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审计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采购审计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旨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宏观管理,达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推进廉政建设的目的。但是由于在审计依据、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影响,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开展与发展受到制约。

第一篇:采购审计论文

探究现代企业中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

摘 要:在现代企业运行中,需要购买生产资料和其余各种物品与设备,为了让企业节约资金以及能够落实责任制,物资采购整个过程中会进行审计。基于对现代企业采购审计现状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现代企业中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让整个审计过程更加透明,为企业节约资金的同时,能够落实企业责任制。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资采购;过程审计

引言

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能够让企业的物资采购更加合理,所采购的物资能够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防止发生物资堆积等现象,充分节约企业的采购和存储资金,降低成本。同时,过程审计能够让整个采购过程更加透明,让企业能够对采购行为进行审查,保证各种物资的质量,并充分落实责任制。

一、现代企业采购审计现状

(一)职能分配体系不健全

在现代企业物资采购中,普遍存在职能分配体系不健全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企业中物资采购从业人员职责模糊,不能够很好地采购到适合企业的物资,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影响企业发展。同时,现代企业的采购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物资采购部门、物资采购中心以及物资采购计划部门,这些部门间的协作可以对企业物资采购种类、数量以及物资供应商进行选择和确定,但是在现代企业运行中,很容易将这三个子系统的职能进行混淆,降低企业的采购效率,甚至会导致采购的物资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影响企业发展。除此之外,当企业中职能分配体系不健全并导致智职能混淆时,会形成权力集中现象,各供应商会采用一些手段将不符合企业要求的物资卖给企业,对企业的声誉和产品造成影响。

(二)采购过程缺乏交流

采购过程各部门之间、部门和采购人员之间、以及采购人员之间都要进行交流,以更好确定企业的物资需求,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以及涉及重要参数的物资,部门间的交流能够对设备型号、数量和物资参数进行确定,并由采购部门与采购人员进行交流,从而进行物资采购。但是在现代企业运行过程中,各个部门交流不足,导致物资采购系统无法高效快速了解企业需求,对企业的生产进度造成影响,并且在一些企业中,物资采购系统在为采购人员分配任务后就不再对采购人员进行指导,让采购人员独立进行各种重要物资的采购,这种情况会导致采购到的物资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影响企业生产。在现代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多渠道采购各类物资,从而进行产品生产,当采购人员间缺乏交流后,并且当企业职能分配体系不健全时,采购人员可能会进行重复的物资采购,造成物资积压。

(三)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物资采购过程及其重要,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形成深远影响,需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对权力进行分配,并对采购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在很多现代企业中,相关规章制度并未被完整建立,采购人员没有了制度约束,会采购各类不符合企业要求的物资,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同时相关制度不健全,还会导致物资采购系统中领导的权力过于集中,影响整个物资采购过程,并影响了物资采购审计中的过程审计过程。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是影响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的主要原因。

二、现代企业中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

(一)采购计划审计

现代企业要实现采购资金利用的最大化,需要对整个采购流程和过程进行了解,让采购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保证物资采购的合理性,所以在进行物资采购前,需要先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对采购的物资种类、数量以及供货地区进行合理选择,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并充分降低其余各类费用,而采购计划的审计就是对采购计划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的过程。采购计划审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制定物资周转时间表。现代企业运转中,会进行一定量的物资存储,同时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不间断,会派遣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物资采购,对库存物资进行补充,实现企业的高效有序运转,所以需要确定物资周转时间表来制定采购计划,在该过程中,除了要对入、出库物资量进行确定,更要查阅企业与供货商间签订的合同,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有详细了解。2.计算实际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间差异。在物资采购中,会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实际采购量、采购计划以及签订的合同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查找,并消除这些因素。

(二)采购价格审计

企业进行物资采购时,需要对采购资金进行计算,从而更好地调拨资金,实现资金利用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在采购计划确定时,计划中包括各种供货商提供物资的价格,为保证采购价格确定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让整个采购过程更加透明,企业需要对物资的采购价格进行审计,从而确定采购过程的合理性。采购价格的审计需要相关部门对不同供货商提供的物资和价格进行比较,确定性价比最高的物资并与该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并确定物资采购价格,在该过程中,企业物资采购系统的各部门需要与企业生产部门进行联系,对所需的各种物资进行质量审核,确定物资能够符合企业要求。例如,在军工企业中,企业不仅要对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一系列物资进行按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测,还要结合军用标准,企业标准将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物资进行淘汰,在剩下的符合企业质量要求的物资中,选取价格最低的,在满足物资质量需求的同时为企业节约采购资资金,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供应商审计

