,知识浪潮更是可以称之为“波涛澎湃”。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在职业的选择及怎样成才的时候,这可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对于任何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在设计职业生涯的时候,都不可忽略的一个思考细节就是——显示的外部条件的考虑。现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所以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标准。

1.就业观的认识

1.1就业观的定义

就业观就是指人们对待某一种职业的态度、认知及心态理解,对于个人来说,就业观就是一种“感应倾向”,由认知、情感及行为三个部分构成。

1.2就业观是民生之本

就业观支配着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目标的期望、选择及定位,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和行为心态,而且对大学生的就业的目标有引导功能。对于大学生“遍地化”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严峻状况,虽然这和其本身的素质有一定关系,但是站在社会宏观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结构性的矛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我国未来的发展及前进过程中的一大至关重要的状况。

2.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2.1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精尖的人才的需求量将出现增长趋势。

2.2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为大学的毕业生提供了较大就业空间。

2.3用人机制灵活多变,政府及劳动部门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问题的保障。

2.4各大高校的就业市场日益完善,就业渠道更加顺畅无阻。

3.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的倾向

3.1自主创业

创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自主创业不仅使社会的生活更加繁荣昌盛,而且可以使得创业人本身得到锻炼,这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积累,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自己当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独立创业,越来越受到当代的大学毕业生的青睐,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选择自主创业,目前而言,国家的政策在大学生的创业方面呈现积极的态度。

3.2选择考取公务员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其普遍认为考取公务员就是有了一个吃饭的“铁饭碗”,近年的公务员招录人才策略出现了不提升的趋势,凡考必进的制度更是为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提供了更多优质机遇。国家对公务员的高素质、高知识的要求正好与当代的大学生大的条件相吻合,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中的待遇薪资,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3选择进入企业

现如今,企业可以说是当下市场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同样是财富的制造者,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长期动力及主要的动力来源。到企业去工作,长远发展的机会一般都较多,待遇薪资优厚,政策优化倾向。所以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说,进入企业工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大学生该如何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

4.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对于当下大学生来说,把握好机遇、勇于挑战,将职业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人格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性意义,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极为重要。

4.2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新兴职业种类越来越多,数不胜数,职业变迁率也随之加速发展,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

4.3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拓展知识面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各类学科呈现高度分化的趋势,学科的分支越来越多,但是彼此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相互渗透及交叉,许多较为偏门的学科及中性较强的学科,往往需要那种“五项全能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一般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是就业时的一块“敲门砖”。

4.4不可忽视的礼仪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自身职业素质及职业修养、注重职业形象及职业礼仪,都是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有力盾牌。

5.大学生的成长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是今后工作的重要保障。明确自己的理论学习的目的所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从不缺少“大学理论毕业生”,但是那种能够有超凡的动手能力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要盲目为了考试及学分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抓住一切可以让自己实习锻炼的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往往来自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摆脱传统的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

当代大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在工作及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及素质,跟紧时代步伐,开拓创新,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结语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只有做到: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才能在社会上得到一席立足之地,坚持自己的远大理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高精尖型人才,在改革发展的科技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努力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使其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许洪波,王昕.主体意识的生成与主体地位的确立——对大学生群体就业观念及成才观念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08(05).

[2]赵迎欢,吴峰,刘莉,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01).

[3]韩玉强,边红霞.论大学生就业成才导航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0,01(08).

2015年度校级项目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建设

作者:于海鹏 崔晓梅 王凡

第2篇:探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就业指导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和大学生的日益增多,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就业指导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阐述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入手,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就业困难原因 就业指导

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中应届大学生是重要的生力军,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就业指导进行研究和探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大,这主要体现在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增多、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升、就业环境日益恶劣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进行了分析。

1.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增多

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增多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首要原因。另外,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增多还体现在虽然大学生总数量的增加导致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大不乏优秀人才,即优秀人才的增多,但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较难胜任企业给予的工作的大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了。因此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度的持续增加。

2.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升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在毕业和就业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在职场的实际表现与素质能力不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甚至与许多用人单位对其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必然增加了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难度。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升还体现在了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没有有效的提升,既其无法合理的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期望,因此无法增加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并且部分大学生还不具备独自进行创业的探索与创新的能力,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都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的持续攀升。

3.就业环境日益恶劣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也日益恶劣,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高校的持续、高强度扩展,招生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这意味着大学生群体也相应的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大军涌入职场。除此之外,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增多还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公众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上述问题都导致了就业环境的不断恶劣。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

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等内容、坚持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了分析。

1.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

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和前提。在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应当知足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来通过本就业指导工作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校企联合中心和政府辅助办公室的有效合作来促进大学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在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还应当注重利用校外资源的优势来弥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2.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应当注重对每个大学生在面临毕业、就业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诠释。从而能够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研究较为系统细致,就业指导实践也更有条理和全面的、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就业模式和就业趋势。除此之外,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还应当注重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持续进步。

3.形成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

使高校形成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挖掘大学生的潜质,发挥其特长,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另外,在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则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学院与系别就业指导工作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校企联合中心和政府辅助办公室的有效配合来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大学生的日益增多,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就业指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应当对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就业指导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铁.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目标体系构建与模式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2]黄哲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03

[3]王敏瑞.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法律素质培养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03

[4]李守香.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12

[5]王阳.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05

作者:王蕊

第3篇: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

摘 要: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如形式主义、师资不齐、课程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就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求大学生获得良好、科学的就业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效果。

关键词: 就业教育 高校教育 就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及高等学校扩招力度加大,导致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逐渐增多,大学生顺利就业难度增加。毕业生踏出校门时不仅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积极、有效地实施就业教育。这是高校培养人才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功利化色彩浓厚

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将对各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评估,将各个高校的就业率纳入对各高校主管领导的绩效考核,甚至关系相关专业招生人数的分配[1]。因此导致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率,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就业层次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促进学生就业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市场、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当前就业教育功利色彩浓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2.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大高校虽然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高校对就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仅停留在表面。第一,部分高校就业部门仍属临时机构,没有纳入学校内设机构序列,明显是不重视的表现;第二,就业工作部门专职化程度不高,指导老师多数为“兼职”就业指导,并且只在毕业阶段才工作;第三,少数高校就业部门仍然停留在国家统包统分就业政策时期,只负责办理简单的就业手续,并无就业教育的研究指导;第四,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严重缺失,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不高;第五,经费投入过低,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第六,就业信息网信息量少、信息更新慢、时效性差。

3.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整体研究相对薄弱

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度不够高,没有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培养“专家型”就业教育研究人员的意识,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面窄,缺乏系统研究,仅停留在就业技巧、就业程序、就业政策上,并且实际调研少,拿来主义严重,没有密切联系我国具体国情和学校本身实际,致使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整体把握、分析不足,因此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教育针对性不足。

4.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多以指导性为主,涉及面过窄。具体表现在:第一,从内容上看,只注重提供就业信息,而忽视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方向。缺少专业授课、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容,脱离学科,与专业建设泛泛而谈,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教育形式化、肤浅化;第二,从形式上看,大多数高校主要以就业指导课形式为主,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技能培养,缺少多元化大学生就业教育形式。受限于中国大学普遍“上大课”的特点,大学生就业教育多采取群体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咨询模式,而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一对一指导,对就业心理调节、就业技巧培训更是凤毛麟角。

5.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缺乏连贯性

就业教育工作只围绕毕业班学生展开,服务对象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开展力度不够,要将大学生就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化就业教育体系,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认知不清,没有良好的职业定位,无法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好充足心理准备及知识、技能储备。高校如果仅将就业教育安排在大四学年,使就业教育变成一种应急的形式化教育,会对大学生就业层次产生影响,就业根基不稳,对大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导致学校毕业生就业层次提升难度加大,同时限制当前就业教育工作持续、快速、有效地开展。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就业教育过程的恶性循环。