目前现代企业进行物资采购时,已经实现多供应商供货形式,需要对这些供应商进行详细了解,更好地保证物资质量。在进行采购计划制定时,需要充分考虑运费、人力以及供货质量等因素进行供应商选择,制定最合理的采购计划,为了保证采购计划的科学性、经济性,需要进行供应商审计,企业相关部门需要对供应商的条件和资格进行审查,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同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物资选择,需要派遣人员调查新的物资生产企业,对这些企业的信誉等级、标准体系建立执行、物资生产流程、产品合格率以及物资价格進行调查,当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符合企业物资质量和性价比需求时,将这些供应商的物资产品与企业现有的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进行横向对比,当这些条件都能够满足企业要求时,将这些物资生产企业发展为企业的供应商之一,以更好地节约企业的采购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这种发展新的供应商的模式,能够充分提升供应商的物资生产水平,提升物资质量,提高物资的性价比,防止发生供应商的市场垄断现象。

(四)物资存储过程审计

现代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会建立存储系统对各种物资进行存储,保证企业能够一直处于生产状态,同时采购系统会进行物资采购,保证物资库存,所以现代企业中,存储系统一直处于出货和进货状态,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在不同地区建立物资存储系统,保证企业随时都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保证企业的生产,这就需要企业拥有高效合理的存储流程,为了保证存储系统运行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企业需要对物资存储过程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需要对物资质量进行检查,当不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普查时,可采用样本抽检的模式确定物资质量,同时应该对进货和出货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提升物资流通过程的透明性。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对采购中的各种资金结算进行审计,在现代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涉及预付款和应付款,在对这两者进行审计时,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确定采购资金计算的合理性。在资金结算审计过程中,需要公司多部门的参与,保证企业运行中资金流通的合理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职能分级系统不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来保证采购的合理性。过程审计包括采购计划审计、供应商审计以及仓储审计等过程,提高物资采购审计的合理性,让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新世,沈幸福.企业内部物资采购审计的难点及对策[J].审计月刊,2012,(12):35-36.

[2]魏小萍.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难点及措施分析[J].现代商业,2017,(17):97-98.

[3]魏爱霞.论现代企业中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242.

作者简介:

高大伟,合肥审计中心。

作者:高大伟

第二篇:公共采购审计监督研究

[摘要] 政府采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实践历史,在控制和执行政府预算支出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政府采购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将会在较长时期开展下去。为此,我国更应积极研究国内外政府采购,开展并研究如何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促进我国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审计;绩效

[

[作者简介] 薛亚梅,安阳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河南 安阳 455000)

我国政府采购始于1985年,迄今已有20多年的实践。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暴露出不少问题。为维护公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击腐败行为,防止各种漏洞的发生,必须加强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本文旨在探究政府采购审计的新思路,并求教于读者。

一、政府采购审计概述

1.对政府采购单位的审计。对政府采购单位的采购事项进行审计,是财政预算支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对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并进行,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其审计内容包括:①政府采购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及时向社会公布,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了解政府采购单位年度政府采购的商品类型、采购品目、数量、价格,是否存在应通过政府采购的支出而未实行的现象。②审计采购机构的内控制度,审查政府采购单位采购资金来源、使用及账务处理情况,主要包括预算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三个方面,看其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支付政府采购经费的问题。③审查政府采购的商品是否经验收合格并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采购物品的使用、报废等有无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执行部门的工作需要,价格是否合理,质量如何,时效如何。④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合规,特别是招投标中是否存在预先内定中标者或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等违规行为;采购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资金运作规模、资金管理方式和管理情况;采购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营利的情况;采购的后续管理等情况。

2.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依法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审计,是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再监督。其审计内容包括:①审查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预测和可行性分析,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采购预算要求采购单位编制采购计划,是否按规定审核采购单位提交的采购清单并汇总。③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审查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报送的拨款申请书及有关文件。④审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处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投诉事项。⑤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是否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产进行清查登记,是否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等。

3.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审计。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是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政府采购活动。因此,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是政府采购审计的核心。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审计,主要是围绕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是否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相关事项及自身的财务收支情况。

4.对采购人的审计。对应纳入采购机构集中采购的项目,主要审计:采购项目立项情况;采购计划有无事先未作详细预测和安排,随意性较大的情况;采购项目使用、管理情况;采购资金的来源、管理和采购预算执行情况;收到由采购机构分配来的物资后是否适用,不适用是否及时向采购机构申请调剂,是否及时正确建账登账,是否自行处置、调剂、变卖或报废等等。

二、政府采购审计实施

(一)政府采購审计重点与方法

1.对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财政部门采购资金筹集和供应的年度预算是否合理,具体实行采购的各部门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都按规定报送集中采购机关统一采购,有无未经批准自行采购的问题。

2.审计采购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情况。主要审查采购单位的采购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采购规模,提高采购标准,挤占、挪用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