二、加强就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更新观念,增强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视力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要在思想上提高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新现有学生的培养观念,营造就业教育氛围,树立正确的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就业教育质量和效率。同时,高校要在思想上意识到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承担起来。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就业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应将就业工作明确到具体领导,权责明确、统筹协调,加强人员配置和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水平。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教育理念。一切为大学生良好就业服务,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良性发展出发,对他们进行全面心理咨询和职业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3)科学保障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经费投入,改善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工作及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是高校重视程度的体现。只有保障经费科学有效到位,才能使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无后顾之忧。

(4)打造专业化、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增加对就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高质量就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

2.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就业教育内容与形式

在就业教育内容上,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择业观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心理健康与指导、就业技巧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整合起来,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核心,强调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就业教育体系。

(1)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就业,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所学专业和认清社会需求,做好自我定位,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

(3)政策法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宣传,向大学生普及就业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4)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及时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与指导。

(5)就业技巧指导。包括自荐技巧、面试技巧、礼仪、注意事项等。

(6)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依托高校进行技术和资金支持。

在教育形式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元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大学生就业的目的。大学生就业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持续改进,提高学生就业的积极性,才能收到好的就业效果。目前高校就业教育方式大多以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专题讲座等活动进行,其中开展校园招聘会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经常会出现用人单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还需要就业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的准入制度。新形式的就业教育可以各高校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采用模拟面试、简历大赛、现场教学实践形式的就业教育,同时增进不同高校间的交流。

3.从始至终,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

学生就业观培养、职业目标确立和职业素质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就业教育应贯穿高校教学的每一步[2]。所谓“全程化就业教育”,是从新生入学教育伊始,将就业意识培养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一步都应有相应辅导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和指导,让大学生保持对就业前景的关注,了解不同变化,按照入学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自己的成才计划。让大学生在高校的每个阶段,反复对自己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思考、完善。

参考文献:

[1]韩兴房.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杨娜.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0.

作者:施维

第4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身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并且客观认识自己,以尽快适应并融入社会。

就我国而言,自九十年代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摆脱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经济形势依旧面临诸多问题,这是的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预计,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上述事实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单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据统计,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第一产业(农业)缺口218万人;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开发等方面;第三产业作为具有较大扩大就业岗位能力的产业,对高端涉外人才的需求很大,预计人才缺口可达到325万人。所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经济大环境使然,金融危机对我共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未完全解除,这对就业增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其次,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他们往往不乐于聘请应届毕业生,同时,大学也没有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中接受的大部分是知识教育,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自身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另外,大学生本身对自己的客观认知不够,心态不正确,好高骛远,认为自身条件优越,而企业所能提供的报酬和待遇与大学生个人预期收入相去甚远,使其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当前社会,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想要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者就必须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全面认识并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己成为有专业知识、有职业技能、有实践经验的全面性人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第5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答: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面临很大着就业危机。第一:我们正处于大学扩招的这几届毕业生,大学毕业生过剩,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第二:当代很多毕业生都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观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标准要求过高,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第三:大学生自身社会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二、 一般创业的程序是什么?

答:

1、调研:从客观环境中寻找创业机会。市场是广大的,永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机会。

2、选择创业项目:我能干什么,我擅长什么,我的兴趣爱好是否有商业价值。对自己定位、把自己的兴趣、专长与客观环境、条件相结合,就会有一个对自己的基本定位,开创事业。

3、拟写创业计划书: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产品研究,并围绕它产生业务构想。拟写创业计划书。

4、组建创业团队:组织优势互补的团队,选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基本素质,能充分胜任技术工作的人才。同时人员还要有能充当一定角色的能力,如生产技术人员、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公关人员、流通控制和销售人员。选配人员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公司的创意特点,考虑到自己的整体策略。选配人员时要注意整体的协调一致,即"合得来"。