3.审计政府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审查选择的政府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采用询价方式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中参与招投标的市场供应商是否具备代理资格、竞争资格,有无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问题;实行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从查阅档案人手,实施事后审计,从招标文件的编制方面获取比较全面完整的审计证据,依此作出专业判断。

4.审查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采购价格是否低于市场零售价,商品质量是否过硬,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采购机关是否认真履行采购合同及不履行采购合同的原因;采购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政府采购审计现状与难点

1.政府采购监督体制不完善。《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法》同时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采购代理机构,它的职能是根据采购人的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办理政府采购事务,并以非营利事业法人资格的身份对其采购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现实中虽然一些招标活动也有纪检、监察、审计、工商和公证机关参与监督,但受专业知识和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局限,有效监督机制还未形成,外部监督并不十分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有的地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与采购代理机构没有单独设立,或者虽然分设,但职责界定不明确。

2.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1)采购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未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采购机构议事规则和操作规程、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等配套规章制度,导致采购管理和运行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引。

(2)未建立政府采购运行评估制度。许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评估制度,也未开展采购运行评估工作,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许多采购管理机构成员多是兼职,年底都忙于各自分内的事务,无暇顾及采购活动的总结和评估工作。

(3)采购管理的内审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许多单位没有制定采购管理内审监督规程,实际运行中内审部门往往直接派人参与具体采购事务,既是采购当事人又是监督者,既实施采购事务又履行监督职责,失去了内审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不但起不到监督作用,还给事后审计留下了难题。

(4)采购的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一是缺乏采购台账管理制度。二是缺乏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三是采购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3.政府采购基础工作不到位。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前仅涉及有限的一些品目,而财政资金投入较大的服务类和工程建设类项目还没有大面积的开展政府采购,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限制了政府采购的规模。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经验不足,招标采购中的评标办法不十分具体,采购手段落后,供应商的范围窄,并且缺乏受托开展各类物品采购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从采购的品目看,目前主要是对部分货物的采购,基建工程因涉及现行的基建程序,服务项目难度较大,多数尚未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

4.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采购活动中,仍存在分割市场、歧视供应商的现象。有些地方通过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方式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标,同时还存在暗箱操作及其他不规范的问题,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正与公平。

5.政府采购的效能不高。一是采购缺乏弹性。政府采购的合同期一般较长,而采购价格在合同中一经确定,不能随市场价格变动,对于价格的市场波动目前在政府采购中仍缺乏适应机制,从而也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效果有所下降。二是采购时间较长,效率不高。在实际实施中由于采购程序复杂、采购时间过长、厂商送货不及时等原因而不能满足采购人急需之用。三是政府采购需要资源整合。各地在信息库的建设中重复投入,使政府采购的整体成本加大,形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各地资源有限与分散,导致资源不足,进而影响到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和政府采购审计制度及规范已基本形成,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推进我国政府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的特点

1.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制度健全且行之有效。澳大利亚建国不到100周年,但却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制和执法体系,政府采购活动也不例外。1998年澳大利亚制定了新的政府采购准则,名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采购指南(核心政策和原则)》。《财政管理和负责条例》也对政府采购作了规定。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准则以公开、有效竞争为中心原则,用法律手段防止私相授受;采购法律、政策、行为、信息及程序必须公开,杜绝偏见和偏袒;并且推行责任制和报告制度等,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行之有效。健全的法制也为澳大利亚审计部门顺利开展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

2.澳大利亚政府采购审计,绩效测评程序规范,重点明确。澳大利亚国家审计主要包括绩效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方面内容。联邦审计署审计准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审计实施目标、人员配备、执行程序、质量标准以及取证模式、审计结论和报告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审计属于绩效审计范围,审计部门以政府采购准则為主要依据,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开展政府采购审计。

(二)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的思考

1.注重政府采购审计重要环节。实施审计时,应严格以《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等规定为依据,注意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有效审计。审计的重点环节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府采购计划、预算环节审计。

(2)政府采购组织、实施环节审计。

(3)资金支付环节审计。

(4)采购结果环节审计。

(5)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审计。

2.借鉴澳大利亚审计经验应关注的几点内容

(1)严格以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为依据。

(2)需要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

(3)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成熟经验。

(4)严格执行审计结论回访制度,保证审计效果。

四、政府采购审计的前景及工作思路

(一)前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产物,政府采购机构的全面成立、政府采购市场的不断扩展,使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有着广泛的前景。

1.政府采购能够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抑制腐败等。其操作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特点与市场经济相吻合。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政府采购这项工作,积极推动它向前发展。

2.中央政府的重视。《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后,政府采购审计的法律依据变得更加充分。在《政府采购法》尚未出台前,政府采购主要依据一些暂行办法,全国性的有《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合同监督暂行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等。

3.由于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必要性,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政府采购审计人员的不足,正加紧培训政府采购审计人员。

(二)工作思路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队伍。要求从事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具有坚定不移地政治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工作中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除了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外,还必须熟悉有关法律政策,不仅懂技术,还要通过电子网络和建立采购信息库来了解市场。

2.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①组织、人事等部门把政府采购审计监管工作与行政首长工作业绩考核制度相结合,也就是将审计机关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作为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执行。②审计机关把政府采购审计作为财政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重要内容,对当年政府预算内外资金采购情况作出总体审计评价,作为年度向人大提出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建立“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加入WTO后,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体系也应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可参照西方国家政府采购审计制度,探索建立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彩云.关于政府采购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政府审计,2004,(3).

[2]艾广青,马妍.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财经论坛,2003,(8).

[3]楼继伟.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谷辽海.中国政府采购案例评析(第一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

[5]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is playing in China, Government Purchasing,May,2003.

[责任编辑:徐国庆]

作者:薛亚梅

第三篇:政府采购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摘 要】 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旨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宏观管理,达到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推进廉政建设的目的。但是由于在审计依据、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影响,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开展与发展受到制约。

【关键词】 政府采购; 绩效审计; 跟踪审计

政府采购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在全国开展以来,经历了十多年的审计,采购金额从1998年的16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 000亿元,采购范围逐渐扩大,采购品种逐渐增加,基本上达到了加强宏观管理、节约财政资金和推进廉政建设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第68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及有关政府采购活动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由于在审计依据、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局限影响,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开展与发展受到制约。

一、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基本含义

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国家预算资金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政府采购为非商业性、非盈利性购买行为,即只能买,不能卖。政府采购的对象及范围有:各级使用财政性资金单位(下称采购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列入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或金额超过集中采购限额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在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上有相应具体的规定,比如有地区规定集中采购金额超过2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随着政府采购规范化要求的提高以及采购规模的扩大,各地政府审计机关大致在2006年前后逐步把政府采购列为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将政府采购办、政府采购中心和选择重点采购单位作为审计的主要对象。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等采购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达到维护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宏观调控的目的。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政府采购预算及执行情况;政府采购预算资金拨付及进度;采购规模及与采购目录相符情况;采购流程控制执行情况;对采购单位展开延伸审计,检查有否擅自采购、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标准等行为。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对加强财政预算支出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强化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廉政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间,笔者走访了辽宁省沈阳、大连、抚顺、本溪、丹东、清源、东港等市、县政府采购中心和审计局机关,试图对政府采购及其绩效审计情况做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经过调查,看到:这些市、县的政府都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之外设有专门负责政府采购管理控制的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它们一般是由上一级政府批准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市、县直各部门、单位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按照采购法“管采分离、职能分设、政事分开”的规定,采购中心内设综合招标部、采购部、工程部等部门。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的绩效进行监督审计,审计对象包括政府采购主管部门、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审计的内容包括:采购项目立项、采购资金的来源、采购项目管理使用等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政府采购审计能够利用政府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强制性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政府采购绩效审计还存在如下不足。

(一)审计法律依据不足

审计法律依据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没有设立。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出台以来,相应的实施细则却一直没有设立,使得对政府采购各项监督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同时,招投标审计是政府采购审计中的重点,但是,审计机关可以参照的法律依据仅有招投标法,很难适应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需要。二是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在于被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政府采购的绩效审计只能遵守审计法和政府采购法。三是审计部门对同级财政只有处理权没有处罚权,削弱了审计的执法力度,制约了对政府采购的监督职能的发挥。四是惩罚手段和措施无细则,落实不彻底,是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有些市地尽管划分了政府采购有关部门的职责,但没有对违规行为处理的细则,使某些人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二)审计缺乏深度

调查时发现,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制定的审计方案存在缺陷,审计范围过小、审计时间过少,审计缺乏深度。如某市政府采购涉及280家单位,而审计时仅延伸10家采购单位,占比3.57%,审计方案中没有对供应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绩效情况进行延伸审计,使许多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全面反映出来,影响了整个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效果。由于审计部门事先并没有参与具体的采购招投标过程,审计深度又存在缺陷,所以无法对政府采购绩效提出意见,审计监督对政府采购过程是失控状态。

(三)审计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关系的协调存在困难

《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有关的监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机关要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对政府采购实施监督。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未能很好协调,各监督部门职能相互交叉重叠,且未能做好沟通工作,造成重复多头监督和监督存在空白地带的情况。比如,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并实施招标方式采购的工程项目采购活动的监督,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不同行业和产业项目的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分别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项目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由政府有关部门分别负责。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这些专业监督活动并不排斥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综合性监督,造成多头监督、重复监督难以避免,也造成部门间的执法纠纷。所以,审计部门如何处理好与其他部门在监督管理中的关系已成为政府采购审计的一大难点。