5、筹措资金:无论是股东集资、银行贷款、对外举债还是个人资产,都必须考虑大笔资金的到位问题。

6、登记注册开户:筹办、注册经济实体 1)寻找企业落户场所; 2)注册独立的经济实体。完整的注册企业的程序包括:准备经营场地、开具有关房产证明、企业名称登记、领取并填写工商注册登记表、准备提交相关文件资料、办理有关前置审批手续、办理入资、验资手续、领取工商营业执照。

三、 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答: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首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1).坚持用实习生的态度去努力工作 2).一定用真诚的心去面对你的工作 3).要在你的人际和工作中表现诚实 4).不要打听同事和上司的私人问题 5).虚心的去请教和多看点这方面书 6).别人好的经验一定要拿来试试看

其次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1)、身体素质:指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质。

2)、心理素质: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 3)、政治素质: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 4)、思想素质: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受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例如家庭、社会、环境等。 5)、道德素质: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6)、科技文化素质:指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 7)、审美素质:指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 8)、专业素质: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9)、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交适应是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 10)、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四、 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取得最佳面试效果?

答:面试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在网上或者其他渠道了解一下你要面试公司的基本资料,看看自己面试职位需要那些条件或素质,这样就要根据他所需要的员工的素质够准确的反映出材料中介绍的自我。其次,细节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文明礼貌,服装整洁大方;在回答面试官提问的时候要听清楚他到底想知道些什么,适时准确回答他的问题。回答时语言清晰、适中、有层次,最好是普通话。如果你做好了这些,祝贺你,用人单位已为你打开了大门。

五、 大学生毕业生有哪些选择,你如何考虑的?

答:大学生毕业生的选择有1)即时就业: 首先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招聘用人的信息,获取你满意或感兴趣的信息后,争取面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回报国家、社会、家庭。 2)延时就业:由于自身定位不准确,或者择业时受挫,未能找到满意工作未签订三方的。

3)自主创业: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4)服务基层: 公务员招考、村官以及居委会等国家基层。 5)深造学习:考研

6)出国留学: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以及自身的各方面需求可以出国留学,考研等。

我现阶段的任务就是找工作,面试,做毕业设计。毕业后积攒几年的工作经验后,看看自己需要提高那方面素质,比如在职读研,在选择自己要读那类的研究生,或者要拥有哪方面的证之类的。

第6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政府方面 社会方面 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从国际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呈低速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但增长后劲不足,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虽仍较快,但下行压力加大,加上大国的宏观政策有可能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弱势难以改变,美国量宽政策退出预期增强加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变数,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多发。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工作岗位和机会的减少。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

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还有很多应届大学生均缺乏实践能力,对于整个企业的战略来说,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不会给公司马上带来业绩或许还要赔上老员工的辅导,便拖了整个公司的后腿。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毕业生应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白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大学生要转变就

业观念。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积极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为工作打下基础。

4.高校方面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 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 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1302班

高仁杰

第7篇:形势与政策报告——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每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 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

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

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都是硬道理。

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活动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应单纯地仅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就业视作为社会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渠道。

第8篇: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政府工作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

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 大学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年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

6、0.9

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

因为现在的就业情况不是很好

所以很毕业生都会选择自主创业

这也是很无奈之举

不过在创业之前要考虑到社会需求什么 不能盲目的就下手

这就需要在创业前要有几年的时间来考察社会

大学生创业并非如想像中那么顺利。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创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知识限制,很多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市场目标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二是缺乏经验,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三是心态问题,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担风险与失败。四是创新能力薄弱,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所有这些,都要求创业的大学生必须努力克服。此外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要想获得外部投资,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创业投资是对人的投资,创业投资者更看重能有效组织产业资源的创业团队,并不看重那些徒有想法的聪明个人;其次,合适的市场需求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准确认识高科技,高科技本身并不足以吸引投资者,吸引投资者的是高科技产品带来的独占性的市场;最后要制定可行的创业计划,尽可能坦诚地阐明项目存在的风险,越是坦诚,说明创业者的准备越充分,就越能获得投资人的信任。

1 绪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等教育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就业率相对偏低,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问题。

目前,由于供需差别大、应届生就业不吃香,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薪酬逐年降低,假招聘铺天盖地,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怕吃苦,爱面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会使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本文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深刻剖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从中探求破解对策,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2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1 毕业人数剧增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每年以60~70万的总量增加。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是与往年持平。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达19.9 。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降。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2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此外,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2.3 大学生怕吃苦,爱面子,跳槽频繁

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始是由于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此外,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 2.4 假招聘铺天盖地

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使得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 3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在就业方面存在不良心态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不能胜任单位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其就业观念存在着“三高”即: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的依然很多。其中大城市心态、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求职的自卑心理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率的上升。大学生就业素质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就业素质包括:就业观念、心理品质和就业技能三个方面。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主要集中在_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也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一个因素。在当前条件下,的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有的学生非大城市不去、非好单位不留。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问题。而另外一些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自卑的心理。在应聘时由于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勇气不足,从而丧失了很多选择和竞争的机会。 3.2 传统就业渠道不畅通

随着近几年国企改革、企业重组和改制等原因,传统的就业渠道不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个体、民营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几年政府在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的过程中,也削减和合并了一些部门,原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要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化,原来传统的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国有工矿企业面临着大量亏损、破产、倒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这些都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岗位。 3.3 高校专业设置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很多大学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技能缺乏,这就与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大学生自身所学与实际工作相差太远,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为严重。连年的扩招使得学校在师资、校舍、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出现了紧缺,各高校也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地设置了一些新的热门专业,但仓促的设置不利于专业发展,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结构突出。

4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率连年下降,人力资源过剩,用人职位日渐饱和,对我们来讲是相当不利的。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首先,大学生要掌握好所学的基础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点,是以后就业的铺路石,敲门砖。大学里一些看似无用的课程,在以后实际社会生活中应该十分有用,因为这些类似于哲学、社会学类的课程都是让我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事。此外,如果连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掌握好,那么如何去学习以此为基础的新知识?因此,把握好四年大学生活,认真学好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

其次,要有擅长的专业技能。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由于计算机应用在将来应该会是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的,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刻苦的学习,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所学的技能多于其他人,就业几率才会上升。 第三,要善于为人处事。大学里很重要的一课时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事,即如何社会交际。这一点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但会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起到深远的影响。

第四,先就业很择业。首先是要找一份能够让自己生存的工作,而不是一开始就我到一份事业,只有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采取务实的态度去择业,才能让自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实习或是做兼职,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具备敢于创业的信心。 5 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责任。

对于每一位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树立自信,不要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同时,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遵循成才规律,先就业,再择业,此外,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1、树立自信是关键,不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 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把树立自信作为面向社会的关键,不要认为是高职高专学生就比本科学生低一等、矮一截。因为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高专专科的优势在于最贴近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学历固然重要,但学历高未必见得都是好事,社会需要应用型、技能型、适用型的人才,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的学历优势还有可能转变成劣势。所以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应树立信心,增强自信,不去盲目与人攀比学历,应更看重能力的培养、培训与提升,在就业的选择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2、遵循成才规律,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

成才立业是所有大学生的美好追求,但成才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在面对就业竞争时,更应该务实求真、遵循成才规律,立志先从小事、平凡事做起,这不仅能较顺利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更能对你的人生之路起好导向作用。

3、先就业,再择业,寄予未来谋长远

目前,不同学历层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的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上,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和不平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最佳选择。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进行调整,把自己从“我想干什么”的一厢情愿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中。在择业中,勇敢的“推销”自己,以自信、冷静的态度,扬长避短的比较,主动出击,突出介绍自己的“闪光点”和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以赢得择业的最后胜利。