(四)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不健全

随着政府采购支出的迅速增加以及采购范围的日渐扩大和工作的日趋复杂,公众(特别是纳税人)想要知道的不单是政府采购开支是否合理、合法,还想对采购资金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采购行为是否有效果清晰明白。但目前看,我国还缺乏公认可适用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标准。目前能评价政府采购绩效指标的体系只有财务指标、历史指标和综合性指标,缺乏非财务指标、未来价值指标、单项指标和“预警”指标,审计人员无法深入了解被审计采购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借用”其他标准或是自己设计某种标准来衡量工作成果。审计人员也还没有一个能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即公认可接受的绩效标准可供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政府采购绩效的评价无据可依,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等社会效益的评价。

(五)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

之所以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停留在采购资金收支审计上,疏于对招投标、项目进展和政府采购绩效等重点方面的监督,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达到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需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所需知识超过单纯政府采购资金审计的范畴,它涉及到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方面,是政策性强而又复杂的综合性审计监督。正是由于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一些采购专业性强,而又缺乏相应的规范性具体措施,仅靠审计部门现有的人员及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对这一工作监督需要的。它要求审计机关拥有具备如下知识的人才:如经济学、社会学、法律、财会、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建筑学等,要求审计人员要非常深入地掌握政府采购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提高政府采购绩效审计质量的对策

针对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纠正和解决,以达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一)加快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1.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以公开、公平、公正、效率、效益原则,完善我国现有的采购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为基础,配套采购法实施细则,尽快制定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处理办法,将政府采购实际工作纳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

2.建立预算约束机制

强化预算编制制度,并严格审核,确保采购预算编制的质量。设立专职预算编制审核机构或岗位进行逐部门、逐项目审核,做到:确保采购预算的合理合法性,最好建立量化指标体系;确保采购预算的完整性,防止采购项目不清而导致未来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采购项目的真实必要性,防止采购单位挪用采购资金;确保采购预算具有关联性,防止采购预算存在人为拆分或整合项目的问题。

3.建立政府采购监督约束机制

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由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内部监督机制主要靠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如计划审批、招标、实施采购、质量检查与验收、款项支付实行真正的职务分离。在规范政府采购职能部门管理机制的同时,应借助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政府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

(二)加强和完善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提高绩效审计效果

1.建立政府采购审计数据库

收集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和办法的规定以及预算、国内外相关业务的数据资料,对采购单位预算情况、合同执行情况、采购运行情况、使用情况、保管情况、改造情况、处置情况等方面建立全面详细的数据库。

2.规范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程序

围绕具体审计项目,确定审计目标,统筹规划、全面布置、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一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做到与相关方面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并根据审计工作展开情况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确定延伸审计的范围,保证有说服力审计证据的收集程序。

3.确定标准,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由于政府采购资金来自纳税人,而政府采购一般用于公益、集体、社会等方面,评价标准比较宽泛,绩效审计比较困难,该标准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相对高度概括,应该能够概括被审计对象所具有的社会效益、行业效益、经济效益等重要特征;客观实际,应该将被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清晰反映,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应该分类清晰;弹性特点,所谓弹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调整。

4.做好审前调查,明确审计重点

对政府采购审计审计署6号令要求,审计组采取多种形式向有关项目主要负责人、财务与施工方面人员了解情况,应抓住资金流程整个主线,从立项、拨付、管理、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进行检查,重点寻找能反映和查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问题。

5.实现采购项目的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要能够实现以下目标:通过审计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发现资金使用及管理上的问题,及时纠正违反财经法律的问题,促进政府投资的有效合理使用,并使建设资金的使用达到预期的使用效益;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的跟踪审计,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达到制约建设部门和行使建设管理职能部门权力过大的目的;通过开展跟踪审计,调查建成项目的运营情况,从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等方面分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项目的后续运营达到预期效果。

6.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应按照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针对性、规范性原则的要求,结合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特点,加快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结果公告的进程,保证审计公开透明、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审计责任感、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八号.2002-6-29.

[2]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M].大连出版社,2006(4).

[3] 海南省审计厅.海南展开政府采购绩效审计[EB/OL].政府采购信息网,2009-1-13.

[4] 李江鹏.政府绩效审计重点与难点[N].光明日报,2008-2-20.

作者:王晓霞

第四篇:政府采购审计之我见

[摘 要]文章阐述开展政府采购审计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对开展政府采购审计的要点和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在风险评估的问题上,应引起审计人员的关注,充分认识并进行有效评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政府采购审计;目标和内容;风险评估

[作者简介]赵庆辉,广州市公安局审计处,广东 广州,510030

[

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当时,西方国家开始建立并逐步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并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使政府采购行为成为政府干预经济、促进廉政建设的一种手段。我国于2003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正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道路。随着政治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采购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也日益重要。搞好政府采购审计,对促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推动政府采购的各项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政府采购审计的必要性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在政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下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这一创新,既可起到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又可以通过对商品及劳务的需求加强宏观调控,从而促进供需的相对平衡,以达到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目标的作用。同时,由于政府采购依法定程序进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透明度较高,改变了过去分散采购下的“暗箱操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还进行严厉的处罚,可实现政府的廉政目标。

《宪法》和《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独立的经济监督权,审计机关有权对各级政府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政府采购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而且由于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审计监督具有公正性,审计监督的结果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特别是近几年掀起的“审计风暴”,使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抓住政府采购这一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审计成为必要。

二、政府采购审计的主要目标

事实上,我国开展政府采购的时间较短,各地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此认识还不够深入,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阻力。但既然政府采购为大势所趋,对其进行审计也成为必要,因而政府采购审计的目标必须予以明确的。政府采购审计的目标主要是:

(一)督促各级有关部门及相应的领导人员提高对政府采购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政府采购是建立透明的公共财政,实现与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步接轨;同时,实行政府采购还可以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制度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基于上述理由,作为经济监督卫士,审计部门有责任宣传政府采购的有关知识和开展有效的审计监督及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当然,这一切都需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支持与配合。因此,政府采购审计的首要目标是提请并督促有关部门及相关领导提高认识,从而推动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促进合法采购。各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时,应自觉遵守《政府采购法》及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严格各项采购程序;同时,要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不得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人为操纵等行为,从而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政府采购涉及到政府预算编制、采购计划、公开招标管理及指定定点采购的确定等大量工作,因此,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的措施就以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审计工作要深入研究,找准政府采购工作的关键点,摸清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薄弱环节,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措施,使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达到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高度统一。

(四) 有力地协调各政府采购主体行为,建立政府采购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从我国政府采购的实践看,政府采购的主体包括:政府采购管理机关、政府采购机关、采购单位、政府采购社会中介机构、供应商和资金管理部门,各主体之间有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其中,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更是必须的。为此,政府采购审计,应以理顺机制作为出发点和着重点,及时解决政府采购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及领导层提供参考意见。

(五)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有利于反腐倡廉。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效益型财政。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市场规律的手段,强化预算约束,实现“物有所值”,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政府采购审计就是基于财政改革的目标,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检查和监督,对财政支出管理进行深化和细化,避免各单位挤占、滥用财政资金,堵住资金流失的渠道,大大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和财政支出的可控性,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审计监督可以加强各个部门间的相互牵制,杜绝个人的腐败行为,树立廉洁形象,促进廉政建设。

三、政府采购审计要点

(一)审查政府采购活动的内部控制

政府采购活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多面广,程序繁杂,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管理和协调。审计人员应依据审计目标,查明政府采购机构的内部控制,了解政府采购内部控制设计原则和依据,找出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评估政府采购过程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

基于政府采购公开、公平的原则出发,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的任何一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为明确各自职责,应审查各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如采购市场准入资格管理制度、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制度等;同时,审计人员应运用适当的方法了解政府采购活动的具体内部控制,如采购作业程序、岗位责任、人员分工、人员素质、内部报告、有关会议记录等。通过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督促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如果发现有违法、违规事项,应督促其纠正。

(二)审查政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

政府采购是按法定程序实施的购买行为,其采购的程序和方法是确定的,也是科学和可行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政府采购可能就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政府采购合法性的审计就是审查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是否遵循现有的法律和法规,有无人为操纵或规避的情况。如政府采购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政府采购方式的确定是否规范;政府采购计划、采购信息的发布是否及时;供应商的资格审查、招标、投标运作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开标是否合规以及评标与定标是否经民主评议、集体决策等。通过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审计,一方面,可以防止某些漏洞的出现,监督整个采购过程,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另一方面,可以发现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反馈给法律法规制定部门,以便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三)审查政府采购活动的效益性

广义的政府采购效益是指采购支出取得的商品和劳务的状况符合和满足客观需要的程序,即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审计机关对于重大采购项目,在审计其采购程序合法性外,还应审查其效益性。

节约开支和提高效益,是政府采购最基本和最首要的目标。基于公共资金的性质,政府采购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单位必须谨慎合理地使用采购资金,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同时还要注意采购的效率,在合同规定的合理时间内完成采购任务。政府采购效益审计,应从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率两个方面入手:

1.审查政府采购的微观效益。

主要是通过审查政府采购,查明是否降低了采购成本(包括采购单位自身的成本),节约了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的各种方式,是否能有效避免供应商与采购单位合谋而造成对国家财产的非法侵害;通过政府采购这种计划性较强的手段,能否缓解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提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政府采购的逐步规范完善,是否能提供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

2.审查政府采购的宏观效益。

主要是通过审查政府采购,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通过统一的政府采购,可以发挥稳定物价的调控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审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得到了各级人大、政府和公众的认可,这与审计所产生的宏观效益是分不开的。