4、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必须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现在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学生们的期望值都在适时地做调整,比如对收入的预期,也越来越现实,不再奢望高薪、高福利了,也不计较单位是何种性质了。很多大学生每逢招聘会都去参加,每次参加招聘会,都会切合实际的调整就业目标和心理预期。他们都应该适应形势,改变就业观念,以后的路还很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抱定“可以到任何地方工作”的信念,求职道路就会越来越通畅,自己也就会主动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思路带来出路,“先就业、再择业”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后出现的一个新趋势。在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个人在就业是选择的余地也很大,对于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来说,把这个选择的时机留给将来是比较现实的。

5、看重经济待遇,更要看重发展前途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目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加强。过去只是把工资薪水等经济待遇作为首选,现在已经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关注企业的发展前途,把企业发展与自我提升结合考虑,这是有较强事业心表现,是可喜的。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而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干事业的职业,或最能使你的兴趣、爱好、品格和长处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这样一来,你的未来发展前途将会迎来成功的鲜花。

6、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毕业生就业的成功与否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如今,我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没有正确的择业技巧和方法是难以成功的。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前,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排除不利的心理干扰,这样就能做到顺利就业。

面对现实,不说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 最完美的是能将理想和

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 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要分三步走。 1)面对现实,只要能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从中得到物质的

受 2) 从实际出发,做你不是最喜爱的工作。把不爱做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

3)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拚命, 赚够了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

.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 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一个工作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工作又特别适合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

那么,这就是个好工作。我不太赞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业的做法。在就业的同

但是,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就业的同时实现择业。 在这种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

积累了许多职业技能,而现在企业越来越看中经验。所以先积累经验, 这也有助于你以后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 打工,实践,积蓄,有一定条件后

应该说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

第9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浅谈

姓名张广达

学号 20101102222

班级 10艺设2

学院艺术学院

- 1 -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机缘的缩减与大学结业生的激增使适当前我国就业矛盾日益凸起,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就业不美观念和心态、应对危机体例均呈现多元化特征,择业取向异质性较强。是以,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就业处事合作供给机制,积极缔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轨制情形,针对分歧的大学生群体的供给实践导向的就业处事,深化准就业政策,迁就业处事延长至大学生待业期,鼓舞激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实现公允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取向;政策认知;就业处事

1 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挑战

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始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逐渐演酿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成长造成强烈的外部冲击。金融危机经由过程以下三重路径对我国就业形势组成严重挑战:

外需缩减效应。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家国家和地域接踵呈现经济增添衰退,失踪业上升,居平易近家庭收入下降,消费削减和储蓄增添等现象,发家国家的进口收入需求效应随之闪现,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削减、推迟或打消,影响此类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在外部订单削减和人平易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条断裂的危险和吃亏、倒闭的威胁,不得不削减出产或关门倒闭,从而造成了就业问题。

投资流失踪效应。我国是全球领受FDI最大的成长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因为受到成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的下降,也降低了投资盈利预期,导致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较着削弱。出口滑落带来出口企业和制造业的开工不足,诱发投资进一步下降,加大了对经济增添和就业的负面影响。

间接减损效应。因为外需出口缩减和直接投资下降,为货色商业供给处事的处事业也蒙受影响,好比外贸处事部门、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等部门。同时,国外旅客数目削减和跨国公司节约旅行开支,都对处事业商业和当地经济发生必然水平的影响,从而对就业和收入发生影响。出口下降还经由过程乘数效应放大了对投资、消费和总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消费者对经济缺乏抉择信念,而导致国内需求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轮回低迷。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结业生规模逐年增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