四、政府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

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监督职能,因此,审计部门应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方式对各采购主体及采购资金进行全面、客观的监督,特别是应加强对政府采购全过程的监督。依据采购主体的不同,政府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对政府采购管理机关的审计。主要审计: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预测和可行性分析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对政府中介组织及供应商的确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无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或不能满足采购单位特殊采购需求的情况;是否有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按照先验收后结算的规定,对超过一定限额的采购资金通过财政专门账户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政府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是否有随意增加支出、突破预算的状况及预算结余的处理情况;对采购管理是否从资金分配延伸到使用环节,是否对采购单位现有财产进行清查登记,是否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无及时处理政府采购中的投诉事项及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政府采购人员进行培训等。

(二)对采购单位的审计。对提出采购需求的采购人,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其采购活动及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经常性跟踪监督。对应纳入采购机构集中采购的项目,主要审计:采购项目的立项是否科学可行并得到批准;采购计划有无事先进行详细预测和安排,有无“拍脑袋”决策情况;采购项目的情况是否详尽清晰;采购项目资金的来源、落实、管理及支付情况;通过政府采购所获得的商品和劳务等是否适用,如不适用是否及时向采购机构申请退换;是否能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合同并及时正确建账登账,是否及时向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反映采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等。

(三)对采购机构的审计。对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的采购机构等单位,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主要审计:采购机构的内控制度;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及时向社会公布;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合规,特别是招投标中是否存在预先内定中标者或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等违规行为;采购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资金运作规模、资金管理方式和管理情况;采购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营利的情况;采购的后续管理等情况。其中特别要重视对 “暗箱”操作等舞弊行为的审计。

(四)对供应商、中介机构的审计。政府采购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中介机构确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并由供应商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或劳务。因此,对政府采购不仅仅只是监督其操作过程,也要监督合同签订情况及供应商的后继行为。为此,对两者的审计主要为:供应商和中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照规定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其是否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有无按规定履行其职责,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供应商有无围标、串标;中介组织有无不能满足采购单位合理需求的情况。

五、政府采购审计的风险评估

虽然政府采购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思想认识及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由此给政府采购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主要有:

(一)政府采购制度本身的固有风险。作为一种制度,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状况,总会存在超前或滞后等情况,制度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这些情况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因素就能解决的。因此,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并不能解决其本身的固有风险。鉴于此,审计应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从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切实找出问题,并加以客观分析和彻底解决,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二)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政府采购审计的方法类似于其他审计类型,特别是开展跟踪审计和审阅资料的方法最为实用。但即使是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实中,政府采购审计方法和手段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根本就不能用于政府采购审计。特别是在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原有的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审计在运用先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的同时,应予以开拓和创新,将审计风险降低到较低的水平上。

(三)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不足。现实中,由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的不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原因,使开展政府采购审计工作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一些审计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此项工作,对开展政府采购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而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对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他人转嫁的风险。由于政府采购是项政策性强、程序繁多、违法处罚后果严重的工作,因此,一些政府采购工作具体的操作部门往往自保其身,如果遇到不确定的事项或出现问题时,往往会拉他人下水。审计作为监督部门,首当其冲地成为他人转嫁风险的承受者。因此,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陷阱,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做的绝对不做,将不必要的审计风险拒之门外。

总之,从事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技能,要掌握多方面知识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充分利用公共成果(如利用电子网络和建立采购信息库来了解市场),真正做好政府采购审计工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赵庆辉

第五篇:浅析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的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政府采购的规模、数量、金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的采购数量逐步扩大。针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强化基层政府部门采购行为的审计监督、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财经秩序、提升财政公共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文章重点介绍了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新常态 政府采购 基层审计机关

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消费方式拉动内需逐步超越了投资和出口,而政府部门采购在消费中占很大比重。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政府,是一个国家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购买力非常强大,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21 070.5亿元,比上年增加3 765.2亿元,增长21.80%;占全国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2%和3.1%。全国政府采购的规模、数量、金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何确保政府采购政策在基层政府部门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公平公正竞争的氛围,这正是社会公众对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提出的要求,也是基层审计机关加强政府采购的目标。

政府采购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各级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的当事人实施采购的情况以及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的过程。

一、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政府采购的定义及内涵。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采购方式主要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以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二)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的意义。

1.有利于把基层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政府采购有关部门应在建立健全相互监督制度以及制约机制的同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国家审计机关和纪检监察以及社会公众舆论的监督。由于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监管意识相对淡薄,政府采购行为非常不规范,围标、串标现象普遍存在,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政府采购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基层审计机关加强政府采购监督审计,能够遏制在政府部门采购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促使政府部门规范操作采购过程,提高财政公共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彰显社会主义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

2.有利于节约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部门的采购业务量日益增长,其支出占财政公共资金总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众多的财政资金和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都应以追求节约成本、综合效益、产品质量最大化为前提。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能够推动政府部门将本单位所需的货物、服务、工程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集中性采购,促进了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可以让政府部门获得优质廉价的货物、服务、工程,从而节约政府部门采购的资金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政府活动的公信力。

3.有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的落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周期性波动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宏观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政策的作用。政府部门采购支出作为一种购买力是社会需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调整政府部门采购的规模和结构可以对社会需求总量和结构施加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及相关部门节约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的主要方法

政府采购审计是一个政策性、专业技术性都非常强的综合性审计监督项目,因为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采购机构几乎没有会计资料,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同。如果按照传统的审计方法,很难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除利用传统的抽样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综合性分析复核、定性和定量分析等一系列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外,还要结合基层政府部门及单位采购项目自身的特点,全程跟踪采购过程各个重要环节和事项,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和不同的现代审计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促进政府采购政策贯彻落实。

(一)解析政府采购流程,确定审查重点和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程序以及相关流程,如:政府采购的内容、方式、方法、相关程序的时间及违反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等。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政府采购审计时,首先查看政府部门采购过程的每一环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程序及流程。判断政府采购过程中执行程序是否准确无误后,以基层政府部门采购资金、货物、服务、工程等项目流向作为审计的重点,由此确定基层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方向和内容。其次,对基层政府部门采购的预算、计划审批、采购过程的组织实施以及产品的验收,进行逐项审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二)从投标保證金入手,延伸到相关企业及单位。投标保证金是指在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随投标文件一同递交给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一定形式、一定金额的投标责任担保。投标保证金在投标人中标后转为履约保证金,若未中标,则全部退还给投标人。投标保证金的缴纳与退还,最能反映政府采购的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围标、串标的违规违纪现象。首先,在政府采购的招投标备案资料中审查投标企业或相关单位缴纳投标保证金的方式,如采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现金等形式缴纳,是否存在连号,是否出自同一票本,以判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其次,如不是采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方式支付的投标保证金或者不是连号及同一票本情况,延伸至相关投标单位。对相关投标单位提供的银行对账电子数据,导入SQL或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编写语句查看与投标保证金相同的金额是否从其他投标人公司或者分公司转入,是否存在陪标现象影响了招投标项目的公平公正竞争,从而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质量。

(三)审查投标代理人身份,是否属于投标单位。投标代理人是指投标过程中的委托代理人,即代表投标单位提交标书、参与整个投标活动的人,应为投标单位的正式员工。由于投标代理人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是影响该单位是否中标的重要因素,也是审查围标、串标至关重要的因素,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时,首先审查投标代理人的工资关系、养老医疗保险是否由投标单位缴纳。其次审查该投标代理人是否参与多家公司进行代理投标活动,构成围标、串标事实。

(四)从投标文件入手,审查是否存在明显一致错误。投标文件是指投标人应招标文件要求编制的响应性文件,一般由商务文件、技术文件、报价文件和其他部分组成。该文件应为投标相关单位独立编制,如果同一招投标项目的几家投标单位在投标文件相同位置出现相同明显错误,说明投标文件可能为同一家投标单位编写,应列入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府采购审计的重点,也是判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显失公平的重要依据。

(五)由投标单位工商注册入手,审查投标单位之间的关联性。基层政府部门进行采购时一般采用公开投标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公开招标采购时,投标单位不低于3家。如果这几家投标单位之间存在相互的关联关系或者是母子公司关系,则该项目的政府采购或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政府采购审计中借助什么工具或者什么方式揭示这类围标、串标的违规违纪现象?基层审计机关首先应从招投标备案资料的文件中,审查投标单位的社会审计报告附注,重点查看其他投标单位是否出现在该单位的审计报告附注中,验证其是否为关联方。其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投标单位的注册信息,重点审查同一政府公开招标采购项目的几家投标单位是否为母子公司。

(六)基层审计机关应培养高素质的政府采购审计人才。由于政府采购专业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监管难度系数较高,流程操作程序较为规范,涉及货物、工程、服务、节能环保政策等多领域的综合知识交叉,这就要求政府采购审计人员既要了解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还要熟悉招投标、评标的方式及流程和操作程序,以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提高政府采购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政府采购的规模、数量、资金日益增加,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审计机关的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作用,才能使政府采购政策在基层政府部门落地生根、节约采购成本、提升财政公共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公正公平竞争,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S

參考文献:

[1]刘佳楠.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2]孙晓蕾.上海市政府采购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王子轩.浅析农业保险补贴计算机审计方法[J].商业会计,2016,(17).

[4]金勇.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政府采购审计[N].中国审计报,2011-08-08.

作者:王子轩

上一篇:财政税收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