书》展望, 2009年我国大学结业生将在2008年559万的基本上增添50万人摆布

据推算,若是2009年我国实现8%的经济增添,将缔造900万个工作机缘,但仅仅应届大学结业生就有610万人。学者武毅英在对经济增添、高校“扩招”与结业生就业关系进行定量剖析之后,认为高校结业生就业难的首要身分为经济身分,其次才是高校近年来的大幅扩招。基于理论和现实可以猜测,金融危机下就业机缘的缩减与大学结业生的激增,加上金融危机自己的不成预见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进入异常严重时代。

2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认知

2.1 大学生对金融危机持续时刻的判定:在对某高校的问卷查询拜访中,问卷首要经由过程询问“您认为,当前这场金融危机还将持续多长时刻”来查询拜访大学生对金融危机的判定。查询拜访功效剖明,62.83%的被试者认为金融危机将在“一年到三年”内竣事,11.05%的被试者认为“一年之内”竣事,还有22.19%的被试者认为金融危机将持续“三年到五年”,仅有3.93%的大学生选择“五年以上”。

2.2 大学生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就业影响的判定:在问到“您认为,金融危机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水平若何”时,如图表2所示,56.2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大”,19.91%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19.09%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3.4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小”,还有1.28%的大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

2.4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查询拜访陈述(2008年)》显示,2007届大学生在结业时已落实工作的结业生比率为55.8%,大大低于半年后的87.5%,声名就业现实需要部门学生承受必然的待业期。 这一统计数据是在2008年3月份收集的,那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经济运行景气宇较高,现在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又跟着结业生增多,估量将有更多的结业生延迟待业期,这将增大这部门结业生的心理压力和焦炙情感。大学生的家庭收入对其所能接管的择业时长有必然影响。

在被问到“您结业之后,愿意最长花若干好多时刻来找工作”时,55.6%的大学生能接管的最长找工作时刻在“六个月之内”,有35.87%的大学生愿意破耗“6个月到一年”来找工作。总体来看,约90%的大学生难以接管结业后一年内不能找到工作的状况,这剖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普遍斗劲孔殷。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查询拜访陈述(2008年)》显示,全国2007届本科结业生与高职高专结业生的预期月薪平均水平分袂是1677元和1316元。事实上,因为高校扩招以来的日益强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薪酬呈逐年下降趋向。2007年9月,中华英才网发布了全国应届结业生2005-2007年现金收入市场平均水平,2006年比2005年同比下降

4.5%,2007年又比2006年同比下降7.1%。三年间,应届结业生的年收入缩水了3159元,已经降到了斗劲低的水平,所以金融危机的惠临并没有导致学生预期月薪的大幅降低,1000元是90%以上大学生能接管的月薪底线。

2.5 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查询拜访陈述(2008年)》数据显示,结业半年后自立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仅为1.2%,而今朝将自立创业作为结业后首选筹算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41%,剖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有逐渐倾向于自立创业的趋向,但自立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值得注重的是,仍有16.94%的大学生“还没有明晰筹算”, 这剖明部门大学生缺乏自身的职业规划,对结业后的筹算斗劲茫然。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查询拜访陈述(2008年)》显示,2007届大学生在结业时已落实工作的结业生比率为55.8%,大大低于半年后的87.5%,声名就业现实需要部门学生承受必然的待业期。这一统计数据是在2008年2月份收集的,那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经济运行景气宇较高。综合职业搜寻理论和此查询拜访数据,可以猜测,跟着跟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估量将有更多的结业生在结业离校时成为失踪业搜寻者,即进入待业期。本次查询拜访针对这一现实情形设计了关于待业期择业取向和政策需求的问题。

3 金融危机布景下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对策

3.1 政府应进一步完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配套政策:从1998年起头,我国确立了新时代“劳动者自立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当狭隘进就业”的就业方针,这一就业政策充实顺应了市场经济系统体例,也明晰了政府负有促进就业的公共责任。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还受到经济金融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文化政策等若干分歧政策分系统的影响。查询拜访发现,大学生对到中小企业工作有着较强的意愿,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数据显示,全国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相当部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坚苦,这与国家施行从紧的货泉政策有直接关系。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保留加倍艰难,只有经

由过程金融、财税、打点处事等多重路子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才能最大水平使中小企业充实阐扬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功能。可见,促进就业政策下场若何不仅局限于就业政策中的条目划定,而且需要就业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系统的彼此协调。政府作为就业政策和处事的主导供给者,其主要功能在于构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轨制情形,设计实施有用的激励结构,只有这样,政府出台的直接促进就业政策才能真正阐扬效用。

3.2 分层分类对大学时供给就业指导处事:大学生的就业不美观念、择业取向、政策需求等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分歧学历条理、家庭收入、专业、性此外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意味着有用的就业政接应基于细分大学生群体的基本上拟定和执行,应有针对性地考虑分歧学历条理、家庭收入、专业、性此外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处事笼盖到更多的大学生。本查询拜访显示,农村生源大学生、家庭收入和学历条理相对较低的大学生有较强的意愿到中西部不发家地域、村子下层就业,是以政府应拟定具体的鼓舞激励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工作的政策,为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供给下层就业岗位,指导以高职高专和本科学生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到中西部、村子下层就业,并增强相关手艺培训和福利保障。此外,政府和高校对于文史专业大学生的隐性就业情形应予以重点关注,从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规范和呵护。

3.3 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增强合作:金融危机下对折以上大学生对于顺遂就业的抉择信念不足,也有对折以上大学生仅能接管6个月以内的待业期,这从两方面说了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心态孔殷。这就要求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增强合作,高度正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配合做好大学生心理疏浚沟通缓息争压力的处事工作。大学生待业时代的就业处事是亏弱环节,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我们建议,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迁就业处事延至大学生待业期,出格要注重经由过程各类组织化手段,成立长效机制来解决待业时代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和心理压力,缓解大学生在待业期的心理焦炙,并从危机打点的角度,疏浚沟通可能由此导致的行为失踪范和群体事务,防止金融危机经由过程就业问题传导成为社会危机。

3.4 运用政策手段,促进大学生公允就业:公允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协调社会的素质要求。然而,因为户籍关系、家庭布景、社会关系、教育情形、性别差异等身分的影响,使大学结业生面临分歧的际遇,在上述身分中据有利地位的成为就业中的强势群体,反之则是弱势群体。本次查询拜访剖明,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文史专业的大学生、

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大,就业不美观念更务实,就业期望更低,成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 而跟着就业形势的严重,求职成本也越来越高,择业成为繁重的经济承担,就业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所拥有的就业机缘、资本也会更少,这将加大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是以,国家理当完美立法,加大更正和惩处用人单元就业歧视的力度,政府部门应拟定呵护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在就业中不受歧视的具体政策,切实浮现公允正义。针对弱势群体大学生有更高的意愿到村子下层、中西部地域、中小企业就业的情形,国家应出台响应政策予以鼓舞激励和指导,并对大学生的收益差进行轨制化的合理抵偿。

3.5 促进高校教学内容和就业需求接轨:对折以上的大学生选择经由过程增强专业常识进修和晋升社会实践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而今朝高校教育的内容系统、常识结构与用人单元需求相脱节的情形普遍存在,这就要求高校推进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更始,不竭晋升教学质量,使得高校结业生的能力、视野、心态各方面能充实顺应以企业为主的用人单元的需要。高校供给的就业处事理当以晋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见习经验为主,积极搭建大学生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沟通、获得丰硕就业信息的处事平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形成与现实相顺应的能力、视野和心态,鼓舞激励和扶持大学生自立创业,不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信念。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陈光金.力挽狂澜:中国社会成长迎接新挑战——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成长展望总陈述[A].

[2]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剖析与展望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书社,2008

[3] 李春玲,王伯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查询拜访陈述[A].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剖析与展望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书社,2008

[4] 莫荣.2008~2009年就业形势剖析与展望[A]

上一篇:浅析大班额教学下一篇:保密工作总结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